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7-15 11:21:26 教案

【精華】科學教案模板錦集七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科學教案模板錦集七篇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理念:

  光在幼兒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白天,幼兒享受太陽光的普照,夜晚,燈光為幼兒照明,生日時,幼兒在蠟燭光下許愿,霓虹燈光的閃爍讓幼兒感受夜的絢爛,火光為幼兒驅走嚴寒,紅綠燈給人們帶來安全……但幼兒往往只知道太陽出來了,所以天亮了,天黑了,開亮電燈家中變亮了,點了火所以感覺暖和了,對于為什么太陽出來天會亮,為什么燈光能照明、為什么火光能取暖卻不了解,學習科學活動《明亮的光》能讓幼兒了解更多關于光的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

  中班的幼兒年齡小,他們對一些深奧的科學道理還不能理解,本班幼兒又是生活在農村,所以對現代化科技對光的應用都不熟悉,根據《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所以我把本活動的目標定為:

  1、讓幼兒知道各種各樣的光源以及了解光對人們生活的好處。

  2、向幼兒介紹現代科技對光的應用。

  3、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為了讓幼兒多了解光,激發(fā)幼兒自主探索的欲望,為幼兒學習光作好準備,我作如下準備工作:

  1、在操作區(qū)中投放手電筒、蠟燭、電池、電珠、火柴等,讓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自由探索,自主發(fā)展。

  2、戶外活動時有意識地讓幼兒感受太陽光的明亮和熱量。

  3、聯系家長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觀察星星,點上蠟燭為幼兒過生日。

  4、在午睡室里安排一次“停電事故 ”,讓幼兒在有意無意中多和光接觸,為了解光的.來源、光的作用作好準備。

  5、收集有關現代科技對光的應用的錄像片、圖片等。

  活動流程:

  在活動過程中,我設計以下流程圖:自主探索→觀察比較→共同探討→觀看錄像→游戲結束。

  教學方法:

  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采用操作法、提問法、討論法、觀察法、游戲法等。

  教學過程:

  1、自主探索:探索光的來源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有一個能吸引住孩子的開始能有利于激發(fā)幼兒對本活動所授內容的興趣,使幼兒的思維自始至終地圍著活動內容展開。在幼兒自主探索過程中,每個孩子都在積極動手,動腦,讓幼兒在玩中學、試中學、想中學,能體現出幼兒科學活動中的嘗試精神。所以一開始,我采用了操作法,設計“亮亮寶寶找朋友”的探索活動,給幼兒準備了許多實物,如手電筒、火柴、玩具手機、洋娃娃等,讓幼兒找找哪些東西是亮亮寶寶的朋友。找好以后,再讓幼兒想一想還有什么東西也是亮亮寶寶的朋友,啟發(fā)幼兒想出太陽、星星、電燈等,讓幼兒知道各種各樣的光源,

  2、觀察比較:比較光的不同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房子不倒的秘密,激發(fā)幼兒的探索精神。

  2、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3、初步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小常識,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活動準備

  1、讓幼兒初步了解一些搭房子的技巧,以及房子的一些簡單結構,并可讓幼兒收集一些房子的構造圖。

  2、塑料杯、,塑料板,紙皮、紙筒、易拉罐、水管、水管接口、泡沫板做的實驗演示臺,水管、水管接口、細鐵絲、小木棍。

  3、雙面膠、透明膠、小剪刀、塑料繩子、細鐵絲、小型電風扇。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活動。

  1、提問;小朋友因為地震很多房子都倒了,你們想幫助災區(qū)的小朋友嗎?

  你們想蓋一間怎樣的房子呢?。

  2、幼兒根據老師所提供的.材料自由地搭建不倒的房子。

  二、感知材料,提升認知。

  1、幼兒在實驗測試區(qū)域利用操作材料自由地探索,并在活動中初步

  2、了解房子不倒的各種要素,了解要讓房子不倒必需要用框架進行支撐與固定。

 。1)發(fā)現新問題:讓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把框架固定在實驗臺中會有更好的固定效果。

  (2)提問:怎樣才能把我們做好的框架固定在實驗臺上,不移位呢?

  三、動手操作,掌握技術。

  1、激發(fā)幼兒帶著問題繼續(xù)實驗。鼓勵幼兒大膽地利用各種方法構建房子的墻體,并與框架連接起來。

  提問:小朋友,有什么辦法把墻體和框架連接起來呢?

  2、學習在操作中作出簡單的記錄。(附記錄表)

  四、展示與檢查,體驗成功。

  師幼合作利用風扇和一起拍打泡沫實驗臺檢驗構建的不倒的房子是否成功,

  分享成功的快樂并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功的經驗。

  五、拓展活動。

  觀看《自救小常識》的課件,初步了解地震自救的小知識。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大麥的生長過程,以及大麥粉的制作過程

  2.能用目測的方法分辨大小麥的區(qū)別。

  3.培養(yǎng)幼兒關注周圍環(huán)境,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活動準備

  大麥、小麥、生長圖。

  活動過程

  (一)觀察分辨大麥、小麥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種不同的麥子,請小朋友看一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請幼兒仔細觀察、交流。

  幼兒:一個麥子大,一個麥子小

  教師小結:大麥的顏色偏黃,種子要瘦小一些;小麥的顏色偏紅,種子要粗壯、飽滿一些。

  (二)了解大麥的生長過程

  教師出示:大麥的生長圖片,引導幼兒嘗試為圖片排序。

  請個別幼兒講述。

  教師以故事的形式講解大麥的生長過程,出示正確的`生長掛圖:

  播種——麥苗——抽穗——開花——成熟

  (三)嘗試用石磨磨大麥粉

  1.介紹制作大麥粉的工具——石磨。

  2.教師示范。

  3.讓幼兒親自體驗大麥變麥粉帶來的成功感和喜悅感。

  教師小結:成熟的大麥洗干凈后,在太陽底下曬干,就可以加工磨成粉。食用時,將適量的大麥粉,加入少許食用堿,用水調勻,倒入燒好的白粥中,煮沸即可。

  (四)將幼兒制作好的大麥粉收集并送到食堂燒煮大麥粥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進一步感知水果的特征。

  2、了解水果的作用,知道多吃水果對身體好。

  3、正確認識水果,增加對水果的喜愛之情。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能夠運用多種感官進一步感知水果的特征

  難點:能夠運用語言較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環(huán)境準備:創(chuàng)設水果王國環(huán)境

  2、經驗準備:認識常見的幾種水果,能夠說出其名稱;玩過摸箱游戲,感知物體的粗糙、形狀;

  3、材料準備:水果:蘋果、桔子、香蕉、獼猴桃;水果相關圖片。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1、聽音樂跳舞進屋,回到座位。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這支舞蹈叫什么名字嗎?那你們都知道哪些水果?今天,我們也摘了這么多水果,請小朋友看一看都有什么?

  2、看一看,觀察水果的特征。教師:請你來跟大家說說水果是什么樣子的`?重點引導幼兒觀察描述水果的顏色、形狀。進一步感知水果的特征,感知水果的表皮特征。

  預想知道策略:對于不能夠大膽辨別的幼兒教師用引導性的語言幫助幼兒進行感知,(教案出自:幼兒園學習網教案網)如這個水果摸起來有什么感覺?是什么形狀的?是硬的還是軟的?是光滑的還是粗糙不平的;對于能夠大膽辨別的幼兒,教師及時的給予鼓勵并引導其自己描述水果的特征。

  3、摸一摸,"水果箱摸寶",(1)出示水果百寶箱請幼兒和水果寶寶做游戲,通過教師提供的圖片來摸相應的水果。

  (2)通過猜謎語的形式,請幼兒摸水果,增加難度,進一步感知水果特征。

  (3)請小朋友分組進行摸水果,跟同伴說一說摸到了什么?

  教師小結:總結四種水果。我們今天認識的這四種水果都是什么樣子的呢?

  在這里我們著重強調讓幼兒用觸覺進行感知,體驗不同水果表皮的粗糙及平滑。通過活動形式的變化,滿足不同幼兒活動的需求,幫助每一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感,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4、認一認,水果變變變,了解水果的作用(教法:圖片演示法)教師:(1)教師提問:水果生著吃還可以怎么吃?

  (2)出示食品幫助幼兒了解水果的作用過渡:水果還可以用來做罐頭、果脯、果干及果汁,擴展幼兒的生活經驗。

  (3)水果對人的身體有什么好處呢?補充維生素、預防感冒5、最后,我們一起來嘗一嘗這幾種水果吧。嘗嘗水果的味道。

  活動延伸

  聯合家園活動,提倡家長用水果做成不同種類的食品:水果餅干、蛋糕、水果酸奶,擴展幼兒的生活經驗,激發(fā)幼兒喜愛水果的情感在活動區(qū)中投放相應材料:

  植物角:通過投放各種水果,引導幼兒觀察、對比、感知水果的特征圖書區(qū):投放各種帶味道的水果類圖書,在幼兒閱讀圖書了解各種水果知識的同時,感知水果的味道。

  益智區(qū):投放百寶箱操作材料,調用幼兒運用觸覺感知仿真水果的特征,并練習分類

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幼兒園科學活動,重點是引導幼兒了解自然環(huán)境,觀察自然現象,培養(yǎng)其對自然科學的探索欲望,增強自我觀察能力和判斷分析等思維能力。聲音現象屬于大班科學教育目標之一,為了讓幼兒初步了解聲音的產生原因,我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奇妙的聲音》,旨在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探索聲音是如何產生的,發(fā)展其科學探索的欲望。

  二、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聲音的產生,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2、增強對聲音的辨別和判斷能力。

  3、培養(yǎng)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1、已熟悉生活中的一些聲音如:電話聲、鐘聲等。

  2、紙折的小青蛙、電光紙、塑料袋、盤子、豆子、易拉罐及各種樂器等。

  3、多媒體課件。

  四、活動的重點與難點:

  感知聲音的產生,知道不同的物體可以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五、活動過程:

  1、猜一猜,感知聲音。

  師:孩子們,大家好,今天,我?guī)砹艘恍┐蠹曳浅J煜さ穆曇,你們想知道是什么聲音嗎?/p>

  放課件,自然界的一些聲音,灰太狼。

 。ǚ謱硬シ牛谝淮畏乓环N聲音,第二次可以放幾種,可以逐個增加)師:小朋友你們的耳朵好靈呦,都猜到了,那你們知道這些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嗎?(引出問題)2、玩一玩,探索聲音。

 。ㄓ變悍殖扇M,第一組:樂器、第二組:廢舊材料、第三組:盤子、豆子)①師:老師在每個小朋友的椅子下放了一樣東西,這些東西都能發(fā)出好聽的聲音,請你們拿出,玩一玩,看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呢?幼兒自由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谡垈別幼兒大膽說己的發(fā)現。:物體進行碰撞振動而產生了聲音。

  ③讓幼兒把手放在喉部,進一步體驗振動產生聲音。

 、軒煟簞偛牛蠹叶纪媪送,讓這些物體都發(fā)出了聲音,那這些聲音一樣嗎?再次玩這些物體。進一步探索不同物體發(fā)出和聲音不同。

  3、找一找,制造聲音。

  師:剛才。大家玩弄了各種物品,讓他們了出了不同的聲音,現在,我們什么也不拿,在自己身上能不能制造出一些聲音呢?

  如:拍手、拍腿、踏腳,尖叫等。

  (提醒幼兒避免發(fā)出尖叫的噪音,影響到其他人。)4、聽一聽,欣賞聲音。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發(fā)出了尖叫的噪音,那什么樣的聲音屬于好聽的聲音呢?

 。ㄒ龑в變悍直嬉魳返牟煌靡嗦牁芬,避免噪音,保護我們的耳朵不受傷害。5、活動延伸:

  其實,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聲音,我們今天所玩的,只是其中的一些我相信我們班的寶寶們還能發(fā)現更多,更好聽的聲音認真觀察,細心聆聽,把你們發(fā)現的,聽到的,帶回來,講聽,好嗎?

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1.現代教育模式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定向思維,沒有自己的思想,為了使幼兒重返天真,重新找回好奇心。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建議培養(yǎng)5~6歲幼兒的的探究能力,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驗證自己的猜測。

  活動目標:

  1.知道繩子會發(fā)出聲音。

  2.會運用觀察比較與分析法驗證自己的猜測。

  3.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歡探索。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yǎng)。

  5.了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難點:比較與分析法的運用

  重點:幼兒自己探索使繩子發(fā)出聲音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在老師的指導下探索事物的經歷,會通過比較發(fā)現事物的不同之處。

  2.物質準備:若干個兩孔的扣子和數條細且結實的繩子。

  教學方法:

  情景創(chuàng)設法:在活動結束創(chuàng)設小小音樂家的情景,激起幼兒對小樂器的探索,為活動延伸幼兒和家長共同制作一個樂器留下好奇。

  操作法操作法是科學活動的基本方法,這個活動的整個過程都是以幼兒的操作為主,充分調動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活動過程:

  1.教師自制一個能使繩子發(fā)出聲音的裝置,請幼兒閉上眼睛,使繩子發(fā)出聲音,并拆開裝置,讓幼兒看到教師手中的繩子和扣子,請幼兒睜開眼睛,猜測是什么東西發(fā)出的聲音。

  2.給幼兒一人發(fā)兩顆扣子,一跟繩子,請幼兒使繩子發(fā)出聲音。(幼兒自行探究)

  3.成果展示:請幼兒展示出自己的組合,輪流用自己的繩子做樂器演奏并伴唱。

  4.猜測自己的繩子為什么會發(fā)出聲音。

  5.討論你的樂器是繩子發(fā)出的聲音還是扣子發(fā)出的聲音。

  結束部分:

  一起唱什么樂器在歌唱,并用自己的小樂器伴奏。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在家長的幫助下制造一個不一樣的樂器。

  活動反思

  繩子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東西,取材方便,玩起來花樣可以不斷翻新,對于大班幼兒生理、心理發(fā)展很適宜,通過對繩子不同用途的認識、探索,在有趣的活動中充分感受到了繩子的多變性,并能將繩子的變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本活動幼兒比較感興趣,符合大班幼兒現有的發(fā)展水平,使每個孩子都能積極主動地玩耍、探索,獲得了各種能力的發(fā)展,在和繩子的操作中感受到了玩繩的樂趣。在活動準備方面,不管是幼兒的知識準備,課前的操作材料準備,我覺得都挺充分的,特別是我為了這次活動還在網上搜集了許多有關繩子的圖片,制作了兩個PPT,分別是《各種各樣的繩子》和《繩子的用途》,幫助幼兒認識幾種最常見的繩子以及相應的用途。

  在活動中我自己覺得有很多的缺陷:

  一、家長方面。雖然是我請父母幫助其完成親子單,但是有部分是父母獨立完成的,幼兒沒有真正的參與進去,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沒有很好的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教案設計得不夠科學,我在活動前雖然讓孩子收集了很多的繩子及用繩子做成的東西,并在活動中還布置了展覽臺,但是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如果是每組提供每種繩子一份,那么讓幼兒通過觸摸能更好的感受到不同繩子的不同材質。

  三、活動中讓幼兒說說自己玩的繩子這一環(huán)節(jié),假如讓幼兒將自己的操作成果(特別是扎禮物)呈現在集體面前,并及時給予表揚及鼓勵,那么能更好的加強幼兒的成就感。

  科學活動是嚴謹的,但是要將活動設計的既嚴謹又生動有趣,卻是是很難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際操作活動,使幼兒知道要節(jié)約用水,并探索簡單的水的過濾的方法。

  2、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將幼兒分成幾組,每組一小盆清水,米、青菜、土豆若干,沙子、石頭、樹葉、棉花等若干,小盆、漏斗幾個,過濾水用的小瓶與幼兒人數相等。預先通知好四名家長共同參與活動。

  活動過程:

  一、清洗

  1、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幼兒動手操作。

  師:今天我們來做個娃娃家的游戲,娃娃家里都有些誰呢?

  師:今天要請娃娃家的人來共同完成一個任務,請你們將這些米、青菜、土豆洗干凈,但是,要請你們用最少的水將這些全部洗干凈,等一會兒我們比一比,哪一個娃娃家用了最少的水將這些洗得很干凈。

  2、幼兒討論清洗的方法。

  師:你們先商量一下,怎樣洗才能用最少的水卻又將這些菜洗干凈?每個娃娃家還為你們請來了一位小朋友的爸爸或媽媽來當特約佳賓與你們共同商量。

  教師注意傾聽并參與小朋友的談話,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來清洗。

  3、幼兒動手操作。

  對于幼兒的操作,老師不加以任何的評價和指點,完全體現幼兒自己學當家的精神。

  4、比比誰的方法好。

  請每個娃娃家選一個代表來說說他們用的是什么辦法清洗的,并比一比誰的方法好,為什么?

  二、水的過濾

  1、啟發(fā)幼兒說出臟水的用途。

  師:我們知道水很寶貴,那么這洗過菜的臟水能不能隨便倒掉呢?它可以用來做什么?你有沒有辦法讓這些水變得再干凈一點呢?(啟發(fā)幼兒說出水的過濾)

  2、幼兒動手操作。

  師:這邊有好多的材料,你們可能自己去選一樣或幾樣東西去試試看,能不能將臟水變干凈些,你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并邀請你們的特約佳賓來與你們共同做這件有趣的事。

  教師也參與幼兒的活動,并提醒幼兒用多種方法來嘗試。

  3、評價水的過慮結果。

  將幼兒過濾前的水和過濾后的水進行對比,讓他們真實感受到臟水變干凈了。

  師:這些水真的變干凈了許多,但這還沒有真正的干凈,要想讓這些水真正變干凈,那得請自來水廠幫忙了。

  師:現在我們就讓這些水去發(fā)揮它們的作用吧,你想用它來做什么,帶它們去吧。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發(fā)展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而科學活動最能有效地讓孩子們實現探索、發(fā)現的愿望。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空氣》科學教案03-25

科學教案:泡泡03-31

科學教案范文04-06

關于科學教案07-24

精品科學教案09-30

有關科學教案03-01

科學教案:蝸牛03-26

優(yōu)秀的科學教案11-14

關于科學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