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7-13 10:02:57 教案

【精華】科學教案模板錦集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華】科學教案模板錦集6篇

科學教案 篇1

  ——第一課 杠桿的研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尺做實驗、收集并整理數(shù)據(jù),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不費力的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意義,并意識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對杠桿尺進行研究

  【教學準備】

  杠桿尺、鉤碼、記錄紙(學生);杠桿類和非杠桿類工具3~5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臺抬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講臺實在太重了,搬不動,能不能利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這件事?

  二、認識杠桿

  1、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桿。

  什么是杠桿?——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為“杠桿”。

  2、示范用杠桿撬講臺。

  3、板書分析杠桿的各個部分名稱和定義。

  阻力點

  用力點

  支點

  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zhuǎn)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4、出示P4的兩張圖片:壓水井、蹺蹺板。

  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么位置

  5、在展臺底下進行反饋交流。

  6、分辨杠桿

  觀察P4 P5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杠桿,哪些不是杠桿?并說明理由(找一找三點)

  三、研究杠桿的秘密

  1、 剛才我們用杠桿輕松地撬起了講臺,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是省力的呢?

  2、 對杠桿尺的構(gòu)造進行介紹和使用方法

  3、 教師問題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桿尺的左邊第四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我應該在杠桿尺的右邊什么位置掛上幾個鉤碼 ?還有其他方法嗎 ?

  4、 老師剛才是在左邊第四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么掛?那么右邊又應該在什么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呢?

  5、 請大家在小組內(nèi)合作開展實驗,并且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P6上的表格內(nèi)。完成實驗之后再把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省力情況有( )種,費力情況有( )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 )種。

  6、 對所有的數(shù)據(jù)進行觀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況下,杠桿省力?

  2)在什么情況下,杠桿費力?

  3)在什么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7、 教師進行總結(jié):省力、費力、不省力不費力各情況的比較和分析。

  四、收集數(shù)據(jù)步驟的反思

  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步驟收集數(shù)據(jù)的?哪種方法更合理?

  五、全課小結(jié)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能利用實驗發(fā)現(xiàn)聲音是靠什么媒介傳播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愿意與同學合作,共同完成研究聲音的實驗。

  科學知識目標:

  能舉例說明哪些物體能夠傳聲。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教學準備

  課桌、水槽、砂紙、水、毛巾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聲音是怎樣傳到我們耳朵里的`?讓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吧!

  二、活動一:你聽到了嗎?

  1、準備實驗材料:課桌

  2、注意事項:輕輕撓、把耳朵貼在桌面上。

  提出問題:為什么離得遠的同學反而能聽見?

  3、提問: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什么?

  小組合作

  學生討論

  得出結(jié)論:聲音是通過桌面?zhèn)鞑サ?/p>

  4、還有什么方法能夠驗證自己的解釋呢?

  三、活動二:水能傳聲嗎?

  1、提出問題:游泳的時候,頭浸在水下能聽到聲音嗎?

  2、實驗:

  學生分小組自己設計實驗

  全班討論

  得出結(jié)論:聲音能夠在液體中傳播

  3、組織學生學習科學在線

  4、提問:為什么我們在地球上可以聽到聲音?

  全班交流

  得出結(jié)論:聲音可以通過空氣傳到我們的耳朵里

  四、總結(jié)全課。

  板書設計:

  4 物體傳聲

  聲音可在固體中傳播

  聲音可在液體中傳播

  聲音可在氣體中傳播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已有的知識和“看”、“摸”、“聞”等方式,判斷某一物品是由何種材料構(gòu)成的。

  2、能根據(jù)材料的特點,提出對物品分類的標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愿意把本組找到的材料告訴其他組。能舉例說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材料。

  科學知識目標:

  能舉例說出一種物品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制成的。能區(qū)分常見的天然材料與人造材料。

  能舉例說明天然材料與人造材料的關(guān)系。

  教學準備

  鋁制飯盒、銅鑰匙、塑料袋、報紙、手電筒等等

  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身邊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二、活動一:下面的物品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階段引導學生認真看書,木頭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頭制成的。

  2、按金屬、塑料、紙、布

  3、還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課本第二頁圖中的物品分別是由幾種材料制成的?

  三、活動二:認識人造材料與天然材料。

  1、觀察畫面

  告訴學生:直接從大自然獲取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2、引導學生明白像玻璃這種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還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嗎?

  小組合作,討論,全班交流

  四、活動三: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學生找,并比一比,哪個小組找到的最多,把小組找到的材料寫在書上

  五、拓展:調(diào)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體會材料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guān)系。

  板書設計:

  1、身邊的材料

  認識材料

  材料的分類:天然材料

  人造材料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生了解什么是“綠色社區(qū)”及標準。

  2、培養(yǎng)學生的猜想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猜想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對創(chuàng)建綠色社區(qū)或者生態(tài)村展開討論,確定調(diào)查研究的內(nèi)容。

  教學準備:搜集綠色社區(qū)的相關(guān)資料和課件。

  一、情境導入。

  指導學生觀看國家創(chuàng)建綠色社區(qū)的有關(guān)錄像與圖片,認識綠色社區(qū)的標志,理解綠色社區(qū)的含義,了解國家建立綠色的'宗旨與要求,調(diào)動學生的探究興趣。

  二、活動探究。

  1、學生說一說對綠色社區(qū)的理解。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已有經(jīng)驗和觀察圖文資料的感受,討論自己對綠色社區(qū)的理解與認識。

  學生交流,師生評議。

  2、學生對綠色社區(qū)的標準提出大膽的猜想,思考綠色社區(qū)、生態(tài)村的標準包括哪些因素。

  學生分組交流,教師參與。

  3、學生制定自己心目中的綠色社區(qū)的標準并展開交流。

  4、學生閱讀相關(guān)資料,完善標準。教師展示準備的課件資料,幫助學生加深印象。

  三、拓展延伸。

  1、學生思考:建設綠色社區(qū)我們能夠做些什么?

  2、學生交流評議,教師。(提示:注意結(jié)合當?shù)睾蛯W生實際)

  四、作業(yè)。完成“課堂作業(yè)”。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較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異同,初步了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guān)系。

  活動準備

  ppt《圖形找朋友》、正方體、長方體、九宮格操作板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幼兒探索由形到體的變化過程。

  正方形和它的朋友們被大風吹散了,需要它們團結(jié)起來。請你幫助圖形朋友,讓它們手拉手,肩并肩,緊緊靠在一起,試試會變成什么?

  小結(jié):6個正方形可以變成一個正方體,正方體有6個面。

  2.引導幼兒通過比較、探索,得出正方體6個面一樣大的特征。

  提問:你覺得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嗎?你是怎么比較的?

  小結(jié):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正方體是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

  3.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幼兒探索長方體的組成

  (1)正方體的朋友,需要找到6個密碼才能出現(xiàn)。請你記住九宮格里閃動的圖形和它的位置,找出密碼。

  (2)提問:密碼是什么?一共有幾個圖形?幾個長方形?幾個正方形?請你們拼出新朋友。

  (3)認識新朋友---長方體。

  提問:長方體的身體里藏著哪些圖形?

  小結(jié):有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形體是長方體。

  (4)認識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

  有一個朋友也要和大家見面。你們認識它嗎?它的身體里藏著什么圖形?也請它們排排隊。數(shù)數(shù)有幾個?它們一樣大嗎?

  小結(jié):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形體也是長方體。

  4.游戲《送朋友回家》,鞏固認識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異同。

  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朋友找不到家了,請按照地圖上的位置幫它們找到家。(教師用語言引導幼兒將各種形、體擺放在幼兒操作板上)

  5.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認識了正方體和長方體,生活中有許多東西是正方體和長方體,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重點

  1.時間的單位,停表的正確使用

  2.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教學難點

  停表的正確使用

  教學方法

  自學討論、動手實驗、教師點撥。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提前收集有關(guān)記時間測量工具的資料。

  教學器材:常用的計時器、電子停表、機械停表。

  教學課件

  教學設計

  學習內(nèi)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激趣導入

  測量時間的工具和方法

  時間的單位

  用停表測時間

  國際單位簡介

  復習鞏固

  思考并回答

  學生匯報自己資料,相互合作學習。

  學生同桌實驗:測量從1數(shù)到100需多長時間

  同桌相互并補充完善

  提問: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是什么……

  教師指導學生自學個別答疑

  引導學生歸納

  教師精講

  安排課外查找古今中外的記時工具,下節(jié)交流。

  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趣導入

  提問:世界上最寶貴的,人人都擁有的東西是什么?(啟發(fā)并允許學生有多種回答,最后點明是時間)

  講解: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那么到底什么是時間呢?時間又應該用什么來測量呢?請同學們自學回答如下問題:1。時間測量的工具和方法。2。時間的單位及換算。

  二、新課教學

  學生以學習小組(4人一組)的形式交流自己提前有關(guān)古今中外的記時工具和方法,相互合作學習

  時間測量的工具和方法

  古代:日晷,燃香,沙漏

  教師可以結(jié)合古代在記時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和主義教育。

  常用:手表、鬧鐘、電子停表、機械停表原子鐘

  時間的單位及換算

  秒、分、時、天、月、年……

  1小時=60分1分=60秒

  設問:你知道現(xiàn)在最先進的計時方法什么嗎?

  教師簡介:世界時、銫原子鐘(也可以讓學生代表上講臺介紹,教師根據(jù)情況補充)

  設問:如何使用秒表測量時間呢?

  3.時間的測量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學生同桌相互并補充完善

  實驗室常用工具:電子停表、機械停表

  使用方法:回零、開始、停止,讀數(shù)。

  讀數(shù)方法:機械表中的短針讀出的是分,長針讀出的是秒,注意每大格,每小格各代表多少。

  學生練習:學生同桌實驗:測量從1數(shù)到100需多長時間。相互測量每分鐘的.脈博

  強調(diào):機械停表用完之后要放弦,電子停表長時間不用時應取下電池。

  教師簡介:國際單位制。

  三、復習鞏固

  :讓同學們自己進行。

  課堂練習:P21T1——4。

  四、布置作業(yè)

  1.練習冊

  2.查找當今中外最先進的記時工具,并相互交流。

  板書設計

  第八節(jié)時間的測量

  1、方法和工具

  方法:任何有周期性的運動都可以作為測量時間的標準

  工具:鐘、表(電子停表,機械停表)

  2、時間的單位:秒、分、時

  1時=60分1分=60秒

  3、停表的使用:回零、開始、停止、讀數(shù)

  注意:機械停表用完之后要放弦,電子停表長時間不用時應取下電池。

  教案點評:

  在教學中向?qū)W生介紹:燃香、沙漏(滴漏)、日晷、節(jié)拍器、太陽的升起和落下、四季的變化等,并使學生知道任何有周期性的運動都可以作為測量時間的標準.

  時間的單位學生已經(jīng)比較熟悉,可以簡單介紹;實驗室的計時工具的正確使用與讀數(shù),由于學生接觸較少是個難點,教學中通過動手實驗多次練習,讓學生從中找到規(guī)律;時間秒的規(guī)定和國際單位制都可以向?qū)W生作以簡介,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布置學生提前收集古今中外記時的方法與工具課堂上交流,即可以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信息的能力,又為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條件;停表可以隨堂發(fā)給學生練習使用,可以進行1分鐘內(nèi)同桌誰數(shù)的數(shù)多或數(shù)到100誰用的時間短的比賽,還可以同桌相互測一分鐘的脈搏,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教案04-06

關(guān)于科學教案02-20

有關(guān)科學教案03-01

科學教案范文06-19

科學教案模板03-25

《空氣》科學教案03-25

科學教案:蝸牛03-26

精品科學教案09-30

優(yōu)秀的科學教案11-14

關(guān)于科學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