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社會教案

大班社會教案

時間:2023-06-29 10:38:09 教案

精選大班社會教案模板錦集五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社會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大班社會教案模板錦集五篇

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領悟經常遲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體驗歸咎于別人與改正自我兩種態(tài)度及行為的不同結果。

  2、能結合生活經驗積極參與討論,懂得要想不遲到,只有改變自己。

  活動準備:男孩玩偶一個、圖片、準時卡

  活動過程:

  一、你會遲到嗎?

  1、"你知道什么是遲到嗎?"

  2、"你們上幼兒園會遲到嗎?為什么會遲到呢?"

  小結:有的小朋友有時會遲到,有的小朋友經常會遲到,有的是因為感冒了去看醫(yī)生所以遲到了,有的是因為吃早點慢遲到了,還有的是因為各種各樣其它的原因遲到了。有一個小朋友啊,他也經常會遲到,我們聽聽他的理由。

  二、不是我的錯。

  1、教師一邊演示玩偶,一邊講述:他的名字叫嘟嘟,他上學經常會遲到。老師問他,他就說:不是我的錯。是不是嘟嘟的錯呢?我們來聽一聽。

  2、教師講述故事從開頭至"嘟嘟漲紅了臉,不知該怎么說"。

  (1)故事剛開頭,老師為什么問"嘟嘟,你怎么又遲到了"?(因為嘟嘟經常遲到)

  (2)嘟嘟是怎么回答老師的?(不是我的錯,是媽媽騎車太慢)

  (3)第二天,第三天,嘟嘟仍然遲到,他又是怎么說的?他說是誰的錯?(他都說不是自己的錯,要么是媽媽不好,要么是爸爸的錯,要么是鬧鐘的錯)

  (4)聽了嘟嘟的話,同學們?yōu)樯抖夹ζ饋?嘟嘟為啥漲紅了臉?(嘟嘟講的不對,同學們才笑。嘟嘟難為情了,所以漲紅了臉)

  三、究竟是誰的錯?

  1、討論:嘟嘟經常遲到,究竟是誰的錯呢?

  小結:上學經常遲到,是因為嘟嘟起得晚、動作慢,不是爸爸媽媽不好、鬧鐘不好。

  2、你想對嘟嘟說些什么?

  老師對嘟嘟說了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老師彎下腰來,對嘟嘟說:"自己早點起來,動作快一點,這樣就不會遲到了。"

  3、嘟嘟聽了老師的.話他會怎么做呢?(早早就起來,很快就準備好)

  他這樣做了以后,還會再遲到嗎?

  四、怎樣才能不遲到。

  1、嘟嘟遲到的時候是低下頭走進教室的,嘟嘟不遲到的時候,會是怎樣的呢?(高高興興坐在位置上,抬起頭,挺這胸,看這老師)

  2、我們怎樣才能不遲到,高高興興地開始意義天的學習呢?(請幼兒與小伙伴一起討論一下)

  (1)教師出示準時卡"這是什么?""表示了什么意思?"

  (2)怎樣才能得到這張準時卡呢?(將準時卡獎勵給說的好的幼兒)

  請幼兒說說具體的做法(起得早、動作快……)以及正確的態(tài)度(不要都說成別人的錯,應該從自身找原因)。

  4、引導幼兒一起學說嘟嘟的那句話:不遲到,真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一個社會活動《總是遲到的嘟嘟》,故事是幼兒接觸的最多而且也是喜歡的一種文學形式,愛聽故事是幼兒的天性,故事"總是遲到的嘟嘟"內容比較簡單,孩子對于故事內容比較容易理解,在活動中利用提問,讓孩子理解故事內容,激發(fā)幼兒的多向思維,逐步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大膽猜測,是幼兒很快融入到故事情節(jié)中去,在活動中教師充分的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為孩子提供了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活動最后,我請每天都能早早來幼兒園的孩子說說,怎么才能不遲到,大家紛紛介紹了自己的經驗。而那些經常遲到的孩子,他們也說了自己的決心,并且要請爸爸媽媽一起監(jiān)督他們養(yǎng)成這個好習慣。

  大班的孩子處在幼小銜接的特殊階段,在這個階段是要為上小學打好基礎的,而幼小銜接的關鍵不在于教孩子多少知識,而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這樣才能為他們的小學學習生活做好準備!犊偸沁t到的嘟嘟》這個故事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孩子們更能領會到故事的意義,也更能幫助孩子找到并且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幼兒開始增強準時上學的意識。解決遲到現(xiàn)象,不僅要從種種具體問題入手,更要從認識和態(tài)度這一根本問題入手。把遲到的原因歸咎于他人或某個具體問題往往是幼兒容易產生的想法。很多次我問孩子為什么會遲到,孩子就會告訴我是媽媽或爸爸的事耽誤的,理由說的一大堆,我經常和家長溝通,家長反映孩子吃飯慢,穿衣服磨磨蹭蹭,刷牙都要半個小時。因此,在上課時,我抓住認識和態(tài)度這一關鍵,通過層層深入的討論,真正使幼兒體會到:要想不遲到,只有改變自己。

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地圖的外形輪廓,感受祖國疆域的遼闊。

  2.嘗試在地圖上找到首都北京和自己的家鄉(xiāng),大膽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

  活動準備:

  中國地圖、世界地圖、北京的資料圖片。

  活動過程:

  一、中國在哪里。

  1.出示世界地圖,引導幼兒尋找中國在哪里。

  師:小朋友們,這是一張世界地圖。把一個地方縮小畫在紙上就成了地圖。請你找找中國在哪里。(讓幼兒在地圖上指出地圖的位置。)

  2.觀察中國地圖的輪廓。

  師:中國地圖的外形輪廓像什么?(引導幼兒觀察地圖,說出中國地圖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雞。)

  二、中國真大。

  1.找找中國的鄰居。

  師:請找一找,中國的鄰居有哪些國家?(請幼兒用手指出,教師用彩筆將邊上的國家的輪廓勾勒出來。)

  2.對比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大小。

  師:請你將中國和周圍的國家比一比,說說自己的看法。(引導幼兒說出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國家。)

  三、首都北京。

  1.引導幼兒觀察中國地圖。

  師:哪個小朋友知道中國的首都在哪里?請你指出。你是怎么找到的?(引導幼兒在地圖上找北京。)

  師: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國家領導人辦公的地方。

  2.請幼兒看北京資料圖片。

  師:你知道北京有什么嗎?(幼兒自由回答,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分別出示相關的圖片,如:天安門、長城、鳥巢、水立方等。)

  教師小結: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有許多雄偉的建筑和美麗的風景,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

  四、我的家鄉(xiāng)。

  1.請幼兒在地圖上找到自己的家鄉(xiāng)。

  師:你的家鄉(xiāng)在哪里?請你在地圖上找出來。

  2.師幼討論。

  師:小朋友能不能說一句自己的家鄉(xiāng)話?說一說家鄉(xiāng)有什么美麗的風景和好吃的特產。

  大班社會教育設計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卡,初步了解卡的用途和我們生活的關系。

  2、觀察、區(qū)別卡的異同點,提高幼兒比較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不同種類的卡(散放在兩張長桌上,可供幼兒自由參觀)、做過漢字標記的卡(如:貴賓卡、門卡等,可以粘貼在黑板上)

  2.場景的圖片展示板(醫(yī)院、卡拉ok、小區(qū)高樓、飛機場、美容院)

  3、2人一只彩筆、一張記錄表(一欄記錄卡的相同點、一欄記錄卡的不同點)

  【活動過程】

  一、我認識的卡--激發(fā)對卡的興趣

  1、我們先來參觀一下我們從家里帶來的卡,和你的朋友說說你認識的卡?

  2、提問:

  (1)生活中的卡可真不少,哪一張是我們每天都要用的呢?(接送卡)

  (2)我們每天都有人來接送,那還要接送卡有什么用?

  (和幼兒共同回憶門衛(wèi)伯伯檢查接送卡的情景,知道接送卡對小朋友的重要性。)

  (3)怎么讓別人知道你今天用過接受卡?老師和小朋友一起驗證機器上的綠燈是否亮了?一起數(shù)數(shù)亮燈的人數(shù)。

  (4)小結:是啊,有了接收卡,不認識的人就不能隨便進來,還能知道今天一共來了幾個人。

  接送卡可以保護我們的安全,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可別丟失哦。

  二、我喜歡的卡--了解卡的不同作用

  1、除了接送卡,生活中還有許多卡我們也經常在用。

  (出示做過漢字標記的各種卡)

  2、提問:

  (1)哪一張你也很喜歡的,為什么?

  (在幼兒討論后,讓大家知道有了打折卡,付的`錢就比原來少。

  在和孩子的互動中,要鼓勵幼兒大膽質疑、答疑。)

  (2)配對游戲:出示5個場景圖片:醫(yī)院、卡拉ok、小區(qū)高樓、飛機場、美容院,

  請把這5個地方可以用的卡找出來,放到圖片中,看看找得對嗎?

  (3)幼兒操作,說說理由。

  (4)小結:原來我們的身邊有那么多的卡:銀行卡、交通卡、會員卡、就診卡、手機充值卡、游戲卡……

  這些卡會帶給我們方便、帶給我們優(yōu)惠、帶給我們安全,還能節(jié)約我們的時間。

  三、觀看視頻--比較卡的異同

  1、提問:

  (1)圖片上老師手上拿的是什么卡?(銀行卡)

  她到哪些地方用過這張銀行卡,(百貨、新華書店、華氏大藥房、可的超市、銀行自動取款機)

  (2)小結:原來有的卡除了在一個地方用,還可以在許多的地方使用,

  使用的地點越多說明這張卡的作用就越大。

  (3)錄像里的老師是怎么用卡的?(在刷卡機上刷一下)

  所有的卡都是這樣用的嗎?

  (有的是插進機器里、有的是對著機器照一下用的、有的要輸入密碼。)

  (4)小結:原來卡使用的方法不都是一樣的。

  2、提問:

  (1)找個朋友一起去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這些卡還有哪些是不一樣的,又有哪些是相似的?用你能看懂的標記把你們找到的秘密記錄在表上。

  (2)幼兒兩兩結伴組合,觀察比較,嘗試記錄。

  (3)幼兒交流,老師將幼兒發(fā)現(xiàn)記錄在大統(tǒng)計表上。

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意圖: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在一心想讓孩子擁有快樂、自由自在童年的新時代父母眼里,規(guī)則似乎等于束縛、禁止、反抗。在孩子的生活中,規(guī)則很大部分的內容其實是養(yǎng)成生活規(guī)律和行為習慣。為孩子建立有規(guī)律的生活程序,讓他們對生活的“規(guī)定動作”有預見性,行為習慣養(yǎng)成了,孩子就不會覺得建立規(guī)則是一種禁止。為此開展了此次活動。從小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一定的規(guī)則意識。

  活動目標:

  1、遵守規(guī)則,知道規(guī)則的.重要性。

  2、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

  活動準備:

  幼兒生活片段錄像 有關規(guī)則知識題的 課件

  活動過程:

  一、設置問題情境,引出主題

  師:請幼兒自己拿小凳子座,目的是看看孩子們 的秩序怎么樣?守不守規(guī)則?

  提問:讓幼兒說一說老師擔心什么?

  幼兒:擔心我們摔跤擔心踩踏

  師:請幼兒說一說擁擠,不守規(guī)則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

  二、體驗式的情景模擬游戲,讓幼兒在玩中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1、讓幼兒觀察錄像乘電梯

  師:讓幼兒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幼兒:很多人在擠電梯

  2、讓幼兒觀察錄像二照哈哈鏡

  師:讓幼兒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幼兒:他們再搶著看哈哈哈鏡

  師:怎樣才能不擠?

  幼兒:可以排隊,一個一個的看

  可以輪流看......

  3、讓幼兒觀看錄像三取墊板

  師:讓幼兒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幼兒:把墊板弄到地上了

  三、今天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彩色的紙,請小朋友們自己去拿

  目的:看孩子們能不能有規(guī)則,守秩序的去拿彩紙

  活動延伸:

  讓幼兒根據生活中的擁擠現(xiàn)象,自己動手畫一幅規(guī)則圖(比如:怎么解決取墊板問題,怎么解決乘電梯擁擠的問題.....)

  講解每幅圖的意思,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幼兒階段是社會性和各種能力迅速發(fā)展的階段。在幼兒期對他們進行學習能力以及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將會促進幼兒的終身發(fā)展。規(guī)則是保證幼兒愉快生活、交往、學習的前提,因此,對大班孩子進行執(zhí)行規(guī)則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首都北京有許多名勝古跡和現(xiàn)代化設施。

  2、能圍繞北京這一中心話題用較連貫的語句表達自己的見解。

  3、萌發(fā)熱愛首都北京的情感。

  教學準備:

  北京一些著名景點的圖片、中國地圖、繪畫紙、彩筆教學過程:

  1、出示中國地圖,導語: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溫暖的家,我們大家也有一個大家,它叫中國。

  2、培養(yǎng)熱愛首都北京的情感:

  小朋友們知道中國的首都是哪里嗎?

  小結: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首都,我們國家的首都是北京。

  3、引導幼兒回憶并講述,去過北京的哪些地方?

  此環(huán)節(jié)幼兒自由回答并講述。

  小結:有些小朋友去了好多地方,可是有的小朋友還沒有去過,那今天我們一起去逛一逛北京吧!

  4、認識首都北京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

  幼兒在地圖上找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并做上標記。

  5、集體講述北京的名勝古跡和現(xiàn)代化設施。

  (1)出示天安門圖片:可以請去過的小朋友回憶并講述,天安門是什么樣的?

  小結:天安門廣場是我國最大的廣場,廣場上五星紅旗高高飄揚。

  (2)出示長城圖片:可以請去過的小朋友回憶并講述,長城是什么樣的`?

  小結:長城是世界上最長的城墻,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征,是中華民族是驕傲。

  (3)出示現(xiàn)代化的建筑圖片:

  北京是現(xiàn)代化的大都市,經濟繁榮,交通發(fā)達,有大大小小的立交橋、地鐵和很多高樓大廈。

  6、游戲:我當小導游請小朋友自己當小導游,來帶領大家游玩北京。

大班社會教案 篇5

  一、學情說明

  大班幼兒在社會性發(fā)展方面的主要年齡特點是合作意識逐漸增強,在相互交往中,該年齡段的兒童開始有了合作意識。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玩伴,也能與三五個小朋友一起開展合作性游戲。他們逐漸明白公平的原則和需要服從集體約定的意見,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紹、解釋游戲規(guī)則。比如,在小舞臺表演游戲中幾個小朋友能一起分配角色、道具,能以語言、動作等進行表現(xiàn),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二、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山東省幼兒園課程指導》教師用書——大班(上),社會領域的人際關系方面的課程。本教學活動就是針對幼兒這一階段人際關系發(fā)展的特點,引導幼兒理解合作的意義,激發(fā)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與人友好合作并初步掌握合作的技巧,體驗與別人合作的快樂。

  三、教學設計

  1、活動名稱大班社會領域——人際關系《合作力量大》

  2、活動領域主要領域:社會滲透領域:語言

  3、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的團隊精神。

  (2)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學會與人友好合作并初步掌握合伙的技巧。

  (3)通過游戲、故事等形式,幫助幼兒理解合作的意義。

  4、重難點分析

  重點:引導幼兒理解合作的意義,激發(fā)幼兒的合作意識。

  難點:學會與人友好合作并初步掌握合作的技巧。

  5、活動準備

  故事《猴子和鹿》的視頻,足球比賽視頻,ppt。

  6、活動過程

  (1)導入

  談話“足球”,導入課題。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足球)?

  師:小朋友都會踢足球嗎(請一位小朋友演示),那你們喜歡看足球比賽嗎?

  師:楊老師可是很喜歡看足球比賽,而且老師還是山東魯能泰山隊的球迷。我們一起來看山東隊對陣北京隊的精彩的足球比賽視頻。

  請小朋友數(shù)一數(shù)比賽場上一共有多少名球員呢?他們是怎樣贏得足球比賽的?播放足球比賽視頻。

  師:山東隊進球啦!山東隊的球員踢得棒不棒啊,那請小朋友們?yōu)樗麄児墓恼瓢?

  師:我請小朋友來說一下,球場上一共有多少名球員?老師這有一張他們合影的照片,小朋友可以看著照片來數(shù)一數(shù)。

  師:他們是怎樣進球的?

  師:山東隊取得了比賽的勝利,11個人中誰得功勞最大呀?

  師:那進球的時候,只有這一個本領大的人能行嗎?為什么呢?

  小結:小朋友說的非常好,在一場足球比賽中,這11個球員是一個團隊,他們都有各自的本領,有負責進攻的,有負責助攻的,還有負責防守的,大家一起踢球傳球,才能將球踢進對方球門而得分。這種做法就叫“合作”。

  (2)展開

  1、欣賞動畫《猴子和鹿》,進一步認識合作的意義。

  過渡:有兩個小動物也在比一比誰的本領大,下面就請大家一起欣賞動畫《猴子和鹿》,我們來看一看究竟是誰的本領更大?

  欣賞視頻前半部分(1:42)。

  師:看到這里,老師有幾個問題要問小朋友們,梅花鹿能摘到桃子嗎?為什么?

  師:那小猴子能過河嗎?

  師:請小朋友仔細的想一想,應該怎樣才能摘到桃子呢?

  師:我們來看看猴子和鹿是怎么摘到桃子的吧?

  2、欣賞故事后半部分。

  師:故事講完了,小朋友都認真地看了嗎?為什么梅花鹿和小猴子一開始沒有摘到桃子呢?

  師:那后來她們又是怎樣成功地摘到了桃子的?她們用了什么樣的方法啊?

  師:那梅花鹿和小猴的這種方法是不是合作呀?

  師:動畫里的`老熊說的很對,梅花鹿和小猴子雖然都很有本領,但兩個動物也都有不擅長的事,如果他們能一起合作本領就會更大了。

  3、聯(lián)系生活進行討論。

  師:小朋友,平時的生活中你們會合作嗎?你們合作做了哪些事情呢?

  師:老師這里有一些照片,請小朋友看一看你們自己平常是怎么合作的!

  幼:欣賞并討論。

  (3)結束

  延伸活動:

  師:小朋友,有一個游戲需要大家合作才能完成,請小朋友看大屏幕,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游戲嗎?展示幼兒玩兒游戲的照片。

  師:小朋友都會玩兒毛毛蟲的游戲嗎?

  師:那你們現(xiàn)在想玩兒嗎?我們先來分組吧,(分四組),面向老師站好。玩游戲的時候,每組小朋友蹲在地上時,必須緊緊的貼在一起,不能讓毛毛蟲的身體斷開,每組最后一個小朋友超過終點就完成比賽了,最先完成的一組就是第一名。

  游戲結束總結:這次小朋友在游戲中表現(xiàn)得都很好,小朋友們合作的開心嗎?

  師:小朋友,我們一個人的力量雖然很小,但是如果勁兒往一處使,學會合作,我們就更容易成功了。我們一起回到教室繼續(xù)玩兒毛毛蟲的游戲吧?

  四、教學反思

  1、教師的教態(tài)方面,動作和語言都比較具有表現(xiàn)力,但與幼兒的交流不夠投入、集中,情緒沒有與孩子融為一體,導致幼兒的注意力不完全集中在教師的教學上。

  2、教學過程,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過渡好,但細節(jié)遺忘的太多,由于教師自身的緊張,導致整節(jié)課的流程不夠流暢。對于新手教師來說這也是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要熟練地導入、開展課程,必須多研多練。

  3、教學設計方面,教學的層次分明,但在教學過程中較刻板,沒有過多地發(fā)揮,這使得課堂的氣氛沒有預期的活躍氛圍。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將自己的興趣點轉移到幼兒身上,讓幼兒集中精力,調動起氣氛。

【大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社會感恩教案04-02

大班社會《畢業(yè)》教案04-04

大班社會《家鄉(xiāng)》教案04-08

大班社會《茶》教案05-31

大班社會微笑教案06-01

大班社會《愛》教案06-03

大班社會教案06-11

大班社會優(yōu)秀教案11-28

大班社會大雪教案12-03

大班社會樹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