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大班教案6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在看看猜猜說說中理解故事情節(jié)。
2.培養(yǎng)幼兒不捉弄他人,善待他人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課件PPT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小朋友,你們喜歡看書嗎?(喜歡)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本非常好看的書,你們想看嗎?(想)
出示(PPT1)。那請你們看,看到了什么?(兩只猴)那你們猜一猜,他們會是什么關系呢?到底是什么關系呢?我們一看,老師講述。原來它們是兄妹倆,哥哥叫末末,妹妹叫咪咪。再看,它們在干什么呢?(小妹妹咪咪坐在樹上,一手叉著腰,一手指著蝴蝶向哥哥末末微笑。末末呢?抓著一根樹枝,在撓咪咪的腳底心。┕,你們看的真仔細,沒錯,這本書講述的就是淘氣包哥哥末末捉弄妹妹咪咪的故事。那你們知道這個故事叫什么名字呢?(別再捉弄人啦)
指導策略: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引導幼兒能仔細看圖,并能觀察出哥哥在用樹枝撓妹妹咪咪的腳丫,從而引出故事《別再捉弄人啦》。
二、讀文賞圖以問題激發(fā)想象
1.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在這個故事里,末末都搞了哪些惡作劇,又是怎么捉弄咪咪的呢?我們一(PPT2)。
提問:你們看,咪咪在干什么?(摘花)咪咪摘花的時候,末末在干什么?(末末悄悄地從后面拽住咪咪的尾巴)咪咪摘到花了嗎?(沒有)為什么呢?(咪咪的尾巴被哥哥抓住了,所以沒摘到)這時候哥哥的心情是怎樣的?(得意、開心)你從哪里看出來?(表情……)
那此時妹妹的心情是怎樣的?為什么?(不開心……)要是你會開心嗎?(不開心)要是你有這樣一個哥哥,你喜歡他嗎?為什么?(不喜歡)。那這個故事里的`咪咪喜不喜歡末末呢?(不喜歡)到底喜不喜歡呢?我們接著往下看,教師講述故事。
咪咪喜歡末末嗎?(喜歡,但是又不喜歡他捉弄她)
教師:是啊,現(xiàn)在的咪咪是喜歡末末的,但是他又老捉弄她。雖然末末老是捉弄咪咪,但是咪咪還是照樣喜歡他。咪咪還真了不起。
指導策略:這部分是讓幼兒通過看看、猜猜、說說,從而明白末末第一次是怎么捉弄咪咪的,讓幼兒說出末末和咪咪當時的心情如何,再通過換位思考:假如你有這樣一個哥哥,你喜歡他嗎?為什么?然后引到咪咪卻是喜歡哥哥末末的,這樣一個反差,進一步調動幼兒往下看的積極性。
2.咪咪這樣喜歡哥哥末末,那末末還會去捉弄咪咪嗎?我們接著往下看(PPT3~5):
(1)看這幅圖,末末把咪咪怎么樣了?(末末還把咪咪騙上高高的樹屋,然后拿走梯子,讓她下不來。)在又一次被末末捉弄后,可憐的咪咪有沒有辦法呢?(咪咪沒辦法)咪咪下不來了,咪咪在干什么?(跟小熊玩)
那咪咪在玩小熊的時候,末末又是怎么捉弄咪咪的?看PPT6~8(末末用釣魚鉤釣走了咪咪的小熊,威脅說要拿去喂灰熊格瑞拉)看到咪咪哭了,末末說了什么?(罵她好哭鬼)
咪咪問末末要小熊時,末末又叫咪咪去干什么?看(PPT9~11)結果怎么樣?(又哄她去走池塘上的樹枝,自己卻在樹枝上蹦蹦跳跳,害得咪咪掉進了池塘。)你們猜,這一次咪咪會怎么樣?(很生氣……)
如果是你老被末末這樣捉弄,你會怎么樣?讓幼兒自由的說一說。那咪咪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接著看圖,教師講述。妹妹獨自生氣地走進密密的叢林里,那咪咪到叢林里會聽到什么?(噼啪、咔嚓)咪咪聽到這些聲音會怎么樣?(拼命的跑)跑跑又會發(fā)生了什么事呢?看(PPT12~16)誰愿意來說說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呢?我們繼續(xù)往下看。(撞到了一個人身上)這個人是誰呢?(她奶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你,你一見到奶奶會說什么?那咪咪和奶奶見面了到底又說了什么呢?繼續(xù)看圖,教師講述。教師。
指導策略:這部分主要是讓幼兒通過看圖、說圖,讓幼兒了解末末是如何捉弄咪咪的,以及咪咪很生氣的跑進了森林,離開了末末。并讓幼兒通過聯(lián)系自己來說一說:如果是我,我會怎么樣?讓幼兒大膽說己的想法,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4.那你們來猜猜看,奶奶聽了之后會怎么做呢?到底怎么做的呢?我們繼續(xù)往下看(PPT17~22),教師講述。
提問:奶奶是怎么做的?第一次咪咪對末末說灰熊格瑞拉來了,末末相信嗎?(不信)那當奶奶裝成灰熊格瑞拉說:“我來了,我來了,我來吃你了!边@時候末末怎么樣了?(很害怕)你從哪里看出末末很害怕?(眼睛睜得大大的、嘴巴張的大大的)灰熊格瑞拉要末末怎么樣才饒了他?(別再捉弄人了)你猜猜看,末末會改了嗎?繼續(xù)看,末末改了嗎?(改了)你從哪里看出來?(三人開心的依偎在一起)
教師:妹妹在奶奶的幫助下,奶奶裝扮成灰熊格瑞拉,好好教訓了末末一頓,讓末末親身體驗了一次被他人捉弄的滋味,也“制服”了“討厭”的末末,她舉著兩根枝條歡天喜地地又蹦又跳,末末呢,也改變了自己捉弄人的壞習慣,不再捉弄人了。從此以后祖孫三人開心地依偎在一起。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用感官辨別出不同味道的食物,并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2、嘗試用“ABB”結構的詞語來描述味道的特征,如:香噴噴、甜滋滋、酸溜溜、辣乎乎、咸津津等。
3、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能分析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
5、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過程與方法
用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對食物味道的描述,引導幼兒初步接觸“ABB”結構的詞語。接著讓幼兒體驗食物和調料的味道再引導幼兒學習描述它。在幼兒有了這些體驗后讓幼兒用兒歌的方式來整理學到的“ABB”結構的詞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愿意感受不同食物的味道并嘗試描述。
活動重點
能用感官辨別出不同味道的食物,并嘗試用“ABB”結構的詞語來描述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
餅干、辣椒、鹽、白糖、檸檬、西瓜、橘子等食物。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可多好吃的,小朋友們想不想嘗一嘗?但是老師在讓小朋友們嘗這些食物之前想了解一下小朋友都喜歡什么樣的味道好嗎?
二、老師引導幼兒說說食物的味道,啟發(fā)幼兒用“ABB”的結構詞語來描述。
師:食物的味道可以怎么說?比如有小朋友說他可喜歡吃糖了,那糖的味道可以怎么說?(引導幼兒學習:甜滋滋、香噴噴等詞語。)
三、組織幼兒品嘗食物,并讓幼兒交流品嘗的結果。
1、師:現(xiàn)在小朋友們可以品嘗老師為大家準備的食物了,但是嘗過之后要想一想這個味道該怎么說呢?
2、老師讓幼兒在組內先交流。老師巡視并觀察,同時跟幼兒交流食物的味道,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感覺。
四、集體交流品嘗結果。
1、師:請小朋友回憶一下剛剛自己都嘗到了那些食品?你還記得它的味道嗎?
2、老師依次出示食物,引導幼兒用“ABB”的結構詞語來進行描述。
五、引導幼兒編兒歌記憶“ABB”結構的詞語。
1、今天我們嘗到了好吃的食物和調料,我們還學會了好多新的描述味道的詞語對嗎?我們來講它們編成兒歌,好不好?
2、引導幼兒編兒歌。
香噴噴的餅干,甜滋滋的西瓜;
酸溜溜的檸檬,甜滋滋的橘子。
辣乎乎的辣椒,咸津津的鹽巴,
麻乎乎的花椒,甜滋滋的白糖。
……
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回家和媽媽一起看看家里或者廚房還有什么食物或者調料,在媽媽的允許下嘗嘗它的味道再和媽媽討論一下它的味道好嗎?
活動反思:
1. 活動整體效果很好,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幼兒通過品嘗都能講出食品的味道并豐富了幼兒的詞匯。
如: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辣辣的、咸咸的。
2. 食品都是孩子們熟悉的,并且孩子們親自感受參與性強,課堂討論氣氛熱烈,幼兒能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擴展回答問題,
3. 在選擇食物的過程中,多數(shù)幼兒能選擇更多的食品,可見幼兒的挑食只存在于個別,孩子們在老師的教育下,孩子能選擇更多的食品,值得欣慰。
4. 延伸活動設計合理,能更進一步促進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通過交流討論,了解換牙的基本常識,知道保護牙齒的方法。
2、 在活動中能運用分類統(tǒng)計的'方法了解換牙的情況。
活動準備:
幼兒調查表、黑板等活動過程:
一、分類統(tǒng)計
1、我們進行了一次牙齒大調查,你的調查結果怎么樣?
2、把記錄表按照我們的標志來放好。
3、統(tǒng)計換牙人數(shù)
二、討論
1、你在換牙時有什么感受?
2、換牙的時候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
3、為什么我們要換牙呢?
4、怎樣才能保護我們的牙齒?
5、 記錄方法
三、總結
1、你們講的真好,老師今天為你們請來一個人,猜猜他是誰?
2、讓他來告訴我們怎樣讓我們的牙齒長得又堅固又漂亮。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學唱歌曲《新年到》,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感。
2. 掌握xxxx x這一節(jié)奏,并能在間奏處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
3. 能積極參與表演活動,注意相互合作,協(xié)調演唱,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歌詞圖譜、節(jié)奏型卡:xxxx x、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節(jié)奏練習。出示節(jié)奏型卡: xxxx x。
師:今天我們來玩一個節(jié)奏游戲,誰會用拍手的方式表示這個節(jié)奏?
除了拍手,還可以用身體的那些部位表示這個節(jié)奏?
。▊別幼兒嘗試,再集體練習,引導幼兒拍腿、拍肩等。)
師:這個節(jié)奏還藏在一首好聽的歌里,請你仔細聽一聽,找一找。
二、熟悉歌曲旋律,體驗歌曲內容帶來的愉快情緒。
1.教師清唱歌曲。
。1)提問:你找到剛才那個節(jié)奏了嗎?它藏在哪里?老師拍手的時候有沒有唱?
小結:這個節(jié)奏藏在這首歌的間奏處,拍手的時候是不需要唱的.。
。2)教師帶領幼兒集體練習打鼓和敲鑼的節(jié)奏2-3遍。
(3)師:你還聽到了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歌詞內容,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圖譜。)
2.教師再次完整清唱歌曲(同時配上簡單的動作),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師:請你再認真聽一聽,然后告訴大家歌曲里還唱了什么。
三、學唱歌曲。
1.教師完整演唱,幼兒看著圖譜輕聲哼唱,熟悉歌曲旋律。
2.幼兒集體歌唱。
3.幼兒根據(jù)圖譜用自然,歡快的聲音有感情的歌唱,并加入身體動作。
4.再次歌唱,間奏處能用身體樂器表現(xiàn)。
四、游戲:新年音樂會
匹配樂器,教師指揮,幼兒演奏。
師:新年就要到了,今天我們要開一場新年音樂會。小朋友們來當演奏家,老師當樂隊指揮。
活動反思:
新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新的一年的開端!缎履甑健肥俏覉@大班上學期第五個主題里的一首歌曲,孩子們都對新年有一種特殊的喜愛之情,都很喜歡過新年。而過年也與孩子們的生活聯(lián)系緊密,他們都有這方面的生活經(jīng)驗。為了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和探究欲望,讓孩子們體驗到過新年的快樂,知道自己又長大了一歲,并能在學唱歌曲中感受新年的快樂,因此設計了此活動。
幼兒對新年充滿了欣喜,為了給孩子們的歌唱活動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在活動設計的過程中,通過玩節(jié)奏游戲和看圖譜的方式來加深幼兒對新年的認識與了解。
活動中孩子們的情緒很高,歌曲的內容較簡單。為了提高幼兒的興趣,我在最后加入了玩打擊樂的環(huán)節(jié),即幼兒在歌曲間奏處用打擊樂模仿敲鑼打鼓的聲音。我與孩子們一起開了一場“新年音樂會”,這種歌唱形式,既提高了孩子的興趣,又增強了歌曲的演唱效果。
大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懂得微笑能給人帶來快樂,知道關心他人。
2、掌握多種使大家快樂的方法。
3、培養(yǎng)愛心,擁有快樂的心境。
教學重點:掌握多種使大家快樂的方法
教學難點:使幼兒能大膽的表達讓別人快樂的`想法
教學準備:知識準備:
物質準備:信封4個,微笑字卡,小鳥、小象、小兔、蝸牛圖片各一張,音樂《歌聲與微笑》,愛心記錄卡,小愛心30張,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讓幼兒初步感受微笑)
。ㄒ唬、出示蝸牛微笑的圖片,講講卡片上面有什么
。ǘ⒄務勑∥伵5男
。ㄈ、教師肯定幼兒的回答并出示“微笑”字卡
二、基本部分
(一)體驗微笑能帶來快樂
1 猜猜原因:小蝸牛為什么要寄微笑卡片。
2 導語:老師還收到了幾位小客人的來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ǔ鍪拘欧,圖片)
3 看了這些小客人的來信,小朋友們知道為什么要把微笑卡片寄給大家了嗎?
小結:微笑能給大家?guī)砜鞓贰?/p>
(二)、用微笑傳遞快樂
1、體驗微笑:你會微笑嗎?做個最美的微笑給老師看。
2、送微笑:和旁邊的小朋友微笑。
3、你還想把微笑送給誰?為什么?啟發(fā)幼兒送微笑時說一句話。
(三)、探索多種用帶來快樂的方法
1、除了微笑,還有什么方法能給別人帶來快樂?故事里的小動物是用什么方法給大家?guī)?/p>
快樂的?
2、在愛心卡上記錄給別人帶來快樂的方法(發(fā)放愛心卡)
3、張貼記錄卡,并分享交流(播放音樂)
教學延伸:
小朋友們學到了許多能給別人帶來快樂的方法,老師認為,這些方法里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微笑”,讓我們每天都保持微笑,做個快樂的孩子,好不好?現(xiàn)在請小朋友排隊洗手吧!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幼兒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顏色的奇
妙變化,激發(fā)幼兒對調色的興趣。
2、 在幼兒動手操作的基礎上,教幼兒學念兒歌,理解兒歌內容,并引導幼兒進行一定的創(chuàng)編。
活動準備:
1、在每張桌子上放紅、黃、藍三種顏料,并給每
人準備一只毛筆,一只小碗,一張白紙。
2、 老師準備各種顏色的東西(橘子、小草、茄子、輪子等)
活動過程:
一、 引起興趣
小朋友,魔術表演你們看過嗎?你們覺得魔術師的本領大不大?今天老師想讓我們班級的小朋友也來當一回魔術師,你們愿意不愿意?
二、 幼兒進行調色操作
1、 教師簡單引導
現(xiàn)在,我們每張桌子上都放了2種或3種顏色的顏料,你們看看都有些什么顏色?接下來請小朋友來做魔術師,把桌子上的幾種顏色調在一起,看看能調出哪些漂亮的顏色來?
2、 教師提出調色的要求
調色的兩種顏料不要蘸的太多,放在自己的小碗里調。調好后,把你變出來的新的顏色畫在自己的紙上,老師來看哪位魔術師的.本領最大。
3、 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調色操作
4、 教師根據(jù)每個小組變出來的不同顏色,作簡單的提問:“你變出了什么顏色?是用哪兩種顏料調出來的?我們可以用這種顏色來畫什么?”然后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將事先準備的各種顏色的東西出示在黑板上。
5、教師小結
我們小朋友的本領真大,一下子變出了這么多好看的顏色,F(xiàn)在,老師把這些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編成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叫《色彩謠》
三、幼兒學習兒歌
1、 教師完整地朗誦一遍
2、 教師依次提問
什么顏色和什么顏色手拉手,變出什么顏色畫橘子(葉子、茄子、輪子)
3、幼兒跟著老師朗誦1—2遍
4、 全體幼兒完整朗誦一遍
四、 詩歌創(chuàng)編
引導:這些好看的顏色除了能畫黑板上的這些東西以外,還能畫什么?(幼兒自由發(fā)言)
教師根據(jù)他們的發(fā)言,幫助他們進行詩歌的創(chuàng)編。
五、 結束部分
這些顏色還能畫許多漂亮的東西,請小朋友回家后在想想,編出新兒歌,明天告訴老師,好不好?
《色彩謠》反思: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北敬位顒硬捎昧擞螒蚍ā⒂^察法、視聽講結合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語言、操作探索等活動,優(yōu)化教學過程,在活動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品質,幼兒有自主思維的空間、時間,充分體現(xiàn)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教師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趣味游戲、操作、探索、直觀、嘗試、討論等多種教學形式,創(chuàng)造條件,使幼兒主體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得到發(fā)展。設計“玩色”游戲置于學習詩歌之前,讓幼兒以“魔術師”的身份參與游戲,激發(fā)幼兒參與游戲活動興趣。
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探索,感受、體驗各種顏色混合后的奇妙變化,為幼兒學習、理解兒歌奠定基礎。由于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學習仿編,感到比較困難,因此我通過對話、示范、討論等方法,引導幼兒仿編,突破難點,但還是有一部分幼兒不能很好地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