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美術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4篇,歡迎大家分享。
美術教案 篇1
學科:美術
年級:五年級
設計教師:陳華曉
課題:墻報報頭(設計)
教學目標:通過學習,認識墻報報頭在墻報中的作用,經過小組合作設計班級的墻報,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報頭的作用及其基本的組成要素.
教學難點:報頭的設計.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同學們,美術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亮麗的色彩,增添了許多美,生活中處處都有美術,你們曾經利用我們學過的美術知識設計過些什么嗎?比如說,你們有沒有嘗試過設計手抄報或墻報?設計時有些什么內容?其中設計的美術圖案是想表達什么?
大家回憶并跟其他同學相互交流一下(學生自由交流,并總結出交流結果).
教師對學生的交流結果進行小結:大家設計的手抄報或墻報的內容有些詩歌,名人名言,成語解釋,小作文,還有一些卡通畫以及其它圖畫,而這些圖畫是為了使版面更豐富多采,甚至還能讓人看了圖畫就了解小作文的內容.
二.講授新課,探究學習
1."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快到了,學校要求各班出一版墻報,你們打算怎樣設計?打算設計一些什么樣的圖畫并通過圖畫來讓別人了解墻報的內容呢?可不可以給大家談談你的'想法,你的設計思路呢?
學生自己表達,老師從中穿插新課的知識點.
教師小結:我們要設計一版墻報,首先應該讓版面引人注目,要做到這點,就要靠報頭的設計來突出墻報內容的主題,剛才同學們所說的一些"圖案","標題"的設計,我們把它稱為"報頭設計"(板書課題).報頭的內容包含一些能美化墻報的圖案,突出墻報內容的標題和鮮明奪目的色彩.而圖案還要和標題統一并能互相補足.
2.教師出示各類報頭設計的作品
現在我們一起欣賞一下以下的報頭設計,看它們是怎樣使圖案、標題、色彩統一的結合,達到使墻報內容的主題鮮明突出的效果的.(教師引導欣賞并做簡單的講解)
三.合作創(chuàng)作
提出要求:以小組為單位,為設計班級迎"六.一"的板報合作創(chuàng)作一幅報頭,合理分工,畫面要有創(chuàng)意,色彩鮮明,主題突出.
教師指導學生分組進行設計.
四.作品展示,學習評價
1.自評:小組中推薦一名同學給大家介紹小組設計的意圖.
2.互評:如果你是班主任老師,你會選擇哪一幅作為你們班的報頭,為什么?
五.課堂總結.
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l、進一步鞏固手工捏塑成型和連接等技能:
2、能根據情景創(chuàng)作,用自然物進行細節(jié)裝飾。
3、能大膽創(chuàng)作,進一步提高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蘑菇圖片多幅。
2、牙簽、竹片等自然物。
3、陶泥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l.故事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教師:今天天氣很好,小兔來到森林里采蘑菇?墒悄⒐經]有了,這下小兔沒有晚飯吃了。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幫助小兔吧!
(2)教師m示蘑菇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自由交流蘑菇的形態(tài)和特點。
(3)教師小結:蘑菇像一把撐開的'小傘。
2.集體討論、交流蘑菇的制作方法。
(1)教師:你準備怎么用陶泥來制作蘑菇呢? (幼兒自由討論)
(2)教師示范:先用手捏一個小碗,然后用一段粗粗的泥條作為蘑菇的柄,連接起來。
3.幼兒制作,教師指導。
(1)幫助部分手部力量較弱的幼兒。
(2)指導幼兒連接蘑菇的面和柄。
(3)用牙簽等自然物在蘑菇面上刻畫花紋,或用泥片裝飾。
4.展示作品,引導幼兒互評,教師作點評。
5.玩“給小兔送蘑菇”的游戲,結束活動。
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嘗試用調羹和顏料,運用潑、灑等一些方法來進行繪畫。
2、體驗感受不同材料,不同手段的美術活動樂趣。
活動準備:
1、PPT樹林圖片
2、顏料(紅、黃、藍、綠),調羹
3、每人一雙干凈的鞋子
活動過程:
一、欣賞樹林美景師:天氣漸漸變涼了,看看大自然的樹林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幼兒看PPT)師:你看到了什么?樹是什么顏色的?你喜歡什么樣的樹林?
(幼兒講述)小結:每當季節(jié)變換的時候,大自然都會發(fā)生一些變化,楓樹慢慢的變紅了,有的.樹變黃了,還有的樹一年四季都是綠綠的,這些景色真美。,小朋友,你們想不想把這些大自然的美景留在我們的教室里?(是的)
二、出示顏料并進行潑色的嘗試師:剛才你看到了什么顏色?(根據幼兒講述分別出示顏色)師:老師還帶來了一個幫手(出示調羹),看老師是怎樣做的(師示范潑)師:誰想來試一試?(請幾個幼兒上來試一試)講解要求:像我們剛才那樣用的這種方法就是潑畫,請你找一個你喜歡的地方站好,老師為你準備了很多顏色寶寶,請選你喜歡的顏色寶寶用剛才的方法來玩一玩。注意潑的時候,要在紙的每個地方都留下顏色寶寶的足跡。
(幼兒操作)
三、郊游踩足跡師:哇,我們一起來欣賞下這么多顏色寶寶在一起,就像一片美麗的樹林,讓我們聽著好聽的音樂一起去樹林里走一走。自己的樹林里走一走,人家的樹林里也走一走。
四、欣賞作品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我們在樹林里留下的美麗的足跡吧!
活動反思: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fā)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后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fā)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美術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魚是一種可愛、美麗的動物,它的種類繁多,形狀各異,色彩斑讕,使人產生許多美好的聯想,激發(fā)人們愛美的生活。魚的圖形,在中國裝飾史上頗為引人注目,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彩陶中就出現魚的圖案。后來,魚成為“吉祥”、“幸!钡南笳,同時能表現出富于抽象意味的視覺之美。
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課,讓學生運用多種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的樂趣,表達情感和思想。針對一年級的孩子,應淡化過于強調學科特色的傾向。要突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方法,不能以單純的知識、技能傳授為目的,而是貼近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的水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造型表現活動。
本課的教學內容以欣賞和表現美麗的魚為主,整個教學過程緊緊圍繞感受美、表現美這一主線展開,首先讓學生觀察魚的外形、頭、尾、鰭形狀及色彩和花紋,使學生感受魚的自然美和裝飾美,教材中提供了用民間手法描繪的魚,用畫好的魚制作的掛飾等基本素材。
二、學生分析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里特點,本課運用了多種材料和手段,讓學生輕松、自然的觀察、欣賞、體驗,多活動,融看、畫、做、玩于一體,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魚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為學生所熟悉,學生對魚有著濃厚的興趣,采用繪畫和制作方法讓學生親近魚、表現魚,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表現力。
魚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學生們想象的源泉,從魚形的裝飾品到現代有關魚的動畫片,從魚的自然形態(tài)到畫家筆下的各種魚的圖案,無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渲瀉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的事物的追求。
要樹立學生勇于成功的信念,用自己熟悉喜歡的材料,設計制作出大魚和小魚,并可以摹仿魚的動作游戲,通過安排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設計思路
要顧及學生的能力、經驗與發(fā)展階段。雖然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經驗不足,但卻極富想象力,為了豐富學生的審美感受,讓學生對魚的美感有較充分的認識,上課前,布置學生收集一些有關各種魚的圖片(可以是畫的、剪紙、玩具、飾物)來補充課上的學習內容,用于上課時相互交流。
欣賞大魚和小魚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通過感受欣賞美的活動,豐富學生的審美心理,從而引發(fā)學生在自身審美經驗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實現塑造完美人格的目標。這一教學活動中組織學生展示收集的有關各種魚的圖片、玩具、飾物引發(fā)學生說出大魚和小魚美在哪兒。讓學生感受魚的自然美與藝術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魚是人們喜愛的動物,在生活中,有人用魚做的飾物裝飾房間,有人用魚形的圖案裝飾在服裝上或生活用品上等。通過讓學生欣賞和制作魚的裝飾物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用直觀的、對比的形式,引導學生分析魚的表現方法,運用課件的直觀性,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景,觀看動畫片中的魚和民間繪畫中的魚有什么不同。海底中的大魚和小魚與藝術作品中的魚有什么不同。允許學生邊看邊談論自己喜歡的大魚和小魚,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學習表現魚的造型方法,體現一種集體創(chuàng)作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四、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表現美的能力,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認知目標:引導學生觀察、了解魚的造型特點,仔細品味藝術家筆下的大魚和小魚給人們生活中帶來的樂趣。
操作目標:展開想象的翅膀,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現大魚和小魚的美。
五、課前準備
課前師生共同收集有關各種魚的圖片資料。多媒體課件。紙做的魚的燈飾、玩具魚,魚形的飾物。
六、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魚的造型特點和藝術特色。
難點: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喜歡的魚的特征。
七、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景——明確目標——引發(fā)思維
課件先出示魚形的燈飾、玩具魚、卡通魚,讓學生觀察并說出從這幾幅畫中想到了什么?(設計意圖:直觀、形象的課件演示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帶著新、奇、趣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
(二)佳作欣賞——了解方法——活躍思維
演示課件。展示出各種魚的自然形態(tài),與藝術加工后的魚對比著出現在幕布上,讓學生直觀地比較欣賞畫面,談論畫中的魚。(設計意圖:流動的畫面,優(yōu)美的旋律,仿佛讓學生置身于一個神話般的世界。屏幕上每出現一幅魚的聯想畫,學生都會興奮不已,濃厚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了,同時學生的思維也活躍了。)
(三)變換情境——展開聯想——激活思維
課件出示一幅魚的圖片,將此魚放入不同的情景中(家庭、廣闊的天空、無邊的宇宙、神秘的海洋),讓學生在特定的審美情景中插上想象的翅膀。進行魚的聯想。(設計意圖:利用魚的原型,通過多種形式,引發(fā)學生的聯想,使學生的想象空間更大,思維更活躍,創(chuàng)作欲望更強烈)
(四)渲染氣氛——手腦并用——強化思維
在充分想象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
1、作業(yè)形式:可小組合作完成;也可單獨完成。
2、作業(yè)要求:可從平面表現入手,采用水彩、水粉、水彩筆、油畫棒等多種方法進行魚的聯想創(chuàng)作。
3、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時,大屏幕上出示剛才欣賞過的畫面和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
(設計意圖:多樣的創(chuàng)作手法、不同的作業(yè)要求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個別差異,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背景音樂的選擇、流動畫面的展示渲染了良好的創(chuàng)作氛圍,同時也為創(chuàng)作有困難的學生提供了短暫的視覺形象,使其消除畏懼心理。)
(五)課尾欣賞——延伸空間——拓展思維
采用自評、互評的形式,組織學生評論誰的作品最有趣,誰的作品最吸引人,盡量發(fā)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課后讓學生留心觀察各種魚的特點與應用。
七、課后總結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改變了以往美術課單純以學科知識體系構建的思路和方法,采用優(yōu)美的畫面來解決本課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直觀的畫面欣賞有利于學生觀察力的培養(yǎng),原型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擺放,有利于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不同材料的運用,有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個性化的評價有利于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02-20
美術的教案11-08
《美術》教案02-17
小學美術的教案02-23
美術繪畫教案02-20
(精選)小班美術教案07-09
【精選】小班美術教案07-09
大班美術教案06-16
[精選]大班美術教案07-10
(精選)大班美術教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