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中班教案合集五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語言美和情趣美。
2、體驗葉子鳥舞蹈的快樂,創(chuàng)編葉子鳥隨風舞動的動作。
活動準備:
大圖書《葉子鳥》、音樂磁帶《秋日私語》。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圖書引題
1、這是什么季節(jié)?(秋天)你是怎么知道的?
2、葉子一片一片落下來,它像什么呢?(小鳥)那我們就叫它葉子鳥吧。
二、欣賞大圖書,初步感知故事
1、呼呼!一陣秋風吹來了,葉子鳥們到到哪兒去了?(地上)
2、怎么還有一片葉子鳥沒下來呢?我們一起把它叫下來吧!(集體喊:葉子鳥快下來吧!)
3、葉子鳥都下來了,它們在干什么呢?(它們要去參加舞會。)
4、參加舞會它們應該做那些準備?(穿上漂亮的衣服,化妝…)它們的衣服真美啊!
5、聽!什么聲音?原來是葉子鳥哥哥和弟弟打架了,它們這樣做對嗎?爸爸媽媽是怎么說的?(幼兒模仿爸爸媽媽的口氣,學勸葉子鳥兄弟不吵架。)
6、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葉子鳥跳舞的動作,師:葉子鳥隨著秋風舞蹈,舞會就這么開始了,你最喜歡哪只葉子鳥為什么?(請幼兒學相應的舞蹈動作)
7、小鳥看到葉子鳥的舞蹈,就去請爸爸來看,葉子鳥怎么都躺在了地上不動了?
三、再次欣賞大圖書,幼兒和教師一起講述故事。
1、小結:風起了,葉子鳥就跳起了舞。風停了,葉子鳥就躺在地上不動了。
2、請幼兒創(chuàng)編葉子鳥舞蹈的動作。
3、故事好聽嗎?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覺?
四、隨音樂,教師當秋風,幼兒當葉子鳥。
要求動作優(yōu)美,風越大葉子鳥就跳得越高興,風小了葉子鳥就慢慢地舞蹈。
教師提醒葉子鳥可以一個人跳也可以兩個或者幾個人一起合作舞蹈。
五、秋風將葉子鳥掃出活動室,活動結束。
《葉子鳥》課后反思
語言“葉子鳥”故事的內容不是很豐富,情節(jié)也比較簡單,但故事的意境特別美,很適合讓幼兒展開豐富、有趣的'想象。在第一遍聆聽故事后,幼兒表現的不是很起勁,只是初淺的覺得葉子變成了鳥,有些好玩。通過老師的提問引導,幼兒的感覺慢慢的來了,在第二遍聆聽故事后,幼兒能感受、理解故事里特別的意境,大家的情緒充分的調動了起來,課堂氣氛比較好,好多幼兒在聽故事時就沉浸在其中,好象自己也變成了一只葉子鳥。這些都為下面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幼兒充分展開了想象的翅膀,作品效果較好。在續(xù)編故事時,有幾個幼兒表現突出,如孫承、楊錦義等,其他幼兒思維不夠活躍,新舊葉子鳥的故事區(qū)別不大。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建議
1、在幼兒下筆畫之前,可以先讓幼兒在畫紙上徒手畫一只大蝸牛,讓幼兒感受大蝸牛在紙上的位置,然后再下筆畫。
2、在講解兩種顏色交替涂色時,如果教師能在黑板上示范講解,幼兒可能會更容易理解、并掌握這種涂色方法,效果會更好。
活動目標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添畫簡單的背景。
學習把主要物體畫在中心位置,畫得最突出的構圖方法。
嘗試用兩種顏色交替使用涂色和用深淺兩種顏色疊加過渡涂色,豐富畫面色彩。
通過觀察,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能用螺旋線畫出貝殼,并大膽用線條、圖案裝飾。
活動準備
課件、畫紙、蠟筆人手一份
黑板、已畫好的蝸牛輪廓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主題
教師:小朋友,今天有一只可愛的小動物來到了我們課室里,它"沒有腳,沒有手,背上房子到處走,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躲進房里頭"這是什么小動物呢?你們猜一猜是誰?(蝸牛 )
二、利用課件,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征
1.教師:小朋友,蝸牛的樣子是怎樣的?(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經驗進行講述,如貝殼--圓圓的,有美麗的花紋;身體--長長的,軟軟的等;)
2.教師:蝸牛身上有什么?什么形狀的?殼上還有什么?(一圈一圈的螺旋線,還有許多小花紋,非常美麗!)
教師:貝殼的顏色怎樣?(有棕色的、黃色的、紅色的……)
教師:蝸牛的身體又怎樣呢?(長長的、厚厚的)頭上有什么?(一對觸角、一雙眼睛、還有一個小嘴巴)
三、教師講解示范
1、蝸牛長得這么可愛,我們一起把它們畫下來吧。你們想怎樣畫呢?(鼓勵幼兒大膽把想法說出來)
2、示范蝸牛的畫法:
教師:那我們今天就畫一只美麗的大蝸牛吧。
。1)先在畫紙的正中間,用螺旋線畫出蝸牛的殼,再畫上身體、觸角、眼睛、嘴巴。
教師:蝸牛小時候很小的,后來它慢慢地長大,背上的殼也一圈一圈地跟著長大,終于長成了一個大大的殼。(提示幼兒:不要繞得太多,老師覺得繞4 圈就最合適,線與線之間不要太密)再引導幼兒觀察蝸牛殼在畫紙上占的位置。引導幼兒把一只蝸牛畫在紙的中心位置,畫得大大的,讓人一眼就能發(fā)現畫紙上有一只大蝸牛。
教師:接著,畫蝸牛長長的、厚厚的身體,還有一對觸角、眼睛、小嘴巴。
。2) 用線條、圖案裝飾蝸牛的殼
教師:蝸牛喜歡美麗的殼,我們用線條和圖案給它裝飾一下?梢韵扔镁條把貝殼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可以選用直線、斜線、波紋線等線條。
教師:除了線條,我們還可以畫上美麗的'圖案,如圓形、心形、云朵形等。
。3)學習兩種顏色交替使用涂色
教師:接著,我們給蝸牛穿一件美麗的衣服。用兩種鮮艷的顏色交替使用涂色,這樣看上去很有規(guī)律,也很美麗!
。4)學習深淺兩種顏色疊加過渡涂色
教師:除了這種方法,還可以用深淺兩種顏色疊加過渡涂色,如我先用深綠色在蝸牛的身體上涂上一小部分,接著我用淺綠色疊加涂上去,在把剩余的部分也涂上淺綠色,這樣蝸牛身上的色彩就更美麗了。(教師在黑板上示范)
。5)添畫簡單的背景
四、欣賞優(yōu)秀作品,交代繪畫要求
1、展示幾幅優(yōu)秀作品,讓幼兒欣賞。
2、教師交代繪畫的內容和要求。
。1)先在畫紙正中間畫一只大蝸牛,接著裝飾一下貝殼,最后才涂上顏色。
。2)要選用一些鮮艷的顏色來著色。
。3)畫畫時注意畫面的整潔。
五、幼兒繪畫,教師觀察
了解幼兒繪畫情況,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六、作品評價
比一比誰畫的蝸牛最美麗。
。ㄒ暬顒泳唧w情況選擇以下3項,可全選,也可選其1或其2進行描述)
活動延伸
把幼兒作品張貼出來,讓幼兒互相欣賞、互相觀摩學習。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借助易拉罐進行游戲,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
2.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情境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4個組裝的易拉罐若干。
2.會念兒歌《捕魚》、會玩游戲《捕魚》、會走蛇形、會進行各種站隊。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情境導入:
今天我們來當捕魚人捉小魚,你們愿不愿意呀?要做捕魚人就要先鍛煉下身體,好嗎?準備好了嗎?加油加油!
2.律動熱身。
小魚小魚,點點頭,轉個圈兒,啊嗚啊嗚
小魚小魚,點點頭,轉個圈兒,啊嗚啊嗚
小魚小魚,扭一扭,搖搖尾巴,扭扭扭
小魚小魚,扭一扭,搖搖尾巴,扭扭扭
往上游,往下游,咕嚕!緡!
往前游,往后游,咕嚕嚕……咕嚕!
捕魚人,真勤勞,背著魚簍,出發(fā)了
捕魚人,真勤勞,背著魚簍,出發(fā)了
東看看,西找找,發(fā)現魚兒,樂淘淘
東看看,西找找,發(fā)現魚兒,樂淘淘
撒下網,撒下網,嘿呦嘿呦往上拉
撒下網,撒下網,嘿呦嘿呦抓到啦
二、情境練習一:繞罐走
1.情境創(chuàng)設并提問:瞧,湖里面有好多的石頭,小魚在這些石塊之間會怎么游呢?
2.個別幼兒講述。
3.提出練習要求:游的時候要繞過每一塊石頭。
4.教師帶領幼兒進行繞罐走練習。
師:現在請跟著我,我們一個跟著一個來學小魚游吧。
三、情境練習二:站罐
1.情境創(chuàng)設并提出練習要求:捕魚人們,小魚喜歡在湖里的石頭間游來游去,我們該在哪里捕魚比較方便呢?(石頭上)站在石頭上捕魚應該挺方便的,但是石頭很小很滑,怎么樣能站得穩(wěn)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2.幼兒自由嘗試練習,教師隨機指導。
3.個別幼兒示范。
師:誰剛才站穩(wěn)了?請你來介紹自己站穩(wěn)的好辦法。(根據幼兒的講述請全體幼兒再次練習)
4.小結:捕魚人們,我們要在石頭上站的穩(wěn),就要用腳掌踩在石頭上,記得還能用平舉雙臂的方法幫忙保持平衡哦!
四、情境練習三:走罐
1.情境創(chuàng)設并提出練習要求:站石頭的本領學會了,可是小魚很狡猾哦,看到有人一下游到另一塊石頭邊去了,我們怎么樣才能追上抓到它呢?(走到那塊石頭邊)是呀,小魚游來游去的,我們也要在石頭上面走起來,才可能追上它們。那我們就一個跟著一個練習在石頭上走的本領吧!
2.幼兒列隊依次練習,教師隨機指導(腳的踩位、雙手的平衡)。
3.小結:要在石頭上走的`穩(wěn),和站石頭一樣要用腳掌踩石頭,同時也要注意不要太著急,一塊一塊踩穩(wěn)了走!
五、情境游戲:捕魚。
1.情境創(chuàng)設:本領都練習好啦,是時候去捕魚啦!
2.游戲的準備與要求的提出
。1)場地的變化:我想先帶力氣大的男生們去圍網捕魚,男孩子們,請你們每人搬一塊石頭放在湖中小圈上,確定我們的捕魚范圍。
。2)捕魚人的準備:好,請男生們站穩(wěn)石頭準備捕魚。
。3)小魚的準備:女孩子我們先來當小魚,看看這些捕魚人有沒有本事抓住我們好嗎?請小魚游進捕魚區(qū)域。
。4)規(guī)則的要求:好,捕魚人和小魚都準備好了,不過我們的捕魚行動需要兒歌來幫忙,我們待會先一起念《捕魚》的兒歌,兒歌結束時候鄒老師的鼓聲響起,小魚要想辦法逃出捕魚人的捕魚范圍,而捕魚人則要想辦法攔住小魚,不讓它逃走。鄒老師的敲鼓聲一停,游戲結束,誰都不能動咯。
3.初次組織游戲,針對游戲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要求。
4.再次游戲。
5.交換角色組織游戲(1-2次)
六、放松運動
1.情境創(chuàng)設并提出放松要求:今天捕到這么多小魚可真高興呀,捕魚人們肯定都累壞了,來每人找塊石頭坐下休息休息。
2.組織幼兒放松活動:敲敲手,敲敲手,敲敲肩,敲敲肩,敲敲腿,敲敲腿,幫好朋友敲一敲,休息好了嗎?現在我們背起小魚回家嘍!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知數字10的實際意義。
2、能從多個物品中進行10以內的按數取物或按物取數。
3、樂意與同伴合作開展游戲活動。
活動重點:能從多個物品中進行10以內的按數取物或按物取數。
活動難點:通過實際操作更好的`感知數字10的意義。
活動準備:
1、教師材料:教具“數、物拼板”、“數字與籌碼”。
2、幼兒材料:操作卡“數物拼板”。
活動過程:
1、導入。
教師與幼兒一起說《數字歌》。
2、教師指導操作。
、賹W習按物取數。
教師出示教具“數物拼板”,任意拿起一張物卡,請幼兒先數一數并說出數量,師幼共同點數,檢查是否正確,每數完一張物卡,請一名幼兒取出相應的數卡,與物卡一起拼接完整。
、趯W習按數取物。
請幼兒將“數字與籌碼”中的數字卡片任意選出幾個,根據數字將相應數量的籌碼擺放在數字卡片右方。
3、游戲“擲骰子”
4、自由游戲操作。
幼兒進行操作卡“數物拼板”,進行數物對應,將其拼湊完整。
5、交流小結,收拾、整理材料。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大膽與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蔬菜。
2.進一步認識常見的蔬菜,感知蔬菜的不同特征。
3.嘗試對常見蔬菜進行分類。
4.嘗試用繪畫、折、剪貼等方式表現自己喜歡的蔬菜。
5.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yǎng)。
活動準備:
備常見的`蔬菜實物若干。創(chuàng)設"菜園里"的背景圖。提供各種美工材料。
活動過程:
一、 談話激趣
我們每天都需要吃蔬菜,你知道哪些蔬菜?
二、 同伴交流
引導幼兒用自己帶來的蔬菜圖片,結合自己的經驗,與同伴交流自己知道哪些蔬菜,他們分別長得什么樣子,比一比,看誰知道的蔬菜。
三、認識蔬菜
教師展示各種蔬菜實物,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它們的形狀、顏色、味道等。
四、美工創(chuàng)作
提供各種美工材料,鼓勵幼兒運用繪畫、折、剪貼等方式表現自己喜歡的蔬菜。
活動反思:
由于課前有請家長配合做好經驗準備,也由于這個活動課比較貼進幼兒生活,蔬菜在每個季節(jié)都是隨處可見,而且種類非常多,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一種,所以這對孩子來說并不難,班上的孩子都能說出幾種常見的蔬菜名稱,有的孩子認識的還不少,但是對各種蔬菜的特點描述的時候不能有效的組織語言完整的表達,只能簡單的說出各種蔬菜的顏色。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教案04-15
中班教案02-11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溶解教案11-13
《樹葉》中班教案12-18
中班教案模板12-14
中班幼兒教案02-10
中班立春教案02-11
中班環(huán)保教案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