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小班社會教案模板匯總1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社會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萌發(fā)幼兒關(guān)心他人和為朋友帶來快樂的美好情感。
2、能講述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3、了解五官的名稱及其功用。
活動準備:
范畫兩張(一張笑臉、一張哭臉)彩筆、貼五官材料一套
活動過程:
一、導(dǎo)入部分:
1、出示笑臉、哭哭臉、幼兒欣賞,老師提問:
這兩個娃娃你喜歡哪一個?
你平時是喜歡哭還是喜歡笑?
笑臉、哭哭臉哪些地方不同?(引導(dǎo)幼兒說出笑臉嘴巴向上翹,眉毛向下彎;哭時嘴巴向下彎,眉毛向上翹。)
2、你看到朋友的笑臉你心里會怎樣?(很高興)
看到朋友哭時你高興還是跟著傷心?
3、現(xiàn)在聽老師講一個故事,看故事中的'小蝸牛是怎樣對待朋友的
二、基本部分:
1、老師講述故事:“微笑”一遍后提問:
小鳥為朋友作了什么事?(小鳥為大家唱歌)
小兔為朋友做了什么事?(小兔為大家送信)
小蝸牛做了什么讓朋友感到高興的事?(她把微笑送給了大家)
它是怎么把微笑送給大家的?(她把畫著微笑的小蝸牛畫像,裝在信封里,請小蝸牛送給了大家。)
2、邊提問邊復(fù)述故事一遍,并讓幼兒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3、請幼兒表演故事一至三遍
4、討論如果你的朋友不高興了,你會用什么辦法使他高興起來?
三、結(jié)束部分:
1、小蝸牛把什么送給了大家?
你聽了這個故事,你會怎樣給朋友帶來快樂?
2、講評課堂情況,向幼兒進行相互友愛教育。
四、活動延伸:
1、畫一畫每天的心情,不高興嘴角向下彎,高興時嘴角向上彎。
2、游戲:貼五官
讓幼兒根據(jù)老師的指令貼出哭時或笑時的嘴巴、眉毛
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視頻,了解并學習拍手、握手、擺手等禮儀動作和用語,學習禮儀兒歌。
2.在日常與朋友的交往知道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體驗知禮、懂禮、學禮的快樂。
活動準備:
視頻三段動作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觀看第一段視頻(1)今天孫老師帶來了一段視頻,請你仔細地看一看,有誰?他們說了什么?幼兒觀看視頻。
(2)結(jié)束提問:你看到了誰?發(fā)生在什么時候?早上來園哥哥姐姐見到叔叔、老師他們說了什么?(你早)在說“你早”的時候,他們不僅會停下小腳說,而且還做了一個什么動作?哪個仔細觀察的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老師示范彎腰動作)仔細看看我的頭有沒有低下呀?
(3)原來要做個禮儀好寶寶,早上到園見到老師、叔叔會彎下腰來說你早,我們跟著哥哥姐姐來學一學。(輕輕起立)幼兒模仿動作(幾遍)(老師提醒邊說邊做動作)學說兒歌:你早你早彎彎腰2.觀看第二段視頻(1)小朋友走進了幼兒園,這時她見到了好朋友,會說什么?說的時候可以做什么動作與人有禮貌的'打招呼?(幼兒先說后觀看第二段視頻)請你看看姐姐是怎么說怎么做的?
(2)觀看結(jié)束提問“朋友見面了,說了什么?邊說邊做什么?教師總結(jié):你好你好點點頭。
(3)哪兩個小朋友來學一學3.看圖模仿動作學兒歌(1)做個禮儀好寶寶,除了會你早你早彎彎腰,你好你好點點頭,平常,在教室里老師還聽到小朋友說“謝謝”,我們什么時候要說謝謝?說謝謝的時候可以做什么動作?引出兒歌:“謝謝謝謝拱拱手”一起學一學。
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時間:延中環(huán)保日
活動要求:
1、讓幼兒了解保護地球資源的意義,初步懂得節(jié)約資源的方法,使用環(huán)保材料,資源循環(huán)使用等。
2、積極參加節(jié)約資源的大行動,為學校提供一個馬夾袋讓資源循環(huán)使用。
活動準備:馬甲袋
活動過程:
一、了解世界地球日,知道其中的含義。
師幼互動:(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教師:世界地球日是幾月幾日?世界地球日表示什么意思?
教師梳理: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要從小保護地球,節(jié)約資源,循環(huán)使用各種資源。
二、了解循環(huán)使用各資源的方法。
幼兒交流分享:哪些物品可以循環(huán)使用?各有哪些好方法?
幼兒:一次性的盤子可以再利用做娃娃的臉、碗可以再利用做成娃娃的'帽子等,廢舊的光盤也可以制作各種動物;爸爸媽媽超市買來裝物品的馬甲袋,我看見大人用做裝垃圾……。
三、區(qū)分各種袋袋,節(jié)約使用馬甲袋
游戲:猜猜它是誰?( 教師出示各種口袋,有裝米的米袋、布袋、紙袋等,幼兒辨認)。說說他們還可以派什么用處?
教師梳理:幫助幼兒知道哪些是環(huán)保材料袋,哪些不是環(huán)保材料袋,并向幼兒宣傳正確使用環(huán)保材料袋。
四、參加我愛地球大行動。
每個人帶一個馬夾袋到學校丟垃圾,起到資源循環(huán)使用的作用。
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發(fā)展幼兒的小肌肉群,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喜歡包糖果的'欲望,感受包糖。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各種紙質(zhì)的"糖果紙"若干;紙團、橡皮泥、繩子、吸管若干
2、事先準備好一盤糖果,用手巾蓋著。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1、電話鈴響:"喂!您好!是山羊媽媽呀,哦!好的,我一定幫忙。"原來是山羊媽媽開了一個糖果店,它店里的糖果賣完了,要我們小朋友幫忙做一些糖果,送去給山羊媽媽。你們愿意幫助它嗎?
2、引導(dǎo)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糖果包裝。
(二)嘗試操作
1、"老師這兒有一些糖紙、糖果、繩子、吸管,現(xiàn)在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糖果包裝起來,誰先來試試看?"請一至二位幼兒示范,其余小朋友仔細看,他們是怎么包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包的?"(把糖果用吸管穿起來,再用糖紙包起來,就是一顆棒棒糖了。)"還有誰包得和他不一樣?試試看。"(請另一幼兒示范)小朋友,他又是怎么包的呢?"(把糖果放在糖紙的中間,然后在上面用繩子一擰,就像一顆扎了辮子一樣。)
2、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幫助山羊媽媽吧!(幼兒進入糖果店)
(三)結(jié)束活動電話鈴再次響起,"山羊媽媽,糖果包好了,我們這就給您送去!"10:05-10:15盥洗
【活動要求】
1、盥洗時不擁擠。
2、學習掌握洗手、洗臉的一定順序。
小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shè)情景,使幼兒知道玩具大家玩,不獨占、不爭奪。
(1) 出示新玩具,引起幼兒興趣,并讓幼兒玩玩具,教師觀察。
。2) 針對活動中幼兒出現(xiàn)的矛盾,引導(dǎo)幼兒討論、感受到獨占、爭奪玩具會帶來不愉快。
2、鼓勵幼兒與他人一起玩玩具,共同分享,并探索一起玩的方法。
。1) 啟發(fā)幼兒想辦法:一種玩具大家都想玩,又要玩得高興,可以怎樣玩?
輪流玩:你先玩,他再玩,我后玩交流玩
(2)聽故事,進一步感受輪流玩,能讓大家都快樂的情緒體驗。
教師提問:小龍開始怎么做的?和;后來又是怎么做的?小龍為什么玩的特別高興?
。3)小姐: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愛玩,你玩玩、我玩玩,不爭也不搶,大家都開心。
3、引導(dǎo)幼兒閱讀幼兒用書,說說:換面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樣玩玩具的?你喜歡誰?為什么?請你在圓圈里給會與大家一起玩玩具的小朋友打√
幼兒玩玩具,鼓勵幼兒積極常識輪流玩、交換玩的方法,體會一個人玩和大家玩的不同感受。
活動目標
愿意將自己喜歡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不獨占、爭奪玩具。
在玩的過程中,初步學會輪流、一起玩、交流玩的方法。
體驗與同伴玩玩具的快樂和情趣。
活動準備
好玩的新玩具、幼兒用書()
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念兒歌,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的習俗。
2.分享吃粽子的快樂。
3.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1.粽子若干。
2.幼兒用書。
活動重難點:
學習念兒歌,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的習俗。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引出本課主題。
·教師出示一個粽子,播放課件圖一,然后提問:"這是什么?小朋友,你們吃過嗎?為什么要吃粽子呢?引導(dǎo)幼兒觀看課件圖三、圖四。
·幼兒回答后,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都吃過粽子。端午節(jié)是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粽子一般在端午節(jié)的時候吃。粽子主要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詩人星原。
2.播放課件圖五,讓幼兒說說自己吃過哪些口味的粽子。
3.播放課件圖六,教師指導(dǎo)幼兒念兒歌《江米粽》。
4.播放課件圖七至十,引導(dǎo)幼兒說說,端午節(jié)除了吃粽子還有哪些習俗?
5.幼兒相互品嘗粽子,分享吃粽子的快樂。
小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一、能大方地介紹自己帶來的土特產(chǎn),并樂意與大家一起分享。
二、能用語言和動作表達對老師和小朋友的親近。
三、感受新學期小朋友又見面的快樂,感受與同伴相處的快樂
活動準備:幼兒帶家鄉(xiāng)土特產(chǎn),一個盤子(幼兒帶來的'土特產(chǎn)),一個垃圾桶,供幼兒放果殼紙屑,一個笑臉娃娃
活動過程:1。游戲"猜猜我是誰",結(jié)束活動。
教師請一名幼兒坐在前面,背朝大家,不能轉(zhuǎn)頭看,然后請另一名幼兒走到他的后面,用雙手蒙住他的眼睛,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嘰嘰嘰嘰嘰嘰,猜猜我是誰?"請被蒙住眼的幼兒說出對方的姓名,游戲進行二到三遍。
2。 用笑臉娃娃,鼓勵幼兒在新學期,與其他幼兒友好快樂的相處。
。1)介紹笑臉娃娃,教師以笑臉娃娃的口吻,與小朋友打招呼。
"大家好,我叫笑臉娃娃,很高興認識你們!"請幼兒上前用不同方式,向笑臉娃娃問好。
通過與笑臉娃娃的交流互動,讓幼兒知道自己過完新年又長大了一歲了,要開開心心的上幼兒園,做個開心寶寶。
。2)引導(dǎo)幼兒說說小朋友好久沒見面了,見了面該怎么表示?,鼓勵幼兒用親切友好的語言和動作進行表達。如:大方地同伴握手問好、相互擁抱、互相說說祝福的話語,
。3)學說簡單的祝賀語,年好,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等。
3。分享同伴帶來的食物。
(1)教師出示糖果禮盒,向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家鄉(xiāng)土特產(chǎn),土特產(chǎn)的口味兒,做法等。并說一些祝福語話,告訴幼兒大家又要甜甜蜜蜜,開開心心的在一起了。
。2)請幼兒拿出自帶的食品,介紹自己帶來的是什么食品活動小結(jié)
(3)幼兒享用自帶的食物,教師鼓勵幼兒相互贈送和共享食品,提醒幼兒把包裝袋放入垃圾桶中。
小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區(qū)分爸爸媽媽的用品,樂意參加模仿爸爸媽媽的活動。
2、關(guān)注、親近我們的爸爸媽媽。
活動準備:
1、收集爸爸的帽子、剃須刀、香煙、打火機、皮帶、領(lǐng)帶、鞋子和手提包;媽媽的發(fā)夾、耳環(huán)、化妝品、圍巾、圍裙、項鏈、皮帶、別針、手提包、高跟鞋等
2、爸爸媽媽的畫像
3、爸爸媽媽在家里做事的錄像
活動過程:
一、區(qū)分物品,說一說這是誰的東西
1、看一看,這里有些什么東西?
――將收集來的物品放在周圍的桌子上,孩子可以走到桌子前,自由的觀看,邊看邊說“這里有什么”在引導(dǎo)孩子觀察的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孩子大膽說話的習慣。
2、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東西?
――幼兒說的時候,教師展示物品,將物品排開,便于小班孩子觀察。
3、說說:你看見過誰用過這些東西?為什么要用?
4、區(qū)分爸爸媽媽的物品。
。1)其實,這些東西都是爸爸媽媽用的。你們知道哪些東西是爸爸用的'?哪些東西是媽媽用的嗎?請你給爸爸媽媽送禮物,你覺得這是爸爸的東西就送到爸爸的畫像前面,你覺得這是媽媽用的就送給媽媽。
。2)討論我們送給爸爸媽媽的禮物都送對了嗎?
二、扮扮爸爸媽媽
1、今天爸爸媽媽都不在,我們想不想用用爸爸媽媽用過的東西,自己來扮扮爸爸媽媽?
2、那么你們的爸爸媽媽在家里都會做些什么事情呢?
3、一起來看看錄像里的爸爸媽媽在干些什么呢?
4、你喜歡爸爸媽媽在家做些什么事情呢?
5、選擇1-3件物品來裝扮成爸爸媽媽,模仿一下他們的活動。(走路、燒飯、看書等等。
三、交流討論
1、你們剛才扮了爸爸媽媽,你覺得做大人開心還是做個小孩開心呢?為什么?
2、對于爸爸媽媽,你們有什么很想知道的事情要問問他們的嗎?
3、你們有什么很重要的話很想跟自己的爸爸媽媽說嗎?
小班社會教案:看朋友
小班社會教案:看朋友
設(shè)計意圖
小班孩子都已有交朋友的意識了。他們和朋友分享食物、玩具,到朋友家做客等熱乎得很,但是真正怎樣做客的一些禮儀還不是很了解。因此,結(jié)合小班數(shù)活動內(nèi)容“認識3以內(nèi)的數(shù)”,預(yù)設(shè)了本活動,旨在讓孩子在做客游戲中自然而然地學習數(shù)數(shù),理解數(shù)的實際意義。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3以內(nèi)的數(shù)數(shù)活動,初步理解數(shù)的實際意義。
2、體驗去朋友家做客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布置家的場景:物品按數(shù)量1、2、3一組分散放于三個柜中。1——3數(shù)字寶寶圖片(粘于椅子上)
2、水果一籃
3、歌曲:看朋友、找朋友
活動過程
1、帶禮物去看朋友
交代:今天去看朋友,但要帶什么禮物去呢?
模仿開汽車,邊唱歌:看朋友,到數(shù)字寶寶家。
敲門,進去,和數(shù)字寶寶打招呼。
個別提問:你在和誰打招呼?
2、送禮物
(1)思考:應(yīng)該怎么送禮物,數(shù)字寶寶才高興?
要求:你送的水果個數(shù)要正好是數(shù)字寶寶表示的意思。
幼兒選擇禮物給數(shù)寶寶
討論:老師送的禮物對嗎? 互相檢查。
(2)參觀數(shù)字寶寶的家。你覺得數(shù)字寶寶的家怎樣?(東西擺放)有幾個柜子?看看柜里的東西,你發(fā)現(xiàn)什么?
交換數(shù)字寶寶朋友,把水果放好。
3、回贈禮物
1. 2. 3數(shù)字中你還有哪個數(shù)字寶寶沒打過招呼,帶上數(shù)字寶寶去選它送給你的禮物。
個別介紹,互相檢查。
4、聽音游戲
聽到幾下聲音,就請幾寶寶出來。帶著數(shù)寶寶跳一個快樂的“找朋友”舞。
5、和數(shù)字寶寶再見,開汽車回。
小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指導(dǎo)糧食都是農(nóng)民伯伯辛勤勞動的成果,不能浪費糧食。
2、養(yǎng)成愛惜糧食、節(jié)儉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有關(guān)糧食的圖片、聲像資料等。
2、米飯、饅頭、餅干等。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引導(dǎo)本課主題。
教師出示米飯、饅頭、餅干等,然后想幼兒提問:這些是什么?可以做什么?指導(dǎo)它們從哪里來的嗎?
教師引導(dǎo)幼兒互相討論,自由交流。幼兒回答后教師予以表揚。
2、教師與幼兒共同閱讀幼兒用書《糧食從哪里來》,讓幼兒了解糧食的'生產(chǎn)過程,知道周種糧食的過程很辛苦,要經(jīng)過犁地、選地、播種。施肥、田間管理、收割等多道工序。
教師:農(nóng)民生產(chǎn)糧食的過程是怎樣的?(艱苦的。)我們吃飯時,應(yīng)該怎樣做呢?
幼兒討論后回答。
教師小結(jié):糧食來之不易,是農(nóng)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所以用餐時我們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3、結(jié)合幼兒的平時表現(xiàn),教師引導(dǎo)幼兒說說自己應(yīng)該怎樣做。
4、閱讀幼兒用書《誰做得對》,說說誰做得好。
小班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知道長大后還要學習更多的本領(lǐng)。
2、感知長大的變化,知道自己在慢慢長大。
3、在判斷、觀察、對比中知道自己的身體、學習、生活能力都在變化。
4、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事能夠試著面對。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活動準備
1、收集幼兒小時候的衣服、物品。
2、幼兒不同時期的照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試穿自己小時候的衣服,感受自己身體上的'變化
1.自己動手試穿衣服。
師:這里有一些東西,請你們來試試、穿穿,看看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討論:為什么穿不上了?
師:這些是你們自己的衣服,為什么你們會穿不上呢?
小結(jié):這些你們小時候的東西,現(xiàn)在你們都長大了,所以都穿不上了。
二、判斷、觀察、對比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變化
1.幼兒觀看照片,發(fā)現(xiàn)自己身體的變化
師:這里有些小朋友的照片,讓我們找一找這些照片里都有誰?!..教案網(wǎng)!他們有什么變化?
(1)讓幼兒觀看小時候身體的照片,再比較現(xiàn)在自己的身高、體重,知道自己在漸漸長大。
(2)讓幼兒通關(guān)觀看小時候沒有牙齒頭上光禿禿的照片,再比較摸摸自己的頭發(fā),感受自己的變化。
(3)師:看看我們身體上還有哪些變化呢?(同伴間相互討論)
2.觀看視頻,讓幼兒知道自己學習、生活能力的變化
(1)師:我們的好朋友巧虎也有話想對我們說,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2)師:視頻上的小朋友會做什么事了?
(3)師:那你們還會做哪些事情呢?
小結(jié):我們小時候什么事都要找爸爸、媽媽幫忙,現(xiàn)在,我們長大了,能自己穿衣服、疊被子、走路、和伙伴一起搭積木,還會畫畫、玩油泥……學會了許多本領(lǐng)。
三、繪畫活動《不同的自己》
1.激起興趣:
出示范例,引起幼兒興趣。
師:這是老師小時候和現(xiàn)在的樣子,我用畫畫的形式告訴了大家,你們能不能也畫出來呢?
2.請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dǎo)。
要求:用簡筆畫的形式,不涂色,能畫出明顯的不同之處。
3. 教師與幼兒一同欣賞《不同的自己》
師:讓我們來介紹自己小時候是什么樣的,長大了又是什么樣?
【小班社會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班社會的教案03-28
小班社會勞動教案02-26
小班社會抱抱教案03-24
小班社會教案06-22
小班社會冬天教案02-05
小班社會優(yōu)秀教案04-11
小班社會課教案11-16
小班社會主題教案02-24
小班秋天社會的教案02-26
小班有關(guān)社會的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