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3-06-28 19:21:54 教案

有關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錦集九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錦集九篇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玩沙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玩沙可以讓幼兒感到快樂,玩沙可以讓幼兒盡情地發(fā)揮想象去創(chuàng)造,玩沙可以讓幼兒自主地嘗試、體驗,在不知不覺中感知沙的特性。選擇沙作為幼兒科學探究的內容,讓幼兒用各種輔助物創(chuàng)造性地與同伴合作玩沙,嘗試在沙堆上筑沙堡,用沙子種植物、養(yǎng)動物,初步學習制作玩沙工具,不僅可以豐富幼兒對沙的了解,更可以使幼兒感受到玩沙的樂趣。

  一、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認識沙子的`特性,培養(yǎng)幼兒探索周圍物質世界的興趣。

  2、讓幼兒在親身體驗、觀察、實踐中學會比較和判斷。

  二、活動準備:

  沙池;鏟子、印模、篩子、漏斗、小噴壺、小水桶等工具。

  三、活動過程:

  1、談話激趣:

  教師:“今天老師準備了很多工具,我們一起到沙池去玩沙好嗎?”

  2、教師交代注意事項:“不揚沙,不用手揉眼睛!

  3、引導幼兒在玩沙的過程中探索沙子的特性:

 、派匙涌瓷先ナ鞘裁礃拥?(一粒一粒的,細小的)

  ⑵沙子摸起來有什么感覺?用力抓一把,把手打開會怎么樣?(摸起來感覺有的粗粗的,幼兒教育網(wǎng)有的細細的;用力抓會從手指縫里掉下去,打開手沙子就散開。認識沙子是松散的。)

 、前焉匙臃旁诼┒防铩⒑Y子里,有什么發(fā)現(xiàn)?(沙子是松散的,很快漏光了。)

  ⑷水倒在沙子里,怎么不見了?(水滲透到沙子里了。)

  4、比較干沙與濕沙的不同:

  ⑴濕沙摸上去什么感覺?(軟軟粘粘的)

  ⑵抓一把濕沙放在漏斗里,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欠謩e用干沙和濕沙來印模,有什么發(fā)現(xiàn)?(干沙不容易成形,容易塌掉,濕沙容易成形。)

 、扔懻摓槭裁礉裆硶雀缮橙菀壮尚。

  5、了解沙子的用途:

  討論:沙子有什么用處?它給人們帶來哪些好處?(沙坑、沙包可以用來給運動員訓練;沙漏可以用來計算時間;粗沙和水泥用水攪拌后可以砌房子;可以做沙球當打擊樂器;可以制作沙畫等。)

  6、延伸活動:

  提供一些工具和輔助材料,讓幼兒玩沙,鞏固幼兒對沙子特性、用途的了解。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生活中的現(xiàn)象,體驗操作的樂趣。

  2.探索發(fā)現(xiàn)利用一張紙使小球穩(wěn)定的方法。

  3.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4.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

  1、人手一個乒乓球和幾張紙。2、各種瓶蓋、紙杯紙盒、橡皮泥等。

  知識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玩球的經(jīng)驗,知道球滾動的特性。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

  1.幼兒自由玩球。(導入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么?)

  2.幼兒將球放在桌子上玩,師巡視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小球在桌面容易滾落的現(xiàn)象。

  二、提出問題,幼兒設想。

  1.提出問題:怎樣用一張紙讓小球站穩(wěn)?(過渡:乒乓球說它有個愿望,就是想在桌子上站穩(wěn)了,不想再滾來滾去的,可是材料只有一張紙,小朋友們能幫助它實現(xiàn)這個愿望嗎?

  2.鼓勵幼兒大膽設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動手嘗試,實踐想法。

  1.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用紙幫助小球站穩(wěn).

  2.教師觀察,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五、再次分組活動:探索其他材料讓小球站穩(wěn)的`方法。

  1、過渡:小朋友們幫助小球實現(xiàn)了它的愿望,它真高興,想再請你們幫助它一次,你們愿意嗎?

  2、師提出問題:用老師給你們準備的這些材料再讓小球站穩(wěn)來,行嗎?你們試一試吧。

  3、幼兒分組嘗試。

  六、結束:我們到班上再去玩一玩吧,幫助老師把東西收一收吧。

  活動反思:

  活動中始終遵循“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教導學”的教育原則,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讓幼兒先行探索、理解,教師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再進行引導。事實證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主動學習,才能真正“學會”。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晴、雨、陰、多云等四種天氣類型的特點,認識天氣預報中幾種常見的天氣圖標,學習按要求進行簡單的天氣預報。

  2.能借助自制天氣圖像卡,用一個完整句播報天氣,能對幾種常見的天氣圖標和天氣實景圖進行配對,提高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感知天氣與人們日;顒拥年P系,能主動關注天氣預報。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與家長一起搜集兩個方面的資料:“天氣預報的好處是什么?”“從哪里可以知道天氣預報(電視、報紙、手機短信、網(wǎng)絡等)?”幼兒已有簡單的關于動物習性與天氣變化方面的知識。

  2.材料準備:教具:手偶“喜羊羊”,PPT“天氣預報截圖”、“動物氣象員”、“有趣的天氣圖標”。學具:幼兒人手一套天氣小圖標,配對操作學具(城市天氣實景圖和天氣圖標)。

  活動過程:

  1.戶外觀察和談話互動,引發(fā)幼兒對天氣變化及天氣預報的關注。

  (1)教師以手偶“喜羊羊”與幼兒展開談話導入。

  “喜羊羊”:“小朋友,你們好!我參加了環(huán)游中國的活動,剛剛從北京來到廣州。北京可冷了,要穿很厚的衣服呢!到你們這兒,天氣暖和多了,穿著這身厚厚的衣服,我都快出汗了,這里的溫度是多少。俊薄皠偛庞械男∨笥颜f天氣預報今天是7℃~1 5℃,我們一起到戶外去感受一下天氣吧?”

 。2)幼兒和“喜羊羊”一起到活動室外去觀察、感知天氣特點,并學習用晴天(或陰天、雨天)來描述當天天氣(關注天氣預報的幼兒可能會說出當天的天氣類型和氣溫)。

 。3)“喜羊羊”:“過幾天,我要到香港去旅行,不知道那里的天氣怎樣。小朋友幫我出出主意,怎樣才能知道香港的天氣呢?”

  適時調動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讓幼兒回憶和交流自己和家人了解天氣的基本途徑。

  2.通過討論,幼兒學習獲取天氣預報的常見方法,感知天氣預報的重要性。

 。1)教師出示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截圖,啟發(fā)提問:

  “圖中有誰?”(天氣預報員和天氣圖標。)“天氣預報員告訴我們什么?”(預報明天的天氣情況。)“除了看電視,我們還有什么方法可以看到天氣預報?”

 。2)幼兒根據(jù)經(jīng)驗回答。

  (3)教師逐一出示報紙、手機、網(wǎng)絡等三種天氣預報截圖,讓幼兒了解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獲得天氣情況。

 。4)簡單復習已有知識“小動物氣象員”,鞏固幼兒對動物習性的了解。

  指導語:“除了天氣預報,在以前的科學活動中,我們知道了有些小動物能‘預報天氣’,還記得它們是誰?是怎么預報天氣的?”

  幼兒回答。師小結:魚兒上浮、蜻蜒低飛、燕子低飛、螞蟻搬家等現(xiàn)象都是動物在“告訴”我們,要下雨了。

 。5)討論,進一步了解天氣預報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指導語:“除了晴天,還有哪些不同的天氣類型呢?”(雨天、陰天、多云天氣。)指導語:“如果明天是周末,天氣預報是晴天,你想做什么?如果預報是雨天,你想做哪些事?”

  3.幼兒認識天氣圖標,能準確說出其名稱并操作相關學具。

 。1)出示教具中天氣預報圖的天氣圖標,引導幼兒逐一觀察圖片,結合操作學具,認識晴天、雨天、陰天、多云、晴轉多云等天氣圖標。

  指導語:“這個圖標畫了什么?表示什么?你手上有與這個相同的.圖標嗎?請把它舉起來,和同伴互相看看舉得對不對。”

 。2)出示北京和廣州的城市圖片(教具),其中有過去一周內連續(xù)5天的天氣情況。要求幼兒根據(jù)圖意,正確找出學具中與教具圖片相對應的天氣圖標,并大聲說出正確的天氣圖標名稱。

 。3)引導幼兒了解天氣圖中的氣溫如8℃,在播報時要念成“8攝氏度”;如果圖中的氣溫是“一11℃”,要念成“零下11攝氏度”。

  4.幼兒了解天氣預報的播報內容,嘗試按要求用一個完整句播報天氣。

 。1)指導語:“哪位小朋友能像天氣預報員那樣播報天氣呢?大家一起想想播報天氣時要說些什么呢?”

 。2)幼兒自主上前,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嘗試播報天氣。引導幼兒傾聽同伴的播報,了解其播報的內容和順序是否符合要求。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嘗試活動,發(fā)現(xiàn)肥皂的變化。

  2、能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樂于和同伴、教師進行交流。通過活動,產(chǎn)生愉快的情感。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小組操作用具:

  A、筷子、干凈的小空瓶、空心管。

  B、用過的表面光滑的肥皂、牙簽。

  C、各種肥皂和塑料小刀。

  D、肥皂薄片和動物模具。

  E、臉盆、肥皂和水、肥皂水。

  活動過程

  1、討論過程:我們都來說肥皂

  師:小朋友,你有沒有看到過肥皂?你看到過的肥皂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幼兒自由發(fā)言)

  師:呀!你們真棒,知道肥皂這么多顏色和形狀。那你們有沒有用小鼻子聞過肥皂呀?它有什么氣味?(幼兒回答后)

  師:你們說得真好。有的肥皂還有點藥味呢,叫藥皂。

  師(小結):肥皂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各種各樣的形狀,還有好多氣味。

  2、探索操作活動 肥皂變變變

  師: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和肥皂玩玩變變變的游戲,好嗎?

 。1)熟悉材料

  師:看看你們桌上有些什么材料?

 。2)熟悉操作常規(guī)要求

  師:在玩的時候請你們先看看你原來的肥皂是什么樣子的?等你用這些材料玩過之后它變得怎么樣了?要小心桌上的材料和工具。特別是塑料小刀和牙簽,別弄到小朋友身上,在玩水時,要當心別弄濕衣服。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并和旁邊的小朋友講講請小朋友講講你剛才是怎么樣玩的?肥皂變得怎樣了?

  教師小結:你們真能干,發(fā)現(xiàn)了肥皂這么多的變化,有的變小了,有的.變滑了,還有的在材料的幫助下變成其他的樣子。

  3、游戲活動:吹泡泡

  師問:那這些肥皂水有什么用呢?

  師:那我就一起來吹泡泡吧。

  A、集體學吹泡泡

  B、幼兒來到操場上吹泡泡、玩泡泡。

  活動反思

  肥皂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日用品,孩子們在洗手時只是草草的使用,并不是想用它把手洗干凈,而感興趣的是搓出來的泡沫。因此,僅用看看、問問、猜猜的方法認識肥皂,既不能引起幼兒觀察的興趣,又不能達到發(fā)展幼兒思維的目的。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剝一剝、嘗一嘗等感知活動,感知、探索荔枝的特征。

  2、探索怎樣用又快又方便的方法剝開荔枝,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荔枝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師:你們吃過荔枝嗎?

  師:今天老師就帶來了許多荔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荔枝是怎樣的呢?

  二、探索荔枝的奧秘。

  1、看一看

  師:用小眼睛觀察一下荔枝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

  2、摸一摸

  師:用小手摸一摸荔枝的`殼是怎樣的?有什么感覺?

  3、剝一剝

  師:荔枝里面有什么呢?自己想個最好的辦法來打開荔枝,待會請你來告訴小朋友你是用什么方法將荔枝打開的?

  師:我剛發(fā)現(xiàn)有小朋友是用嘴巴咬的方法去打開的,這樣一點都不衛(wèi)生,所以我們不好用嘴巴去咬荔枝。那我們有什么好辦法嗎?要又快又方便。(嘗試第二次剝荔枝)

  4、聞一聞

  師:我們都剝好了,發(fā)現(xiàn)里面的荔枝肉是有點透明的,那我們現(xiàn)在聞一聞,荔枝是什么味道?

  5、嘗一嘗

  師:我們一起來嘗一嘗荔枝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看一下荔枝肉里面還藏著什么?

  師:荔枝肉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蛋白質,有助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但是荔枝也不能多吃,多吃會出現(xiàn)頭暈、口渴、惡心、出汗、肚子疼、心慌等現(xiàn)象,會得“荔枝病”呢。

  三、利用荔枝殼、核制作裝飾畫

  師:現(xiàn)在我們用剝下來的荔枝殼或核拼成一幅畫或一個作品。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6

  目 標:

  1、了解玉米的外形特征及用途。

  2、知道玉米營養(yǎng)價值高,愛吃玉米。

  準 備:1、各種玉米食品、帶殼的玉米等、幼兒用書《玉米的生長》、教學掛圖。

  過 程

  1、玉米品嘗會:

  幼兒自由結伴進行品嘗。

  交流分享:

  ——“你剛才吃的.是什么?”

  “這些東西是用什么來做成的?”

  2、觀察討論:

  教師出示玉米提問:

  ——“玉米是長得怎么樣的?外面有什么,里面有什么?”

  “玉米有哪些顏色?”

  玉米自述:(出示教學掛圖)

  ——“我叫玉米,從一粒小小的玉米種子開始慢慢發(fā)芽、長高、抽節(jié),然后長出玉米棒,吐出玉米須。玉米棒外面穿了好幾層衣服,大家叫它包葉,里面是一排排的玉米粒,像珍珠一樣,有黃的、白的,還有紫的。我的本領可大了,可以炒菜吃、爆米花、煮玉米飯、做玉米餅等,還可以當飼料。我的營養(yǎng)真豐富,小朋友吃了長得棒!

  幼兒閱讀《玉米的生長》,教師答題。

  3、實踐活動:

  幼兒自由結伴選擇剝玉米殼、剝玉米粒。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晴、雨、雪、霧等天氣符號,發(fā)現(xiàn)天氣是多變的,引發(fā)對天氣的關注。

  2.知道在不同天氣需要做合適的事情,感受天氣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活動準備:

  ppt課件 小組操作板(含晴雨雪霧符號、√ × ?符號、圖片插槽設置等)每組8幅生活圖片(曬被子、放風箏、輪船、飛機、傘、墨鏡、帽子、口罩)

  活動過程:

  一、話題導入,引出天氣符號今天的天氣怎么樣?

 。ㄒ郧缣鞛槔,結合幼兒回答,ppt出示晴天圖片假如請你用一個符號來記錄晴天的話,你會怎么記錄?

  我們看看生活中是怎么記錄的——出示晴天天氣符號(評析:從今天的天氣導入,自然引發(fā)幼兒的興趣,并且利用幼兒已有的記錄經(jīng)驗,建立起天氣與天氣符號之間的聯(lián)系,了解生活中可以用天氣符號來記錄天氣,從天氣轉換到符號)

  二、認識各種天氣符號,發(fā)現(xiàn)天氣是多變的

  1.認識各種天氣符號

 。1)認識雨天符號(如當天為雨天,與步驟一中內容互換)出示雨天符號 ——看到這個符號,你知道表示什么天氣嗎?

 。ㄔu析:利用ppt鏈接,設計可隨機調換的符號,可結合當天的天氣與步驟一中的圖片內容靈活調換)

  (2)認識多種天氣符號出示多種天氣符號(晴、多云、陰、雨、霧、雪、沙塵)除了晴天、雨天,你還知道哪些不同的天氣?從符號中你也能找到嗎?有沒有你看不懂的?(結合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天氣圖片)(評析:當幼兒對符號有了概念之后,又從符號轉換到天氣,從眾多的`符號中找出相應的天氣,初步感受天氣的多樣)

  2.了解同種天氣不同程度的符號

  (1)出示三種雨天符號為什么同樣是雨天,要出現(xiàn)三種不同的符號?

 。2)除了雨天,有沒有其它天氣也會用不同程度的符號表示?(結合幼兒回答,ppt展示雪、風等天氣不同程度符號,拓展經(jīng)驗)例:小雪、中雪、大雪、暴雪例:不同等級的風(評析:從單一的符號到三種不同程度的符號,是在上一環(huán)節(jié)基礎上的遞進,上一環(huán)節(jié)是不同天氣的變化,這一環(huán)節(jié)是相同天氣不同程度的變化,通過符號→天氣的轉換,再次感受天氣的多變。)

  3.小結

  原來,天氣的變化有這么多,有晴天、陰天、雨天,還會刮風、下雨、下雪起沙塵,同一種天氣還會有很多不同的變化。

 。ㄔu析:小結,將經(jīng)驗進行適時的提升與總結)

  三、合作配對圖片,感受天氣與生活的關系

  1.為四種典型的天氣進行生活圖片配對,知道不同天氣下做哪些合適的事情

 。1)討論配對方法,了解合作要求

  ①ppt展示8幅生活圖片:曬被子、放風箏、輪船、飛機、傘、墨鏡、帽子、口罩這些圖片表示生活中我們會做的事情,你看懂了嗎?

  ②出示操作板(以晴天為例)怎樣才能從8幅圖中選出所有適合晴天的圖片?三個人一組,該如何合作?遇到有不同意見怎么辦?

  (師結合幼兒回答,梳理配對方法與合作要求,如:可以一張張圖一起看,也可以全部放在桌子上一起討論,一起看;合作時可以一起先看,再配對,再檢查,也可以有人負責配對,有人負責介紹;遇到有疑議的,可以討論或者放在操作板?區(qū))

  (2)幼兒三人一組,合作配對圖片(評析:圖片配對,截取了幼兒生活中典型的情境,將天氣與生活的關系,巧妙的用游戲配對的形式呈現(xiàn),使幼兒在自我分析、配對的過程中獲得發(fā)現(xiàn),而不是機械的學習。)

  2.交流討論,感受天氣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1)分享合作經(jīng)驗哪一組完成最快,你們是怎么合作的?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的方法,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讓有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3、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教學準備

  1、前期幼兒經(jīng)驗:知道有些物品會浮于水面,有些物品會沉在水底。

  2、人手一個雞蛋、半杯溫水、一根筷子、糖、鹽、味精、水、抹布、臉盆。

  3、大記錄紙一張。

  4、死海的錄像。

  重點難點

  重點:有序進行實驗。

  難點:了解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讓有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教學過程

  一、猜測沉浮的.物品

  師:小朋友,你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會浮起來?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會沉下去?

  對于幼兒答案中提到的有現(xiàn)成的,教師進行實驗。

  二、實驗猜測

  1、提問:如果把雞蛋放在水里是沉還是浮起來呢?

  2、教師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解讀。

  3、當場把雞蛋放進水里驗證:雞蛋沉入水底。

  三、幼兒進行實驗

  1、有什么辦法能讓雞蛋浮起來?

  2、出示記錄表,讓幼兒猜測,并記錄猜測結果。

  3、把幼兒分成三組,一組給予鹽、一組給予糖、一組給予味精,并告知幼兒。

  四、揭示實驗結果

  1、教師出示記錄表,分別讓不同實驗的幼兒回答實驗結果,并幫助幼兒進行記錄。

  2、教師進行實驗:臉盆里裝水加鹽攪拌,雞蛋浮起來

  3、實驗后得出結論,放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雞蛋浮起來。

  五、拓展活動:死海的秘密

  提問:放了鹽的水能讓雞蛋浮起來,那人可不可以浮起來呢?”

  教師播放PPT,介紹“死海的秘密”。

  教學反思

  科學小實驗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只是我們現(xiàn)在礙于幼兒園班級人數(shù)多,材料不夠、操作不便等因素,使得這樣的小實驗不能很好的開展。今天的活動,實驗的材料也比較繁瑣,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所以進行了分組實驗的形式,給予不同小組不同的材料,匯總實驗結果,這樣不僅讓每種可能都得到了驗證,滿足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同時也能清楚的得到實驗的結果。這樣的形式適合于班級人數(shù)多的實驗。同時,記錄表運用的也很有效,不僅幫助大家記錄下實驗結果,同時也能讓幼兒一目了然的觀察到不同材料的不同實驗結果。我們的小實驗要向著有效、易操作的方向努力。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探索物體的“沉”和“浮”。

  2、樂于參與科學實驗。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盛有水的大盆。

  2、塑料玩具、木片、石子、鐵釘。

  3、紙、筆。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猜一猜老師準備的'這些東西,如果放到水中會怎樣?

  2、請幼兒將這些東西(塑料玩具、木片、石子、鐵釘)依次放到水中,觀察它們有什么不同?

  3、請幼兒在室內搜集各種材質的物品,將它們放到水中,觀察它們的變化,并將實驗結果以小組為單位記錄下來。

  4、各組幼兒表述本組的記錄,教師將結果在黑板上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出哪些物品沉到水底,哪些物品浮到水面。(通過統(tǒng)計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物體的沉和浮與物體本身的材質有關。)

  5、為什么有的物品會浮到水面上,有的物品卻沉到水底?

  請幼兒進行討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6、教師根據(jù)幼兒討論的情況進行小結

  7、總結分享:請幼兒說說自己對哪些物品做過沉浮實驗,實驗結果如何。

  活動評價:

  1、幼兒樂于參與實驗探索。

  2、幼兒發(fā)現(xiàn)了物體的沉浮與物體本身的材質有關。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的開展讓孩子不僅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同時也讓孩子學習到了知識還增加了見聞。在活動中幼兒不光積極思考和還踴躍回答老師的問題,充分達到了教學的效果,這是一門很有創(chuàng)意的課。在教學類容來看我也是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征來安排的。在上課過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兒的好奇心來進行教學讓幼兒在一種愉快的氛圍匯總進行學習。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學習到了知識。相信這樣的教學方法對幼兒的學習很有幫助。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1-16

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教案06-11

中班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3-13

中班科學活動找路教案02-16

螃蟹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3-15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鏡子03-15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竹筍04-18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溶解04-17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磁鐵01-17

中班科學活動紙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