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大班科學教案(大全8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整。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紙的硬軟、厚薄、光滑、粗糙、彈性等不同質地和特性。
2、萌發(fā)初步的廢物利用意識,知道一些廢舊的材料也能做成有用的東西,體驗探索的樂趣與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的各種材質的紙。
2、雙面膠、漿糊、扭扭棒、及時貼、封裝帶、橡皮筋等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紙可以做什么——萌發(fā)廢物利用意識
1、最近我們一直在研究有趣的紙,收集了各種各樣的紙,我們一起想一想這堆看上去沒什么用的紙材料,可以做些什么好玩的東西?(引導幼兒思考,自由講述:用紙盒做成汽車或房子、用手工紙折紙工玩等)。
2、小結:看上去沒有用的紙,只要通過我們動腦筋,就可以做這么多好東西。所以只要我們動腦筋,就能把一些廢物利用起來。
二、嘗試做紙球——第一次操作
1、今天我們來用紙做一個大家一直會玩到的東西——紙球。你用紙球玩過那些游戲?(小投手、保齡球……)桌子上面有各種各樣的紙,你可以選擇一樣試試看,把它做成紙球,看看是不是所有的紙都能做成紙球呢?(引導幼兒自主選擇操作材料,嘗試捏成紙球,了解體會各種紙制品的不同特性與質地。)
2、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做的紙球吧。ㄔ诓僮鲿r觀察有用相同材料做的紙球,請這幾個幼兒先逐個拿著自己做的'紙球上來介紹,再請幼兒對他們的紙球觀察比較。)
3、你選什么紙來做紙球?為什么要選這種紙?
4、用一樣的紙,做出來的紙球一樣嗎?為什么?(引導幼兒表述:有的捏得緊,有的捏得松)
5、誰沒有做成紙球?我們來一起想一想,為什么沒有做成功呢?(引導幼兒表述:紙硬或滑它捏不緊,會彈出來。)
6、小結:原來做紙球也是有秘密的。不同的紙大小、硬軟、厚薄都不一樣,有的能用來做紙球,有的就不容易成功。
三、把不容易團起來的紙做成紙球——研究問題、探索解決
1、有什么辦法可以把這些不容易團起來的紙做成紙球?
2、幼兒積極思考,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出示操作材料:剪刀、雙面膠、扭扭棒、透明膠、橡皮筋等,啟發(fā)幼兒思考。)
3、請幼兒自主嘗試剛才想出的方法,嘗試做成紙球。(鼓勵幼兒嘗試多種不同方法,如用透明膠、扭扭棒等)
4、請幼兒上來展示做好的紙球,并介紹自己用了什么方法?
小結:在各種各樣材料和工具的幫助下,我們還是可以做成紙球。開動腦筋,我們就能解決問題!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初步了解影子的變化與日照的時間有關。
2、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音樂、粉筆。
活動過程:
1、有趣的影子:
帶領幼兒到操場,播放歡快的節(jié)奏感強的音樂,鼓勵幼兒根據(jù)音樂的節(jié)奏,大膽、隨意地在陽光下做出夸張、有趣的動作,并注意地上影子的變化。
2、滑稽的影子:
音樂聲突然停止,幼兒保持原來動作不變,另一幼兒用粉筆把他的'影子描繪在地上,并把當時的鐘點數(shù)標注在影子旁邊。
3、會變的影子:
(1)記錄時間大約2小時左右,請幼兒站在原處再次做原來的動作,請另一幼兒選用另一種顏色的粉筆在地上描繪現(xiàn)在的影子,比較觀察其中的變化。
(2)活動進行若干次。比較若干次活動的結果,重點觀察影子的位置的變化:
——“為什么影子會隨著時間而變化?”
“影子是怎樣形成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中尋找方向,加深對指南針的認識。
2、知道中國人很聰明,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3、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塑料碗若干、水若干、磁針若干、教學ppt、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設疑激趣。
1、播放ppt引起幼兒探索。
提問:在海上航行迷路了怎么辦?
2、幼兒討論交流。
小結:海上航行需要使用指南針。
二、指南針的奧秘。
玩磁針,并提問:磁針為什么紅色總是指在南面?
三、做指南針。
1、幼兒自由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2、分享交流你的指南針成功了嗎?
四、游戲:我在哪?
引導幼兒用指南針尋找自己的方位并記錄下來。
活動生成與建議:
1、在區(qū)域中學用指南針,讓幼兒在活動室中找“南”,進一步探索指南針指南的現(xiàn)象。
2、在區(qū)域活動時,探索磁鐵之間的相互作用,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吸引和排斥的現(xiàn)象。
3、尋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用到了磁鐵,了解磁鐵在人類生活中的用途。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發(fā)現(xiàn)、尋找身邊一些植物的種子,簡單了解種子發(fā)芽成長的必要條件。
2、有參與種植活動的興趣。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蠶豆、玉米、花生、蘋果、辣椒等,每人一個小花盆、標簽、水壺、小叉子,背景圖和蘋果生長圖。
觀察與指導:
一、激發(fā)幼兒探索種子的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一樣東西,你們看這瓶子里裝著什么呀?(幼兒觀察)
2、從瓶內到出來(到入單色盆內),讓幼兒仔細觀察,走向幼兒,讓每一個幼兒都看一看、摸一摸。
3、真奇怪,這小小的、硬硬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呢?
4、出示蘋果生長圖,進一步引起幼兒探索種子的興趣。
5、現(xiàn)在明白了,原來這小小的、硬硬的東西是蘋果的種子。
二、尋找種子
1、我這里正好有一個蘋果,你們告訴我,哪里有它的種子?(在里面)
。1) 在里面嗎?你們肯定嗎?
(2) 好,那我來把它切開來,先切一小快。(怎么沒有種子)
。3) 再切一塊。(還是沒有嗎?)(中間切開)
。4) 哦,要中間切開,切開后,請一個幼兒上來找。
。5) 原來蘋果的種子躲在它的殼里。
。6) 我們身邊還有許多植物,他們也都有種子。
2、看、韋老師今天帶來了什么?出示蠶豆、玉米(一根)、花生、辣椒。你們認識它們嗎?
(1)這是什么?(蠶豆)蠶豆的種子在哪里?哦、我們一會找找看。
。2)這是什么?(玉米)玉米的種子在哪里?哦、我們一會找找看。
(3)這是什么?(花生)花生的.種子在哪里?哦、我們一會找找看。
(4)這又是什么?(辣椒)辣椒的種子在哪里?
3、現(xiàn)在請你們把它們的種子找出來。
(1)把你們找到的種子放入小盒內。
。2)把垃圾放入筐內。
(3)小椅子不動,找到種子后再座回小椅子。
4、把你們找到的種子拿過來,
。1)蠶豆的種子是什么顏色?
。2)玉米的種子穿什么顏色的衣服?
。3)花生的種子摸上去怎樣?
(4)辣椒的種子又是怎樣的?
小結:原來種子的顏色、大小和形狀都是不一樣,它們躲藏的地方也不一樣。有的種子它是在外面的,就像玉米的種子:有的種子是躲藏在里面的,就像蠶豆、花生、辣椒的種子;有的種子硬硬的,就像蘋果、花生的種子;有的種子軟軟的,就像玉米、辣椒的種子。
三、種子發(fā)芽所需的條件
1、那么種子有什么用,它會變成什么?(種子會發(fā)芽——長大——結果)
2、種子發(fā)芽需要什么條件?(泥土、陽光、水)
小結:小種子埋地下,
喝足水發(fā)了芽,
發(fā)了芽鉆泥巴,
鉆出兩片小芽芽,
再長變成嫩枝丫,
小朋友們愛護它。
四、種植
1、我們也來試試種植這些種子,好嗎?
2、看,這是韋老師幫你們準備的一些材料。(泥土、花盆、小勺子、灑水壺、各類種子的牌子)
3、你們回種植嗎?
4、種子種植好以后別忘記插上小牌子。
5、最后,別忘了天天去看看、關心它們。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意圖:
在人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影子的大小、位置會有什么變化?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開展此次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知道光和影的形成條件,在探索中了解物體、光源和反射面之間的關系。
活動目標:
1、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chǎn)生影子大小之間的關系。
2、準確地記錄人、太陽、影子之問的關系。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陽光充足的日子、戶外場地、記錄紙、自制的日晷、時(每隔一小時記錄一次)。
2、經(jīng)驗準備:知道太陽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是在物體、光源、反射面三個條件下形成的;通過鐘表與日晷對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陽投影指示時問的工具等。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chǎn)生影子大小、位置之間的關系。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對影子的變化進行猜想與驗證。
活動過程:
1、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
活動前,教師在戶外選定地點,放置一個大鐘表和調置好的日晷。請幼兒猜測:假如上午9點,一個人面向太陽站立,他的影子會出現(xiàn)在哪兒?不同時問,太陽的位置會怎樣變化?影子會有什么變化?
2、驗證9點影子的位置。
參加活動的幼兒每人負責畫一個時問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記錄時間和自己的名字。上午9點開始,請一幼兒選定面向太陽的方向站立,便于觀察太陽位置的變化,再請一名幼兒把他的影子畫下來。引導幼兒觀察人、太陽、影子的'位置,特別是人與影子的連接點。
3、根據(jù)9點的影子,再次猜測。
“10點影子會出現(xiàn)在哪兒,影子會有什么變化?”(影子逐漸變大)引起幼兒對問題的思考,然后進行驗證。
4、11點影子在哪兒。
同樣方法猜測、驗證。然后通過三次影子的記錄,引導幼兒觀察,太陽升得越來越高,影子越小,反之,與之相反。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chǎn)生影子大小之間的關系。
5、12點的影子在哪兒。
做完11點影子的記錄后,引導幼兒猜測12點的影子會在哪兒。(人的正背后)。
6、猜測下午的影子在哪兒。
記錄12點影子的時候,請幼兒再次猜測推斷下午的影子會有什么變化?(影子又由小逐漸變大,而且左右影子對稱)然后逐一進行驗證。
7、根據(jù)記錄結果,幼兒自己總結規(guī)律。
記錄完影子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記錄結果,自己總結出太陽與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太陽越低,影子越大;太陽越高,影子越小;太陽與人重疊時,影子最小。而且還發(fā)現(xiàn)了9點與15點的影子一樣大、10點與14點的影子一樣大、11點與13點的影子一樣大,左右對稱。
幼兒對此活動很感興趣,一整天談論的話題都是影子,總是提醒老師:“范老師,快到時間了,該上樓頂畫影子了。”中午午飯后,迫不及待地上樓畫影子,午睡時,為了等待畫影子,興奮地睡不著。輪到每人記錄時,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畫壞。
活動前,當教師提出“一個人面向太陽站立,他的影子會出現(xiàn)在哪里”時,9個人出現(xiàn)了7種答案,都說自己是正確的。正因為答案出現(xiàn)的分歧比較大,想實驗的愿望就越強烈,都想證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
9點影子出現(xiàn)時,大家都驚訝了,“啊!原來影子在這呀!”在猜測10點影子時,答案只有“左右”之后,大家都能推斷出下一個影子的位置了,不再有爭議。12點時,看到影子最短,然后猜測,“以后影子是什么樣?”有人說長,有人說短,王郡桐小朋友說:“1點時你不就知道了嗎”。中午1點我請沒睡的i名幼兒上樓畫了影子。起床后,周岐傷心地哭了,“老師,為什么不叫我?”當大家看到1點的影子后,一下推斷出以后每個時間段影子的位置了。
從上午9點到下午3點每隔一小時,孩子們就畫一次影子。記錄全過程后,不用老師做任何講解,孩子們自己就很清楚地得出了結論:上午9點影子最大,以后越來越小。中午12點,影子落在人正背后,影子最小。下午1點后影子逐漸變大。也就是說,隨著太陽(光源)位置的變化,影子也在變化著,太陽越低,影子越大,反之則相反。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很清晰地表達了這一變化規(guī)律。
太陽與影子觀察記錄表(一)
太陽與影子記錄表(二)
研究太陽、影子、日晷
活動反思:
“光和影”這個活動主要是教師從偶發(fā)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在借鑒他人經(jīng)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了活動。通過教師敏銳地觀察,捕捉到了有價值的東西,決定了下一次活動的發(fā)展方向。整個活動都是通過教師有效地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使活動一步步向前推進。
不足之處:
教師的提問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啟發(fā)性,只是表面性的提問,例如,“9點的影子在哪兒?”“10點的影子在哪兒?”同時,每小節(jié)活動之后及活動的最后教師沒有進行總結性的提升。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不同味道,嘗試運用圖表記錄,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了解各種味道是靠舌頭品嘗出來的,發(fā)展對食物的辨別能力。
3、培養(yǎng)觀察,比較能力。
4、初步培養(yǎng)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來感受味道。
活動準備:
1、設置“味道王國”的情境,擺設各種味道的食品,如檸檬、糖果、山楂、咸鴨蛋、辣椒、咖啡、咸菜、苦瓜等。
2、為幼兒準備每桌一套分別裝有白開水、白糖水、白醋、咖啡、白酒、鹽水的品嘗杯和品嘗棉簽。
3、味道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出示各種表情,導入活動。
1、今天老師請來一些表情寶寶,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出示表情圖片)
2、這是甜寶寶,和甜寶寶打個招呼,看看甜寶寶的表情是怎么樣的?你吃到什么東西時會有這樣的表情?(引導幼兒模仿表情)
這是咸寶寶,和咸寶寶打個招呼,看看咸寶寶的表情是怎么樣的?你吃到什么東西時會有這樣的表情?
這是酸寶寶,和酸寶寶打個招呼,看看酸寶寶的表情是怎么樣的?你吃到什么東西時會有這樣的表情?
這是苦寶寶,和苦寶寶打個招呼,看看苦寶寶的表情是怎么樣的?你吃到什么東西時會有這樣的表情?
二、品嘗各種食品,感受不同味道。
1、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味道王國”去,那里有好多有趣的味道,請你們嘗一嘗,在品嘗之前先洗洗手。小朋友可以自由地去品嘗,在品嘗的過程中,你要記住自己品嘗的是哪一種食品,它是什么味道,把你嘗到的味道記錄下來,等一下大家說一說。(教師示范品嘗的方法)
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味道的秘密吧。ㄓ變鹤杂善穱L食品味道)
2、組織幼兒談自己品嘗的感受。
小朋友,“味道王國”里都有什么食品?剛才小朋友品嘗了什么食品,它是什么味道的?嘗到酸味時,你有什么感覺?這種味道會使你想起什么事情?嘗到甜味、苦味、辣味、咸味時,又有什么感覺?你會想到什么?
三、通過操作感受,使幼兒了解舌頭的'品嘗作用。
1、小朋友,咱們剛才品嘗了那么多的味道,這些味道是怎么嘗出來的?
2、下面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品嘗杯,請小朋友再嘗一嘗,它們分別是什么,你是怎么嘗出來的?(為幼兒提供實驗材料,教師示范并指導幼兒運用正確的方法來進行品嘗)
3、小朋友告訴老師剛才你是怎樣實驗的?各種味道是靠什么品嘗出來的?
4、小朋友真聰明,通過實驗我們知道味道是靠舌頭品嘗出來的,舌頭為什么會嘗出味道呢?原來我們的舌頭表面有許多小突起,這些突起叫味蕾,味道就是通過味蕾品嘗出來的。別看我們的舌頭不大,可是它的各個部位卻有不同的分工。舌尖對甜味比較敏感,舌頭的兩側前端對咸味比較敏感,舌頭兩側后端對酸味比較敏感,舌根對苦味和辣味比較敏感。
四、進行發(fā)散思維,了解更多的味道。
1、你還吃過什么東西,它是什么味道的?(引導幼兒說出更多酸、甜、苦、辣、咸味道的東西。)
2、除了甜、咸、酸、苦,你還知道其它的味道嗎?(引導幼兒說出更多的味道,如先苦后甜、又酸又甜等。)
五、結束活動。
小朋友,剛才咱們說出了許多的味道,下面咱們來做“小小調味師”來制作各種不同味道的飲料,看誰調的飲料味道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制作出和別人不同的味道。)
小百科:味道一般意義上的味道指味覺,包括甜味、苦味、酸味、咸味等等。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的基本性質:無色、無味、透明、流動。
2、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
3、激發(fā)幼兒對水的探究興趣,懂得要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臉盆6個、玩水工具若干、玻璃杯若干、糖若干、奶、錄音機、磁帶、圖片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激發(fā)興趣。
幼兒自由玩水,體驗水的玩法。談話活動-------水可以怎么玩?
二、簡單介紹水的三態(tài)
冬天很冷水會結冰是水的固態(tài),夏天天降雨水是水的液態(tài),開水冒的氣是水的氣態(tài),那么水像魔術師一樣一會變成冰塊,一會變成雨水,一會又變成氣冒出,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你們想多了解水嗎?好那我們研究一下看看水都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三、探究水的性質
1、猜一猜,各是什么?實驗:分別出示1號杯水、2號杯奶,讓幼兒猜一猜,看一看,通過觀察比較明白水是沒有顏色的,而奶是白色。
小結:水是沒有顏色的。
2、嘗一嘗,各是什么味道?
實驗:讓幼兒聞聞、嘗嘗1號杯內的.水,說說水是什么味道?然后再來聞一聞、嘗一嘗2號杯內的奶,說說奶是什么味道?在幼兒親身體驗的基礎上小結:水是沒有味道的。
3、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實驗:把兩塊糖分別放入1號杯與2號杯中,讓幼兒觀察比較你看見了什么?為什么?
最后得出結論:水是透明的。
4、抓一抓,你知道了什么?
實驗:用飲料瓶制作一個水槽,下面接一個杯子或者一個盆,讓幼兒觀察水是怎么進了下面的杯子或盆里的,幼兒就會說出是流進去的,從而得出水是流動的。最后得出結論:水是流動的。
四、討論水的用途,教育幼兒節(jié)約用水。
老師小結了水的性質后,問孩子們:“水能用來干什么呢?”讓幼兒互相討論后回答,孩子們會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水可以洗臉、洗頭、洗腳、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師可以擴寬思維告訴幼兒還可以滅火、灌溉農(nóng)田、發(fā)電等,讓幼兒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類離不開水,從而引出要節(jié)約用水。
讓幼兒設想如果沒有了水,我們會怎樣?廁所會怎樣?做飯時會怎樣?這樣加深印象讓幼兒真正做到節(jié)約用水。
師問幼兒:“你們見過哪些浪費水的現(xiàn)象呢?那以后應該怎樣節(jié)約用水呢?”幼兒各抒己見,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老師總結。
五、做律動《水龍頭不哭了》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區(qū)域里繼續(xù)探究水的其它特性
活動反思:
大班孩子在生活中很喜歡玩水,對水的特性也有初步的認識。水的三態(tài)的變化在生活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像水燒開會冒水蒸氣,孩子夏天吃的冷飲不吃一會就化了……通過這節(jié)課的小實驗讓孩子對水的三態(tài)的變化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并能夠聯(lián)系到實際生活中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做科學小實驗的興趣;顒友由觳糠肿尯⒆觽冇懻撊绾喂(jié)約用水,本節(jié)活動的重點是通過小實驗讓孩子了解水遇冷會結冰,冰遇熱會變成水,水加熱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又會變成水。其中水變冰,對于冰變成水的過程,孩子已經(jīng)有了一部分的經(jīng)驗,所以水加熱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又會變成水為難點。
活動目標:
1、感知水具有流動、透明、無色、無味的特性。
2、通過觀察實驗,感知水的三態(tài)變化。
3、發(fā)展幼兒觀察力,培養(yǎng)探索精神和大膽變數(shù)個人體驗的能力。
4、體驗玩水的快樂,產(chǎn)生珍惜水資源的情感。
我的語言不夠精練。在這節(jié)活動課中,活動目標的制定雖說簡單但是有點太多了,在科學活動中需要老師準確精練的引導話語,我在上課過程中給孩子的引導話語有些羅嗦,這需要在以后的活動中更加注意。對于大班孩子來說活動內容安排的有點多,最后環(huán)節(jié)應該制作課件讓孩子們從直觀上產(chǎn)生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這樣孩子們才會更結合生活實際思考如何節(jié)約用水。另外酒精燈應該用火柴點,不能用打火機,這是一個錯誤,課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應該在實驗延伸的時候給孩子更多發(fā)言機會。實驗的操作可以再熟練一些。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識讀溫度計,并從記錄中發(fā)現(xiàn)溫度與天氣的關系。
2、激發(fā)幼兒對觀察、測量、記錄天氣變化的興趣。
3、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環(huán)境與材料:
1、每人溫度計1支。
2、每桌涼水、熱水各1盆。
3、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
1、教師扮演天氣預報員,播報今天的天氣情況。
2、討論:怎樣能知道每天的氣溫?
3、教師了解每位幼兒有關天氣溫度的認識。
二、探究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1、展示各種各樣的溫度計圖片PPT。
2、出示溫度計實物,請幼兒說一說它有什么用途,怎樣使用它測量溫度。
3、小實驗:請幼兒將溫度計分別放在熱水和涼水中,觀察溫度計內水銀柱的變化。
4、實驗后幫助幼兒總結:氣溫變熱,溫度計的紅線上升;氣溫變冷,溫度計的紅線下降。
三、測量溫度。
1、請幼兒觀察和記錄室內溫度,然后帶著溫度計到室內測量,觀察溫度計上的紅線的變化,比較室內、室外的溫度。
2、請幼兒選擇太陽照射到的地方測量并記錄下彎度,然后再到背光陰涼的地方測量,觀察溫度計內水銀柱的變化。
3、請幼兒說一說變化的溫度告訴人們什么信息。
4、讓幼兒知道從天氣預報中了解溫度變化,并注意增減衣服。
四、請幼兒了解一天內不同時間溫度的變化。
教師指導幼兒記錄一天內不同時間室內或室外的溫度變化,讓幼兒從中發(fā)現(xiàn)時間與溫度的變化。
活動反思:
教過《水溫的變化》一課之后,總的感覺是得失摻半,成功失敗兼而有之。成功之處在于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資源做了較為恰當?shù)奶幚,其中有預設性的,如選定分析水溫變化的方法。也有生成性的,如關于實驗誤差的處理;失敗之處在于這節(jié)課沒有按預定計劃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時間比較緊張,課后的兩個問題(兩杯溫度相同而水量不同的熱水,放置一段時間之后,溫度是否相同?怎樣使一杯熱水的溫度盡快地降下來?)沒有按計劃解決,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學生參與實驗探究的積極性不高;仡欉@節(jié)課,具體反思如下。
一、明確的實驗目的更有利于學生參與到探究活動中
《水溫的變化》是學生在掌握了溫度計的使用方法的基礎上,而且是他們在學習科學課程以來所進行的第一次實驗探究活動,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通過實驗來研究熱水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但是這個實驗結論的得出,必須依賴于比較準確的實驗數(shù)據(jù),因此,也就要求學生所進行的實驗操作比較精確,除了全班學生采用統(tǒng)一的計時方法之外,主要是負責讀數(shù)的小組長按照要求準時正確地讀出溫度計上的數(shù)據(jù)。然而,許多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做得不夠好,他們都急于觀察一下溫度計上的度數(shù)。結果,在記錄溫度和分析數(shù)據(jù)時,顯得有些心不在焉。另外,還有幾個負責讀數(shù)的小組長也沒有做到專心致志,所以讀數(shù)時秩序有些混亂,這也直接導致了學生將溫度記錄在課本上,算出鄰近兩次測量的溫度差之后,便急于觀察熱水的溫度,卻很少去深入思考熱水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或者說對于自己先前的猜想缺乏一種科學求證的探究熱情。
由此看來,先前的猜測環(huán)節(jié)也是存在缺陷的,問題主要在于猜測的結果沒有引起學生從事探究的興趣,就是說,沒有將猜測的結果轉變?yōu)閷W生探究的目標。產(chǎn)生這種后果的原因固然在于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之間我更傾向于前者,在于小學生還不善于進行抽象邏輯思維,在于學生剛剛接觸實驗探究這一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在于我對上述情況缺乏必要的預見,對學生的情況缺乏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教學期待遠遠大于學生的接受能力,就是說,自己對學生情況的把握不到位。由此看來,順利完成實驗教學任務的困難很多。
因此,也就有必要將探究活動前猜測熱水溫度變化的環(huán)節(jié)進行一番改進。我原來的做法是,在組織學生談話,得出熱水溫度會逐漸降低后,接下來又組織學生進一步猜測并得出下面兩個假設:一是熱水溫度的變化是先快后慢的:二是熱水溫度的變化是先慢后快的。這樣的猜測結果對于學生來說顯然是增加了許多難度,同時也淡化了實驗探究活動的`目的。因此,可以改為這樣導入“熱水的溫度會逐漸降低,那么,熱水溫度的變化具體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情形呢?這節(jié)課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深入探究一番!比缓螅M織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這樣,就會避免出現(xiàn)先前那種拖泥帶水的導入方式,可以節(jié)約很多時間。同時,有利于將學生的思維活動定位在接下來的制定實驗方案、開展探究活動上面。
二、簡化并完善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方法
對于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我舍棄了課本中提供的采用折線統(tǒng)計圖的方法,改變?yōu)樽寣W生計算出鄰近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的差,最后再將各個小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都呈現(xiàn)在黑板上面,讓同學們直接觀察這些溫度差,并找出變化規(guī)律。之所以這樣處理,一是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因為他們還沒有學習折線統(tǒng)計圖,因此運用起來自然會存在一定的難度;二是為了便于看出實驗效果,本次實驗所使用的熱水的溫度盡可能做到很高,這又導致折線統(tǒng)計圖上的溫度變化看起來不是特別明顯;三是這樣做,可以讓每個小組測量的數(shù)據(jù)都能夠得到利用,既滿足了實驗結論普遍性的需要,同時又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感受到自己所從事的實驗操作的價值,這是尊重學生勞動成果的具體體現(xiàn);四是這樣處理,也是經(jīng)過實踐證明的,我在以前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時,也是采用了這種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的方式,效果比較理想。
三、及時處理生成性教學資源
如何處理實驗中出現(xiàn)的誤差,對于本節(jié)課來說是一個生成性的教學資源。處理誤差的態(tài)度與方法是教給學生正確地看待實驗結果,教育他們重視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性,讓他們養(yǎng)成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的重要而寶貴的資源。在概括實驗結論時,由于有些小組所測量的數(shù)據(jù)誤差較大,結果有的學生便認為結論的得出有些勉強。對此,我沒有敷衍塞責,而是正確面對,讓同學們綜合考慮各個小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用普遍性來糾正某些學生頭腦中個別情況的不足,并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誤差產(chǎn)生的原因:讀數(shù)時,視線沒有與溫度計液柱頂端相平,讀數(shù)的時機過早或是過晚,等等。從這一點來看,對于實驗過程中的誤差的處理,不應該回避,而是應該予以理性面對、科學分析。
這里還涉及到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問題。依我看來,預設是一節(jié)課應當完成的基本目標,在完成這些預設性目標的情況下,學生也只是一般意義上的學生;生成則是基于人──學生發(fā)展基礎上的教學目標,關注的是眼前的學生,關注的是這一個學生,而且由于生成的問題來自于學生,因而更能夠引起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就更容易為他們所理解和掌握。一節(jié)課,如果僅僅是著眼于并完成了預設目標,那么,這樣的課堂無疑是毫無靈動可言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成的課堂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也就必然是精彩的課堂。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電》科學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學教案04-13
大班蝸?茖W教案09-30
大班科學教案01-02
大班教案科學教案11-10
大班科學教案06-14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24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3-06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7-27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