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時間:2024-01-25 08:02:48 教案

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玩玩、做做、說說等多種活動,尋找不倒娃娃不倒的原因,激發(fā)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

  2、通過讓娃娃不倒的操作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

  3、引導幼兒體驗不倒玩具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各種不倒娃娃和不倒娃娃外殼若干,沙子、棉花、木塊、彩泥、圓形金屬、膠帶、剪刀若干。

  活動過程:

  (一)發(fā)現問題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玩不倒娃娃。孩子們有興趣的玩了起來,一會兒向不同的方向把不倒玩具推倒,一會兒把玩具拿在手里摸來摸去,一會兒在手里掂來掂去….

  師:誰能告訴老師,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二)進行比較(發(fā)肚子里沒有東西的不倒娃娃外殼給幼兒)師:小朋友再來玩一玩老師剛才發(fā)給你的不倒玩具。(幼兒自由的玩)師:小朋友你現在發(fā)現了什么?

  (三)開動腦筋師:兩個娃娃看起來一樣,為什么前面發(fā)的不倒娃娃能不倒而后面發(fā)的不倒娃娃卻站不住呢?(小朋友再次討論起來。有的小朋友說不倒娃娃肚子里有東西 ,有的.小朋友說因為前面發(fā)的不倒娃娃重……。)

  (四)動手嘗試師:那給娃娃肚子里放什么東西才能讓娃娃不倒呢?請用老師給你準備的東西試一試。(幼兒打開后發(fā)的娃娃,有的先用沙子放到娃娃的肚子里,結果發(fā)現娃娃倒了還是起不來;有的小朋友用木塊放到玩具的底部也不行;高興小朋友先用橡皮泥團成一個圓球放到玩具的底部,發(fā)現娃娃倒了站不起來,他又取了一大塊橡皮泥團圓壓扁固定在娃娃底部,這次他發(fā)現娃娃不容易倒了。他高興的讓周圍小朋友看;有的小朋友試用了幾種材料后發(fā)現用比較重的金屬材料能使娃娃不容易倒;更有的小朋友發(fā)現放在底部的東西必須在中間不動,娃娃才會倒了再站起來。)活動進行一段時間,引導幼兒互相交流、探討,并進行再次嘗試。

  (五)交流結果師:現在請你們告訴老師你們是怎樣讓娃娃不倒的?(小朋友爭先恐后告訴我他們的實驗過程。有的小朋友告訴我他先用棉花和木塊,發(fā)現太輕了,娃娃照樣倒下去起不來;他又用沙子放在里面,沙子在娃娃肚子里動來動去,娃娃倒了還是站不起來;最后他用厚鐵圈放在娃娃底部,娃娃能站起來卻是個歪的。)師;誰發(fā)現了幫他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讓大家討論)

  (六)看看構造,打開不倒娃娃的肚子,幼兒觀察內部結構。

  師:小朋友不倒娃娃的肚子里到底有什么?

  (七)發(fā)現秘密師:小朋友現在你發(fā)現娃娃不倒的秘密了嗎?

  幼兒總結:應在娃娃肚子的底部放重一點的東西并固定住。

  延伸活動:

  1、修一修壞了的不倒玩具。

  2、把不同形象的不倒玩具放在科學角,讓幼兒繼續(xù)探索。

  3、準備蛋殼、橡皮泥、膠水、彩筆、彩紙供幼兒自制不倒翁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既有科學的探索,又有動手制作,這樣的活動孩子們都會比較喜歡、比較符合幼兒的興趣。在活動前我認為不倒翁應該是小朋友生活中經常玩的一種玩具,不倒翁真勇敢,我們也要學習不倒翁遇到困難繼續(xù)站起來的精神。讓我們和你的小伙伴介紹下你的不倒翁吧。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鍛煉及提高幼兒柔韌性和全身協(xié)調能力。

  活動準備:布袋若干只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幼兒打開布袋鋪于地面在上面按照老師的要求做熱身活動。

  1、仰臥躺于布袋上

  2、俯臥躺于布袋上

  二、布袋游戲——布袋跳

  1、老師請幼兒拿起布袋,在安全的空地上想出用布袋鍛煉身體的各種方法并小結。

  2、老師請男女孩子各排成一列隊伍,先請男孩子(或女孩子)每人之間空開一定距離后下半身套上布袋平躺于地面,雙腳并攏雙手交叉放于胸前。請女孩子(或男孩子)下半身套上布袋一個一個依次布袋跳跳過依次跳過每一個平躺在地上的`小朋友。調好后男女交換。

  三、布袋游戲——蠶的演變

  1、老師請幼兒猜謎語(蠶)。幼兒猜出后讓幼兒套上布袋模仿蠶寶寶爬行的樣子在地上扭動身體前行,老師模仿養(yǎng)蠶人在不同的方位給幼兒吃桑葉。

  2、吃完桑葉后蠶寶寶變成繭。讓幼兒用布袋套住自己的全身模仿成繭,等幼兒套好后老師把繭搬回家。

  3、破繭而出變飛蛾。幼兒從布袋中鉆出,并作飛翔的動作。

  三、老師帶領幼兒進行放松活動。

  幼兒跟著老師做四肢的伸展放松動作。

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眾所周知,蔬菜中含有許多的營養(yǎng)素,但是許多的家長反映孩子不愛吃蔬菜,想了多種方法都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在一次游戲的過程中給了我啟示,為什么不讓孩子與家長來一次換位游戲呢?因此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的:

  1、通過換位的游戲形式,增加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系。

  2、通過游戲,進一步掌握對蔬菜的認識,對其感興趣,為培養(yǎng)良好的飲食習慣打好基礎。

  3、通過自己與別人合作,培養(yǎng)互相協(xié)調的能力。

  活動準備:

  場地及材料準備:活動室一角布置成超市,內設各種常見蔬菜若干(青菜、白菜、大蒜、花菜、蘿卜、豌豆頭、菠菜、黃瓜、芹菜……);

  幼兒用桌,貼有數字,上設籃子、玩具錢幣、刀、抹布。洗凈或已制熟的各種蔬菜六盤做獎勵備用;

  幾種幼兒不太熟悉的蔬菜少量(茭白、洋蔥、馬鈴薯、紅薯、荸薺、芋頭);

  供烹調用的調料若干。

  知識準備:

  幼兒對常見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有了初步的認識。

  幼兒玩過超市游戲。

  與家長聯系,以便參加活動。

  活動過程:

  一、引起游戲的興趣

  1、建立家庭

  告訴幼兒今天和爸爸媽媽一齊玩游戲,而且是爸爸媽媽當小寶寶,請幼兒兩人為一組,分配角色,誰是爸爸,誰是媽媽,老師為他們貼上數字,請他們按照數字帶上寶寶(父母)找自己的家坐下。

  2、介紹自己的家庭

  請各個家庭的爸爸或媽媽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

  二、基礎部分

  1、買菜

  師:快中午了,爸爸媽媽們有沒有買菜呀?現在請爸爸媽媽拿上籃子,帶上錢到我們的超市去買菜,超市的菜是一元錢一樣,你買幾樣就要付給營業(yè)員幾快錢。好了,快去買菜吧。

  2、說菜

  1)請買好菜的爸爸媽媽和寶寶說說今天買的什么菜?

  2)請爸爸媽媽向大家介紹今天買的什么菜?說說今天的菜吃的`是植物的哪一部分?

  師:我們都知道,植物分為根、莖、葉、花、果實幾個部分,今天每個家庭買的菜都很多,那么誰能說說今天買的菜是吃的哪一部分?

  (請爸爸或媽媽分別說說各種菜吃的是植物的哪一部分,說得不對的可由寶寶補充)

  3)出示幾種老師準備好的蔬菜,請爸爸媽媽和寶寶共同商量這種菜吃的是哪一部分?(說對的家庭獎勵一盤準備好的菜)

  3、做菜

  師:我們的爸爸媽媽和寶寶真棒,說了這么多,我們的寶寶肚子都餓了,現在我們就來做菜吧。(請每個家庭的爸爸媽媽和寶寶利用獎勵的菜和買的菜制作一盤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以幼兒為主,家長做參考)。

  三、結束部分

  大家相互品嘗,評比,老師小結。

  活動后記:

  此次活動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了,結束后,幼兒還是爭吃自己做的菜,并吃得津津有味,雖然有的幼兒在放調料時掌握不好,有的太咸,有的又甜又咸,有的很酸,但他們都吃得十分香。家長都覺得奇怪,為什么孩子在家時不愛吃的蔬菜,做得很美味也不吃,變成自己動手做時就吃得十分香甜呢?我想其中原因很多,要大家細細去品吧。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觀察脊柱,了解脊柱的基本姿態(tài)和作用。

  2、知道保護脊柱的簡單方法,養(yǎng)成保持正確坐、立、行姿勢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課件、錄音機、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

  1、聽音樂,帶領幼兒做前俯、后仰、左右側等動作。

  2、教師提問:小朋友們想一想剛才是我們身體的哪個部位在動?(脊柱)

  二、播放課件,引出脊柱;

  1、提問:小朋友們想一想,我們的脊柱長在哪里?是什么樣的?

  2、幼兒兩人一組,感受脊柱的位置和基本形態(tài)。

  3、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脊柱。

  4、教師:脊柱在人體背部的中間位置。脖子后面的是頸椎,連著頸椎一直連下去,一節(jié)一節(jié)的,像管子一樣的就是脊柱。

  三、師幼討論,初步了解脊柱的作用;

  提問①:小朋友,你們知道脊柱有什么作用嗎?

 。ㄓ變鹤杂捎懻摵螅處煵シ耪n件,引導幼兒說說脊柱的作用)

  提問②:如果沒有了脊柱會怎么樣呢?

 。ㄓ變鹤杂捎懻,教師)

  提問③:如果脊柱生病了又會怎么樣呢?

 。ㄓ變鹤杂捎懻,教師播放課件,讓幼兒觀看脊柱受損后給我們帶來的不便)

  --教師:教師:脊柱起著支撐人體的作用,沒有了脊柱人就站立不起來;脊柱生病了會讓身體變形,還會很痛,所以脊柱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我們要好好保護它。

  提問④: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脊柱呢?

 。ㄓ變鹤杂捎懻,教師播放課件,并進行;坐、立、行時應保持脊柱直立,但要注意交替,不能長時間的直立或彎曲,背東西的時候要適量,否則會讓我們的脊柱變形受損,運動時,要注意保護脊柱,不讓脊柱受傷)

  四、活動延伸:

  1、做游戲"脊柱動一動"。

 。ㄐ∨笥褌,剛才我們說了保護脊柱要動靜交替,坐了那么久,脊柱寶寶也累了,現在我們邀請客人老師一起來和脊柱寶寶做一做運動)

  2、觀看幼兒用書。

大班教案 篇5

  一、大班科學活動:

  學習4的組成

  二、活動目標:

  1.學習的組成,初步知道對一個數進行有順序的分合。

  2.初步學會歸納一個數分的組數與總數的關系。

  三、活動準備:

  數學課件《學習4的組成》房子圖一幅。

  幼兒材料:房子圖、鉛筆、4個花片、小杯子;幼兒人手一份練習:操作一填分合式、操作二涂愛心、操作三根據圖片填分合式。

  四、活動指導:

  1、復習3的組成。通過游戲"拍手對數""舉卡片對數"復習3的組成。

  2、認識房子圖。

 。1)出示房子圖,引導幼兒觀察。

  (2)請幼兒用搖花片的方式,邊操作邊記錄4個花片分出的.數量,看看有幾種分法。

 。3)幼兒搖花片,教師指導幼兒在房子圖上記錄。

 。4),引導幼兒根據房子圖上的記錄共同歸納4的組成方法并理出有順序的分合式。

  3、分組操作

 。1)操作一:搖雙面花,填寫4的分合記錄。

 。2)操作二:用水彩筆填涂愛心,記錄4的分合。

 。3)操作三:根據圖片實物特征,記錄4的分合。

  4、師生共同:4的不同分合方式,了解4的組數與總數之間的關系。

  5、游戲:找朋友。

  幼兒根據老師指定的總數,找出和自己所掛卡片合起來是2或者3、4的朋友,并說出組成它的兩個數。

大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喜歡交朋友,愿意和朋友一起玩,但是他們也常常鬧矛盾,但通常他們過一會兒就會和好如初。孩子間的這種淳樸的感情,是多么的難能可貴。繪本《兩棵樹》是一個純美溫馨的小故事,它用詩意的語言敘述著兩棵樹的相守,為孩子們講述了友愛與夢想,讓幼兒學會感受友誼的珍貴。讓幼兒從故事中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誼”。

  活動目標:

  1.理解兩棵樹的純潔友誼,感受兩棵樹的離別與重逢。

  2.觀察畫面,大膽猜測、表述繪本故事的情節(jié)內容。

  3.懂得正確對待身邊的好朋友,珍惜朋友之間不可缺少的寶貴友誼。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

  活動準備:

  課件、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音樂游戲

  1.音樂游戲——我的朋友在哪里。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呢?”

  2.小朋友,你們找到好朋友了嗎?你的好朋友是誰呀?和好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快樂嗎?

  二、故事導入,認識兩棵樹

  1.認識這三個字寶寶嗎?(好朋友)

  2.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關于一對好朋友的故事,那這對好朋友會是誰呢?

  3.講述:是的,在花園里,有兩棵樹,他們是一對好朋友。

  4.這兩棵樹長得一樣嗎?(大樹高、鼻子長;小樹矮、鼻子短)

  5.看!這對好朋友在打招呼呢,猜猜它們會說些什么呢?

  6.師幼扮演“大樹”和“小樹”,說說“好朋友”的話。

  三、兩棵樹的友好與爭吵

  1.一天又一天,大樹和小樹之間發(fā)生了許多的事情。究竟它們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它們會說些什么呢?請你們和好朋友看著圖片說一說。

  2.它們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它們會說些什么呢?

  請個別幼兒說一說;“好朋友”演一演,感受兩棵樹的純潔友誼。

  3.為了比賽,大樹和小樹這樣吵架,你們覺得它們對嗎?好朋友之間應該怎樣相處呀?

  四、兩棵樹的離別

  1.小朋友,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呀?(大樹和小樹被分開了)

  2.為什么大樹的葉子會枯黃呢?(想念小樹)

  3.咦!這片綠葉會是誰的呢?

  五、兩棵樹的重逢

  1.哇,大樹和小樹見面了嗎?

  2.小朋友,現在大樹和小樹它們的心情怎么樣呀?為什么開心、快樂呢?

  六、“我們永遠都是好朋友”

  1.小結:是的,我們大家都是好朋友,要相親相愛,珍惜好朋友之間的寶貴友誼,F在,老師想對我的好朋友***說一句甜蜜的話:“***,我們永遠都是好朋友! 看!聽了甜蜜的話,小鳥開心地飛來了!

  2.你們想對好朋友說一句什么甜蜜的話呢?

  3.現在讓我們大聲地喊出甜蜜的話:“我們永遠都是好朋友”,讓更多的小鳥、蝴蝶、花兒都來和大樹、小樹做好朋友,好嗎?

  4.大樹和小樹好開心啊,這對好朋友的故事就在這本繪本書里,書的名字叫《兩棵樹》,現在我們和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吧!

  延伸活動:

  到圖書區(qū)去看繪本《兩棵樹》

  附繪本故事:兩棵樹

  有這么兩棵樹,是那么友好。一棵長得很高大,一棵很矮小。但是,小樹并不認輸,他努力地生長,什么都要跟大樹比一比。然而,有一天,人們在它們中間豎起了一堵高墻,它們看不見對方了。大樹很落寞,日子是那么孤獨無聊,大樹的樹葉開始枯黃。但小樹在另一邊安慰大樹,說:振作點!我們一定會長得超過高墻!

  終于有一天,大樹看見了一片綠葉,從高墻那邊攀伸過來,就像小樹的問候。----------等一會兒!我快來了!大樹興奮地對小樹說,它在春天結束前也長高了許多,它盼望著早日能和小樹會合。它們幸福地重逢了,盡管歲月改變了彼此的容顏,大樹比以前更加高大,小樹也不再是那么矮小。

  它們又在比賽誰的枝上綠葉更多鳥兒更多。它們是多么珍惜這重逢的歡樂。它們都在努力地把手臂伸向對方,只為了那友愛的會合。終于,它們的樹枝互相交疊,誰也不能使它們再次分離。人們經過時,也許以為聽到了風聲,其實,那是兩棵樹在低聲傾訴秘密。

  活動反思:

  《兩棵樹》是個充滿溫馨,貼近幼兒生活的繪本故事,在故事中講述了兩棵樹之間美好純潔的友誼,其中大樹與小樹經歷了“相處”——“分離”——“重逢”的過程后,真正感受到它們之間濃濃的友情,調動了幼兒表達的欲望,感受兩棵樹的心情,感受只要相互陪伴,不管是在春天一起盛放鮮花還是在冬天身上落滿雪花兩棵樹都會感到溫暖幸福的心理,其次在活動中我配了背景音樂情境,和在講述的`過程中運用不同的情緒、語調來幫助孩子體驗、把握故事的情感線,來營造出溫馨、難過、孤獨、激動、興奮等心理環(huán)境,感受兩棵樹相處、離別、重逢時的心理變化,在感受了故事的基礎上,激發(fā)幼兒表達的欲望,體驗情感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活動的實施中,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首先作為一節(jié)繪本課,我選用了完整的繪本進行講述太長了,孩子的耐心已經沒有了,所以今后再選用的繪本如果頁數很多的情況下,那么教師就用應該節(jié)選其中主要的頁面為8幅比較適宜;其次我上課的對象是中班的孩子,他們的發(fā)展水平和生活經驗達不到情感體驗的水平,所以應該換成大班的孩子,這樣孩子的經驗豐富一些,對朋友之間的體驗也更多,更能理解繪本的意義。

  在細節(jié)的處理上,我也有很多的問題,在向孩子拋出問題的時候,孩子給我的答案會是各種各樣的,而我缺少經驗對于孩子的回答不知道給如何給予回應,這是我需要思考的地方,如果孩子的回答合理我要及時的贊揚,但是如果回答的不合理也要直接提出改正,不能讓小問題過去,而且對于孩子回答的答案進行深挖,來引導孩子真正理解,同時敢于正確的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才是語言活動的目標,最后我覺得經歷了兩次的磨課,我也有進步成長的地方,比如在對繪本感情的渲染上,我有感情的講述,把孩子們帶入了故事之中,他們聽得很投入,同時環(huán)節(jié)上條理清楚,孩子慢慢感知理解故事內容,從而獲得情感體驗。

  經過以上的反思,我也不斷的思考,將一些小的缺點再次改進,教師的語言和身教繼續(xù)提高,希望我在組織下一次活動時能揚長避短,做得更好,也讓孩子們覺得更加精彩。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和操作中,初步了解皮膚的構造和作用。

  2、能憑借觸覺及原有經驗辨別觸摸對象的特性。

  3、知道保護皮膚的重要性,保持皮膚的清潔,并使皮膚不受到損傷。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了解皮膚的特點,通過皮膚的觸覺感知物體特性

  活動難點:利用皮膚的觸覺感知不同物體的特性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

  1、幼兒知識經驗的準備,已認識過人體的某些器官,如感覺器官、觸覺器官等

  2、操作材料:冷水、熱水、夾子、羽毛、石子、玻璃球、絨毛玩具、木塊、放大鏡、紅卡、綠卡。

  活動過程:

  一、導入:尋找“神奇的外衣”

  (一)引導幼兒互相找身上的皮膚,知道皮膚的重要性。

  提問

  1、小朋友,你們覺得人體中什么器官最重要?

  2、請小朋友互相找一找身上哪些地方有皮膚。

  【幼兒觀察議論,得出人的身體上每個地方都有皮膚!

  3、皮膚是我們人體最大的器官,那我們如果沒有皮膚會怎么樣?

  【可能回答:沒有皮膚,血都流出來了;沒有皮膚,我們會死的;沒有皮膚,人會變得很難看……】

  小結:皮膚就像我們的外衣一樣,人身上不能沒有它。

  二、進行部分

  (一)通過觀察和操作,了解皮膚的構造和功能。

  1、請小朋友分組去玩一玩桌上的材料,互相說說發(fā)現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

  材料安排

  第一組冷水、熱水

  第二組發(fā)夾、羽毛

  2、請小朋友說一說你們發(fā)現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

  【可能回答:一只臉盆里的水是冷的,一只臉盆里的水是熱的;夾子夾在手上很疼,羽毛碰在手心上癢癢的,夾子硬硬的、羽毛軟軟的】

  教師總結皮膚的本領:它有觸覺,能知道冷熱軟硬和痛癢,它還能調節(jié)體溫等

  3、繼續(xù)投放材料,每組派一名幼兒上前體驗

  (1)將石子、玻璃球、絨毛玩具、木塊放在不透明的盒子中,每組派一代表摸紙盒中的物品,要求幼兒說出物品的特性

  (2)教師取出該物品與其他幼兒一起驗證,請小朋友說一說你們發(fā)現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

  【可能性回答:石子是粗粗的,玻璃球是滑滑的;玩具是軟軟的,木塊是硬硬的】

  (二)利用放大鏡,了解皮膚的表面構造

  教師:皮膚很神奇,它的表面可都是寶,我們利用放大鏡來看看它有些什么秘密。

  1、教師用放大鏡對著自己的皮膚,讓幼兒觀察,你看到了什么?

  【有毛孔、汗毛】

  2、用放大鏡對著自己的手掌,讓幼兒觀察你看到了什么?

  【有指紋和手紋】

  3、讓幼兒利用放大鏡自己觀察自己的皮膚構造

  教師小結:皮膚上有細細的`毛孔和絨絨的汗毛,熱了,毛孔能幫助身體排汗、散熱;冷了,毛孔就縮小,不讓冷空氣進入體內。手上有指紋和手紋,而且每個人的指紋和手紋是不一樣的;它還能感覺出冷、熱、痛、癢,感覺出物體的軟硬、光滑和粗糙;皮膚還具有彈性。

  (三)討論如何保護自己的皮膚

  教師:既然皮膚那么重要,那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它呢?

  啟發(fā)幼兒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討論:要勤洗澡、洗臉、洗頭、換衣,防止尖利的器具損傷皮膚,傷了要及時擦藥,要加強鍛煉,使皮膚更健康。

  (四)游戲皮膚知識搶答賽

  教師舉出不同的關于皮膚的案例,要求幼兒辨別對錯,對的,就舉起手中的紅卡,錯的,就舉起手中的綠卡。

  (1)蔬菜和水果使我們的皮膚變得不健康。(錯)

  (2)喝水對皮膚有好處。(對)

  (3)皮膚被劃破了,就再也不會好了。(錯)

  (4)小朋友用了化妝品能使皮膚變得更漂亮。(錯)

  (5)最薄的皮膚是嘴唇,最厚的皮膚是指甲。(對)

  三、活動結束

  教師總結評價幼兒的表現,對表現好的幼兒進行表揚

  四活動延伸

  選用合適的沐浴乳,學習正確的洗澡方法,保護自己的皮膚。

大班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樓房是小朋友天天都能看到的“美術源于生活,為生活服務”,構建生活化的美術教學,是我們在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的一種理想追求,是當前深化美術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它與健康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語文活動共同構成“五指活動”,互相連接成一個整體。繪畫是幼兒表達行為的第二種語言。為此設計了本次活動《我設計的樓房》從而提高他們的繪畫能力。陶冶幼兒情感,促進幼兒認知、智力及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發(fā)展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活動目標:

  1.了解城市中樓房的外形特征、結構、種類。

  2.感受城市中高樓的形態(tài),喜愛我們生活的城市。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兒童經驗基礎

  知道樓房的多種形態(tài)。

  環(huán)境準備

  各種樓房的圖片、作畫材料。

  教學難點重點:

  能用繪畫形式對高樓的形態(tài)進行表現。

  活動過程:

  一、美麗的樓房

  1.欣賞美麗的樓房。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樓房的圖片,老師覺得這些樓房很漂亮,你想看看嘛

  2.觀察圖片,了解樓房的不同構造。

  這幢樓房是怎么樣的?

  二、暢言美麗的樓房

  1.尋找自己覺得美麗的樓房。

  你覺得哪幢樓房最漂亮?為什么?

  2.樓房的美麗所在。

  三、我設計美麗的樓房

  1.引導幼兒設計自己心中美麗的樓房。

  你想設計一幢怎樣美麗的樓房?怎么設計呢?

  2.增添樓房周圍的環(huán)境設施。

  你覺得樓房周圍還可以有什么?

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想象在圓上面進行添畫,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加美術活動,對美術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有觀看魔術表演的經歷。

  2、自制魔術箱、棒棒糖、畫有大小不同“○”的作業(yè)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主題。

  師:前幾天,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讓你們觀看魔術表演,還有不少的小朋友都說看了劉謙叔叔的魔術,那今天老師也想給你們表演一個小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二、通過觀看魔術表演,讓幼兒了解生活中都有哪些東西是圓形的。

  1、觀看魔術表演,教師出示自制魔術箱,請一名幼兒檢查魔術箱,確定箱內什么東西都沒有,是一個空箱子。然后,教師利用魔術箱變魔術,變出棒棒糖。

  2、請幼兒觀察棒棒糖的形狀(圓形),教師出示圓形圖片。

  師:現在我想請小朋友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呢?

  幼兒討論后做出回答。

  告訴小朋友圓形也會變魔術,你們想看嗎?

  三、○形變魔術。

  1、變動物。

  ——出示一張帶有“○”的作業(yè)紙,教師利用作業(yè)紙開始變魔術。教師在畫有“○”的作業(yè)紙上隨意添畫兩筆,讓“○”變成扣子模樣,然后讓幼兒猜一猜,“○”想要變成什么?

  ——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猜想,待幼兒回答后,教師繼續(xù)添畫,并把扣子加上兩個耳朵,讓幼兒接著猜,待幼兒回答后,教師完成作品“小豬”。

  ——為了加深幼兒的.印象,然給幼兒說像讓“○”變成什么小動物,教師把幼兒說的動物畫出來也可以請幼兒在帶有“○”的作業(yè)紙上進行添畫。讓幼兒知道“○”不僅可以變成小豬,而且還可以變成其他的小動物。

  2、變人物。

  ——出示同樣帶有“○”的作業(yè)紙,教師在畫有“○”的紙上面畫上兩點,把“○”變成有兩個孔的扣子模樣,讓幼兒猜這次老師想讓“○”變成什么?(幼兒進行猜想然后回答)。教師再在“○”上繼續(xù)添畫,畫出嘴巴和鼻子后,讓幼兒進行最后的猜測,然后將“○”變成一個小男孩。

  ——教師:“○”不僅可以變成各種各樣的人物還可以變成其他物品。為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再出示一些帶有“○”的作業(yè)紙,請幼兒上來用“○”變魔術:如“水杯”、“風車”、“小汽車”等。

  3、找一找(捉迷藏)。

  出示一張大作業(yè)紙,(上面畫有“臺燈”、“風扇開關”、“化妝盒”、“自行車”等)告訴“○”可能干了,不僅會變魔術,它還會玩捉迷藏呢!現在“○”就躲在紙上的這些圖片中,請小朋友仔細找一找,看誰能把藏起來的“○”找出來。

  四、操作過程。

  ——幼兒進行實際操作,在作業(yè)紙上進行繪畫聯系,教師巡視并進行指導。

  ——展示幼兒作品。

  ——教師:今天我們用“○”變出了很多的東西,認識了生活中有很多的東西都是圓形的,既學會了“○”畫各種各樣的物品,又培養(yǎng)了你們的繪畫興趣,讓一些不會畫畫的小朋友愛上了畫畫。

  活動延伸:

  可以利用這個教育契機,讓幼兒利用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來進行鞏固。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6

大班教案01-21

大班教案01-21

大班教案01-21

大班教案01-21

大班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