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石頭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山上、河邊、田野、小路等都可以看見它們的影子,這些不起眼的大小不一的石頭,都能激起孩子們極大的興趣:"咦,這石頭怎么有花紋?""石頭哪里來的?""石頭可以用來做什么?"順著孩子們的興趣,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區(qū)角活動,讓幼兒在把玩石頭中體會石頭的更多用處,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石頭造型來。
教育功能:
1、知道許多石頭組合會變成什么,了解光腳踩鵝卵石對身體有好處。
2、利用自制的石頭模型、大小不一的鵝卵石若干、毛筆、水彩顏料、橡皮泥、膠水、皺紋紙、即時貼、毛線、布料、剪刀等輔助材料,讓幼兒通過手工制作,設計出不同的石頭畫及各種石頭造型來培養(yǎng)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種類:藝術類玩法:
1、出示部分石頭造型,讓幼兒說一說它們象什么?討論:你喜歡哪個石頭娃娃?為什么?你想嘗試一下嗎?
2、教師選一些鵝卵石制作各種石頭造型,如:一朵花、一間房子、一架機關槍、小烏龜、娃娃頭等造型,讓幼兒觀看。
3、給石頭造型涂色或用橡皮泥等材料進行添畫制作。
4、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制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作品。
5、制作好的作品陳列在展臺,幼兒互相欣賞。
指導策略:
石頭畫主要是用石頭來創(chuàng)作造型,材料比較單一,在小組活動中,幼兒大都喜歡玩別的游戲,不太喜歡玩這個游戲,根據這一情況,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形象鮮明,色彩鮮艷的成品作品來吸引幼兒。
2、組織全班幼兒進行石頭畫創(chuàng)作,鼓勵他們創(chuàng)作出更多造型,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力,并對他們的作品給予肯定與表揚。(這一方法我嘗試過,很受幼兒的喜歡)
3、將幼兒的作品用雙面膠固定在卡紙上,供其他幼兒觀賞,以增加他們的成就感,從而更喜歡進行石頭畫創(chuàng)作。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聽懂兒歌內容,初步感知兒歌的押韻美,學習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2、豐富孩子的詞匯儲備:五顏六色。
3、引導孩子會表達自己的意思,發(fā)揮想象能力,嘗試用“我用×色畫 ××”的句式仿編兒歌,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作欲望。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兒歌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兒歌的語言特點,引導幼兒有表情朗讀,并用嘗試用“我用×色畫 ××”句式仿編兒歌。
教學難點:兒歌的層次特點,不同顏色繪畫不同事物。
活動準備
1、每組一盒彩色蠟筆,一張白紙。
2、展示板上固定一張大白紙。
3、圖片準備:國旗、草地、海洋、金雞。
活動過程
1、實物引入:
(1)出示彩色蠟筆,引出主題。
(2)這些蠟筆是什么顏色的?它們有什么用?你的蠟筆你都可以畫什么?
。3)展示國旗、草地、海洋、金雞的圖片,它們都是什么顏色畫成的?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兒歌:小蠟筆。
2、根據兒歌內容,演示學習朗誦兒歌
(1)朗誦兒歌的第一、二句。突出蠟筆的五顏六色的特征,詞匯積累,表達孩子對小蠟筆的喜愛之情,有感情的朗讀。
。2)根據兒歌內容,邊演示邊朗誦兒歌。
分別出示紅色、綠色、藍色、黃色蠟筆,讓孩子說出顏色,教師在白紙上即興畫出國旗、草地、海洋、金雞。
。3)每畫一幅畫引導孩子說:我用×色畫 ××。
。4)將四幅畫連起來,讓孩子按順序說出每幅畫的內容:我用×色畫 ××。
。5)教師和孩子一起連起來說這四句話,注意顏色和事物的匹配。
(6)領著幼兒朗誦兒歌的最后兩句。
(7)兒歌里說小蠟筆是什么顏色的?除了你剛才兒歌里聽到的顏色外,蠟筆還有什么顏色?你還看見什么東西是五顏六色的呢?
。8)你喜歡這首兒歌嗎?這首兒歌讀著朗朗上口,領著幼兒重點念一念:你、筆、旗、地、雞,初步感知兒歌的韻腳。
。9)帶領幼兒完整的朗誦兒歌。
3、 引導幼兒仿編兒歌
。1)剛才老師用蠟筆中的紅色畫了國旗,用綠色畫了草地,用藍色畫了海洋,用黃色畫了金雞,你喜歡什么顏色?你想用這種顏色畫什么?
。2)在你的白紙上用你喜歡的顏色畫你喜歡的東西,并用“我用×色畫 ××”來描述你的畫。
。3)和你的小朋友在一起進行交流,把小朋友的畫都連在一起說說。
。4)記錄幼兒仿編的兒歌,將全班幼兒仿編的'句子合在一起,帶領幼兒完整的朗誦一遍。
教學反思
本節(jié)教學活動,根據幼兒的發(fā)展特征,設計教學活動,從幼兒認知特征出發(fā),用孩子喜歡的蠟筆實物引入,用孩子喜歡的繪畫形式,反復使用“我用×色畫 ××”的句式練習兒歌,讓孩子在動手動口的學習中獲得快樂。
在學習中始終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充分了解了孩子的學習基礎和表達基礎,接納孩子的點滴創(chuàng)新發(fā)現,不斷的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孩子能完整表達自己的繪畫,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通過教學活動,發(fā)現自己的繪畫技能還有待提高,基本功還不夠扎實,對于駕馭教學活動的能力還需要不斷加強。
如果重新再上這節(jié)課,我想再準備一張更大的白紙,鼓勵全班幼兒在上面畫出自己仿編的一句兒歌,全班合作完成一幅畫,區(qū)域活動時,鼓勵幼兒看圖朗誦兒歌。也可以再閱讀區(qū)域提供白紙和蠟筆,鼓勵幼兒先用彩色的蠟筆描繪美麗的圖畫,再根據原有兒歌的結構,朗誦仿編的兒歌。
小百科:蠟筆是將顏料摻在蠟里制成的筆,可有數十種顏色,畫畫用。蠟筆沒有滲透性,是靠附著力固定在畫面上,不適宜用過于光滑的紙、板,亦不能通過色彩的反復疊加求得復合色。它是兒童學習色彩畫的理想工具,一些畫家用它進行寫生和色彩記錄。
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這些東西都是小朋友日常都能用到,看到的物體,但小朋友卻只是跟他們擦邊而過并沒有深入的了解過。為了讓小朋友更了解他們的生活中的每一樣東西,所以我設計了這一節(jié)課。
重點:了解我們生存的.世界有些東西是有生命的,有些東西是無生命的。
難點:了解并分清哪些物體是有生命的,哪些物體是無生命的。
教學目的:
1、認識物品,學會分類。
2、了解我們生存的世界有些東西是有生命的,有些東西是無生命的。
3、學會用因為……所以……說一句話。
教學準備:
1、入場音樂《》
2、常見動物、植物、交通工具、日常用品的頭飾及禮物合子。
3、房子六間。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入場,互相認識頭飾里的物品。
1、幼兒聽著音樂入場坐下進行抽禮物。
2、幼兒與同伴互相說說頭上戴的是什么。
二、分類
1、出示四間房子讓幼兒根據頭飾進行分類。
2、檢查分類幫忙糾正錯誤。
三、討論并進行分類
1、設問讓幼兒討論。
2、根據頭飾再一次進行分類
3、根據幼兒的分類講講為什么覺得**是有生命的呢?使用因為……所以……說一句話。
四、小結:由小到大,逐漸成長最后死亡的東西,它們是由生命的(動物,植物)而工具、用品他們雖然會動,會叫,會壞但它們是無生命的。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意圖:
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水與我們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水為生命提供能量,讓生命能夠存活。水也是社會經濟發(fā)展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資源和環(huán)境因素。
活動目標:
1、了解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激發(fā)探索興趣。
2、知道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答案。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方糖、花生、麻油、果珍。
2、透明的杯子、小碗、筷子、勺子。
3、小博士課件。
4、幼兒人手一份記錄本和筆。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在觀察、比較和實驗的過程中了解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
活動難點:
會記錄自己的猜想和實驗結果,知道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活動流程:
觀察引趣→猜想實驗→遷移運用
活動過程:
一、觀察引趣
1、看一看,聞一聞,老師給準備了什么樣的實驗材料。
2、幼兒觀察,教師指導。
3、幼兒講述觀察結果,知道實驗材料名稱,了解其外形特征。
二、猜想實驗
(一)實驗一:誰不見了
1、猜想并記錄:誰不見了
。1)這些材料要和水來作游戲,先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們放進水里,會出現什么情況呢?誰會不見了?
。2)幼兒猜想并記錄。
提出記錄要求:選擇兩種符號,一種表示它不見了。另一種表示它還在。
。3)展示幼兒記錄,幼兒講述自己的猜想。
2、實驗并記錄:到底誰不見了
(1)小朋友的說法各有不同,到底誰猜對了誰猜錯了呢?我們還是做個實驗試試對吧。在做實驗前,我想請你們把這些材料都放進杯子中,進行充分的攪拌之后,先別忙著記,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現象發(fā)生?然后,在你的記錄本上,把這種有趣的現象記錄下來。
(2)幼兒實驗,教師觀察,隨機指導。
。3)幼兒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4)小結:小朋友猜想的.和實驗出來的結果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只有動手做一做,我們才能知道正確的答案是什么。
。ǘ、實驗二:誰能取出來
1、提出問題:放到水里的材料,還能取出來嗎?(幼兒猜想,講述。)
教師演示大表格讓幼兒猜想并記錄猜想結果。
2、提出實驗要求:這里有許多的小工具,有小勺,筷子。現在你們就要用這些小工具,看看剛才你們放進水里的這些材料,哪些還能取出來,哪些取不出來了。記錄實驗結果。
3、幼兒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4、幼兒拿記錄本講述自己發(fā)現的現象,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與同伴不同的看法。
5、教師演示PPT,展示大的記錄表和孩子一起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
6、提問
(1)你發(fā)現什么可以從水中取出來?什么不可以取出來?
。2)我們來看看有沒有不同意見?
。3)為什么方糖和果珍取不出來了?它們到哪里去了?
7、教師小結,幫助幼兒理解溶解的概念。
今天通過做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體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fā)生。像花生放進水中,沉下去了。油放進水中,浮起來了。果珍放進水中,使水改變了顏色。糖最后看不見了。象糖和果珍這種放進水中經過充分的攪拌之后,利用各種小工具能不能取出來?放進水中不能取出的現象,有個好聽的詞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像花生和油,放進水中后花生還是花生,油還是油。我們用小工具一取就把他們取出來了。他們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遷移運用
1、誰能告訴我,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2、演示課件引導幼兒思考。
活動延伸:
出示沙子、肥皂、泥土。
問:這些是什么?它們能溶解在水中嗎?
回家后做做實驗,明天告訴我和大家。
活動反思:
采用個別引導和間接指導的方法。通過講解、示范讓幼兒認識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而且通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溶解的過程一目了然。這樣有效的幫助幼兒掌握理解溶解的有關知識。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顒又薪處熗ㄟ^兩個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把模式貫穿其中。通過孩子的猜想,驗證,發(fā)現溶解的秘密, 培養(yǎng)孩子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不足之處:
1、很多幼兒活動中多以聽和記錄為主,很少主動提出問題。
2、由于操作材料有限,不能每個幼兒都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