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時間:2023-11-26 11:24:20 教案

中班教案通用[4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4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通用[4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象的外形特征和一些生活趣事,并嘗試歸納野獸的特征。

  2、用紙盒或積木粘接小象,并學習一正一反折紙的技能。

  活動準備

  1、有關象的圖片:象的彩照、象的生活(繁衍、食物、生長地區(qū)等)、象的本領(為人類做的事)。

  2、廢舊紙盒、積木、彩色紙、剪刀、漿糊或橡皮泥,一正一反折的象鼻子的范例若干。

  3、一些野獸和禽類的`小卡片。

  活動過程

  一、認識象。

  1、幼兒觀看圖片展覽。

 。ǔ鍪窘q布象)喜歡它嗎?桌上有一些有關小象的圖片,你去看看,你喜歡它什么?為什么?

  2、說說小象的事:你喜歡它什么?為什么?

  從情感著手,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喜好。

  幼:我喜歡象的腿,它的腿粗粗的,一踩一個深深的腳印……

  幼:我喜歡象吃的東西,因為我也喜歡吃香蕉……

  幼:我喜歡象媽媽生寶寶,因為我也是這樣生出來的……

  幼:我喜歡象鼻子,它幫人們運木頭……

  3、老師():象的本領真大,它可以幫人們做許多事,還有許多趣事,那是因為,它有一只長長的鼻子,四條粗粗的腿,一條細細的尾巴,兩只像扇子一樣的耳朵,象孩子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就是寶寶,它生活在野外的。

  二、了解獸類。

  找“與象長得有點像”的動物小卡片。

  這里要引導找總體相同的地方,如提示:小象有兩只眼、兩只耳,還有誰也有的?

  幼:小鳥和小象長得很像的,都有兩只眼睛。(老師不置可否)

  幼:小豬和小象長得很像的,都有兩只眼、兩只耳朵、一個鼻子、一張嘴,還有四條腿、一根尾巴。

  師:是啊,小豬和小象長得真像。(給孩子暗示)

  幼:小魚也有眼睛……

  幼:小魚沒有腿……它是用魚鰭游的……

  幼:小鳥也不像小象,它只有兩條腿,它有翅膀,小象沒有。

  孩子開始分析動物的總體特征了,這時,老師可以引導歸納了。

  師:歸納野獸的特征:生活在野外的哺乳動物。

  三、說說“你知道的野獸”。

  老師引導:和小象一樣,所有的野獸都是人類的朋友。既然那么喜歡小象,我們就來做一個吧。桌上有許多材料,你選一些東西,做一只象。(出示做鼻子的范例)這是做鼻子的方法,你先試試,它是怎么做的?

  四、幼兒探索制作。

  欣賞玩耍:

 。1)看看你的象在干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帶著小象去玩玩。

中班教案 篇2

  一、找房子

  1、師:花園里,有許多漂亮的房子,我?guī)銈內タ匆豢础#ǔ鍪窘叹撸⿺狄幌,這里共有幾幢房子?(6幢,幼兒口手一致點數)

  2、師:這些房子都是小動物住的,它們告訴我,每幢房子的門里面都有一個數字,讓我們來猜一猜,是什么數?

  a、紅房子里是個比2大1的數,那是幾?(3)猜出后請幼兒找出數字,放在板上,驗證。

  b、綠房子里是1、2、3、4、5、6里面最小的一個數,那是幾?(1)方法同上

  c、咖啡色房子里是排在4后面的.一個數,它是幾?(5)

  d、藍房子里的數是1、2、3、4、5、6里面最大的一個數,那是幾?(6)方法同上

  e、1到6這些數里面,還有哪兩個數沒有猜過?(4和2)紫色房子里的數比黃房子大,想一想,它該是數字幾?(4)

  f、剩下黃房子里的數又是幾。浚2)

  二、拼房子

  1、師:這些房子里住著哪些小動物?只要找到它們的照片我們就能知道了。

  2、教師示范拼照片。如:這張卡片后面有個數字4,再找一張后面有4個圓點的卡片拼在一起,翻過來,就是一張小動物的照片。那你們等會找的時候,一定要記住先拿數字的卡片,再去找?guī)讉圓點的另外一張卡片拼在一起。

  3、幼兒操作。要求拼出動物照片后,馬上用手遮起來,不要讓老師看見,等會老師來猜。

  三、猜動物(二進制)

  師:我這里有三張小動物的照片,等會兒你們看看這些照片,有你的小動物就講有,沒有的講沒有,讓我來猜猜看,你拼的是什么小動物照片,它是住在幾號房子里的??(游戲反復進行4----6次)

  四、送小動物回家

  師:我們游戲做好了,現在該把這些照片送到它們家里了。

  1、讓幼兒分別將照片按后面是數字幾送到幾號房子。

  2、請幼兒說說幾號房子是什么顏色的,里面住著什么小動物。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目測6以內物體的數量,根據排隊人數判斷在哪里排隊更快。

  2、學習用數字、圓點、短線等記錄數數的結果。

  3、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活動材料《數學》第7頁《比快慢》。磁鐵18—20顆,1—6的數字卡片一套。小紙條每人一張,水彩筆每人一支。

  活動過程:

  1、哪里排隊會更快

  教師在黑板上畫三個長方形表示3個超市收銀臺,然后對應“收銀臺”分別縱向放4顆、5顆、6顆磁鐵(磁鐵的間距相同),表示排隊的人。

  師:今天呢,小猴要去超市買東西,但是他不知道排在哪一隊付錢最快,我們可不可以幫幫他呀? 你們認為在哪一隊排隊最快呢?(請三四個小朋友回答)

  師:你們的意見都不一樣,小猴都不知道該聽誰的了,先讓我們一起來數數看每個收銀臺有多少人。

  分別數一下1、2、3三個收銀臺排隊的人數,然后給每個幼兒發(fā)一張小紙條和一支水彩筆,讓他們把剛才數的個數在小紙條上表示出來,可以用小圓點,也可以用短線。

  師:第一個收銀臺有四個人在排隊,第二個收銀臺有五個人,第三個收銀臺有六個人,現在請你們在小紙條上記錄下每個收銀臺的人數,用小圓點或小短線表示出來,好么?(教師先演示一下如何用小圓點表示第一個收銀臺的人數)

  師:好,根據我們小紙條上畫的小圓點或小短線的數量,哪個小朋友可以告訴我哪個收銀臺的人最少呀?

  幼:第一個。

  師:對,第一個收銀臺的人最少,那是不是我們需要等待的時間就比較少啊,那小猴應該去哪個收銀臺排隊呢?

  幼:第一個。

  師:現在老師要對這些排隊的人做一個小小的變動,請你們仔細看哦。

  教師調整磁鐵的間距(4顆磁鐵的間距與6顆磁鐵排得一樣長),請幼兒再次觀察,說說排在哪一隊能更快付錢。

  師:現在隊伍變了,小猴選哪隊去付錢最快呢?(請兩三個幼兒回答)

  師:老師給你們一個提示,我們可以數一下每個隊伍里有多少人,小猴要等待的時間只跟隊伍里已經有的人的數量有關系,那些人挨得緊或者排的遠是沒有關系的。

  跟幼兒一起數每個收銀臺的人數,并在隊列前出示相應的數字。

  師:我們來數一下每個收銀臺的人數,(第一個放上數字卡片4),(第二個放上數字卡片5),(第三個放上數字卡片6),哪一隊的人數最少呢?

  幼:第一隊。

  師:那么小猴該去哪里排隊呢?

  幼:第一隊。

  2、哪里買票會更快

  師:我們假期里是不是經常跟爸爸媽媽出去旅行的'呀,那現在我們一起排好隊來買火車票吧。

  師:我先請所有的女孩子來扮演已經在排隊買票的乘客。好,現在男孩子一起告訴我第一隊有多少人?第二隊有多少人?第三隊呢?第四隊呢?哪一隊人最少?那去哪一隊排最快啊?

  師:好,現在由男孩子來扮演排隊的乘客,女孩子先回到位子上。

  女孩子們,我們來數一數每個隊各有多少人?那去哪個隊排隊最快啊?

  3、哪個人在比賽中更快

  師:剛剛我們學會了在哪里排隊最快,現在我們要來當當小裁判。把數學書翻到第七頁,有五個小朋友在舀湯圓,我們來數數每個人舀了幾個湯圓,用短線記錄在括號里。

  師:寫好了么,我們來比一比他們誰舀的多,誰舀的少?

  師:那舀的多的那個小朋友是不是比較快的呀?

  幼:是的。

  師:那我們再來看看這六個在釣魚的小朋友,第一個小朋友釣了幾條魚呀?

  師:第二個呢?……(一直問到第六個,讓他們自己回答自己數)

  師:好,那我們用小圓點來表示這些魚兒的數量,把他記錄在括號里。

  誰釣的多?誰釣的少?

  那小裁判們你們說說誰是冠軍。康诙?第三名呢?魚釣的多就是速度比較快的小朋友。

  4、總結

  師:我們排隊的時候,要先數數隊伍里有多少人,人比較少的,我們要等的人就少,這樣我們在那里排隊就會更快。

  當我們比賽的時候,誰舀的湯圓多或者釣的小魚多,那他的速度就比較快,就是冠軍啦。

  教學反思:

  讓幼兒在觀察教師操作和自己動手操作后,可以學會用簡單的記錄法記錄隊伍的長短,知道在排隊的時候,人數多的那隊等的時間要長,人數少的那隊等的時間反而要短。

  在上這堂課的過程中,我先示范了一次,小猴在超市里買好東西準備要付錢的時候,不知道哪隊要快?我就示范了用短線記錄發(fā)表示,長的那隊用長線表示,短的那隊用點的線表示。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小猴子買好東西后,要去火車站排隊買車票時,不知道哪隊會排隊更快些,需要小朋友幫助來看一看,我讓孩子自己操作的時候,小朋友們不知道該怎么操作,我想讓她們在紙上也用線條來表示隊伍的長短,知道長的隊伍等起來要慢,隊伍段的,人數少的等起來慢。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等電梯,這次隊伍有遞增,本來是兩隊隊伍,現在是三隊隊伍了。也是用短線的方式來表示,同樣孩子在操作的時候有點亂,而且本次活動時間很長。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一雙”“一對”的概念。

  2、學習按物品的特征,將相同的`東西配對。

  【活動準備】

  1、一幅圖。

  2、鞋、襪、手套各一雙,蠟筆,請每位幼兒帶一雙襪子到園。

  3、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出示圖問幼兒這是什么?是不是一只小鳥?教師再出示第二只小鳥,問幼兒現在有幾只小鳥?

  2、教師再問幼兒:“小朋友身體有哪些部位有兩個呢?”請幼兒指出來。教師告訴幼兒,通常兩個一樣的,可以配成一雙或一對。

  3、教師拿出一只鞋子,問幼兒:“這是什么?一只夠不夠?如果不夠,要幾只才夠呢?”

  4、教師拿出一只襪子,問幼兒:“這是什么?一只夠不夠?如果不夠,要幾只才夠呢?”

  5、教師拿出一只手套,問幼兒:“這是什么?一只夠不夠?如果不夠,要幾只才夠呢?”

  6、教師請幼兒想一想,還有什么是兩個在一起的,一雙或一對的,讓幼兒說說看。

  7、請一些幼兒出來找相同的東西,找對了的幼兒給予獎勵紅花一朵。

  8、將幼兒帶來的襪子散放在桌面,請幼兒輪流抽一只襪子,再找到另一只,湊成一雙卷在一起。

  9、看看大家的襪子是否都找到了另一半。

  10、表揚找到另一半襪子的幼兒。

  11、教師示范操作材料給幼兒看。

  1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中的樹葉、鞋子、花朵和杯子,啟發(fā)幼兒畫線連接相同圖案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