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時間:2024-02-17 08:00:3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用普通話說出自己的姓名,并能嘗試記住同伴的姓名。

  2、愿意參與游戲,感受集體游戲的快樂。

  3、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小猴子”玩具一個。

  活動過程:

  一、介紹自己:知道自己的名字

  1、出示“小猴子”。)你們認識我嗎?我叫什么名字?

 。ㄍ瑫r小猴子自我介紹。)

  2、我也很想認識你們,誰愿意告訴我你們的名字?

  3、小結:現在我認識你了,我們做好朋友吧!

  4、過渡:我們和小猴子一起來玩?zhèn)游戲好嗎?

  二、互動游戲:說說自己的名字

  1、游戲一:開門、關門。

  游戲規(guī)則:出示玩具“小猴子娃娃”,大家一起念:開門、關門。(舉手表示開門,放下手表示關門。)被“小猴子”指到的小朋友說出自己的名字:“我是XXX!甭曇粢懥烈稽c,否則小猴子聽不清楚哦。

  -請問你是誰?

  -好朋友,你的名字是什么?

  小結:你們說得真清楚,我這下都記住了。

  過渡:小猴子說:“我已經認識了很多朋友!蹦銈冋J識了幾個新朋友呢?你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嗎?我們再來玩?zhèn)游戲吧。

  2、游戲二:抱抱、吻吻

  游戲規(guī)則:鼓勵幼兒去找朋友,并能大膽地說出朋友的名字。說對了的.孩子,小猴子會給他們送上大大的擁抱和吻。

  -你知道我是誰嗎?

  -你有幾個好朋友?他們是誰?你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

  小結:有朋友真開心,寶貝們認識了那么多新朋友呀。

  過渡:小猴子和我們玩了很久了,要回家了,我們該怎么做呢?

  三、告別朋友:記住朋友的名字

  1、今天我們認識了很多朋友,還和大家玩了游戲,真開心。

  2、現在我們要送小猴子回家,明天再請她來和我們玩。

  反思:

  活動中,教師通過情景表演、問題討論等方法,在幼兒的回答與表現中發(fā)現孩子們對城市里、商店(超市)里迷路了怎樣求救比較有想法,能說出許多,但對于農村里、夜間怎樣想辦法求救,感覺有點困難,所以在這些方面還需要繼續(xù)培養(yǎng),此外還發(fā)現班級幼兒中有的連自己父母的名字、電話、住址都說不清楚,需要加強引導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1. 小班幼兒年齡較小,缺乏合作意識,不知道如何和同伴溝通交流游戲,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感受游戲的快樂,

  2. 還可以鍛煉幼兒滾球的方法和技巧和力度。

  活動目標

  1. 掌握滾接皮球的技巧。

  2. 調節(jié)滾球的力度。

  3. 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感受游戲的快樂。

  4. 增強幼兒與同伴合作的游戲的意識,體驗游戲的快樂。

  5. 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合作意識,2.滾接的力度,3.節(jié)奏和游戲規(guī)則。

  活動準備

  1.準備皮球。寬敞的活動區(qū)

  活動過程:

  1. 導入,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玩一個體育游戲,“小朋友想玩嗎?”

  2. 游戲的名字叫“滾接球”讓幼兒重復游戲的名字。

  3. 兩人一組,雙腳打開對面坐,把皮球放在兩人雙腳之間,然后互相滾接皮球。

  4. 幼兒熟悉游戲后,老師可延長兩位幼兒之間的距離,讓他們探索調整滾球力度的大小,并嘗試互相滾接皮球。

  5. 變換方式吸引孩子,增加游戲的趣味性。

  6. “花開了”

  7. 兩人一組,分開雙腳坐下,每組一個中型皮球。

  8. 老師老師搖動鈴鐺開始游戲,引導幼兒想象皮球是一朵花,求幼兒把球滾個同伴,

  9. 當老師說“花開了”最后持球的.小朋友要拿著球向上舉起,表示花開了。

  10. 重復進行游戲。

  11. 幼兒熟悉游戲之后可以延長兩位幼兒的距離。

  教學反思

  1. 本次的活動,簡單,有趣比較吸引小班的孩子,小班的孩子年齡較小動作比較笨拙選擇本次的活動也考慮到了孩子的年齡特點。

  2. 滾接球這個游戲孩子比較喜歡,因為小班的孩子對球特別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引導,讓孩子對游戲產生興趣才能從中得到鍛煉和成長。

  3. 游戲中鍛煉了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滾球的技巧和力度。

  4. 還有兩個人的合作意識,滾過來滾過去,變成小花等等很好玩。

  5. 我覺得,本次活動的形式和方法還可以多樣性,變換更多的方式方法會更好玩更加吸引孩子,讓孩子在各方面有更多的提高。

小班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形狀、顏色、大小分類,并能說明分類標準。

  2.發(fā)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二、重點與難點分類后說明分類標準

  三、材料及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各種結構玩具一,如雪花片、大小串連……

  2.分類盒、標記卡。

  四、設計思路對幼兒來說分類運算的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求同,即把有共同屬性的物體挑出來,如在一堆積木中桃出所有紅色積木。

  第二個層次是分類一,分類是將一組物體分成各有共同屬性的幾組,如將一堆積木按顏色分為紅、黃、綠三組。

  求同是分類的.基礎,因為求同時標準是現成的,而分類時要幼兒自己產生標準。兩種活動對幼兒概括能力的要求不同,所以設計時應先讓幼兒進行求同活動,提高他們掌握標準的能力,為產生標準作準備。分類后說明分類標準是中班幼兒進行分類活動的難點、幼兒還沒有達到能用語言描述某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水平,或者是他們還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出分類時頭腦中顯現的標準,因此設計時可以先讓幼兒分類后選擇標記卡來表示分類標準,然后逐步過渡到用語言描述。

  五、活動流程操作探索—求同,分類—分組討論—說出標準,轉換標準—鞏固操作

  1.通過操作探索讓幼兒積累有關物體共同特征的感性經驗。說明操作探索階段教師要為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求同、分類材料,每一層次要提供多種材料,便于幼兒通過反復操作達到對各種材料共同特征的抽象。例如:分類的材料,其“不同層次”,可體現在有實物分類,有圖形分類,也有數量分類。也可以有按物體的一種特征分類(大。,有按物件的兩種特征分類(大小、顏色),還有按物體的三種特征分類(大小、顏色、形狀)。

  2.通過分組討論提高幼兒抽象分類標準的能力。說明分組討論可按兩種水平設計,能力中下的幼兒著重說出標準的討論。能力中上者重點故在轉換標準的討論。

  3.鞏固操作時要提供新材料,提高幼兒操作的興趣。

小班教案 篇4

  一、活動名稱:

  語言表達。

  二、活動內容:

  故事《下雨的時候》。

  三、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名稱、主要角色及對話

  2、能用連貫語言講出角色間的對話。

  3、教育幼兒同伴間要互相團結。

  四、活動準備:

  角色圖片、背景掛圖、角色頭飾、雨傘。

  五、活動過程:

 。ㄒ唬┏鍪居陚,引起幼兒的興趣。

  提問:

  1、這是什么?(雨傘)

  2、我們是在什么時候用雨傘?

  3、如果下雨時我們手中沒有雨傘、雨具怎么辦?(請幼兒帶著最有一個問題安靜的`傾聽故事)

 。ǘ⿲W習故事。

  1、交待故事名稱,教師有表情清講故事一遍。

  2、提出問題:

 。1)故事的名稱是什么?

 。2)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動物?

 。3)故事里講了一件什么事?

  3、利用角色圖片、背景圖片,教師有表情的講故事一遍。

  4、提問:

  (1)小兔子玩著玩著天怎么樣了?

 。2)小兔子用什么辦法避雨?

 。5)小兔子看到小伙伴被雨淋濕時,它是怎么樣做的?

  5、利用角色頭飾,請部分幼兒表演幼兒,啟發(fā)幼兒學說故事中的對話。(引導幼兒用清楚、連貫的語言進行表達)

  6、啟發(fā)幼兒說一說:“如果下雨,手中沒有雨具,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避雨?”

  (三)教育幼兒相互間要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小班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為了鍛煉小班幼兒走的動作,我們將紙棍和可樂瓶作為運動器械,讓幼兒在持棍推瓶的過程中練習走的動作。考慮到大可樂瓶比小可樂瓶容易控制,所以練習時均提供大可樂瓶,只在游戲中提供小可樂瓶,這樣做既增強了趣味性,又體現了層次性。

  目的:

  1.練習持棍推瓶自然地往前走。

  2.鍛煉手眼協調性。

  準備:

  1.大小不一的透明可樂瓶(數量同幼兒人數,瓶內分別裝紅、黃、藍、綠四色顏料水),紙棍人手一根。

  2.紅、黃、藍、綠色塑料筐各一,分別放在場地的四角,當作“停車場”。

  過程:

  一、準備活動

  帶領幼兒手持紙棍做律動人場。

  二、練習持棍推車

  1.教師示范持棍推瓶,邊推邊念:“手拿一根小紙棍,推著小車向前行,慢慢走慢慢推,小車穩(wěn)穩(wěn)向前進!

  2.幼兒練習持棍推大號可樂瓶,啟發(fā)幼兒探索如何讓紙棍和“小車”不分開。

  3.教師演示,請幼兒說說紙棍頂在“小車”的什么地方最容易推動。

  4.幼兒再次練習,感受紙棍頂在“小車”的`什么地方推行最平穩(wěn)。

  5.幼兒持棍推著“小車”從起點到終點,反復兩次,要求紙棍和“小車”不分開。

  6.游戲:推小車。幼兒扮演“小司機”,把“小車”開到相同顏色的“停車場”去。鼓勵幼兒嘗試用小號可樂瓶進行游戲。

  三、放松活動幼兒扛著紙棍繞操場慢走一圈。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 | ×× ×||

  2、 掌握兒歌《蘋果樹》,能根據水果的變換,進行表演。

  3、 利用聲勢訓練,進行二聲部節(jié)奏訓練,培養(yǎng)幼兒的節(jié)奏感。

  活動準備:

  兒歌《蘋果樹》

  活動過程:

  一、幼兒分排坐好。

  教師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念到“小猴爬上蘋果樹時”左上臂呈九十度上舉,五指張開,右手食、中指做爬樹的動作,“所有蘋果吞下肚”時兩手作抱狀,并伴隨一聲響亮的飽嗝,“蘋果布丁蘋果派,什么水果你最愛”時,用手指逐個點幼兒,最后指到哪個幼兒,就讓他說出他最喜歡的水果,然后繼續(xù)念兒歌,只不過兒歌中的水果可以變成幼兒所說的水果。

  二、讓幼兒傾聽兒歌,打出節(jié)奏。

  1、老師念一句兒歌,幼兒用手拍一句節(jié)奏,兒歌共四句,每句的節(jié)奏都是

  ×× ×× | ×× ×|的節(jié)奏。

  2、要求幼兒用手拍出八分音符的節(jié)奏,而在四分音符時用拍腿來表現,也就是每句兒歌的最后一個音用拍腿來表現。

  3、完整地把兒歌的節(jié)奏打出,要求教師可以用口型來表現兒歌的內容,而幼兒在心里念兒歌,把注意力集中在打節(jié)奏上。

  三、二聲部節(jié)奏訓練。

  1、教師打出× ×| × ×× |的.節(jié)奏型,四分音符節(jié)奏用拍腿,八分音符節(jié)奏用拍手表現。

  2、引導幼兒找出與教師所打節(jié)奏的不同,一般幼兒都能說出“老師的動作與小朋友是不同的,小朋友拍手時老師拍腿,而在最后,小朋友拍腿時老師拍了兩下手”。

  3、分成兩組,進行二聲部節(jié)奏訓練。

  四、表現兒歌。

  要求幼兒有表情地朗誦兒歌,第一遍隨老師做動作,第二遍分組進行二聲部節(jié)奏展示,第三遍二組互換節(jié)奏型。

  五、活動結束。

  老師用×× ×× | × × | 和 ×× × | ×× × | 的節(jié)奏型與幼兒告別,而幼兒用相應的節(jié)奏型與教師告別。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了解筍的基本特征,知道筍的名稱,長在泥土里。

  2、培養(yǎng)幼兒對筍的簡單觀察力,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

  準備:紙盒娃娃一個,黑色垃圾袋一個,洗干凈的筍。

  過程:

  一、集中寶寶注意,引出課題。

  1、出示紙盒娃娃,以紙盒娃娃的口氣向幼兒打招呼。

  2、紙盒娃娃的衣服是什么顏色的?

  3、猜一猜,盒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請若干寶寶上來摸一摸,然后說說是什么)

  4、讓全體寶寶輪流上來從紙盒里摸出一顆筍。

  二、了解筍的特征。

  1、這是筍的什么?

  2、筍殼是什么顏色?

  3、筍殼上面有上面?摸上去怎么樣?

  4、筍寶寶住在上面地方?

  5、教師用黑色的垃圾袋演示筍生長的過程:筍寶寶小時候躲在泥土下(用垃圾袋罩。,春天到了,“轟隆隆”春雷響了,筍寶寶聽到說:“我要長大,我要長大!”它一邊說一邊使勁地鉆呀鉆,長呀長,終于鉆出來了(演示筍戳破垃圾袋鉆出來)。

  6、帶寶寶模仿小筍的生長。

  三、嘗試剝筍。

  1、寶寶吃過筍嗎?

  2、吃筍的時候要把筍殼怎么樣?

  3、教師示范剝筍,邊剝邊提醒幼兒:要一層一層的剝,筍殼放在垃圾桶里。

  4、寶寶剝筍,教師給予幫助,完成快的寶寶提醒觀察筍肉的顏色。

  四、收拾整理。

  1、將地上掉落的筍殼撿干凈。

  2、把剝好的筍送到食堂,中餐時一起品嘗。

小班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和體驗故事情節(jié)中友好合作的快樂;敢于大膽表達自己意愿。

  2、理解故事內容,學習一些新詞和短句。

  3、養(yǎng)成傾聽他人說話的習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活動準備:

  課件、實物(竹竿、紙、線繩)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出示竹竿、紙、線繩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樣東西,看看是什么?(一一出示)他們可以干什么呢?誰來說說?(個別幼兒簡單說說。)

  小朋友真聰明,小動物們也想出了很多玩法,我們來看看他們都怎樣玩的?

  2、講述故事前半段

 。1)出示圖片講述故事(從頭講述到“大家都問“怎么玩””,依次出示圖片1、2、3)

 。2)理解故事學習新詞

  圖一提問:

  a、小猴是怎么玩竹竿的?

  b、它很快就怎樣了?

  圖二提問:

  a、小熊是怎么玩卷紙的?

  b、它很快就怎樣了?

  圖三提問:

  a、大熊大家多快活是怎么玩線繩的?

  b、它很快就怎樣了?

  3、幼兒討論大膽發(fā)揮想象

  (1)到底還能怎么玩呢?請你們幫他們想想辦法?想好了和旁邊的好朋友說說。

  (2)幼兒討論,教師注意傾聽觀察指導。

 。3)個別幼兒代表說說自己的想法。

  誰來告訴大家,他們還可以怎樣玩?

  4、講述故事的后半段

  (1)師:我剛才還聽見xx說竹竿可以……,卷紙可以……線繩可以……你們的辦法可真多,猩猩伯伯聽到了這件事也想了好辦法,我們來看看。

 。2)講故事后半段(出示圖片4、5)

  5、理解故事后半段。

  提問:a、猩猩伯伯想了什么辦法?

  b、小動物們怎樣做的.?[學習新詞短句:“劈竹篾”“剪紙”“拴線繩”。]

  c、風箏飛上天,大家心里怎樣?[學習短句:“大家多快活!”]

  6、完整欣賞故事

  7、給故事取名

  這個故事真好聽,我們來給它取個名字吧!誰來取個好聽的名字?

  8、體驗友好合作的快樂

 。1)提問:你們喜歡猩猩伯伯的辦法嗎?為什么?

 。2)教師小結:小動物們一個人玩真沒勁,猩猩伯伯帶領大家一起合作做風箏玩,大家多快樂呀!我們也要向他們一樣,大家一起團結合作玩游戲好嗎?

  9、延伸活動:幼兒分組玩合作游戲。

  (1)玩繩子

 。2)玩拼圖

  附:故事:

  小猴有一節(jié)竹竿,當槍耍,當馬騎,很快就玩夠了,竹竿還能怎么玩呢?”

  小熊有一卷紙,疊手帕,疊青蛙,很快就玩夠了,彩紙還能怎么玩呢?

  大熊有一大團線繩,接花扣,翻花繩,很快就玩夠了。還能怎么玩呢?

  大家都問“怎么玩”,被猩猩伯伯聽到了。猩猩伯伯說“咱們一塊兒做風箏好不好?”大家都說好。大家動手作風箏,小候劈竹篾,小熊剪紙,大熊拴線繩。風箏飛上天,大家多快活,人人都說真好玩!

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欣賞并感受美術作品中生動有趣的畫面。

  2.能大膽想象并嘗試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自己觀察到的畫面情景。

  3.樂意參與美術欣賞活動。

  4.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公交車圖片、

  名畫圖片:《可愛的藍色巴士》、

  相關畫家的介紹知識、

  音樂:開汽車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公交車圖片,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簡單介紹。

  1、師:圖片上畫的是什么?公交車

  2、你們坐過公交車嗎?坐公交車的時候有什么感覺?

  3、公交車又叫巴士,練習說一說詞語:“巴士”。

  二、引導幼兒欣賞畫面,感知作品中人物、車子的生動有趣。

  1.出示名畫圖片,引導幼兒欣賞。

  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帶來一輛有趣的巴士,快看!它是什么顏色的?藍色

  2.引導幼兒充分地觀察畫面,想象畫面中發(fā)生的事情,體驗人物的情緒。

  (1)有誰坐在汽車上?巴士要開到哪里去?

  是很多小朋友,發(fā)現巴士有兩層,上面一層是小朋友的玩具,有木馬、皮球……

  巴士可能開去上學、放學,可能開車出去玩。

  (2)巴士走的路是什么樣的?我們平時開車走的路是怎樣的?

  是黑色的石頭路,像波浪線。是平平的.水泥路。

  (3)你覺得車里的人坐在車里有什么感覺?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一顛一顛,很有意思。他們的表情很開心,笑瞇瞇的,嘴巴張開了。有的小朋友的手高舉,開心。

  (4)車子下面的人想做什么?想攔下車子,也想和小朋友一起坐坐這個可愛的藍色巴士。

  他們在做什么動作?模仿一下

  (5)路邊的房子有點像?他們在想什么?

  觀察房子有窗戶,兩扇窗戶像一雙眼睛。房子像一個人,它們可能在想,這輛巴士真開心,很羨慕巴士能跑來跑去。

  3.教師簡單介紹畫作的內容,并向幼兒介紹此畫作的作者。

  《可愛的藍色巴士》是捷克布拉克的著名畫家貝勒茲馬利歌為兒童創(chuàng)作的繪畫作品。他擅長用水彩畫來畫兒童讀物插畫和畫圖書,題材方面偏愛交通工具和街景,繪畫風格充滿童趣。本幅作品畫家用了墨水筆和水彩這種簡單的工具材料畫了一幅很好玩的畫:藍色和草綠色的客車里,司機和乘客們都咧著大嘴開心的大笑,氣氛相當明朗、活潑,車頂上還載滿了玩具。車后的街景用細細的直線畫了一排房屋,一個個窗戶變成了注視的眼睛,這種想象的造型,既幽默又富有童趣,和前景大色塊的車子搭配得很巧妙。這真是一趟快樂之旅!

  三、師幼共同玩音樂游戲《開汽車》,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幼兒美術欣賞活動是一種培養(yǎng)幼兒欣賞能力的教育活動,尤其是引導幼兒欣賞名畫家的作品,可以讓幼兒從小就接觸經典,與大師直接對話,這樣兒童發(fā)展的起點高了,眼界開闊了,對美的知覺和選擇也更敏感了,同時也有益于發(fā)展兒童性情、情感、自信和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