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大全8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知道它是對人類有益的動物。
2、讓幼兒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小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
3、使幼兒知道青蛙是捉害蟲的能手。
4、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
活動重點:了解青蛙的成長過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找朋友。"小朋友,你們聽是誰在和你們打招呼呀?"播放青蛙的叫聲讓幼兒聽辯,導入新課。
二、認識青蛙
"小朋友你見到的青蛙是什么樣子的?小時候,它的名字叫什么?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小結:小蝌蚪究竟是怎樣一步步變成青蛙的,我們看段視頻就明白了!
三、觀看課件,幼兒總結出青蛙的生長過程。
1、播放課件一遍,提問:
"小蝌蚪經過哪些變化,最后才成了青蛙呢?(師根據(jù)幼兒回答,張貼圖片。師不做評價)
2、再次播放課件一遍,提問:"小蝌蚪是這樣變成青蛙的嗎?(請個別幼兒參與評價。)
師小結:原來呀,青蛙是經過了:卵→小蝌蚪→長出前腿→長出后退→小青蛙→大青蛙的生長過程。
四、分發(fā)作業(yè)單,鞏固認識青蛙的生長過程。
五、總結:青蛙生活在小河、水溝及水田中,以蛾、蚊、蠅類等農業(yè)害蟲為主要食物。據(jù)統(tǒng),一只青蛙一年至少要吃掉1500只害蟲。每只青蛙吃掉這么多害蟲,成千上萬只青蛙吃掉的害蟲就很多了。因此,人們把青蛙稱為"捉害蟲高手",并把青蛙當做人類的好朋友。
相信小朋友們,從今天起,我們一定能做到保護青蛙,愛護青蛙。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青蛙》結束后,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從選材、設計、準備到教學,雖然我能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季節(jié)和興趣需要出發(fā),詳細地考慮了各個方面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但在課后發(fā)現(xiàn)還有一些方面有待改進的。如:科學活動中,教師提供給幼兒觀察的玩具青蛙科學性不夠,幼兒的探索、嘗試機會不夠,就此問題,本人認為這節(jié)課還可作以下的調整和改進。
一、注重幼兒已有的基本經驗。新《綱要》明確指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但是我在教學前的幼兒探究做得還不夠,幼兒只是對小蝌蚪感興趣,但課前教師沒有細致地引導幼兒觀察過小蝌蚪變青蛙的全過程,故幼兒缺乏已有的基本經驗。因而,在教學活動中,幼兒都說不出小蝌蚪變青蛙的全過程,這時教師只有一步一步地引導幼兒去觀察,講述和用身體的動作來體驗、表現(xiàn),故科學活動的目標體現(xiàn)還不夠。如果教師在教學活動前,讓幼兒觀察過青蛙的生長過程了,那么就可避免此問題的出現(xiàn)了。
二、提供的科學活動材料要真實。
在科學活動中,教師給幼兒觀察的材料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教師給幼兒提供的觀察物與真實物有所不同的話,那么會給幼兒的觀察造成一定的錯誤,影響科學活動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因此,在本次科學活動中,教師雖然為幼兒提供的玩具青蛙與真實的相差不遠,但畢竟還是有所出入的.。因此,這里教師可將觀察物玩具青蛙換成圖片或多媒體,就可避免這一問題了,達到教學的目標。
三、采用的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
一個成功的教學活動,離不開教師對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精心設計與考慮。從幼兒的興趣和實際情況出發(fā),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如:在第二、三環(huán)節(jié)中,我是出示玩具青蛙和圖片,讓幼兒枯燥地觀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長過程,幼兒講述的積極性和興趣不高。這里可制作成生動形象的課件進行教學,就可大大地提高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和形象性。
總之,本次教學活動存在的不足說明,在我們預設教學活動時,應該充分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如:幼兒的基本經驗、需要、能力、興趣等等,只有把握好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才能使幼兒在愉悅、輕松的教學活動中,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的目標。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鼻子的作用及重要性,知道要保護自己的鼻子。
2.能根據(jù)聞到的氣味辨別物體,或找到氣味的`來源。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香水 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香水,引導幼兒聞氣味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尋找氣味來源,鼓勵孩子大膽說出。
2.引導孩子分辨氣源,知道衛(wèi)生間的名稱及位置。
3.引導孩子聞不同物體,并說出味道。
4.引導幼兒知道要保護自己鼻子,以及安全聞氣味的方法。
三、結束部分
到處去聞一聞,說一說自己聞到的氣體。
活動反思:
活動結束后,我反思到這節(jié)課有著不足的地方,魏老師的點評更是讓我茅塞頓開,這節(jié)課我應該讓孩子多說(放開讓孩子說)多做 多練(說完讓孩子練習體驗),老師不要限制包辦,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讓孩子聞氣味中,我就應該顧及到每個孩子,讓他們都聞一聞,說一說。在課前準備所需東西時也要考慮到是否每個孩子都能操作到,操作的材料要豐富。在教育孩子保護鼻子的環(huán)節(jié)中,我應該讓孩子們去思考,讓孩子們去說一說結果?茖W是比較嚴謹?shù)模欢ㄒ尯⒆酉炔孪朐隍炞C。
科學教案 篇3
“水果照相館”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認識蘋果、桔子、香蕉、葡萄、石榴等水果的名稱、顏色、味道,教學過程中幼兒聽的十分認真,在回答問題時也十分積極勇躍,教學活動中幼兒們表達了對水果的喜愛之情,整個活動中讓學生擁有了寬松而又富有高漲熱情的說話的愉悅氛圍。
活動目標:
1、喜歡水果,能正確說出幾種常見水果的名稱,并了解其典型特征。
2、認識幾種比較特別的水果,感知水果的多樣性。
活動準備
1.請每位幼兒帶1-2樣水果來園,盛裝在大籃子里或用一塊大布蓋好。
2.各種水果的.圖片或照片若干。
3.各種水果的粘紙。
4.裁剪好的做相框用的各種彩色紙條。
活動過程:
一.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
1.以水果照相館的情景導入,引導幼兒看看哪些水果來拍照了。
2.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蘋果、橘子、香蕉、梨等)鼓勵幼兒正確說出其名稱,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水果的典型特征。如:我們來看看,**小朋友帶來的是什么水果?(蘋果)和蘋果娃娃問個好吧!蘋果娃娃長得什么樣?有誰吃過蘋果?蘋果是什么味道的?我們給蘋果娃娃拍個照吧!(兩手拇指與食指相對,做照相機的樣子)
3.向幼兒介紹幾種比較特殊的水果,如獼猴桃、芒果、椰子等,讓幼兒知道這些水果的名稱。如:這位水果娃娃是誰?(獼猴桃)你們愿意和它握握手嗎?(感受獼猴桃表皮的粗糙和毛茸茸的特征)
二.扮演水果娃娃。
請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水果粘紙粘在額頭上,扮演自己喜歡的水果,拍一張“集體照”。
三.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
1.照片“沖印”好(出示各種照片或圖片)后,激發(fā)幼兒產生為水果制作相框的愿望。
2.幼兒制作,教師個別輔導,提醒幼兒粘貼時不要把水果蓋上,只裝飾邊緣。
3.把制作好的想礦布置在活動室墻面。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通過主動觀察、操作,了解各種各樣管子的外形特征以及用途等等,知道它們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2、 能用較完整地語言回答問題。
活動準備:
幼兒收集各種各樣的管子,并了解他們的用途。黃豆、沙子、小彈子若干。管子王國的場景布置。
活動過程:
一、參觀場景,引起幼兒的興趣。
“這是什么地方?”
“這里住著誰呀?”
“它們很想和小朋友做朋友,你們愿意嗎?”
二、觀察各種各樣的管子的外形特征。
“每人找一個管子,說一說你手上的管子是什么樣子的?什么顏色?什么形狀?”
小結:
“管子是圓圓的、長長的;它們的顏色不一樣,有白色、藍色、灰色等;有的管子粗,有的細;有的管子上面滑滑的,有的有許多的.褶皺……”
三、通過嘗試操作,了解管子中間是空的。
“看,這是什么?”(黃豆、沙子、小彈子)
“我們用它們和管子來做游戲,看看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
小結:
“黃豆、沙子、小彈子都可以從管子中間通過,說明管子中間是空的。”
四、拓展經驗,了解管子的用途。
“你還在哪里見到過這些管子?”
“它們是干什么用的呢?”
小結:
“管子的用處可多了,洗衣機上有,空調上有,抽油煙機上也有,還有下水道管子呢……它們可以用來通水等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動物是大自然中的一員,是人類的朋友,初步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
2、欣賞畫面和連線的方式,幫助動物找到自己的房子,感知動物居住的環(huán)境。
3、產生保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
2、動物居住地標記:河流、山林、土壤等。
3、幼兒人手一張動物小卡片,椅子下面有一個動物頭飾,大灰狼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1、閱讀幼兒用書《動物的房子》,引起幼兒的興趣。
2、用實物展示儀放大幼兒用書,帶領幼兒感知閱讀《動物的房子》。
——教師:畫面的上方是什么地方?有什么?
——教師:畫面下方有哪些動物?叫什么名字?他們生活在哪里?他們喜歡做什么?
——教師講述畫面《動物的房子》。
3、操作活動:幫助動物找家。
——幼兒人手一支筆,在幼兒用書上,劃線幫小動物找家。
——看標記給動物找家。
。1)發(fā)給幼兒人手一張動物卡片,說說,卡片上是什么動物?喜歡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在黑板上出示河流、草地、樹木、土壤等標記,引導幼兒將手中的動物圖片貼在相應的標記旁。
。3)鼓勵幼兒用“……會……,生活在……”句型講述,例如:小羊喜歡吃草,小羊的`家在草原上,小鳥會非,小鳥的家在樹林里,小魚會游,小魚的家在清清的小溪里…….
4、討論:怎樣保護動物的家。
——教師:小朋友,你的家在哪里?你喜歡自己的家嗎?
——教師:動物也非常喜歡自己的家,如果動物沒有家會怎樣?怎樣保護動物的家呢?
——教師小結:保護野生動物,不捕殺野生動物,不砍伐山林,建立野生動物保護區(qū),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維護我們的水域,創(chuàng)建豐富的綠色環(huán)境,給動物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讓動物和我們人類共享地球美好的家園。
5、游戲活動:動物找家。
。1)扮演游戲角色,布置游戲情境。請幼兒從椅子下面拿出頭飾戴在頭上,扮演小動物,教師將動物居住地的標記分別放在活動室的四周。
(2)介紹游戲玩法:幼兒扮演動物,聽音樂自主地在活動室內走動,教師扮演“大灰狼”,當音樂聲停止時,“大灰狼”出來,動物們快速地跑回家。
。3)教師和幼兒一起扮演角色,開展游戲2-3遍,還可以請幼兒扮演“大灰狼”角色開展游戲。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通過一定的裝置里,流水能夠用來計時;通過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以使水鐘更加準確的計時。
過程與方法:設計制作一個自己的水鐘;并用自己制作的水鐘嘗試計時。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科學制作帶來的樂趣;意識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體會到科學制作是一個不斷改進完善的過程。
【教學重點】設計制作水鐘
【教學難點】控制漏水速度
【教學準備】一些以前學生制作的水鐘實物、學生自帶制作水鐘工具材料、鐘表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回憶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古代水鐘和滴漏實驗。
2、師介紹以前學生制作的水鐘。
3、揭題:我的水鐘。(板書課題)我們能用兩個塑料瓶制成一個能夠計時10分鐘的水鐘嗎?
二、設計“水鐘”:
1、我準備做一個什么類型的水鐘?
2、怎樣控制漏水的速度?
3、如何來劃分10分鐘的時間刻度呢?
4、用畫圖的方法把我們的設計方案表示出來。
三、做一個“水鐘”:
1、制作一個滴漏。思考:怎樣制作一個能以固定的速度滴水的滴漏?
2、標出時間刻度。
確定合適的滴水速度,用手表計時,在容器壁上標出水流出或接水1分鐘和5分鐘時的水位刻度。
然后,依水位老推算時間,分別標出1分鐘~10分鐘的時間刻度。
3、小組討論后,進行制作。
四、用水鐘計時:
1、用做好的水鐘與鐘表對照,我們的.水鐘計時準確嗎?
2、討論:影響水鐘計時準確的因素有哪些?
如:盛水容器的形狀、滴漏速度的控制、刻度劃分的準確度等。
3、思考:怎樣改進我們的水鐘?
4、實踐嘗試、改進。
板書設計:
我的水鐘
設計水鐘:受水型?泄水型?
制作水鐘:滴漏?刻度?
使用水鐘:準確嗎?
改進水鐘:哪些因素?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文明伴我成長”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在爭當“文明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洗椅子活動中,其中有一個孩子提出“為什么抹布可以擠出水來”的問題,于是有了這次集體探索活動。
活動目標
1、在操作實驗中了解不同材質的吸水現(xiàn)象。
2、能大膽猜想并學習用實驗驗證。
3、樂于參與操作,體驗猜測和吸水實驗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猜想、實驗操作讓幼兒知道不同材質物質的吸水也是不同的。
難點:讓幼兒知道材質物質的吸水不同它們的作用也不同。
活動準備
1、準備各種物品:衛(wèi)生紙、作業(yè)本紙、海綿、布條、粉筆、木頭、小石子、鐵塊、塑料、杯子若干、泡沫。
2、若干個裝著水的小水桶。
活動過程
一、激起幼兒活動興趣,猜一猜。
幼兒欣賞魔術表演。
——幼兒觀看魔術,仔細觀察有什么變化。杯子里面的水為什么遇到海綿不見了?水去了哪里?
。ㄕ堄變鹤屑氄乙徽。)
二、幼兒操作嘗試,做一做。
1、幼兒探索物品的變化。
老師:(幼兒自由的分幾組,自主的選擇材料和小水桶。)你可以一個人去試試,也可以和你的伙伴一起試試,然后把你觀察到的記錄下來,告訴大家。
2、幼兒操作嘗試。
幼兒把選好的材料分別放入水桶里,看看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把吸水的放一邊,不吸水的放一邊。幼兒講述,老師記在黑板上。
——老師指導和提示幼兒記錄,可以用“你怎么做的.”等。讓孩子認識自己的無意識行為。
其間,老師可以不斷總結:原來有的材料吸水,有的材料不吸水。
三、幼兒體驗后,說一說。
。1)老師:我們來看吸水的物體中,哪些能擠出水來,哪些不能擠出水來。鼓勵幼兒邊說邊做。(2)(讓幼兒把水桶的海綿拿出來,并讓他們擠一擠。)
幼兒:海綿里可以擠出水來。
幼兒:粉筆擠不出水來。
老師:為什么海綿和粉筆都吸水,但海綿吸水后可以擠出水來,而粉筆卻不能?
幼兒:那是因為海綿是軟的,而粉筆比海綿硬,所以擠不出水來。
。ㄗ層變喊堰@一現(xiàn)象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把水桶里的粉筆拿出來擠一下。)
——老師通過幼兒的回答來總結:原來有的物品可以吸水,之后還可以擠出來;有的物品吸水后卻擠不出水來。比如海綿和粉筆。
四、重復實驗。
幼兒自由的選擇材料,把吸水的物體,能擠出水來的放一邊,不能擠出水來的放一邊。
老師:泡沫會吸水嗎?可以擠出水來嗎?我們來試一試。
幼兒:泡沫不能吸水,所以也擠不出水來。
幼兒甲:鐵塊不能吸水,也擠不出水來。
幼兒乙:衛(wèi)生紙能吸水,也可以擠出水來。
幼兒丙:木頭可以吸水,但是擠不出水來。
——在了解物體的吸水現(xiàn)象中,認識更廣闊的能吸水與不能吸水的物體。
五、引發(fā)繼續(xù)發(fā)現(xiàn)。
老師:有些物體可以通過形變擠出水來,而有些物體不能發(fā)生大的形變。你們要是喜歡,可以繼續(xù)去觀察、發(fā)現(xiàn)。
活動延伸:
拿兩個水桶,其中一個桶裝上水,讓小朋友運用材料把水轉向另一個桶里,分組比賽,哪組先取完哪組獲勝。
活動反思
科學都是源于生活,我們所做的只是引導孩子來發(fā)現(xiàn)科學、探索科學,并將經驗運用到生活中去,讓科學來為我們更好地服務。通過這次的科學吸水小實驗,孩子們初步理解了并在操作中知道哪些物體吸水,哪些物體不吸水,并學習將自己的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并與大家分享。
可是在活動中的確出現(xiàn)了問題,在前一階段的猜想環(huán)節(jié),有些拖沓,浪費了很多時間,如果把這一環(huán)節(jié)簡化一下,對課程的后一段活動會有一定的幫助,可以讓孩子們操作的時間更加充裕。孩子們在自行探索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很興奮,積極性也特別高,在探索中有的幼兒能積極與同伴一起進行探索與發(fā)現(xiàn),在過程中激發(fā)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也要謹記這一點,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科學,在成功中感受快樂。
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教師應引導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數(shù)、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xiàn)象產生興趣,并學習使用簡單的數(shù)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小班后期,幼兒已基本掌握幾種簡單圖形的配對方法,在一些建構游戲中,有的幼兒還會用兩種相同形狀大小的大型塑料積木進行簡單的組合轉換,以滿足他們組建大型城堡的需要。針對目前幼兒對幾種簡單圖形的轉換感知較低的情況,我設計了本次活動,以游戲“去小松鼠家玩”為主線,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材料以及提出問題,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游戲中自由探索幾種圖形的轉換關系,感知生活中一些有趣的關于’形’現(xiàn)象。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正方形、三角形和半圓形等三種圖形的轉換關系;
2.能在引導下使用兩個相同大小的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半圓形等圖形進行拼湊轉換;
3.樂于參加數(shù)學游戲,能大膽地進行探索。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感知正方形、三角形和半圓形等三種圖形的轉換關系;
難點:能在引導下使用兩個相同大小的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半圓形等圖形進行拼湊轉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對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以及圓形等圖形有一定的認識。
2、物質準備:
。1)彩色大房子、KT板制小橋(中間裁出若干正方形、圓形以及長方形);
(2)小松鼠頭飾1個、修橋材料板(從小橋上裁出的'形狀兩兩分成正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以及半圓形若干);
。3)KT板制相框、幾何圖形(同上裁出正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以及半圓形若干)、糖果若干以及音樂《去郊游》。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觀看視頻——小松鼠寄來的信)
教師:(出示圖片“一封信”)小朋友,你們看!今天我們收到了小松鼠寄來的一封信。我們一起打開來看看吧!
。úシ乓曨l)小松鼠: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小松鼠!我今天在家做了一些糖果,想邀請你們過來我家嘗一嘗!我的家就在橋的對面,歡迎你們來我家玩!
(播放音樂,幼兒跟隨教師輕松愉快地走過前面一段無障礙小路,然后在設置好的小橋前停下來。)
2.(提出問題,一起想辦法)
教師:小朋友們看,前面這座橋有些木板沒了?墒俏覀円バ∷墒蠹遥米哌^這座橋才能到達,我們該怎么辦呢?
。ㄓ變鹤杂砂l(fā)言提出辦法,大家討論選擇最可行的修橋方案。)
二、探索嘗試,在游戲中學習
1.(幼兒自主嘗試,教師適當指導)
教師:現(xiàn)在我們需要把這條橋修好才能行走。這里有一些木板材料,小朋友一起來試試修好這座橋吧!
。ㄐ∨笥褌兩锨白杂商剿鬟M行修橋,教師適當提示幼兒修橋時注意角對角邊對邊地對整齊,并給予適當引導。)
2.(針對探索作適當提問和總結,以加深幼兒認識)
教師:這位小朋友把缺的一塊圓形/長方形/正方形木板補好了,可是我們原有的木板材料中好像沒有這個形狀的呀?請你跟我們說說,你是怎么做到的?(引導并鼓勵幼兒嘗試用完整的語言來總結)
。ㄐ〗Y)原來, . 兩個一樣大的半圓形組合在一起,可以拼成一個圓形;
. 兩個一樣大的正方形組合在一起,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
. 兩個一樣大的三角形組合在一起,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
三、個別操作,加深理解
1.(修好橋后大家一起再次前進前往小松鼠的家,找到小松鼠后互相禮貌打招呼。)
集體:親愛的小松鼠,我們來你家找你玩了!
小松鼠:(拉拉手,抱一抱)小朋友們,你們來找我玩,我真高興!我今天除了做了一些糖果,還準備做一個漂亮的相框送給你們呢!可是我的相框還沒有完全做好...小朋友們,我可以請你們幫幫我嗎?
2.(每人找到一份材料進行操作)
教師:小朋友們,如果你在的過程中需要幫忙可以請問旁邊的小朋友,或者你可以舉手請老師,F(xiàn)在,我們到后面的桌子上找一份材料就可以開始做相框了!
(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四、結束活動
完成后小松鼠和幼兒互相表示感謝,分享美味的糖果,大家聽著音樂一起開心地去玩游戲。
【活動反思】
區(qū)別于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本次活動我以幼兒的實踐操作以及自由探索為主,教師的角色不再是知識灌輸者,而更多的是為幼兒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材料和適當引導;顒又杏變嚎梢宰灾魉伎、自主操作嘗試、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獲得實踐經驗與提升。整節(jié)活動課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大大地調動了其積極性;顒娱_始對于“收到了一封信”,幼兒對此充滿了好奇,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在修橋部分幼兒一起合作,初步感知到幾種圖形的轉換關系,其后又幫小松鼠做相框,進一步鞏固和加深了幼兒的認識?傮w來說,較好地達到了教學目標。
需要提到的一點是,由于不同的三角形(等腰、等腰直角、直角三角形等不同類型)可以拼湊轉換出不同形狀,而本次活動目標設定為“初步感知”,為此選用了較為簡單的、可以拼湊出正方形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而‘不同的三角形的組合變化’也是一個有趣的探索,我覺得可以在第二課時,嘗試提供不同類型的三角形材料給幼兒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感知。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8-12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05
科學教案[經典]08-03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科學教案[精選]08-08
[精選]科學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