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7-12 09:52:41 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科學教案模板合集9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科學教案模板合集9篇

科學教案 篇1

  游戲目標:

  1、懂得節(jié)約資源是減少垃圾的根本途徑。

  2、認識循環(huán)再造的概念,懂得物盡其用,廢物利用。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游戲準備:

  1、各種各樣的廢紙盒

  2、錄音機、磁帶

  游戲過程:

  1、組織教學,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玩游戲.

  2、發(fā)現地上有許多的垃圾,教師和幼兒一起分析原因和好壞。

  3、游戲:變廢為寶規(guī)則:教師將幼兒組織成一個縱隊,將發(fā)現的紙盒從第一個幼兒手中傳出,當音樂停了,拿著紙盒的幼兒將以最快的速度,用紙盒動手做一個玩具.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4、游戲反復進行。

  5、展示幼兒作品。

  6、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

  1、在備課過程中,如果能做出多種紙杯變廢為寶的作品則更佳;

  2、通過對幼兒的啟發(fā),希望他們能漸漸養(yǎng)成節(jié)約環(huán)保意識、 變廢為寶意識,為他們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做鋪墊;

  3、教師可以在制作手工的過程中,與幼兒多做互動,以引起幼兒的注意力;

  4、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聽取聽課老師提出的`一些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讓我的這節(jié)手工課更加豐富多彩!

  小百科:寶,漢語常用字,讀作bǎo,最早見于甲骨文,本義是指珍貴的東西,即《說文解字》:“寶,珍也。”引申為玉器的總稱、玉質的信物、帝后太子的印信,也引申為珍貴的等義。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探索活動,激發(fā)幼兒求知欲,體驗成功的快樂。

  2、在玩樂中發(fā)現哪些液體可以吹出泡泡,并了解泡泡液體受光的折射可呈現美麗多彩的顏色。

  3、初步探索出不同形狀的圈吹出的泡泡都是一致的。

  4、嘗試用簡單的符號學做記錄。

  【活動準備】

  1、割好的大飲料瓶五個、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液、白貓洗滌劑液、泡泡水。

  2、每個幼兒一個吸管,不同形狀的小鐵圈若干(長方形、圓形、三角形)。

  3、做好的笑臉圖形和不高興臉型圖形若干個、裁割好的吹塑板五張、大夾子五個、推動的黑板一塊、彩色打印的五種液體的圖案、大數字1、2、3、4、5。小桌子五張、三張畫好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紙、一支記號筆

  4、先把五種液體的圖案分別貼在五張吹塑板上,然后再把五個數字分別貼在五個圖案的上面,把圖案遮擋好后用夾子夾住吹塑板放在五張桌子上。

  【活動過程】

  一、課程導入:教師以游戲<<吹泡泡>>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幼兒談話。

  二、探索活動:哪種液體可以吹出泡泡。

  教師介紹:小朋友們,你們吹過泡泡嗎?(吹過)我這兒有五種液體,他們分別是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水、洗滌劑水和泡泡水,請你們猜一猜哪種液體能吹出泡泡?哪種液體吹出的泡泡最漂亮,哪種液體吹不出泡泡。

  1、請幼兒進行大膽嘗試,啟發(fā)幼兒自己學做記錄。幼兒自己拿一根吸管挨著吹,覺得不能吹泡泡的拿一個不高興的臉貼在用大夾子撐起的液體板放上,能吹泡泡的拿一個笑臉也貼在液體板上。

  2、鼓勵幼兒進行嘗試,教師巡回指導。

  3、先讓幼兒觀看幼兒自己做的記錄,然后老師依次把數字拿開,露出背后的液體讓幼兒初步了解每一組都是什么液體。

  4、教師從1號桌依次吹泡泡與幼兒猜想進行對照來驗證幼兒自己的試驗是否正確。

  三、探索活動:嘗試用幾何圖形做記錄。

  1、出示幾何圖表,讓幼兒猜猜這些圖形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教師在圖表上做好記錄。要求教師把每個幼兒不同的猜想都記錄在內。

  2、對三角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狀進行猜想并做記錄。

  3、長方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狀進行猜想并做記錄。

  4、正方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狀進行猜想并做記錄。

  5、幼兒分成三組進行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6、讓每組選出一名幼兒把結論告訴大家。

  7、各組交換用具分別嘗試。

  得出結論:不同形狀的圈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形的,并沒有隨著圈的形狀而改變。

  四、探索活動:觀察泡泡的顏色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看哪種液體能吹出大的泡泡?哪種液體能吹出小泡泡?哪種液體吹不出泡泡。加深幼兒對液體的印象。

  2、教師:那么這些顏色是從哪里來的呢?讓幼兒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

  3、讓幼兒在教室內和教室外分別進行嘗試觀察是否一樣,引導幼兒發(fā)現,在有光的地方泡泡有顏色,而背光的地方泡泡沒有顏色。

  教師小結:泡泡是反射的太陽光的顏色。而不是自己的顏色。

  【延伸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吹泡泡,觀看泡泡的大小、顏色等。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科學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科學?茖W不是抽象說教,科學是在實踐中發(fā)現、體驗。在設計本課時我力求體現“玩中發(fā)現,活動中體驗”的理念,教師的角色從實驗的設計者轉變到幼兒探究的激發(fā)者,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探究材料,引導幼兒和科學親密接觸,打破科學在孩子們心中的神秘感,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具體體現在以下三點:

  1、科學啟蒙意識在活動中生成。我為幼兒設計的活動有自己動手實驗,怎樣使大于瓶口的物體進入瓶子。小朋友會在操作中發(fā)現有的經過擠壓能進去,有的捏一捏能進去。還有后邊實驗怎樣使雞蛋進入瓶子,為幼兒提供了大量操作的機會,不僅鍛煉動手操作能力,還使幼兒體驗到玩中有樂趣,玩中有科學,體驗到操作帶來的無窮快樂。

  2、本著"科學從生活中來"的理念,我活動選取的材料都從生活中來,是幼兒所熟悉的',如雞蛋積木塑料玩具等等。幼兒對材料本身就有親切感。能很好保護兒童的科學啟蒙興趣,為活動的豐富多彩和在活動中有所創(chuàng)新做了鋪墊。就是最后的活動延伸“怎樣吸到酸奶”也與小朋友的生活密切相關。小朋友對吸酸奶有著極大的熱情,倒著“吸”不到,這是為什么,引發(fā)他們繼續(xù)到生活中探究。

  3、注意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實驗前先讓幼兒猜測哪些物體能進入瓶子?在研究如何使雞蛋進入瓶子時,也是先讓幼兒大膽猜測哪些方法能使雞蛋進入瓶子,培養(yǎng)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實驗方法上也是鼓勵幼兒不拘一格。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敢于假設和樂于實驗的科學態(tài)度。

  2、初步觀察熱脹冷縮現象。

  3、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4、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每組一個瓶子、雞蛋(大于瓶口)、雞蛋、面包、玩具拼的正方形、積木、小皮球、海綿、小玩具。

  教師:打火機一個、報紙、鑷子、蠟燭、瓶子、雞蛋、面包、玩具拼的正方形、積木、小皮球、海綿、小玩具。

  活動過程:

  1、出示神奇瓶子。

  2、幼兒5———6人一組進行實驗。

  ————你是怎樣把比瓶口大的物品放進瓶子里。

  3、讓幼兒動腦筋想辦法有什么方法讓比瓶口大的雞蛋放進瓶子里,卻不破呢?

  4、老師示范“吸蛋入瓶”的過程。

  —————————幼兒嘗試著做實驗。

  活動延伸:

  出示酸奶瓶問幼兒喜歡喝嗎?如果倒著喝能喝到嗎?為什么?

  活動反思:

  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主要是通過發(fā)散性思維去實現的。本次活動重點在于通過實物與實物的聯(lián)想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新穎獨特性,通過聯(lián)想,幼兒內心的愿望情感能盡情表達,思維不受限制,因此幼兒作品更具有獨樹一幟的個性化表現。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磁鐵的磁力現象,用磁鐵來發(fā)現生活中的鐵制品。

  2、探索磁鐵兩極相斥相吸的屬性,嘗試用繪畫的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

  3、能主動探索,大膽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1、磁鐵、無機磁鐵、回形針、橡皮、積木、紙團、鐵片、塑料盆等

  2、記錄表若干

  活動過程:

  一、了解磁鐵,發(fā)現磁鐵的磁力。

  1、出示磁鐵T:"小朋友,請你們看一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呢?"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2、介紹操作材料,讓幼兒用磁鐵試試哪些東西能被磁鐵吸起來。

  T:"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出示)T:"老師把這些東西畫在一張記錄表上,請小朋友用筐里的小磁鐵和它們玩一玩,看看哪些東西能被吸起來,請小組長進行記錄,能吸起來就打個勾,不能被吸起來就打個叉,好嗎?"

  3、幼兒操作,教師個別引導。

  4、教師總結。

  T:"能被吸起來的東西都是用什么做的啊?"T:"所以磁鐵能把鐵做的東西吸起來。"

  二、引導幼兒觀察磁鐵的兩端,發(fā)現同級相斥、異極相吸現象。

  1、幼兒初次探索。

  T:"這個小磁鐵是什么樣子的?"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T:"小磁鐵一頭是紅顏色,一頭是藍顏色。"T:"磁鐵的兩頭還藏著一個小秘密,請你和邊上的好朋友用磁鐵碰一碰,看看你發(fā)現了什么?"(幼兒自由嘗試,個別幼兒說一說)

  2、幼兒再次探索,并進行記錄。

  T:"讓我們的小磁鐵再來碰一碰,這次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了。"T:"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兩個顏色的正方形貼紙,紅色的貼紙代表磁鐵紅色的一端,藍色的貼紙代表藍色的一端。如果你想用紅色的一端去碰藍色的一端,就把紅色和藍色的貼紙貼在表格的上面,下面一格記錄你的發(fā)現結果,兩個小朋友一組,好嗎?"

  3、教師總結T:"相同顏色碰到會相斥,不同顏色碰到會相吸。"

  三、引導幼兒動手操作,找出無機磁鐵的兩端。

  1、教師示范操作T:"老師這里有一塊磁鐵,和剛才我們玩的有什么不一樣?"T:"那我們怎么把它的兩頭找出來呢?"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T:"老師有一個好辦法,一起來看看吧。"教師示范,用紅色的一頭去碰,T:"瞧,被吸住了,那這一頭是什么顏色?"(彈開的話是什么顏色?)教師在無機磁鐵上貼上相應顏色的貼紙T:"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黑色磁鐵,請你也來碰一碰,彈開的話是相同顏色,吸住了就是不同顏色,請你來試著找一找,好嗎?"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評價幼兒的操作T:"我們用什么辦法來檢查小朋友的小磁鐵貼對了呢?"T:"用紅色的去碰藍色的',吸住了就是對的。"

  4、幼兒檢查,糾正錯誤四、利用磁鐵相吸相斥的原理進行游戲,結束活動。

  T:"小磁鐵真好玩,瞧,它又變成了什么呢?"T:"小船上有什么?"T:"今天我們要到大海上去航行,小朋友來做船長,想想怎樣讓我們的小船航行起來呢?"T:"前進的話,應該怎么做?后退的話,應該怎么做?"T:"請小朋友自己來制作一艘小船,把小船上的雙面膠撕掉,貼上磁鐵,然后用另一塊磁鐵讓小船航行起來吧。"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幼兒從上課伊始就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由于事先準備的操作材料比較多,所以幼兒一直在動手操作中觀察、發(fā)現、比較,整節(jié)課情緒高漲。幼兒樂于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fā)現事物規(guī)律的活動形式。在總結磁鐵特性這一環(huán)節(jié),做的還不到位,有點急于求成,要先讓幼兒來講出他發(fā)現的規(guī)律,教師再進行引導,做最后的總結。在活動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教師在講述表格填寫規(guī)范時語言不夠清晰,目標不夠明確,仍然有些幼兒將猜測和驗證環(huán)節(jié)混淆起來,不會填寫表格。此外,應將游戲探索磁鐵特性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鐵的活動中。

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這個時代是一個復制時代。從工廠里流水線上大批量的產品復制到復印機、傳真機、電腦復制、再到生物克隆……無不顯示出人們追求簡捷和保留原汁原味的需求趨向 。如何讓幼兒發(fā)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復制現象,并感受復制方法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呢?教師聯(lián)想到洛江是一個工業(yè)開發(fā)區(qū),幼兒園周圍的工廠里就蘊涵著許多非常寶貴的學習資源,而《利用社區(qū)資源開展科學教育活動的策略研究》恰好是我園致力研究的課題。以往在帶領幼兒參觀工廠的過程中,我們也曾聽到幼兒感嘆機器的“厲害”,看到他們對制作成品流程的好奇,因此,教師取得家長的支持,到工廠里抓拍了一些關鍵的復制鏡頭做成課件,并結合不久后幼兒園開“元旦運動會”需要制作獎品的實際,讓幼兒通過體驗簡單的復制方法了解和關注復制現象,從而激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索的欲望和萌發(fā)愛科學的情感。此活動是《有趣的復制》第一個活動,目的只是讓幼兒初步了解各種復制現象,嘗試最簡單的復制方法。接下來,我們將利用家庭資源指導幼兒進一步探尋復制現象、填寫問卷調查表,并就幼兒調查和收集到的內容,投放在區(qū)域活動中體驗、操作和交流,活動還在繼續(xù)進行著……

  活動目的:

  1、初步了解各種復制的現象,感受復制方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2、嘗試簡單的復制方法,萌發(fā)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有趣的復制》,投影儀、電腦

  2、操作材料(分兩次投放)

  第一次:每組籃子兩個,黃色手工紙若干、勾線筆、剪刀人手一份

  第二次:使用過的一次性紙杯、印泥、復寫紙、圓珠筆、樣板若干

  3、作品展示板2個(開頭標有1、2記號和小組標志)

  活動過程:

  一、出示獎牌范例,提出任務要求。

  (一)師:小朋友,幼兒園新年運動會就要到來了!今天,陳老師要請你們來為運動會做一件很重要的'準備工作。

 。ǘ┨岢鲆螅

  1、在指定時間內加工出許多和這個大小一樣、圓圓的獎牌。

  2、給五分鐘時間,時間一到就停止操作,數一數然后貼在展示板1上,坐回座位。

 。ㄈ┯變鹤杂芍谱鳌=處熡^察制作情況,提醒幼兒在既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二、對比、分析作品,引發(fā)對復制現象的關注。

  (一)集體提問:你做了幾個?

 。ǘ┮龑в變簩Ρ龋f出獎牌的制作情況。

  小結:這些獎牌形狀大小各不相同。

 。ㄈ﹩l(fā):

  1、要是把這些獎牌獎給小朋友,他們會喜歡嗎?有沒有辦法作出一模一樣的獎牌?

  2、生活中是不是有許多一模一樣的東西 ?你們在哪兒見過?

  三、觀看利用社區(qū)資源制作的錄像,了解復制現象。

  (一)這么多一模一樣的東西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呢?老師這有一段錄像能揭開這個秘密。

 。ǘ┨嵋螅合胫肋@個秘密就要認真看、仔細聽。

 。ㄈ┯變河^看錄像,(師巡回指導,輕聲提醒幼兒安靜觀看)。

 。ㄋ模┨釂枺簞偛殴と松a產品的時候快不快。克麄兪怯檬裁崔k法做出這么多一模一樣的東西?

  小結:小朋友都講得很好,原來工人叔叔就是用機器、模具很快的做出了許多一模一樣東西的,這種方法就叫做復制。

  四、嘗試運用簡單的復制方法再次制作獎牌,體驗復制帶來的便利。

  (一)啟發(fā)幼兒思考復制方法。

  師:我們可不可以也用復制的方法很快地做出許多一模一樣的漂亮獎牌呢?

 。ǘ┨峁⿵椭撇牧献層變禾剿鳌⒅谱。

  1、介紹材料。

  2、提出要求!按蠹乙_動腦筋想一想能不能利用這些材料復制獎牌。老師同樣給你們五分鐘時間,看這次做得是不是比上一次更快更好!做完后同樣數一數貼在展示板2上面!

 。ㄈ┯變簢L試復制,師巡視指導。

 。ㄋ模┮龑в變簩ψ髌愤M行比較,直觀感受復制的便利。

  師:這次你做了幾個?這些獎牌看起來怎么樣?老師很想知道你們是用什么辦法作出來的?

  小結:看來用復制的方法真是又快捷又方便!

  五、了解高科技復制的優(yōu)越性。

  (一)師:看到小朋友這么厲害,老師也想露一個絕招。

 。ǘ┦痉队秒娔X打印獎牌。讓幼兒當場體驗電腦的快速、便捷。

  六、遷移經驗,引導幼兒繼續(xù)探索復制現象。

  師:其實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奇妙的復制方法等著小朋友去觀察、去發(fā)現?!我為你們準備一張表格,請大家回家后再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生活中還有什么復制方法和工具,找到了就畫在這張表格里,方便的話也可以把復制工具帶過來,讓大家一起試一試、玩一玩,好不好?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鏡子。

  2、尋找生活中可以反射影像的物品或場地。

  教學重點:

  尋找生活中的鏡子,讓幼兒留意生活周圍的景物,培養(yǎng)敏銳的觀察力。

  教學難點:

  尋找生活中可以反射影像的物品或場地。

  活動準備:

  鏡子、窗戶、黑色書面紙、鐵制餅干盒、光亮的`鍋子、臉盆、水龍頭、門把、汽車后視鏡

  活動過程:

  一、照鏡子

  1、教師先以“照鏡子”為題引起幼兒的注意。

  2、與幼兒討論:我們什么時候會照鏡子?

  3、請幼兒想一想,除了鏡子外哪些東西也可以當做鏡子使用?

  二、教師帶領幼兒,在教室中尋找像鏡子一般的物品,并一一驗證幼兒們剛才的想法,看看這些東西是否真能照出自己的影像?

  三、帶幼兒回歸幼兒用書第26、27頁面,讓幼兒觀察頁面中的畫面,并說出觀察到的情形。

  1、餅干盒可以清楚地照出自己的樣子。

  2、商店街中的櫥窗像面鏡子。

  3、亮晶晶的水龍頭也可以當做鏡子。

  4、汽車的車窗玻璃,也是很棒的鏡子。

  5、廚房的大湯勺也可以當做鏡子。

  6、地上的小水洼有時也可以照出模樣。

  7、家中的電視機熒幕也可以當成鏡子。

  四、教師讓幼兒利用手邊發(fā)現的、準備的東西照照看,然后把可以當成小鏡子的東西畫在頁面上。

  五、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玻璃,并了解用玻璃可以當鏡子的條件。

  1、先請幼兒觀察窗戶玻璃,看看是否能看出自己的影像?

  2、接著在窗戶玻璃的另一面鋪上黑色書面紙,讓幼兒再次觀察,看看有什么不一樣,并比較影像的清晰度。

  讓幼兒實地操作后在進行討論與分享。

  活動延伸:

  在陽光晴好的日子里帶領幼兒到戶外玩“陽光接力賽”的游戲活動。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品嘗中發(fā)現粽子的口味、形狀是多種多樣的,并樂意與同伴交流。

  2、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過程。

  3、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節(jié)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jié)日的氣氛。

  活動準備:

  幼兒收集的各種各樣的粽子,包粽子的材料(米、粽葉、棉線等)。

  活動過程:

  1、展示、介紹“我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種類的'多樣。

  ★指導語:你帶來的是什么粽子?它是什么形狀、什么口味的?

  2、觀看包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討論、認識包粽子的材料。

  ★指導語: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嗎?(根據幼兒所述,一一出示相應材料并加以認識。)

  (2)觀看老師(或家長)包粽子、煮粽子的過程。

  3、品嘗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體驗過端午節(jié)的樂趣。

  教學反思

  通過這樣多種感官的活動,幼兒才得到了收獲。同時,也知道了什么是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實踐操作。

科學教案 篇8

  對幼兒進行現代科學技術的教育,培養(yǎng)幼兒的現代意識,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幼兒受年齡特點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奧的科學原理,對科學現象的認識也只是初步的,所以我們應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開展活動。培養(yǎng)好奇心,激發(fā)求知欲。

  適合班級:

  中、大班

  材料準備:

  塑料泡沫、橡皮筋、硬紙板、透明膠帶。

  制作方法與步驟:

  (1)將塑料泡沫削成小船的造型,尾部中間挖一個長方形孔。

  (2)剪一張硬紙板如圖折疊好后,中間穿過橡皮筋,再把連接處粘好,做成螺旋槳。(見“橡皮筋游艇圖1”)

  (3)將螺旋槳上的橡皮筋拉到船身上,游艇就做好了。(見“橡皮筋游艇圖2”)

  實驗操作:

  (1)讓幼兒用手不停地旋轉槳葉,使橡皮筋上足弦,然后把游艇放入水中,松開手,游艇就會在水中航行起來。

  (2)讓兩名幼兒進行游艇航行比賽,看誰的游艇行駛得快。

  教師指導建議:

  ●引導幼兒探索發(fā)現游艇在航行時螺旋槳發(fā)揮的作用。

  ●引導幼兒注意觀察橡皮筋擰的松緊程度與游艇航行速度以及航行距離間的關系。

  ●提醒幼兒注意橡皮筋不要擰得過緊,防止繃斷。

  拓展與替代:

  ◆可以用彈性不同的橡皮筋和軟硬程度不同的塑料片來制作螺旋槳,探索它們與游艇航行速度的關系。

  ◆讓幼兒觀察生活中電風扇的葉片,快艇、游輪行駛時螺旋槳的樣子,或讓他們觀看相關視頻資料,豐富相關知識。

  小知識

  螺旋槳是靠槳葉在空氣中旋轉將發(fā)動機轉動功率轉化為推進力的裝置,有兩個或多個槳葉,葉片的.向后一面為螺旋面或近似于螺旋面。橡皮筋具有一定的彈性,它被旋轉緊后要恢復成原來的樣子,就會產生一個力量,這個力量帶動葉片轉動,而葉片轉動會將水翻動起來,從而推動游艇向前航行。飛機與船都是靠螺旋槳裝置來進行發(fā)力,帶動機身或船身前進的。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是獲得經驗的先決條件。教師能巧妙設計、有效組織教學活動,就能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和主動性。在這一活動中,幼兒正是在濃厚的學習興趣的推動下,積極地投入到觀察和操作活動之中。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應體現在促進幼兒與材料、同伴的相互作用上,培養(yǎng)幼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嘗試制作紙繩,探索紙繩有承重力的特點。

  2、通過實驗知道紙里有纖維,學習找纖維的走向。

  3、積極合作,體驗團結起來力量大。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餐巾紙若干、皺紋紙若干,裝滿水的牛奶桶若干、塑料籮若干。

  【活動過程】

  一、游戲:拎一拎。

  1、教師出示面巾紙和瓶子:今天面巾紙要和瓶子做游戲,游戲的方法是:用一張薄薄的面巾紙把這么重的瓶子給拎起來,記住只能請面巾紙來幫忙,你有什么好辦法?

  2、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3、組織交流,引出將紙制作成紙繩。

  4、幼兒自主嘗試。

  5、組織交流:為什么有的能成功拎起來,有的在拎的時候面巾紙斷了失敗了呢?

  二、游戲:撕一撕。

  1、導語:為什么剛才我們有的小朋友成功了,有的小朋友失敗了呢?其實面巾紙里藏著秘密,想解開面巾紙的'秘密嗎?那我們來玩一個撕紙的游戲,沿著餐巾紙的每條邊撕一撕,看看能發(fā)現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游戲,教師巡回指導。

  3、組織交流:有什么不一樣?(有的邊能撕成條條,有的邊撕成碎片。)

  4、揭示紙纖維的走向特性:面巾紙里藏著的秘密是紙的纖維走向(邊講邊用記號筆做上紙纖維的走向記號)。我們順著纖維走向把面巾紙擰成繩,紙的纖維結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這樣紙繩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戲:拎一拎。

  1、導語:現在你們知道了這個秘密,想不想再試一試呢?這次我們要先找一找紙的纖維走向,然后再做一根有力量的紙繩,記得還要擰緊點哦,這樣會更牢固。

  2、幼兒再次嘗試,體驗成功的樂趣。

  四、合作游戲:做長繩。

  1、導語: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各種各樣的紙,瞧,這是什么紙?(教師出示皺紋紙)皺紋紙能做紙繩嗎?

  2、教師出示事先給幼兒準備好的皺紋紙,交代要求,請兩個小朋友合作,一起擰一根長繩。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紙繩寧好后討論猜測:你們做的長繩有沒有力量呢?能不能拎起重物呢?

  5、教師和孩子一起實驗驗證。(合作拎兩桶、再合作拎更多的桶等)

  6、討論猜測:現在我想用長繩拎起小朋友,你們猜一猜能不能成功?(教師用一根長繩實驗,失敗了)

  7、討論怎么辦?引出把我們做的長繩和在一起,這樣紙繩的承重力更大。

  8、教師把幼兒制作的長繩全部合起來,變成一根又長又粗的大繩,嘗試拎起小朋友,體驗團結力量大。結束活動。

  五、活動延伸: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紙,它們能不能變成很有力量的紙繩呢?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關于科學教案02-20

有關科學教案03-01

科學教案范文06-19

科學教案模板03-25

《空氣》科學教案03-25

科學教案:蝸牛03-26

精品科學教案09-30

優(yōu)秀的科學教案11-14

關于科學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