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7-23 12:17:36 教案

(精)中班科學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guān)節(jié)點。教案應(yīng)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中班科學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兩棲動物的特點,并根據(jù)動物的生活習性分類。

  2.依據(jù)動物的居住地、生活習性為動物找家。

  3.懂得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們。

  二、活動準備

  1.天空、草地、小河背景圖、動物圖片、貼紙等

  2. 烏龜、青蛙等兩棲動物生活習性視頻。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自己制作的動物名片,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

  幼兒看動物名片互相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二、根據(jù)動物的`生活習性分類。

  1.剛才小朋友都說到了,有的小動物會游泳,有的小動物會飛,有的小動物會走、會跑。

  2.介紹背景圖:小動物的家(1)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張圖,圖上有什么?

 。2)教師介紹:這是小動物們生活的地方,你知道小動物都生活在哪里嗎?請將小動物們送回自己的家。

  3.幼兒分類、操作。

  4.認識烏龜和青蛙。你知道它們生活在哪里呢?幼兒討論并說理由。

  觀看有關(guān)視屏,區(qū)分烏龜、青蛙等兩棲動物,并了解兩棲動物生活習性和特點。

  四.教師總結(jié):

  每個小動物也都有自己的家,有的小動物生活的地方就是它的家,有的小動物不是,小朋友回去再找找,有新的發(fā)現(xiàn)再來告訴大家。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冬天的用具,知道他們給人們保暖或帶來溫暖。

  2、關(guān)心周圍的科技產(chǎn)品,學習用打勾的方式記錄自己家里的家用電器。

  3、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了解一些簡單的常識。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筆

  2、圖片:古老的碳盆、暖手爐、熱水袋、火爐、空調(diào)、電熱毯。

  3、幼兒自帶冬天的用品。

  活動過程

  一、提問,引出冬天的保暖用品。

  1、天冷了,怎樣使自己的身體不冷?你身上那些東西是冬天用的保暖用品?

  2、你還知道哪些冬天的保暖用品?他們使用什么材料做的.?

  二、引導(dǎo)幼兒觀察幼兒用書。

  1、圖上有哪些冬天的用品?他們有什么用處?

  2、總結(jié):棉衣、棉帽、圍巾具有保暖的作用?照{(diào)、火爐、取暖器有取暖的作用。

  三、幼兒講述自己帶來的用品,進一步引導(dǎo)幼兒認識各種冬天的用具。

  1、它是什么材料做的?怎樣使用?怎樣幫助我們?nèi)∨捅E?幼兒示范方法?/p>

  2、引導(dǎo)幼兒了解各種取暖用具不同的發(fā)熱反復(fù)法及不同的用法。

  3、火爐用煤碳取暖;炭盆用木炭取暖;電熱毯用電取暖;熱水袋用熱水取暖。

  四、引導(dǎo)幼兒進一步思考:

  1、還見過哪些取暖用具?他們怎樣發(fā)熱?怎樣使用?

  2、為什么要使用各種各樣的取暖用具?你喜歡哪種用具?為什么?

  3、長大以后,你想發(fā)明什么樣的取暖用具?

  4、觀察圖表,打勾記錄。

  五、初步建立自我保護意識,教育幼兒安全使用各種取暖用具,防止燙傷、燒傷,使用電器時要在成人的指導(dǎo)下使用。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聲音的輕和響;

  2、初步體驗在不同的場景中發(fā)出輕和響不同的聲音;

  3、學會自我控制,兼顧他人。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己制作的在園一日生活各環(huán)節(jié)(如:午餐、點心、搬椅子、穿衣服、睡覺、問好、唱歌、上課回答問題等)的圖片;

  2、玩具動物一只、輕和響的分類標志各一;

  3、噪音的錄音。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引出輕和響(聲音越講越輕,直至聽不到)能聽到我的`聲音嗎?為什么?

  原來,為了能讓別人聽清楚,我們必須用響亮的聲音說話。

  2、用響亮的聲音介紹自己

  3、聽噪音錄音,感受響是不是所有的時候都要用響亮的聲音呢?

 。犜胍舻匿浺簦┠隳苈犌宄麄冊谡f什么嗎?為什么?

  有時候,所有的人都在大聲說話,就太吵了。

  4、回憶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區(qū)分輕和響

  1)、在幼兒園你都會做些什么?(隨著幼兒的回答逐一出示圖片)

  2)、什么時候需要輕輕的,什么時候需要響一點呢?(出示輕和響的分類標志)

  3)、將一日生活各環(huán)節(jié)圖片按照輕和響的要求分類。

  5、實踐輕和響

  1)、大聲的向老師問好、大聲的唱歌

  2)、小動物想睡覺了,輕輕的哄小動物睡覺;小動物睡著了,輕輕的搬椅子、輕輕的走路。

  教學反思:

  該活動最大的亮點在于從幼兒的生活出發(fā),讓幼兒感受、區(qū)分和實踐不同場景下的輕和響,真正體現(xiàn)了"源于生活,并服務(wù)于生活"的教育觀念。

  整個活動一氣呵成,首先是感受輕和響,借助講故事和聽錄音這兩種形式,潛移默化中讓幼兒知道,輕和響是相對的,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同樣的行為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應(yīng)該采取不同的方式。其次,區(qū)分輕和響,則運用幼兒自己制作的在園一日生活各環(huán)節(jié)的圖片作為教學具,在按標志分類中體會不同場景下輕響有度的做法及其原因。最后有針對性的選擇了幾個易于操作的行為讓幼兒實踐輕和響,首尾連貫自然。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設(shè)計思路:

  一天,我?guī)Ш⒆觽兊浇纪庥瓮,忽然有個剛拉完小便的孩子大聲叫道:“老師,好奇怪,我拉的小便沒有了!”小便究竟到哪里去了呢?很快大家發(fā)現(xiàn)小便被泥土吸掉了。為滿足孩子的探究愿望,我在孩子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設(shè)計了這一活動。

  目標:

  1.喜歡通過動手操作來探究生活中的問題。

  2.知道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

  準備:

  1.水盆、干毛巾、水杯(能兩頭打開,兩頭的杯蓋上分別做上紅、綠記號,如右圖)、舀水瓶、記錄板、水桶。

  2.棉花、布、鵝卵石、玻璃彈珠、泡沫塊、塑料花片、餐巾紙、赤豆。

  過程:

  一、產(chǎn)生興趣

  師:老師這兒有個空杯子,現(xiàn)在我舀滿滿的一瓶水倒人杯中。如果我讓杯子倒過來,瓶中的水會回來嗎?

  幼:水一定會流回來,因為水本來就是流來流去的。

  幼:你的杯子有點奇怪,我覺得水不會流回來。

  (教師演示,孩子看到水流下來很興奮,他們鼓起掌來。)

  師:現(xiàn)在找打開綠色杯蓋,把一塊干毛巾全部塞進杯中,蓋上綠色蓋子。如果我從杯子的另一頭再倒一瓶水進去,水還會像原來一樣回來嗎?

  幼:會的,和剛才一樣會回來。

  幼:毛巾把杯子堵住廠,水倒不進去,肯定會回來的。

  幼:我說得不會,水會到毛巾里去的。

  師:請把你的預(yù)測匯錄來。(幼兒分別在記錄本上記錄自己的預(yù)測,教師重點觀察幼兒的記錄過程。)

  師:我們已經(jīng)開始學習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誰來介紹—下自己是怎么記錄的?

  幼:我用“x”表示水不會流下來。

  幼:我畫—個跑步的孩子表示水會流出來。

  幼:我畫太陽表示水會流下來。

  二、通過自己的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

  師:水會回來嗎?我在每張桌上放了水盆,里面有杯子、舀水瓶、干毛巾。這個杯子一頭紅,一頭綠,兩頭都可以打開,等一會兒你把毛巾塞進綠的'一頭,旋緊蓋子,用小瓶子從桶里舀滿滿的一瓶水往紅的一頭慢慢倒人。現(xiàn)在,請你們準備好記錄板自己做實驗。(幼兒進行試驗,教師提醒完成實驗的孩子記錄自己的實驗結(jié)果。在實驗過程中,有幼兒大叫:“老師,真奇怪!我明明倒進去一瓶水,怎么現(xiàn)在一點也倒不出來了?”有幼兒皺著眉自言自語:“水一點也倒不出來了,怎么回事?”)

  三、探討實驗結(jié)果

  師:誰愿意告訴大家你的實驗結(jié)果?你是如何記錄的?

  幼:原來我認為水不會流下來,就用“x”表示,現(xiàn)在水真的沒流下來,我就再打上了個“√”。

  幼:原來我以為水會流下來,就用太陽表示,后來試了一下,發(fā)現(xiàn)水沒有流下來,我就用月亮來表示了。

  師:咦?水沒有回到杯子里,水到哪里去了?

  幼:水到毛巾里去了。

  師:水真的到毛巾里去了嗎?我們打開杯子看看!(所有幼兒都打開杯子,發(fā)現(xiàn)了秘密,有的幼兒甚至通過擰毛巾力口以驗證?吹矫砝飻Q出水來,孩子們高興極了,他們相信了!)

  師:現(xiàn)在的毛巾跟原來的有什么不一樣嗎?

  幼:毛巾比原來重了。

  幼:可以擠出水來。

  幼:顏色變深了。

  幼:倒進去的水都被毛巾吸掉了。

  師:原來水是會被干毛巾吸掉的。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毛巾容易吸水外,還有什么東西也容易吸水(幼兒說出了太陽、拖把、餐巾紙、布、海綿、風、樹枝、泡沫塊、棉花……教師把它們一一記錄在紙上。)

  師:你們說的那些東西到底會不會吸水呢?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有的是我們剛才說到的,如餐巾紙、布等,有些東西老師沒有準備,你們可以用其他東西來替代或回家再試。

  四、幼兒再次實驗,教師巡回指導(dǎo)。

  五、交流實驗結(jié)果。

  幼:我發(fā)現(xiàn)棉花是吸水的。

  幼:我裝了一杯石頭,結(jié)果水又流下來了,石頭不會吸水。

  幼:我做了兩個實驗,發(fā)現(xiàn)海綿容易吸水,泡沫塊不吸水。

  在交流過程中,有一幼兒提出:我在杯子里裝了許多布,倒進去一瓶水,發(fā)現(xiàn)布很容易吸水。后來我又加了半瓶水,結(jié)果能倒出一點水來了。這是怎么回事?教師也向幼兒提出一個問題:塞滿的餐巾紙能吸掉一瓶水,如果是一張餐巾紙呢?

  六、一起收拾實驗室。

  活動一開始,教師就較準確地把握住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只特殊的杯子直觀地引出了課題。同時,教師鼓勵幼兒大膽運用自己能理解的符號進行實驗記錄,并給予積極的關(guān)注,有意識地引導(dǎo)幼兒了解同伴的記錄方式。事實上,幼兒學習的有效途徑之一便是向同伴學習。接著,教師在關(guān)于“水到哪里去了?水真的到毛巾里去了”的交流中,巧妙地引領(lǐng)幼兒再次關(guān)注杯子中的毛巾,,通過比較濕毛巾與于毛巾的不同,幼兒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秘密,獲得了相關(guān)的感性經(jīng)驗。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中班生活科學教案02-17

中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2-15

中班科學教案08-02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21

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1

中班科學教案01-07

[集合]中班科學教案07-20

實用的中班科學教案07-20

中班科學教案:水07-01

《影子》中班科學教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