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2-01-04 03:52:51 教案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匯總九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匯總九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fā)現轉動的有趣現象,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筷子、輪子、塑料玩具、傘、圓紙片、牙簽、木片、蓋子。

  2、學具:陀螺、電風扇、法條玩具、錄音機、磁帶、鐘表。

  3、視屏展示儀、電視機

  活動過程:

  一、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轉動的經驗。

  1、幼兒猜謎:說它是輛車,可它不是車,風兒一吹來,腦袋隨風轉。猜猜什么?(風車)出示風車,請幼兒講講是怎么猜出來的?

  2、師幼小結:有了風,風車就轉動。

  二、通過游戲,讓幼兒發(fā)現轉動是運動的.方式。

  1、是:你能讓自己的身體轉動起來嗎?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哪些部位能轉動。

  2、幼兒探索繩梯部位的轉動。

  3、幼兒交流:

 。1)幼兒交流;你讓身體的哪一部位轉動起來了,請你試一試。

 。2)師: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不能轉動,行不行?

  4、師幼小結: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轉動,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三、探索使物體轉動的方法。

  1、師:你能夠想辦法讓桌上的東西轉動起來嗎?玩的時候動腦筋能發(fā)現什么有趣的現象?

  2、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大膽的告訴同伴,并請想法奇特的幼兒在視屏儀上演示.

  3、小結:小朋友真會動腦筋,想出了許多的辦法讓籃子里的東西轉動起來,而且發(fā)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

  四、拓展生活經驗

  1、請小朋友到周圍找一找那些東西能轉動?轉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好處?幼兒在活動室里尋找幼兒交流:哪些東西能轉動,轉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好處?

  2、在我們的周圍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能轉動?轉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好處?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比較,進一步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

  2。初步感知圓形與生活的人密切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輪子工程師的作品

  1。(搜集各種帶輪子的圖片自行車、飛機、摩托車、輪椅、三輪車、小汽車、卡車、火車、旱冰鞋、寶寶車、輪船等)讓幼兒天觀察這些是什么?哪里有輪子,哪里沒有輪子。

  2。討論:這里有很多東西都是輪子工程師的作品,輪子工程師就是造輪子的人,找一找哪是他造的.輪子。

  二、觀察并思考圓形輪子的作用

  1。工程師設計的輪子都是什么形狀的?為什么是圓形的?

  2。一個輪子的是什么車,兩個輪子的是什么,三個輪子的是什么?四個輪子的是什么?許多輪子的是什么?

  三、比較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1。出示三角形、正方形的輪子圖。有什么地方會用到它們呢?為什么它們不能做輪子?

  2。如果把圓形的輪子換成三角形或正方形會發(fā)生什么事?

  3。玩一玩試一試看哪些積木能滾動。

  4。有一次,輪子工程師做了一些三角形、正方形的輪子。他想用來干什么呢?原來啊,工程師把壞蛋的自行車和汽車的輪子換成三角形、正方形的,這樣壞蛋騎上自行車就摔跤,想開車,汽車一動也不會動。壞蛋都跑不掉了。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通過想象有趣的故事情景,進一步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比較認識圓形圓滾滾、無邊無角的特征,感知圖形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向幼兒介紹太空有許多星球,他們都是朋友,如:太陽、月亮是地球的好友。

  2、激發(fā)幼兒探索宇宙奧妙的愿望。

  二、活動準備:

  1、地球儀一個,手電筒一只,放大鏡一面,黑色紙片一張。

 。、宇宙圖片一張。

  重點:讓幼兒知道太陽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

  難點:知道地球、太陽、月亮之間運轉的形式:月亮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它們一直都不離開。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宇宙圖,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問: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幼兒這樣回答)[教師出示宇宙圖]

  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他們之中誰是地球的好朋友呢?為什么?

  小結:月亮離地球最近,一直圍繞著地球轉,地球又圍繞著太陽轉,它們一直都不離開。

  (二)介紹太陽

  1、實驗一:晝夜之分

  師問: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圈,你知道要多長時間?(一年)

  你知道為什么會有白晝和黑夜之分?(教師運用地球儀和手電筒進行實驗操作)

  小結:地球在圍繞太陽轉動是,自身也在自轉,地球轉向太陽的一面是白晝,背向太陽的一面是黑夜。

  2、實驗二:利用太陽光使紙燃燒,介紹同樣的作用。

  師問:太陽是一個燃燒的巨大火球,溫暖的陽光能使地契上的.動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太陽光做那些事情嗎?

  (太陽灶;太陽船;太陽能電池可用于手表、計算機內;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還可用來發(fā)電……)

  我們現在就一起來做一個實驗,瞧瞧太陽光的威力吧!

 。ㄔ谔柟庀吕梅糯箸R演示紙片燃燒)

  (三)介紹月亮

  師問: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圍繞著地球不停地轉,晚上,我們可以看到皎潔的月亮,那么月亮他自身回發(fā)光嗎?

 。ㄔ铝磷陨聿粫l(fā)光,它像一面鏡子一樣反射太陽的光。)

  四、延伸活動

  師:在廣闊的宇宙中還有許多星球,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

 。ń鹦、水星、木星……)

  它們隱藏著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秘密,等待著我們小朋友長大了去探索。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日歷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關系,學會看日歷。

  2、了解日歷的功用,能運用日歷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幫助搜集各種掛歷、臺歷、日歷、年歷卡等布置在教室中。

  2、幼兒每人一個年歷卡片、每組一個臺歷。

  3、幼兒學習資源6第25頁。

  活動過程:

  一、觀察日歷,探索日立的功用。

  1、猜謎語,引出日歷。

  可提問幼兒:你是怎么才出來的?

  2、相互交流,了解不同的日歷。

  請幼兒說說:你還見過那哪些不同的日歷。

  小結:每頁顯示一日的叫日歷,每頁顯示一周的叫周歷,每頁顯示一月的叫月歷,每頁顯示一年的叫年歷。日歷有多種形式,如掛歷、臺歷、年歷卡等,現在又有了電子日歷。

  3、出示年歷卡,了解年、月、季節(jié)的關系。知道一年有12個月,三個月是一個季節(jié),共有四個季節(jié)。

  4、學習查看日歷。直到今天是幾月幾日,能在年歷中找到當月,在月歷中找到今天的日期,找到今天是星期幾。

  二、嘗試使用年歷卡,豐富生活經驗。

  1、找出自己和親人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記錄,說一說自己和親人的生日,向大家介紹在年歷卡上尋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分別在年歷卡上找出元旦、三八婦女節(jié)、五一勞動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十一國慶節(jié)等節(jié)日的具體位置,并搶答是星期幾,答對者可給與獎勵小粘貼。

  三、讓幼兒知道時間過去不會再來,懂得珍惜時間。

  提問交流:當天是星期幾?明天又是幾月幾日?知道新的一天會代替過去的一天,新的一年會代替過去的一年,時間過去后不會再回來,我們應該過好每一天。

  活動延伸:

  請幼兒打開幼兒學習資源6第25頁,制作本月的月歷。

  活動反思: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日歷》,活動一開始我就開門見山讓幼兒認識了今年的日歷,我發(fā)現大部分孩子不認識,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說上來。于是我用講一個關于年的`故事來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們聽到有故事,興趣馬上就來了。

  通過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兒理解的特點,使幼兒喜歡、理解日歷。果然,這種方式大大的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 天,分別住在12個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過讓幼兒到前面來找年媽媽的孩子,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發(fā)現孩子們掌握的較好,效果也不錯。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探索動物尾巴奧秘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喜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探究學習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引導幼兒進一步認識各種動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有趣的尾巴多媒體課件,誰的尾巴最好看音樂磁帶、錄音機,動物尾巴作用錄像,與動物有關的圖書、圖片、毛絨玩具和自制找尾巴轉筒玩具,自制動物尾巴、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

  精神準備:學習歌表演《誰的尾巴最好看》,活動前請幼兒家長幫助幼兒搜集關于動物尾巴的圖片、錄像、圖書等各種資料,鼓勵幼兒去觀察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探索動物尾巴的作用。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了解動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激發(fā)幼兒運用各種學習方法探索動物奧秘的興趣,運用資料搜集法、討論法與游戲法突破。

  難點:能夠把關于動物尾巴的零散的知識形成系統(tǒng)的認知,運用啟發(fā)提問法、課件突破。

  活動過程

  一、導入:帶領幼兒做誰的尾巴最好看的歌表演,輕松地導入課題。師幼談話:歌曲里都唱了誰?

  都唱了動物的什么?那咱們今天就來談談動物的尾巴吧?

  二、展開:

  1、引導幼兒與各種關于動物的觀察操作材料進行互動,從中初步探索發(fā)現動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

 。1)幼兒在圖片、圖書、毛絨玩具、滾筒拼圖玩具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動物去觀察、思考、講述、看看動物的尾巴長得什么樣,都有什么本領。

  (2)大家共同交流探索結果。提問:你選的動物尾巴長得什么樣?有什么本領?

  (3)教師進行過渡性小結:動物們的尾巴有的長,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粗,有的細,還有的像把傘呢!可真有趣啊!咱們就來玩?zhèn)猜尾巴的游戲吧。

  2、引導幼兒與課件互動,在游戲中進一步認識各種動物的尾巴,激發(fā)幼兒喜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1)做課件互動游戲誰的尾巴、尾巴哪去了、尾巴錯了,進一步了解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2)小結(過渡):咱們小朋友可真能干!幫尾巴找到了主人,也幫動物找到了它的尾巴。還知道不能給動物安錯尾巴,因為尾巴對每種動物的生存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動物的尾巴到底都有什么作用呢?

  3、引導幼兒觀看動物世界錄像,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作用,關于動物尾巴的零散的'知識形成系統(tǒng)的認知。

  (1)播放動物尾巴作用錄像,請幼兒觀看并講述各種動物尾巴的作用。

 。2)師小結:動物世界可真奇妙,動物的尾巴不僅長得各種各樣,而且還有很大的用處。有的動物尾巴能保持平衡,就像:獵豹等;有的動物的尾巴能驅趕蚊蟲、保護自己,就像小馬等;有的動物尾巴能支撐身體,就像啄木鳥等;還有的動物尾巴能使它前進,控制方向,就像金魚等。

  三、結束:請幼兒自選動物的尾巴和相應頭飾,扮演小動物,玩找朋友的游戲,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動物尾巴的探索興趣。

  活動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選擇的兒歌內容與孩子們最喜歡的小動物有關,所以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也因為孩子們已經積累一些有關動物知識,又有一定的表達能力,所以一開課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兒童情趣的動物園比尾巴大賽的情境,讓幼兒調動各個感官,仔細觀察,細心發(fā)現,大膽地說。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我讓幼兒充分發(fā)揮學習主人翁的角色,在玩中學、學中玩。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近段時間,小區(qū)斷斷續(xù)續(xù)傳來狗叫聲,小朋友亦談論小狗,有些說怕,有些說不怕。既然小朋友對狗感興趣,那就以《狗》來設計活動方案吧!

  活動目標

  1、了解小狗的外形特征。

  2、了解小狗的生活習性。

  3、懂得怎樣和小狗相處,培養(yǎng)愛護動物的情感。

  4、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和觀察能力。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小狗的外形及生活習性。

  難點:怎樣和小狗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1、小狗掛圖一張。

  2、 小狗一只。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讓幼兒觀察小狗外形特征。

  2、 出示小狗,讓幼兒近距離觀察小狗,膽子大的可以撫摸小狗。

  3、 教師介紹小狗的生活習性。

  4、 教師提問:

  ① 小狗的外形特征怎樣?(個別回答后集體陳述)

 、 小狗的生活習性怎樣?(個別回答后集體陳述)

  ③ 怎樣和小狗友好相處?(個別提問)

 、 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說出自己心里所想。

  5、引導幼兒用簡單動作表現小狗的形狀和叫聲。

  6、 讓幼兒畫小狗形狀。

  7、 教師小結。

  教學反思

  1、幼兒對小狗的外形特征基本上能理解。

  2、 幼兒對小狗的生活習性不是很理解。師幼互動不大協(xié)調。

  3、 課堂氣氛較活躍。材料準備充分。

  4、 基本達到教學目標

  5、 望輔導老師提出意見,今后有所提升。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名稱

  科學活動:墨水在紙上跑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2、學習比較并簡單的記錄實驗結果。

  3、發(fā)現不同紙質吸水速度和程度的不同。

  重點難點

  發(fā)現不同紙質吸水速度和程度的不同

  活動準備

  宣紙、餐巾紙、牛皮紙、蠟光紙、紅墨水、

  水槽、夾子、放大鏡

  活動過程

  1、出示四種紙張引出活動。

 。1)請幼兒摸一摸、撕一撕感受宣紙、餐巾紙、牛皮紙、蠟光紙的不同。

 。2)請幼兒憑經驗說說如果再這些紙張上滴上水滴會發(fā)生什么現象。

  2、實驗驗證看看哪些紙張可以吸水哪些紙張不吸水。

  (1)幼兒分組操作分別在宣紙、餐巾紙、牛皮紙、蠟光紙滴上水滴。

 。2)教師小結:當水滴到紙的.表面上,水馬上消失了,或是慢慢的滲透進去了,這些紙是會吸水的;當水一直停在紙的表面上,這些紙是不吸水的。

 。3)結合剛才通過不同感官對不同紙的了解,說說吸水的紙和不吸水的紙有哪些不同。

  3、紙的大考驗。

 。1)提出問題引出幼兒實驗:如果在吸水的紙上(宣紙和衛(wèi)生紙)滴一滴墨水,哪種紙上的墨水最先暈開呢?

 。2)幼兒討論后自行操作。

 。3)幼兒用放大鏡看看,觀察比較最快暈開的紙有什么特征。

 。4)幼兒講述實驗結果和發(fā)現。

 。5)教師小結:不同的紙縫隙大小不同,所以水在紙上擴散的速度也不一樣。

  4、發(fā)現隱藏的顏色

  (1)在長條餐巾紙的一端分別涂上藍色、橙色、紫色,將紙的另一段放在水里,觀察餐巾紙會有什么變化。

  (2)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3)教師小結:紙會吸水是因為水會沿著紙的小縫隙往上爬,也就是毛細現象。同樣,利用毛細現象,也能讓顏料里混合的顏色分開。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名稱:

  活動目標:

  1、根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辨別長方體和正方體。

  2、學會抽象的`數和記錄長方體和正方體個數。

  活動準備:

  1、長方體、正方體的禮盒若干。

  2、正方體、長方體平面圖。

  3、作業(yè)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以新年快要到了,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的禮物,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二、幼兒辨別長方體、正方體。

  1、教師根據禮盒講解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2、請幼兒重申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進行鞏固。

  三、讓幼兒學會數。

  1、出示擺好的長方體和長方體禮盒。

  2、教師和幼兒共同數一數是幾個。

  3、重新擺好再讓幼兒數(連續(xù)進行幾次)。

  四、讓幼兒自己擺一擺,數一數。

  五、出示平面圖數一數。

  1、教師幼兒共同數一數。

  2、幼兒自己數一數。

  五、學會記錄。

  1、讓幼兒把自己所數的個數記錄到作業(yè)紙上。

  2、教師點評,共同數一數。

  七、活動延伸

  1、讓幼兒找一找活動室哪些事物是正方體,哪些是長方體?

  2、數一數活動室里有多少長方體,多少正方體?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神奇的聲音

  教材分析:

  聲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聽見,動聽的聲音更是能吸引孩子的關注,激起幼兒強烈的好奇習與求知欲,幼兒對小動物的叫聲,各種樂器的響聲,大自然的天籟之聲……都是幼兒模仿,喜愛的對象。讓幼兒了解各種動物的叫聲,了解聲音的多樣性,具有很高的的教育價值,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能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滿足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需要。其教育資源來源豐富,生活中的大部分物品,我們都能使其發(fā)出聲音,這樣就能給幼兒一個實際操作的機會,讓幼兒獲得切身的體會。符合《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苯逃d體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創(chuàng)新思維特點。

  幼兒分析:

  大班幼兒隨年齡增長,生活經驗相對逐漸豐富,對生活善于觀察,喜歡琢磨新奇的事物,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發(fā)展迅速,語言表述,情感表達,運動技能,協(xié)調能力,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識、個性品質等都已經不同程度的得到發(fā)展和提高。5-6歲是兒童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高的時期,他們不但能系統(tǒng)地敘述生活中的見聞,而且能生動有感情地描述事物。由于小肌肉運動技能的發(fā)展,雙手的靈巧,使兒童操作物體的能力大大加強,他們越來越喜歡那些能滿足想象和刨造欲望的各種多變性的玩具。他們能長時間專注地探索物體的多種操作可能。還會幾個人合作探索。在體育活動中他們也常常會別出心裁,想出獨特的玩法。這一年齡段的兒童表現欲望強烈,他們會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如,在美工活動中會用多種工具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在音樂活動中會通過歌舞、樂器、語言等方式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外出參觀后,兒童會用繪畫、建構等方式反映自己的所見所聞。我們便可利用幼兒愛表達這個興趣點,結合多種材料,讓幼兒親身體驗、探索并發(fā)現聲音的多樣性,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自己的想法,并區(qū)分樂音和噪音。

  設計思路:

  本著幼兒自主探究,自己創(chuàng)新的原則,我設計了此活動。幼兒在嘗試制造聲音后,感受拉拉公主原來生活的美好,引導幼兒發(fā)散思維,想象小動物演奏出的聲音,鍛煉幼兒的想象思維。拉拉公主出現了,說這一切都被可惡的巫婆施展魔法,把一件一件樂器變成了廢舊物品,從此王國里再也沒有美妙的音樂聲了。請你們幫幫我們,讓音樂與歡樂重新回到我們身邊吧。這樣,激發(fā)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聲音的欲望,情感上做了良好的鋪墊。

  幼兒開始探究,分三次,在難易程度上呈現遞進的關系,讓幼兒充分自主創(chuàng)造,嘗試制造聲音。后面再區(qū)分噪音和樂音,感受二者的不同,知道噪音對人身體有害。最后一起合作演奏交游,幼兒自愿演奏,自愿表演,解除巫婆的魔法,讓拉拉公主的生活有重新有聲有色。

  活動目標:

  1、利用各種物品有目的地制造聲音,體驗創(chuàng)造的樂趣。

  2、引導幼兒了解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東西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3、辨聽一些常聽到的聲音,區(qū)分樂音和噪音。

  重點、難點:體驗創(chuàng)造的快樂,區(qū)分樂音和噪音。

  活動準備:

  1、將報紙、瓶蓋、木珠、紙箱、紙杯、塑料袋、不銹鋼杯等各種材料置于活動室四周,并用東西遮蓋。

  2、能運用手頭的物品制造出聲音。

  3、帶錄下不同聲音以及樂音和噪音。《郊游》的音樂磁帶。安靜的標志。

  4、大班創(chuàng)新智慧游戲課程P53制成課件

  活動流程:

  一、產生興趣

  1、幼兒自由選擇一樣小樂器合奏樂曲《郊游》。

  2、引導幼兒想象小狗會吹出什么聲音?小兔呢?米老鼠會拉出什么聲音?唐老鴉會拍出什么聲音?……引導幼兒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

  3、拉拉公主形象。我是拉拉王國的公主,你們美妙的聲音吸引了我。以前我們國家也有很多樂器。可惡的巫婆施展魔法,把一件一件樂器變成了廢舊物品,從此王國里再也沒有美妙的音樂聲了。請你們幫幫我們,讓音樂與歡樂重新回到我們身邊吧。

  二、制造聲音

  1、教師輕輕打開蓋在操作材料上的遮蓋物。這些東西都是被巫婆施展了魔法的樂器。我們來幫助拉拉公主找回美妙的聲音,好嗎?

  2、啟發(fā)幼兒使用各種方法使材料發(fā)出聲音。(三次嘗試和討論)

  3、引導幼兒想一想自己制造出來的聲音像哪種樂器的聲音。(如摩擦紙可以發(fā)出沙球般的聲音)

  三、展示交流

  1、請幼兒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使材料發(fā)出聲音的。(如揉、敲、搖等)

  2、請幼兒展示自己制造聲音的方法,并分析聲音的性質,將它們分為聲音低沉組和聲音清脆組兩類。

  3、分別請聲音低沉組和聲音清脆組制造聲音,看看聲音是否和諧。

  四、模擬音響效果

  1、請幼兒討論:怎樣用這些材料來表現拉拉公主喜歡的鳥鳴聲、流水聲?

  2、請幼兒分成兩組,分別利用這些操作材料表現鳥鳴聲和流水聲。

  3、播放《郊游》音樂,引導幼兒用自選的材料伴奏。

  4、以拉拉公主的口吻感謝幼兒:你們解除了巫婆的魔法,我們拉拉王國的人民感謝你們。

  5、幼兒互相擁抱,慶祝勝利!断惭笱蟆方Y束

  活動反思:

  1、整個活動組織緊湊,師幼互動融洽,和諧。始終以幼兒的興趣點為活動的主線,充分體現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操作。

  2、運用游戲情境,動靜交替,通過幼兒想一想、試一試,學一學、演一演、講一講、玩一玩、做一做等多種形式圍繞制造聲音展開創(chuàng)新思維想像活動,培養(yǎng)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幼兒始終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思維活動,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

  3、在幼兒創(chuàng)造聲音時,還需要更到位的引導,讓幼兒的探索更加大膽,更加積極。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規(guī)律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規(guī)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fā)現物體的排列規(guī)律,嘗試用符號記錄規(guī)律。

  2、激發(fā)幼兒對物體排列規(guī)律的興趣,

  活動準備:

  斑馬圖片;條形旗圖片(規(guī)律為ABCABC);每人一盒水彩筆、一張白紙;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發(fā)現規(guī)律。

  1、教師身穿條紋上衣,吸引幼兒注意。

  師:“老師的上衣圖案是怎么樣的?”

  2、出示斑馬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花紋規(guī)律。

  3、出示條形旗圖片,引導幼兒發(fā)現規(guī)律。

  二、啟發(fā)幼兒用符號記錄規(guī)律。

  師:“我們發(fā)現了這么多規(guī)律,怎么樣把它們記錄下來呢?”

  1、幼兒討論記錄方法。

  2、確定簡潔的記錄方法——用簡單的符號記錄規(guī)律(如:010101、□○□○□○)或用物體的主要特點進行記錄(如:藍白藍白藍白)。

  3、幼兒嘗試用自己的符號記錄。

  4、幼兒互相交流記錄結果的含義。

  三、啟發(fā)幼兒尋找生活中的規(guī)律,并嘗試進行記錄。

  四、幼兒相互交流經驗。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的各種規(guī)律事物及規(guī)律現象。(如:人行橫道、星期的輪回規(guī)律、四季的輪回規(guī)律等)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大大小小的蛋寶寶》

  幼兒園中班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各種各樣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顏色的異同等。

  2.知道雞、鴨、鳥全都會生蛋,對事物有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各種各樣的蛋

  2.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蛋

  1.出示蛋,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蛋嗎?

  你們還認識什么蛋?

  2.ppt課件:各種各樣的蛋

  引導幼兒將動物圖片與蛋一一對應。

  3.你還知道什么動物也會生蛋?

  二、引導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觀察蛋。

  1.教師:這些蛋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引導幼兒從蛋的大小、重量、顏色來比較。

  2.教師小結: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輕。

  有的蛋是深黃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還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帶斑點的。

  三、由表及里觀察,產生探索的興趣。

  1.教師:雞蛋里面是什么樣的呢?

  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并將雞蛋打開觀察。

  2.觀察:是不是每種蛋都有蛋白、蛋清呢?

  每種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樣嗎?

 。ㄖ鹨淮蜷_蛋。)

  3.教師小結:每種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殼,敲碎蛋殼,里面都有蛋黃、蛋清。

  四、活動結束

  教師講述有關蛋的故事,引導幼兒進一步討論有關蛋的話題。

  如:蛋黃怎么會變成動物寶寶的?為什么蛋有大有。

  結合主題活動,引導幼兒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來的各種方法。

  中班科學:大蒜哥哥,蔥弟弟和韭菜妹妹

  目標:

  1.在撿菜的過程中進行分類比較,了解韭菜.大蒜.蔥的.不同特征。

  2.在種植過程中,發(fā)現根能吸收營養(yǎng),幫助植物生長。

  準備:

  1韭菜 .大蒜 .蔥。

  2筐若干個(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干。

  過程:

  一 .談話

  你們在家吃過韭菜 .大蒜 .嗎?那認識它們嗎?

  二 .揀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場一早送來許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幾種菜混在了一起,給廚房的廚師帶來了許多麻煩。廚師請我們小朋友幫忙,把這些菜分開放在各自的筐里。

  2 .幼兒一邊揀菜一邊把菜分別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們來幫廚師把菜分分開,把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討論:為什么要這樣分開擺放?

  好,我們把菜分好了,那想想為什么要這樣分開 擺放呢?這樣擺放有什么好處?

  4 .引導幼兒說出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征。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像妹妹。

  剛才我們說了為什么要把這三種蔬菜分開,那誰能來說說這三種蔬菜,它們有什么特征。如果它們是一家人的話,你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又像妹妹呢?

  5 .師小結。

  韭菜妹妹的葉子從上到下都是一樣粗的,葉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葉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寬又扁;蔥弟弟的葉子中間是空的,圓柱形的。

  三 .種植韭菜 .大蒜(有根的) .蔥(有根的)。

  1 .剛才我們了解了這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征,現在我們要來種植這三種蔬菜,那該怎么種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蔥,切下其下半段。

  每個小朋友先選其中一樣蔬菜,然后把你選的這樣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還剩下些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嗎?

  3 .把它們種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誰長的高。

  我們把三種蔬菜的下半段種在花盆里,看看它們誰長的又快又高。

  4 .幼兒種植蔬菜

  5 .把它們放在自然角中,鼓勵幼兒學著照顧,并觀察其生長情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美麗的花》

  幼兒園中班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說說、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fā)愛花、護花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雨中紅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筆,畫紙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課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兒觀看。

  2.教師:你們看到了些什么花?漂亮嗎?

  看見花你感到怎么樣?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觀察: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有什么用?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花的禮物可以用來做什么。

  2.教師小結花的用途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chuàng)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朵頭箍

  提問:這個頭箍是用什么做的?好看嗎?

  2.提出創(chuàng)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

  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然后說給大家聽,你想做什么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chuàng)造。

  四、環(huán)保教育

  討論: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新教師過關課課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jié)課,我執(zhí)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在本節(jié)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為此,對于本節(jié)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jié)課收獲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jié)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fā):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fā),磁鐵對于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qū)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讓幼兒借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借助著幼兒對于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jié)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jié)課后,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后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自認為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于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秘密,這是我今后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jié);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為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游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赡軓目茖W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fā)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為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了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于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為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并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huán)節(jié),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后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為什么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于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為是有進步的,課后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jié)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為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jié)課的評價,才能為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氣球吃什么》

  幼兒園中班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氣球與充氣玩具變鼓是因為充入了空氣。

  2.探索充氣的多種方法。

  3.體會與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氣球嘴”的必要性。

  活動準備

  1.沒充氣的氣球人手一份。

  2.腳踩式打氣筒,各種充氣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氣球吃什么

  1.出示充好氣的氣球和未充氣的氣球。

  這個氣球圓鼓鼓,胖乎乎,這個氣球呢,癟著肚子,好像沒吃過飯。

  2.教師手拿未充氣的氣球,引出《氣球愛吃什么》。

  提問:氣球喜歡吃餅干、饅頭、糖果嗎?

  討論:氣球吃什么,才能鼓起來,變的胖胖的呢?

  二、我?guī)蜌馇虺钥諝狻?/p>

  1.教師:空氣有個怪脾氣,很喜歡從氣球的肚子里溜出來。

  怎么樣讓氣球吃的飽飽的,又不讓空氣溜掉?

  2.教師示范吹氣球,用嘴給氣球充氣,以及如何扎住“氣球嘴”,不讓空氣溜走。

  3.幼兒每人一只氣球,用嘴給氣球充氣,讓氣球很快“胖”起來。

  4.告訴幼兒為了不讓空氣溜走,他們可以主動尋找合作伙伴,扎住“氣球嘴”。

  三、充氣玩具吃空氣

  1.出示充氣玩具。

  氣球還有很多朋友,也和氣球一樣喜歡吃空氣。我們也來幫幫他們,讓他們也吃得圓鼓鼓、胖乎乎的。

  2.幼兒自由結伴給充氣玩具吹氣,摸一摸充滿空氣后胖乎乎的“身體狀態(tài)”。

  3.幼兒玩一玩這些充氣玩具。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11-04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04-14

科學活動教案范文05-04

科學活動《螞蟻》教案01-23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11-27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11-13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4篇05-20

科學活動教案 (15篇)06-12

科學活動教案32篇06-12

科學活動教案15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