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時間:2024-03-27 07:35:39 教案

中班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初步理解反義詞的含義。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動作表現(xiàn)能力及思維的敏捷性

  3、讓幼兒初步練習使用反義詞和相對的話。

  4、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重點難點

  理解生活中的反義詞的意義。

  活動準備

  一封信、一袋沙子、一袋棉花,一長一段兩支鉛筆,一粗一細兩根積木,一新一舊一大一小兩本書。

  活動過程

 。ㄒ唬┮鹩變簢L試的興趣

  我告訴你們一個消息,昨天晚上有一個人悄悄的來到我們中四班,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禮物,電腦里杯子里到處都是,禮物里還藏了許多小秘密,看!這就有一個大禮包呢。

  教師掀開單子,露出紙箱:“下面我們來看看這里有什么”。教師打開紙箱,拿出一封信讀給大家聽聽。

  親愛的中四班小朋友:你們好!我是反話國的小朋友,我們國家專門說相反的.話,做相反的動作,非常有趣。我們國王讓我給你們送很多禮物,我要請你們用耳朵聽聽、嘴巴嘗嘗手捏捏、拎拎,還要仔細觀察觀察,你們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的小秘密,如果誰能找到小秘密,禮物箱中有精美禮品相送,好嗎?

  (二)幼兒第一次嘗試,利用實物,通過各種器官,讓幼兒在嘗試中理解什么是反義詞

  1,(出示一長一段鉛筆)問:小朋友,這是什么?它們一樣嗎?(不一樣,一長大,一個短)對,一個大,一個小。大和小是一對反義詞。依次先后出示沙子棉花、粗細積木、大小書籍。請幼兒拎棉花和沙子的重量,引導幼兒觀察。

  2請幼兒聽教師兩次拍手的速度。嘗糖和茶的味道,捏木頭和海綿的硬度,試著說出快和慢,甜和苦,軟和硬,輕和重四對反義詞。

  小結(jié):我們剛才知道了軟硬、苦甜、快慢、大小、新舊、長短等反義詞,下面我請你們看幾幅圖?丛趫D中能不能找到反義詞。

 。ㄈ┯變河^察利用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嘗試說出相反的語

  1圖片上有什么?

 。菜鼈円粯訂?

  幼兒觀察嘗試,并說出相反的詞。(哭——笑、胖——瘦、羆——白、多——少、睜眼——閉眼)

 。ㄋ模┯螒,鞏固掌握反義詞,加深嘗試印象

  介紹游戲的玩法,教師說出一個詞,請小朋友做出相應(yīng)的動作,教師示范大和小動作,先個別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在全體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蕖、胖——瘦、睜眼——閉眼、大——小、高——矮、上——下、快——慢、向前走——向后退。

 。ㄎ澹﹩l(fā)幼兒說出一些新的反義詞,或相對的動作。

  教師啟發(fā)幼兒說出新的反義詞,請幼兒試著說出來。

  “剛才你們說得都很好。那么,請你們想想在家里、在幼兒園或馬路上還有哪些反義詞或相對的動作,看誰找的多”。

  (六)游戲“相反游戲”

  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教師說一詞請幼兒馬上說出相反的詞并作出相反的動作。游戲由慢到快。

  教學反思

  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因而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內(nèi)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我根據(jù)活動目標,尤其是教學重點、難點與幼兒喜聞樂見的操作形式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并把它適當安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在講新課的時候,我采取請小朋友用眼睛看耳朵聽等方式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幼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幼兒身心潛能,同時,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動作表現(xiàn)能力及思維的敏捷性。培養(yǎng)幼兒積極動腦、勇于探索、敢于嘗試的精神。設(shè)計活動的目的主要引導幼兒在“玩”中學,“趣”中練。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過馬路時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讓幼兒知道不走斑馬線的危險性。

  2、認識紅綠燈,知道過馬路時要注意安全。

  3、學念兒歌,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活動準備:

  1、已有生活中的交通經(jīng)驗

  2、PPT課件紅綠燈

  3、兒歌《交通燈》

  活動過程:

  一、出示交通警察,引入主題。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誰嗎?"幼兒回答。(警察叔叔)

  師:"小朋友,你們真棒!交通警察叔叔今天來跟我們一起學習交通安全知識。"

  二、引導幼兒怎樣過馬路,讓幼兒思考。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怎樣過馬路嗎?過馬路時應(yīng)該注意些什么?"(幼兒自由討論)"我會拉著媽媽的手過馬路""看看對面有沒有車來""我走斑馬線""看紅綠燈"

  三、出示課件認識紅綠燈,提高幼兒興趣。

  師:"我們小朋友太棒了,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看看以下圖片,請小朋友們把小眼睛閉上, 3,2,1,好了,睜開小眼睛。"

  師:"這是什么呀?

  幼兒回答。(紅綠燈)

  師:"你們在哪里見過紅綠燈呢?"幼兒回答。(馬路上、十字路口)

  小結(jié):真棒!這個就是紅綠燈,小朋友們跟爸爸媽媽上街的時候可以看一看,馬路上、十字路口就有了。

  四、引導幼兒討論怎樣看紅綠燈,并判斷誰對誰錯。

  師:"剛才我們知道哪里有紅綠燈了,那么,你們怎么樣看紅綠燈呢?"(幼兒自由回答)"紅燈不可以走""綠燈就可以走了""看到綠燈就可以過馬路了""紅燈不能走,綠燈可以走"

  小結(jié):"馬路上的車輛很多,很危險。所以小朋友們一定要知道怎樣看紅綠燈。看到紅燈亮了,表示很危險,不可以過馬路,看到綠燈亮了,表示安全了,這時候就可以過馬路。"

  五、學習兒歌。

  師:"那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學習兒歌《交通燈》吧。""交通燈,會說話。黃燈說,請注意……(出示圖片)。"

  師:小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都知道紅燈是告訴我們小汽車該停下來,綠燈是告訴我們該前進了,看到黃燈就等一等,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玩游戲吧!

  開汽車嘍,小汽車嘀嘀嘀,開到東開到西,看到紅燈停一停,看到綠燈向前行。(2遍)

  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跟爸爸媽媽上街時候還要注意些什么呀?"

  (乘坐公車時先下后上,上街時要拉好爸爸媽媽的.手,不能攀爬街上的護欄等等)

  附:兒歌

  交通燈,會說話;

  黃燈說,請注意;

  紅燈說,快停下;

  綠燈說,請走吧;

  牢記他們說的話;

  按照紅黃綠行動;

  做個文明好娃娃。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就有了不少新發(fā)現(xiàn),他們指出馬路上的車子有的開的快,有的開的慢;了解紅綠燈,斑馬線,交通規(guī)則,對與我們新生班孩子來說完成的真的很不錯。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中班孩子的活動量和活動內(nèi)容,顯然要比小班孩子大而多,孩子對自己身體的興趣,以及對自己生命的信心,也開始萌芽。

  活動最好在孩子生活需要的情景中進行,如:體育活動中孩子發(fā)生不安全因素了,或者同伴的身體有些變化了等等。

  本活動努力使孩子在了解自己身體的同時,對自己身體的安全有所重視。

  當然,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對自己身體“哪些部位會動"的探索,不可能完整,但是孩子探索的目的,并不在于結(jié)果,而在于過程。如果可以將孩子敏銳的目光和強烈的興趣引向更廣闊的自然和社會,那么,這樣探索活動的結(jié)果,又何需去苛求呢。

  內(nèi)容與要求: 了解自己身體能活動的一些部位,對身體感興趣。

  活動準備: 紙偶娃娃,人物動、靜活動圖片,如跳舞、織毛衣、踢足球等,記號筆等。

  過程與指導: 一、做游戲“木頭人” ――孩子堅持不了多久,就會動的,老師正好作小結(jié)。

  老師(小結(jié)):人不動是很難受的.,因為我們都是有生命的。

  二、跟著音樂動一動 ――讓靈動的身體與前一個活動“木頭人"形成鮮明的比較。

  三、說說:人有哪些活動 老師:跳舞是一種活動。(出示圖片)她在干什么?織毛衣是一種活動。(出示圖片)踢足球也是一種活動。你們知道,人還有哪些活動呢?――了解人的許多活動,感受生命的豐富。

  四、說一說:身體的哪些部位能動 人們怎么會有那么多活動呢?是因為人的身體的許多部位能動。

  1、邊動邊記錄:你的身體有哪些地方會動的?

  2、講講哪些地方能動,討論:

  這個地方能動使我們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如果不會動會怎么樣?

  這里會生什么病?

  3、介紹骨折、脫臼。

  生活保健相融合,如果能與本班孩子的健康情況相結(jié)合則更好。

  五、我們身體會動的地方還很多,我們以后慢慢去發(fā)現(xiàn) ――這個活動還沒有完,因為事實上,孩子對自己身體的發(fā)現(xiàn) 還沒有停止,可以在教室掛本本子,供孩子進行專題記錄。

中班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5歲幼兒接觸作畫的材料是以彩筆和油畫棒為主,此活動摒棄了傳統(tǒng)的作畫方法,大膽地嘗試用繩子當畫筆的作畫方式。幼兒選擇喜歡的顏色并將繩子浸于顏料中,然后在紙表面用拖、轉(zhuǎn)的方法留下不同的線條痕跡進行創(chuàng)作,此活動易于操作,更容易激發(fā)幼兒的成功感。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拖、轉(zhuǎn)的方法讓浸有顏料的繩子在紙面上留下不同的線條痕跡。(重點)

  2.觀察繩子形態(tài)的變化,愿意對繩子產(chǎn)生的不同痕跡進行大膽想象,并樂于表達。(難點)

  3.在玩繩子的過程中,體驗多種線條匯聚在一起的美。

  【活動準備】

  1.人手一根長約25厘米的棉繩(一頭扣著小珠子),25厘米*15厘米大小的蝴蝶模板。

  2.每組提供紅、黃、藍三原色以及容器,桌子大小的畫紙。

  3.抹布、水彩筆、剪刀。

  【活動過程】

  一、出示繩子,引導幼兒說一說繩子的不同玩法。

  提問:這根繩子像什么?你用這根繩子會玩什么游戲?

  二、幼兒在紙上探索繩子蘸上顏料后的`不同玩法。

  1.幼兒探索繩子的不同玩法。

  2.教師出示顏料和畫紙,請個別幼兒在畫紙上和小朋友分享自己帶繩子散步的方法,并集體做空手模仿動作。

  3.幼兒嘗試不同的方法,用繩子在紙上留下痕跡。

  4.把一張圖畫紙折疊起來引導幼兒用繩子制造痕跡。

  三、教師為幼兒演示蝴蝶繩子畫的制作步驟。

  1.把模板放在紙上將輪廓描摹下來,并用剪刀沿輪廓線剪下來。

  2.把蝴蝶展開,用手拿著繩子一端的小珠子,把繩子蘸到顏料中,讓顏料均勻分布在繩子上。提醒幼兒不能把整根繩子都放入顏料容器中。

  3.把蝴蝶合起來,然后輕輕地用一只手把繩子壓在紙上,另一只手

  拉動繩子。把繩子拉過來以后,再把蝴蝶打開,然后用另一種顏色重復這個動作。

  四、幼兒制作繩子翅膀畫,感受制作的樂趣。

  1.幼兒描摹蝴蝶時要沿著輪廓線。

  2.提醒幼兒注意用繩子蘸色的時候不能混色,保持桌面、地面、身體干凈。

  五、同伴之間相互交流評價自己的作品,觀察蝴蝶身上不同的花紋。

  談話:你最喜歡哪只蝴蝶,這只蝴蝶身上的花紋像什么?(從簡單的痕跡開始引導幼兒想象)

  用繩子畫出來的花紋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六、利用幼兒的作品創(chuàng)設(shè)“蝴蝶谷”。

  【活動延伸】

  提供較長的繩子,探索兩人合作用繩子作畫的方法。

【中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1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4-06

(精選)中班教案09-25

中班教案12-19

中班教案12-19

中班教案12-19

中班教案12-19

中班教案12-19

中班教案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