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錦集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夠針對問題大膽地提出猜想。
2.能夠利用觀察、實驗等方法探究滑輪的秘密。
3.能夠想到利用滑輪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對滑輪的探究興趣。
2.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科學知識
1.認識定滑輪,動滑輪。
2.發(fā)現動滑輪與定滑輪的不同作用。
教學準備:
師演示實驗材料
課件(利用滑輪工作的生活實例)演示用滑輪實驗套材。
分組實驗材料(四人一組)動滑輪,定滑輪,支架,測力計,鉤碼,實驗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喜歡做實驗嗎?
生:喜歡。
師: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①起重機吊重手②升旗儀式
師:同學們通過觀看,知道起重機是怎樣吊起重手的嗎?國旗又是利用什么裝置升上去的'呢?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滑輪兄弟的秘密。
板書課題 滑輪兄弟
二. 探究過程
師生演示實驗
師:請同學們分組實驗
1. 組裝定滑輪
先讓學生自主探究,師巡視觀察,如果是個別問題,適時指導,如是普遍問題,師則演示指導。
師:先直接稱鉤碼的質量(重力)
再用定滑輪,用彈簧秤拉鉤碼看數據。
觀察比較,填表,思考,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ǜ淖兞Φ姆较,不省力)
2. 組裝動滑輪
師:請同學們先看一看P31插圖,你會使用動滑輪嗎?
生:會。
師:好。請同學們再分組實驗。師巡視觀察。
①生直接操作。(只秤鉤碼)
②提請學生不僅要秤鉤碼,還要秤滑輪觀察比較,填表,思考,動滑輪有什么作用
。ㄊ∫话氲牧Γ桓淖兞Φ姆较颍
3. 組裝滑輪組
師:如果在實際生活中既要省力,又要改變力的方向,你能做到嗎?
生:能。
師:請看課本P32插圖,你會做嗎?
實驗開始。師巡視觀察。
三. 課堂總結
師:今天的實驗做得很成功,誰知道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生:定滑輪能改變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師:很好,那么動滑輪有什么作用呢?
生: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師:滑輪組又有什么秘密?
生: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要求:
1.讓幼兒在認識圓的基礎上,通過做做、玩玩,讓幼兒知道圓形的物體會滾動。
2.知道用輪子能省力。
3.發(fā)展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
活動準備:
1.室外:
裝有圓形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手推車;
裝有除圓形以外的各種形狀的小三輪車、四輪車、手推車。
2.室內:
各種形狀的積木,幼兒人手一套;裝有書籍的箱子一只;圓形的輪子兩個;小推車一輛;大積木一塊;每組一只盒子(裝有橡皮泥、硬卡紙、彩色紙、剪刀、牙簽、膠水、蠟筆)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嘗試:滾動圓形和其他形狀構成的物體
在室外供給幼兒裝有圓形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手推車,以及裝有除圓形以外的各種形狀的小三輪車、四輪車、手推車。教師:這里有許多車子,我們一起來玩一玩,看一看哪些車子的輪子會滾動?
二、第二次嘗試:圓形的'東西會滾動
1.在室內供給每位幼兒各種形狀的積木玩
。1)你們的桌子上有什么形狀的積木?
。2)請你推動各種積木,你發(fā)現了什么?
(3)為什么圓形的積木輕輕一推會滾動,而其他形狀的積木不會滾動呢?
小結:圓形的東西會滾動,因為它沒有角。
2.圓形輪子會滾動嗎?
師:人是很聰明的,人們利用圓形會滾動的特點,制造出許多圓形東西,你們見過嗎?
出示圓形輪子提問:
。1)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狀的?
。2)輕輕推它會怎樣?
三、了解輪子的功用(第一次嘗試:利用圓形輪做事,又快又省力)
1.請兩名幼兒把一箱書從a處搬到b處,問:你們搬得動嗎?
2.教師在箱子下,放置了4只萬向輪,再請兩名幼兒推動。問:現在能推動嗎?為什么?
3.請兩名幼兒將兩堆大積木從a處運到b處,一名幼兒用手推車搬,另一名幼兒用手搬,看一看,誰運得又快又省力?
師小結:使用輪子做事,又快又省力。
4.了解輪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師問:除了這些輪子外,你們在幼兒園和家里還看到過哪些地方有輪子?
四、幼兒自己動手制作輪子
1.教師介紹手工盤里材料,請幼兒給汽車的車廂制作輪子(幼兒每人一只紙盒做車廂,車廂下部打好穿牙簽的洞)幼兒將兩根牙簽穿入洞內。
2.請幼兒利用硬紙、橡皮泥等材料做成輪子裝在牙簽上,即成一輛汽車。
五、幼兒帶自制小汽車到室外自由玩耍。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由于準備的材料充分,合適,吸引了幼兒的興趣,所以后面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得比較順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了解輪子的特點時,我通過操作、比較,引導幼兒理解了輪子做成圓形更省力的原因。
在回憶日;顒又羞看哪些地方有輪子時,開始幼兒思維比較緊,大都說是各種各樣的車,直到后來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幼兒思維更加開闊,說了黑板、鋼琴、行李箱、窗簾、推拉門等。
整個活動對于大班幼兒來說,難度不是很大,旨在引導幼兒總結生活經驗,發(fā)現生活中更多的奧秘。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根據物體在容器中搖動時發(fā)出的不同聲音來判斷物體名稱,發(fā)展聽覺分辨力。
2、通過自制響罐,感受聲音產生的有趣,培養(yǎng)幼兒參與探索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易拉罐、空瓶子、紙盒等,小石子、彈珠、硬幣、豆子等晃動易發(fā)出聲響的物品,膠帶紙。
活動過程
一、出示響罐,引起幼兒的興趣。
1.出示制作好的`裝有沙子與彈珠的易拉罐兩只,晃動罐子。
2.請幼兒傾聽,根據聲音的不同,來判斷罐子中裝的是什么?
二、觀察教師提供的制作材料,了解其特點及功用,嘗試制作響罐。
1、教師重點指導:
給罐子裝入多少物品,響罐該如何密封。
2、教師與幼兒一起制作響罐。
三、猜響游戲
1、集體猜測
聽一聽響罐里裝的是什么?進行分類。
根據響罐聲音的細微差別,對裝入物品多少進行排序。
2、自由結伴,根據晃動的聲音互猜罐子中裝的是什么?
四、用響罐為曲子伴奏。
1、教師先用響罐示范一遍伴奏,讓幼兒欣賞。
2、幼兒與教師一起用響罐為曲子伴奏。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設計背景
近段時間,小區(qū)斷斷續(xù)續(xù)傳來狗叫聲,小朋友亦談論小狗,有些說怕,有些說不怕。既然小朋友對狗感興趣,那就以《狗》來設計活動方案吧!
活動目標
1、了解小狗的外形特征。
2、了解小狗的生活習性。
3、懂得怎樣和小狗相處,培養(yǎng)愛護動物的情感。
4、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和觀察能力。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小狗的外形及生活習性。
難點:怎樣和小狗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1、小狗掛圖一張。
2、 小狗一只。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讓幼兒觀察小狗外形特征。
2、 出示小狗,讓幼兒近距離觀察小狗,膽子大的可以撫摸小狗。
3、 教師介紹小狗的生活習性。
4、 教師提問:
① 小狗的外形特征怎樣?(個別回答后集體陳述)
② 小狗的生活習性怎樣?(個別回答后集體陳述)
、 怎樣和小狗友好相處?(個別提問)
、 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說出自己心里所想。
5、引導幼兒用簡單動作表現小狗的形狀和叫聲。
6、 讓幼兒畫小狗形狀。
7、 教師小結。
教學反思
1、幼兒對小狗的外形特征基本上能理解。
2、 幼兒對小狗的生活習性不是很理解。師幼互動不大協(xié)調。
3、 課堂氣氛較活躍。材料準備充分。
4、 基本達到教學目標
5、 望輔導老師提出意見,今后有所提升。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石頭的作用。
2、會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3、探索石頭的作用。
活動準備:
1、提前讓幼兒感受、觀察石頭
2、各種各樣的石頭
3、圖片
4、成品石頭 比如:石臼、假山、磨輪。
活動過程 :
1、出示各種成品石頭。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好東西,我們一塊數三下,吹起神秘的絲綢打開看看吧!
2、欣賞各種成品石頭
(1)教師分別介紹石臼、假山、磨輪等等。
(2)教師提問:這些東西是用什么東西做成的?
3、出示石頭
(1)昨天我們玩過的石頭都有什么形狀的`?
(2)昨天我們摸過的石頭有什么感覺?(請每個幼兒都能感受石頭的粗糙、光滑)
(3)石頭都有什么顏色的?
教師總結:石頭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有三角形、長方形等等;顏色也有很多種有:紅色、白色、黑色、褐色等等;石頭有的是粗糙,有的是光滑的。
4、討論
教師:石頭都能干什么?
5、出示圖片――幼兒欣賞圖片了解石頭的作用
6、出示石頭小路
(1)教師請幼兒在小路上走、跳、爬,使幼兒感受石頭小路。
(2)提問:你踩在小路上有什么感覺?
7、游戲:“小小建筑師”
請幼兒用石頭搭東西什么都可以發(fā)揮幼兒想象力。
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讓電動玩具動起來”這個活動的主題來源于孩子平時的自由游戲。最近在《玩具總動員》的主題活動中,我班最熱門的玩具就是令孩子們愛不釋手的“各種各樣的車”,他們經常拿著不動的車來問我:“楊老師,為什么我的車動不起來呢?”這說明中班孩子已不僅僅滿足于單純的擺弄玩具,他們喜歡探究玩具動不起來的真正原因,有時甚至將玩具車拆開,檢查車內部的馬達及各種零件等,這又表明孩子已經明顯地意識到事物的因果關系。根據平時對孩子的觀察,我就設計了這樣一次集體活動。
活動名稱:電動玩具動氣來(中班)
活動目標:
1、嘗試自己安裝電池,使電動玩具動起來。
2、對探索怎樣讓電動玩具動起來有興趣。
活動準備:
電動玩具若干、各種大小的電池若干。
活動重點:安裝順序。
活動過程:
●玩電動玩具。
你們喜歡玩這些玩具嗎?那等會每個小朋友就選一樣自己喜歡的玩具玩,看看與以前玩起來有什么不一樣?
。ㄌ峁┎谎b電池的電動玩具,幼兒隨意挑選一樣自己喜歡的玩具玩,在玩的過程中發(fā)現這些電動玩具是動不起來的。)
——“這些是什么玩具?怎么會動不起來呢?怎樣讓電動玩具動起來?
小結:電動玩具一定要裝了電池才能動起來。
現在,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大大小小的電池,看誰能讓手中的玩具動起來。還要記住自己用了幾節(jié)電池,怎樣裝的方法,等會告訴不會裝的小朋友。
●嘗試安裝電池。
○幼兒選擇電池安裝。
(老師提供大小不一的電池,不作任何提示,讓孩子自己挑選電池安裝,在安裝的過程中,發(fā)現同樣裝上電池后有些電動玩具還是動不起來。)
○比較討論。
——裝上電池以后,為什么有的玩具會動,有的玩具不會動呢?電池到底該怎樣裝?”
。▽⑾嗤'兩樣玩具進行比較,引發(fā)幼兒尋找原因,觀察電池的正負極,突出安裝的順序。)
小結:原來,安裝電池時,先要找與玩具大小合適的電池、然后數一數你手中的電動玩具需要多少節(jié)電池,接著將平的一頭對準玩具上的小彈簧輕輕按下去,關上小門,打開開關,電動玩具就會動了。
●再次安裝電池。
——解決問題,體驗快樂。
反思:
首先我認為預設的兩條目標是比較切合的,但由于活動預設后沒有試教過,所以第一次活動后,我發(fā)覺一些有成功體驗的孩子興趣不在安裝電池上面了,同時又發(fā)現孩子安裝不當的原因:一是電池正負極,二是電池數,三是電池盒中的彈簧這三個問題孩子不清楚。所以在第二次活動前,我對活動的方案和材料的投放作了調整,將投放的的玩具全部不裝電池,讓孩子在動不起來的情感感受中,產生嘗試安裝電池的欲望。果然,在第二次活動中,孩子安裝電池的行為也更加地投入了。將安裝電池的三個關鍵因素在孩子們交流討論中用形象化的語言給予了化解,如把安裝電池的盒稱為肚子,把正極稱為戴著一定小帽子等等,再把孩子操作中的問題,用平的一頭對準肚子中的彈簧,然后用力往后一拉輕輕一按就解決了這個阻礙安裝的問題。雖然這次活動非常成功,但我知道老師應該更注重的是體驗這個過程,如在嘗試安裝電池時,我應該給予孩子更多表達自己想法的時間與機會,由于我性格上的原因,在這方面顯得有點急躁,沒能給孩子創(chuàng)設更多機會,阻礙了我將頭腦中已有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育行為。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精選)09-01
科學教案(經典)08-23
【經典】科學教案07-24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科學教案[精選]08-08
科學教案[經典]08-03
(精選)科學教案08-05
科學教案(精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