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推薦]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隨著中國載人宇宙飛船的成功發(fā)射,人們關于國建的話題越來越多。我們班也開展了系列活動:《美麗的太空》,有:《太空暢想》、《設計宇航服》、《嫦娥奔月》等等。在活動中常常會有幼兒問:火箭為什么會飛上天?對于幼兒來說這是既熟悉又難以解答的問題,帶著問題,我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即簡單構造。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拆拆、裝裝、玩玩的過程中,了解火箭的基本構造,及簡單原理。
2、通過操作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現代科技意識,激發(fā)幼兒強烈的求知欲和對科學的探索欲望。
教學重、難點:在操作中探索火箭升天的原理,了解物體的反作用力及火箭的構造。
活動準備:
1、火箭升天實錄、煙花課件、燃放穿天猴(鞭炮的一種)的實錄。
2、氣球、火箭模型落干。
3、制作火箭的廢舊物品、卡紙、剪刀等等。
活動過程:
一、觀看火箭升天實錄,再次感受激動的心情
1、師生共同觀看火箭升天實錄,仔細看看火箭是什么樣子的,又是怎么發(fā)射的?
“10、9、8、7、……你們再什么時候會聽到這樣的聲音?讓我們再看一次這激動人心的畫面,仔細看看火箭是什么樣子的?又是怎么發(fā)射的?”
2、自由討論“火箭為什么會升天?”
。ǚ治觯簩腴_門見山,通過觀看火箭升天,讓幼兒又自主性的提出了這個問題,更加激發(fā)了幼兒主動探究的興趣。)
二、動手操作,探索火箭升天的原理
。1)在生活中找現象
1、“過年的時候都要放煙花,我們來看看煙花是怎么飛上天的?”
2、“說說和火箭升天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保ǘ夹枰c火,都會飛向天空、都會向后噴氣)
。2)在操作中找答案
1、幼兒人手一只氣球,讓幼兒吹上氣,把口捏緊朝下,然后快速松手,觀察現象。
2、提出問題:“怎么樣才能讓氣球飛得更高一點呢?”(吹得大飛的高,吹得小飛的低)
3、師生共同總結:把氣球吹上氣、捏緊、口朝下,然后松開手,氣球一邊向上飛,一邊向后冒氣,這就有一種相反的力量即反作用力,正是這種反作用力把氣球帶到了高空;這和火箭升天的.道理一樣,火箭升天是因為火箭里有大量的燃料,點燃燃料火箭就能產生巨大的反作用力,一邊向后噴氣一邊把整個火箭升向天空。(分析:探索環(huán)節(jié)過后,最重要最關鍵的就是總結過程,使幼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ǚ治觯哼x擇幼兒生活感興趣、常見的類似火箭升天的現象讓幼兒觀察,拉進了幼兒與科學的距離,讓幼兒覺得科學并不遙遠,非常親切。操作氣球飛天,簡單易行,讓幼兒看小現象,懂大道理。)
三、通過拆拆裝裝,了解火箭的基本構造。
1、“老師這兒有許多火箭模型,我們拆開看看火箭是什么樣子的?有幾個部分組成?”
2、幼兒交流后教師引導幼兒認識火箭的三個部分:箭頭、箭身、箭尾。
3、“我們能不能把自己拆下的火箭再裝起來呢?”
4、分別請幾個小朋友介紹自己的方法。
。ǚ治觯涸谶@一活動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鼓勵每個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拆、裝火箭模型,來了解火箭的幾個組成部分。)
四、設計未來的火箭
1、提問:“如果讓你來設計火箭,你想讓它變成什么樣的呢?”
激發(fā)幼兒大膽想象:會下雨的火箭、會表演的火箭、各種卡通造型的火箭等等。
2、提出要求: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來做小小科學家,用各種廢舊材料設計出自己喜歡的火箭。
3、幼兒設計火箭,教師巡回指導。
。ǚ治觯和ㄟ^設計未來的火箭,培養(yǎng)了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五、延伸活動:激發(fā)幼兒對奇妙太空的向往和探索科學的興趣。
讓幼兒穿上自制宇航服,帶上小火箭一起進行歌表演《我和星星打電話》。
(分析:在科學活動中加入了藝術成分,使科學教育和美術、音樂教學有機整合在一起,是有效合理的結合,幼兒在優(yōu)美的情景表演中,更能激起探索科學奧妙的興趣。)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同等數量的條件下骨牌的傾倒與路線、排列、間隔有關。
2、能夠通過觀察、合作、比較,大膽的進行有目的有規(guī)律地探索。
3、培養(yǎng)幼兒主動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體驗游戲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三張路線圖、兩張記錄表各5份、骨牌若干數量、筆、投影儀、課件、錄像、地墊。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玩木塊。
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積木,想玩嗎?去玩一玩。
二、老師演示推多米諾骨牌,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排出8塊,輕輕推第一塊,你們猜這些積木會怎樣?是這樣嗎?我來試試。你們想玩嗎?
三、幼兒玩多米諾骨牌。
1、你成功了嗎?為什么會倒?你的為什么沒有倒?
2、幼兒再次玩。排成彎的。
出示兩條線,大拐彎和小拐彎。討論哪種更容易倒。
四、幼兒合作玩多米諾骨牌。
1、看圖片。
多米諾骨牌除了排成直的'和彎的,還可以排成各種圖案呢,看。你們能排出其它的圖案嗎?
2、合作玩多米諾骨牌。
交代要求:我們一個人的木塊不夠,怎么辦?怎么合作呢?找好朋友,5個人一組,選一個組長,討論排成什么圖案。最后請他來介紹后并且推倒。
五、游戲:人體多米諾。
生活中除了用積木,還可以用麻將牌、硬的香煙殼子來玩多米諾。更有趣的是還可以用我們的人體當多米諾骨牌呢。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利用各種材料,探索取出瓶中乒乓球的不同方法,體驗探索的樂趣
2、在操作中感知一種物體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用標記記錄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并能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幼兒實驗材料:把乒乓球放在杯中;筷子、勺子、鐵絲、吸管、報紙(小組一份);幼兒記錄單,大記錄單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一只乒乓球被管老師不小心掉到了杯子里,你能把乒乓球取出來嗎?有什么辦法呢?(幼兒相互交流)
二、引導幼兒嘗試利用材料取出乒乓球
1、提出問題:那如果手不能直接伸進去,也不能把乒乓球直接倒出來,在杯子不動的情況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乒乓球取出來?(幼兒想辦法)
2、介紹材料和記錄單。
。1)老師這里有很多的材料,有勺子、筷子、細鐵絲、報紙、吸管,請你猜猜哪些可以把乒乓球取出來呢?(幼兒
猜測,教師在記錄表上記錄)
(2)到底他們能不能把乒乓球取出來呢?你可以每一種材料
都去試一試,然后把你的發(fā)現用標記記錄在記錄單上。
。3)幼兒探索操作
(4)交流探索、記錄的結果。誰愿意來說說你的`發(fā)現。
。5)總結性提問:從記錄單上我們可以看出勺子、、、能取出乒乓球,有的鐵絲能取出乒乓球,有的報紙卻不能取出乒乓球,這又是為什么呢?你是怎么用鐵絲取出乒乓球的?解決鐵絲取出乒乓球:可以改變形狀
3、探索用細鐵絲、報紙把乒乓球取出來。
。1)發(fā)散性提問: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讓細鐵絲、吸管、小棒把乒乓球取出來呢?(幼兒自由講述辦法)到底你們說的行不行呢,只有試試看才知道。(第二次操作)
。1)幼兒探索用細鐵絲、報紙把乒乓球取出來。教師巡回指導,并用數碼相機拍下幼兒實驗的情況
。2)再次交流探索操作的結果。怎么樣,都成功了嗎?你這次用了什么把乒乓球取出來的?用了什么方法?
。3)展示照片,看,xx是用什么方法把乒乓球取出來的?
。4)小結:只要我們肯動腦筋,多去嘗試,細鐵絲、報紙也能把乒乓球取出來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是從杯子里取出了乒乓球,如果杯子里掉進去的是鐵球呢?在不動杯子子的情況下能用什么方法取出呢呢?我們以后游戲的時候去試一試。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對大班幼兒來講對土壤的理解不是很清楚,不知道土壤對我們人類以及植物的好處,不清楚土壤有幾種顏色,有干濕和硬軟之分,因此,我特設計了本節(jié)《土壤大探秘》能讓幼兒較清楚的理解土對人類的作用。
活動目標:
1. 感知了解土壤有多種顏色,有干濕和硬軟之分,里面有水、空氣、腐爛物等成分。
2. 嘗試用小實驗的方式探究土壤特點,知道土的人類的作用。
3. 樂意參與活動,萌發(fā)珍惜土地的感情。
活動準備:
1. 幼兒資源:主題小書、記錄單、自封袋1個。
2. 教師資源:掛圖、DVD、土壤1份(內有一份樹葉、樹根等);大盤子1個(里面有干、濕的土壤);與土壤相關字卡,一盆在富含腐殖質的土壤里生長出的植物;一盆在瘠土壤里長出的植物;荒瘠土地、梯田、種植綠肥、收集落葉漚肥的圖片各1張。
3. 經驗準備:有挖土經驗。
活動過程:
1. 看一看、捏一捏、想一想,探究干濕的區(qū)別。
(1)教師: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它是什么顏色的?除了黑色的土,你還看見過什么顏色的土?猜猜它是軟的還是硬的?
(2)教師:請你們來捏一捏土壤,感受一下有什么感覺(幼兒邊說教師邊出示“軟”“硬”字卡)
(3)教師:什么樣的土壤是軟的什么樣的土壤是硬的?
(4)教師:土壤有多種顏色,它們有的是干土,有的是濕土,軟硬程度也不一樣。
2. 出示掛圖,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土壤剖面圖和小實驗,了解土壤對動植物生長的作用。
(1)教師:土壤對上面的世界是什么樣的?
(2)教師:可以種植植物、花草樹木、莊稼……還有許多美麗的建筑。
(3)土壤里面有什么?
(4)教師:有許多小生物在這里生活,有蚯蚓、蛇、青蛙……
(5)教師:土壤里面的`小動物要呼吸空氣的,為什么它們能在這里生存怩?
3. 引導幼兒觀察,了解土壤層。
(1)引導幼兒閱讀主題小書,比較土壤各分層之間的異同。
(2)教師:看看這兩盆植物,你們發(fā)現什么?
(3)教師:在富含腐殖質的土壤里生長出的植物茁壯且呈綠色,而在貪瘠土壤里長出的植物細弱,柔軟且枯黃。
(4)教師出示荒瘠的土地、梯田等幾種圖片。
活動延伸:
(1)教師出示一些用泥自制的泥人、泥動物,并現場捏制小動物,引起幼兒興趣,讓幼兒交流欣賞。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名稱:“窗戶上的哈氣與冰花”——大班科學活動
二、活動目標:樂于關注周圍生活中的自然現象,大膽探究哈氣與冰的秘密,初步了解水的三態(tài)變化。
三、活動提示:
1.關注幼兒對于冬季活動室玻璃上哈氣的發(fā)現,適時提問:“哈氣從哪來?”并引導幼兒晚上和早晨觀察自己家臥室、浴室、廚房的`玻璃,“你有什么發(fā)現?”
2.幼兒自由討論自己的發(fā)現及問題:“為什么會有哈氣?冰花從哪來?”
3.幼兒共同搜集有關信息并相互交流,初步了解哈氣及冰花產生的原因。
四、觀察要點:
幼兒探究周圍生活中各種現象的興趣與發(fā)現。
五、延伸活動:
1.和幼兒一起進行“凍冰花”的游戲或在科學區(qū)投放加熱可觀察水蒸氣的材料,在操作、嘗試中進一步感知水的三態(tài)變化。
2.欣賞故事“小水滴旅行記”,進一步理解水的三態(tài)變化。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明確指出:"要讓幼兒親近自然,喜歡探究,在探究中認識事物和現象,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的樂趣。"三腳架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其中穩(wěn)定性是三腳架的一個特性,而這個特性對于大班幼兒來說較為抽象,而且孩子們可能對三腳架關注比較少,有時候就算見到了也不一定會注意它、探究它,因此我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特設計了"神奇的三腳架"這一科學探究活動,以"幫助小球實現自己的夢想"為情境,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活動中,通過不斷的操作和探究,遷移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發(fā)現三腳架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性。通過活動進一步引導幼兒關注身邊的科學現象,培養(yǎng)幼兒樂于探索,勤于思考的能力。
活動目標
1. 探索用小棒撐起橡膠泥小球的方法,發(fā)現"三腳架"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性。
2. 嘗試制作三腳架,體驗成功的快樂。
3. 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4. 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重點:
探索用小棒撐起橡膠泥小球的方法,發(fā)現"三腳架"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性。
活動難點:
嘗試制作三腳架,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棒若干、橡膠泥制作的小球人手一個、毛線若干、橡皮筋若干、筷子若干
2.記錄表3.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情境導入,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在圖形王國里,有一個橡膠泥做的小球,它沒有腿,整天只會滾來滾去。它夢想有一天能夠長出長長的腿,可以站得穩(wěn)穩(wěn)的高高的。小朋友們能不能想個辦法幫幫它呢?
二、基本部分
1.幼兒初次操作,嘗試借助小棒讓橡膠泥小球站起來。
(1)教師出示小棒和橡膠泥小球,請幼兒想辦法利用小棒讓小球站起來。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3)交流探索結果,讓幼兒說說用了幾根小棒,是怎么讓小球站穩(wěn)的。
2.幼兒再次操作,嘗試用最少的小棒讓小球站穩(wěn)。
(1)教師提出第二次操作要求:用最少的小棒幫助小球站穩(wěn)。
(2)幼兒猜測最少要幾根小棒能讓小球站穩(wěn),教師記錄幼兒的猜測。
(3)幼兒嘗試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測,教師巡回指導。
(4)師生交流討論,得出結論:最少需要3根小棒才能讓小球站穩(wěn)。
3.運用三根小棒,以最快的速度讓小球穩(wěn)穩(wěn)的站起來,體驗成功的樂趣。
(1)幼兒進行操作比賽,在規(guī)定時間內用三根小棒幫小球又快又穩(wěn)的站起來。
(2)討論交流操作的結果和方法。
(3)教師小結,讓幼兒了解三腳架穩(wěn)定性的特點。(用三根小棒,只要上面固定,下面分開擺成一個三角形,三個角不大也不小,就能又方便又穩(wěn)固地把小球撐起來。。人們根據這個發(fā)現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并且還給這種架子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三腳架"。)
4.發(fā)現三腳架在生活中的應用
(1)教師提問:生活中見過哪些三腳架?
(2)播放PPT課件,了解各種各樣的三腳架在生活中的運用。
5.自主嘗試制作三腳架
(1)師:欣賞完了這么多有趣的'"三腳架",那你們想自己也來做一個"三腳架"嗎?(出示生活中的材料:筷子、小棒、毛線、皮筋等,請幼兒嘗試制作"三腳架"將球撐起來。)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三、結束部分展示幼兒自制的三腳架。
四、活動延伸,進一步探索。
除了我們剛剛用到的材料,還可以用什么材料來制作更牢固的三腳架呢?
教學反思:
獲得成功的快樂,培養(yǎng)一個會運用知識,會生活的人,才是教學的真正歸宿。為了把新知識新經驗再應用到實現生活中去,我安排了最后一個“制作架子鼓”的環(huán)節(jié)。讓孩子真正已經掌握了所有的知識、會運用知識,更多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們運用已有的經驗去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真正做到科學經驗從生活中來,再用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檢驗,再發(fā)現新問題,引發(fā)新的認識過程。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積極關注身邊的事物,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字,初步了解它們的不同作用,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2、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重點:
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字,嘗試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活動準備:
數字卡片、圖畫紙、水彩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今天,小朋友都帶來了有數字的物品,我們去參觀一下,都有些什么物品?這些物品上的數字有什么用?參觀后告訴老師和小朋友。"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觀察、去思考,自然地感受數字和它們的作用。
二、基本部分
1、提問:
(1)在觀察時你發(fā)現了什么?這些物品上的數字有什么用?
。2)小朋友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數字,它們有什么用?
2、仔細觀察,了解數字的更多作用。
(1)通過說明方式,幼兒交流、討論。
。2)提問:觀察中,哪些地方有數字?這些數字是什么意思呢?
3、利用游戲,升華主題。
游戲《數字排隊》:讓幼兒自由選擇數字,自由進行組合,并充分講述。
三、結束部分:
想象作畫,嘗試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反思:
在本課中,我主要以培養(yǎng)幼兒學習數學興趣為主要目的來進行教學,讓幼兒能知道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讓幼兒們在活動中去感受數字和我們生活中的關系,來引導幼兒去發(fā)現數字中的奧秘,能巧妙的運用數字完成任務。
能通過在教學中的活動,讓幼兒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數字是分不開,數字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時我舉行多種活動能讓幼兒為主體,幼兒們能積極的參與活動,能學習生活中的經驗與知識。讓幼兒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同時也能很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培養(yǎng)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前評析】
好奇心是幼兒最大的特點,在生活中孩子們經常見到蠟燭,也知道它們的一些簡單的作用,如:照明;給地板打蠟,讓地板向新的一樣;給拉鏈打蠟。為了拉鏈好用一些等等。當我問孩子們想不想知道我們常見的蠟燭還有什么其它的作用時,孩子們的反應十分強烈,對我的問題很有興趣。于是我設計了本節(jié)活動,希望通過本節(jié)活動讓孩子們對蠟燭有更多的認識。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在實驗的過程中探索并發(fā)現蠟不溶于水的簡單科學道理,同時培養(yǎng)幼兒從小熱愛科學的情感
2、讓幼兒對大家講解自己帶來的工藝蠟燭,通過對工藝蠟燭的認識,了解工藝蠟燭在生活中的一些特別的作用,教師并在活動中隨機教育幼兒如何安全使用蠟燭。
3、通過本節(jié)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像力。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工藝蠟燭蠟燭
2、玻璃杯、普通蠟燭、水彩、毛筆、畫紙(以上物品每名幼兒一套)
3、打火機一個
4、水
【活動過程實錄】
一、幼兒觀察普通的蠟燭,并說出特點及用處。
“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啊?”
幼兒通過觸摸小結普通蠟燭的特點:外型像鉛筆,硬硬的、滑滑的、白色的。
“我們平時都用蠟燭做過哪些事情啊?”
普通蠟燭的作用:照明,給地板打蠟,給拉鏈打蠟。
二、幼兒認識特殊的蠟燭。
“這普通的蠟燭是老師帶來的,小朋友把你們帶來的蠟燭也拿出來讓大家看看吧!”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各種工藝蠟燭,并和教師共同小結工藝蠟燭的特點和作用。
工藝蠟燭的特點:不光有表面硬硬的蠟燭,還有軟軟的、澀澀的、透明的、各種顏色、各種形狀、各種香味的……
工藝蠟燭的.作用:除了照明外,還有薰香的、不同的氣味帶來不同的感受;還有專門幾日用的蠟燭,比如:結婚用的、過生日用的、過圣誕節(jié)用的、自己制作蠟燭當禮物送人的……
三、通過實驗了解蠟和水不能融合在一起。
(一)讓幼兒通過平時對普通蠟燭的使用和觀察,說出普通蠟燭的特點及用處。
“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禮物?”
“你們看看老師帶來的蠟燭什么樣的?”
幼兒通過觸摸小結普通蠟燭的特點:外型像白色的鉛筆,直直的、硬硬的、滑滑的、。
“那你們想一想我們平時都用蠟燭做過哪些事情啊?”
經過幼兒的討論后小結普通蠟燭的作用:可以照明,可以給地板打蠟,可以給拉鏈打蠟。
(二)幼兒認識特殊的蠟燭。
“這是老師帶來的普通蠟燭,我看到今天又好多的小朋友帶來和老師不一樣的蠟燭,快把你們帶來的蠟燭拿出來讓大家看看吧!”幼兒大膽的介紹自己帶來的各種工藝蠟燭,并和教師共同小結工藝蠟燭的特點和作用。
工藝蠟燭的特點:不光有表面硬硬的蠟燭,還有軟軟的、澀澀的、透明的、各種顏色、各種形狀、各種動物的、還有放在容器了的、還有各種香味的……
工藝蠟燭的作用:除了可以照明外,還有薰香的、就是點燃后又不同的氣味的,可以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感受;還有專門過節(jié)用的蠟燭,比如:結婚用的、過生日用的、過圣誕節(jié)用的、還有自己制作蠟燭當禮物送人的……
(三)通過實驗了解蠟和水不能融合在一起的簡單科學道理。
1、“小朋友,那我們現在就感受一下香薰蠟燭的味道吧!”
教師依次點燃五種香薰蠟燭,讓幼兒感受不同的味道,同時教師教育幼兒如何安全使用蠟燭。
安全使用蠟燭:
使用點燃的蠟燭時,必須有大人陪同;融化的蠟水不用滴到手上,以免燙傷;點燃的蠟燭不要放在易燃物品的旁邊,如:紙啊、窗簾下啊、沙發(fā)上啊,床上啊等等;一旦發(fā)生火災立即報警。
2、小實驗:美麗的蠟花
“小朋友你們快看,蠟融化了,老師把融化的蠟滴到水里,你們看看會怎么樣?”
請六名幼兒自己制作蠟花,教師注意幼兒安全。幼兒通過對實驗的觀察進行討論水和蠟的關系,并大膽的說出的自己的發(fā)現。
小結:蠟和水不能融合在一起。
3、小實驗:會變魔術的蠟燭
“小朋友們都累了吧,你們休息一下,看看老師用蠟燭給你們變魔術!”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一張白紙,上面什么都沒有,我用蠟燭畫個房子,在畫個太陽,還有大樹……”
教師繪畫的內容孩子們根本就看不到,教師在畫上涂上一層水彩同時說:“怎么沒有呢?哦!涂上水彩我變變變!咦!老師的畫出現啦!誰知道這是為什么啊?”
再次小結:蠟和水不能融合在一起。
“小朋友,你們也用蠟燭變一幅美麗的畫吧!”
幼兒進行蠟燭畫創(chuàng)作,并展出作品。(作者: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圖們市圖們市先鋒幼兒園托大班李瓊)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在感知蠟燭燃燒現象的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
2.通過觀察,了解各種各樣的蠟,說出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初步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對此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難點:
激發(fā)幼兒探究科學的欲望,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讓幼兒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
讓幼兒知道蠟燭燃燒時會發(fā)光、發(fā)熱,燃燒時需 要空氣中的氧氣。
活動準備:
蠟燭若干、透明玻璃瓶6個、玻璃杯1個、火柴、打火機。蠟燭實物圖片、輕音樂、課前對幼兒進行的安全教育。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欣賞燭光,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帶領孩子進入教室,一起感受美麗而又溫馨的燭光。
2.引導幼兒觀察點燃的蠟燭,說說自己看到的有趣現象。例如:滴下來的蠟燭油像眼淚,而且很燙;小火苗會隨風"跳舞",說一說小火苗像什么呢?(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陽、像螢火蟲等。)
3.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燭火的樣子。
二、通過觀看各種各樣的蠟燭實物圖片,讓幼兒說出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教師請幼兒共同來欣賞各種各樣的蠟燭實物圖片。
2.引導幼兒說出蠟燭的用途,談談自己在什么時候用過蠟燭?(停電的時候,過生日的時候,掛燈籠的時候等。)
三、通過游戲《蠟燭的熄滅》,讓幼兒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對此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1.請幼兒講一講應該如何點燃蠟燭(火柴、打火機)
2.引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將蠟燭熄滅(用手扇或用嘴吹)
3.教師用另一種方法將蠟燭熄滅。首先點燃一根蠟燭,固定好,然后用一個玻璃口杯罩在蠟燭上,看看結果怎樣?(熄滅)
4.教師引導幼兒分組進行實驗,驗證這種方法。
。1)幼兒操作實驗:罩上杯子后,蠟燭會慢慢熄滅。
(2)蠟燭為什么會熄滅?(幼兒自由發(fā)言)
(3)罩上杯子后蠟燭會熄滅,還會有什么現象發(fā)生 ?(杯子會發(fā)熱、發(fā)黑,杯壁上會有小水珠,火焰熄滅時有一股煙味)
5.教師小結:蠟燭燃燒時需要空氣,當蠟燭罩上杯子后,外面的空氣進不去了,杯子里的空氣被拉住燃燒用完了,蠟燭就會熄滅。
活動延伸:
蠟還可以繪畫,請幼兒用桌子上的碎蠟在紙上畫上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后用棉簽蘸上盤中的顏料,均勻的涂在畫上, 就會顯現出美麗的蠟染畫。
活動反思:
在組織這節(jié)科學活動課之前,我提前給孩子做了詳細的安全工作講解,因為擔心從來沒有接觸過火的孩子在實驗的過程中會緊張、害怕,再有怕孩子會不小心燒著手。當活動一開始,孩子們就很投入,探索的積極性也很高,也很注意安全問題,就這樣在孩子們的帶動下,我逐漸放開手,和孩子們一起來探索,效果很好。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20
大班科學教案06-15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3-06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24
大班《電》科學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學教案04-13
大班教案科學教案11-10
大班科學教案06-14
大班蝸牛科學教案09-30
大班科學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