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8-16 09:41:47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常用(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常用(8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準備:

  前期幼兒經(jīng)驗:知道有些物品會浮于水面,有些物品會沉在水底:

  雞蛋、水杯、糖、鹽、味精、水、抹布、臉盆。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的方法,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讓有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活動過程:

  一、幼兒敘述“沉”與“浮”的'物品:

  教師:小朋友,你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會浮起來?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會沉下去?

  二、變魔術“雞蛋浮起來”:

  提問:雞蛋放在水里是沉還是浮起來呢?

  教師做實驗——雞蛋沉入水底;

  教師假裝變魔術,出示一杯放了鹽的水,放入雞蛋,雞蛋浮出水面。

  教師:你知道我是怎么讓雞蛋浮的嗎?

  教師:我在水里加了一樣神秘的東西,你知道是什么嗎?

  教師出示鹽、糖、味精;

  提問: 我就是往水里加了這三個好朋友中的一個,你們猜猜是誰呀?今天我不告訴你們,讓你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

  三、幼兒嘗試實驗

  教師將幼兒分為12組,每組獲得一個雞蛋、一個杯子、一個攪拌棒,一瓶水,進行實驗,每桌放置一種調味料。

  實驗結果:雞蛋在鹽水里可以浮起。

  (1)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在水中添加東西進行實驗。

  實驗后講述“你在水里加了什么,你的雞蛋怎么樣了?”

  實驗得出結論:在水中放入鹽可以使雞蛋浮起來,放入糖和味精不行。

  (2)換水后共同在水中放入鹽,進行攪拌,再放入雞蛋,觀察結果,體驗成功的快樂。

  實驗后得出結論,放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雞蛋浮起來。

  四、死海的秘密

  教師:“放了鹽的水能讓雞蛋浮起來,那人可不可以浮起來呢?”

  教師播放PPT,介紹“死海的秘密”。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活動找出人體上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jié);

  2、能夠通過多種活動體驗、比較人體上各種關節(jié)的多種連接方式;

  3、能夠借助于模型、實物等了解幾種常見的自由活動關節(jié)的工作方式及原理。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骨頭與骨頭相連的地方叫關節(jié);

  2、知道有了關節(jié),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運動;

  3、認識鉸鏈關節(jié)、旋轉關節(jié)、鞍狀關節(jié)、球狀關節(jié)等四種常見的自由活動關節(ji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關節(jié)在人體各種運動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2、認識到人體各部分的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lián)系并相互適應的;

  3、感受人體關節(jié)的神奇與巧妙,激發(fā)研究人體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關節(jié)的運動作用和緩沖作用

  教學難點:

  認識關節(jié)類型和運動方式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一些方便用來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膠帶等物品;

  2.四種常見的自由活動關節(jié)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結構特點的某些物品,如鉸鏈關節(jié)——鉸鏈、旋轉關節(jié)——旋轉式門鎖等;

  3.課前去菜場購買部分豬蹄、去肉排骨等作為觀察關節(jié)連接的材料;

  4.學生課前吃雞、鴨、排骨等的時候注意觀察動物的骨頭與骨頭之間是如何連接的。

  教學過程設計

  一、交流談話,揭示課題

  1.投影出示機器人行走、工作的視頻,觀察:機器人行動起來與我們有什么不同?你知道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

  2.學生交流介紹。

  3.提問:人可以靈活地做各種動作跟我們身上的哪部分結構有很大的關系呢?(揭示課題:關節(jié))

  4.談話:關于關節(jié),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認識關節(jié),體驗關節(jié)的作用

  1.講解:什么是關節(jié)?(骨頭與骨頭相連的地方叫關節(jié))

  2.講述:人體的支架——骨骼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人體由許多塊小骨組成,而不是一塊塊的大骨,每兩塊小骨之間由關節(jié)相連。

  3.介紹:關節(jié)可以分為固定關節(jié)和活動關節(jié)兩種。身體內的某些關節(jié)以某種方式連結后,骨的活動性較小,或是不能運動。我們把[內容來于淘-教_案-網(wǎng)()]這些骨的連接叫做固定關節(jié)。頭蓋骨的骨就是由固定關節(jié)連結的,連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關節(jié)。人體內的大多數(shù)關節(jié)都是活動關節(jié)。活動關節(jié)使人體能夠進行大幅度的運動。

  4.小組活動:活動一下身體,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jié),在人體圖上標出來。

  5.匯報交流,實踐體驗。

  6.小結并設疑:這些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jié)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辦法設計實驗驗證一下嗎?

  7.談話:如果這些自由活動的關節(jié)不能夠自由活動了,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況呢?分組實驗活動,體驗一下,關節(jié)綁住之后做這些動作跟原來比較有什么不一樣?

 。1)綁住食指關節(jié)——寫字、穿回形針項鏈、把豆子放進小口瓶;

 。2)綁住肘關節(jié)——系鞋帶、拉拉鏈、寫字;

 。3)綁住膝關節(jié)——走路、下蹲。

  8.匯報實驗結果,交流試驗體驗。

  9.小結:如果沒有關節(jié),人體就會像木板一樣僵硬。

  三、體驗關節(jié)的多種連接方式

  1.活動:按要求做各種動作,比較一下,身上的關節(jié)所能夠做的動作有什么不同。

  2.學生交流匯報。

  3.預測:里面的骨頭是怎么連接的?

  4.談話:你的預測正確嗎?請閱讀資料:四種常見的自由活動關節(jié)。

  5.學生交流討論。

  6.出示豬蹄、排骨等實物,指導學生觀察骨與骨之間是如何連接的。

  7.完成下列各項活動:

  (1)轉動你的胳膊;

 。2)推開門;

 。3)從桌子上拿起一本書;

 。4)大幅度甩手;

 。5)轉動你的頭;

 。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項動作所涉及到的關節(jié)的類型。

  8.對號入座——找一找身上還有哪些部位的關節(jié)分別是這四種常見關節(jié)類型。

  9.小結:不同的活動關節(jié)使人體能以多種方式運動。

  四、總結拓展

  1.談話: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關節(jié)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關節(jié)還有什么作用?

  3.活動體驗:將你的腳尖踮起,然后迅速將腳跟落下。比較一下,在身體挺直和膝關節(jié)彎曲兩種狀態(tài)下,做這個活動你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水果分有籽和無籽兩種。

  2、知道籽是種子的一種

  活動重點:

  了解有籽和無籽的水果

  活動準備:

  1、有籽和無籽的水果。

  2、水果去皮放上牙簽裝盤。

  3、水果小圖片。

  活動過程:

  1、水果品嘗會:

  幼兒分別拿一塊水果品嘗

  ——“吃的是什么水果?味道怎樣?有不能吃的東西嗎?”

  請幼兒將籽放在自己的盤子里。

  幼兒互相觀察面前的盤子:

  ——“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盤子里有籽,有的沒有?”

  小結:水果有有籽的和無籽的。

  2、觀察有籽和無籽的西瓜:

  觀察兩只西瓜,猜猜哪只是無籽的?

  切開西瓜幼兒觀察,有籽和無籽的不同,無籽西瓜是不是真的無籽?(有籽,只是白色的、軟軟的,感覺不到。)

  嘗嘗兩種西瓜的味道。

  討論:

  ——“你喜歡吃哪種西瓜?為什么?”

  “你還吃過哪些 水果沒有籽的?”

  3、幼兒每人拿一張水果卡片。

  按有籽和無籽分類,將卡片分別粘在兩棵樹上。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嘗試用雙側同重平衡桿的方法幫助鉛筆站立,掌握簡單的平衡原理。

  2.樂意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1.禿頭鉛筆、鉛絲、記錄紙人手一份。

  2 .輔助用具;夾子、木珠、橡皮泥、螺帽、雪花片、木頭積木等。

  3 .西游記人物圖片(數(shù)量為幼兒人數(shù)的兩倍)。

  4. 西游記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ㄒ唬⿲

  出示鉛筆,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

  T: 鉛筆放在手指上不用手扶會怎樣?

  今天偏要和鉛筆做個游戲,讓它立在手指上不用手扶也不掉下來,你有什么好辦法么?

  (二)幼兒第一次嘗試

  T:桌上有許多工具,用它們來試一試,看看能不能讓鉛筆立在手指上不掉下來。

  1. 幼兒嘗試

  2. 教師出示范例

  T:看,我的鉛筆會跳舞,它跳得多開心呀。你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嗎?好,你也來試一試吧。

  (三) 幼兒第二次嘗試

  1.探索學習平衡桿的制作

  引導:它為什么站不穩(wěn)?朝哪邊倒?為什么/

  幫助:鉛絲需繞緊,兩側鉛絲要一樣長,懸掛物一樣重。

  2.進一步嘗試新工具并記錄

  T:記下你成功的方法,比比誰用的工具種類多,誰成功的`次數(shù)多。

  3. 交流記錄結果

  問:為什么你的鉛筆能站穩(wěn)?(“平衡”的概念)

  (四) 運用已有經(jīng)驗制作鉛筆娃娃

  1 .出示西游記人物圖片,提出制作玩具

  T:你們的鉛筆都會跳舞了,我們幫它們打扮打扮,讓它們變成有趣的玩具。

  2 .聽音樂慶祝。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科學概念:

  我們周圍充滿著不同的聲音,我們也可以利用物體來制造出不同的聲音。

  過程與方法:

  運用語言來描述和記錄聽到的聲音,并能根據(jù)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觀察和描述各種聲音的活動中,逐步養(yǎng)成細致的觀察習慣和態(tài)度,并樂于與同伴交流。

  【教學重點】細心傾聽周圍的聲音。

  【教學難點】能根據(jù)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釘子、實驗記錄單、收集一些關于聲音的各種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這個單元我們要開始進行聲音研究的活動,說說你所知道的關于聲音的事情。你對聲音的哪些問題比較感興趣?你想研究關于聲音的哪些問題?"

  二、探究內容:

  (一)傾聽周圍的聲音

  從本節(jié)課開始,我們要開始研究關于聲音的問題,在研究的`過程中,務必要保持教室內的安靜,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研究有效進行。

  1.打開教室門,仔細聽聽,你周圍有哪些聲音?有什么不同嗎?這些聲音是由什么物體發(fā)出的?

  2.你還聽到過哪些聲音?

  3.小組討論:這些聲音有什么不同呢?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反饋交流: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我們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當你們聽到這些聲音的時候,經(jīng)常思考哪些問題呢?

  小結: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逐一的研究這些問題。

 。ǘ┞犅犚舨姘l(fā)出的聲音1.介紹音叉:一種發(fā)音樂器,用來調試樂器和測試音高的。

  2.分組實驗1:出示一組(兩種)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樣的力量敲擊音叉,聽聽他們發(fā)出的聲音。

  比較:這兩種音叉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嗎?能描述一下它們的聲音嗎?

  3.分組實驗2:選擇其中一種音叉,先輕輕擊打,再重一點擊打,兩個聲音有什么不同嗎?

  4.小組交流討論:剛才聽到的這些聲音,能進行描述和分類嗎(嘗試著用高、低、強、弱等詞語對聲音進行歸類)?

  5.分組實驗3:根據(jù)準備的不同材料按課本p26途中所示,進行輕輕擊打和重一點擊打,聽到了怎樣的聲音,把它描述出來,并記錄下表:

  擊打釘子----我聽到的聲音

  課后反思

  過去,教師習慣以權威者的身份出現(xiàn),習慣以自己的經(jīng)驗來評價事物。單一的評價方式往往忽略了學生對問題的看法,沒等學生開口,教師就口若懸河,說個是是非非。由于沒有經(jīng)過學生的自我識別過程,要么出現(xiàn)了師生抵觸情緒,要么學生在教師的權威中迷失了自我。注重學生的評價能力正體現(xiàn)了教育最本質的一面,能幫助他們的辨別是非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揮,更有利于學生在漫長的終生學習中受益、成才。

  同時,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周圍同學對他的評價和自我評價。從心理角度看,每個人都有被認可和賞識的需要,對成長中的孩子而言,這種需要更為直接和迫切。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在評價方面,要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創(chuàng)新,尊重學生的人格,注重學生的互評和自評,講究評價的方式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一、引導學生積極評價他人。學生很在乎別人對他們的看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評價他人,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要肯定對方的優(yōu)點再指出其不足之處。這種互評的方法使他們在學習的同時,也懂得了尊重對方,增進了學生間的友誼。尤其是引導學生來評價教師,張揚其個性,尊重其心靈,使學生以平等的姿態(tài)來跟教師交流,充分發(fā)揚了教學民主。

  二、自我評價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實驗證明:學生是很有點“好為人師”的味道的,有機會叫他們自我評價,會使他們感到興奮,注意力集中。同時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再學習過程,凡在自我評價中接觸過的學習內容,學生記得比較牢。三、自我評價能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學生在自我評價活動中能逐漸用批判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能學習如何正確認識自己。根據(jù)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自我教育是從自我認識開始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使他們終身受用。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復習大、小,認識紅色、黃色、綠色并進行分類。

  2、通過活動,學習按指令向一個方向爬,并能做到正確、快速、不擁擠。

  3、通過對唱游戲,感知歌曲的對答情趣鞏固對顏色的認識。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找相同的顏色

  2、紅、黃、綠小魚若干。

  活動過程:

  —、找相同的顏色

  1、聽音樂開火車進教室。

  2、師生問候:挨個抱著每個寶寶親吻表示問候。

  3、出示課件

  請小朋友找出相同的顏色。

  二、認識紅、黃、綠

  1、音樂游戲:《好看的顏色在這里》

  今天的小貓真漂亮,小朋友看看都有哪幾種顏色?

  (紅、黃、綠)

  2、我們共同用好聽的聲音來問候吧!

  一唱一答的.形式,按顏色進行回答。

  三、教師帶幼兒復習鞏固對顏色的認識(唱歌)

  1、向指定方向爬,并取物。

  2、鞏固認識紅、黃、綠三種色彩。

  請小貓們把取回來的魚按顏色進行分類。

  3、進一步鞏固認識紅、黃、綠三種色彩請小貓根據(jù)自己身上的顏色去捉魚。

  四、活動結束

  小貓玩累了需要回家休息,請小貓按照身上的顏色乘坐火車回家。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操作,感知物體的內部是有間隙的。

  2、同一容器內的物體與物體間也是有間隙的。

  3、幼兒科學、有序、合理安排空間的思維方式。

  【活動準備】

  每組一個托盤,盤內有一個空廣口玻璃瓶、一碗石頭(10塊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礦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畫有玻璃瓶輪廓的記錄紙和筆、指偶小兔。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觀察桌上擺放的實驗用品:石頭、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畫有玻璃瓶輪廓的紙和筆。

  1、說一說,石頭、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動,石頭、小石子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摸起來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頭比小石子兒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無味的,而石頭、小石子和沙子聞起來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頭、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來的。

  2、探究的問題:你能把石頭、小石子兒、沙子和水都裝到一個瓶子里嗎?

  試一試。幼兒用兩種方法把石頭、小石子兒、沙子和水裝到一個瓶子里。

 。1)先裝大石頭,再依次裝小石子兒、沙子和水。

  (2)先裝水,再依次裝沙子、小石子和大石頭。

  3、記錄實驗過程。

  二、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

  1、先裝了大石頭,因為大石頭占的地方大,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這樣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給填上了。后來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間的縫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縫也給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裝沙子、小石頭和大石頭,沒有成功。

  注意事項:

  1、實驗前教師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裝滿瓶口為準,課前應預先操作幾遍。

  2、本實驗先裝大石頭,再裝小石子、沙子和水,這樣裝得較多。

  3、實驗前教師應講明注意事項:拿石頭時要輕拿輕放,舀沙子時應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兒應邊做實驗邊記錄。

  5、實驗前應讓幼兒知道,應把物品都裝進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敗了。

  6、為幼兒多準備幾份相同的材料,以備幼兒再次探索時使用。

科學教案 篇8

  一、學習目標要求

  知識與技能:了解照相機的原理和近視眼的成因,知道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過程與方法:動手自制照相機,認識照相機的原理;通過照相機與眼睛的結構對比,了解眼睛看物體的機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自覺保護視力,注意用眼衛(wèi)生。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眼睛成像的機理,認識近視眼是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實施建議

 。ㄒ唬┙虒W過程設計

 。1)認識眼睛的結構和成像機理。 眼睛成像是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重要應用。照相機與眼睛有相似的結構,自制照相機,能使學生對利用凸透鏡成縮小的實像有較直觀、深刻的印象。因此,對眼睛成像的認識,可以從自制照相機開始。通過生理學中的眼模型或,將生理眼抽象成簡化眼模型。將自制照相機與簡化眼對比,使學生認識到眼睛可以看成是精巧的`照相機,眼球中的角膜和晶狀體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視網(wǎng)膜相當于照相機的底片。從物體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過人眼的凸透鏡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分布在視網(wǎng)膜上的視神經(jīng)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這個信號傳輸給大腦,人就可以看到這個物體了。這就是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用形成了一個凸透鏡,涉及到了透鏡組的問題,學生可能產(chǎn)生疑問;因在前一節(jié)中已經(jīng)學習了關于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故教師可以向學生說明“等效”的>物理思想,把這個問題留給學生思考,不必做過多糾纏。

  有的學生可能會問:眼睛在視網(wǎng)膜上成的像是一個倒立的實像,但是人的感覺卻是正立的,這是為什么?這個問題不能用光學成像原理來解釋。這是人類神經(jīng)中樞作用的結果,人們的感覺永遠是正立的實像。

 。2)探究近視眼的成因,知道眼鏡的作用。

  眼睛與傳統(tǒng)照相機的比較:

  眼睛照相機

  結構角膜和晶狀體(相當于一個凸透鏡)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瞳孔光圈

  視網(wǎng)膜(有感光細胞)底片(有感光材料)

  成像縮小、倒立、實像縮小、倒立、實像

  調節(jié)作用像距不變,當物距減。ɑ蛟龃螅⿻r,增大(或減。┚铙w的曲率以減。ɑ蛟龃螅┙咕,使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成清晰的像焦距不變,當物距增大(或減小)時,減小(或增大)鏡頭到底片間的距離,使物體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

  對近視眼成因的探究,是這節(jié)內容的難點。明白了近視眼的成因,應向學生介紹一些眼保健知識(如眼睛保健操等),還應在課下走向社會,進行一些近視眼方面的調查,使學生認識對眼保健的重要性。

  四、板書:(略)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12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4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3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3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3

(精選)科學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