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7-31 11:20:34 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8篇【必備】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學教案8篇【必備】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設(shè)計意圖:

  隨著中國載人宇宙飛船的成功發(fā)射,人們關(guān)于國建的話題越來越多。我們班也開展了系列活動:《美麗的太空》,有:《太空暢想》、《設(shè)計宇航服》、《嫦娥奔月》等等。在活動中常常會有幼兒問:火箭為什么會飛上天?對于幼兒來說這是既熟悉又難以解答的問題,帶著問題,我設(shè)計了本次教學活動,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即簡單構(gòu)造。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拆拆、裝裝、玩玩的過程中,了解火箭的基本構(gòu)造,及簡單原理。

  2、通過操作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現(xiàn)代科技意識,激發(fā)幼兒強烈的求知欲和對科學的探索欲望。

  教學重、難點:在操作中探索火箭升天的原理,了解物體的反作用力及火箭的構(gòu)造。

  活動準備:

  1、火箭升天實錄、煙花課件、燃放穿天猴(鞭炮的一種)的實錄。

  2、氣球、火箭模型落干。

  3、制作火箭的廢舊物品、卡紙、剪刀等等。

  活動過程:

  一、觀看火箭升天實錄,再次感受激動的心情

  1、師生共同觀看火箭升天實錄,仔細看看火箭是什么樣子的,又是怎么發(fā)射的?

  “10、9、8、7、……你們再什么時候會聽到這樣的聲音?讓我們再看一次這激動人心的畫面,仔細看看火箭是什么樣子的?又是怎么發(fā)射的?”

  2、自由討論“火箭為什么會升天?”

 。ǚ治觯簩腴_門見山,通過觀看火箭升天,讓幼兒又自主性的提出了這個問題,更加激發(fā)了幼兒主動探究的興趣。)

  二、動手操作,探索火箭升天的原理

 。1)在生活中找現(xiàn)象

  1、“過年的時候都要放煙花,我們來看看煙花是怎么飛上天的?”

  2、“說說和火箭升天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保ǘ夹枰c火,都會飛向天空、都會向后噴氣)

  (2)在操作中找答案

  1、幼兒人手一只氣球,讓幼兒吹上氣,把口捏緊朝下,然后快速松手,觀察現(xiàn)象。

  2、提出問題:“怎么樣才能讓氣球飛得更高一點呢?”(吹得大飛的高,吹得小飛的低)

  3、師生共同總結(jié):把氣球吹上氣、捏緊、口朝下,然后松開手,氣球一邊向上飛,一邊向后冒氣,這就有一種相反的力量即反作用力,正是這種反作用力把氣球帶到了高空;這和火箭升天的道理一樣,火箭升天是因為火箭里有大量的燃料,點燃燃料火箭就能產(chǎn)生巨大的反作用力,一邊向后噴氣一邊把整個火箭升向天空。(分析:探索環(huán)節(jié)過后,最重要最關(guān)鍵的就是總結(jié)過程,使幼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ǚ治觯哼x擇幼兒生活感興趣、常見的類似火箭升天的現(xiàn)象讓幼兒觀察,拉進了幼兒與科學的距離,讓幼兒覺得科學并不遙遠,非常親切。操作氣球飛天,簡單易行,讓幼兒看小現(xiàn)象,懂大道理。)

  三、通過拆拆裝裝,了解火箭的基本構(gòu)造。

  1、“老師這兒有許多火箭模型,我們拆開看看火箭是什么樣子的?有幾個部分組成?”

  2、幼兒交流后教師引導幼兒認識火箭的三個部分:箭頭、箭身、箭尾。

  3、“我們能不能把自己拆下的'火箭再裝起來呢?”

  4、分別請幾個小朋友介紹自己的方法。

  (分析:在這一活動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鼓勵每個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拆、裝火箭模型,來了解火箭的幾個組成部分。)

  四、設(shè)計未來的火箭

  1、提問:“如果讓你來設(shè)計火箭,你想讓它變成什么樣的呢?”

  激發(fā)幼兒大膽想象:會下雨的火箭、會表演的火箭、各種卡通造型的火箭等等。

  2、提出要求: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來做小小科學家,用各種廢舊材料設(shè)計出自己喜歡的火箭。

  3、幼兒設(shè)計火箭,教師巡回指導。

 。ǚ治觯和ㄟ^設(shè)計未來的火箭,培養(yǎng)了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五、延伸活動:激發(fā)幼兒對奇妙太空的向往和探索科學的興趣。

  讓幼兒穿上自制宇航服,帶上小火箭一起進行歌表演《我和星星打電話》。

 。ǚ治觯涸诳茖W活動中加入了藝術(shù)成分,使科學教育和美術(shù)、音樂教學有機整合在一起,是有效合理的結(jié)合,幼兒在優(yōu)美的情景表演中,更能激起探索科學奧妙的興趣。)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體驗探究安裝手電筒的樂趣。

  2、能細致的進行觀察并拆裝。

  3、了解電池的正負極,知道正確連接正負極燈泡可以亮起來。

  活動準備

  每組一個完整的老式手電筒(用于幼兒拆開、觀察手電的組成),兩人一套實驗物品(一個燈泡、一節(jié)電線和兩節(jié)電池),每人一個拆開后的手電筒。

  活動過程

 。ㄒ唬┮灾i語的形式導出手電筒,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

  指導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出個謎語,看誰能猜出來。

  一根鐵柱膽不小,頭帶玻璃平頂帽;

  一只眼睛亮閃閃,哪兒黑往哪兒瞧!ㄊ蛛娡玻

  提問:手電筒是用來做什么的?那手電筒為什么會發(fā)出光亮呢?

  過渡語:手電筒能發(fā)出光亮的秘密就在手電筒里面,那讓我們一起拆拆、看看手電筒里到底有什么?

 。ǘ┎鹨徊稹⑼嬉煌,了解手電筒的組成

  指導語:每個組里有一個完整的手電筒,我們拆開后仔細觀察手電筒里有什么?要求:

  1、從手電筒的后邊拆開,燈頭保留。

  2、仔細觀察手電筒的每一部分,觀察完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請幼兒說一說,出示課件,一起認識一下手電筒的組成。知道只有把所有的材料正確的組裝起來,手電才能發(fā)亮。

  (三)引導幼兒觀察,了解電池的正負極

  指導語:剛才老師問小朋友,手電為什么會發(fā)出亮光的時候,有的小朋友說因為有電、因為有電池,那我們就先來探索一下電池的秘密好不好?

  1、請幼兒仔細觀察電池,電池長什么樣?兩端一樣嗎?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總結(jié):用“+”號表示的那一頭,鼓起來的那一部分叫正極,用“—”號表示的那頭,平平的那一端叫做負極。

  2、看電池圖片,能快速區(qū)分電池的正負極。

  指導語:不管電池是大的、小的、胖的、瘦的,他們都有一個正極,一個負極。老師這里有一些電池的圖片,小朋友們能不能快速的區(qū)分出他們的`正負極?

 。ㄋ模┬嶒灒喝绾巫専襞萘疗饋。

  指導語:我們認識了電池的正負極,那電池的正負極和手電亮起來有什么關(guān)系呢?我們一起來做個小實驗好不好?

  老師這里有一段電線、一個小燈泡、一節(jié)電池,兩個小朋友一組,進行操作,怎樣將電池、電線和燈泡連起來,使燈泡發(fā)亮。因為燈泡易碎,所以小朋友在操作的時候要輕拿輕放,注意安全。如果燈泡亮了,不要老讓它亮起來,小心燙著。

  1、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2、讓幼兒說一說你是怎樣連接的?誰連接正極?誰連接負極?

  小結(jié):電線和燈泡各連接電池的正極和負極,讓它成為一個封閉的圓,也就是將電池的正極和負極相連,就能使燈泡發(fā)亮。

  3、再加一節(jié)電池,使燈泡亮起來,兩節(jié)電池中間是怎樣連接的?

  小結(jié):電池和電池中間也是正極和負極相連的。

 。ㄎ澹┙M裝手電筒

  指導語:手電筒就是按照這個原理使燈泡發(fā)亮的。小燈泡代表手電筒里的燈泡,手電筒里有電池,電線就是一個導電體,而我們小朋友見到的鐵殼也是一個導電體,塑料不是導電體,但塑料里面有電線或鐵片來充當導電體。(解釋導電體)

  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個拆開后的手電筒,小朋友就用我們學的這個原理,試著將手電筒組裝起來。

  問題:探索為什么你的沒有亮?哪里出錯了?引導幼兒使手電筒都能亮起來。

 。┦钟坝螒

  游戲玩法和要求:每個小組選一人打亮手電筒照在墻面上,其他幼兒用手組裝各種造型進行游戲,然后更換打燈人輪流游戲。

 。ㄆ撸┙Y(jié)束

  指導語:小朋友們今天真棒,不僅探索出了手電筒發(fā)亮的原理,還能組裝手電筒,真了不起,還用組裝好的手電筒玩了手影游戲;丶液罂梢詫⑽覀兊男掳l(fā)現(xiàn)告訴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好不好?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玩紙杯電話發(fā)現(xiàn)聲音是通過線繩進行傳播。

  2、能夠看懂流程圖,并按步驟制作。

  3、能與同伴友好合作,積極動腦解決遇到的困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紙杯電話流程圖。

  2、紙杯電話、紙杯、線繩、透明膠、雙面膠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紙杯電話,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1)教師:看,老師這里有一個紙杯電話,誰愿意來玩打電話的游戲呢?(教師請一位幼兒配合演示拉直線互打電話)

 。2)哎,紙杯電話有趣嗎?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個玩呢?

 。ㄔu析:教師和個別幼兒玩打電話的游戲,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為幼兒更好地投入到活動中做好鋪墊)

  2、引導幼兒學習合作自制紙杯電話。

 。1)看后面的桌子上有一些紙杯電話,請小朋友去玩玩看看它是怎么做得?

 。2)誰來說說紙杯電話需要哪些材料?(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材料)

 。3)紙杯電話怎么做呢?先做什么呢?(紙杯上鉆個洞)怎樣鉆紙杯上的洞呢?可以用什么東西幫助我們呢?(牙簽)哦,第一步是先在兩個杯底上用牙簽鉆兩個洞。(教師出示第一步流程圖)

 。4)那第二步做什么呢?(把線穿進兩個洞里)可以請什么東西幫我們把線穿進洞里呢?(牙簽)(教師出示第二步流程圖)

 。5)線穿進去后怎么固定呢?(可以用牙簽,也可以用透明膠、雙面膠)(教師出示第三步流程圖)

 。6)小朋友真棒,在你們的指導下,老師一步步又做了一個紙杯電話,你們想不想也來試試看呢?那在制作時遇到困難怎么辦呢?現(xiàn)在去找個好朋友一起做紙杯電話吧

 。ㄔu析:幼兒在玩紙杯電話的過程中,探索紙杯電話的制作方法,寓教于樂,教師也給了幼兒充足的探索機會,讓幼兒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學到紙杯電話的制作方法)

  3、幼兒玩打電話,感知聲波的存在。

 。1)你的電話打通了嗎?真的能聽到好朋友說話的聲音了嗎?你和好朋友說了些什么?

  (2)為什么有些人的電話能聽得清楚,而有些人的電話就聽不清楚了呢?(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紙杯電話線的曲直與聲音清晰度有直接的關(guān)系。)

 。3)線到底拉成什么樣才能聽得清楚呢?你的聲音是通過什么傳到好朋友耳朵里的?

 。4)現(xiàn)在和好朋友再去試一試吧!

 。ㄔu析:幼兒用自己做的紙杯電話打電話,可以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且在幼兒玩的這過程中,教師引導探索聲波的存在,充分激發(fā)了幼兒探索欲望)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找出圖形的不同特征,進行二次逐級分類。

  2、培養(yǎng)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多媒體學件人手一套,人手操作材料一份。

  教學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師:在圖形王國里,國王為圖形娃娃們造了二幢小洋房。圖形娃娃知道了都想搬進去住。我們來看一下都有哪些圖形娃娃。

  教師電腦演示,幼兒講述。

  出示漢字:圓形 長方形 正方形 梯形 三角形

  2、 師:只有二幢房,這么多圖形娃娃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圖形娃娃滿意呢?國王為難了,請小朋友幫忙分一下。請你講一下這樣分的理由。

  3、 幼兒討論方法,教師在電腦上演示。

  4、 師總結(jié):我們可以按照圖形娃娃的大小、顏色、形狀等特征來分。

  出示漢字:大小 顏色 形狀

  5、教師在電腦上演示(按大小特征分)

  二、分散活動:(二次分類)

  1、師:圖形娃娃們住在一起后很開心,可是過了一些時候,覺得不舒服。它們請國王再為它們造房子。這一次國王為每一幢小洋房造兩間小房子,請小洋房里的.圖形娃娃搬到兩間小房子里去。

  幼兒在自己的電腦上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 請幼兒講述自己的分法。(按顏色分特征分)

  出示漢字:紅 黃 藍 綠

  3、教師小結(jié):今天我們學到了一個新的本領(lǐng),就是“二次分類”。

  出示漢字:二次分類

  三、自主活動:

  幼兒人手操作材料一份進行二次分類練習。

  幼兒操作后自由交流方法。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觀察、交流中,了解云的顏色、形狀是多變的,云還會變成雨、雪、霧等落下。

  2、激發(fā)幼兒關(guān)注和探索天氣現(xiàn)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不同天氣情況下云的ppt,觀察適宜的天氣,并選擇適當?shù)臅r間。

  活動過程:

  一、帶領(lǐng)幼兒到室外觀察、認認識天上的云。

  活動前要求:

  1、請小朋友抬頭看看天上有什么?云是什么顏色的?有什么形狀和樣子?你覺得云象什么?

  2、云會不會動?是怎么動的?

  二、引導幼兒觀察后回教室交流各種各樣的云

  1、你看到的云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

  2、除了今天見到的云,你有沒有見過別的云?是什么樣子的?你在什么時候看見的?

  3、為什么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云呢?

 。1)幼兒自由表述

 。2)出示ppt師幼共同介紹、小結(jié)不同的`云與天氣的關(guān)系。

  三、引導幼兒討論云隱含的變化

  1、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云的形狀會變化,那么云除了形狀會變,其他還會變嗎?會變成什么?

  延伸活動:

  結(jié)合不同的天氣,在一日活動中隨機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的云,豐富幼兒的感受。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由來及設(shè)計思路:

  感知物體沉浮現(xiàn)象是大班幼兒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之一。我們先引導幼兒探究了哪些物體在水中可以沉下去、哪些可以浮上來,之后又利用橡皮泥探究了物體可以通過改變自身大小來改變在水中的沉浮。本次活動的“筆帽潛水艇”即是引導幼兒通過改變物體自身重量來改變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

  活動的設(shè)計思路是:謎語引出主題,通過談話了解幼兒前期經(jīng)驗,借助形象直觀的投影幫助幼兒了解潛水艇的原理,再通過討論的方式引導幼兒了解筆帽潛水艇制作的方法。然后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和探索潛水艇下沉和上浮的現(xiàn)象,最后是經(jīng)驗分享和交流。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制作潛水艇并感知潛水艇上浮、下沉的現(xiàn)象,初步理解沉浮原理。

  2、通過與他人一起協(xié)商、制作潛水艇,初步養(yǎng)成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物質(zhì)準備:簽字筆帽若干、橡皮泥、飲料瓶若干、透明水盆、水、漏斗、抹布等。教學課件(潛水艇原理示意圖)。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沉浮現(xiàn)象及潛水艇的原理相關(guān)知識有初步的了解。

  重點、難點:

  重點:觀察并理解筆帽潛水艇下沉、上浮的原因及筆帽里水的變化與浮沉的關(guān)系。

  難點:制作潛水艇時的第一步驟:怎樣讓筆帽立著浮在水面上(簽字筆帽上有個小孔會漏氣,只有堵上后,實驗才可能成功)。

  活動過程:

  1、謎語導人,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讓幼兒猜謎語。

  教師:“海里能上能下,擅長海底偵察,吞水潛入水下,吐水浮上來了。請小朋友猜猜它是什么?”

  有的小朋友馬上猜出是潛水艇。

  (2)請幼兒簡單交流自己了解的關(guān)于潛水艇的知識。

  教師:誰能給我們講一講有關(guān)潛水艇的知識呢?

  2、利用課件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潛水艇上浮、下沉的原理。

  教師與幼兒一起觀看事先制作好的“潛水艇原理示意圖”課件,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潛水艇上浮、下沉的原理。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剛才看到潛水艇是怎么浮到水面上,又怎么沉到水底的?

  幼兒:我看見當它的“肚子里”灌滿水,它會沉下去了,水越多,它就越往水底下沉。還有當里面的水減少時,它就會慢慢浮上來,再灌滿水就又沉下去了。

  3、出示“筆帽潛水艇”,并和幼兒討論制作方法。

  (1)出示事先制作好的“筆帽潛水艇”玩具,并演示使“筆帽潛水艇”上浮、下沉的基本方法,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教師:你們看見老師是怎樣讓這個“筆帽潛水艇”上浮、下沉的呢?

  幼兒:我看見你捏那個瓶子了。

  教師:那當王老師不捏這個瓶子的時候,筆帽又怎么樣呢?

  幼兒:我看你捏的時候筆帽就下沉,松開手就浮上來了。

  教師: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幼兒:是不是捏的時候,筆帽里就進水了,就會沉下去?

  幼兒:松開手的時候,里面的水就會跑出來?這樣,筆帽潛水艇就浮上來了。

  (2)與幼兒討論制作的方法與步驟,使幼兒操作更有計劃性和目的性,并向幼兒簡單介紹工具和材料的使用。

  經(jīng)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制作筆帽潛水艇要分兩個步驟:第一,想辦法讓筆帽能立著浮在水面附近(為了便于此步驟實驗,透明水盆供幼兒使用);第二,將做好了的潛水艇放人飲料瓶里試一試能不能自由浮沉。幼兒組成小組,準備活動。

  4、操作活動——制作“筆帽潛水艇”。

  心急的浩浩模仿著教師制作好的“筆帽潛水艇”,在筆帽夾下包了一塊橡皮泥就放到水盆里,結(jié)果筆帽很快就沉下去了。

  5、分享與交流。

  (1)相互看一看,試一試同伴的作品,自由交流實驗感受。

  (2)嘗試說一說:筆帽潛水艇為什么能沉下去、浮上來。

  6、活動延伸。通過查找資料,進一一步了解魚在水中自由地浮上來、沉下去與潛水艇之間的關(guān)系。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yōu)點:

  為了使幼兒明確探索的方向,在操作之前,教師為幼兒提出明確的要求,并提示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及時記錄下來。幼兒操作探索時的目的性很強,能夠圍繞教師預定的目標進行探索,避免了幼兒盲目地操作。在最后的分享環(huán)節(jié),從幼兒的表述能夠看出他們已經(jīng)真正體驗并理解了潛水艇的工作原理。

  2、活動中的不足:

  在活動中,有的幼兒很快就成功了,但有的幼兒一直找不到失敗的原因。如果教師能夠利用同伴資源,讓成功與失敗的幼兒交流自己的經(jīng)驗,不僅可以達到同伴合作的目的,讓更多幼兒體驗到成功,也可以避免教師因照顧不到全體,未能對每個幼兒進行有針對性指導的不足。

  主要內(nèi)容:

  1、幼兒前期經(jīng)驗豐富。不僅鋪墊了知識方面的'經(jīng)驗,而且也可以看出幼兒良好的實驗常規(guī)。幼兒在活動之前對潛水艇的相關(guān)知識有一定了解,教師通過直觀形象的課件幫助幼兒更加深人地了解潛水艇的工作原理,這為幼兒隨后的實驗必要的知識鋪墊。

  2、幼兒基本能夠按照教師要求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及時記錄下來,并在實驗過程中灑水隨時用抹布擦干凈,這些都體現(xiàn)了教師在平時工作中注重培養(yǎng)幼兒良好實驗常規(guī)。

  3、在探索活動中,教師能大膽放手讓幼兒去自主操作、鼓勵幼兒多次嘗試,如在操作之前,幼兒都認為筆帽會在水中下沉。但在教師鼓勵下,他們嘗試把筆帽上的洞堵上后,筆帽浮在了水面上,這個小實驗讓幼兒明白:科學是要經(jīng)過嘗試和實驗,結(jié)果才真實,而且要反復驗證才算成功,培養(yǎng)了幼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

  綜合評析:

  本次探究活動基本實現(xiàn)了預設(shè)的教育目標,活動設(shè)計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本班孩子的實際水平;顒禹樌M行得益于教師對幼兒相關(guān)知識經(jīng)驗的把握和鋪墊。在活動中,教師通過讓幼兒自由談論對潛水艇的認識,對他們已有知識進行了初步了解,從而能夠做到心巾有數(shù)。又通過讓幼兒觀看課件、向他們演示教師制作的潛水艇,這些都為幼兒的親白操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礎(chǔ)。

  教師在活動中思路清晰,重點難點把握準確,指導明確具體,能夠用多種方式積極、及時、有效地應答幼兒的需求,始終以支持、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幼兒大膽嘗試,激發(fā)幼兒勤于思考,敢于發(fā)言,在整個活動中,良好的師幼、同伴關(guān)系有效地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

  活動中呈現(xiàn)出一些不足,如最后的經(jīng)驗交流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僅可以讓幼兒講述實驗感受和對潛水艇原理掌握情況,同時還呵以引導幼兒講述制作筆帽潛水艇的成功經(jīng)驗和失敗教訓或制作過程及步驟,這樣,可以使幼兒從經(jīng)驗分享中獲得更有意義的東西。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感知和探索現(xiàn)代生活中常見的通訊工具,感受科學技術(shù)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學習在常見的幾種電話機上給親人或同伴那撥打電話。了解110、119、120等緊急求助電話的號碼和使用要求。

  學習自制小電話。

  活動準備: 讓幼兒回家問問家長最近是否受到過信,是誰寄來的,看看信是什么樣的。

  教師準備一些自己最近收到的信。

  指導要點:

  談話導入:

  爸爸媽媽最近是否收到過信,信是什么樣子的?

  為什么信能從遙遠的地方送到我們手上?

  出示信封,引導幼兒觀察信封的結(jié)構(gòu)和書寫規(guī)范。

  老師最近也收到幾封信,咱們一起看看能寄到我們手上的信封上都有什么?

  教師給每組分發(fā)兩個信封,讓幼兒觀察信封。

  提問:能寄到我們手上的信封上有什么?—(如寫好收信人的郵政編碼、地址、姓名,貼有郵票、蓋有郵戳,還要寫上寄信人的地址,郵政編碼等)討論:

  這些信是怎樣從其他人那兒寄到我們這兒的?

  為什么信封上除了要寫收信人的'郵政編碼、地址、姓名,還要寫上寄信人的地址、郵政編碼等?

  討論和引發(fā)幼兒的寄新活動。

  最近小朋友們做了許多好看的卡片,你們想把卡片寄給誰?如果要寄給他們,我們需要做什么?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設(shè)計意圖

  一個下雨的清晨,手工區(qū)的報紙被雨淋濕了,老師不得已取消了當天的折紙活動,此舉引發(fā)了孩子們的議論。梓揚說:“當我不小心弄濕了哥哥新買的圖書時,哥哥急得跳起來。”可可說:“弄翻的茶水打濕了妹妹的衣袖時,妹妹冷得哭了!狈f:“我和爸爸坐公交車,司機一個急剎車,爸爸的飲料打濕了手中的報紙,爸爸就沒法看報了。”原來,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小意外,給人們帶來了小小的不便。那么,有什么快速、簡單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呢?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科學活動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究的對象,鼓勵幼兒親自動手動腦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以“濕報紙怎樣變干”這個事件為契機,我設(shè)計了本次科學活動,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和探索生活中出現(xiàn)的科學現(xiàn)象。

  活動目標

  1.通過參與“濕報紙變干”的系列小實驗,嘗試用不同的工具將濕報紙變干,初步了解“水遇熱變成水蒸氣”的特性。

  2.能在觀察的基礎(chǔ)上,較為靈活地運用語言、圖表展示使?jié)駡蠹堊兏傻倪^程和結(jié)果,培養(yǎng)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

  3.關(guān)注身邊的事物特征,樂于動手動腦并體驗探索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1)幼兒已有填寫“實驗記錄表”的經(jīng)驗;(2)在實驗區(qū)域中投放過常見的操作工具,幼兒已認識工具名稱及其基本使用方法。

  2.材料準備:(1)濕報紙、吹風機、海綿、毛巾、臺燈、取暖器等操作材料并分類擺放;(2)“‘濕報紙怎樣變干’實驗記錄表”若干(其中有一張教師用表掛在黑板上,其余的幼兒用表放在操作桌上),每張操作桌上有小盤子一個,內(nèi)裝記號筆和畫著操作工具的圖卡,長線插座一個。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調(diào)動幼兒解決生活問題的意識和參與科學小實驗的興趣

  導入語:“今天早晨,劉老師的《晨報》被灑出的牛奶濺濕了,沒法看,只好又買了一份。小朋友們見過類似的事情嗎?”

  (1)鼓勵幼兒調(diào)動相關(guān)的生活經(jīng)驗,大膽與同伴交談并自由發(fā)言。

  (師小結(jié):“原來,類似報紙被打濕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常見,而且給人們帶來了不便!)

  (2)出示“濕報紙”和一些畫著實驗工具的圖卡,以問題激發(fā)幼兒動手實驗的興趣。

  師:“想想看,我們能不能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使?jié)竦膱蠹堊兏赡?”

 、儆變簝扇藶橐唤M,分組討論。

 、谟變阂越M為單位,依次選派代表說出自己猜想的方法,其他組員作補充。

  (實錄1:幼兒紛紛猜想如何使?jié)駡蠹堊兏傻姆椒,并積極發(fā)言。偉偉說:“我用電吹風,因為它吹干了媽媽的濕頭發(fā)!辩麋髡f:“我用海綿,因為海綿吸干了我畫畫時的顏料水!绷亮琳f:“我用微波爐,因為饅頭在微波爐里加熱時變干了!边有幼兒說用臺燈照、太陽曬等方法)。

  (3)老師及時用“粘貼圖卡”形式記錄在示范用的“‘濕報紙怎樣變干’實驗記錄表”上,并提議通過實驗對這些猜想進行驗證。

   2.展開實驗,合作尋找使?jié)駡蠹堊兏傻姆椒?/p>

  (1)指導語:“怎樣使?jié)駡蠹堊兏赡?大家剛才想到了利用許多工具。你們看,老師在實驗區(qū)域準備了吹風機、海綿、毛巾、臺燈、取暖器等工具,你們可以選擇自己猜想的其中一個工具,和小組內(nèi)的伙伴共同進行實驗驗證,并填好‘實驗記錄表’。”

  (2)教師指導幼兒協(xié)調(diào)好計劃實驗。

 、儆變焊鶕(jù)自己的猜想,與組內(nèi)同伴共同選定要做的實驗1~2個。實驗前要有明確的過程中實驗員要相互合作,如選用吹風機的小組,可以讓一個幼兒拿吹風機,另一個幼兒雙手拎著濕報紙上端的兩個角配合實驗。

 、谠谟變翰僮鬟^程中,小組觀察記錄員要在一旁認真觀察濕報紙的變化,在實驗方法欄粘貼上相應的實驗工具圖卡。

 、蹖嶒灲Y(jié)束后,小組觀察記錄員要如實在“實驗記錄表”中記錄下實驗成果。然后,組員共同查看記錄表并交流分享實驗的過程與結(jié)果。

  (3)各小組成員領(lǐng)取濕報紙,到實驗區(qū)域開始實驗(播放輕音樂,營造輕松愉悅的活動氛圍)。

  (4)實驗中教師指導的重點包括四個方面:

 、偬嵝延變簢栏癜凑兆远ǖ膶嶒炗媱濋_始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小組實驗員、觀察記錄員要相互合作并注意用電安全。

  ②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提醒他們在實驗過程中要小心拿取濕報紙,避免撕破;及時給予幼兒幫助,如安排實驗順序等。

  ③重視幼兒良好行為的'培養(yǎng):實驗記錄表、記錄筆等不能隨處亂扔;變干的報紙要懸掛在指定的墻角;等等。

 、芙ㄗh幼兒合理安排實驗時間:如選擇太陽曬的幼兒發(fā)現(xiàn)濕報紙能變干但速度太慢,教師可以啟發(fā)他們在等待濕報紙變干的過程中,選擇其他工具進行實驗。

  (5)結(jié)束實驗,小組填寫“‘濕報紙怎樣變干’實驗記錄表”。

  3.成果展示。經(jīng)驗遷移

  (1)相互交流,鼓勵幼兒跟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jié)果,體驗實驗后與他人交流、分享的快樂。

  (實錄2:選擇使用吹風機的幼兒,說濕報紙如果離吹風機太近了就容易被吹破,太遠了又沒有風,只有在適當?shù)木嚯x內(nèi)吹濕報紙,才能使它又快又好地變干;選擇使用干毛巾的幼兒,發(fā)現(xiàn)用力擦,濕報紙就變皺了,而平鋪在干毛巾上吸干水分反而效果又快又好;選擇太陽曬的幼兒發(fā)現(xiàn)濕報紙能變干但太慢了,于是同時進行其他實驗;小觀察記錄員則說自己來回觀察記錄,非常忙。)

  (2)師引導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在集體面前交流自己的探索過程和情感體驗,并及時將幼兒的實驗成果匯總到示范用的“‘濕報紙怎樣變干’實驗記錄表”上。

  (3)經(jīng)驗遷移:“如何利用今天的實驗方法,來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類似報紙打濕的事情,如衣服打濕了、圖書打濕了等事情。從而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方便呢?”

 、賳l(fā)幼兒調(diào)動生活經(jīng)驗和“濕報紙怎樣變干”實驗記錄表想象力,大膽講述,教師對于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給予肯定。

  ②歸納幼兒的講述情況,進一步鼓勵幼兒親自動手動腦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活動反思

  1.選材契合幼兒的興趣點和年齡特征;顒訌谋景嘤變旱呐d趣點“報紙打濕后怎樣快速變干”入手,有效調(diào)動了幼兒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濃厚興趣。

  2.為幼兒提供了操作、試驗的機會。記錄表上“粘貼的實驗工具圖卡”,巧妙地調(diào)動了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整個活動中教師始終是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在自己動手動腦的探究活動中解決了身邊發(fā)生的事件,有效地萌發(fā)了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同時,幼兒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進行實驗操作,探索“濕報紙怎樣變干”并在圖表上完成了記錄任務,由此獲得了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并學會用簡單的比較、推理等方法去探索事物。

  3.活動注重在科學領(lǐng)域中整合其他領(lǐng)域的教育內(nèi)容,尤其重視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和品質(zhì)的培養(yǎng)。讓幼兒在獲取成功喜悅的同時,既增強了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也發(fā)展了合作等多種能力。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電》科學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學教案04-13

大班科學教案06-14

大班蝸?茖W教案09-30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3-06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24

大班科學教案01-02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4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