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幼兒園有趣的溶解教案

幼兒園有趣的溶解教案

時間:2024-10-10 15:25:48 教案

幼兒園有趣的溶解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有趣的溶解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有趣的溶解教案

幼兒園有趣的溶解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知物質在水中的溶解現象,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加快溶解的。

  2、仔細觀察,積極動手探索,學習簡單記錄實驗結果。

  3、愿意參加科學活動,并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活動準備

  1、白砂糖、糖塊、透明玻璃杯、攪拌棒、冷熱水、小錘子、點心盤等;

  2.記錄表、筆;

  3、教學課件及科學課教室準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趣,初步感知溶解的現象。

  1、直接出示砂糖,并認識砂糖。

  師:(出示砂糖)孩子們,認識這個是什么嗎?(砂糖)說說它是什么的(白白的、細細的、小小的……)

  2、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以游戲的形式感知溶解的現象。

  師:這些砂糖要和我們來捉迷藏,請你們幫砂糖找個地方藏藏好,老師為你們每人準備了一份砂糖,瞧這里就是玩捉迷藏的地方,藏的'時候把糖要倒出來。記住地方只能藏一次哦!

  3.幼兒自由選擇地方藏糖。

  師:好,每人拿一份砂糖輕輕地去藏吧,看誰藏的我找不到。(幼兒藏糖)

  4、帶領幼兒一起找糖。

  師:小朋友好了嗎,把蓋子放到旁邊的空簍子上,我們一起來找著吧。

  還有誰的糖我沒有找到呢?(藏到了水里)(帶領幼兒一起回座位坐下)師:哪里有啊,我怎么看不見呢?(原來砂糖溶解到了水里了)

  5、示范操作。

  師:你們藏得真好,我也想來做做這個實驗,看看是不是你們說的那樣。

  二、實驗觀察,了解不同的物質溶解的速度有快慢之分。

  1、猜測砂糖與塊糖的溶解速度是不是一樣的。

  師:哇,這個游戲真好玩,瞧,還有誰也想來玩呢?(方糖)方糖是什么樣子的(白白的,的,是一塊一塊的)它也想藏到水里去,它要和砂糖來比一比誰溶解的比較快?你們說說看砂糖和塊糖,哪個會溶得快一點呢,為什么?

  2、幼兒實驗操作并觀察記錄。

  師:究竟會是誰溶解得快呢,就來比一比吧,我們兩人一組,一人拿方糖一人拿砂糖,我數123同時放入杯中,仔細觀察糖在水里會發(fā)生什么變化,瞧我這里還有一張記錄表,(拿出記錄表)知道這是代表什么嗎?哪個先溶解就在哪個下面打鉤。準備好了嗎?123放!(幼兒操作,仔細觀察并記錄)

  3、小結。

 。1)請小朋友說說觀察到的現象:你看到糖在水里有了什么變化?再拿出記錄表說說誰溶得快(砂糖)

 。2)小結:砂糖的顆粒小,溶解的快,方糖顆粒大,溶解的慢。

  三、動手探索,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1、發(fā)揮想象并回答可以怎樣加快溶解的速度師:瞧!砂糖早就溶解完了,方糖還有呢,可是方糖想玩這個捉迷藏的游戲就必須讓自己溶解的快一些,怎樣就能讓塊糖溶得快點了呢?誰愿意來幫它想想。(幼兒回答)(攪拌、搗碎、加熱)

  2、嘗試操作并記錄

 。1)師:你們說的這些方法管不管用呢,我們把方糖放到水里用你們想到的方法來試一試,和我的方糖糖比一比是不是的確比我的快,準備好后我說“123開始”一起放。

 。2)幼兒選擇方法并做準備師:工具都拿好了嗎?123開始!

  (3)和老師同時把糖放入水中觀察實驗結果。

  (4)師:你們的方法真好,真的比我的快。

  3、了解加熱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

 。1)師:瞧我這里還有兩塊方糖,不用你們剛才用的方法,同時把它們放到兩杯水中,猜猜它們溶解的速度會一樣嗎?

 。2)仔細觀察兩個杯子中的變化。

 。3)師:為什么同樣的方糖在水里溶解的速度不一樣呢,你們知道有什么秘密嗎?我們摸一摸這兩個杯子。

 。4)小結:原來水的溫度高了,溶解的速度也會變快呢。

  四、小結,品嘗糖水。

  1、師:孩子們,今天我們用了幾種方法讓溶解的速度變快的呢!

  是的,我們用了攪拌、搗碎、加熱三種方法使溶解的速度變快了,糖溶到了水里,水會變成什么味道呢?我們一起來嘗嘗吧!

  2、師:除了今天這三種方法,還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呢,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想一想、試一試。

幼兒園有趣的溶解教案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發(fā)現糖和鹽能溶解于水的現象,同時發(fā)現攪拌能加快溶解。

  2、使幼兒知道有的物體在水里能溶解,有的物體在水里不能溶解。

  3、培養(yǎng)幼兒對溶解這一現象產生好奇心和激發(fā)幼兒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發(fā)現糖和鹽能溶解于水的現象,同時發(fā)現攪拌能加快溶解。

  難點:使幼兒知道有的物體在水里能溶解,有的物體在水里不能溶解。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一個杯子,一把小勺。

  2、每組一個大盆、一把大勺、抹布兩條。

  3、實驗材料:白糖、紅糖、鹽、奶粉、果汁粉、大米、大豆、石子、溫水。

  4、故事、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情景故事“小鴨子買糖”導入。(PPT課件)

  故事內容(PPT):一只小鴨子想幫媽媽做事,媽媽讓她幫忙買一袋白糖,小鴨子答應了。小鴨子高高興興地買了白糖,到了河邊,一不小心,把糖袋子弄破了,糖都撒倒了河里,小鴨子會游泳,連忙到河里去撈,可是她在河里翻了個遍,也沒有找到白糖,小朋友你知道白糖到哪里去了嗎?

  二、實驗操作:溶解現象。

  1、教師示范實驗

 。ㄒ唬┯^察糖在水里的溶解現象。

  小朋友想一想,小鴨子袋子里的白糖和鹽哪兒去呢?(河水里去了)

 、畔扔眯∩滓ㄒ簧装滋欠湃肟毡永,讓幼兒看看杯子里的白糖顏色和形狀。(白色的、顆粒狀。)

  ⑵讓幼兒嘗嘗溫水的味道,是無味的。再向盛白糖的杯里倒入溫水,讓幼兒觀察白糖在水里,教師用小勺攪拌幾下,這時幼兒觀察,白糖有啥變化?(白糖不見了)那白糖到哪兒去了呢?(跑到水里了)

 、亲層變簢L嘗杯子里的水有什么變化?(變甜了)

 、冉處熜〗Y:白糖在水里過一會不見了,水變甜了,我們就說白糖在水里溶解了。

 。ǘ┯變翰僮鬟M行實驗。

  1、認識操作材料。教師介紹桌面上的材料。(紅糖、果汁粉、大豆、大米、石子、奶粉、溫水、杯子、小勺子、盆子、大勺子、抹布等)

  2、幼兒動手操作實驗,進一步探索。

 、沤處熖岢霾僮饕螅豪蠋煘槊课恍∨笥褱蕚淞艘粋杯子、一把小勺。每組都有好多實驗材料放入碗里,一大盆溫水,一把大勺。操作實驗時自己自由選擇一樣材料放入杯子里,每組的小朋友所選的材料應不同,在向杯里倒入溫水,用小勺攪拌,看這些東西在水里是不是像白糖和鹽一樣,在水里就不見了,溶解了。操作時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爭搶。

 、平處熖嵝延變喊咽⒂性谒锬苋芙獾臇|西的碗放在老師桌子的左上角,把盛有在水里不溶解的東西的碗放在老師桌子的右上角。

 、敲拷M選兩名幼兒,說說各組實驗探索結果。(誰在水里溶解,誰在水里不溶解。)

 、冉處熜〗Y:小朋友真能干,都發(fā)現了有的東西能在水里溶解,有的東西不能在水里溶解。

  三、各種糖的試驗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糖呢,你在吃過什么糖?

  老師出示各種各樣的糖,請小朋友來試一試,他們在水里會不會溶解呢?幼兒實驗,說一說做一做,最后請幼兒把糖水喝掉。

  四、活動結束: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像糖和鹽這樣在水里能溶解的東西有好多;像大豆、大米、石子這樣在水里不能溶解的.東西也有好多。

  在生活中,請小朋友們觀察哪些東西也能在水里溶解,與你的爸爸媽媽或者小伙伴們一起分享吧。

  活動總結

  開放式的科學教學必須為幼兒創(chuàng)作主動猜想,大膽實驗,總結結果的機會,其中,師生間適當的應答方式,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總是提出已有標準答案的問題,盡量避免幼兒回答錯誤,這中提問不但抑制了幼兒的創(chuàng)作型,而且還使幼兒容易產生盲目服從權威的心態(tài),不利于健全人格的發(fā)展。

  我們要實行開放式教學,師生間的交流應是平等的討論。

幼兒園有趣的溶解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溶解現象

  2、愿意參加科學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的發(fā)現告訴老師和同伴。

  3、通過玩玩、講講發(fā)展幼兒的思維,激發(fā)求知欲。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一個杯子,一根攪拌器。

  2、白糖、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蘋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紅豆、綠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操作材料,激發(fā)興趣

 。ǔ鍪疽槐组_水和奶粉、細鹽、蘋果、各種豆豆)孩子們,你們看,這是什么?(認識蘋果、奶粉、細鹽、各種豆豆)這里還有一杯白開水。如果我把這些東西都放到水里去,會怎么樣?(請幼兒回答)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來試一試,好嗎!

  二、動手試一試

  1)觀察教師實驗:

  教師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讓幼兒觀察白糖放進水里怎么樣了?

  (看不見了、溶化了)

  2)教師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讓幼兒觀察小石子放進水里怎么樣了?

  (還能看見、不溶化)

  問:請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時見到的什么東西放進水里也能溶化?(鹽、果珍、奶粉等)

  教師小結:有的東西放進水里能溶化,變得看不見了,而有的東西放進水里不能溶化。

  3、讓幼兒做小實驗(任選一種)

  1)介紹活動材料,讓幼兒知道實驗材料的名稱。

  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紅豆、綠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讓每個幼兒試一試,選擇一種材料放進水里,觀察結果如何。

  3)交流實驗結果:知道有的東西放進水里看不見了,溶化了,有的東西不溶化能看得見。

  4、提問個別幼兒

  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把什么東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樣了?

  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活動延伸:

  教師繼續(xù)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物質溶解于水的現象,鼓勵幼兒多做小實驗,通過實驗掌握更多的知識。

  活動反思: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

  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幼兒百科:廣義上說,超過兩種以上物質混合而成為一個分子狀態(tài)的均勻相的過程稱為溶解。而狹義的溶解指的是一種液體對于固體/液體/或氣體產生化學反應使其成為分子狀態(tài)的均勻相的過程稱為溶解。

幼兒園有趣的溶解教案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發(fā)現水有溶解的作用。

  2、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及判斷能力。

  3、讓幼兒喜歡自己動手做實驗,感覺探索科學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玻璃瓶、口杯、攪拌棒。

  2、糖、鹽、油、沙子、淀粉、石塊、洗潔精、洗衣粉。

  3、記錄卡、記號筆。

  4、輕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們好,今天我們又進入了科學探究的領域,老師今天為你們準備了2杯水,你能看出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嗎?

  2、誰想來嘗一嘗?

  3、它們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二、討論、演示

  1、水為什么是甜的?你在水中看見糖了嗎?糖哪去了呢?

  2、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在水中可以化掉?

  3、水很歷害,它讓有些東西在水里化掉。在水中可以化掉的東西南北,在科學上我們叫它“溶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索《有趣的溶解》

  4、你們想不想看看糖是怎樣溶解在水中的?(師操作)

  5、糖能溶解在水中嗎?

  6、在黑板上老師有張大的記錄卡,卡上有兩個杯子,杯子里沒有東西的說明能溶解,有東西的說明不能溶解,把你們實驗結果畫在記錄卡上,能溶解的畫“V”,不能溶解的畫“X”。

  7、糖能溶解在水中所以就在能溶解的杯子下面打“V”

  三、實驗

  1、今天,老師在每一組的桌子上給你們準備了鹽、沙子、石塊、油、淀粉,五種不同的材料,那你們猜一下誰會溶解?誰不會溶解在水中呢?好,現在我選出每組的操作員。其他小朋友讓我們來仔細觀察,你們每個人都是小小記錄員,一定要把你們的記錄結果填到記錄卡上,看看和你們猜想的'是不是一樣?(請小朋友在操作過程中,不要爭搶,注意協(xié)調合作)。

  2、幼兒隨音樂自選材料進行操作,教師進行指導。

  3、小朋友做完后一看記錄卡的結果。

  4、看看有實驗結果和老師不一樣的嗎?哪個不一樣?一起來操作一下。(教師把不一樣的實驗再進行示范操作,幼兒共同觀察得出結果。

  5、有些材料放入水中就會不見了,就會溶解到水中了,這就是小溶解的作用。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了有趣的溶解,那么利用溶解的原理我們就可以區(qū)分一些物品了。

  6、教師出示分別裝有鹽和油的兩個杯子,讓幼兒區(qū)分哪個是油,哪個是鹽,為什么呢?(鹽能溶解在水中,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四、應用

  1、現在人們很聰明,利用溶解的原理還制作了許多東西,如:小朋友常見的“吹泡泡水”就是用洗衣粉、洗潔精溶解在水中制成的。

  2、幼兒分組制作“泡泡水”。

  3、泡泡水制作好了,老師帶領小朋友一起吹泡泡。

  活動延伸:帶幼兒到戶外吹泡咆

幼兒園有趣的溶解教案5

  家里有個可愛的小魚缸,那可是典典的貼心寶貝。典典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脫掉外套,把小手洗干凈,蹦蹦跳跳地來到魚缸面前,靜靜地看著小魚游來游去,輕輕地嘟囔著:“我回來啦,你們今天高興嗎?我給你們講講我的高興事吧!钡涞湟贿呏v著一邊給小魚喂食。

  有一天,典典看著游動中的小魚,突然問:“爸爸,放進水里的魚食,一部分被小魚吃掉了,另一部分漂呀漂呀,就漂到缸底了,那么把什么東西放進魚缸都會這樣嗎?”爸爸笑著回答:“不是呀,有的東西放進水里會沉底,有的會浮在水面上,有的還會消失呢!钡涞湔V劬,仿佛在問:“你說的是真的嗎?我怎么不知道呀?”爸爸決定帶著典典一起動手試一試,看看是不是這么回事。

  1.爸爸和典典一起找到這些東西,準備動手做啦:水、透明水杯、石子、鋁箔紙、鹽、糖、小勺。

  2.寶貝和爸爸一起往四個玻璃杯里倒人清水,記得要一樣多啊。

  3.先把石子輕輕地放進第一杯清水中,記得不要扔進杯子里,玻璃杯會被砸破的'(圖3)。

  4.再把鋁箔紙放人第二杯水中。

  5.再把鹽輕輕倒入第三杯水中,小心點,不要撒在外面。

  6.最后把糖放入第四杯水中。

  7.典典一邊用小勺輕輕地攪拌,一邊睜大眼睛觀察四個杯子里的變化。石塊沉到水底,鋁箔紙浮在水面上,鹽和糖不見了。

  專家觀點

  典典是個喜歡小動物的小朋友,他把小魚視為生命中的小伙伴,每天都會盡心地呵護。典典也是個愛觀察的小朋友,在日復一日的喂食過程中,他發(fā)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魚食漂在水面,有的則會沉在水底,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會這樣呢?是啊,每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在孩子的眼睛里都會變成有趣的問題,小小的問號引導孩子打開探索的大門。

  點點的爸爸能夠讀懂孩子這本書,適時地抓住孩子的疑問,和孩子一起在家里找出想動手嘗試的材料。實驗做起來非常簡單,但需要孩子的細心觀察才能發(fā)現實驗的現象:究竟誰還在水里,誰會不見啦,誰是最快不見的,誰是最后不見的。在爸爸媽媽的頭腦里,這些問題太簡單了。其實,每一件復雜的事情都是由許多簡單的事情組成的,只要孩子有好奇心就會去觀察,就會去動手試一試,就會有新的發(fā)現。

  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找一找家里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拿來做有趣的溶解實驗,比如洗滌靈、植物油、洗衣粉、淀粉、醬油、米醋等等。還可以和孩子走出家門,在花園里、在小路旁尋找哪些東西可以拿回家試一試,例如泥土、砂礫、水泥等等。只要孩子有疑問的事情,只要安全無毒無害,爸爸媽媽都要鼓勵孩子動手試一試。親眼所見,親手所得,才會記憶深刻。

  學會觀察,是爸爸媽媽和孩子動手探究的重要一步。不同物質的溶解現象會有時間的間隔,爸爸媽媽要鼓勵孩子在一段時間里堅持觀察,不要因為溶解現象出現得有快有慢,就放棄部分現象的持續(xù)觀察。耐心細致,持久觀察,孩子的科學探索之路會越走越遠。

【幼兒園有趣的溶解教案】相關文章:

有趣的溶解教案12-20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有趣的溶解02-18

溶解的教案03-02

溶解的教案08-06

中班溶解教案11-13

科學溶解教案05-23

溶解度教案03-04

《溶解的快與慢》教案01-30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教案:溶解02-19

大班科學溶解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