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大班教案3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能抓住螃蟹的特征,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螃蟹,并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
2、在手工活動中,喜歡探究,專注,想象力豐富有信心。
3、能正確運用各種手工材料,有良好的手工活動習慣。
活動準備
1、范例:一次性飯盒制作《螃蟹》作品一個。
2、各種材料:火柴盒、易拉罐、豆腐盒等等。
3、手工工具、雙面膠、剪刀等等。
4、廢舊材料箱。
活動過程
一、導人活動引起興趣。
師:"今天我們邀請了你們的爸爸媽媽來到我們班,老師還邀請了兩位小客人你們看它們是誰:"(螃蟹)師:"前幾天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螃蟹和它們作朋友,這兩只螃蟹和我們以前看到的真螃蟹和圖片上的螃蟹一樣嗎?"師:"這是老師做出來的你們仔細看看老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二、探索制作的方法。
1、"螃蟹的身體上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為什么要選用一次性盤子和飯盒做它的身體?
小結(jié):螃蟹的身體是方圓形的?一次性飯盒是方的,盤子是圓圓的,它們看上去很象,所以老師用飯盒和盤子做它的身體。
2、"螃蟹的八只腳是用什么材料做?為什么用插座和吸管做腳呢。";本文小結(jié):"螃蟹的八只腳是細細的長長的,所以老師選用吸管和插座做它的腳。
3、"螃蟹還有一對腳呢?我們看看這對腳拿什么?(鉗子,剪刀)老師選用夾子和插子做螃蟹螯足。
4、"然后在點上眼睛,這只螃蟹就更象了。"
三、幼兒制作
1、介紹材料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許多材料,請小朋友開動腦筋用你們靈巧的小手做出多種多樣的螃蟹。讓我們先來看看有哪些材料。
2、啟發(fā)幼兒如何運用材料制作螃蟹。
(1)"這些材料哪些可以做螃蟹的身體?為什么?"一次性紙杯能做螃蟹的身體嗎?能不能想想辦法?
(2)"哪些材料可以螃蟹的腳呢?"提醒幼兒沒有滿意的材料還可以到材料箱里找一找。
3、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探索制作,教師提醒幼兒拼一拼擺一擺然后再作。
四、展示作品
提醒幼兒給爸爸媽媽講一講"你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樣做。"然后將作品放在展覽柜上。
活動反思
一、設(shè)計思路
幼兒帶來的'廢舊物品很多,有的很象螃蟹的身體,我便選擇了這些材料來制作螃蟹。在組織活動之前,讓幼兒觀察螃蟹的外形特征和動態(tài)。在活動中,讓幼兒討論選用的材料,使幼兒提高對廢舊物品的利用意識,再進行操作。為了體現(xiàn)幼兒的主體作用,讓幼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材料,從而使幼兒進一步了解廢舊物品可以再利用的道理,激發(fā)幼兒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
二、效果分析
一次性快餐盒、各種瓶子是幼兒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的廢舊物品,用這些東西制作螃蟹,幼兒的情緒很高。通過此次活動,幼兒用這些東西做出了形態(tài)各異的螃蟹,有的用橢圓形的糟餅盒和廢塑料棒做,有的則用飯盒和吸管做,用的材料很豐富,效果很好。幼兒對自己的作品感到非常的滿意,滿足了他們創(chuàng)作的欲望。而且,通過這些廢舊品的利用,也培養(yǎng)了幼兒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說出風箏的不同形態(tài)。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自由地畫出形狀不同的風箏。
3、風箏的兩邊圖形要對稱。
4、認讀漢字:骨架、左右對稱 。
活動準備:
各種形態(tài)的風箏 活動前組織幼兒放風箏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察風箏,說出風箏的不同形態(tài)。
師:小朋友,這兩天你們都在放風箏,請你說說看,你見過什么樣子的.風箏?
二、討論風箏的共同點,認讀漢字:骨架、左右對稱。
師:這些風箏形狀雖然不同,但是它們卻有許多相同的地方,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教室里的風箏,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幼兒每說出一個特點,教師及時出現(xiàn)相應(yīng)的漢字。)
三、分析風箏的圖案和色彩。
師:小朋友真能干,發(fā)現(xiàn)了風箏許多相同的地方,有骨架,有一根長長的線,風箏的身體左右對稱,有的風箏上的圖案也左右對稱,還有飄帶(教師一邊說,一邊指著漢字)。那你最喜歡哪只風箏?請你上來說一說。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分組,去看看你喜歡的風箏有哪幾種顏色,有哪些圖案,相互之間說一說,然后再告訴老師,好嗎?
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也來設(shè)計風箏,你們愿意嗎?在畫的時候要注意風箏的兩邊要對稱,把你喜歡的圖案、花紋和色彩都用上去,也可以模仿這些圖案和顏色,你們會嗎?畫完了我請小朋友把你的風箏剪下來,貼到這幅圖的天空中,剪的時候邊上要留些白紙,這樣風箏才好看。好,開始吧。
四、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五、評價幼兒作品:
師:今天小朋友畫出了自己設(shè)計了許多漂亮的風箏,你們看,這些小朋友放著你們設(shè)計的風箏,多開心呀!他們說:中班的小朋友真能干,顏色涂得很均勻,色彩搭配得也很好,圖案設(shè)計得更漂亮,小朋友,你們開心嗎?那我們也去放風箏吧。
大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嘗試創(chuàng)編故事《會走路的鳥窩》,能大膽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看看想想說說中,萌發(fā)愛護小鳥的情感。
3、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nèi)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教學重點:
幼兒大膽想象故事情節(jié)教學難點:嘗試小組合作編講故事教學準備:
課件《會走路的鳥窩》、鳥窩PPT教學課時:30分鐘教育理論依據(jù):
一)選材的依據(jù):
1、源于園本特色。結(jié)合4月的愛鳥周活動,教師通過故事、繪畫宣傳等形式讓孩子們對鳥的生活習性及一些益鳥的特殊本領(lǐng)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實踐中孩子們對其話題很感興趣。故事《會走路的鳥窩》就講述了一只小鹿小心照顧鳥寶寶的感人故事,對孩子們進行愛鳥護鳥的環(huán)保教育有積極的意義。
2、幼兒發(fā)展。《綱要》在語言領(lǐng)域中提出: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guān)鍵是創(chuàng)設(shè)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yīng)答的環(huán)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指南》指出:大班孩子語言表達靈活多樣,并力求與別人不同;對文字產(chǎn)生了很大的興趣。
二)價值的分析:
1.提高幼兒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從而更關(guān)注于生活、關(guān)注于身邊發(fā)生的事。
2.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護鳥的情感。
3.促進幼兒樂于學習,大膽想象表達的愿望。
三)目標的內(nèi)涵:
1.情感與態(tài)度:通過故事的編講、課件的欣賞,激發(fā)幼兒愛護鳥類的情感,樹立幼兒環(huán)保意識。
2.經(jīng)驗與認知:觀察到鳥窩對小鳥生活的重要性,引發(fā)幼兒關(guān)注鳥類。
3.語言與能力:能根據(jù)畫面及教師的提問大膽想象猜測并回答表述,培養(yǎng)專注傾聽、認真觀察及大膽想象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
1、出示漢字"鳥窩":你知道小鳥喜歡在哪里做窩?(經(jīng)驗回憶)2、出示漢字"會走路的鳥窩":鳥窩怎么會走路呢?(幼兒猜想)3、出示"小鹿"圖片:原來這件事跟一只小鹿有關(guān),這是怎么回事呢?
。ǘ┫胂胝f說:
1、幼兒分組進行編講故事"會走路的鳥窩"。
2、教師巡回指導:大膽想象。
3、幼兒分組講述編講的故事:聲音響亮,人人參與,有想象。
過度:你們編的故事真有趣,那我們來聽聽鳥媽媽是怎么說的?
(三)聽聽看看:
1、教師播放課件,幼兒欣賞。
2、提問:1)現(xiàn)在你知道為什么鳥窩會走路了吧?
2)你喜歡小鹿嗎?為什么?
3、小結(jié):原來小鹿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在保護著小鳥。
。ㄋ模┣楦羞w移:
1、這真是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那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愛護小鳥呢?
2、鼓勵幼兒用廢舊物為小鳥做窩。
教學評析:
此次活動是結(jié)合4月愛鳥周環(huán);顒觼碓O(shè)計與實施的,前期孩子對鳥的一些生活習性、與人類的.友好關(guān)系及護鳥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主題開展中孩子們對小鳥的家是最為關(guān)心和感興趣的,基于此,通過在"課程資源"中的搜索,老師找到了這次活動點"會走路的鳥窩"。
其實故事的本身對幼兒來說并不難理解,但故事中蘊涵的教育價值卻很有意義,當然本著優(yōu)化的原則,隨即教師對此活動進行了調(diào)整與設(shè)計,考慮到班中孩子語言發(fā)展的需要,即將活動的重點確立為:幼兒大膽想象故事情節(jié);難點為:嘗試小組合作編講故事。
在活動中首先運用經(jīng)驗回憶,讓幼兒重溫對鳥窩的認識。幼兒只有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才能展開想象;其次在問題設(shè)疑中步步推進,激發(fā)幼兒大膽想象,如:"鳥窩怎么會走路呢?原來這件事跟一只小鹿有關(guān),這是怎么回事呢?"鼓勵激發(fā)幼兒不斷地大膽地想象,正是有了這些想象的堆積,孩子們才會有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
難點的確立也是基于孩子們一次次的發(fā)展需要的,剛開始時孩子的編講可能是個體的,這在活動中也有體現(xiàn),慢慢地讓孩子們手持圖片有序的合作編,而今天的活動中試著讓孩子們每一組就一個想法進行編講,沒有序號、沒有圖片,有的只是每個孩子腦海中想象的畫面,然而最終要將她們匯編在一個故事中,這對她們來說協(xié)商、合理的排位、個體表達的組合是一個挑戰(zhàn)與考驗,活動中也花了一定的時間去讓孩子嘗試與練習,因此在難點的實施中我更多的運用了體驗法;當幼兒合作編講中教師適時的指導與推動也是比較有效的,如一組幼兒在編講中以1位幼兒為主,其他的孩子幾乎沒話講,這與合作編講的目的是有距離的,于是老師進行了介入與引導,使其進行合理的分配。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是結(jié)合4月愛鳥周環(huán);顒觼碓O(shè)計與實施的,前期孩子對鳥的一些生活習性、與人類的友好關(guān)系及護鳥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主題開展中孩子們對小鳥的家是最為關(guān)心和感興趣的,基于此,通過在"課程資源"中的搜索,老師找到了這次活動點"會走路的鳥窩"。
其實故事的本身對幼兒來說并不難理解,但故事中蘊涵的教育價值卻很有意義,當然本著優(yōu)化的原則,隨即教師對此活動進行了調(diào)整與設(shè)計,考慮到班中孩子語言發(fā)展的需要,即將活動的重點確立為:幼兒大膽想象故事情節(jié);難點為:嘗試小組合作編講故事。
在活動中首先運用經(jīng)驗回憶,讓幼兒重溫對鳥窩的認識。幼兒只有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才能展開想象;其次在問題設(shè)疑中步步推進,激發(fā)幼兒大膽想象,如:"鳥窩怎么會走路呢?原來這件事跟一只小鹿有關(guān),這是怎么回事呢?"鼓勵激發(fā)幼兒不斷地大膽地想象,正是有了這些想象的堆積,孩子們才會有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
難點的確立也是基于孩子們一次次的發(fā)展需要的,剛開始時孩子的編講可能是個體的,這在活動中也有體現(xiàn),慢慢地讓孩子們手持圖片有序的合作編,而今天的活動中試著讓孩子們每一組就一個想法進行編講,沒有序號、沒有圖片,有的只是每個孩子腦海中想象的畫面,然而最終要將她們匯編在一個故事中,這對她們來說協(xié)商、合理的排位、個體表達的組合是一個挑戰(zhàn)與考驗,活動中也花了一定的時間去讓孩子嘗試與練習,因此在難點的實施中我更多的運用了體驗法;當幼兒合作編講中教師適時的指導與推動也是比較有效的,如一組幼兒在編講中以1位幼兒為主,其他的孩子幾乎沒話講,這與合作編講的目的是有距離的,于是老師進行了介入與引導,使其進行合理的分配。
從活動實施效果來看,目標達成較好。
【大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的教案11-26
[精選]大班教案08-14
大班教案[精選]08-11
(精選)大班教案08-05
【經(jīng)典】大班教案07-21
大班教案(精選)07-23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