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8-05 09:41:36 教案

[優(yōu)]科學教案9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優(yōu)]科學教案9篇

科學教案 篇1

  一、 教學目標:1、借助身邊熟悉的事物體會大數(shù),并會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大數(shù)。

  2、 通過用科學計數(shù)法表示大數(shù)的學習,讓學生從多種角度感受大數(shù),促使學生重視大數(shù)的現(xiàn)實意義,以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二、教學重點:正確使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大于10的數(shù)。

  教學難點:正確掌握10n的特征以及科學計數(shù)法中n與數(shù)位的關系教學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 探索 發(fā)現(xiàn):(大 家?guī)?老師解決下面一個問題:)

  20xx年十一黃金周我國外出旅游人數(shù)為178000000人次,人均消費448元,請計算全國十一黃金周期間旅游消 費總額為 元.(誰上黑板寫出你的答案,師點評)

  你知道科學記數(shù)法的一般形式嗎? ;(教師點撥)

  a、n滿足的條件是:a: , n: 。 (小組討論解決)

  判斷下列數(shù)據(jù)的記數(shù)方法是科學記數(shù)法嗎?(是打、否打)

  1、3.5103 ( ); 2、0.5106 ( );

  3、30.3108 ( ); 4、10102 ( ). (自主練習,學生講評)

  (二)、攻克新知: (一)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下列各數(shù),別忘了同你身邊的人探討啊!

  A: 100=10( ) B: 320=3.2100=3.210( )

  1000= 10( ) 4050=4.05 =

  10000=10( ) 52000= =

  如何確定n的值 (本環(huán)節(jié)采取自主解決后,組內(nèi)討論訂正,然后選代表到黑板板書)

  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下列各數(shù)

  1、51000000000= 2、3705000= 3、57 2.5= .

  (自己練習后教師批改,一組批改一位,然后相互批改) (二) 相信你!能寫出下列各數(shù)據(jù)的原數(shù)

  1、天安門廣場面積約是4.4105 平方米,原數(shù): ;

  2、北京故宮占地面積約為7.2105平方米,原數(shù): ;

  3、某整數(shù)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為a108,整數(shù)位是 位.

  (三) 怎樣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 我們身邊的數(shù)據(jù)呢?

  1、我們會場有3百人,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為: ;

  2、我們學校有2千人,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為: ;

  3、13億又該怎樣表示? .

  (四)生活中的數(shù)據(jù)我也能用科學計數(shù)法來表示: 1、(1)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占地 面積為170000平方米,藏書約為25000000冊,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以上數(shù)據(jù).

  (2)調(diào)查本校的人數(shù),如果每人借閱10本書,那么中國國家圖書館的藏書大約可以供多少所這樣學校的學生借閱?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結(jié)果.

  2、一個正常人的平均心跳速率約為每分鐘70次,一年大約跳多少次?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這個結(jié)果,一個正常人一生心跳次數(shù)能達到1億次嗎?

  (先自主解決,再組內(nèi)交流解決,注意學困生,最后黑板板書,教師點撥)

  3、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下列各數(shù):7400000= ,40億= ;

  4、寫出下列各數(shù)據(jù)的.原數(shù): (1)一天的時間為8.64104秒,原數(shù)為 ; (2)全球每年約有5.771014立方米水轉(zhuǎn)化為大氣中的水蒸氣 ,原數(shù)是 ;

  (五)、合作探究: 1、我國陸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位,約為 959.7萬平方千米,用科學計數(shù)法表示為 平方千米, 又可以表示為 平方米.

  2、估測你所在學校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我國的陸地面積相當于多少所這樣的學校,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為 .

  四、課堂小結(jié):

  五、布置作業(yè):A組:書中202,1題。203,2題。

  B組:書中203問題解決

  C組:課外題

  六、教學反思:采用多種方法,如口答, 練習,討論交流包括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等,重視學生能否從問題情景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使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及時反饋給教師。根據(jù)反饋情況,給學生以恰當?shù)脑u價和鼓勵,及時進行教學調(diào)整,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探究一些工具可以輕松省力完成一些任務的方法,認識一些常見的簡單機械,知道可以利用它們提高工作效率。

  2、通過觀察,分析了解各種簡單機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3、小組合作探究,樂于和他人交流所得。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分析了解各種簡單機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了解簡單機械在生活中的利用。

  教學準備:圖釘 磁鐵 小鐵片 繩子 木板 釘錘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 談話:歡迎同學們度假歸來。過了一個年大家都精神抖擻,有些同學又長胖了不少啦。同學們都大一歲了,看看是不是也長高了、長力氣啦?老師想選幾個同學先來玩玩掰手腕比賽,看看誰的力氣大?

  2、掰手腕比賽:

  選三至五組同學進行比賽,請大家留意觀察他們是怎樣玩這游戲的,(看看新一年回來大家的觀察能力是不是也增強了),誰贏了?為什么能贏?

 。ㄍ瑢W評判)

  老師參與比賽:(1)先是懸腕進行比賽:請同學們觀察點評。

 。2)找個支點進行比賽:請同學們點評。

  3、認識簡單機械:

  有了支點,我們可以借力,或者說可以省力。著名的科學家阿基米德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把整個地球撬起來。這不是阿基米德的狂妄之言,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發(fā)現(xiàn)的科學原理。我們把這種借助支點省力的原理稱作杠桿原理。杠桿是簡單機械之一。簡單機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們是怎樣幫助人們工作的?是怎樣提高工作效率的?

  4、 拔圖釘比賽:

  設計方法:盡可能多地設計出省力的方法,看誰拔得快。

  方法:手拔磁鐵吸出來 用小鐵片撬

  體驗使用機械和不使用的區(qū)別(不使用機械會手痛,感覺很用力,使用機械感覺很輕松,省力。)

  討論:人們還使用那些簡單機械來提高工作效率?

  二、新授

  1、 簡單機械的應用

  出示任務:我們怎樣才能輕松省力的完成任務?

  將油桶送上臺階

  將桶蓋打開

  將泥桶送上房檐

  將谷物磨碎

  分組討論、交流(使用各種機械,也有同學會說到機械的`組合使用。)

  小結(jié):杠桿、斜面、滑輪、輪軸都是簡單機械。

  2、 簡單機械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

  出示圖片(看書中插圖):我們是怎樣完成任務的,那些工具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人們在生活中利用了那些簡單機械?

  小組討論:將自己找到的簡單機械與同學交流

  全班匯報交流

  3、 動物的省力“工具”

  動物身體上的那些器官或結(jié)構(gòu)具有省力的作用?仔細觀察,比比誰的發(fā)現(xiàn)多。

  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同學交流。

  啄木鳥:杠杠、斜面

  蜘蛛、螞蟻:杠桿

  虎:斜面

  板書設計:

  課后小結(jié):

  1、掰手腕活動讓同桌為一組進行比賽,全員參與,讓所有學生都能體會到用力的不同。比賽分兩次,一次是懸腕,一次是支撐桌面,強調(diào)用腕力而不用臂力,體會兩次不同比賽腕力的不同感受,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有支點,可以省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從而認識簡單機械的概念、認識杠桿。

  2、活動3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在圖下面寫出簡單機械的名稱,再小組討論匯報。效果會更好。使學生既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又學會小組合作交流。

  3、吊車一圖可參考課本第11頁分解圖認識,只要簡單講講就行了,具體的到講第三課的時候再詳講。

  2、撬棍的學問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杠桿的特點和作用,以及對各種杠桿的省力情況進行分析。

  2、 通過實驗,找出使杠桿保持平衡的規(guī)律。

  3、 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杠桿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難點:

  正確找到杠桿上的支點、動力點和阻力點。

  保持杠桿平衡的規(guī)律。

  教學準備:

  簡單機械實驗盒 鉤碼 各種重物 平衡尺 天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講述:阿基米德的故事

  問:要幫助阿基米德實現(xiàn)他的設想,我們要提供哪些最基本的條件?

  二、新授

  1、杠桿三要素。

  生討論回答:支點、長棍、用力點。

  師:由此可見,要使木棍成為杠桿必須滿足三個要素:支點、動力點、阻力點。

  1、 將重物抬起來

  師:根據(jù)大家的討論結(jié)果,想辦法利用繩子和木棍制作一種簡單機械,將重物輕易的抬起來。

  學生實驗制作,記錄。

  匯報交流。

  交流小結(jié):實驗中能繞一個支點旋轉(zhuǎn)的棍子就成為杠桿。

  認識杠桿的三個點:動力點、支點、阻力點。

  在自己的記錄表中標明杠桿的三個點。

  2、怎樣使杠桿保持平衡

  出示杠桿尺,簡單介紹。

  提出探究任務:怎樣使杠桿尺保持平衡?

  小組討論,涉及探究的方法過程并簡單記錄。

  匯報交流,完善研究方法。

  第二課時

  小組實驗并記錄,分析自己小組的實驗記錄,能發(fā)現(xiàn)杠桿尺保持平衡的規(guī)律嗎?

  小結(jié):規(guī)律 阻力X 阻力臂 = 動力X 動力臂

  3、怎樣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

  再次實驗,完成以下任務:

  怎樣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

  如果物體很輕,怎樣才能很容易的將它抬高?

  實驗中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學生實驗并用圖畫記錄實驗結(jié)果。

  4、 尋找生活中的杠桿

  討論: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杠桿,它們的杠桿三點在那?

  蹺蹺板蒜夾壓汁器 夾子等

  討論分析:剪刀、船槳、高爾夫球桿用到了那種杠桿?

  5、拓展:

  (1) 幫阿基米德抬起地球

  幫阿基米德設計一個能抬起地球的裝置,并劃出簡圖。

 。2) 閱讀“科學在線”,認識天平,了解它的使用原理。

  (3) 設計并制作一架自己的簡易天平。

  板書設計:

  2、撬棍的學問

  阻力X阻力臂 = 動力X 動力臂

  教學后記:

  在教學過程中要時時以學生自主探究為核心,杠桿的三要素讓學生從實現(xiàn)阿基米德的設想中去探究發(fā)現(xiàn);杠桿怎樣保持平衡也要讓學生先思考,作出假設、設計出實驗方案后再實施實驗。使探究的整個過程完整有序。

  省力杠桿放在探究保持杠桿平衡后面,讓學生在探究中去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拓展學生思維,又可以省時。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準備

  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三角形的相關物體。

  在教室四周有意識地放置一些三角形的物品。

  各種顏色和大小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圖形若干,八個籃子,錄音機一臺。

  活動目標

  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能從周圍生活環(huán)境中找到與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認識三角形,能從多種圖形中把不同顏色、大小的三角形找出來。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坐成半圓。

  2、引導幼兒認識三角形。

 、僬堄變悍窒碜约簬淼.三角形物品,說說自己帶來的是什么,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谝龑в變撼醪搅私馊切蔚奶攸c:有三個角和三條邊。

  3、游戲:小鳥找食。

  玩法:音樂響起時,小鳥跟媽媽可以飛來飛去,音樂停時,媽媽說:"寶寶請找出三角形的食物吧",小鳥們找出三角形的"食物"放入籃中,讓媽媽檢查。游戲可多次進行。

  4、請幼兒說說自己還看到過哪些東西是三角形的。

 、僖龑в變簭淖约河眠^的、吃過的物品中尋找。

 、趶慕淌业沫h(huán)境中找三角形物品。

  5、同伴間分享找到的物品,體驗活動的快樂。

  備注:此教材選自《甘肅省幼兒園快樂與發(fā)展課程》教師用書p212頁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云在天空中是會變化的,不同的云預示著不同天氣的來臨。

  過程與方法:

  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對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濃厚的興趣,在課外認真完成“天氣日歷”中關于云的觀察。

  【教學重點】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教學難點】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并能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不同形狀的云的圖片,直徑約30cm的圓片,白紙

  【教學過程】

  一、描述云

  1、 出示“云”字。問:關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網(wǎng)狀圖記錄學生想法。

  二、探究內(nèi)容:

 。ㄒ唬┯^察云

  1、問:在天氣日歷中,我們已經(jīng)使用了晴天、多云、陰天等來描述和記錄對云量的觀察。那么,這些不同的天氣狀況是怎樣來劃分的呢?

  2、師介紹方法:出示圓片,把天空當成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這個圓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進行區(qū)分。

  3、室外觀察,明確任務:(1)觀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狀(3)在觀察云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哪些聯(lián)想

  4、反饋

 。ǘ⿲υ七M行分類

  1、分組活動:根據(jù)不同形狀的云的照片,嘗試給云進行分類

  2、生匯報

  3、閱讀資料,了解科學家對云進行分類的方法。

  4、再次觀測,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種類型的云,并記錄在天氣日歷中。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的進行;

  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jié)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發(fā)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重點】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能夠?qū)W會記錄和學會討論、學會傾聽。

  【教學準備】

  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本。

  【教學過程】

  一、直接出示課件(梧桐樹的照片)

  1、你看到了什么?這是一棵什么樹呢?(這是一幅梧桐樹的照片)

  2、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fā)現(xiàn)有關這株梧桐樹的哪些特點?

  3、學生匯報:(要求仔細傾聽,并大膽說出新的發(fā)現(xiàn),同時區(qū)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的信息)

  二、回憶中的大樹

  1、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可是我們從照片上發(fā)現(xiàn)的'東西并不多,剛才很多發(fā)現(xiàn)都是大家平時看到大樹時留下來的印象。那么生活中你曾經(jīng)看到過的大樹與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樣嗎?

  2、學生匯報:(補充圖片上沒有的知識)

  3、激發(fā)興趣:同學們的匯報內(nèi)容真豐富,有的內(nèi)容大家都看見過,有的內(nèi)容有人還從來沒看見過,而有人可能從來都沒真正看過一棵大樹呢?想不想去仔仔細細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樹呢?

  4、學生合作交流: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樹?(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內(nèi)容!會不會也有樹瘤?是不是也有小動物?是不是還有其它東西?)

  5、小結(jié):這樣帶著目的去仔仔細細看大樹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6、小組合作交流:如果現(xiàn)在來到一棵大樹下,你想觀察什么?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nèi)容?

  三、觀察真正的大樹

  1、交流匯報: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的觀察大樹的個人計劃。(觀察內(nèi)容、觀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觀察注意事項:進入到草叢中,觀察大樹時,我們要注意什么?把觀察到的信息,我們該怎么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簡短的詞語、畫畫等方式記錄在觀察記錄本上)

  3、研討:回教室后每小組互相交流各自的觀察內(nèi)容,說說從不同的記載中如何體會到觀察的大樹是一個生命體。同時推選一位同學的記錄單張貼于科學活動專欄內(nèi)供大家欣賞,其它同學的記錄單上交給老師閱讀欣賞。(張貼的記錄單要有典型特色)

  四、課外延伸

  1、總結(jié):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獲得了這么多的信息,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觀察更多的樹呢?

  2、課外作業(yè):觀察跟課堂中不一樣的大數(shù)并做好記錄。

  3、準備材料:記錄本、一張紙,一支鉛筆(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板書設計】

  1、我看到了什么

  觀察內(nèi)容:樹枝、樹干、樹瘤等等

  觀察方法:看、摸、聞、聽

  借助工具:繩子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光發(fā)射現(xiàn)象的興趣,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2.發(fā)展幼兒初步的觀察力、判斷能力,提高反應的靈敏性。

  3.引導幼兒利用鏡子的反射現(xiàn)象,進行追逐游戲。

  活動準備

  1.課件-活動卡:家養(yǎng)動物的影子

  2.每人一面小鏡子,上面各畫上簡單圖案。

  趣味練習

  重難點分析

  重點:了解光的反射現(xiàn)象。

  難點:追逐光的影子跑。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課件演示,引發(fā)幼兒討論:為什么有影子?

  二、展開

 。ㄒ唬┦覂(nèi)游戲

  1.每人一面小鏡子,請幼兒自由地玩。

  教師啟發(fā)幼兒嘗試將鏡子反射到墻上,并互相介紹鏡子上是什么圖案。

  2.教師觀察,及時把新的發(fā)現(xiàn)介紹給其他幼兒,引導幼兒互相學習。

  3.游戲《大家都來玩》。

  教師選擇一處墻或一個大型玩具,請小朋友“讓鏡子上的'小動物到滑梯上來玩“,幼兒嘗試用鏡子將圖案反射到滑梯上。

 。ㄉ险n時根據(jù)陽光的照射情況選擇地點)。

  4.討論與交流:怎樣才能使圖案反射到你想照的地方。

 。ㄒ龑в變悍磸蛧L試,在操作中體驗和感受)

  (二)室外游戲

  1.游戲《追逐我》。

  鼓勵幼兒自由結(jié)合,做追逐光斑的游戲。

  啟發(fā)幼兒,如一名幼兒跑,另一名幼兒利用鏡子反射的光緊緊跟隨在他身后。

  兩人協(xié)商互換角色互換角色,提醒幼兒在追逐跑時,注意不要碰撞。 2.指導幼兒觀摩有創(chuàng)意的玩法。

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小動物是人們的好伙伴,喜愛小動物是孩子的本性,可是孩子缺乏與小動物接觸的機會,通過這一個教學,讓孩子清楚小動物的睡眠特征與人們睡眠睡眠的不同之處。

  教學要點:

  清楚幾種動物的睡眠方法

  教學難點:

  可以用完好無損的句子講述幾種動物的睡眠方法

  教學預備:

  1、提早請爸爸媽媽們幫助收集相關小動物睡眠的資料。

  2、種種動物圖片

  3、教學區(qū)里開辦設立“小動物主題墻”請孩子把搜集到的資料放于教學區(qū),資源大伙兒共同分享。

  教學方式:

  教學游戲法、解說法、探究發(fā)現(xiàn)法。

  教學過程:

  1、“12生肖歌”導入,孩子們唱的.十分好。那孩子們喜愛動物嗎?都明白那一些動物?明白它們均是怎么樣睡?(自由探討)

  2、教師請來了幾個動物,孩子們留意看,你們認知它嗎?請孩子們正確地描繪幼兒教師展示的小動物睡眠姿勢(上節(jié)課出現(xiàn)的小動物圖)且效仿它們的睡眠姿勢。

  (1)馬:家馬有站著睡覺的本事,而野馬的睡覺方法則比家馬更加高一籌,它能邊走邊睡,但從來不失足。它們?yōu)榭焖俣皶r地回避敵害,在晚上害怕無憂無慮地臥地而睡

 。2)、小狗狗小耳朵緊貼于地上睡覺是由于夠小耳朵十分靈敏,一聽到輕度的聲響,便可快速靈巧的跳起來,汪汪汪地叫。

 。3)、猴子總在樹枝上睡,入眠時把頭藏在雙腿間,兩臂緊抱樹干,蜷伏成球狀,外表縮成圓團呈木錐形,與樹干混為一體,起到隱身保衛(wèi)作用。

  3、童謠

  啥睡覺睜著眼?魚兒睡覺睜著眼。

  啥睡覺倒著退?(天鼠)蝙蝠睡覺倒著腿。

  啥睡覺站著睡?小馬兒睡覺站著睡。

  啥睡覺貼著耳?小狗狗睡覺貼著耳。

  4、教學游戲

  勉勵孩子效仿小動物的睡眠姿勢,要求姿勢準確。教師是棵大樹孩子來效仿小馬兒靠著教師睡。教師是盜賊孩子把小耳朵貼于地面上聽到“盜賊”的步伐聲嗎?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蠶在生長的過程中,身長、體重、食量等方面都會不斷發(fā)生變化。

  2、蛻皮是蠶生長過程中的顯著特點,蠶每次蛻皮后身體都會發(fā)生變化。

  3、蠶的生長情況和環(huán)境條件密切相關。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給桑、除沙等養(yǎng)蠶的技能。

  2、用測量等科學的方法觀測蠶身體的變化。

  3、用文字和圖畫記錄及描述蠶的生長變化。

  4、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問題后,再進一步去觀察。

  5、對蠶的生長變化進行預測。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發(fā)現(xiàn)生命的生長變化,領悟生命的可愛和可貴,懂得珍愛生命。

  2、認識到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堅持不懈地觀察記錄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怎樣區(qū)別即將吐絲的蠶、怎樣為它營造結(jié)繭的場所,以及指導學生幫助蠶順利地吐絲結(jié)繭等。

  [教學難點]

  要鼓勵學生全面、細致和科學地觀察,必要時應該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放大鏡,直尺,天平;學生自己飼養(yǎng)的蠶。

  教師演示器材:有關蠶的外形特征、行為,以及蛻皮的圖片或多媒體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飼養(yǎng)是小蠶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觀察蠶的生長變化。

  二、學習新課

  1、交流蠶的`生長變化

  學生交流匯報前一段時期養(yǎng)蠶活動的發(fā)現(xiàn)和體會。(交流時,讓學生出示自己的記錄單、照片、圖畫、標本等。從體長、吃食情況、排便情況、活動情況、蛻皮情況等方面進行匯報和交流。)

  關于蛻皮學生一定有很多話要說,也有一些問題,希望與同學交流。交流活動能幫助學生們進一步感受生命的變化,(活動的目的提高對養(yǎng)蠶的興趣。)

  2、觀察蠶的外形和行為

 。1)蠶的外形是指蠶身體的顏色、形狀,以及它的頭部、胸部、腹部、足等。行為是指蠶用什么爬行,怎樣爬行?蠶是怎樣吃桑葉的等。

  (2)討論蠶的身體結(jié)構(gòu)和它的生存有什么關系。

  3、蠶還會長成什么樣

  預測蠶將會怎樣變化,并指導學生下一步進行觀察和記錄的內(nèi)容及方法。(教學的要點是怎樣區(qū)別即將吐絲的蠶、怎樣為它營造結(jié)繭的場所,以及指導學生幫助蠶順利地吐絲結(jié)繭等。)

  板書設計:

  2蠶的生長變化

  日期 體長(毫米) 吃食情況 排便情況 活動情況

  教學反思:

科學教案 篇9

  教師演示: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圖片或課件(如放大鏡鏡片的結(jié)構(gòu)等)。

  課時安排:

  1節(jié)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這個單元我們研究微小世界。(板書:微小世界)

  2、提問:什么是微小世界?(細菌,細胞,病毒等)。

  3.提問:微小世界是什么樣的呢,人類是怎么觀察到的?需要借助一些觀察工具是嗎?用什么呢?

  介紹:通常我們都是借用放大鏡和顯微鏡這樣的觀察工具來幫助我們了解微小世界的有關知識,本單元我們就重點研究放大鏡,顯微鏡,這節(jié)課我們來研究《放大鏡》(板書課題:放大鏡)

  二、為什么要用放大鏡觀察

  1、師出示放大鏡:放大鏡大家很熟悉,誰能從放大鏡的構(gòu)造、作用、用途三個方面來介紹一下放大鏡。

  2、小組討論交流放大鏡的構(gòu)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鏡的構(gòu)造——鏡架、鏡片(各種放大鏡根據(jù)用途不同,所以結(jié)構(gòu)也有所不同。順便介紹修表用放大鏡,鑒定珠寶用放大鏡,臺式放大鏡。)

  放大鏡的作用——放大物體的像(可能學生會說“把物體放大”,提醒學生物體并未變大)

  放大鏡的用途——我們用放大鏡觀察校園里的生物、實驗中在老師指導下觀察花、昆蟲等。它是視力不佳者的助視器,還適用于電子產(chǎn)品檢驗、線路板檢驗、集郵者欣賞鑒定郵票、珠寶商鑒定珠寶、公安人員用它觀察指紋毛發(fā)纖維等、農(nóng)技人員用它觀察花蕊進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藝品的工匠工作時使用……

  4、讓學生盡量充分地例舉使用領域,交流后填寫第2頁的網(wǎng)狀圖。

  三、放大鏡下的新發(fā)現(xiàn)

  1、師:誰給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鏡的正確使用方法?

  請學生演示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根據(jù)學生的演示教師講解正確使用放大鏡的兩種方法:

 、倌、鏡、物三者,目、物不動,鏡動。

 、谀俊㈢R不動,物動。

  2、師:選擇一小塊面積,運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圖片、屏幕、織物等看誰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將新發(fā)現(xiàn)用文字或圖片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3、交流新發(fā)現(xiàn)后,師歸納:放大鏡把物體的圖像放大,讓我們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

  四、放大鏡的特點

  1、師:放大鏡顧名思義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鏡片具有“凸”、“透”的特點)老師給大家準備的物品中有沒有像放大鏡那樣能放大物體呢?請同學們找一找。

  2、學生嘗試利用平面鏡、玻璃、水、水槽、集氣瓶、燒瓶等物體來放大物體的像。(發(fā)現(xiàn)圓柱形及球形的裝滿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師:放大鏡的鏡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中間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鏡也叫“凸透”鏡。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shù)也越大,由此推斷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數(shù)最大。

  五、小結(jié)

  1、師:對于熟悉的放大鏡,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或收獲嗎?(放大鏡也叫凸透鏡,凸度越大放大倍數(shù)越大。運用放大鏡細心地觀察物體,還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細節(jié))

  2、課外你可以嘗試著用一些簡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鏡,或者用你的放大鏡去仔細觀察身邊的物品,看看還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板書設計:

  放大鏡

  構(gòu)造:鏡架、鏡片(凸透——“凸透”鏡)

  作用:“放大”物體的圖像、放大細節(jié)

  用途:……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4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3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3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3

(精選)科學教案08-05

科學教案:泡泡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