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時間:2023-11-16 07:58:15 教案

中班教案集錦(4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集錦(4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旋律的基礎上,練習隨音樂合拍地做動作。

  2.能聽辨大鼓和小鼓的聲音。

  3.感受"xx"xx x"兩種節(jié)奏,體驗打擊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按幼兒人數配置大鼓、小鼓各一半。

  2.歌曲《大鼓小鼓》,播放器。

  活動過程:

  一.欣賞視頻"大鼓小鼓"演奏,初步感知節(jié)奏。

  二.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大鼓和小鼓的外形,并傾聽二者聲音的強弱與節(jié)奏的變化。

  引導語:

  1、知道哪個是大鼓,哪個是小鼓,有什么不一樣?

  2、老師敲敲大鼓和小鼓,你們認真聽聽,哪個鼓聲大,哪個鼓聲。看蠊暮托」牡墓(jié)奏有什么不一樣?(大鼓是"咚咚"小鼓"嗵嗵嗵")

  三.聽鼓聲玩游戲:幼兒肢體探索游戲。

  敲擊大鼓和小鼓,引導幼兒聽到大鼓和小鼓聲音時做不同的'反應動作,感受聲音的大小和節(jié)奏的不同。

  第一遍:聽到大鼓的聲音雙手舉起來,聽到小鼓的聲音雙手抱肩膀。

  第二遍:聽到大鼓的聲音按節(jié)奏拍手,聽到小鼓的聲音按節(jié)奏拍腿。

  四.教師師范歌曲,引導幼兒感受并初步表現。

  第一遍聽唱歌曲:引導幼兒感受大鼓和小鼓的聲音變化。

  引導語:歌曲里的大鼓發(fā)出什么聲音?小鼓發(fā)出什么聲音?

  第二遍聽唱歌曲:引導幼兒感受大鼓和小鼓的節(jié)奏變化。

  引導語:歌曲里大鼓跟小鼓的節(jié)奏有什么不一樣?

  第三遍聽唱歌曲: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大鼓和小鼓的聲音、節(jié)奏的變化。

  當老師唱到大鼓"咚咚"的時候,幼兒按節(jié)奏拍手;當教師唱到小鼓"嗵嗵嗵"的時候,幼兒按節(jié)奏拍腿。

  五.播放音樂,幼兒邊唱邊隨樂演奏大鼓和小鼓。

  幼兒分兩組,各自探索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以演奏節(jié)奏。

  播放音樂,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演奏樂器。

  六.小樂器累了,讓我們輕輕的把他們送回家吧,活動結束。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鞏固對顏色、形狀的認識。

  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氣球棒、大小毛球、廢舊包裝袋、即時貼、毛根。

  活動做法:

  1、將包裝袋剪出一大一小兩塊方形,重疊在一起(小塊的放在大的中間),沿中線捏皺,用透明膠扎起來,固定在氣球棒上。

  2、在大毛球上畫出眼睛和嘴巴,然后把大毛球粘在氣球棒的頂端。

  3、把毛根對折,兩個小毛球分別粘在毛根的兩端,作為觸須。把"觸須"粘在"頭"頂上。

  4、用即時貼剪出蝴蝶的身體,粘在氣球棒上。最后用即時貼進行裝飾。

  活動玩法:

  準備各種顏色的花,或用不同的幾何圖形拼成的花。讓幼兒按老師(或同伴)的指示來找到相應的花。如:"蝴蝶蝴蝶飛呀飛,找到紅花做朋友。"或"蝴蝶蝴蝶飛呀飛,請找不是白色也不是紅色的花做朋友。"對大班下學期的孩子可以提出三維的要求,如"蝴蝶蝴蝶飛呀飛,請找白色的、有三角形花瓣的、里面是黃色花心的花兒做朋友"。教師可根據不同水平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亦可讓孩子來發(fā)出指令,提高游戲的趣味性。

  反思:

  作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在活動方案上雖然有評價作品的環(huán)節(jié),而且好多作品都形態(tài)各一形象生動。但由于幼兒的作品太小和活動時間長,所以就沒有評價。讓幼兒失去了一個一個分享成果、表現自我、體驗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悅的機會。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體驗活動的樂趣。

  2、豐富幼兒安全保護經驗,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3、使幼兒懂得危險物品容易給人帶來危害,學會簡單的自救方法。

  活動準備

  1、生活物品若干(包括有危險因素的物品,如:打火機、插座、電線、風扇、熱水器、小刀等)。

  2、教學用的課件及多媒體教師。

  3、課前教導幼兒有一些基礎的危險品意識。

  活動重點與難點

  活動重點:

  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學會簡單的自救方法。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了解哪些物品容易給人帶來危害,學會簡單的自救方法。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出這些物品的名稱,了解這些物品在生活中的應用。

  2、請幼兒結伴討論: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有危險?為什么?教師指導幼兒結合經驗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

  3、幼兒分組操作活動:從圖片中找出有危險的物品,向本組小朋友介紹自己圖片的內容,并說出如果亂動這些物品會造成什么樣的危害。

  4、請幼兒分組討論:如果發(fā)生意外,應采取自救自護的方法,了解學習意外事故的自救方法。

  (1)發(fā)生火災時迅速撤離現場并大聲呼救,用濕毛巾捂住鼻子,彎腰撤離到安全的地方。

  (2)燙傷時可先用冷水沖一會兒,然后用干凈的紗布或毛巾蓋在上面不動,再請成人幫助去醫(yī)院治療。

  (3)誤服藥物及時告訴大人。

  (4)小刀劃破了皮膚,應請成人正確包扎。

  請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自由討論:還有哪些地方不安全?我們應該怎樣做等。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優(yōu)美旋律,能輕柔、有表情的演唱。

  2、用唱襯詞的方法學習簡單的二聲部唱,體驗合作的快樂。

  3、了解少數民族歌曲獨特風格。

  活動準備:

  l、教師帶領幼兒欣賞春天景色,觀察柳枝風吹的動態(tài),引導幼兒展開想象。

  2、根據歌曲設計圖譜一幅。(也可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圖譜)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課題

  教師:春天來了,嫩綠的柳枝隨風飄舞,像姑娘的什么呢?你們聽一聽?(教師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二、出示圖譜,學唱歌曲

  l、教師出示圖譜,邊演示邊完整清唱。

 、俳處煟哼@張圖譜可以幫助我們學唱歌,下面我來唱,你們看我唱到那兒了?

 、诮處熝莩,提問幼兒。

  2、學唱歌曲。

  (1)教師指圖演唱,讓幼兒了解使用圖譜的方法。教師:小朋友,這張圖譜用美麗的畫把歌詞給畫了出來,這譜可以幫助我們記住歌詞,使我們知道這首歌唱的是什么?每一句用什么樣的情緒唱?

 。2)幼兒跟隨教師邊指圖譜邊演唱。

  (3)教師提示:

 、儆變鹤⒁獬萌淖拥男。(強、弱、弱)

 、谟幂p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洗洗干凈,多么漂亮”……

  3、學唱襯詞,練習二聲部唱。

  (1)這次演唱請小朋友唱歌詞,每兩小節(jié)歌詞的后兩拍教師用“沙沙沙”襯詞演唱,從第9小節(jié)開始至結束師幼合唱。下面我們來試一試。

  (2)幼兒分組輪唱襯詞(教師參與),練習二聲部唱。

  4、教師可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有表情地邊唱邊表演。

  這首歌其實在中班已經學過了,所以在開始時還是比較順利的導入了活動。

  活動反思:

  《綱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huán)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fā)他們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情趣”。孩子們有對春天現象的回憶與經驗,在本次活動中,學習簡單的二聲部合唱時重點,孩子們第一次接觸,有學習的興趣,卻總掌握不了學習的關鍵,后來我做起了指揮,讓孩子們看指揮來唱襯詞,并提醒他們要唱的清,主唱的呢要唱足三拍,這樣多練習了幾遍以后,效果就好了許多。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教案04-15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精選]07-25

(經典)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經典]07-24

中班教案07-20

[經典]中班教案07-28

(經典)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經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