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時間:2022-06-28 13:32:41 教案

關于大班教案集合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大班教案集合6篇

大班教案 篇1

  一、設計意圖:

  本活動是結合語言活動“三只蝴蝶”進行這次撕紙活動,F大班幼兒

  二、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刮蠟”的表現方法。

  2、能體會不同性能工具的使用對配色所產生的效果,并能控制手部動作的力度。

  3、在活動中感受藝術活動的樂趣。

  三、活動建議:

  1、活動前帶幼兒到開闊的場地放風箏。

  2、活動時提供油畫棒、牙簽、淡色水粉顏料、小毛筆等工具。用各種造型的`風箏布置在班里的主題墻上。

  3、圖畫內容讓幼兒按自己意愿自由表達,但要根據物體的特征改變造型,切忌教師示范,幼兒統(tǒng)一畫一個內容;顒又凶⒁庖龑в變河醚篮灴坍嫽y時要控制手部動作的力度。

  4、教師可在活動后的其它美術活動中,進一步引導幼兒用自己的作品制做一只風箏。

  四、(附)制作步驟:

  1、圖畫內容幼兒可自由表達。

  2、引導幼兒思考刮蠟的部位。

  3、在選好的部位用一支細畫棒涂色,然后用另一種顏色覆蓋式涂在上面。

  4、用牙簽在雙層蠟上“刮”出花紋。

大班教案 篇2

  幼兒年齡5--6歲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鍛煉幼兒單手肩上投擲的動作;

  2、鍛煉幼兒鉆爬的能力。

  3、促進幼兒身體靈活性及協(xié)調能力的'發(fā)展。

  活動準備:鐵圈若干、自制手榴彈道具、自制碉堡道具

  活動過程:

  1、隊列、隊形練習;熱身活動。

  2、練習單腳連續(xù)跳、單雙腳交替跳圈;鉆爬過自制拱門;進行單手肩上投擲的動作練習。

  3、幼兒分組進行單面接力賽游戲。

  4、活動。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fā)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跳躍是大班孩子較喜歡做的動作,助跑跨跳過一定障礙物能使他們獲得對自己身體發(fā)展的自信心,游戲能提高他們的身體綜合素質。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由來

  在進行單元主題活動《驚奇一線》時孩子們通過尋找活動,認識了生活中對我們有幫助的各種各樣的線。終于有一天,他們發(fā)現了身體上也有很多有趣的線:頭發(fā)絲、血管、掌心線、眼睫毛……還有指尖上一條條的指紋呢。在一次晚間活動看過動畫片《名偵探柯南》后,孩子們對指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研究指紋,讓幼兒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學觀察、科學記錄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2、體驗探究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學會合作、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3、了解指紋的三種基本類型(箕形、弓形、斗形),認識到指紋的獨特性。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幼兒已經通過動畫片和故事了解到相關的指紋知識,知道手上有指紋,指紋是不一樣的;具備了初步的觀察能力,會使用放大鏡等工具進行觀察,會用比較的方法觀察和分析事物。

  2、膠帶、印泥、6B鉛筆、水彩筆及橡皮泥,每人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與幼兒一起觀看《名偵探柯南》片斷,向幼兒提問:看過動畫片以后,你知道偵探柯南是利用什么來找到壞人的嗎?(指紋)激起幼兒研究指紋的興趣。

  2、初步觀察指紋師:我們的指紋長在哪兒呀?

  幼:(舉起手指)在這里!

  幼:在手上面

  師:整只手上面嗎?

  幼:手指尖上。

  幼:手指的第一節(jié)上。

  師:每個手指上都有嗎?

  幼:每個手指上都有。

  師:請你們用放大鏡看一看自己的指紋是什么樣的?

  幼:我的指紋是一條條線,像大海的波浪。

  幼:我的指紋是一圈圈的,像生日蛋糕上的花紋。

  幼:我的指紋是彎彎的,像山坡。

  幼:我的指紋向一邊歪著的,像月亮。

  教師幫助孩子們把他們的觀察記錄下來,讓他們初步明白:每個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

  3、拓印指紋

  教師發(fā)給每個孩子膠帶、印泥、6B鉛筆、水彩筆、橡皮泥,鼓勵他們利用這些常見的物品,嘗試采用多種方法拓印指紋。教師指導孩子們先在白紙上試一試各種方法,然后用自己認為最快、最清晰的辦法把每個手指的指紋印到指紋卡上,弓導孩子們對拓印指紋的方法有所比較。

  鏡頭一:孩子們紛紛拿起盤中的材料忙開了。瞧,oey首先伸出她的食指,小心翼翼地用指尖在印泥里重重地一按,然后舉起來看一看,再慎重地把蘸滿顏料的指尖壓在白紙上,可是,沒有印出指紋來,白紙上只是一個紅紅的橢圓形。這是怎么回事?oey決定再試一試。她用桌上的小抹布把手指擦擦,再次嘗試。經過幾次拓印,她終于發(fā)現不能用太多的印泥,也不能反復按,否則就會因顏料水太多而糊成一團。她高興地把這一發(fā)現告訴了旁邊的好朋友Ncky。

  鏡頭二:橡皮泥是Derdk最喜歡的玩具,所以,他選擇了用橡皮泥來壓印。紅色的橡皮泥上出現了淺淺的幾道指紋線,不過,有些隱隱約約,看得并不是太清楚。還有沒有別的好辦法呢?聰明的Mchae想出了一個好招:他用6B鉛筆在白紙上涂得黑黑的,然后伸出食指尖在黑點上磨擦,把指尖也弄黑后再重重地壓印在白紙上,哇,指紋也能印出來!怎么會想出這個好辦法的呢?Mchae得意地告訴大家:“我在家里就是這樣印硬幣的,玩過這個游戲!”

  孩子們用印泥、水彩筆、橡皮泥等完成了指紋的拓印嘗試,并一起交流自己是如何采集指紋的。不過大家發(fā)現,這些方法好像都還不能把最清晰最完整的指紋采集下來。于是,老師提醒孩子們別忽略了透明膠的作用,示范了一種更好的辦法:用鉛筆反復在紙上涂抹――把手指放在鉛筆印上磨擦――用透明膠帶紙覆蓋在有鉛筆印的手指上――把膠帶紙揭下來貼在白紙上。孩子們學會這個辦法后又開始了他們的工作,哈哈,這次可真的成功了!瞧,指紋卡上提取的指紋是多么完整和清晰。

  4、觀察提取的指紋收拾整理好桌上的工具后。孩子們拿著自己的'指紋提取卡圍坐成半圓觀察指紋樣。并分享、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師:指紋像什么?

  幼:像龍卷風,像花紋,像蝸牛背上的殼,像樹的年輪,像圓圈,像蛋糕上的花紋……

  師:指紋是一樣的嗎?

  幼:我的每個手指的指紋都不一樣;我的左手和右手的指紋不一樣;我和小朋友的指紋不一樣。

  5、拓展引申

  師:我們發(fā)現這么多指紋的秘密,請你想一想指紋還可以幫我們做什么呢?通過PPT、圖片展示等形式。讓孩子們了解到可以利用指紋的獨特性做成指紋鎖、指紋考勤機、指紋保險柜,還可以用按手指代替私章、用指紋偵探等。孩子們也提出了很多想知道的問題。如為什么每個人都有指紋?手受傷后指紋還會有嗎?為什么人拿過東西后會留下指紋?我們的身體在生長,指紋會生長嗎?等等。我們把這些問題貼到了我們的“探究角”。孩子們還可以進行課外研究,繼續(xù)探究指紋的秘密。

  活動延伸

  1、給指紋分類讓孩子們給指紋取名字,對指紋形狀進行概括描述。

  2、研究“趾紋”。

  3、做一些指紋畫。

  4、親子活動:拓印父母的指紋。建立“家庭指紋檔案”。

  活動反思

  從總體上講,整個活動從設計到實施,都凸現了兒童的主體性和探究本能。從科學探究活動的角度講。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活動案例。

  首先,從選題內容看,探究指紋的秘密切合兒童的興趣和需要。老師沒有忽視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需要,由幼兒的興趣生成新的探究內容。為幼兒的已有經驗和新經驗搭建了橋梁。讓幼兒通過實踐體驗,自主獲得新的認識。

  從活動設計的目標看,教師將引導幼兒體驗科學探索的方法放在了首位,重視觀察、記錄等科學習慣的養(yǎng)成,重視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的養(yǎng)成以及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在整個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也踐行了這一點。當幼兒拓印出并不清晰完整的指紋時,教師沒有就此罷休,而是繼續(xù)引導幼兒,由此幼兒可以感受到嚴謹的探究態(tài)度。

  從活動的實施過程看,整個活動的設計流程清晰:先讓幼兒初步感性地認識指紋,然后通過操作采取指紋,獲得感知經驗,再通過具體的觀察得到清晰的認識。最后針對指紋提出問題,鼓勵幼兒自己解決。這樣的設計流程符合幼兒的認識規(guī)律尊重幼兒已有的經驗準備,真正做到了以幼兒為本位。從師幼關系上看,整個活動的提出、實踐都體現了幼兒的主動性與探究性,教師恰到好處地適時引導,讓“平等中的首席”角色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觀察者、記錄者、引導者的教師角色也是這個活動的一大亮點。

  同時在這個活動中,充足的豐富多彩的材料也是幼兒能順利進行活動的保障,教師準備的豐富的拓印材料保證了幼兒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探究。除了物質環(huán)境外,教師也為兒童營造了輕松民主的心理環(huán)境。活動中。幼兒的語言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發(fā)展。并進一步激發(fā)起更大的研究熱情與興趣。

  但活動中教師并沒有涉及關于活動評價的內容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極為重要的。讓幼兒自我評價或者展開互評,既可以建立他們的內部評價結構和規(guī)則。還可以讓幼兒養(yǎng)成自我反省的好習慣。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我們的房子越造越好,感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2、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3、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材料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電腦演示文稿制作(內有房子的發(fā)展史、現代的家居房子)

  設計思路:

  在探索"我是中國人"的過程中,孩子們領略了天安門、長城的雄偉、嘉定法華塔的古老等,從中感受到了建筑的魅力,對建筑產生了初步的感知興趣。由此,衍生出了"我們的城市"中第一個版塊"老房子、新建筑"這個內容。圍繞活動總目標中"體會城市建設的不斷變化,感受我們的家鄉(xiāng)越來越美麗"這個目標,我選擇了"越造越好的房子"這個題材,借助房子演變的過程,讓幼兒感受到我們生活的積極變化,從而實現情感上的一個提升。在這個活動前,我曾經帶孩子們參觀了我們徐行地區(qū)的一些民居,看到了一些老房子、新建筑,有過一定的比較,也通過家園聯(lián)系的方式,布置了請家長帶孩子去觀察周圍民居的要求。最后我們的孩子居住的房子大多為外地借住在這里的,因而他們居住的環(huán)境和房子并不是很好,很多是平房,當看到一幢幢樓房時,都說:"真高呀!""真漂亮呀!"等,人人都有一種想要居住在高樓里的愿望,這也是我們活動開展的一個已有的經驗基礎。

  活動流程:

  1、談話引出:由前次參觀建筑活動引出欣賞文稿中的各種居住建筑。

 。ㄓ捎谟辛藚⒂^的經驗,活動切入很快。)

  2、觀察比較:

 。1)逐一觀看山洞房、茅草房、無門窗的磚房、有門窗無水管設施的房子。有了自來水的房子、樓房、別墅,引導幼兒觀察各間房子的進展,優(yōu)缺點,教師根據及時幫助用語言提升經驗,如:"房子越來越高了"等。

  孩子在觀察的過程中,能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教師引導下比較性地對各種房子的優(yōu)缺點進行討論和闡述,在幼兒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的時候,我也及時地抓住了一些亮點進行提升,如:孩子講到磚房比茅草房牢時,我就說:"原來房子越來越堅固了",講到現在丫頭的房子用了琉璃瓦時,我就說:"原來在造房子的材料上也越來越好了,先進了"等等,用語言小結的形式,將房子演變的越來越好的特點給突現了出來,讓孩子意識到"越來越好"的這種感覺,也是一種小階段的經驗提升。)

 。2)觀看房子發(fā)展比較圖,引導幼兒用"越來越"的句式對房子的變化進行小結。

 。ㄟ@個句型很適切地將語言的練習整合了進去,在發(fā)展幼兒語言的同時,引導孩子對剛才的觀察自己進行總結提升,我認為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3)欣賞一些現代的房子建筑,體會我們現在的房子更好了,生活越來越美了。

 。ê⒆觽兛粗切┖墁F代的富有美感的民居建筑,不由地發(fā)出感嘆:"真漂亮!""真好看"……,我想這就大到了我原來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他們體會到了一種美,拓寬了自己的經驗和視野)

  3、想象內化:引導幼兒表述;如果自己家要造新房,你希望是什么樣的?

 。ㄔ谶@個環(huán)節(jié)上,我發(fā)現在老生和新生的身上他們的表現明顯不同,老生注重想象的東西,新生注重的是一個較現實性的東西,老生說的是一些生活中不存在的"如飛行的`房子、會走的房子等",新生說的是"要有衛(wèi)生間,要有樓房,要粉刷得無顏六色"等,都是與實際生活有關的,一些孩子還說到:"希望造高到可以從上海看到老家的高樓,這些都是來自于幼兒自身經驗的設想,很貼切他們的實際生活。)

  教學反思:

  一、從活動中孩子獲得的發(fā)展來看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通過逐一觀察文稿,孩子中對于房子由最早的山洞開始到現在的別墅的演變有了一個初步簡單的認識,在認知上有了一個概括的感知。同時在感知觀察中,幼兒用了比較的方法,對前后不同的房子進行比較,思考他們的優(yōu)缺點,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獲得的是思維性的發(fā)展。

  2、情感的體驗和語言的運用: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孩子們真切地感知到了房子的不斷變化,從而感受到了我們生活的一個積極性的轉化,獲得了一種積極的情感,這也是整個活動的主要目標。結合這個目標和活動,我插入了一個語言的引導,即用"越來越"的句式來描述自己看到的房子的變化,這個句式的練習并不是很機械化的單純的練習,而是在孩子一次次比較后自然衍生的,不僅是語言的豐富,更始對幼兒比較認識的結果的一個小結,它形象清楚地把孩子的感知展示了出來。所以,我認為這個詞匯的選擇也是活動重要并成功的一個部分,F代房子文稿的演示同樣是對孩子情感的一個提升,在感知房子越來越好的基礎上,讓孩子看一些很美的很先進的房子是對幼兒感知的在引導和進一步升華,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二、活動中幼兒的差異性思考:

  活動中有爭議的地方,即最后的想象環(huán)節(jié)愿意是激發(fā)一種美好積極的追求體驗:第一次的試教對象是本學期新來的一部分孩子,我們讓孩子來設計"自己將來如果造房子的話,可以設計什么樣的房子",結果孩子們都從自己的已有經驗出發(fā),只是圍繞自己看到的好的房子在說,并沒有在大膽新奇的想象上,考慮到主題的開展也還不深,讓孩子設計想象可能有些難了,就在第二組教學時改為想象"自己家中如果造房子的話想要什么樣的房子"。結果第二批孩子卻與前一批截然不同,他們是老生,在思維上要較前一批孩子活躍,請他們想象自己現實中可以造的房子時,他們反而想出了新奇的"飛機房"、"汽車房"等,這個現象,也讓我再次體驗到教師在面對不同層次孩子時,提問需要注意的一個適切性。

  三、活動在細節(jié)上的問題:

  這實質上是一個談話活動,作為一個談話活動,教師在教育的隨機性上要更強些,要及時對幼兒的表達作出處理和引導,在一些細節(jié)引導上我處理得不是很恰當,如;有一個幼兒說:"樓房有陽臺,可以在夏天的時候乘涼用。",我的即時反應是"夏天那么熱,到陽臺上乘涼不會舒服",就將話題引導了"冬天曬太陽才舒服呢!"否定了他的說法,其實他的說法也是有道理的,夏天的晚上坐在陽臺上,看星星月亮,吹吹風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作為一個教師,要善于從孩子的角度理解問題,為孩子的看法尋找合理的解釋,這就是這個小小的細節(jié)帶給我的思考。

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人物”永遠是創(chuàng)作畫的主題,他們想畫各種各樣的人,表現各種各樣的人物動態(tài),以表達他們豐富多彩的生活。但是,他們畫的人卻又總是“千篇一律”:圓圓的腦袋,直直的身體,木棍似的手腳……顯然,缺少一定的“畫人”的技能,已阻礙了他們的發(fā)現和表達:在上周的版畫活動《動態(tài)小人》中,好多孩子邀請“模特兒”擺出了各種各樣的造型,但是他們不知如何表現出這些動態(tài),好多孩子向我“求救”:老師,這個彎下身體的人怎么畫?

  老師,我不會……孩子們不甘于畫那“千篇一律”式的小人,卻又不知如何下筆畫出那形態(tài)各異的動態(tài)人物。因此,我覺得有必要為孩子們“補上”這一課,讓他們初步掌握一些畫人的技巧,學習一些寫生的知識,以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所需、所知、所感。

  活動目標:

  1、能夠掌握采用動態(tài)線輔助的方法進行動態(tài)人物的寫生,初步學習“整體——局部——整體”的寫生方法。

  2、能夠細致觀察,掌握“寫生”的含義,避免簡筆人物的模式畫法。

  3、能夠為畫面進行想象添畫、完善畫面。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鉛筆、橡皮、水彩筆等繪畫工具。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人物寫生的范畫(畫中的人物身體用一條動態(tài)線表示),引導幼兒評價,激發(fā)幼兒學習用動態(tài)線輔助的方法畫身體動作的方法。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覺得這幅畫怎么樣?

  老師用一條線表示身體了,那這個人的身體動作是怎么樣的?我們來學一學。

  誰來幫忙把幫忙把身體添畫好?要讓身體的'動作跟這條線一樣!

 。ㄕ堃幻變荷吓_添畫身體輪廓)

  XX畫得怎么樣?

  身體動態(tài)畫得很好,你是怎么根據這條線畫出身體動態(tài)的?(把這條線當作身體動態(tài),沿著它畫出輪廓。這個方法真不錯,我們給這條表示動態(tài)的線取個名字吧。

  這條表示動態(tài)的線叫做“動態(tài)線”。

  二、教師示范人物寫生畫的方法,引導幼兒采用動態(tài)線輔助的方法,學習“整體(動態(tài)輪廓)——局部(衣物、裝飾品等的刻畫)——整體(線條整理、添畫)”。

  今天老師就請動態(tài)線幫忙來和大家一起玩畫人的游戲,誰愿意做我的“模特兒”?

  教師講解示范:

  1、整體動態(tài)的刻畫:首先,我們來畫他的頭、脖子,然后畫出身體動態(tài)線,沿著動態(tài)線畫出身體線條,最后畫出腿、腳,手。(用鉛筆畫)

  強調兩腿的畫法,引導幼兒觀察,避免腿部分開的“模式”畫法,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寫生。

  2、局部細致的刻畫:接下來我們該畫什么了?

  我們要把衣服褲子的樣式、花紋等仔細地畫出來,可以直接用水彩筆畫。

 。ㄒ龑в變翰槐鼐心嗯c原來的身體動態(tài)形狀。)

  3、整體畫面的修飾:最后,我們要把畫面上的線條整理一下。把不需要的鉛筆線條擦去,需要的用水彩筆描畫出來。

  今天,我們學習了照著一個人把他畫下來的方法,這種方法叫做寫生。除了寫生人,我們還可以寫生什么呢 ?

  引導幼兒添畫:現在我們的這個人已經畫好了,咦,他可能在做什么呢?他會在什么地方、和誰在一起呢?

  三、布置幼兒作業(yè),教師輔導。

  1、今天,我們就用寫生的方法來畫人,注意要表現出人物的動態(tài),然后進行細致的刻畫,畫出衣服褲子花紋等,最后為這張畫進行添畫,使畫面更加漂亮。

  2、請一位幼兒做“模特兒”,其他幼兒進行寫生。

  四、作品展評。

  師幼共同欣賞、評論。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朗誦詩歌,理解是詩歌中的事物形象。

  2、引導幼兒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嘗試訪編,發(fā)展其想象及語言表達能力。

  3、感受詩歌的語言類、意境美,萌發(fā)探索自然的愿望。

  活動準備:

  1、寫有“風”漢字的頭飾。

  2、藍天背景圖,各種形狀的云彩圖片。

  3、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傾聽風聲,用游戲引出主題

  1、師:聽!這是什么聲音?(播放風聲)呼…呼…(風)。師生,共同游戲,師扮“風兒”,幼兒扮演各種物體隨風做各種肢體動作。如:風吹樹、風吹花、風吹風車等等。

  2、師:如果風兒遇到云彩,云彩會怎么樣?(幼兒用肢體自由表演)

  云彩遇到風兒,還會發(fā)生更有趣的事情。今天,王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幅圖。

  二、依次用教具演示詩中“云彩變化過程”,讓幼兒理解并同時欣賞詩歌。

  1、(1)師操作教具:把兩種不同形狀的云拼成小白船的'形狀

  師:吹呀吹,風兒把云彩變成了什么?(小白船)

  師生共同編出詩中語言:吹呀吹,云彩變成小白船……遠處看不見

 。2)師操作教具:幾片不同形狀的云拼成大獅子形象

  師:吹呀吹,云彩又變成了什么?(大獅子)是什么樣子的?

 。▎l(fā)幼兒根據圖片想象回答)

  師生共同編詩中語言:吹呀吹,嚇得羊群都逃散(請個別幼兒模仿獅子的形象)

 。3)師操作教具:出示胖娃娃的形象

  師:吹呀吹,云彩又變成了什么?(胖娃娃)是什么樣子的?

  師生:吹呀吹,……跟著太陽公公鬧著玩

  2、進一步鞏固幼兒對詩歌的認識,并學習朗誦詩歌

  師:風兒真有本事,它把云彩變成了這么多的形狀。我們把這些有趣的變化連起來就是一首好聽的詩歌,它的名字叫《云彩和風兒》

 。1)欣賞配樂詩朗誦,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2)教師和學生一起邊看圖邊說詩歌

 。3)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詩歌內容

  3、游戲:“云彩和風兒”嘗試訪編詩歌

  師:云彩真有趣,變出這么多的形狀。小朋友們我們也來做一次云彩,一起變出更多的東西好嗎?我是“風兒”,你們是“云彩”,在天空中飄呀飄。一陣風后,云彩要做一個造型,并且說“我變的是誰,在干什么?”

  三、師小結,結束活動。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6

《我上大班了》大班教案05-28

大班環(huán)保教案01-22

大班教案:竹01-09

大班教案:家01-08

大班美術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