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7-26 12:43:00 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8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魚類的主要特征。(身體表面有鱗,用鰓呼吸,靠鰭運動,用卵繁殖后代,終生離不開水)。

  2、學習分辨魚類和非魚類,并說出理由。

  3、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

  幼兒對于鯽魚和金魚已經(jīng)有了充分的觀察,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

  2、物質準備:

  《小朋友的書》、金魚和鯽魚的手偶各一個、人手一張指示牌,正面笑臉,反面哭臉。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鯽魚搬新家》的故事。

  二、找出鯽魚和金魚的共同特征

  ——通過比較在黑板上羅列出鯽魚和金魚的共同點。

  ——及時幫助幼兒歸納總結出魚的特征。

  三、辯論賽:它們是魚嗎?

  ——提出問題:烏龜魚是魚嗎?幼兒舉牌回答,笑臉表示肯定,哭臉表示否定。

  ——請幼兒分成左右兩隊坐,雙方各自陳述自己的理由,直至說服對方,得出正確的結果。

  ——教師播放烏龜生活習性的視頻幫助孩子理解為什么烏龜不是魚。

  ——提出新的問題:墨魚是魚嗎?再次辯論,結束后播放視頻請幼兒了解。

  四、《小朋友的書—動物王國》

  ——小朋友,你認識這些水中生物嗎?哪些生物你覺得不是魚類呢?說一說你的原因。

  活動延伸:

  請你再去收集資料:還有哪些"*魚"其實不是真正的"魚"。

  活動反思:

  1、教師準確把握孩子已有的經(jīng)驗

  科學活動是嚴謹?shù),孩子的思維也是嚴謹?shù),往往孩子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都是綜合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進行遷移整合來進行的,因此我們在設計一個科學活動的時候,為幼兒提出了一個任務讓幼兒去完成,作為教師,一定要考慮到這個任務涉及到那些方面的,孩子是否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如果沒有,前期要進行鋪墊活動,循序漸進的進行,不要一下子布置出難度較大的任務,孩子的經(jīng)驗少,那么成功的幾率會很小。例如讓幼兒概括魚類的基本特征,以孩子當時的經(jīng)驗,能零星地表達,但是缺乏自主探索的積極性。而老師準備了鯽魚、金魚的圖片,對比鮮明,給予幼兒充分觀察鯽魚、金魚的過程,因此幼兒在認識鯽魚、金魚的'基礎上,能根據(jù)圖片自主探索,尋找魚類的主要特征;顒又校捎谟幸欢ǖ劁亯|,這樣,孩子新的經(jīng)驗不是很多,這樣更便于孩子總結、歸納、內(nèi)化自身的經(jīng)驗。

  2、活動中教師注意資料的積累

  科學活動的資料積累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要培養(yǎng)幼兒自己進行記錄的能力,一方面教師要加強資料積累的意識,資料的積累可以是多種方法的,照片、錄像、錄音、談話記錄,甚至是孩子操作的原始材料都是保存的資料,例如,教師準備了記錄表,在幼兒闡述觀點時,及時將幼兒的表述記錄,教師一一展示幼兒的表達,既讓幼兒獲得成功感,又激烈了其他幼兒表達的積極性。由于教師的記錄,有意識第將活動的過程進行展示,這樣孩子很快就可以回憶已有的經(jīng)驗,便于幼兒分析歸納提煉總結內(nèi)化經(jīng)驗。因此在后面環(huán)節(jié)中,幼兒才能有效運用記錄表中的內(nèi)容,分辨魚類和非魚類。

  活動中,我通過這兩點策略的運用,幼兒能初步分辨魚類和非魚類,并且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理由。最后在“小蝌蚪是魚嗎”新的問題中,我引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索,自己去尋找答案,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科學活動:認識白豆、眉豆

  時間:30min

  一、 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認識白豆和眉豆的特征。

  2.知道白豆和眉豆都是種子,體驗自己種豆豆的樂趣,引導幼兒觀察豆豆的生長情況。

  二、活動準備:

  1.白豆、眉豆各四十顆。

  2.兩袋泥土,塑料小鏟子四個。

  3.塑料型的牛奶瓶四十個。

  三、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1.談話導入法

  師:(手上拿著一只只剩四分之一的洗手液問小朋友),小朋友,請看一看我手上的洗手液。

  幼:用了很多了(只剩一些)。

  師:洗手液之前是滿滿的,只用了一個星期就剩一點點了,請小朋友告訴我,你們洗手時,用多少洗手液的?

  幼1:我劑一點點。

  幼2:我一按就按到底的。

  幼3:我用一小塊。

  師:現(xiàn)在老師告訴小朋友,吸收也不要用太多,太多了反而洗不干凈,小朋友劑洗手液時,只要劑一顆白豆大小就行了。

  幼:白豆是什么?(白豆有多大?)

  師:現(xiàn)在老師給小朋友認識一下白豆,看一看白都有多大,他長得怎樣的。

  基本部分:(老師給每位小朋友發(fā)一個用紙折成的小兜,把一顆白豆和一顆眉豆,放進小兜里,教育幼兒雙手放好,不能拿小豆豆)

  師:小朋友,你們要照顧好這兩顆豆豆,不要把他們弄不見了,等一下會有更好玩的。

  師:現(xiàn)在老師發(fā)給小朋友兩顆豆豆,請問哪位小朋友知道哪一顆是白豆。(白豆放左邊,眉豆放右邊)

  幼1:(用手拿著一顆豆)這一顆。

  幼2:是這一顆。

  師:請小朋友用手拿起你左邊的那顆豆豆放在左手的手心里,它就是白豆了。你們能說一說他的樣子嗎?

  幼:圓圓的,白白的,小小的。

  師:很好,白豆是圓圓的,他好像一滴水珠一樣大小。小朋友們知道白都可以做什么?

  幼:煲湯、煲粥、煮菜。

  師:小朋友很聰明,其實我們喝的豆?jié){就是從白豆里榨出來的。

  師:現(xiàn)在我們認識了白豆,知道他長得胖胖的.,白白的,可以榨豆?jié){。你們想想再認識另一顆小豆豆。

  幼:想。(是不是旁邊的那一顆?)

  師:請小朋友把白豆放進小兜里。

  師:小朋友,你們有看到一顆皮膚也是白白的,還有一條彎彎的眉毛的豆豆嗎?

  幼:看到了。

  師:那是白豆的好朋友,他的名字叫眉豆,眉毛的眉。小朋友看一看,白豆和眉豆有什么不同?

  幼1:眉豆有一條眉毛。

  幼2:眉豆比白豆白。

  幼3:眉豆比較長。

  師:小朋友很聰明,眉豆和白豆是不同的,眉豆有一條彎彎的眉毛,他的皮膚是牛奶的顏色,身體比較長。

  師:小朋友還記得白都可以干什么嗎?

  幼:煲湯、榨豆?jié){。

  師:那么,你們只都沒都可以做什么嗎?

  幼:煲湯、榨豆?jié){。

  師:小朋友要注意了,眉豆可以用來煮八寶粥,但不可以榨豆?jié){,他榨豆?jié){就不好喝了。

  幼:我喝八寶粥的時候就見到眉豆了。

  四、結束部分:

 。ㄅD唐可蠈懼變旱膶W號,老師引導幼兒把白豆和眉豆種在自己的牛奶瓶里)

  師:小朋友,白豆和眉豆都能吃,因為她們是種子,如果我們把她們中在泥土了,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啊?

  幼:會發(fā)芽。

  師:對了,現(xiàn)在是春天,把豆豆種在泥土會發(fā)芽,接著會長高,最后就會長出很多很多的豆豆,我們一起把它種在牛奶瓶里好嗎?

  幼:好。

  師:小朋友,你們可以把你喜歡的豆豆種在泥土里,也可以兩顆豆豆都種在牛奶瓶里,但要注意,你要把白豆、眉豆的標簽插上去。

  五、活動延伸:

  指導幼兒觀察豆豆的生長情況,每一天觀察一次,并畫出豆豆一個星期的變化。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孩子們了解物體放到水中有沉浮現(xiàn)象。

  2、培養(yǎng)孩子們對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和動手能力。

  3、培養(yǎng)孩子們的細致觀察能力。

  4、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重點難點

  1、這節(jié)課的.重點在于讓小朋友們知道水有向上托物體的力(浮力)。

  2、難點是漂浮的物體在一定情況下也能下沉。

  活動準備

  能盛水的家具(如:盆、桶等)并加滿水,小皮球、小石頭、干木塊

  活動過程

  1、讓孩子們輪流感受水的浮力。老師先讓孩子們將小皮球放在盛滿水的盆中,小皮球浮在水面,然后叫他們用手把小皮球按到水底,讓孩子們感受水有把球向上托的力,再把手松開,小皮球馬上浮到水面上。問孩子們:小皮球被我們按到水底,一放開手小皮球為什么自動浮起來?我們按小皮球的時候手有什么感覺?小朋友都說:手被彈開的感覺。結論:這是水中有浮力。

  2、讓孩子們把石頭和干木塊分別放入水中,觀察沉浮情況:石頭很快沉到水底,而干木塊卻浮在水面上。提問孩子們:為什么石頭沉到水底,而干木塊又浮到水面上?結論:石頭重,容易下沉;而干木塊輕,容易浮在水面上。

  3、讓小朋友們說一說,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學到了什么。

  教學反思

  1、本節(jié)課是幼兒園大班的科學常識課,主要通過實踐來了解,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找到答案,用玩的方式讓他們更好的感覺到學科的樂趣,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使他們樂于觀察、樂于嘗試,發(fā)現(xiàn)問題再去解決問題。

  2、每一個孩子都能積極的加入到活動中,可以很好的從各個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

  3、在今后做活動要準備多些設備,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動手做,讓他們對學習感到興趣。

  4、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將會將實驗物品換一換,再讓它們嘗試更多,孩子們更深一步了解沉與浮。

  小百科:力指物體在流體(包括液體和氣體)中,各表面受流體(液體和氣體)壓力的差(合力)。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發(fā)現(xiàn)了浮力原理。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探索使?jié)撍в挚煊址(wěn)地潛入水底的方法。

  2、在小組活動中,懂得分工合作,明確各自承擔的任務。

  3、勇于嘗試,不怕失敗,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制作微型潛水艇一艘(在飲料瓶的一面鑿一排或兩排孔用來進水),打好洞眼的塑料瓶(每組一個)。

  2、操作材料:螺絲、木塊、鵝卵石、橡皮、長磁條、沙子等。

  3、皮筋、膠帶、整理箱裝三分之二的水、抹布、記錄表。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自制的潛水艇,提問:這是我們自己制作的潛水艇,誰來試試怎樣讓它沉下去?

  2、幼兒演示,大家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

  教師:潛水艇下沉了嗎?下沉的速度怎么樣?(幼兒爭先恐后表述:潛水艇下沉得太慢了:潛水艇后面先沉下去了,前面沒有沉……)

  3、教師以海軍叔叔的身份交給大家一個任務:讓潛水艇快速下沉,激發(fā)幼兒探究的興趣,并要求幼兒與同伴商討解決的辦法。

  4、幼兒4人一組展開討論推測,第一組認為在潛水艇上加上鐵塊或鐵條:第二組確定用石頭加重的辦法:第三組統(tǒng)一意見是在艇里加沙子,讓潛水艇變重;第四組認為再在潛水艇上多鉆幾個進水孔:第五組討論的結果是用磁鐵捆綁在潛水艇上增加它的重量。

  5、教師詢問究竟哪種辦法好,幼兒都爭著說自己組的辦法好。這時,教師出示相應的操作材料和記錄表,讓幼兒明確如何記錄,提出分組操作要求,鼓勵幼兒去實際操作嘗試自己的推測能否成功。

  6、幼兒4人一組開始分工,商討誰是記錄員、取材員、操作員和匯報員,明確了各自的職責后,大家開始進入有趣的.實驗操作過程。

  7、教師巡視觀察各組的操作進程,并有目的地指導幫助。

  8、小組交流,確定匯報內(nèi)容。(你們用了什么材料?是怎么做的?成功了嗎?)

  9、集體交流,請操作員展示潛水艇是否下沉,匯報員匯報操作的過程后,本組其他成員可來補充。表揚能始終堅持分工、職責明確的第一、第二、第四小組。

  10、根據(jù)幼兒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潛水艇不能平穩(wěn)地下沉),師生共同展開討論:潛水艇為什么會一頭先沉另一頭后沉呢?(重心不穩(wěn))哪一組有辦法讓潛水艇的身體同時平穩(wěn)下沉?引導幼兒思考解決的辦法(將加重的物體放在潛水艇底部的某一個地方)。

  11、鼓勵幼兒小組討論出解決的方法后,再次嘗試讓潛水艇既快又平穩(wěn)地下沉。教師分別巡回指導,提供能幫助固定的輔助材料。

  12、請各組幼兒交流實驗的經(jīng)驗、感受。

  師:你們是怎么取得成功的?(幼兒匯報本組實驗的過程,采用的方法及實驗的感受。)

  13、表揚在小組合作中能遵守職責的小組,鼓勵沒有成功的小組再次嘗試,尋找更好的方法。(王慧敏)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通過觀察、操作、實驗、談話讓幼兒了解有關電池的一些小知識,認識電池的特征、正負極及作用,了解正確使用電池、檢驗電池的方法。

  2、 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電動玩具若干,創(chuàng)設情境"電池專賣柜"。

  2、 實驗操作材料人手一份:電池一節(jié)(新、舊),燈珠一個,電線一根。

  3、 電池模型圖,說明圖(安裝圖)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討論認識電池

  1、利用玩具吸引幼兒,并且撥動開關,提出問題:玩具為什么不動?

  2、證實幼兒的猜測,引出活動的主題--電池。

  3、幼兒觀察電池。

  4、結合圖片鞏固幼兒的.發(fā)現(xiàn),小結電池的基本特征,并認識正負極。

  二、掌握電池的使用方法

  1、裝入電池,玩具不動,找原因。(幼兒討論后回答)

  2、羅列幼兒的三種可能性,并一一加以驗證。

 、 電池裝反了。措施:結合說明圖,讓幼兒學習正確的安裝方法,鞏固正、負極知識,

  并請幼兒試裝。

 、 玩具壞了。措施:用快用完的舊電池證明。

 、 電池沒電了。措施:用新電池。

  三、通過實驗,檢驗電池

  1、提出問題:怎樣才能知道電池里有沒有電?

  2、幼兒探索性實驗,教師指導。

  3、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利用小電珠發(fā)光來檢驗電池有沒有電。

  4、幼兒驗證實驗。

  5、小結。

  四、了解電池的作用和種類

  1、利用電池專賣柜介紹普通的電池和幾種特別的電池。

  2、了解作用,讓幼兒談談何處也要用電池,用到什么樣的電池,并且從專賣店中找出它。

  五、游戲:配電池

  研究玩具需要幾節(jié)什么樣的電池,并從專賣店中配好、裝好后,自由地使用電動玩具游戲。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天氣越來越冷了,孩子們陸續(xù)地圍上了圍巾。圍巾是孩子們身邊最熟悉的事物了,但圍巾“風波”卻不少:活動時有的幼兒偷摸自己或別人的圍巾;課后有的用圍巾蓋在頭上玩新娘的游戲;離園時有的把圍巾丟在幼兒園,經(jīng)常有家長來園找孩子的圍巾。為此,我設計了《美麗的圍巾》這一教學活動,在幼兒已有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我們?nèi)〉眉议L的積極配合,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圍巾,激發(fā)了幼兒更多的好奇心;此外,教學通過認識、感知、分類、操作、討論、欣賞、制作等一系列活動,加深幼兒對圍巾的認識和熱愛之情;顒由稍从谏钣址⻊沼谏。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討論等活動,讓幼兒感知各種各樣美麗的圍巾及其功能。

  2、培養(yǎng)幼兒欣賞美,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3、豐富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培養(yǎng)幼兒熱愛圍巾及身邊小事物的情感,使他們有進一步探索保護自己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收集各種各樣的圍巾,布置圍巾展覽

  2、操作材料:表演區(qū)——各式圍巾、快節(jié)奏音樂磁帶、錄音機

  手工區(qū)——印染(宣紙、各色顏料)

  裝飾(蠟筆、剪刀、各色彩紙)

  3、知識準備:活動前與家長聯(lián)系,請家長向孩子介紹家中所用的圍巾。

  活動過程:

  一、參觀活動——激發(fā)興趣、欣賞圍巾

  最近小朋友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圍巾,今天我們舉行一次圍巾展覽,你們想?yún)⒂^嗎?

  老師請你們看一看都有哪些圍巾?

  摸一摸圍巾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說一說你最喜歡什么樣的`圍巾?

  你參觀了圍巾展覽感覺怎么樣?

  這么美的圍巾,我們應該怎樣呢?

  二、認知活動——自由探索、感知圍巾

  小朋友看得真仔細,誰能告訴老師這里有些什么圍巾?

  有哪些顏色?有哪些形狀?

  他們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是怎樣制成的?

  你喜歡哪條圍巾?為什么?

  三、探索活動——操作分類、鞏固認識

  圍巾專賣店開業(yè)了,我們把圍巾分門別類的擺放好,想一想怎樣擺放呢?

  大家商量一下,按什么來分類呢?

  四、交流活動——暢所欲言、談論用途

  圍巾專賣店布置好了,為什么開圍巾專賣店呢?

  這些圍巾有什么作用呢?

  請小朋友互相交流一下。

  五、表演活動——激情表演、裝扮自我

  圍巾除了保暖的作用,還有美觀裝飾作用,選條圍巾來裝扮自

  己,表演一下,試試看。(教師身披圍巾隨音樂進行表演)

  小朋友聽著音樂模仿時裝模特進行表演。(可以把圍巾裝飾在 頭上、頸上、臂膀上、手腕上、腰間等等)

  六、制作活動——仔細欣賞、動手嘗試

  出示用宣紙印染制成的各式圍巾,讓幼兒觀賞。

  你知道這樣的圍巾是怎樣制成的嗎?

  教師示范印染步驟。

  你想動手制作美麗的圍巾嗎?

  你可以印染,也可以用其他的材料——蠟筆、彩紙來裝飾圍巾。好,到手工區(qū)去試試吧。

  評析:

  圍巾是日常生活中極其普通的一件用品,教師能通過觀察生活,用敏銳的眼光捕捉生活中的教育素材,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對幼兒實施科學教育;選材的新穎、構思的巧妙、教育的及時,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有較強的科學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

  整個活動過程設計由淺入深,提問具有啟發(fā)性和開放性。孩子們始終情緒高漲,在師生互動,幼兒互動中,孩子們的認知能力、動手能力、想象能力、表現(xiàn)能力及合作能力都得到了良好的發(fā)揮。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設疑——猜想——驗證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莫比烏斯環(huán)現(xiàn)象。

  2、在多次操作嘗試中,激發(fā)探究的欲望,體驗科學操作的樂趣。

  3、初步了解莫比烏斯環(huán)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各種紙環(huán)、紙條、膠棒、剪刀、記錄表、筆、筐、課件。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變變變”。

  用大拇指和食指變成一個圈、變成兩個圈

  二、操作嘗試,發(fā)現(xiàn)莫比烏斯環(huán)現(xiàn)象。

  1、操作比較沒擰過和擰過一次的紙環(huán)剪開后的區(qū)別。

  1)(出示紙環(huán))紙環(huán)也來做游戲。怎樣把一個紙環(huán)變成兩個紙環(huán)?

  示范:紙環(huán)對齊捏一捏,先在中間剪個口,再把剪刀伸進去,咔嚓咔嚓剪到頭。

  2)幼兒操作。

  你剪出了幾個環(huán)?(一個、兩個),將紙環(huán)送回家(兩處)

  為什么有的剪出來一個,有的剪出來兩個?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沒擰,擰過一次)

  3)請兩名幼兒上前操作。

  小結:沒擰的紙環(huán)剪過以后變成了兩個環(huán),擰過的變成了一個大環(huán)。

  2、操作比較擰過一次和擰過兩次的紙環(huán)剪開后的區(qū)別。

  是不是只要擰過的紙環(huán)都會變成一個大環(huán)呢?

  1)幼兒再次操作擰過的'紙環(huán)。

  你剪出的紙環(huán)是怎樣的?(將紙環(huán)送回家)

  同樣是擰過的紙環(huán),為什么有的剪出了大環(huán),有的卻剪出了相扣的兩個環(huán)?

  2)教師分別演示擰一下和擰兩下的紙環(huán)。

  3)請兩名幼兒上前示范操作。

  出示記錄表記錄并小結:擰一下的紙環(huán)剪過以后變成了一個大環(huán),擰兩下的變成了兩個相扣的環(huán)。

  3、猜測擰過三次或四次的紙環(huán)剪開后的區(qū)別,并自主操作驗證。

  擰三下的紙環(huán)剪開可能會變成幾個環(huán)呢?擰四下呢?

  1)幼兒猜想、記錄

  2)幼兒操作:先擰、再剪。

  3)交流操作結果,并記錄在大記錄表上。

  三、了解莫比烏斯環(huán)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者和在生活中的應用。

  今天我們玩的紙環(huán)有趣嗎?這是一種神奇的科學現(xiàn)象“莫比烏斯環(huán)”。早在150年前德國數(shù)學家莫比烏斯發(fā)現(xiàn)了這種神奇的紙環(huán),人們就用他的名字將這種現(xiàn)象命名為莫比烏斯環(huán)。莫比烏斯環(huán)在生活中有許多運用:過山車、立交橋、機械傳送帶、打印機色帶等。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學習5的形成,知道4、5兩數(shù)多1少1的關系,理解5的實際意義。

  2. 能靈活運用比較的方法,比較4、5兩數(shù)的多少。

  3. 通過故事、游戲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背景圖和課件(畫面內(nèi)容:草地、城堡、森林等),5張穿著不同顏色衣服的小矮人卡片,4張蘑菇卡片,數(shù)字卡片4、5。

  2. 教室一角布置成草地,草地上擺放著花形卡片,卡片數(shù)量與幼兒數(shù)量相等,卡片上畫有數(shù)量為4或5的實物或圓點,草地上擺放著4棵大樹,上面分別標有數(shù)字2-5.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 場景導入

  師:今天有一些小矮人要進行城堡探秘的活動,你們想不想去看看?

  二、基本部分

  2. 教師演示活動卡片

  (1)教師:請小朋友們觀察草地上來了幾個小矮人?

  現(xiàn)在又來了1個小矮人,現(xiàn)在草地上一共有幾個小矮人?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4添1是5

  (2)教師:請小朋友觀察這5個小矮人的服飾顏色的不同。

  教師引導幼兒知道5里面有5個1。

  (3)教師演示活動卡片,演示小矮人采蘑菇

  教師:誰能比較一下小矮人和蘑菇的數(shù)量

  教師要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法比較,知道4比5少1,5比4多1。

  (4)出示數(shù)字卡片“5”請幼兒認讀,并指導5個小矮人和5個蘑菇都可以用數(shù)字5來表示。

  3. “采花”游戲

  玩法:幼兒隨音樂在草地上采花(花形卡片)沒人采一朵,數(shù)數(shù)自己卡片上的實物(點子)的數(shù)量,如:教師分別出示卡片4、5,請幼兒舉起相應數(shù)量的花形卡片。啟發(fā)幼兒思考:怎樣讓4個實物(點子)變成5個,5個實物(點子)變成6個。

  三、結束部分

  師幼一起小結并整理物品,收拾環(huán)境。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

大班科學教案06-15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3-06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24

大班《電》科學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學教案04-13

大班教案科學教案11-10

大班科學教案06-14

大班蝸?茖W教案09-30

大班科學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