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共7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喜歡涂鴉和任意撕紙,而撕紙活動也經常被我們老師和家長忽視,認為是在瞎玩。其實撕紙是最適宜小班幼兒的手工活動,利用撕紙活動能對幼兒進行耐心、細致等學習態(tài)度及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小綿羊毛茸茸的可愛造型是被幼兒所熟悉的,幼兒在生活中也對小綿羊有一定的了解,本次活動中通過讓幼兒觀察小綿羊,激發(fā)幼兒幫助小綿羊的情感;顒又懈鶕(jù)小班幼兒年齡和心理發(fā)展特點,通過撕貼小紙條,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并能大膽想象,敢于創(chuàng)新。因此我結合自己在這學期研究的專題計劃《科學區(qū)域中探究式活動的適宜模式》緊緊圍繞怎樣讓幼兒“撕出又細又長的紙條”展開活動,把撕紙活動與科學探究活動相互融合,讓孩子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發(fā)現(xiàn)餐巾紙的紋路與撕紙難易之間的關系。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知道順著皺紋紙的纖維能較容易的撕出細細長長的“羊毛”。
2.能耐心地參與探索活動,鍛煉手指的靈活性。
3.體驗幫助“小綿羊”取暖所帶來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張綿羊輪廓的紙,固體膠若干。
2.餐巾紙每人2-3張。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幼兒撕紙條的愿望。
師出示“綿羊輪廓”:前幾天,小綿羊身上的毛剛剛被工人叔叔剪掉,天越來越冷,把小綿羊們凍得咯咯咯咯直發(fā)抖,這可怎么辦呢?誰有好辦法讓小綿羊變得暖和起來?(幼兒講述讓小綿羊暖和的方法。)
幼兒1:給它穿上衣服
幼兒2:讓它重新長出羊毛
。ㄔu析: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幫助幼兒更好更快的進入活動氛圍,激發(fā)幼兒幫助小動物的情感,起到了很好的開門見山地導入作用。)
。ǘ┑谝淮尾僮鳎阂龑в變鹤灾魈剿魅绾嗡撼鲩L長的“羊毛”。
1.了解羊毛的形態(tài)。
師:小綿羊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給自己的身上重新披上一層羊毛,這樣小綿羊就能暖和起來了。你們知道羊毛是什么樣子的嗎?(教師播放課件)
幼兒1:羊毛白白的
幼兒2:羊毛細細的
幼兒3:羊毛長長的
師:這里有很多像羊毛一樣白的餐巾紙,(出示餐巾紙)誰能把這白白的餐巾紙變成細細、長長的羊毛呢?請兩位小朋友上前探索撕羊毛。
2.自主探索撕“羊毛”。
師:你撕出細細長長的羊毛了嗎?
師:教師對撕出細長條的幼兒:你是怎么撕出細長條的?
3.教師小結“羊毛”的正確撕法。
師:原來在餐巾紙里藏著一個小秘密呢,一邊的紙靠得很緊,很難撕開來,而且也很容易斷,但另一邊就很松,輕輕一撕就撕開來了,所以不好撕的`時候只要把紙轉一轉,換一邊繼續(xù)撕就一定能撕出長長的“羊毛”的。
。ㄔu析:運用讓幼兒先嘗試然后教師再總結的方法不僅可以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而且也培養(yǎng)了幼兒在操作過程中的探究能力,真正做到了幼兒探究在前,教師總結在后,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幼兒的示范讓孩子明白怎樣撕才能撕出細細長長長的面條,突破了活動的重難點。)
。ㄈ┑诙尾僮鳎阂龑в變禾剿鞑徒砑埨锏摹懊孛堋。
師:讓我們一起試試看,找找餐巾紙里的“秘密”,看看是不是一邊緊、一邊松呢?
。ㄔu析:再次讓幼兒實踐撕長長、細細的羊毛,不僅鞏固撕的技能,而且也掌握餐巾紙的小秘密。)
。ㄋ模┑谌尾僮鳎阂龑в變核撼黾毤毜摹把蛎薄
師:看來你們都找到小“秘密”了,撕出了這么多長長的羊毛,可是小綿羊說它喜歡細細的羊毛,這樣披在身上才軟呢!粗粗的羊毛會刺著它的,誰能把羊毛變細?(請一幼兒示范)
師:等會兒把自己籃子里粗粗的羊毛挑出來撕成細細的羊毛,然后貼到小綿羊的身上,每個地方都要貼到,這樣小綿羊就不冷了,讓我們趕緊去幫助小綿羊吧!
(評析:在幫助小綿羊貼羊毛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孩子的合作能力,而且也激發(fā)了孩子幫助他人的情感,體驗到了其中的樂趣。)
。ㄎ澹┙Y束活動。
師:在我們的幫助下,小綿羊終于披上了細細長長的羊毛了!小綿羊說謝謝你們!幫助了小綿羊高興嗎?讓我們一起跟著音樂高高興興地跳起來吧!
活動延伸:
1.科學區(qū)提供彩紙讓幼兒繼續(xù)探索。
師:做了一會兒運動,小綿羊的肚子餓得咕咕叫了,可是草地上的草太少不夠吃,你們能不能用這些綠色的彩紙給小綿羊撕出長長的小草呢?彩紙里會不會也藏著小秘密,讓我們游戲的時候再去試一試吧!
2.提供不同材質的紙以及放大鏡供幼兒繼續(xù)探索、觀察、感知各種紙的紋路。
。ㄔu析:教學活動的結束并不代表幼兒探索、學習活動的終結,故我在活動延伸中繼續(xù)創(chuàng)設情境,進一步激發(fā)孩子探究其他類型紙張的欲望)
活動反思:
一、以興趣為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讓“嚴肅”的科學活動充滿趣味,調動孩子探索、思考的欲望,這是開展好科學活動的首要前提。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讓孩子通過探索感知餐巾紙里的經緯紋路,如若僅是讓孩子通過反復的撕紙來探索感知而無情境作支撐的話,孩子的探究熱情是很難長久保持的。故活動一開始就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故事情境“前幾天,小綿羊身上的毛剛剛被工人叔叔剪掉,可是天越來越冷,把小綿羊們凍得咯咯咯咯直發(fā)抖,這可怎么辦呢?誰有好辦法讓小綿羊變得暖和起來的?”這樣的導入充分考慮了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可謂是投其所好,活動氣氛瞬間被激活,為后續(xù)順利開展活動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以求真為原則
有時候,為了讓科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我們往往會采取“降低提問難度”、“或讓探索活動成為一種形式”的做法。讓活動看似活躍而順暢,但細細品味這些活動,幼兒上與不上前后變化不大,更別說通過活動去培養(yǎng)孩子早期的科學素養(yǎng)和理性思維的啟蒙了。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力求通過科學真實的提問、探索逐步引導孩子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
1.真問題。
在第一次探索前,我通過這樣的提問“這里有很多像羊毛一樣白的餐巾紙,等會兒請你動動小腦筋、動動你的小手,想想怎樣把餐巾紙變成“羊毛”送給小綿羊呢(出示一根撕好的“羊毛”),?” 之后老師并沒有示范或要求孩子怎么做,而是將問題拋給孩子,讓孩子在觀察紙片、紙條后去大膽猜測并嘗試。另外,怎樣把餐巾紙變成羊毛的提問是比較開放的,這樣孩子的思路就會很寬闊,孩子會調動所有的已有經驗進行探索,這就是一次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孩子運用已有經驗去解決現(xiàn)有問題。
當孩子通過嘗試撕出“羊毛”把原因歸結在用了正確的方法時,老師通過動作及提問“這一次用正確的動作怎么也撕不出“羊毛”了呢?”引發(fā)孩子的進一步思考和嘗試。在反復的嘗試中孩子逐步感知到了紙的一邊易撕,另一邊難撕,也就是紙里存在著經緯紋路。
2.真探索。
整個活動的探索老師都是以拋出問題讓孩子自主思考、操作的形式進行的,因為有很明確的問題作埋伏,所以孩子對探索活動還是很有目標、很感興趣的。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總是鼓勵孩子積極探索,不要放棄。我以拋出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繼續(xù)思考和探索。最終,孩子們通過不懈努力,終于給小綿羊披上了厚厚的羊毛時,那一份滿足并不是手工活動所能達成的,因為手工更多的是動作技能的練習,而科學探索則飽含著孩子的思考和不懈努力,充滿了挑戰(zhàn)和趣味。 ‘
三、以拓展為追求
好的科學活動結尾應該是能激發(fā)孩子繼續(xù)深入探索的,因此,在本次活動結束時,我進行了這樣一個提問:“做了一會兒運動,小綿羊的肚子餓得咕咕叫了,可是草地上的草太少不夠吃,你們能不能用這些綠色的彩紙給小綿羊撕出長長的小草呢?彩紙里會不會也藏著小秘密,讓我們游戲的時候再去試一試吧!”依然沿用故事情境,使得整個活動渾然一體,但同時又充分激發(fā)了孩子對其他紙張的探索興趣,讓活動止而探索不止。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重點)
2、能按照物體的形狀進行簡單的分類。(難點)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大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各一個、小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每人一份、小動物屋3個
活動過程:
一、認識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1、今天,我們去圖形王國里玩一玩,小朋友們,閉上眼睛,我們出發(fā)了。
2、提問:王國里有哪些圖形寶寶啦?(出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這是什么形狀的圖形寶寶?它有長得怎么樣的呢?
3、圖形寶寶自我介紹(小結):小朋友們好,我是圓形寶寶,我的身體是胖乎乎的一個角都沒有。小朋友們好,我是正方形寶寶,我的身體有四條邊和四個角,很高興能和你們做朋友。小朋友們好,我是三角形寶寶,我有三個角三條邊,大家愿意和我們做朋友嗎?
二、游戲“喂餅干”
1、按形狀給小動物喂餅干。師:小朋友們,圖形王國里還有好多有趣的東西,你們看,這是什么啦?(出示三個形狀小動物的家)教師分別扮演小動物,說喜歡什么形狀的餅干。
2、師:小朋友們,現(xiàn)在拿起小椅子下的三種形狀的餅干,你們手里有什么形狀的餅干啦?小動物餓啦,給他們喂一下吧。
3、小朋友喂餅干。
三、經驗遷移。
1、師提問:在小朋友的家里或在幼兒園,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呢?回家之后,我們在去找找其他的.物品吧。
活動反思:
活動剛開始,我以帶小朋友去圖形王國參觀的形式,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接著我直接出示三個圖形寶寶請小朋友說一說長得怎么樣,用直觀的圖形來進行表示。小朋友自己先說出第一感覺的形象。然后教師在自我總結,以圖形寶寶自己介紹的方式較科學的介紹給小朋友,讓他們了解三個形狀的基本特征。但是之后,教師可以請個別回答,集體回答等方式來考考小朋友有沒掌握,可以更好地鞏固對圖形基本特征的了解。重點可以更好地突破。
第二環(huán)節(jié),教師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活動,讓小朋友按照形狀能進行簡單的分類,以此加深小朋友對三個形狀的特征。比如請他們拿起餅干的時候,先說一說是什么形狀的餅干,然后再去喂餅干。因為“游戲”是小朋友最喜歡的一種學習形式,讓他們“玩中學,學中玩”,符合小班的年齡特點。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經驗遷移,讓小朋友自己說說幼兒園、家里的物品。哪些是圓的、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將枯燥的圖形與生活相聯(lián)系,較好地融入到生活,作為生活經驗。
科學教案 篇3
目標:
⒈在動手實驗中,探索潛水艇沉浮的簡單原理。
、材芘c同伴合作實驗,并大膽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準備:
、睗撍С粮〉囊曨l。
、踩耸忠环輰嶒炗涗泦、筆。
、诚涤芯的玻璃小瓶子若干、玻璃彈珠若干、透明水箱(6個)。
過程:
一、運用視頻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
⒈(播放潛水艇沉浮的視頻)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
、矌煟簼撍槭裁纯梢猿寥胨,又可以浮出水面?是什么幫助潛水艇一會沉、一會浮的?我們用瓶子當潛水艇一起來做個沉浮的小實驗就知道了。
二、實驗一:嘗試讓瓶子潛水艇下沉的小實驗
、睅煟喝绻哑孔訚撍Х湃胨,它會怎樣呢?誰來試一試!
。ú聹y后,請個別幼兒講解并演示)
師:發(fā)現(xiàn)情況,敵人來了!我們怎樣讓浮起來的瓶子潛水艇沉入水底呢?
。ㄓ變捍竽懼v述能讓浮起來的瓶子潛水艇沉入水底的各種方法)
⒉師:大家想到了好多方法,這兒有一些玻璃小彈珠,看它們能不能讓輕輕的瓶子潛水艇沉下去。
要求:兩人合作實驗,輕輕地投珠子,記住投入幾顆時瓶子潛水艇就沉下去了,每次投入珠子后把瓶蓋擰緊再放入水中實驗,仔細觀察后認真地記錄在第一張記錄單上。
介紹記錄單:上面一格是瓶子所在的位置,下面一格是記錄所放珠子的個數(shù)。
⒊幼兒合作操作,做瓶子潛水艇沉下水的小實驗并進行記錄。
⒋交流操作結果:
師:你是怎樣讓浮在水面上的瓶子潛水艇沉到了水底?為什么?
師:那怎樣讓它再浮起來呢?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把一定數(shù)量的玻璃彈珠放進去,瓶子變重了,它就沉下去了,取出玻璃彈珠后它又變輕了,就浮起來了。
三、實驗二:嘗試讓沉入水底的瓶子潛水艇懸浮在水中的小實驗
。úシ艥撍г谒袘腋撔械囊曨l ,幫助幼兒理解“懸浮”的概念)
、睅煟簼撍茉谒谐粮∽匀,現(xiàn)在,潛水艇要偵察敵情,它要在水中潛行,你們能不能讓瓶子潛水艇也懸浮在水中,有什么辦法?請你和好朋友去試一試,然后把你們的實驗結果記錄在第二張記錄單上。
、灿變汉献鞑僮鞑⒂涗,教師提醒幼兒嘗試:放置幾顆才能使?jié)撏Р怀恋降子直M量少露出水面?
⒊交流實驗結果。
師:你們成功了嗎?請介紹一下你們的好方法?
師:有誰失敗了嗎?沒關系,我們一起來尋找失敗的原因。(視實際情況請幼兒上來演示操作過程,引導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師小結:當我們改變了瓶子潛水艇中珠子的數(shù)量時,潛水艇的重量其實也發(fā)生了改變,所以它能控制在水中的位置。四、經驗遷移:了解魚在水中自由沉浮的原因⒈師:其實潛水艇沉浮的本領是從一種動物身上學來的,請小朋友猜一猜是哪種動物?
⒉師:潛水艇還真的是學了魚的本領才能沉浮的,那到底魚身上有什么奇特的東西讓魚沉浮自如呢?
⒊觀看PPT,了解魚鰾的作用:
——教師小結:原來潛水艇就是學了魚身上的魚鰾來讓自己沉浮的。
、磶熆偨Y:聰明的人類從動物身上學到了很多本領,發(fā)明了很多東西來方便我們的生活。
活動設計說明:
科學源于生活,啟于生活,生活是科學教育的源泉,科學教育根植于幼兒的日常生活。以下結合《源于生活的幼兒園科學活動》網(wǎng)絡講座精神談談我在設計大班科學活動《瓶子潛水艇》中的一些做法。
一、活動內容生活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學習特點也要求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取之于幼兒生活 ,因此我在選擇該科學教育的內容時,以幼兒的社會生活為基石,抓住了幼兒身邊較熟悉的事物——潛水艇來組織本次活動。那是在一次觀看動畫片的活動中,孩子們看到了潛水艇,很快便引起了幼兒的興趣,尤其是一些男孩子,興奮地告訴我:“我在電影里看到過!”還有的.說:“我家有一本書,那上面就有潛水艇。”幾個小朋友都好奇地問我:“為什么潛水艇可以一會兒沉入水中一會兒又浮出水面?”為了滿足幼兒的探索需求,讓孩子了解潛水艇下沉和上浮的原理,我設計了這次科學實驗活動,讓孩子在實驗活動中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潛水艇沉浮的秘密。
二、活動材料生活化
材料是科學活動的載體,我們應慎重考慮科學活動中的材料選擇,并激發(fā)幼兒與材料發(fā)生相互作用,促進幼兒積極地去發(fā)現(xiàn)、去尋找、去探索科學奧秘的愿望。根據(j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提出幼兒園科學活動選擇材料應該生活化的觀點,我努力挖掘了幼兒所熟悉的生活中的可利用材料:系有線的玻璃小瓶子若干、玻璃彈珠若干、透明水箱等,激發(fā)幼兒參與科學探索活動的積極性,有效提高了幼兒與材料的互動。
三、活動形式生活化
、比谌腚娊淘O備,活動導入生活化。
潛水艇對于多數(shù)幼兒來說可能認識,但對于它的功能、原理等也許還不了解。本活動我結合生活教育理論,運用現(xiàn)代教育媒體——潛水艇視頻作為導入,以其具有的直觀、引人入勝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形象鮮明生動而又易于接受和理解,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通過生活中潛水艇的沉浮現(xiàn)象,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彌補了幼兒科學活動說教為主的不足,通過視聽信息的傳遞讓科學活動更富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實際。
⒉創(chuàng)設情景,過程組織生活化。
在科學活動過程的組織中,我靈活運用生活化的策略 ,密切幼兒生活,以觸動幼兒的內心體驗為核心,從創(chuàng)設情景中入手,根據(jù)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搭建幼兒內心體驗的新平臺,以深刻體驗為基礎,豐富幼兒的經驗。在先后兩次實驗中,我創(chuàng)設了游戲化、生活化、趣味化的情景,通過幼兒與同伴合作實驗、記錄與相互交流,幫助他們建構了嚴謹?shù)目茖W概念。幼兒發(fā)現(xiàn)了往瓶子潛水艇中投入一定數(shù)量的珠子能使瓶體變重,讓瓶子潛水挺沉下去;而改變瓶中珠子的多少,也就是改變瓶子的輕重,從而能控制瓶子潛水艇在水中的位置。幼兒輕松地理解了潛水艇的工作原理——靠改變潛艇的自身重量來實現(xiàn)。潛艇它有多個蓄水倉。當潛艇要下潛時就往蓄水艙中注水,使?jié)撏е亓吭黾映^它的排水量,潛艇就下潛。幼兒在身臨其境的觀察、探究、實驗和操作過程中,理解了科學對人們生活的實際意義,充分體驗到了與同伴合作以及實驗成功所帶給自己的喜悅,從而培養(yǎng)了幼兒真正的內在探索動機,保持了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四、科學活動應更好地為生活服務。
該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又回歸于幼兒生活,在活動的最后環(huán)節(jié)通過潛水艇這個點,幼兒感受到了其實生活中動物身上有很多本領是可以讓人類去學習的,當人類學習了動物的本領并運用到生活中去的時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整個活動中,幼兒充分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得整個探索過程具有無可估量的教育價值。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能靈活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科學活動幫助幼兒積累了解決問題的經驗,從而加強了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科學知識更好地為生活服務。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感知大氣壓力的存在。
2、學習動手操作解決問題的方法。
3、感受探索科學奧秘的樂趣。
4、了解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6、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吸管、氣球、乒乓球、小碗、打氣筒、大水盆、飲料瓶、酸奶盒、吹風機、空氣炮、紙制小豬小傘、小禮花。
2、錄像帶、磁帶。
【活動與指導】
活動一:到“淘氣堡”去作客。
律動入場。(在淘氣堡里有許多好玩、淘氣、有趣的事情發(fā)生,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將氣球松開氣口,觀察氣球漏氣時在空中的狀態(tài)。設問:氣球是如何變大的,又為什么會在空中跳舞,我們一起到淘氣堡里揭開這個秘密吧。
活動二:懸在空中的乒乓球(小魔術)
將一只乒乓球放在打開的吹風機上,它就會懸浮在空中。請幼兒說說這是怎么回事。
教師揭密:因為乒乓球被氣流頂起來以后,下面連續(xù)不斷的氣流使球掉不下來。外側的氣流又會包住球,使它不被吹走。
關注點:幼兒是否對實驗感興趣,是否好奇。
活動三:運乒乓球游戲
每人一個吸管、一個小碗,以接力的形式把乒乓球從一個碗里運到另一個碗里,看哪組想的辦法多,運的快。
關注點:幼兒是否能開心游戲,努力創(chuàng)新,與同伴合作。
活動四:探索游戲“淘氣堡”的秘密。
幼兒自由選擇,參與四個科學小實驗。
1、小傘飛起來。將小傘放在瓶口,雙手用力拍瓶兩側,小傘就會飛起來。
2、自制小噴泉:將兩個扎有多個小孔的酸奶盒浸在水中,用力擠壓疊放在一起的酸奶瓶,壓力會使水流從小孔中噴射出來。
3、趕小豬:把紙制小豬放在桌上,將瓶口對準小豬,兩手用力擠壓瓶子,氣流會使小豬動起來。
4、充氣氣球跳跳舞。用打氣筒給氣球打氣,然后松開氣口,感知充氣過程中大氣壓力的存在。
關注點:幼兒是否積極地參與到游戲中,并能主動探索,動腦筋想辦法。
小結:我們今天做的這些小實驗、小游戲、小魔術都是大氣壓力的作用。它時時刻刻存在我們的`身邊,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看不見的好幫手。
活動五:觀看錄像片《幼兒園里故事多》
錄像內容(小朋友玩的空氣炮、水槍、車胎打氣、測量血壓、吸飲料、噴霧器)
說說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是大氣壓力幫助下做的事情。噴灑農藥、投放吸盤、灌墨水、打針、壓力曖瓶、噴香水等、抽水機、大慶的采油井。
關注點:是否能理解和體會科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活動六:噴禮花,感受成功的喜悅。小朋友們一起跳舞離開淘氣堡。
小百科:大氣是指包圍地球的氣體,也泛指包圍其他星球的氣體。
科學教案 篇5
主要目標:
1、探索使各種物體轉動的方法。
2、關注轉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過程:
一、游戲:迷迷轉(目的: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理解"轉動"的意思)
。2分鐘)
二、動手讓各種物品轉動起來(12分鐘)
o 提問推動: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o 試一試不同的材料。
o 提問推動:除了這種方法,還有別的方法使他轉動嗎?
小結:
★出示文字總結幼兒探索的方法。
★轉動和"力"有關。
三、創(chuàng)造性地通過組合,讓二種物品轉動起來(10分鐘)
o 提問推動:請你用一樣物品幫助另一樣物品轉動起來。
o 隨機觀察,給與鼓勵和支持。
o 你這種轉動,在那里也看見過?引發(fā)轉動與生活的關系。
小結:
★從一到二位幼兒演示的創(chuàng)造性轉動作品自然引導到生活中的轉動,總結轉動與生活的關系。
四、游戲:跨步前進(目的:引導幼兒有興趣地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轉動)(6分鐘)
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的制定符合幼兒特點,活動內容的各環(huán)節(jié)均指向目標。教師注意選擇適當?shù)臅r機介入,給幼兒充足的自我探索學習的空間,使幼兒在活動中獲得發(fā)自內心的勝任感、自信和滿足。這個活動基本完成了設定的目標,符合本班幼兒的發(fā)展水平。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方法及發(fā)展過程。
2、能夠采用查閱資料、互相交談等方法了解人們如何傳遞信息。
3、感受信息傳遞給生活帶來的便捷。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調查表、幼兒畫冊、圖片。
活動過程:
1、討論交流。
我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
2、配圖講述人們信息傳遞的故事,簡單了解人們信息傳遞的發(fā)展史。
3、暢想未來信息傳遞的方式
教師行為教師開始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信息傳遞的情境,例如:今天在幼兒園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得了一朵小紅花,如何將這個好消息告訴給你們的爸爸媽媽?告訴給你們的朋友?告訴給遠方的親人呢?
過渡語:剛剛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把好消息告訴給別人,這樣就是在傳遞消息,除了這些傳遞信息的辦法,你還知道哪些傳遞的方法?可以結合調查表說一說師語:中國人都是很聰明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就想到了很多方法去傳遞信息。
例如:古代的人們傳遞信息主要用飛鴿,烽火,快馬,暗號,手語,書信,旗幟等方法。
現(xiàn)代的'人們有郵政、電報、電話、電視、電腦網(wǎng)絡等方法傳遞信息。
4、師語:現(xiàn)在我們有這么多信息傳遞的方法,大膽想象一下以后還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信息傳遞的方法呢?等你們長大后會怎樣去傳遞信息呢?(這一環(huán)節(jié)可讓幼兒畫出自己對未來信息傳遞方式的設想,可將孩子的設想布置在主題墻或區(qū)域中)
幼兒預設行為幼兒根據(jù)創(chuàng)設的情境積極思考討論信息傳遞的方法幼兒結合調查表大膽講述幼兒看幼兒畫冊的圖片,感受信息傳遞方式的多樣化及其變遷幼兒發(fā)揮想象,大膽暢想未來的信息傳遞方式
活動反思:
對于人們如何傳遞信息,孩子們還是有一點經驗的,例如打電話、寄信、發(fā)短信等等,但是對于以前人們的傳遞信息的方式還是比較陌生的,通過前期的調查表,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查閱了很多資料,了解了信息傳遞方式的變遷。但是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想象力不夠豐富,以后還是要鼓勵孩子多想。
小百科:信息,指音訊、消息、通訊系統(tǒng)傳輸和處理的對象,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
科學教案 篇7
一、目標:
1、探索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體驗探索帶來的樂趣。
2、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有關物體支撐的經驗。
二、準備:
若干熟雞蛋、沙包、瓶蓋、橡皮泥、積木、電線、海棉。
三、過程:
1、蛋寶寶想要站起來。
跟隨音樂節(jié)奏,幼兒精神飽滿地行走,音樂結束是做立正的動作。
有許多雞蛋寶寶也想學我們的樣子站起來,你們愿意幫助它們嗎?
2、我?guī)碗u蛋寶寶站一站。
引導幼兒嘗試在桌面上讓雞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幫助雞蛋寶寶站起來?
那么,雞蛋寶寶為什么站不起來?(因為雞蛋寶寶兩頭尖)
3、找“朋友”幫忙。
雞蛋寶寶站不起來一定很著急,老師請來了許多材料朋友來幫助它們,我們一起來看看是誰。ǚe木、沙包、瓶蓋、橡皮泥、電線、海棉)
鼓勵幼兒運用材料進行嘗試,探索讓雞蛋站起來的`方法。
請幼兒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幫助蛋寶寶站起來的,并請幼兒進行演示。
那么哪種材料可以讓蛋寶寶站得跟更穩(wěn)呢?組織幼兒互相交流。
4、將材料朋友與蛋寶寶請到科學角中,讓幼兒繼續(xù)進行探索發(fā)現(xiàn)。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科學教案10-03
科學教案(經典)10-04
科學教案04-06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科學教案[經典]08-03
科學教案[精選]08-08
(精選)科學教案08-05
科學教案(經典)08-23
科學教案【經典】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