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優(yōu)質課教案《吸水小實驗》及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優(yōu)質課教案《吸水小實驗》及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設計意圖
“文明伴我成長”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在爭當“文明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洗椅子活動中,其中有一個孩子提出“為什么抹布可以擠出水來”的問題,于是有了這次集體探索活動。
活動目標
1、在操作實驗中了解不同材質的吸水現(xiàn)象。
2、能大膽猜想并學習用實驗驗證。
3、樂于參與操作,體驗猜測和吸水實驗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猜想、實驗操作讓幼兒知道不同材質物質的吸水也是不同的。
難點:讓幼兒知道材質物質的吸水不同它們的作用也不同。
活動準備
1、準備各種物品:衛(wèi)生紙、作業(yè)本紙、海綿、布條、粉筆、木頭、小石子、鐵塊、塑料、杯子若干、泡沫。
2、若干個裝著水的小水桶。
活動過程
一、激起幼兒活動興趣,猜一猜。
幼兒欣賞魔術表演。
——幼兒觀看魔術,仔細觀察有什么變化。杯子里面的水為什么遇到海綿不見了?水去了哪里?
(請幼兒仔細找一找。)
二、幼兒操作嘗試,做一做。
1、幼兒探索物品的變化。
老師:(幼兒自由的分幾組,自主的選擇材料和小水桶。)你可以一個人去試試,也可以和你的伙伴一起試試,然后把你觀察到的記錄下來,告訴大家。
2、幼兒操作嘗試。
幼兒把選好的材料分別放入水桶里,看看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把吸水的放一邊,不吸水的放一邊。幼兒講述,老師記在黑板上。
——老師指導和提示幼兒記錄,可以用“你怎么做的”等。讓孩子認識自己的無意識行為。
其間,老師可以不斷總結:原來有的材料吸水,有的材料不吸水。
三、幼兒體驗后,說一說。
(1)老師:我們來看吸水的物體中,哪些能擠出水來,哪些不能擠出水來。鼓勵幼兒邊說邊做。(2)(讓幼兒把水桶的海綿拿出來,并讓他們擠一擠。)
幼兒:海綿里可以擠出水來。
幼兒:粉筆擠不出水來。
老師:為什么海綿和粉筆都吸水,但海綿吸水后可以擠出水來,而粉筆卻不能?
幼兒:那是因為海綿是軟的,而粉筆比海綿硬,所以擠不出水來。
(讓幼兒把這一現(xiàn)象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把水桶里的粉筆拿出來擠一下。)
——老師通過幼兒的回答來總結:原來有的物品可以吸水,之后還可以擠出來;有的物品吸水后卻擠不出水來。比如海綿和粉筆。
四、重復實驗。
幼兒自由的選擇材料,把吸水的物體,能擠出水來的放一邊,不能擠出水來的放一邊。
老師:泡沫會吸水嗎?可以擠出水來嗎?我們來試一試。
幼兒:泡沫不能吸水,所以也擠不出水來。
幼兒甲:鐵塊不能吸水,也擠不出水來。
幼兒乙:衛(wèi)生紙能吸水,也可以擠出水來。
幼兒丙:木頭可以吸水,但是擠不出水來。
——在了解物體的吸水現(xiàn)象中,認識更廣闊的能吸水與不能吸水的物體。
五、引發(fā)繼續(xù)發(fā)現(xiàn)。
老師:有些物體可以通過形變擠出水來,而有些物體不能發(fā)生大的形變。你們要是喜歡,可以繼續(xù)去觀察、發(fā)現(xiàn)。
活動延伸:
拿兩個水桶,其中一個桶裝上水,讓小朋友運用材料把水轉向另一個桶里,分組比賽,哪組先取完哪組獲勝。
活動反思
科學都是源于生活,我們所做的只是引導孩子來發(fā)現(xiàn)科學、探索科學,并將經(jīng)驗運用到生活中去,讓科學來為我們更好地服務。通過這次的科學吸水小實驗,孩子們初步理解了并在操作中知道哪些物體吸水,哪些物體不吸水,并學習將自己的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并與大家分享。
可是在活動中的確出現(xiàn)了問題,在前一階段的猜想環(huán)節(jié),有些拖沓,浪費了很多時間,如果把這一環(huán)節(jié)簡化一下,對課程的后一段活動會有一定的幫助,可以讓孩子們操作的時間更加充裕。孩子們在自行探索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很興奮,積極性也特別高,在探索中有的幼兒能積極與同伴一起進行探索與發(fā)現(xiàn),在過程中激發(fā)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也要謹記這一點,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科學,在成功中感受快樂。
【大班科學優(yōu)質課教案《吸水小實驗》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優(yōu)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02-06
大班科學小實驗教案01-18
大班科學活動吸水教案06-13
大班科學《吸水的紙》教案06-09
大班科學教案:紙的吸水07-02
大班科學優(yōu)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奇妙的水》09-29
大班科學優(yōu)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神奇的影子》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