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1-17 10:04:59 教案

科學教案7篇[必備]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7篇[必備]

科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許多光源在發(fā)光的時候也在發(fā)熱

  2、太陽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太陽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3、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過程與方法

  1、對光和熱的關系作出推測

  2、通過用多面鏡子和一面鏡子照射探究光與熱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識到自然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自然事物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

  2、人們掌握了自然規(guī)律就能更好地生產(chǎn)和生活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凹鏡、凸鏡,相關課件及圖片

  分組實驗:小鏡子、溫度計、不銹鋼勺、放大鏡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陽光的強弱和溫度的關系,以及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1)許多光源在發(fā)光的時候也在發(fā)熱。太陽帶給我們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光的多少與強弱和溫度的高低有什么關系呢?

  2)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看法

  3)師補充:光源的兩大類,熱光源與冷光源

  2、光的強弱與溫度

  1)讓我們通過實際的觀測來驗證我們的想法

  師啟發(fā):怎么樣才能得到強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強與光弱時溫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師生共同歸納出實驗的兩大步驟

  觀察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反射的光強弱有什么不同

  用溫度計分別測出它們的'溫度

  將小組數(shù)據(jù)記錄在書上的表格中

  3)各個小組匯報數(shù)據(jù),繪制柱狀圖

  4)結合圖表,分析一開始的假設

  3、凹面鏡和凸面鏡的介紹

  1)學生閱讀書上的資料,并相互說說

  放大鏡、銅鏡、奧運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 條件許可教師最好演示

  六、作業(yè)設計

  作業(yè)本上的配套作業(yè)

  七、板書設計

  2.5光與熱

  假設: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驗證:

  觀察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反射的光強弱有什么不同

  用溫度計分別測出它們的溫度

  記錄我們的數(shù)據(jù):

  八、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2

  《科學課》三下《冷與熱》單元

  杭州市西湖區(qū)周浦中心小學 鄭維慶在市科學新課程調(diào)研活動中執(zhí)教

  教材說明

  教材共3頁,由3個活動組成。

  活動一:冷熱不同的水。

  這個活動是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入手進行本單元學習的。活動分3層:1.用一壺熱水和一瓶冷水倒出四杯不同溫度的水,用觸摸等方法感受冷水和熱水的溫度差異,并結合生活經(jīng)驗,想出怎樣倒更為合理。例如:使用玻璃杯應先倒冷水再倒熱水,先倒熱水杯子容易炸裂;使用軟塑料杯時也要先倒冷水再倒熱水,否則杯子容易變形。這里還需要學生能用準確的語言描述四杯不同溫度的水:燙水、熱水、溫水和涼水,交流平時觸摸更冷或更熱的水時的感覺。2.按手觸摸的感覺給熱水分類:溫水;不燙手的熱水;燙手的熱水;不能觸摸、一碰就燙傷皮膚的熱水。3.記錄、整理發(fā)生燙傷的場合。這個內(nèi)容需要根據(jù)學生的經(jīng)驗整理,不必強求和教材一致。

  活動二:冷水和熱水還有什么不同。

  教材是以提出一個新話題的方式轉入這個活動的,試圖以實驗的方式幫助學生變換角度、變換方法去研究冷水和熱水還有什么不同。這個活動分兩層:1.從觀察往冷水和熱水中各滴一滴紅墨水開始,讓學生發(fā)現(xiàn)紅墨水在熱水中擴散得快而在冷水中擴散得慢,這里只找不同而不需解決為什么。2.觀察裝有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熱水中沉,裝有熱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的事實,并嘗試著做出解釋。

  活動三:研究熱水上浮的原因。

  這個活動仍以觀察實驗的形式進行。首先提出觀察目標:水在變熱過程中重量是否發(fā)生變化;水在變熱過程中體積是否發(fā)生變化。然后以實驗展開,用氣球皮蒙住裝滿冷水的試管分別放入冷水和熱水中。學生們會收集到在熱水中氣球皮鼓,冷水中氣球皮凹的事實。教材中天平稱試管的插圖,是解決實驗中水的重量是否變化的提示。通過實驗學生會發(fā)現(xiàn),水在變熱過程中重量沒有變化而是體積發(fā)生了變化。水的體積變大是熱水上浮的原因。這一活動還指向了下一個活動目標:對水的體積變化的觀察。本課時活動內(nèi)容較多,可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際適當增加教學時間。

  教學準備

  每組4只塑料杯、水槽、開水壺、冷水、小塑料袋、扎好的有水的冷熱試管、天平

  教學活動過程

  1.引入。

  ·今天比較熱,而冬天比較冷,我們這單元開始學習冷與熱,大家很熟悉水,就來研究冷水與熱水吧!

  2.用觸摸方法感受冷水與熱水的基本差異。

  ·請幾位同學摸摸冷熱兩杯水,說說觸摸的`感覺。

  。加點冷水后,熱水溫度會怎樣?

  ·用一瓶冷水和一壺熱水倒出四杯冷熱不同的水。并把四杯水排成從冷到熱一對整齊的隊伍。

  ·描述觸摸四杯水的感受,聯(lián)系教材開水和冰水的插圖給水分類:燙水、熱水、溫水、涼水、冷水。

  P60頁,看看我們平時你什么時候燙到過。

  3.冷水和熱水還有什么不同。

  ·冷水和熱水除了冷熱不同外還有什么不同?能換一種方法來研究嗎?

  ·在冷水和熱水中各滴一滴紅墨水看看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說明要求

  ·把裝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熱水中,把裝熱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怎樣解釋以上現(xiàn)象?提出自己的假設。

  4.研究熱水上浮的原因。

  ·觀察水在變熱過程中重量是否發(fā)生變化。

  ·把裝滿冷水的試管用氣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緊,放入熱水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放到冷水中,又發(fā)現(xiàn)什么?

  ·交流觀察結果并進行解釋。

  5、延伸活動,

  玩一個有趣的玩具,會撒尿的小陶俑,課外想想是什么原理呢?

科學教案 篇3

  一、教學內(nèi)容

  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課《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二、教學目標

 。ㄒ唬┙虒W內(nèi)容分析

  在進行了“植物”和“動物”單元的學習之后,學生將在這個單元里開始對物質世界的探究。“我們周圍的材料”單元為三年級學生提供了研究周圍常見物體和材料特性的機會。當學生們對各種物體進行探索的時候,他們會發(fā)現(xiàn),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可以按照組成物體的材料和材料的物理性質來描述這些物體。而材料的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材料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材料的使用也影響著周圍的環(huán)境。本課是這個單元的第1課,是讓學生觀察和思考,周圍的物體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指認6種常見材料并用詞語描述它們。這一課將通過觀察和辨認來引導學生探究材料。他們將觀察自己隨身攜帶的物品、書包和教室里的設施,分辨它們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并且在這個基礎上找出常見材料,描述它們的特性。這使我們有機會了解學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經(jīng)驗,引導學生從材料的角度觀察物體、引發(fā)他們對材料的研究興趣,明確研究材料的'意義。

 。ǘ、具體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我們周圍的常見材料有木頭、紙、金屬、塑料、玻璃、纖維等。

  過程與方法:

  1.調(diào)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觀察和辨認不同的材料。

  3.用詞語描述常見材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發(fā)展進一步研究材料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重點:觀察和辨認身邊不同的材料

  教學難點:用適當?shù)脑~語描述常見材料

  教學準備:

  1、6種用最常見的材料做成的物品(餐巾紙、牙刷、毛巾、鑰匙、玻璃杯、木梳)。

 。、我們身上的物品、書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的統(tǒng)計表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問:摸獎見到過嗎,你摸過嗎?今天我們也來摸摸,看看你的運氣如何。老師先告訴你們,這些東西都是我們?nèi)粘I钪薪?jīng)常用到的。你摸的時候,說說你摸到的感覺,并猜猜你摸到的可能是什么,它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2、摸獎猜謎活動

  請幾名學生到前面來在老師準備的百寶袋里摸各種物品,學生每摸出一種物品都讓他猜猜這種物品是什么材料做的?

  3、導入新課

  學生回答后師說:是的,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材料人們使用,今天咱們就來觀察一下我們周圍的材料。(板書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要研究的問題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就會越感興趣。用摸獎猜謎的形式導入新課,似乎沒有什么新穎之處,但對小學生來說也很意外,在興趣盎然的摸獎活動中,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課堂上來。

 。ǘ、觀察記錄身邊的材料

  1、讓學生觀察自己和小組里的同學,身上穿的、佩帶的、攜帶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并試著把它們寫在下面的表格中: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地點:

  科學實驗室

  活動內(nèi)容:

  帶電的報紙

  活動目標:

  使學生明白天氣干燥,一些物體容易帶電。

  活動過程:

  材料:

  1支鉛筆; 1張報紙。

  步驟:

  1. 展開報紙,把報紙平鋪在墻上。

  2. 用鉛筆的側面迅速地在報紙上摩擦幾下后,報紙就像粘在墻上一樣掉不下來了。

  3. 掀起報紙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會被墻壁吸回去。

  4. 把報紙慢慢地從墻上揭下來,注意傾聽靜電的'聲音。

  說明:

  1. 摩擦鉛筆,使報紙帶電。

  2. 帶電的報紙被吸到了墻。

  3. 當屋子里的空氣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報紙從墻上揭下來,就會聽到靜電的劈啪聲。

  創(chuàng)造:

  請試一試,還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劑,而用靜電粘在墻上

科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會觀察比較與描述陶瓷與玻璃的相同與不同。

 。2)會觀察比較與描述陶和瓷的相同與不同,如硬度不同,表面光滑程度不同,顆粒的粗細不同等。

  2.知識與技能:

  (1)認識玻璃和陶瓷特點的相同點,如不會生銹、腐爛,不容易深化,容易清洗,都容易被打碎等。它們的不同點是玻璃可再生,而陶瓷不可再生等。

 。2)了解玻璃與陶瓷的用途。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制造陶瓷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一項偉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

 。2)體會到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陶瓷的應用還相當普遍。

  二.教學準備;

  1.學生自帶一些玻璃、陶瓷用品,變色眼鏡玻璃片、陶片、瓷片、放大鏡、簡易顯微鏡等。

  三.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1.檢查學生帶來的物品。

  2.復習引入。

  (二)自主學習:

  1.讓學生說說自己帶來的物品是什么做的,干什么用的。

  (1)學生匯報。哪些物品是用玻璃做的,哪些物品是用陶瓷做的'。在些什么用途?

 。2)師生小結。

  2.研究玻璃和陶瓷。

  (1)用放大鏡觀察、鉛筆敲、互相刻劃以及其他工具,研究比較玻璃和陶瓷的不同點與相同點。還可以用到其他的方法。

 。2)學生研究后匯報。

 。3)教師演示用其它的方法比較玻璃和陶瓷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用酒精燈加熱玻璃管后會變軟,而陶瓷不會變軟;玻璃可以再加工,而陶瓷不能再加工。它們都可以作為盛東西的容器,而且保存效果好,因為他們不會生銹、腐爛。

 。4)師生共同小結小結玻璃和陶瓷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3.比較陶片和瓷片有什么不同。

  可以用互相刻劃比較軟硬,放大鏡觀察顆粒的大小。從而區(qū)別陶與瓷。

  4.古代人是怎樣發(fā)明陶瓷的。

 。1)介紹中國的陶瓷技術。中國是陶瓷的發(fā)源地。在英文中“陶瓷”與“中國”是一個詞,“ahina”。

 。2)學生閱讀P56的圖,想象古代人是怎樣發(fā)明陶瓷的。

 。3)小組交流。

 。4)個別同學匯報交流。

  5.介紹陶瓷和玻璃的廣泛用途。

 。ㄈ┱n后作業(yè)。

  用泥土制作一個陶瓷模型。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科學現(xiàn)象,體驗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樂趣。

  2.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鹽溶于水后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3、能實驗操作,并能運用相應的詞匯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大小土豆塊、碗、勺子若干;鹽、味精、糖。

  2.記錄紙、筆。

  3.有關死海PPT。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出活動內(nèi)容:

  1、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教師出示一塊土豆塊,這是一塊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會沉下去還是浮起來?(沉)那你們有沒有什么辦法,讓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師演示。出示兩只注滿水的杯中(一杯是自來水,一杯是鹽水)師先故意將土豆放在自來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將土豆放于另一杯鹽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二.小組合作,操作探索—實驗:鹽能使土豆塊浮起來。

  1、說明實驗規(guī)則:出示鹽、糖、味精。逐一介紹:紅—鹽,黃-糖,綠-味精。在這三種東西里有一種可以使土豆塊浮起來,請你們來做小科學家,分組合作進行實驗。先把碗里的鹽、糖、味精分別舀進和它們相同標記的三個杯子中,用筷子攪拌到它們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土豆片?纯从惺裁从腥さ默F(xiàn)象?然后把你觀察到的現(xiàn)象用喜歡的圖畫或符號記錄在這張記錄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來用(√)

  2、幼兒進行實驗,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

  3、匯總幼兒實驗情況,請幼兒說說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生共同小結:從剛才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樣多的糖、味精和鹽,但糖和味精都沒能使土豆塊浮起來;只有鹽溶解在水中讓土豆塊浮起來。

  為什么鹽能讓土豆浮起來呢?

  師生共同小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后土豆才能浮起來,說明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擴展經(jīng)驗:死海

  看一段有關“死!钡慕榻B。師邊給幼兒看邊進行解釋。

  幼兒邊看課件邊聽老師介紹:剛才我們從實驗中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一段影片:這是大海,我們都知道海水里有鹽,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動不動會怎么樣?可是有一種神奇的海叫死海,聽說過沒有?人在死海中躺著一動不動,它也能讓你漂浮在海面上,看還能浮在海面上看書看報呢,真神奇。為什么死海能讓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師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含鹽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科學區(qū)繼續(xù)探索鹽的奇妙之處。

  在我們的科學角里,有土豆、鹽、玻璃球等材料,游戲的時候你們可以去試一試:讓整個的土豆浮起來需要加幾勺鹽?有什么辦法讓浮起來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雞蛋也能浮起來嗎?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綠色開花植物生長一般都要經(jīng)歷一定的生命周期。

  2、植物根、莖、葉的作用。

  3、綠色開花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過程與方法:

  1、根據(jù)給出的謎語猜出謎底和說出有關的知識。

  2、通過展示發(fā)現(xiàn)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

  3、小組活動復習這一單元的重要知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進一步體會生命的神奇,激發(fā)研究生命現(xiàn)象的興趣。

  2、體會小組合作的重要,提高小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植物的生長過程及植物的生命器官。

  【教學難點】知識的綜合應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試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我知道我們?nèi)?)班的小朋友特別喜歡猜謎語,今天老師帶來一個謎語想考考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謎語?

  生:異口同聲想。

  師:請看大屏幕這個謎語是:尖尖葉子,火紅小花,姑娘用它,染紅指甲。(打一植物)猜猜看這是什么?

  生:鳳仙花。

  師:對是鳳仙花,想一想鳳仙花還有哪些名字呢?

  生1指甲花。

  生2芨芨草。

  生3急性子、別碰我。

  師:關于鳳仙花你還知道哪些知識?

  小組討論匯報。

  師:剛才有同學說知道了鳳仙花的生長過程,;鳳仙花的生長過程是什么?出示媒體。

  鳳仙花植株的各個組成部分是什么?投影出示。

  學生跟著畫面說出相應的內(nèi)容。

  二、多種形式,回顧舊知

  師:剛才同學們回答的很好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復習第一單元植物的生長變化,想一想這一單元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想不起來可以看書。(小組活動)

  小組匯報。播種的方法,怎樣才能看到種子的變化過程,植物根、莖、葉的作用等等。

  師:同學們學的怎么樣呢?咱們來個知識比賽好不好?

  生:好!

  師:第一項比賽是判斷題。

  請看比賽要求:投影出示:溫馨提示:

  1、試卷每人一份

  2、老師說開始時才能答題

  3、最先完成的交給老師

  4、其他同學交給小組長

  5、最先完成全對加上20分其他同學全對每人加上10分,分數(shù)最高的那組獲勝。

  師:比賽要求看明白了嗎?請各組小組長來領試卷。

  判斷:

  1、植物的根向下生長。( )

  2、植物都是用種子繁衍后代的。( )

  3、綠色開花植物的生命是以種子開始的。( )

  4、所有植物的種子的形狀都是一樣的。( )

  5、植物的根只是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

  6、植物的葉在莖上的分布有利接受更多陽光。( )

  7、鳳仙花是一種常見的木本植物,( )

  8、任何植物的莖上都有“節(jié)”,它是莖最本質的特征。( )

  9、植物的莖能從上向下將根吸收的水分和礦物質運輸?shù)街参矬w的各個部分。( )

  10、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發(fā)現(xiàn)綠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氣。( )

  師:好,開始!

  學生獨立完成試卷。

  師:我們來一起看看誰是第一回合的'冠軍呢?展示第一個同學做的題。集體訂正。

  指名說出錯題,學生幫忙解決。

  師:剛才某某小組第一名大家不要灰心我們繼續(xù)比賽。第二項比賽是簡答題。

  媒體顯示題目:

  1、播種方法

  2、植物的根的作用

  3、植物葉的作用

  4、植物莖的作用。

  溫馨提示:

  1、給你一會時間朗讀下面問題

  2每組1號先背1號背完叫其他組的組員背

  3、會背的給小組加上10分不會的請小組成員幫忙會背加上5分,小組成員不會其他組可以站起幫忙,會背的給她那組加上10分。最后分數(shù)最高的小組獲勝。

  學生比賽。評出名次。

  三、總結拓展,再激興趣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植物的生長變化這單元的有關知識,對學過的內(nèi)容又加深了認識,這節(jié)課同學們表現(xiàn)的都很棒,老師為你們自豪。老師遇到了難題想請大家?guī)兔Γ蠹以敢鈫幔?/p>

  出示:

  1、植物體內(nèi)的水為什么會向上輸送?

  2、植物的種植方法有哪些?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4

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0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23

【精選】科學教案10-03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