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10-02 10:22:39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學教案必備【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學教案必備【8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蒸、煮、炸、煎、烤等烹飪方法,感受面食的多樣性。

  2.探索、感知面糊、面團的形成,體驗自制面食的樂趣。

  3.了解面食的.營養(yǎng),喜歡吃面食。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感知過面粉的特性。

  2.面粉、和好的面團。

  3.各種面食若干。

  4.毛巾、水、抹布、盤子、碗、錄音機、磁帶、錄像機、錄像帶等。

  5.幼兒洗凈雙手。

  活動過程

  一、回憶面粉的特性。

  二、感知、探索面粉加水后的變化。

  1.猜一猜:在面粉里加水會有什么變化?

  2.幼兒操作感知面糊、面團的形成。

  三、了解面食的烹飪方法及其營養(yǎng)。

  1.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生活經驗說說自己所知道的烹飪方法

  2.觀看錄像了解煎、炸、蒸、煮、烤等烹飪方法。

  3.師幼共同總結歸納幾種烹飪方法。

  4.品嘗各種面食。

  5.教師簡單介紹面食營養(yǎng)。

  四、制作好吃的面食。

  1.介紹輔助材料:果汁、櫻桃等。

  2.討論:你想做什么面食?(引導幼兒從造型、口味、顏色等方面考慮。)

  3.師幼共同制作面食。

  4.根據自己喜好選擇面食的烹飪方法,分類后送食堂加工。

  活動延伸

  午睡起床后和幼兒一起品嘗自己制作的面食。

  讓幼兒和家人一起去品嘗各種各樣的面食。

  活動建議

  活動前建議先讓幼兒感知面粉的特性。

  活動點評

  此活動通過操作感知了面粉的特性;通過觀看錄像了解了面粉的許多烹飪方法;通過制作滿足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欲望。整個活動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進行著,孩子們積極、主動,樂學、好學。整個環(huán)節(jié)步步深入,層層遞進。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讓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影子劇團

  活動意圖:

  本活動選自省編教材第六個主題活動《奇妙的影子》。在這個主題探索活動中,影子的動態(tài)變化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關注點,千變萬化的影子現(xiàn)象一直吸引著孩子的好奇心,他們總是在有光的地方尋找影子的各種姿態(tài)的變化,有的孩子還表演起了我們蒙氏教學中的手勢變化二個。為了滿足幼兒這種探索的欲望,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就是讓幼兒在了解了一定影子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共同合作、發(fā)散思維,利用各種物體的影子進行表演游戲,引導他們體會科學知識所帶了的樂趣,激發(fā)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科學的態(tài)度。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會共同合作、配合默契的進行影子表演的樂趣。

 。、從游戲中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好奇心。鞏固有關影子的知識。

 。、培養(yǎng)幼兒學會觀察,動腦思考,發(fā)展其語言表達能力。引導通過運用影子來進行故事表演。

 。、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怠⒃诮涣骰顒又心茏⒁鈨A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重難點:

  重點:——影子表演

  難點:——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來創(chuàng)編故事。

  活動準備:

  投影儀、手影材料(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幼兒自己選擇合適的影子材料),音樂等。

  活動流程:

  一、以游戲的形式,回顧以前學過的`有關影子的知識,為表演游戲做準備,進入主題活動。

 。、回顧知識點:影子的形成——光和物體

  游戲:《捉迷藏》引導幼兒去探索有光、無光影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通過感知光,回想一下影子形成的條件。

  總結:光照到物體上,形成了物體的影子,沒有光形不成影子。

 。病⒒仡欀R點:動作與影子是一致的。

  游戲:《我來猜猜看》,教師在幼兒身后跳舞做動作,小朋友背對教師面向屏幕猜一猜老師做的是什么動作,引導幼兒在光前有意識的觀察影子的變化,引起幼兒思考。你們是怎樣知道的呢?——影子。

  總結:影子做什么動作,老師就做的什么動作。動作與影子是一致的。

  二、教師利用影子的動態(tài)變化的特點,引發(fā)幼兒用手影進行表演的興趣,體會影子帶來的樂趣。

  激發(fā)幼兒在大屏幕前,用手的動作嘗試各種影子的變化,看看像什么?(主要是探索用手影表現(xiàn)出各種小動物)。

  三、引導幼兒發(fā)散思維,利用影子來表演

  1、教師與若干小朋友表演影子故事

  你們的小手真靈巧,表演出了這么多不同的影子。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還能用什么來表演影子。

  欣賞故事-------分析角色(一起商量如何表現(xiàn))-----分配角色(引導小朋友找到了物體之后就可以到大屏幕前試一試,看看他的影子像不像)-------故事表演(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方式、尋找各種材料來進行影子故事表演)。

 。、幼兒分組編故事,尋找表演道具也可以通過各種道具幼兒自己來創(chuàng)編故事

  小朋友你們能不能自己來編一個好聽的故事或兒歌,用我們的小影子表演出來呀?引導幼兒共同合作、發(fā)散思維,利用各種物體的影子進行表演游戲,發(fā)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四、故事手影表演

  請小朋友分組把自己的影子故事表演給大家看看,好嗎?體會影子游戲帶來的快樂。

  小結:影子的作用還真大,今天我們又知道了一個關于影子的用處——表演故事。小朋友表演的真棒!我建議我們班成立一個劇團吧,這個劇團叫什么名字呢?小朋友都是小演員,我門去給其他班小朋友演出好不好?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探索將長條紙制作成麥比烏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數(shù)后會產生不同的現(xiàn)象。

  2.大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發(fā)現(xiàn),對科學現(xiàn)象感興趣。

  二、活動準備:

  1.人手兩張長條形的蠟光紙、剪刀一把,記錄紙及記號筆一份。

  2.立交橋、過山車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師生互動,集體制作圓圈,發(fā)現(xiàn)圓圈等分后變成了兩個一樣的圈。

  1.師:這是什么?(紙條)紙條中間有什么?

  2.教師做圈,并猜想沿線剪開會怎樣。

  (1)師:看,老師把它做成了什么?這個圈有什么特點?

 。2)如果沿著線剪開,會怎么樣呢?

 。3)請個別幼兒說。

 。4)教師將圈剪開。(剪的時候先剪出一個小口子,然后再沿著線剪)師:看,變出了什么?

  (5)小結。

  (二)探索麥比烏斯圈。

  1.嘗試制作麥比烏斯圈。

  (1)師:這里還有一個圈,這個圈和剛才那個圈有什么不一樣?

 。2)個別幼兒說。

  (3)師:如果我請你做一做這個圈,你會嗎?做之前,先請你研究一下,到底該怎么做。

 。4)幼兒觀察已做好的圈。

  (5)師:會做了嗎?好,開始做吧!

 。6)幼兒制作。

 。7)師:你成功了嗎?把你圈舉起來。

  (8)請一幼兒到前面示范制作。(貼的時候把一頭翻一個身貼)

  (9)教師小結:這個圈很有趣,它的名字叫麥比烏斯圈。是德國一個叫麥比烏斯的人發(fā)現(xiàn)的,為了紀念他我們把這個圈叫做麥比烏斯圈。

  2.猜測并參與操作活動,探索發(fā)現(xiàn)二等分麥比烏斯圈后的變化,并大膽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1)師:看,這個麥比烏斯圈上也有一條線。那么我們把這條線也剪開,會變成什么樣呢?

 。2)請個別幼兒回答,然后自己記錄下自己的猜測。

 。3)那請你們來剪一剪,看一看到底會變出什么。

 。4)幼兒剪有一根線的麥比烏斯圈,剪完后記錄下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介紹:變成什么樣了啊?這個圈和剛才的圈比怎么樣?(變大了,紙條變細了)剛才我們只貼了幾次(1次)應該有幾個接頭。那我們來看看,年粘貼的地方有幾個?(2個)真神奇。

  3.嘗試三等分麥比烏斯圈,發(fā)現(xiàn)圈的變化,激發(fā)對麥比烏斯圈現(xiàn)象的興趣。

 。1)師:還有更神奇的呢!

 。2)教師出示畫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

  師:這個麥比烏斯圈上有幾條線,那如果我們把這兩條線都剪開,會變成什么樣呢?

 。3)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測。

 。4)師:那請你動手試剪一剪吧,然后再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交流:變出什么了?(一大一小兩個圈,而且還可以滾動起來)

  (6)教師小結:這個麥比烏斯圈有趣嗎?把有一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剪開,就變出了一個更大的圈圈。把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剪開,就變出了兩個圈。麥比烏斯圈不僅有趣,而且還很有用呢!

  (三)拓展,了解麥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運用。

  師:科學家根據麥比烏斯圈的特點、原理發(fā)明了……(圖片“立交橋”)這是什么?有了“立交橋”我們的車輛就不會那么擁擠、堵塞了,所以說麥比烏斯圈的發(fā)明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這是什么?(過山車)科學家還發(fā)明了好玩的“過山車”。我們大家都很喜歡。

  (四)延伸:展示畫有三條等分線的麥比烏斯圈,引發(fā)幼兒的再次探索,發(fā)現(xiàn)等分不同次數(shù)后麥比烏斯圈變化,感受圈的神奇。

  師:看,這里還有一個麥比烏斯圈,上面有幾條線?(三條)那我們等會回到教室再來剪一剪,看一看,好不好?

  《神奇的圈》反思

  聽說過“麥比烏斯圈”嗎?這個神奇的圈,讓我們每一個老師和幼兒都為之激動、為之猜測。今天,我和幼兒一同走進了這個神奇的世界,和他們一起感受了麥比烏斯圈魔術般的變化,感受了科學的無窮魅力。下面就這節(jié)課簡單談談課后感受。

  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循序漸進”。首先,我讓個別幼兒制作普通的圓圈,發(fā)現(xiàn)圓圈二等分后變成了兩個一樣的圈;接著讓幼兒嘗試制作麥比烏斯圈,猜測并探索將麥比烏斯圈二等分后的神奇變化;然后在探索二等分的基礎上,有目的地大膽猜測和探索三等分麥比烏斯圈的神奇變化;再次,通過視頻讓幼兒觀看過山車、高架橋等形象生動的讓幼兒感受到了麥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應用;最后,我出示畫有三條線的`麥比烏斯圈,通過懸念性提問“如果我們沿著最邊上的一條線開始剪,把這三條線剪開后又會發(fā)生什么神奇的變化呢?”作為延伸活動引發(fā)幼兒課后的再次探索,發(fā)現(xiàn)等分不同次數(shù)后麥比烏斯圈的變化,感受圈的神奇,體現(xiàn)了活動的延續(xù)性。

  二、學習活動體現(xiàn)“以幼兒為主體”。在科學活動中,學習過程應該是充滿著探索與挑戰(zhàn)性的。新《綱要》指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顒又,我為幼兒提供了多層次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兒自主、自由、積極地與材料發(fā)生互動,并通過有效的提問引導幼兒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將幼兒推上自主學習的舞臺,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幼兒大膽猜測、想象變化的玄機在哪?大大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開啟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一系列關于“麥比烏斯圈”的問題中,幼兒“大膽猜想—探索驗證—發(fā)現(xiàn)神奇—大膽猜想—探索驗證—發(fā)現(xiàn)神奇……”,一次又一次感受著科學的神奇魅力。在師生與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在老師的有意引導下,幼兒“大膽猜測,小心求證”的方式讓他們興趣備濃。

  但是,活動中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1.在示范制作兩等分的麥比烏斯圈時應講解再詳細點,并請個別幼兒上臺示范,指出錯誤與不足之處,讓其他幼兒也不至于對于制作方法還是有點生硬,不知道該怎么粘貼。2、在觀看視頻“立交橋”和“過山車”時應制作PPT,使幼兒觀看起來更形象、生動。3、教學時應面向全體幼兒,在教學過程中只注意了前面的小朋友,而忽略了后面幾組的小朋友,以至于后面多數(shù)的小朋友粘貼方法不正確。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觀察陽光下肥皂泡表面的七彩色。

  2.探索陽光下物體表面產生的色彩,大膽地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產生探索五彩繽紛世界的興趣。

  活動準備

  肥皂水、吹泡泡的工具、cd盤、水晶石、貝殼、盤子、扣子、一瓶水、油、小亮片

  活動過程

  1.肥皂泡表面的“彩虹”

 。1)體驗玩泡泡的樂趣

 、 激發(fā)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戲,你們一定玩過吧。ㄓ祝和孢^)

  師:那你是怎么玩的呢,誰來告訴大家?

  (請幾位幼兒談談玩泡泡的體驗)

 、 提出要求:

  師:今天,我們也要來玩吹泡泡,不過今天玩之前,我要給你們一個任務,聽清楚了。

  我們玩時,要仔細看泡泡在太陽光下是什么樣子的,它的上面會有什么秘密,還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你吹給我看,我吹給你看,一起來找找泡泡上的秘密,等一下告訴我,好嗎?

 。2)感知泡泡表面的七彩色

  ① 教師與幼兒盡情玩耍,自由觀察

  師:你們看泡泡是什么樣子的,找找泡泡上的小秘密

 。ㄒ龑в變簭亩喾N角度來看泡泡,說說它的顏色有什么變化)

  ② 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師: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告訴朋友,要互相比一比,誰找到的顏色最多。

 。3)交流、感知肥皂泡的色彩

 、 集中討論交流:

  師: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了泡泡的秘密,誰來說說這個秘密是什么呀?

  師:對了就是泡泡在太陽光下會有“顏色”對吧?那誰來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顏色呀?

  幼:有紅的,綠的……

 。ㄓ變簲⑹鲎约旱陌l(fā)現(xiàn),教師隨機將相應的色彩貼在黑板上。)

  師:這么多漂亮的色彩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

 。ㄓ變鹤杂蓴⑹,教師引導是從各種不同的位置與角度發(fā)現(xiàn)的)

  師:老師也來吹吹看顏色到底是怎樣的。(教師隨機吹出泡泡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

  顏色的變化)

  師:原來我們從不同的地方看泡泡,就能發(fā)現(xiàn)不同的顏色,所以我們小朋友觀察東西時要仔細,還要多想辦法才行。

  ② 拓寬經驗交流

  師:原來肥皂泡在太陽光下會有“彩虹”,除了肥皂泡你還發(fā)現(xiàn)哪些東西在太陽光下也會有彩虹呢?

 。ㄒ龑в變郝(lián)系平時的生活、游戲來說說自己的經驗)

  2.探尋其他物體的色彩

 。1)出示各種物體,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一出示,并請幼兒說說物體的名稱)

  師:我想請小朋友們去找找這些東西在陽光下會不會有顏色,你們愿意嗎?(幼:愿意)

 。2) 幼兒互相合作,自由探索

 、 師:好,接下來,我就請你們自己找?guī)讉好朋友一起拿著盒子里的東西到陽光下找找他們身上的色彩,然后與好朋友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還可以與老師說說好嗎,比一比,哪個小組發(fā)現(xiàn)得多。

  ② 幼兒自由結伴探索,教師隨時引導幼兒探索,讓他們產生探索物體的興趣。

 、塾懻撟约旱陌l(fā)現(xiàn)

  師:剛才,我們與好朋友一起找到了許多的秘密,接下來,誰愿意把你們小組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呢?

  幼:我們發(fā)現(xiàn)cd盤上有彩虹

  師: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還有沒有不同的看法?

 。ㄒ龑Ч赫{整角度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彩虹”的圖像)

  幼:我發(fā)現(xiàn)水晶石上有色彩。

  師: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請幼兒上前演示。

 。3)小結(設置懸念)

  師:這些東西在太陽光下會有顏色,你們猜沒有太陽光的時候,它們還會有顏色嗎?

  幼:沒有。

  師:其實,物體本身并沒有顏色,而是由于太陽光的'反射造成的,這里有許多的奧秘要等我們長大后,慢慢地去發(fā)現(xiàn)。

  師:今天我們看到了cd,石頭上有彩虹,其實只要平時留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還有許多東西上也會有彩虹的:“像把鏡子放入水中……”如果有興趣,你們回家可以在去找找,再來告訴我們。好嗎?

  師:今天有的東西上你沒有找到彩虹,是真的沒有還是有的呢,有興趣的話我們回去慢慢找吧!

  調整內容

  我對材料準備進行了調整,增加了一瓶水、扣子、卡片、不銹鋼盤子,刪除了孔雀羽毛。在目標中增添了讓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看法。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刪除了讓幼兒記錄而是改成讓幼兒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教師隨機出示色彩。最后增添了延伸活動讓幼兒繼續(xù)探尋物體上的“彩虹”。

  調整原因

  首先對于材料準備因為孔雀羽毛的收集較難,而其他生活中水、扣子也會出現(xiàn)色彩,為了幼兒更接近生活,更有探索的欲望所以增加了一部分東西。幼兒是喜歡說的,當他們有了發(fā)現(xiàn)不引導他們去表述,就無法深入,無法達到活動的目的,培養(yǎng)幼兒大膽的說也是大班幼兒的重要目標,將語言活動的目標放入科學活動中體現(xiàn)了課程的整合;顒迎h(huán)節(jié)中幼兒自己記錄泡泡表面的色彩我認為本班幼兒能夠說出看到的色彩,不需要記錄教師在幼兒講述時出示相應的色彩比較清楚。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本活動是從蒙氏工作中紅棒的延伸——紅棒十字架引出的。我發(fā)現(xiàn)孩子在用兩根紅棒中問交叉疊放后,紅棒向一邊傾斜,孩子就用教具往一側放,并告訴我:“我想讓它們平衡”。蒙臺梭利教具目標單一的特點,使孩子們獲得的經驗是嚴謹有序的。但孩子利用紅棒進行平衡實驗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何不利用這一契機來開展科學主題教育呢?于是,“平衡”主題由此而生。

  在“平衡”這一主題活動中,已經引導幼兒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探索了通過改變支點使紅藍棒保持平衡,并引導幼兒探索了使平衡的紅藍棒“4”兩端要添加同樣塊數(shù)的積木才能讓紅藍棒保持平衡的現(xiàn)象,此活動引導幼兒探索如何改變紅藍棒“3”兩側的重量讓紅藍棒達到平衡。

  活動目標:

  1、嘗試改變兩端積木的重量,探究紅藍棒平衡的方法。

  2、根據驗證結果,發(fā)現(xiàn)操作規(guī)律,培養(yǎng)科學的和態(tài)度。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紅藍棒“3”四根、紅藍棒“1”四根、記錄紙、鉛筆、橡皮、大記錄板、黑色水筆、積木。

  2、經驗準備:進行三次活動:第一次活動引導幼兒在搭建紅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動引導幼兒通過改變支點使紅藍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動引導幼兒感知在平衡的紅藍棒“4”兩端要添加同樣塊數(shù)的積木才能讓紅藍棒保持平衡。通過i次試驗,幼兒掌握了試驗的基本規(guī)則和記錄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動讓幼兒探索如何改變紅藍棒“3”兩側的重量,讓紅藍棒達到平衡。

  重點、難點:

  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的條件:短的一邊的積木數(shù)要多于長的一邊。

  活動過程:

  1、回憶并鞏固上次實驗結果與經驗。

  教師:上次我們做的平衡實驗得到什么結果了呢?

  幼兒:在紅藍棒“4”的兩邊,要放一樣的積木才能平衡。

  老師出示紅藍棒“4”,一個小朋友往兩邊各放兩塊積木,紅藍棒平衡。

  2、介紹本次實驗。

  教師:今天我們換一根紅藍棒3,我們要將支點放在紅藍棒“3”的“2”和“3”之間,你們猜猜會怎么樣?(教師邊介紹邊演示放的位置)

  幼兒:那肯定不平衡。

  教師:我們來試試看啊。(把紅藍棒“3”擺在支點上)呀!不平衡!那怎樣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

  幼兒:要在短的那邊多放積木。

  幼兒:要在長的那邊多放。

  幼兒:應該是在短的那邊多放吧?

  教師:為什么你認為是在短的那邊多放呢?

  幼兒: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兒:我覺得是要在長的那邊多放,因為那邊長。

  幼兒:你沒看見那邊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師:你們想不想親自試一試呀?

  3、介紹實驗規(guī)則和記錄時的注意事項。

  教師:到底怎么才能讓這個不平衡的紅藍棒達到平衡呢?我們做試驗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幼兒:積木的兩邊要對齊。

  教師:你是說積木的邊要和紅藍棒的邊對齊嗎?

  幼兒:對,要不就不準了。

  幼兒:要放在支點的中間,要不就不穩(wěn)了。

  幼兒:要把“2”和“3”的那個線和紅藍棒“1”那兒對齊。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說的這些規(guī)則大家都同意嗎?積木兩端要與紅藍棒的兩邊對齊,支點(紅藍棒“1”)放在藍色段內,它右側的邊緣與紅藍棒“3”的“2”和“3”的分界線對齊,而且要放在支點的中間,還要記下真實結果。

  幼兒:同意。

  4、幼兒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提醒幼兒邊實驗邊記錄結果。

  第一組:幼兒①把三角積木對著2、3之間的線放好,幼兒②歪著頭看了看:“行了!庇變孩倌靡粔K放在長邊,幼兒②拿一塊放在短邊,幼兒①又拿一塊放在短邊,紅藍棒的短邊翹起來了,兩邊基本平衡了,幼兒②在記錄表上記錄下結果。接著幼兒①就在長邊放兩塊積木,幼兒②往右邊放兩塊積木,還是長邊低,她們倆說:“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

  塊往長邊放,長邊更低了。幼兒②說:“不對,長邊太沉了,得往這邊放。”說著拿起長邊的一塊積木放在了短邊上,紅藍棒平衡了……

  第二組:幼兒③和④都操作積木,不斷地在兩邊放積木,平衡了再添加積木,沒有記錄結果。教師:“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結果了?”幼兒⑧:“短邊總是比長邊放的多一塊!庇變孩埽骸安皇嵌嘁粔K!苯處煟骸暗降锥鄮讐K?”幼兒③:“就是多一塊!庇變孩苷f:“不對!苯處煟骸澳銈?yōu)槭裁磿洸蛔×?”幼兒③:“忘了記錄了!苯處煟骸澳銈儼l(fā)現(xiàn)了一個規(guī)律,也挺好的。不過還是要將結果記錄清楚,才能驗證你們的發(fā)現(xiàn)呀!

  5、分享實驗結果,規(guī)律。

  老師請每一組幼兒把成功的積木的數(shù)量填寫在大的記錄表板子上。

  教師: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了嗎?和你們最開始猜想的一樣嗎?

  幼兒:和我猜想的一樣,長的那邊積木少。我猜想對了。

  教師:那為什么長的那邊積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長的這邊多放會怎么看,本來長的這邊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師:可為什么長的這邊會沉下去呢?

  幼兒:因為這邊木頭多,就重唄。

  教師:今天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平衡的方法,誰來說一說?

  幼兒:紅藍棒短的一邊放的積木多,長的一邊的積木少,紅藍棒“3”就平衡了。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yōu)點:

  這是一個沒有采用標準測量工具的平衡活動。材料來源于蒙氏班幼兒每天都接觸的紅藍棒和積木。雖然不是那么精確,但從幼兒不斷的探索和嚴肅認真的眼神里,我們看到了幼兒敢于實踐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

  2、活動中的不足:

  經過實際操作發(fā)現(xiàn):由于支點的受力面積比較大,積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結論不會完全精確,只能是模糊的描述:紅藍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積木多,長的一端添加的積木少,才能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所以工具的嚴謹性稍微差了一些。

  主要內容:

  1、活動的生成來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單一的目標特點,將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靈活運用,教師引導幼兒運用紅藍棒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平衡實驗”,使它成為幼兒學習和探究的工具。幼兒通過實驗探索兩邊各放幾塊積木,可以使紅藍棒平衡,在操作、記錄和經驗整合中,他們獲得了關于平衡的相關經驗。

  2、科學實驗中的數(shù)據應該是嚴謹?shù),在這個活動中數(shù)據是“塊數(shù)”而不是“重量”,所以回避了“支點”的干擾。幼兒獲得了如何使杠桿兩邊平衡的方法,并不是兩邊要放多少量的經驗。

  綜合評析:

  活動來源于蒙臺梭利班級日常的教具操作,提高了教具的使用價值,活動大膽創(chuàng)新、有實效;其次,活動目標明確具體,在主題活動中圍繞關鍵經驗進行探究,層次清晰,發(fā)展性較強;再次,活動設計及組織過程表現(xiàn)了教師嚴謹?shù)慕虒W態(tài)度和適宜的指導策略。同時,在整個活動中,教師營造了和諧、積極的學習氛圍,為幼兒提出了有挑戰(zhàn)性的探究問題,激發(fā)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并培養(yǎng)了幼兒合作探究、分享經驗的能力。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家庭條件越來越好,家長對孩子的愛護倍增,使孩子生活知識知道的很少,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干的很少。我們班的多數(shù)小朋友不知道“樟腦球”是做什么用的,也不知道衣服起靜電了該怎么辦等等,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我設計了這堂課,把服裝擬人化,讓幼兒有興趣學習,并且知道了好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讓幼兒認識一些與服裝有關的物品,并知道他們的具體用處。

  2、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讓幼兒產生幫助別人的欲望。

  3、技能目標:增強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會掛衣服,會洗小物件,并能夠合理的用這些生活用品。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通過觀察圖片能夠知道服裝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并積極思考解決的辦法。

  學習難點:動手實際操作,在生活中學會具體應用。

  活動準備

  洗潔精、透明皂、增白皂、洗衣液、毛線等生活用品。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

  1教師與幼兒邊彈邊唱歌曲“找朋友”引出關于好朋友的話題:好朋友之間能夠互相幫助。

  2幼兒思考并回答老師的問題“衣服褲子也有自己的好朋友,你們知道它們的好朋友都是誰嗎?”

  二、播放課件

  讓幼兒認識這些服裝的好朋友,鼓勵幼兒說出它們的具體用途。

  三、觀察圖片,發(fā)現(xiàn)問題,動手解決

  1鼓勵幼兒說出圖片中的衣服都遇到什么樣的困難了:被樹枝刮破了,被蟲子咬洞,壓箱底起皺了,起靜電了等等。

  2讓幼兒分組討論:應該怎么辦?誰會來幫助它們?

  3每組派一名代表上前來選取相應的實物解決問題:蟲蛀的毛衣選擇用毛衣針和毛線修補好、起靜電的毛衣選擇防靜電的洗衣液、弄臟的衣服選擇洗衣粉和透明皂都可等等。

  四、動手操作

  為幼兒準備幾盆清水,幾塊透明皂,幾件小孩的臟衣服,讓孩子進行洗衣服比賽,看誰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洗的最干凈。

  五、小結:服裝的好朋友們幫助服裝解決了所有的困難,小朋友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你們愿意用所學到的`知識去幫助別人嗎?

  活動延伸:讓幼兒用今天所學到的知識回到家里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的內容并不是孩子非常感興趣的,怎樣把“服裝的好朋友”這些孩子在家里很少接觸的日常生活用品講得有趣生動,是我重點備課的內容。把它們擬人化,孩子們比較樂于接受。比如我對孩子說“小朋友們,服裝遇到困難了,它們出什么事了?”“毛衣被蟲子咬了個洞,它都疼哭了,我們快點想辦法幫助它吧”。孩子聽了以后非常的配合,也表現(xiàn)出著急的樣子,而且也能夠認真思考“誰會來幫助這些遇到困難的衣服呢?”所以課堂氣氛比較輕松活潑。讓孩子在最后環(huán)節(jié)的動手洗衣服比賽是本課的高潮部分,其他幼兒都在下面不由自主的喊“加油”,洗衣服的小朋友也格外賣力,輸了的那位小朋友還一個勁的說要回家好好練練;仡櫛竟(jié)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需要改進。在一些不常用的用品比如:去污粉,縫紉機等,我沒有很好的啟發(fā)到位,本節(jié)課的游戲環(huán)節(jié)設置較少,讓孩子動手實際操作的時間也有些短,使得一些躍躍欲試的小朋友沒有機會嘗試。我感到很遺憾,但是我會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加以改進。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5~6歲幼兒能有意識地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的思想與行為,在認知活動中,無論是觀察、注意、記憶,還是思維和想象,他們都可以事先計劃自己的思維和行動,并在意志行動中運用各種方法落實計劃、解決問題。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發(fā)現(xiàn)了易拉罐注人適量水就可以45度傾斜站立的神奇現(xiàn)象,感覺這是一個將思維與行動有效整合的好機會,于是設計了本次科學活動,意圖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這種神奇的現(xiàn)象,并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易拉罐傾斜站立的方法,在嘗試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與同伴之間相互交流,養(yǎng)成勇于嘗試、細心觀察的學習品質。

  活動目標

  1.反復操作、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易拉罐傾斜45度獨自站立的方法,感受科學探究活動的樂趣。

  2.積極主動并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發(fā)現(xiàn),勇于嘗試,不斷探索。

  活動準備

  易拉罐,抹布,水盆,自制量杯,托盤,馬克筆,礦泉水瓶等人手各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教師通過演示,設置懸念,激發(fā)幼兒獨立實驗和探索的興趣。

  1.教師采用“變魔術”的游戲情境,出示裝有水的易拉罐,通過魔術表演的方式向幼兒呈現(xiàn)易拉罐傾斜45度站立這種有趣的現(xiàn)象,引發(fā)幼兒的好奇心。

  2.提供材料,鼓勵幼兒自主探索讓易拉罐傾斜站立的方法。當幼兒通過探究發(fā)現(xiàn)易拉罐不能獨自傾斜站立時,再引發(fā)幼兒探究“謎底”的興趣。

  3.集體交流,教師揭開易拉罐傾斜站立的謎底——倒入水,提出新的探究問題:“倒入多少水可以使易拉罐傾斜站立?”引發(fā)幼兒積極思考。

  (反思:活動開始環(huán)節(jié)采用“變魔術”的游戲方式向幼兒呈現(xiàn)這種有趣的現(xiàn)象,極大地調動了幼兒探究的欲望和積極性,當幼兒自己嘗試不成功后,急切地想揭開“謎底”,當幼兒了解緣由后更是躍躍欲試,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親自嘗試的`積極愿望。)

  二、幼兒獨立實驗,發(fā)現(xiàn)易拉罐傾斜站立的方法。

  1.鼓勵幼兒通過反復實驗,成功將易拉罐傾斜站立。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同時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及時予以支持。

  2.個別幼兒成功后,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并合作,可以利用多種感官(聽、對比觀察等)感知易拉罐成功傾斜站立時里面的水量。

  3.集體交流,分享成功的經驗和遇到的問題(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好辦法?),并引導未成功的幼兒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再次嘗試。

  (反思: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需要給孩子充分操作的時間,不過多介入,讓幼兒有更多交流與合作的空間,在分享成功的經驗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語言表達和社會交往能力的鍛煉。)

  三、教師出示自制量杯和馬克筆,鼓勵幼兒探索多少水量能使易拉罐傾斜站立。

  1.引導幼兒將易拉罐中的水倒出,并提出問題:“我們倒在量杯中的水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仔細進行觀察,并發(fā)現(xiàn)水位的不同。

  2.幼兒多次實驗,用馬克筆在自制量杯上記錄水位。

  3.集體交流實驗結果,觀察量杯不同水位,激發(fā)幼兒進行自我驗證的科學態(tài)度:“你成功了幾次?”“最少(最多)放多少水能使易拉罐傾斜站立?”

  (反思:在這獨立探究的環(huán)節(jié)中,引發(fā)幼兒探索出適宜的水就能使易拉罐傾斜站立的方法,太多或太少都不能成功,同時讓幼兒了解到成功的經驗要反復的操作和實踐才能獲得。)

  四、游戲“易拉罐快快站”,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利用自制量杯測量水量),將易拉罐成功傾斜站立。

  活動延伸

  將小魔術帶回家,試一試還能放入什么材料也能使易拉罐傾斜站立起來。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統(tǒng)一、充足的操作材料,它們都來源于日常生活,是幼兒非常熟悉的,能有效支持幼兒反復操作與探索。同時,神奇的科學現(xiàn)象激起了幼兒的探究興趣,一個個遞進深入的問題引領著他們主動去觀察、去操作、去比較、去發(fā)現(xiàn),從而構建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活動中我還體會到,來源于幼兒生活的科學活動內容更容易有效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積極參與探究。另外,使用讓幼兒具有親切感的活動材料,易于使幼兒的注意力自然地集中于活動,操作無障礙,有助于幼兒的反復操作和探究,最終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探索的樂趣。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意圖]

  泡沫材料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平時我們所見的利用泡沫材料制作的物品許多,但孩子們對泡沫材料的了解卻甚少,故此我設計這一活動,讓幼兒充分了解泡沫材料的特性及其作用。

  [活動目標]

  1、在操作過程中比較發(fā)現(xiàn)泡沫材料的特性。

  2、知道泡沫材料的作用給予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3、主動參與,積極探索。

  [活動準備]

  剪刀、刻刀、保溫箱、泡沫鞋底、一次性飯盒、蘋果網、玻璃球、一盆水

  [活動過程]

  1、出示一次性飯盒與泡沫鞋底,請幼兒說出這是用什么做的?還有什么東西是用泡沫做的?

  2、請幼兒感受泡沫,摸一摸、掐一掐,讓幼兒知道泡沫很軟,摸上去很暖和。

  3、請幼兒想一想賣包子的'叔叔為什么用泡沫盒來裝熱騰騰的包子?讓幼兒了解泡沫有保溫的特性

  4、教師端出一盆水分別放入玻璃球與泡沫,讓幼兒觀察玻璃球與泡沫是沉下去還是浮上來?讓幼兒了解泡沫的特性是能浮在水面上,能幫助游泳,起到救生圈的作用。

  5、請幼兒聽故事《小白兔舒服的睡著了》聽完故事提問小白兔問什么睡著了?為什么聽不到隔壁的噪音?墻上為什么貼了泡沫材料?讓幼兒了解泡沫的特性能隔音

  請幼兒用泡沫材料制作自己喜歡的物品,有的孩子制作了泡沫鞋,有的幼兒制作了小船,有的幼兒制作了算盤。

  [活動小結]

  通過我們對泡沫的認識與研究讓幼兒充分了解泡沫的特性及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fā)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提高了幼兒的探索興趣。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01-02

大班教案科學教案11-10

大班蝸?茖W教案09-30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3-06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24

大班科學教案06-15

大班《電》科學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學教案04-13

大班科學教案06-14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