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3-08-31 09:23:29 教案

實用的小學語文教案[精選8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小學語文教案[精選8篇]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以“大自然的啟示”為專題,而《自然之道》是本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課文講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島旅游,看到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被嘲鶇啄咬時,不顧向?qū)褡,讓其把幼龜抱向大海。后來,成群的幼龜(shù)玫酵饷姘踩腻e誤信息魚貫而出,結(jié)果成了食肉鳥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過以上事例告訴我們了解和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違背自然規(guī)律,往往事與愿違,好心反而容易干壞事。也告訴我們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與自然和諧相處。

  學習本課,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疑促讀,讀中感悟,在探究、體驗中受到啟迪。

  二、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會寫課文中的詞語,指導不易寫好的字。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得到啟迪。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理解詞語、運用詞語的方法,體會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運用質(zhì)疑探究、前后聯(lián)系和情感體驗等多種方法理解內(nèi)容。

  3.學習本課,能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產(chǎn)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相關(guān)材料。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發(fā)興趣。

  談話導入:剛才我們一起游覽了青島的海底世界,今天我們一起到南太平洋的一個龜島去看看,讓我們一起走進《自然之道》。學生齊讀課題。

  1.了解題目意思,初識“自然之道”。

  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自然之道”呢?學生理解,教師點撥。

  2. 檢查課前預習情況,依據(jù)學情重點指導。

  (1)學生聽寫詞語,教師依據(jù)學情糾正出現(xiàn)的錯誤,著力指導難寫的字。

  (2)學生能發(fā)現(xiàn)各組詞語的特點并分類;教師評價。

  【設(shè)計意圖:初識“自然之道”,從題目字面上了解什么是“自然之道”,此處對“道”的理解僅僅是對題目的淺層次理解。檢查預習,了解學情,針對學情進行重點指導,以學定教;其次,掃清字詞障礙,為理解內(nèi)容做準備;發(fā)現(xiàn)詞語特點并分類,進行詞語積累的歸類訓練,同時也為概括主要內(nèi)容做準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自主質(zhì)疑。

  1.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教師巡視指導。

  2.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學生自主概括——教師進行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概括(學會一種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

  3.自主質(zhì)疑。學生結(jié)合預習和課文內(nèi)容質(zhì)疑,教師篩選出重點問題,深入探究。

  【設(shè)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歸納。通過對概括方法的引導與提煉,學生學會用簡短的幾句話說清主要內(nèi)容,掌握概括內(nèi)容的一種方法。之后,抓住文章中的主要矛盾沖突,引發(fā)質(zhì)疑,找出質(zhì)疑點,以點突破。這樣設(shè)計旨在找準教學的起點,真正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疑促讀,探究體驗,深入感悟。】

  (三)深入文本,體驗感悟。

  本部分緊緊圍繞有價值的問題,結(jié)合四年級學生實際,一步步進行深入探究。

  1.學習三、四自然段:研究“救”的原因,體會我們救幼龜?shù)摹耙黄眯摹,感受自然的神奇等?nèi)容。

  (1)抓住有關(guān)詞句,理解我們和向?qū)Ь扔數(shù)脑颉?/p>

  學生能抓住重點詞句,讀懂我們救幼龜?shù)脑颉?/p>

  (2)抓住重點詞“探”和“若無其事”等理解詞義;結(jié)合詞語,讀懂向?qū)Э谥小白匀恢馈钡暮x,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理解、感悟和體驗。

  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3)教師小結(jié):總結(jié)內(nèi)容,歸納方法。

  【設(shè)計意圖:充分預設(shè)學生質(zhì)疑點,借助語言文字,抓住關(guān)鍵詞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學會通過借助詞典、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深入理解詞語并體會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第二學段的特點;在理解詞句的基礎(chǔ)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情感!

  2.學習五至八自然段:研究“害”的慘烈,突出對幼龜?shù)摹皞Α,體會愚不可及等。

  (1)教師創(chuàng)設(shè)情境,默讀課文5-8自然段,畫出有關(guān)句子,體會幼龜受到的傷害及人們的愚不可及。

  (2)結(jié)合有關(guān)重點句子理解體會、想象表達。教師指導配樂朗讀,讀中感悟。

  想象當時的情景,進行寫話練習,通過“語言表達”豐富原文畫面,以寫促悟。

  (3)感情朗讀,觸動學生情弦。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著重突出以讀促悟,讀中悟情,以寫促悟,寫中生情。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理解內(nèi)容,受到震憾,觸動心靈,提高朗讀能力。利用寫話練習,實現(xiàn)寫中動情、感受“害”的慘烈場面,提高運用詞語的表達能力,也為深入探究原因、領(lǐng)悟道理做好鋪墊!

  3.探究“救”了一只,卻“害”了更多只的`多重原因,反復揣摩,觸動學生“心靈”。

  為什么這樣一片好心救了一只幼龜,卻害了更多的幼龜呢?

  (1)探究原因:引導學生關(guān)注全文,學生在文章關(guān)鍵處反復揣摩,由淺入深地悟出“救一只,害更多”的多重原因,體會出人們的愚不可及,領(lǐng)悟道理。

  (2)引導學生抓住“悲嘆”等,角色體驗朗讀。到底是為何而悲、為何而嘆?體會愚蠢,得到啟迪。

  4.教師小結(jié):正如大家所言,人類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違背自然規(guī)律,否則,不了解、不尊重自然,堅持已見,違背自然規(guī)律,往往事與愿違,“好心”也容易辦“壞事”。

  【設(shè)計意圖:抓住重點詞句深層探究自然之道,引發(fā)思考。在表達交流中,解決疑問,悟出愚蠢的多重原因及受到的啟示,在入境體驗與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義,觸動心靈,受到啟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1.推薦閱讀:剛才我們解決了大家的疑問,你還有哪些感興趣的內(nèi)容?推薦閱讀內(nèi)容。

  2.探究寫作:觀察生活中的動、植物等,看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把新發(fā)現(xiàn)寫下來。

  【設(shè)計意圖:課前準備,由家鄉(xiāng)青島引出海底世界的神秘迷人,激發(fā)了探究興趣;課中探究,深入理解了幼龜入海的自然之道,悟出了人們愚不可及的多重原因,得到人生的啟迪;課后拓展,再引導學生進入大自然,進行新的發(fā)現(xiàn)和探究。整個設(shè)計,從單元和專題的整體考慮進行了全面規(guī)劃和構(gòu)思,注重了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大語文觀,注重了探究、體驗,實現(xiàn)了對方法的學習和遷移運用,發(fā)展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的特點。】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認識反義詞。

  2.積累詞句,朗讀詩歌。

  3.通過口語交際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通過“展示臺對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和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展示作品。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學習“我的發(fā)現(xiàn)”。

  1.讀讀小伙伴的話。

  2.自讀詞語。

  3.說一說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詞義相反或相對。)

  師:這種詞義相反或相對的詞語我們稱它們?yōu)橐唤M反義詞。

  4.分男、女生對說反義詞。

  5.合作識記生宇,交流識字方法。

  二、學習“日積月累”。

  1.“我會選”。

 。╨)讀一讀四個詞,明確:要選的是近義詞。

 。2)獨立選一選。

 。3)評一評。

  2“讀讀說說”。

  (l)齊讀句子。

  (2)小組內(nèi)互相說一說。

 。3)指名說。

 。4)獨立填寫。

  3.“我會讀”。

 。1)自由讀。把詩歌讀正確、讀流利。

  (2)小組合作讀;ハ鄮椭x正確,讀流利。

 。3)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4)比賽讀。

  三、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今天我們一起組成一個旅游團,出去游覽一下。

  二、“導游”招聘。

  讀愿意當導游給大家介紹你知道的名勝古跡?

  三、準備交流。

  1.啟發(fā)。

  你準備怎樣介紹?

  2.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怎樣介紹?

  3.介紹64A注意:

  (l)有條理,劉順序,把話說連貫。

 。2)口齒清楚,普通話標準,態(tài)度大方!

  四、旅游。

  “導游”給大家介紹自己知道的名勝古跡,游客隨時間“導游”提問題,

  導游要難心解答。

  五、評比最佳“導游”。

  互相提名評,說說好在哪里。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一、激趣導入

  1.分別出示畫像和植樹圖。提問:

 。1)這位爺爺誰認識?(他是我們國家的老一輩領(lǐng)導人。為我們國家的繁榮富強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2)再看著張圖,鄧爺爺在干什么?(植樹)這是鄧爺爺1985年3月12日植樹節(jié)親手栽種一棵小柏樹時的照片。想知道鄧爺爺是怎樣種樹的嗎?好!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2.出示課題學生讀好課題。

  二、合作學習完成預習

  1.小組成員輪流分段讀課文段,其他同學在聽時把自己不認識的字畫下來。

  2.互幫互學。向同組同學請教,讀會所有不認識的字,再試著讀讀課文。

  3.小組邊讀課文邊思考下列問題:

  (1)爺爺植樹時多大年齡了?

 。2)樹栽好了鄧爺爺滿意嗎?從哪里能看出來?

  學習方法:在段中逐句找在畫上記號。

  三、反饋、質(zhì)疑、自悟

  1.全班器讀課文

  2.說說通過自己讀書你知道了什么?

  3.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四、朗讀、感悟、體會

  1.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并告訴大家你為什么喜歡這一段。老師相機指導朗讀。

  2.指名讀第3自然段其他同學按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做做動作。

  3.討論交流:鄧爺爺那么大年齡了,工作又非常忙還親自參加植樹活動我們同學該怎么樣做?

  五、學習積累詞語

  1.課文有很多用得非常好的詞語,學著找一找,畫出來,再讀幾遍。

  2.小組內(nèi)交流,各自畫出的詞語是什么。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在學習對個人采訪的基礎(chǔ)上,掌握角色采訪對話的方法。

  2、能運用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采訪對話。

  3、進一步培養(yǎng)應變能力。

  教學設(shè)計:

  一、導入激趣:

  1、導入:前幾課我們已經(jīng)初步學習了采訪,掌握了一定的采訪方法,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方面的內(nèi)容,進行角色采訪。

  2、回顧方法:首先要聽清楚提問的內(nèi)容;其次,考慮從哪兒方面來回答;第三,注意采訪與被采訪的關(guān)系,確定回答的語氣,考慮敘述的方法,最后回答時還得注意講述要流利。

  二、示例比較:

  1、示例:大隊委員來我中隊采訪班級推廣普通話的情況。

  大隊委員:聽說你們班在開展推普活動中成績顯著,請你說說推普意義。

  答:推普的意義很多,我認為有這三點最主要:1、大家都講了普通話,就解決了各地之間語言障礙,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容易了。2、可以規(guī)范祖國的語言文字。3、我認為還可以顯現(xiàn)的`文明程度。

  大隊委員:那你在班推普工作是如何進行的?

  答:我班推普工作是老師組織指導下,按部就班地開展,首先我們討論了講普通話的作用,其次班內(nèi)制訂了推普公約,貼在墻上,大家對照著做。第三,老師經(jīng)常對我們進行培訓,糾正讀音。第四,各小組還開展競賽?傊野嗤ㄟ^全面開展推普活動,人人參與,使推普工作落到實處。

  2、比較學習:

 、挪稍L與被采訪之間的關(guān)系。

 、偻瑢W之間②隊干部與隊員③老師與學生

 、埔婚_始直接說出要采訪的目的,聲音要響亮。

  如上述推廣普通話,可以這樣說:聽說你們班在開展推廣普通話活動中成績顯著,請你說說或介紹你們是怎樣做的,好嗎?

  ⑶被采訪的要聽清楚對方的意思,靈活地回答問題,對難以回答的問題可以避開不說。

 、冉邮懿稍L還應注意謙虛,有禮貌。在采訪回答中加入:“我們工作才剛剛開始,還做得不夠,請你們多提寶貴意見!”“你們的這次采訪是對我們班級推普工作的檢查和督促,謝謝你們!”

  三、同桌練習:

  同桌進行采用問答式采訪,學習回答問題技巧和應變能力。

  四、小組交流,共同評議。

  五、全班展示,鞏固學法。

  六、作業(yè):

  聯(lián)系課文《訪問環(huán)保方博士》,體會博士回答技巧,學習他的知識淵博。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線。以此為線索學習并積累“又( )又( )”形式的詞語,并會遷移運用。能夠正確區(qū)別“摘、扛、捧、抱、追”等動詞。

  2.能正確朗讀故事,并能結(jié)合插圖、板書等講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啟示: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會像小猴子那樣犯些錯做些傻事,而事后難過后悔是無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訓為基礎(chǔ),用積極的心態(tài)展望明天。

  課前準備:

  課件、卡片

  教學預設(shè):

  一、預習回饋,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提醒注意“猴”的書寫。

  2.游戲中復習回顧。出現(xiàn)大量故事中曾出現(xiàn)或沒有出現(xiàn)過的事物圖片,讓學生判斷哪些圖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復習故事中的要點。

  游戲過程中,將故事中出現(xiàn)過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圖片貼到黑板上。

  3.指導讀好這些名詞。強調(diào)“桃子、兔子、猴子”等帶“子”的輕聲。

  二、整體讀文,明確路線

  1.接讀全文。

  師:小猴子下山來(板畫:山),它先后走過了哪些地方?(板畫:路線)咱們請幾位小朋友來接讀這個故事吧?(接讀課文,正音)

  2.排列圖片。

  師:聽完故事,你能把這些圖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順序放進這幅路線圖里嗎?

  3.練說量詞。

  排圖片后,輔助貼圖練說:小猴子下山,先來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樹下,接著走過一( )西瓜地,最后看見了一( )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見為線索,積累并學會運用“又( )又( )”的詞語

  1.找出課文中“又( )又( )”的詞語。

  師:這一路走來,不知小朋友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小猴子臉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興)。是啊,因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東西呢!,故事告訴我們啊,小猴子看見玉米結(jié)得──(又大又多)貼詞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說說嗎?

  貼:又大又紅,又大又圓,蹦蹦跳跳

  2.練讀詞語。我們來讀讀這些詞語,要讓大家感覺到是好東西哦!

  3.拓展運用

  這些好東西光是看看(畫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嘗一嘗的話(板畫:嘴巴),也許還會品嘗到怎樣的好味道?選一種說說:(甜除了品嘗到甜,吃起來還有怎樣的感覺?(脆、鮮、嫩、糯、松、爽、軟……)如果用鼻子聞一聞呢?還會覺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樣,用又( )又( )把這些好味道連起來說一說嗎?

  如:又香又甜又鮮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點:完全不可能同時存在的兩個特點是不能用“又…又…”來連接的)

  那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這樣的`“又( )又( )”方式來說一說它嗎?

  四、以“小猴子所做”為線索,積累并學會精確地使用動詞

 。ㄒ唬⿲W習第一自然段,認讀并理解:掰、扛。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師:哇,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還等什么呢!我們趕快一起出發(fā)吧!看,玉米地到了。ㄕn件出示)咦,畫上怎么沒畫小猴子呢!是這樣的,課文中寫小猴子來到玉米這部分沒有配插圖,我想請小朋友幫我想想,這幅圖上該畫一只怎樣的猴子呢?別急哦!還是先讀讀這部分故事是怎么寫的吧!

  2.你會畫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動作)隨機學習:掰、扛。(指導書寫:掰)

  3.齊讀第一自然段。

 。ǘ⿲W習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積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讀,找一找小猴子的動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繼續(xù)走啊走,來到桃樹下,走過西瓜、還看見了一只小兔子,在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們?nèi)プx讀寫這三部分的課文吧!拿起筆,邊讀邊圈一圈像這樣寫小猴子動作的詞語。

  2.回饋。教師故意打亂順序貼動詞。

  3.學生評價,并談理解。

  討論要點:

 。1)區(qū)別: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應該扔了三樣東西。老師把這些動作都貼到了。(正是所有的東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沒追上,小猴子才會兩手空空回家去。趁機將另一只垂頭喪氣的猴子貼圖貼上去)

  五、體會小猴子當前所感,并能積極展望未來

  1.復述故事。

  2.所有的好東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了。看著小猴子兩手空空、垂頭喪氣的樣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裝滿了后悔和難過。其實啊,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些錯,做些傻事。經(jīng)歷過一次次的教訓,我們才會變得聰明能干起來。

  3.課件中出示配樂動畫:今天,太陽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了!可太陽下山還會升起,瞧,新的一天又來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會發(fā)生怎么的故事呢?我們接著往下編一編吧。ㄕn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回家編一本題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圖畫書。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指導書寫4個生字:“現(xiàn)、期、輪、路”,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3、學習、積累語言,初步培養(yǎng)語感。

  4、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與人和諧相處。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課文第2、4自然段。

  2、難點:理解猴子當選“萬獸之王”的原因。

  三、教學流程

 。ㄒ唬┱w感知,理清脈絡(luò)。

  1、談話導入。

  2、自由朗讀課文。

  3、梳理。

  (1)哪些動物參加競選?最后誰當選了?(發(fā)言。貼圖。)

  (2)獅子為什么要選猴子當大王?

  (二)重點學習第2段(品讀詞句)

  1、品讀重點句子。(他想到自己成了“萬獸之王”,神氣極了,立刻下令:“從現(xiàn)在開始,你們都要和我一樣,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1)比較,理解:“神氣極了”

 。2)觀察插圖,說話。(形象感知貓頭鷹“神氣極了”的`樣子。)

 。3)朗讀、體驗、表演。

  2、品讀“議論紛紛”、“叫苦連天”。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再現(xiàn)“議論紛紛”。

  (2)啟發(fā)想象,角色體驗,理解“叫苦連天”。

  3、小結(jié)。

 。ㄈ⿲W習第4段。(以讀代講)

  1、出示重點詞、句。(激動)朗讀。

  2、啟發(fā)想象,體驗動物們的苦處。

 。ㄋ模⿲W習第4段。(表情朗讀)

  1、看畫面,師范讀。

  2、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讀。

  3、學生練讀。

  4、討論:小猴子為什么會受到大家的歡迎?

 。ㄎ澹⿲W習第5段。(以讀代講)

 。┲笇懽郑ìF(xiàn)、期、輪、路)

  1、觀察、發(fā)現(xiàn)。

  2、重點指導“撇”在4個字中的寫法。[(1)伸展(2)讓]

  3、師范寫,生練寫。

  1、展示、欣賞、評議。(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板書設(shè)計

  從現(xiàn)在開始

  獅子圖

  貓頭鷹圖袋鼠圖

  (神氣極了)(激動)

  小猴子圖

 。ㄖ徽f了一句話)

  學會尊重他人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訓練內(nèi) 容]

  這個練習共安排8道訓練題,包括以下幾項內(nèi)容:

  1.用鋼筆描紅。

  2.了解一的變調(diào)規(guī)律。

  3.按要求寫詞。

  4.照樣子擴展句子。

  5.熟記成語。

  6.讀背諺語。

  7.說話練習。

  8.學寫毛筆字。

  第一課時

  一. 教學第一題(略)

  二. 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引導學生弄清楚題目的要求。

  2.指導。

  (1)請學生自由試讀這兩行詞語,注意一的聲調(diào)變化。

  (2)指名讀,思考:一的聲調(diào)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變化的?有什么規(guī)律?

  (引導學生對這兩行詞語進行分析比較,從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個詞語,一都在詞末,故仍讀本調(diào)第一聲;后兩個詞語,因切、致這兩個字念第四聲,在第四聲字前面的一應該念成第二聲;第二行詞語中一,后面的杯、條、本、絲都不念第四聲,一在非第四聲字前面聲調(diào)應該變讀為第四聲)

  (3)集體讀,加深體會。

  (4)教師小結(jié):一的變調(diào)是口頭上的自然變化。拼寫時,聲調(diào)符號仍按原調(diào)標注。書上這樣標,是為了方便我們學習一的'變調(diào)規(guī)律。

  3.練習。

  采用指名讀、自由讀、齊讀等形式,讓學生反復練讀,從讀中進一步體會一的變調(diào)規(guī)律。

  4.反饋。

  (1)請學生說說在什么情況下,一的聲調(diào)要發(fā)生變化。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讓學生認讀以下詞語:

  萬一 周一 二十一 百里挑一

  一夜 一冊 一遍 一陣

  一把 一年 一頂 一根

  一心一意 一前一后

  三.教學第三題

  1. 審題。

 。1)指名讀題。

  讓學生說說本題的要求。

  2.指導。

 。1)引導學生思考:在學過的詞中有哪些詞語含有看的意思?哪些詞語含有走的意思?

 。2)同桌進行討論,比一比,看誰說得又多又正確。

 。3)指名回答。(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補充,回答中出現(xiàn)的錯誤及時糾正)

  3.練習。

 。1)請幾位學生上黑板填寫,其余學生填寫在書上。

 。2)讓學生大聲讀讀自己所填的詞語。

  4.反饋。

 。1)同桌互查練習情況。

 。2)表揚做正確的同學,指出存在問題并進行矯正性練習。

  四.教學第四題

  1.審題。

  2.指名讀題。

  3.讓學生說說本題要求。

  4.指導。

 。1)學生自由試讀這兩組句子。

 。2)指名讀,其余同學邊聽邊思考:每組的兩個句子有何不同?

 。3)學生進行比較,知道每組的后一個句子都是由前一個擴展來的,分別把高和安靜具體化了。

 。4)后一個句子的表達效果好?為什么?

  (讓學生體會到后一個句子顯得生動具體,突出了安靜的程度,表達的意思更明白。)

 。5)指導朗讀,加深體會。

  5.練習。

  (1)讓學生獨立思考,用筆在書上嘗試填寫。

  (2)自由練讀補充后的句子,憑借語感體會補充的內(nèi)容是否恰當,句子是否通順。

  4.反饋。

  (1)指名匯報補充的情況。

  (2)指出存在問題并進行矯正性練習。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10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能讀準多音字“得”的另一個讀音(de)。

  2、理解圖意和課文內(nèi)容,知道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花園的環(huán)境和砸缸的詞句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學思路:

  《司馬光》是本單元最后一篇看圖學文。課文中的圖是一幅單幅圖,學生不了解故事內(nèi)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學時可先啟發(fā)學生看圖。在簡介故事內(nèi)容后再提出幾個問題,如: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些什么?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哪個是?

  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借助拼音自己讀一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是怎樣講圖畫上的故事的。

  在學生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chǔ)上,再帶領(lǐng)學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學習課文。先學習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讓學生知道“古時候”是很久以前。這一部分重點講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借助圖畫和課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缸。然后啟發(fā)學生想想這個小朋友是怎么掉進缸里的?掉進缸里如不及時救出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讓學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當時的危急情況。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讓學生通過認真讀課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動詞,想象當時玩耍的小朋友著急的心情,動作忙亂的情景。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看圖后再仔細讀第五自然段課文,說說是如何砸缸的。讀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還可啟發(fā)學生想想除了砸缸外還可用什么辦法救那個小朋友?

  朗讀應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重點句、段,要讓學生多讀,在讀中反復體會。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板書課題,簡要介紹——姓司馬,名光,是北宋時期的人,離現(xiàn)在有900多年,是我國古代的歷史學家。

  2、設(shè)置懸念:今天我們就是要講一講小時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為什么要救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指導看圖,初步了解圖意。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些什么?

  2、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哪個是?

  三、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圖畫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讀要求:

  (1)讀準每個字音。

 。2)畫出本課的生字。

  2、說說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四、讀講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出示生字卡片“古時候”,幫助學生理解“古時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讓學生說說,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這篇課文要寫誰的事情。

 。4)回到課題,是以人物的名字作為課題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幾句話,這兩句話分別講了什么?

 。2)借助圖畫學習第2句話,弄清缸與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強調(diào)是裝滿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園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思考:

 、倌莻小朋友是怎樣掉進缸里的?

 、诘暨M缸里的小朋友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2)學生回答思考題后,教師略作小結(jié),為突出遇事不慌,聰明果敢作好鋪墊。

  第二課時

  一、學習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討論:從哪里看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

 。4)在學生讀文想象后,讓學生表演第4段的內(nèi)容。

 。5)小結(jié):別的小朋友心里著急,動作忙亂,表現(xiàn)怎么樣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學生仔細讀課文,用筆畫出砸缸的動作。

 。2)出示卡片: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3)討論:

  ①沒有慌,他是怎樣做的呢?

 、凇芭e起”與“拿起”作比較,“舉起”說明什么?

 、壑该寣W生表演“使勁砸”的動作。

 、堋皫紫伦印备嬖V了我們什么?

 。4)再引導學生看圖,討論:

 、贋槭裁匆腋祝

 、谀苡脛e的辦法救出那個掉進缸里的小朋友嗎?

 。5)小結(jié):砸缸救人這件事可看出他是個遇事不慌、聰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得(dé)”的讀音。

  (2)讓學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說一句感謝的話。

  二、朗讀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第三課時

  一、總結(jié)全文。

  1、指名朗讀。

  2、看圖復述故事。

  3、讓學生說說是個怎樣的孩子。

  二、完成課后作業(yè)第2題。

  1、卡片出示兩組句子:

 。1)他跟幾個小朋友玩。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

 。2)砸缸。用(石頭)砸缸。

  2、要求學生找出每組的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組的第2句寫明在什么地方玩,并體會表示地點的詞語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組的第2句寫清楚了用什么東西砸水缸。

  三、指導學生識記字形并書寫。

  1、讓學生自己說說如何識記本課的10個生字。

  2、指導書寫。

  “候”注意右上不要寫成“工”字。

  “孩”右半邊的筆順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兩個“月”組成。

  “跑”“足字旁”,右邊是書包的“包”。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小學教案02-21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八》教案03-28

小學語文貓的教案03-14

《小學語文》優(yōu)秀教案04-19

小學語文教案06-25

(精選)小學語文教案08-01

(經(jīng)典)小學語文教案08-11

小學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11

【經(jīng)典】小學語文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