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語文教案必備【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掌握一個多音字“奔”,學習兩個部首“馬、頁”。
2、準確、流利的朗讀兒歌,體會兒歌所帶來的幽默。
3、背誦兒歌。
教學重點 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掌握一個多音字“奔”,學習部首“馬、頁”。
教學難點 正確書寫部首是“馬、頁”的.生字。
教學準備 生字、生詞卡片、學生準備自己的小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幽默嗎?這節(jié)課老師就帶來一首非常幽默的小兒歌,(板書課題)
二、讀文感悟
1請大家快點打開書,自己試著讀課文,看誰讀得又快又好。(學生自由讀文)
2分角色檢查讀文,女生先讀大蟈蟈的話,男生讀二蟈蟈的話,老師讀其它部分。然后男生、女生再換過來。
3、全班齊讀。
4、你們覺得這首小兒歌哪里最幽默?能把這些句子背下來嗎?
三、識字
1、根據識字表在文中畫出生字。
2、自己輕聲讀一讀所畫的生字。
3、誰能結合兒歌講一講所畫的生字?(仍然結合音、形、義來講)
4、老師把這些生字單提出來,你還能認識嗎?(檢查識字情況)
5、能給這些字再組一些詞嗎?
6、讀詞語
休閑吹牛南北鯨魚伸手捋胡須奔跑喂雞毛驢
四、練習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讀生字。
2、齊讀課文。
二、交代任務
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練習寫好7個字。
三、指導寫字
1、大家一起讀讀要寫的生字。(出示字卡,全班齊讀。)
2、學會兩個新部首:馬、頁
3、“馬”字做旁有什么變化呢?(橫變提)
4、教師范寫“驢”字,學生練寫。
5、觀察:“欠、吹”,有什么區(qū)別?(欠字做邊寫得要窄一些。)
6、教師范寫,學生練寫。
7、其它字由學生自己觀察后練習寫。
8、寫字反饋,學生修改自己所寫的生字。
四、抄寫詞語
休閑吹風伸手胡須毛驢
五、分角色表演。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義。
4.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教學重點
1.掌握難認、難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教學準備
背景資料、圖片、配樂等。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有一群孩子,他們因為先天的或后天的某些原因,永遠告別了光明與色彩,一生籠罩在黑暗中。(教師一邊敘述一邊播放有關盲童的錄像資料)
他們原本以為自己的生活永遠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們?yōu)樗麄儬I造了一個美好的環(huán)境,帶他們在“指尖的世界”里重新找到希望。
板書課題:指尖的世界
2.齊讀課題,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生自由讀課文。
提示:(1)讀準確,讀通順。
。2)初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檢測初讀情況。學習會認字。
3.再讀課文。復習會認字,學習會寫字。
提示:(1)讀流利,知內容。
。2)說說課文是按什么樣的順序敘述的?
生再讀課文,把課文分為三個部分,理清脈絡。
三、品讀課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閱讀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動你的段落,做上記號,讀一讀,在腦中想象出畫面。
1.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了解學情。
2.全班交流。(學情預設,重點指導朗讀及體會)
。1)“雖然孩子們看不見陽光,看不見綠樹,看不見日日進出的朱紅色校門和里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們體會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覺是太陽給的;走近那些小樹,能聞到葉子的清香;靠近花園,能聞見花的香甜;他們知道,操場的盡頭有一個音樂噴泉,那里有美妙的音樂和歡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這段話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見與能聞、能聽的對比,表現出盲孩子們在學校生活的快樂。學生對這種快樂可能較難理解,在指導朗讀時,教師可聯系課前他們查找的資料及之前觀看的錄像,兩相對比,讓學生明白在盲人學校里的孩子也是快樂的。
練習用“雖然孩子們看不見……但是,他們……”說話。想象盲孩子們在學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讀。
。2)“學校里有琴房,琴聲悅耳,一個孩子正陶醉在音樂里。他的指尖輕快地在黑白琴鍵上移動,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譜。對喜歡音樂的盲孩子而言,音樂是另一個世界,一個自己創(chuàng)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么?如果此刻你在他旁邊,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他嗎?
有感情地讀讀這段話。
。3)“有時,孩子們還玩兒足球。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裝著鈴鐺,滾動時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孩子們跑幾步,停下來聽聽,再跑幾步,咿咿呀呀地交換意見。比賽時,他們在球門上掛上風鈴,叮叮當當的聲音,指引著他們投入地奔跑!
聯系學生踢足球的經驗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難,可是對于盲童來說,奔跑就很困難了,更何況去踢球。但是他們克服了這些困難,而且玩得非常開心。讓學生體會盲孩子因為自己也能踢球而產生的自豪感、快樂感,想象畫面,激情地朗讀。
四、布置作業(yè)
畫出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試著自己理解。
第二課時
一、質疑導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讀不懂?
2.生質疑。
3.教師梳理,能夠由學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講解,難懂的準備討論。
二、深入理解,走進“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總有善良的人們愿意給他們營造一個美好的環(huán)境;他們相信,無法驅走黑暗的時候,美好的心靈更是可貴的明燈。”
“善良的人們”指的是那些關愛盲人的人,為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獻的'人!懊篮玫男撵`”指對生活充滿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心。
(課件:補充西藏盲人學校德籍女校長的資料以及這篇課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再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感受他們善良美好的品質,受到思想的熏陶。)
師:帶著對他們的崇敬贊美之情再讀一讀這句話吧!
2.“厚厚的盲文課本,由許許多多凹凸的小點組成。孩子們靜靜地讀著,指尖靈巧地移動,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長廊里!
“長廊”指什么?學校。板書:學校
為什么把學校比作一條長廊?
理解:學校就是教育孩子認識世界,走向生活的長廊。
課題為“指尖的世界”,現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們看不見,他們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觸摸。通過雙手讀書學習,彈琴畫畫。對于常人來說,世界在我們的眼里,而對于他們來說,世界在他們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們的快樂與信心都多一點兒,那么,他們便會在都市的轉角、在樹梢送來的微風中、在生命的一站與另一站之間,看到曾經想過或未曾想過的世界與光影!
“都市的轉角”“樹梢送來的微風”“生命的一站與另一站”指什么?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jié)。
他們“曾經想過”什么呢?而他們“未曾想過的世界與光影”又指什么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盲孩子雖然看不見這個多彩世界,但在他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或許是路人的幫助,或許是清晨涼爽的微風,依然能讓他們感知到這個世界的美。體會這句話告訴我們:對生活要充滿信心,要有樂觀的心態(tài)。
板書:自信、樂觀
幸福的生活
三、擴展延伸
1.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說的?
可以談向盲孩子學習樂觀、自信地面對學習與生活;可以談盲人成功的事跡……
2.總結:只要對生活充滿信心,并為之努力,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四、布置作業(yè)
1.復習會寫字。聽寫。
2.寫下你讀后的感想。
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4.寫一條公益廣告,號召人們加入到關愛殘障人的行動中來。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樺、胸”等5個生字。會寫“郊、散”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郊外、散步、胸脯”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fā)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fā)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內容。
2.引導學生透過人物的言語和神態(tài)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2.教學掛圖。3.多媒體課件。4.搜集關于列寧的生平、故事等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讀通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2.學習課文生字詞。
3.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
教學流程
一、看圖導入,交流資料
1.出示列寧照片,說說他是誰?利用課前預習搜集的資料,談談你對列寧的了解。
2.學生交流后,教師小結簡介列寧。
3.板書課題,書空“雀”字筆順,提示“雀”字是從描摹鳥的體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讀通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好自然段序號。
2.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重點指導讀準“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樺(huà)樹”。注意“誠”“病”“蹦”要讀后鼻音。
3.賽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讀書競賽,互相提提意見、幫助別人讀得更好。
4.思考:課文哪幾自然段是具體寫列寧尋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第1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三、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說說了解到了什么。
2.課文是怎么描寫這三只灰雀的?找出來讀一讀。
說說哪幾個詞語用得好,借助多媒體動畫,相機理解“婉轉”、“來回跳動”、“惹人喜愛”。
3.教師引讀列寧喜愛灰雀的句子,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指導朗讀第1自然段。
4.巧妙小結:第二天,那只深紅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見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寧和小男孩圍繞著這只灰雀發(fā)生了一段怎樣的故事呢?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自主觀察本課生字有什么特點。
2.說說你是怎么記住它們的字形的?
3.提醒:本課左右結構的字較多,注意左右比例。獨體字“步”、“者”書寫時筆畫要舒展。
4.學生練寫。
五、作業(yè)設計
把課文中描寫灰雀的句子抄下來。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一些難懂的句子。
2、樹立遠大的志向。
3、懂得只有持之以恒、專心致志地在實踐努力奮斗,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難解的句子。
教學方法:
讀讀——議議——讀讀
教學過程:
第11課 第一教時 總第39教時
一、整體感知,指通
同學們,我們學了不少名人格言、警句,今天我們將學習《古今賢文》(志向)。
1、解題。
2、初讀課文。
要求:①讀準字音;②畫出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③全文 分成幾個部分,每部分分別寫了些什么?
3、檢查。
、僦该麑W生讀課文;②畫出句子鼓勵學生質疑;③結合上下文理解各自所畫的句子。
二、抓住重點,指懂
1、胸無理想,枉活一世
2、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三、誦讀感受
1、放聲誦讀,感受句子的節(jié)奏、音韻美。
2、背誦或選背有關句子。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小學語文第九冊教案-鯨
<<鯨>>
教學目標 :
1、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慣,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2、學習“抓住事物特點,將事物寫具體”的方法,并領會“用具體數字”和“相比較”的方法去說明事物特點的好處。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鯨的種類和生活習性,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描寫的寫作方法。
難點:鯨的進化過程。
教具準備:
電腦軟件
教學過程 :
設置懸念,喚起求知欲。
軟件顯示“深海中的鯨”提問: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按鼠標,課題出。生齊讀:鯨。
設問激趣,引入新課。師:你們知道它為什么叫“鯨”而不叫“鯨魚”呢?看上去明明是魚,怎么又不叫魚呢?你們想知道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解謎。
創(chuàng)設情境,講授新課。
1、學習第一段
。1)讓學生看軟件,問:你覺得它的體形怎樣?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用筆畫下來。
。2)出示習題一
最大的鯨有重,最小的也有。我國捕獲捕獲過一頭
的鯨,有長,一條舌頭就有大肥豬那么重。
要求學生口答,隨著學生的回答,用鼠標按出答案,并引導學生說說作者用“舉數字”和“相比較”的方法來說明鯨的大的好處。
。3)學生朗讀以上的句子。
。4)小結。
作者抓住鯨“非常大”這個特點,運用了舉數字、做比較、舉例子的方法來說明這個特點,具體清楚,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2、學習第二段
。1)設問:大家看,鯨的身體十分像魚,又在海洋里生活,那它為什么不叫“鯨魚”呢?
(2)學生默讀第二段,思考上述問題。
。3)指名生回答。
。4)鯨是魚類還是哺乳動物,它為什么會在海洋里生活?
告訴學生什么叫哺乳動物,并舉例說明
請看鯨的進化過程——(軟件顯示)。
抓住“陸地”——“淺!薄昂Q蟆比齻詞,讓學生懂得鯨為了生存下來,就得適應這個變化的環(huán)境,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自身體形及器官也發(fā)生相應的變化,所以鯨漸漸地變成了魚的樣子。
。ǔ鍪玖曨}二)
在,鯨的祖先生活在。后來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鯨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陸地的里。又經過了,鯨適應了的生活。
學生填空。抓住“很遠的古代”、“經過很長的年代”、“漸漸”等詞語,讓學生看出鯨進化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
。5)把習題齊讀一次。
。6)學生看軟件提示練習復述“鯨的進化過程”,再指名學生復述。
3、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
。2)說說鯨可以分幾類,是根據什么來分的?
4、學習第四段
。1)自由讀第四段,看看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鯨的生活習性的',并給段落分層。
。2)學生回答。(從吃食、呼吸、睡覺、成長四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
。3)齊讀第四自然段,思考:須鯨和齒鯨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體會兩種鯨吃食的方法、過程。
。4)前面課文提到,鯨不是魚類,是哺乳動物,哪些習性可以說明?請認真看書找一找。
、儆梅魏粑?窜浖J識須鯨和齒鯨呼氣噴出的不同形狀的水柱。
②胎生。這一節(jié)在寫法上有什么特色?(作者運用了具體數字來說明鯨的胎生情況和壽命之長。)認真讀讀有關句子。
。5)鯨睡覺時有什么特點?輕聲讀讀課文,找出鯨睡覺最明顯的特點,并畫下來。
挑選畫得好的,在實物投影儀上顯示出來,再出示軟件,使學生更清楚鯨睡覺的特點。
指導朗讀。
想想鯨有哪些特點。讀課文的時候,通過語氣、速度的變化,突出和強調鯨的這些特點。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并學習相關詞語,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諺語,了解諺語的意思,讀后有自己的想法。
3.通過收集諺語,增長知識,認識更多的字,養(yǎng)成善于收集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能正確認讀本課的10個生字。
2.能深刻理解5條諺語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
1.能深刻理解5條諺語所蘊含的道理。
2.通過收集諺語,增長知識,認識更多的字,養(yǎng)成善于收集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1.上課伊始,教師播放童謠《拔蘿卜》,和學生一起表演說唱,營造輕松和諧的語文學習氛圍,為接下來的一系列語文學習做準備。
2.師:小朋友以前聽說過拔蘿卜的故事吧!今天老師和大家又聽了這首有趣的童謠,哪位小朋友知道歌謠中的老爺爺為什么一開始沒有拔出蘿卜,后來又成功了呢?
生:……
(引導學生明白“人多力量大,要團結合作”的道理。)
3.師:今天我們的學習也要依靠小朋友們的集體力量,團結一心才能順利完成,加油吧!
二、整體感知,讀準字音
1.教師給學生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讓學生整體感知,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教師再放資源,讓學生跟著模仿朗讀,自行糾正語音語調。
3.師:小朋友喜歡電視上老師讀的嗎?你也來模仿一下吧,然后讀給同桌聽聽吧!
4.之后教師點名讓小朋友讀,同學集體幫忙正音。教師播放資源,和學生一起認讀本課的生字詞,并進行有重點的'教授。
5.小朋友,這么多的精彩的諺語,你最喜歡那一則呢?為什么呢?
三、朗讀感悟,理解品味
1.教師請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對這些諺語的理解,之后逐一進行講解。
(1)教師為學生出示512抗震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諺語“人心齊,泰山移”的含義。
(2)教師為學生出示柴多火燒得旺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諺語“人多計謀廣,柴多火焰高”的含義。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
教師請同學到前面來做實驗:請一位女同學來折一根筷子,請班級最高最壯的男生來折一把筷子,看看結果。讓學生從眼前的情景中明白道理:人多力量大,團結就是力量。同時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容易”的反義詞是“困難”。
(4)教師給學生出示植樹造林防止沙塵的畫面,幫學生理解諺語“樹多成林不怕風,線多搓繩挑千斤”的含義。
(5)師:春天是怎樣的景象?(百花盛開),出示畫面,幫助學生理解“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含義。
3.教師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諺語,讀給大家聽,并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四、教師小結
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學習了5句諺語,老師希望大家都將這些諺語銘記于心,作為我們生活中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五、課外拓展
老師從別處又收集了幾則諺語,大家課下也一起來收集吧,然后我們開個諺語發(fā)布會,看看哪位小朋友能結合自己的實際給我們講一講其中的道理。
(1)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2)眾人劃槳開大船。
(3)寧可做過,不可錯過。
(4)讓人一寸,行理一尺。
(5)兩虎相斗,必有一傷。
(6)風大就涼,人多就強。
(7)一爭兩丑,一讓兩有。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小學教案02-21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八》教案03-28
小學語文《泉水》教案12-25
小學語文優(yōu)秀教案03-30
小學語文備課教案06-13
小學語文教案06-24
小學語文優(yōu)秀教案02-27
小學語文貓的教案03-14
小學語文《麻雀》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