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寫作《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寫作《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查找資料等方式,準確概括事物的主要特征。
2、指導學生圍繞事物特征,合理安排說明內(nèi)容和說明順序。
3、指導學生修改習作,錘煉語言,表達準確、簡明、嚴密。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圍繞事物特征,合理安排說明內(nèi)容和說明順序。
【教學難點】
修改習作,錘煉語言,表達準確、簡明、嚴密。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一棵樹上的葉子,看上去樣子好像都差不多,但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沒有兩片樹葉是完全一樣的。這件事告訴我們,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別的,它們各有各的特點。例如《蘇州園林》的特征是“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薄吨袊皹颉返奶卣魇恰靶问絻(yōu)美,結(jié)構(gòu)堅固,歷史悠久”。這就告訴我們在說明事物時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二、理解什么是事物的特征
以“兔子”為例,讓同學們先描繪自己見過的兔子的模樣(如:長耳朵、紅眼睛、三瓣嘴),進而告訴學生,事物的特征就是某一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獨有的標志。
三、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1、要認真觀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如方位、顏色、形狀、大小、長短、規(guī)模等。可以將該事物與其他事物進行對比觀察,對觀察到的外部特征進行準確的概括、確切的描述。
2、要注意表現(xiàn)事物的內(nèi)在特征
任何事物總有其功用、特殊價值和文化意義等。這些內(nèi)在特征不是單靠眼睛觀察就可以抓住,需要通過對相關(guān)文獻資料的研究分析才能發(fā)現(xiàn),有時甚至還需要通過試驗、調(diào)查等才能準確把握。
3、對事物各方面的特征進行比較、歸類、分析、篩選,從中找出能夠統(tǒng)帥全篇說明內(nèi)容的核心特征。這在說明比較復雜的對象時尤為適用。
四、說明的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屏顯:例一:蘇州園林
總體特征: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僦v究亭臺軒榭的布局
、谥v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大處講究
、壑v究花草樹木的映襯
、苤v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萁锹涞膱D畫美
⑥門窗的圖案美細部注意
、呓ㄖ纳拭
概括到具體的邏輯順序
。ㄆ溜@:
例二、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
神武門御花園坤寧宮
┄┄從南到北的空間順序
選擇恰當?shù)恼f明順序
在圍繞說明對象的特征進行說明時,可以按照一定的順序,比如先介紹形態(tài)、顏色、質(zhì)地等外部特征,再介紹其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功用;先介紹事物的整體特點,再對局部依次進行說明;先介紹事物的一般特征,再就一些特殊情況進行說明等。
五、運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
說明的方法很多,我們在寫作的時候,可以根據(jù)寫作的'需要恰當?shù)剡x用。如,《中國石拱橋》中為了說明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的特點,引用了《水經(jīng)注》里的資料,用的是引資料的說明方法;再如《蘇州園林》里為了說明蘇州園林不講求對稱,將蘇州園林里的亭臺軒榭與其他地方建筑進行比較,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六、語言要準確,更可以進行生動的描寫。
錘煉說明的語言,力求表達準確、簡明、嚴密。
《蟬》中為了突出蟬脫殼的特征,作者對蟬脫殼的過程進行了生動的描寫,“在空中騰躍,翻轉(zhuǎn),使頭部倒懸,折皺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張開。然后用一種幾乎看不清的動作,盡力翻上來,并用前爪鉤住它的空皮。”這樣生動的描寫不僅展現(xiàn)了蟬脫殼的特點,而且也避免了文章的枯燥乏味。
七、寫作實踐
以《我們的學!坊颉段覀兊慕淌摇贰段业姆块g》為題,寫一篇說明文,不少于500字。
八、習作展臺:
我的房間
我家在溫州市鹿城區(qū)飛霞南路方正大廈。共有三個房間——爸媽的、弟弟的、我的。我的房間在最北邊。
一進我的房間,映入眼簾的就是我1米5的大床,床的左邊是一個白色的床頭柜,上面鋪著一層白色碎花的桌布,臺面上是一個埃菲爾鐵塔鬧鐘。每個周一至周五的早上六點鐘準時叫我起床。一個音樂花盆——也是必不可少的,里面種著不知名的多肉植物,帶點兒紫色花瓣尖端,為房間增添了許多生機。
小柜子第一層是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比如充電線、拍立得、射燈、錢、紐扣、還有一些小玩意兒等等。
第二層則是我的秘密基地——雖然里面只放了兩個小盒子,但卻大有來頭——一個圓盒子里放著幾部老手機和一些壞掉的電子產(chǎn)品,另一個則放著我的壓歲錢和零花錢!
桌子左邊是我的衣柜,我的衣柜比較小,由三條組成,一條被分成了四個窄窄長長的小格子,另外兩條合在一起,被當做掛柜——一些長裙和大衣、外套掛在里面。最上面是按季節(jié)放的一些舊衣服,比如現(xiàn)在是冬天,上面就放著夏天的舊衣服。
衣柜正對著的是我的的大床,每天我都在這套著粉色印花被套的床上醒過來,開始一天的學習。我的床整體是白色的,而且是雙人床,由于我只睡一邊,所以我把隔壁租出去了——一只棕熊是我的房客——我們是在大約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在我的生日上,舅舅把它介紹給了我,比那時的我大好多呢。
往上看,床靠著的地方是一塊板。板的兩端分別連著兩個小柱子一樣的東西,在這個板上面是別的房客:1只小小熊,2只小章魚,1只小袋鼠,還有一只沙巴狗,它的肚子里裝著紙巾,背后更是被人開了一道口子,好方便抽紙,它每天趴在上面,看起來很憂郁,悶悶不樂的。
床靠著的墻上面是掛著一張我的照片,照片上的我笑得像一朵盛開的向日葵,眼睛像月牙一樣彎彎,嘴巴張得大大的,大到讓別人知道了我不見了一顆門牙。
床的右邊是一面鏡子和一個木掛衣架,鏡子正面對著的是一個雜物間,里面放著行李箱、厚被子、幾張凳子和一些別的東西。
棕黑色的掛衣架上則是我只穿過一兩次的厚外套和包包之類的。
這就是我的整個房間了。
寫作《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2
一、新課導入
一棵樹上的葉子,看上去樣子好像都差不多,但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沒有兩片樹葉是完全一樣的。這件事告訴我們,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別的,它們各有各的特點。例如《蘇州園林》的特征是“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薄吨袊皹颉返奶卣魇恰靶问絻(yōu)美,結(jié)構(gòu)堅固,歷史悠久”。這就告訴我們在說明事物時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二、學習目標
1、掌握常用的說明方法,能夠在觀察和比較的基礎上抓住事物的特征進行說明;
2、圍繞事物的特征,靈活運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合理安排說明內(nèi)容和說明順序;
3、養(yǎng)成仔細觀察、善于辨別、勤于思考的習慣,努力提高寫作說明文的水平。
三、理解什么是事物的特征
回顧一下《蟬》這篇課文,看看作者寫“蟬的卵”,分別抓住什么特征來寫。
明確:①選擇枯枝產(chǎn)卵,防御危險;②尋覓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③鉆進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或:①蟬從產(chǎn)卵到成蟲的過程很艱難;②在這個過程中,它會遇到重重危險;③經(jīng)過四年地下苦工,最后才能換來短短一個月的陽光生活。)
以“兔子”為例,讓同學們先描繪自己見過的兔子的模樣(如:長耳朵、紅眼睛、三瓣嘴),進而告訴學生,事物的特征就是某一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獨有的標志。
四、說明事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1、要認真觀察和比較。
通過細致、反復、深刻的觀察,用眼、耳、口、鼻等感覺器官,對事物進行看、聽、嘗、嗅,來準確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另外要深入思考,將說明對象和類似的事物進行多方面比較,對掌握的有關(guān)信息進行篩選,分析出異同。
2、運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
說明的方法很多,我們在寫作的時候,可以根據(jù)寫作的需要恰當?shù)剡x用。如,《中國石拱橋》中為了說明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的特點,引用了《水經(jīng)注》里的資料,用的是引資料的說明方法;再如《蘇州園林》里為了說明蘇州園林不講求對稱,將蘇州園林里的亭臺軒榭與其他地方建筑進行比較,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3、語言要準確,更可以進行生動的描寫。
《蟬》中為了突出蟬脫殼的特征,作者對蟬脫殼的過程進行了生動的描寫,“在空中騰躍,翻轉(zhuǎn),使頭部倒懸,折皺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張開。然后用一種幾乎看不清的動作,盡力翻上來,并用前爪鉤住它的空皮!边@樣生動的描寫不僅展現(xiàn)了蟬脫殼的特點,而且也避免了文章的枯燥乏味。
五、課本文題寫作指導
第一題
1、仔細閱讀材料,歸納坎兒井有哪些不同方面的特征;
2、材料中坎兒井的各個特征既有相對的獨立性,相互之間又有聯(lián)系,寫作時要注意這一點;
3、利用材料整理文章不等于節(jié)錄、照抄,要根據(jù)自己的思路,整合、組織材料,還要對材料的表達方式做一定程度的調(diào)整。
示例1:何為坎兒井?
亞洲大陸腹地為亞非荒漠區(qū)組成部分,多山地、盆地;氣候十分干旱,但山地承接了較多的降水,成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濕島”,為盆地綠洲提供了生命之水。這些水源,因干旱區(qū)的高溫蒸發(fā)而大量喪失。為了保護這些寶貴的水源,在古代水利工程不發(fā)達又缺乏能源的條件下,新疆各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chǎn)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了“坎兒井”這種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
坎兒井,其實是一種井、渠結(jié)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進行灌溉的水資源利用方式。它依據(jù)山勢坡度,按引水路線在地面挖出許多豎井,并在地下將這些豎井連通成渠道,使深層地下水逐漸轉(zhuǎn)變成淺層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澇壩(蓄水池),然后引至農(nóng)田灌溉。這種灌溉方式,在新疆和鄰近的中亞國家被稱為“坎兒孜”,因其獨特的井、渠結(jié)合方式,翻譯為漢語就成了“坎兒井”。這一稱呼,也形象地表述了坎兒井的豎井因高低參差形成的一道道“坎兒”。
山區(qū)地下水埋藏較深,而坎兒井通過豎井依山勢開出的水平渠道將深水變?yōu)闇\水,并且水在地下 運行,不受地面高溫蒸發(fā)的影響,保持了水量常年穩(wěn)定;經(jīng)過地下地層過濾遠行,井水清澈香甜,在炎熱的夏天喝上一口,沁人心脾。
示例2:起源之謎
長久以來,人們對坎兒井究竟從何而來莫衷一是,比較流行的說法有三種:
“井渠說”。認為坎兒井源自漢代,代表人物為清末學者王國維。在其所著的《西域井渠考》中,王國維認為是“漢武帝劉徹令兵士引洛水到大荔縣北商 顏山,因渠岸常坍塌,遂鑿豎井在地下引水,即‘大井六通渠’(書中論證依據(jù)為《史記·河渠書》的有關(guān)記載)”的引水方法傳到新疆后有了坎兒井。
“西來說”。依古代波斯(今伊朗)是擁有坎兒井最多的國家(使用歷史已超過2000年)推斷,坎兒井東傳,到了中國新疆。不過,伊朗的坎兒井叫“昆那特”,與中國新疆、前蘇聯(lián)中亞、巴基斯坦、阿富汗所稱的“坎兒孜”不同。由于名稱的差異,使人們對“西來說”存在疑慮。
“本地說”。在現(xiàn)存的坎兒井中,吐魯番市恰特喀勒鄉(xiāng)莊子村的吐爾坎兒孜,通水時間為1520年,距今已有486年的歷史,比它更早的坎兒井也一定還有。因此,坎兒井很可能是新疆吐魯番地區(qū)的原產(chǎn)物。
暫不論坎兒井究竟起源何時何地,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干旱、高溫、多山盆地區(qū)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創(chuàng)造,有了坎兒井,他們才有了生存的基礎。
新疆有上千的坎兒井,命名方式多種多樣,也很有趣味。其中以掘井人姓名命名的居多數(shù)。如,楊西成坎兒孜、尼牙孜坎兒孜等。也有以動植物命名的,如,尤勒滾坎兒孜(“尤勒滾”即維吾爾語的“紅柳”);又如,提開坎兒孜(“提開”即維吾爾語“公山羊”)。還有以地理方位命名的,如,吐爾坎孜(“吐爾”是維吾爾語“烽火臺”之意),表明這道“坎”古時在烽火臺的附近。更有以水的品質(zhì)命名的,如,西坎力克坎兒孜(“西坎力克”意為“甘甜”),表明井水甘甜,而阿其克坎兒孜(“阿其克”是“苦”的意思)則苦澀。還有不少是以職務、職業(yè)命名的,如,吉力力團長坎兒孜、木匠坎兒孜等。
示例3: 坎兒匠:艱苦的開鑿作業(yè)
坎兒井起挖在山地,出水在盆地綠洲,平均長度達3千米以上,長度超過10千米的數(shù)量也不少,最長的是鄯善縣的紅土坎兒孜,長25千米;也有一些短小的坎兒井,如吐魯番市艾丁湖鄉(xiāng)阿奇克村的尼牙孜坎兒孜,只有150米長,創(chuàng)了最短坎兒井的記錄。吐魯番盆地坎兒井的總長度超過5000千米,可與京杭大運河相媲美。所以,有人將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坎兒井的開鑿是十分艱苦的。在開挖線上,每數(shù)十米就要挖一口豎井,豎井愈多,其頭道豎井就要愈深。如,開鑿于1900年的鄯善縣吐峪溝鄉(xiāng)蘇貝?泊宓呐瑺栙I提主任坎兒孜,長度達20.7千米,其首個豎井深度達98米,將98米深的土一轱轆一轱轆提至地面,工程量可想而知!而20余千米路線的豎井數(shù)量多達數(shù)百個,井下渠道開挖靠點油燈作業(yè),非常艱苦,總工程量也十分巨大。而且,并不是付出了力氣就能挖成坎兒井,還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從開端到出水處沿程要挖多少豎井,每個豎井需挖多深,這都是學問,需要有豐富的經(jīng)驗。
由此,在新疆形成了一種專門的職業(yè)―坎兒匠,他們依靠這種職業(yè)謀生。過去,在吐魯番地區(qū),擁有土地并不一定能成為“巴依”(財主)老爺,只有擁有坎兒井,才是真正的巴依。因此,坎兒匠人受到人們尊重,他們的手藝代代相傳,逐漸形成家族性產(chǎn)業(yè)。
然而,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坎兒井的地位不斷旁落,許多坎兒井水量枯竭,還有很多因內(nèi)部缺乏維修而坍塌、廢棄。2003年的相關(guān)普查發(fā)現(xiàn),新疆全區(qū)的坎兒井數(shù)量已銳減至614條,比20世紀50年代時減少了1170條,其中有963條已不可恢復;年出水量減少56%,灌溉面積減少了52%。中國坎兒井的故鄉(xiāng)―吐魯番地區(qū)的坎兒井數(shù)量也只剩下404條,比1957年減少了2/3以上,出水量減少54%,灌溉面積也減少54%,只占全地區(qū)總灌溉面積的1/4不到。若按這種平均每年減少18條的趨勢發(fā)展下去,未來坎兒井將出現(xiàn)嚴重危機。
示例4: 保護坎兒井
昔日興盛的坎兒井為何走向衰竭?筆者認為主要存在兩大因素:首先,地面引水工程的發(fā)展和機井的無限制發(fā)展搶奪了坎兒井的水源。近半個世紀以來,吐魯番建設了許多來自山區(qū)的直接引水工程,減少了水資源的下潛和二次利用,而打機井簡便、快速,馬達一開就能從地下抽出滾滾水流。但這種對地下水的過度開采,使許多坎兒井斷流、枯竭;其次,坎兒井自身存在的缺陷也是重要原因,坎兒井開鑿工程大、易坍塌、維護難,艱苦的作業(yè)使青年人不愿承襲父業(yè)等。這些因素使得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一條條坎兒井就此消失。難道,坎兒井已經(jīng)完成其歷史使命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作為一種生產(chǎn)技術(shù)和歷史文化,坎兒井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吐魯番市的坎兒井博物館和坎兒井樂園一直吸引著大批游客,當?shù)匾呀?jīng)開始申請“世界自然文化遺產(chǎn)”的工作。而坎兒井對水資源的保護、凈化和無須消耗其他能源的優(yōu)點,在注重資源節(jié)約和生態(tài)保護的今天仍有相當價值,保護的關(guān)鍵在于實現(xiàn)傳統(tǒng)技術(shù)與現(xiàn)代技術(shù)的結(jié)合,揚優(yōu)抑劣。
目前,坎兒井的搶救工程已在新疆全面啟動,吐魯番各族人民為保護、恢復坎兒井注入了相當心血。我們相信:“坎兒井的流水清”在吐魯番還將永遠持續(xù)下去!
第二題
1、仔細閱讀題目提示可知,本次所要寫作的這座建筑,可以是單體建筑,比如一棟樓,一座橋,也可以是群體建筑,比如一條街巷、一片塔林。但要符合“獨特的`位置”“標志性的外觀”“悠久的歷史”等選材要求;
2、題目要求寫一篇說明文。因此,寫作時要抓住建筑的突出特點,要將建筑的位置、外觀、用途等交代清楚,給人以完整的印象。除了外在的特征,還可以了解與這一建筑物相關(guān)的知識,比如,修建的歷史背景、建造的過程、設計師及設計原理等,可以使文章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
3、還要合理安排文章結(jié)構(gòu),可以先總說建筑的特征,然后再加以具體說明;要運用合理的說明順序,恰當選擇多種說明方法,還要注意說明文準確、嚴密的語言特點。
第三題
1、寫作前,先要選擇好一種自己最熟悉的物品作為寫作對象;然后仔細觀察物品的外形,想一想它是什么材料做的,這種材料有何特點,它的形狀、色彩如何,有何用途等;最后從中選取能反映物品主要特征的內(nèi)容做重點說明;
2、寫作時,要采用合理的說明順序。比如寫手機,可以先寫其外形、尺寸,再寫其制造材料以及這種材料的特點,之后寫手機的操作特點、各種功能等等;
3、寫作中,為了更好地說明事物的特點,還要恰當?shù)剡\用各種說明方法。當然,在做到說明文語言準確、簡明、嚴密的前提下,也可以適當運用文學手法,以增強說明文的生動性、可讀性。
六、佳作欣賞
九龍橋
九龍橋是荊州的名勝之一,它位于東門風景區(qū)內(nèi),是入城的咽喉。它橋體優(yōu)美,設計精巧,結(jié)構(gòu)堅固,令中外游客駐足觀望,流連忘返。
九龍橋橫跨在護城河上。它長98米,寬15.7米,全身呈弧形。遠望九龍橋,仿佛雨后彩虹,又如蛟龍出水,靜臥水面,神態(tài)安詳。
九龍橋由九個半圓形、大小不一的石拱組成,和盧溝橋一樣,屬聯(lián)拱石橋。中間的一拱最大,直徑約6米,兩旁各有兩個中拱,兩個小拱,成對稱排列,依次變小。這樣,大拱領小拱,小拱伴大拱,拱拱相連,不僅節(jié)省了石料,增大了橋身的過水量,而且九拱連環(huán),渾然一體,相映成趣。
石拱的上面各有一個石雕龍頭。探出身子的龍頭,氣宇軒昂,兩耳高高翹起,似在傾聽水聲;兩眼左顧右盼,仿佛在觀花賞景。寬大的龍嘴里不時地噴起縷縷水霧。在陽光的折射下,縷縷水霧編織成七彩的水簾。條條水簾交織變幻,在護城河上搭起道道彩虹。紅、綠、青、藍、紫,如夢如幻;彩虹飛懸,水珠飛濺,如詩如畫。徜徉九龍橋,不知天上人間!
順著回廊旁的石階走上去,橋上欄桿排列,橋面平坦寬闊,又是別樣的景致。
橋上兩旁為雙層青石欄桿,寬約3.5米,像一個弧形走廊。欄板每隔1米有一根欄柱,欄柱間為一個長方形青石欄板。欄柱為“蓮花寶座”形,柱頭似花燈,亭亭玉立;欄基似蓮花,含苞欲放。欄板上雕龍刻鳳,鑿花鐫鳥,有“龍鳳呈祥”,有“二龍戲珠”,有“喜鵲鬧春”,有“孔雀開屏”……刻龍若騰,刻鳳若飛,刻鳥若啼,刻花若放,千姿百態(tài),惟妙惟肖,令中外游客嘆為觀止。
橋面為混凝土澆制,平坦光潔,堅固牢靠,寬約9米,人車分流,秩序井然。九龍橋為疏通荊州的交通發(fā)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站在城墻上俯視城下,九龍橋便像濃筆重書的“1”字,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刂辈宄情T。橋東,楊柳依依,群鳥騰飛;橋西,翠竹青青,臺榭幽幽;橋上,游客悠悠,行車匆匆;橋下,波光粼粼,浮萍點點……好一幅優(yōu)美和諧的圖畫。難怪到荊州旅游的中外游客說,到荊州,不看九龍橋,真乃平生一大憾事!
點評:文章按照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來介紹九龍橋的特點。作者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圍繞“橋體優(yōu)美,設計精巧,結(jié)構(gòu)堅固”的特征來進行說明,重點介紹了九龍橋的石拱、石拱上面的石雕龍頭和橋上石欄桿的特征。作者觀察細致,特別注意運用描寫等表達方式,使語言更加豐富多彩。
七、課堂小結(jié)
1、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查找資料等方式,準確概括事物的主要特征;
2、指導學生圍繞事物特征,合理安排說明內(nèi)容和說明順序;
3、指導學生修改習作,錘煉語言,表達準確、簡明、嚴密。
八、寫作實踐
以下三個題目任選一個寫作
1、以《我們的學校》或《我們的教室》為題,寫一篇說明文,不少于500字。
2、在科技節(jié)中,你制作了什么作品?請以《——的小制作》為題,寫出你的作品制作過程,不少于500字。
3、中國是個美食的國度,你的家鄉(xiāng),有哪些特色美食?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仔細觀察它的制作過程,寫一篇說明文,向大家推薦。不少于500字。
【寫作《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事物說明文02-24
事物說明文范文11-28
寫事物的說明文06-30
事物說明文15篇03-24
事物說明文(15篇)03-24
事物說明文 15篇02-24
事物說明文 (15篇)02-24
圖形特征教案04-06
《生物的特征》教案11-03
《種群的特征》教案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