精選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模板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觀察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了解春天的季節(jié)特征。
2、學說故事的語句,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感受。
3、體驗明顯的季節(jié)特征。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PPT《熊寶寶找春天》,各種春天特征的頭飾。
2、音樂《今天天氣真好》。
活動過程
一、談論有關春天的話題價值取向:通過討論,幼兒回憶一些春天的季節(jié)特征。
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春天有那些朋友呢,春天的朋友有很多,讓我們一起聽一聽老師帶來的關于春天的.故事吧。
二、按照畫面線索,欣賞散文詩。
1、價值取向:逐步欣賞散文,學說散文中的句子。
欣賞故事:媽媽說:“春天來了,快去歡迎春天吧!”熊寶寶說:“春天是誰呀,她在哪里呢?”就出門去尋找。
畫面一:桃花觀察討論:我們看到了什么,這些花是什么顏色?
欣賞故事:熊寶寶問桃花,你是春天嗎?桃花說,是的是的,我是春天,我是粉色的春天。
畫面二:蝴蝶觀察討論:誰來了,她是春天嗎?
欣賞故事:熊寶寶問蝴蝶,你是春天嗎?蝴蝶說,是的是的,我是春天,我是會飛的春天。
畫面三:小草觀察討論:熊寶寶爬上小山坡,他的腳踩到了什么?
欣賞故事:熊寶寶問小草,你是春天嗎?小草說,是的是的,我是春天,我是嫩嫩的春天。
畫面四:小花觀察討論:熊寶寶走到山頂上,看到了什么?
欣賞故事:熊寶寶問小花,你是春天嗎?小花說,是的是的,我是春天,我是五顏六色的春天。
山頂上好暖和呀,熊寶寶走累了,就在暖洋洋的春天里睡著了。
暖洋洋的春天是誰呢?熊寶寶抬頭看到的春天是誰呢?
小結:現在是春天,因為樹葉綠了,小草發(fā)芽了,桃花開了,小朋友脫掉厚厚地棉衣,換上輕便的春裝。
三、回憶詩歌內容。
1、熊寶寶找到幾個春天的朋友。她們是誰呢?
2、用好聽的詞回答是什么樣的春天?
四、表演詩歌內容。
請部分幼兒分別扮演熊寶寶、桃花、小草等,并學說詩歌中的話。
熊寶寶找到了這么多春天,小朋友能找到那些春天呢?繼續(xù)尋找春天,用好聽的詞說一說。
。鄯涫俏宋私械拇禾,小魚是會游泳的春天。布谷鳥是會唱歌的春天。柳條是輕輕飄的春天。)
五、音樂,請小朋友邀請后面聽課的老師一起來唱歌跳舞吧。
小結:春天真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我們都喜歡春天。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幼兒能想出物體轉動起來的方法。
2、能在生活中找出一些物體轉動的現象,并體驗成功感。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球、硬幣、積木、瓶蓋、陀螺、熟雞蛋等。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轉動的含義。
活動難點:怎樣讓物體轉起來。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雞蛋會轉動。
1、“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教師提問,并出示熟雞蛋。
2、教師:“誰有好辦法能讓它站起來,還不打破?”
幼兒嘗試自己的各種想法。
3、教師將雞蛋立起來,用手轉動它,雞蛋轉動著站立起來。
4、教師:“雞蛋是怎么站起來的?”“它在怎么動?”
幼兒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再次嘗試。
5、師小結:什么叫轉動?轉動就是繞著圈動,圍繞著中心運動。
二:幼兒通過嘗試體會轉動的含義。
1、教師出示皮球,請個別幼兒上來讓大皮球轉動起來,并說說你是怎樣讓皮球轉起來的。
2、請小朋友用教師提供的各種東西讓他們轉起來,并想想你是怎樣讓它們轉動起來的.?
3、幼兒大膽嘗試各種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4、提問幼兒:
(1)誰讓硬幣轉動起來了?拿硬幣的幼兒都來表演一下,成功的講出方法,不成功的講講失敗的原因。
(2)以此類推,讓同樣拿積木、陀螺、瓶蓋的幼兒各自講講自己成功的經驗和不成功的失敗原因,以便讓幼兒互相吸取經驗。
5、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都講了,要想讓物體轉動起來,就要先那好它,在給它一個力,轉動時手腕要靈活,用力均勻,力氣小了,它不轉或轉的時間短,力氣太大會轉不起來。
6、幼兒再次嘗試,體驗成功的喜悅。請幼兒將每一類物品都嘗試著轉一轉。
三:請幼兒說一說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物品能轉動。
四:戶外尋找物體轉動的現象。
五:玩風車、陀螺、轉椅等,活動結束。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通過做做、玩玩的活動,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
2、 幼兒通過動手操作,體驗揉面團的樂趣。
活動準備:面粉、水、盤子、抹布、小勺、一次性桌布。
活動過程:
一、 激發(fā)興趣,初步感知面粉。“咦!這些是什么呀?我們一起看看、摸摸、聞聞,猜猜這是什么?”(幼兒通過看、摸、聞的方式感知面粉的特征)
:面粉是白色,粉狀的、有香味。
二、 了解面粉的特性。
1、 哪些好吃的東西是用面粉做出來的呢?(面包、饅頭等面粉制品)
2、 教師這些好吃的東西是用面團做成的。
3、 怎樣把面粉變成面團呢?(加水)
介紹桌面材料:桌面上有水和面粉,請你們試一試將面粉變成面團。
三、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1、 讓幼兒感受面粉變成面團的過程。
2、 通過對比幼兒知道面粉加適量的水可以作成面團。
四、。
中班科學活動:《趣識面粉》
說課:幼兒喜歡吃各種面食,但對面粉的特性一無所知。面粉的可塑性較大,探索性較強。中班幼兒喜歡探索、喜歡自己動手操作,并且做一些能吃的食品就更為愉快,所以我們設計了關于面粉的主題系列活動;顒忧拔覀?yōu)橛變簻蕚淞素S富的面食制品,為開展活動感性經驗。本次活動中,幼兒大膽操作、探索,滿足了他們極大的探索欲望,并且在操作的同時讓幼兒進一步感知了面粉的特性,體驗了揉面團的樂趣。本次活動分為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是通過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入手,直接引出活動的主題“面粉”,并給予幼兒一定的探索機會,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去初步感知面粉的外部特性。第二環(huán)節(jié)為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活動之前我們帶領幼兒參觀拉面館、水餃店等等,感知面粉加水將面粉變成團的過程。設計中我注重激發(fā)幼兒的主動性,通過嘗試活動發(fā)現問題,在動手操作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幼兒自主發(fā)現、相互討論、學習經驗并極大地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感知了面粉與水之間的關系,知道放適量的水才能使面粉變成面團。此環(huán)節(jié)探索性較大,幼兒興趣極高,體驗了揉面團的樂趣。在設計活動時考慮到幼兒在揉面團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水放的過多,造成面團過稀;二是水放的過少,使面團變形。本次活動幼兒的興趣濃厚,基本完成目標要求。
《綱要》組成員討論與建議:
1、幼兒語言詞匯較豐富,語言能力強,教師指較好,第一次出示面團時可以出示老師自己的示范團。幼兒不大會搓,教師可以直接在桌面展示、教授方法。操作碗可以選擇盤子,讓幼兒看幼兒作品時也要出示盤子裝的。時可以看看小手怎么樣變干凈,教師也要給孩子一些正確的技能。
2、語言精練,環(huán)節(jié)過度自然,層次清楚,分享經驗不夠及時,要深入幼兒的提問。不要輕易否定幼兒的答案。不要說“好不好?對不對?”座位可圍成圓,教師可成為一員參與,可以考慮增加做好的面食,讓幼兒品嘗會好一些。教師可以參與中去,進行隱性指導。
3、科學活動生活化,滿足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教師的教態(tài)、語言很符合幼兒特點,教學要求清楚。座位可采用小組形式,讓幼兒在討論時能再細一些,進行對比;顒娱_始時可以從主題中來,結束時可以品嘗,回到生活中去。
4、幼兒手上的.面團太多時,可以指導幼兒將手上弄干凈的方法。
評析:
科學活動:孩子興趣很高,活動時間三十一分鐘。幼兒一點點加水做成面團是需要很大力氣的。對于技能的問題,教師可隨機地進行,愛惜糧食的教育可以滲透進去。教師可以出示做好的面食再說說哪些東西是用面粉做成的。此方面幼兒的經驗少了一些,可以課后進行豐富。教師對于幼兒回答出來的問題反饋的少了一些,每個環(huán)節(jié)要強化一下,給幼兒一個反饋?梢哉n后在幼兒面前做成面片,讓幼兒來吃,讓幼兒來體驗制作的成果,也是一種愛惜糧食的體現。教師研究值得學習,幼兒上來講述的語言聲音很大,挺好。幼兒在制作面團中興趣很高,在體驗失敗與成功中獲得發(fā)展,目標一可具體些,感知面粉的特征。面粉散的特征可以提升。前期準備中要加入知識經驗準備。在探索活動中觀察、指導是本節(jié)活動的弱點。幼兒的問題要觀察、提出來。怎么解決問題方面要請幼兒多講,讓幼兒觀察。有的幼兒做的團小,團大,要引導幼兒去觀察,解決問題。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冬天的用具,知道他們給人們保暖或帶來溫暖。
2、關心周圍的科技產品,學習用打勾的方式記錄自己家里的家用電器。
3、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了解一些簡單的常識。
活動重點:
認識各種冬天的用具,說出它們的名稱。
活動難點:
學習用打勾的'方式記錄自己家里的家用電器。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筆取暖用具:古老的碳盆、暖手爐、熱水袋、火爐、空調、電熱毯。
2、幼兒自帶冬天的用品。
活動過程:
1、提問,引出冬天的保暖用品。
天冷了,怎樣使自己的身體 不冷?你身上那些東西是冬天用的保暖用品?
你還知道哪些冬天的保暖用品?他們使用什么材料做的?
2、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圖上有哪些冬天的用品?他們有什么用處?
總結:棉衣、棉帽、圍巾具有保暖的作用?照{、火爐、取暖器有取暖的作用。
3、幼兒講述自己帶來的用品,進一步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冬天的用具。
它是什么材料做的?怎樣使用?怎樣幫助我們取暖和保暖?幼兒示范方法。
引導幼兒了解各種取暖用具不同的發(fā)熱反復法及不同的用法。
火爐用煤碳取暖;炭盆用木炭取暖;電熱毯用電取暖;熱水袋用熱水取暖。
4、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
還見過哪些取暖用具?他們怎樣發(fā)熱?怎樣使用?
為什么要使用各種各樣的取暖用具?你喜歡哪種用具?為什么?
長大以后,你想發(fā)明什么樣的取暖用具?
觀察圖表,打勾記錄。
5、初步建立自我保護意識,教育幼兒安全使用各種取暖用具,防止燙傷、燒傷,使用電器時要在成人的指導下使用。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
目標:
1.嘗試雙手配合用充氣簡給氣球充氣,注意控制速度和力度,觀察氣球不斷膨脹的現象。
2.嘗試用語言、動作或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在充氣、放氣、扎氣球過程中的感受和發(fā)現。
3.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準備:
氣球若干,裝在小筐里;小型手持式充氣筒。
玩法說明:
幼兒將氣球嘴套在充氣筒的出氣口上,一手捏緊氣球嘴,一手來回抽拉充氣筒活塞,兩手配合給氣球充氣。
指導要點:
1.觀察幼兒充氣的方法,鼓勵幼兒自己尋找問題的原因,并嘗試解決。如果幼兒的氣球總是無法持續(xù)膨脹,可引導幼兒觀察是否漏氣、哪里漏氣以及為什么會漏氣,嘗試用捏緊氣球嘴等方法解決問題。如果幼兒雙手配合上有困難,可引導幼兒觀察學習同伴的動作。
2.氣球膨脹得過大時,及時提醒幼兒不要繼續(xù)充氣了,避免氣球爆炸。即使幼兒打爆了氣球,也不要加以指責。
3.氣球充好以后,可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玩氣球。如,松開氣球嘴,玩放氣的游戲,觀察氣球放氣時飛行的軌跡;利用毛根等輔助材料嘗試自己扎氣球。
4.鼓勵幼兒將自己在充氣、放氣、扎氣球過程中的感受和發(fā)現,用繪畫等形式進行記錄。
延伸活動:
提供腳踩式充氣筒及形狀各異的氣球(如心形、長條形等),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梢哉f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鏡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引導幼兒尋找大自然中的鏡子。
3、培養(yǎng)細心觀察的習慣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月餅盒、水盆、杯子、凹面鏡、凸面鏡等。
活動過程
一、了解鏡子的特征及用途
1、教師:今天老師的口袋里藏了一個有趣的東西,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摸它是什么?
2、摸上去感覺怎么樣?(滑滑的)你覺得那是什么東西?
3、(出示鏡子)這是什么呀?
4、它可以用來干什么?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鏡子?
5、你還見過哪些不一樣的鏡子?(凹面鏡、凸面鏡等)
二、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鏡子
1、教師:我們小朋友真能干,說出了那么多的`鏡子,那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東西也可以當作鏡子?(討論)
2、請小朋友到活動室里去找一找。(音樂)
3、提問:剛才你們發(fā)現了什么也可以當作鏡子的?(幼兒介紹)
4、除了我們找到的還有沒有?(舉例:眼睛)
三、游戲:照鏡子
1、教師:請小朋友和我玩照鏡子的游戲,你們做我的鏡子(教師做動作,幼兒跟做)
2、隨音樂做照鏡子的游戲。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進一步比較四季的明顯不同。
2、感受季節(jié)的不斷漸變以及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兒歌掛圖,大字紙;故事書《魔法奶奶的電話》;寫有四季字卡的 紙條,后面有雙面膠(人手一套);魔法電話教具
活動過程:
一、復習兒歌“春夏秋冬轉圈圈”,及四季排列,月份分配
1. 觀察魔法電話:魔法電話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它能撥通春姐姐、夏大哥、秋姑姑和冬爺爺,找找四個鍵分別在哪里?
2. 邊聽故事邊通過觀察圖片,猜想小朋友喜歡某個季節(jié)的理由。
3. 提問:故事里誰喜歡夏天?她為什么喜歡夏天?你喜歡夏天嗎?為什么?老師用簡畫記錄,從而補充故事內容。(其他季節(jié)按同樣方法提問)
二、游戲四季輪換拍
1. 幼兒每人一套寫有春夏秋冬的紙條,分別畫上四季簡易圖,將畫好的紙用雙面膠貼在衣服雙手易拍到的地方,化裝成季節(jié)娃娃。
2. 聽游戲帶領著發(fā)出的語言指令迅速做出反應,即用手拍貼在身上的圖畫
單手拍:如聽到“吃火鍋是什么季節(jié)?”邊答邊拍身上圖片。
雙手拍:如聽到“夏天過去是什么季節(jié)?再過去又是什么季節(jié)?”兩手分
別拍在相應圖上,并回答“夏天…….”
連續(xù)拍:如從春天到冬天
結伴拍他人
邊拍圖畫邊念兒歌“春夏秋冬轉圈圈”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剝一剝、嘗一嘗等感知活動,感知、探索荔枝的特征。
2、探索怎樣用又快又方便的方法剝開荔枝,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荔枝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師:你們吃過荔枝嗎?
師:今天老師就帶來了許多荔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荔枝是怎樣的呢?
二、探索荔枝的`奧秘。
1、看一看
師:用小眼睛觀察一下荔枝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
2、摸一摸
師:用小手摸一摸荔枝的殼是怎樣的?有什么感覺?
3、剝一剝
師:荔枝里面有什么呢?自己想個最好的辦法來打開荔枝,待會請你來告訴小朋友你是用什么方法將荔枝打開的?
師:我剛發(fā)現有小朋友是用嘴巴咬的方法去打開的,這樣一點都不衛(wèi)生,所以我們不好用嘴巴去咬荔枝。那我們有什么好辦法嗎?要又快又方便。(嘗試第二次剝荔枝)
4、聞一聞
師:我們都剝好了,發(fā)現里面的荔枝肉是有點透明的,那我們現在聞一聞,荔枝是什么味道?
5、嘗一嘗
師:我們一起來嘗一嘗荔枝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看一下荔枝肉里面還藏著什么?
師:荔枝肉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蛋白質,有助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但是荔枝也不能多吃,多吃會出現頭暈、口渴、惡心、出汗、肚子疼、心慌等現象,會得“荔枝病”呢。
三、利用荔枝殼、核制作裝飾畫
師:現在我們用剝下來的荔枝殼或核拼成一幅畫或一個作品。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1-16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磁鐵01-17
中班科學活動紙教案03-26
中班科學活動《水》教案03-29
中班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3-13
中班科學活動找路教案02-16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鏡子03-15
螃蟹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3-15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溶解04-17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竹筍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