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與朱元思書教案

與朱元思書教案

時間:2022-01-05 07:16:37 教案 我要投稿

與朱元思書教案九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與朱元思書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與朱元思書教案九篇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1

  要點引導

  (一)整體感知

  本文是古代山水小品文中的精品佳作。文章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八字總領全篇,先總敘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再轉筆描寫異水,用夸張手法寫其秀美,用比喻手法寫其壯美。接著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奇山之美:視覺角度,以山樹之奇來襯托山高峰峻,動態(tài)比擬中,山之奇景畢現(xiàn);聽覺角度,泉聲、鳥鳴、蟬噪、猿啼,更顯山林之幽靜,又添奇山之生趣;心理角度,陶醉山水、流連忘返,側面著筆襯托山之雄奇、幽美;最后以寫景收結,又顯奇山一美──谷深、林密、景幽。

  (二)學法點撥

  學習本文應著力于誦讀,只有在反復的誦讀中,才能品味出文章語言的精妙之處和文中所寫景物的詩情畫意,才能體會出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與志趣。學習時可先對照注釋,疏通文句,初步感知文章的內(nèi)容;再通過反復誦讀,并展開聯(lián)想,放飛想象,體會文章的意境,領略語言的神韻;最后熟讀成誦。朗讀課文時要力求做到字正腔圓、抑揚頓挫,讀出情趣。

  語言積累運用

  1.為下列加點字注音。

  水皆縹( )碧 千轉( )不窮 鳶( )飛戾( )天

  2.根據(jù)拼音在括號里寫出相應的詞語。

 、傩@里piāodàng( )著歡樂的歌聲。

 、隍湴磷詽M會成為你進步的zhàngài( )。

 、圻@條河險灘多,水流tuānjí( ),水路交通極不方便。

 、芑ハ鄕uānmiǎo( ),爭高直指。

  ⑤泉水激石,línglíng( )作響。

  ⑥空山幽谷,鶯啼鳥囀;鳴聲yīngyīng( ),和諧動聽。

  ⑦他雖有滿腹jīnglún( ),但直到今天尚無機會施展抱負。

 、鄼C器轟鳴,zhòuyè( )不停,噪聲擾民,亟須治理。

  3.解釋加點字,再寫一個含有此字(同義)的成語(熟語)。

 、亠L煙俱( )凈,天山共色。 成語:

  ②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 成語:

 、圬( )勢競上,互相軒邈。 成語:

 、苋( )石,泠泠作響。 成語:

 、菹s則千轉不窮( )。 成語:

 、拊硠t百叫無絕( )。 成語:

 、啉S飛戾天者,望峰息( )心。 成語:

  ⑧經(jīng)綸世務者,窺( )谷忘反。 成語:

 、釞M柯上蔽,在晝猶( )昏。 成語:

  4.參考本課所學知識,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龠_成共識( ) ②松聲竹韻( )

  ③龍舟競渡( ) ④鳶飛魚躍( )

  5.把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①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譯文: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譯文:

  ③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譯文:

  6.古代詩文中有很多描山畫水的妙語佳句,請你從課外閱讀積累中,擇取三個相對工整的對句,抄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

 、

 、

  課文閱讀理解

  朗讀課文,回答問題。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本文的中心句是: 。

  2.風煙俱凈,天山共色,請根據(jù)這個句子想象一下,作者是在什么樣的天氣下開始他的富春江之行的?為什么風煙俱凈能使天山共色?

  答:

  3.從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句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心境?

  答:

  4.文中直接描寫江流清澈的語句是 ;側面描寫江流清澈的語句是 。

  5.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是寫高山還是寫寒樹?為什么?

  答:

  6.從文中找出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描寫景色的對偶句各一句,并簡析其表達效果。

  視覺:

  聽覺:

  表達效果:

  7.作者筆下的泉聲、鳥聲、蟬聲、猿聲,對表現(xiàn)山水美景起到什么作用?

  答:

  8.清末民初著名學者王國維曾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請你結合全文內(nèi)容(含標題),談談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組句子的理解。

  答:

  9.回憶《三峽》一課的內(nèi)容,比較下面兩組句子,說說它們在寫法上有何異同。

  A.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谟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答:

  B.①猿則百叫無絕。

 、诔S懈咴抽L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答:

  拓展延伸探究

  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

  與施從事書

  吳均故鄣縣①東三十五里,有青山,絕壁干天,孤峰入漢②。綠嶂百重,清川萬轉。歸飛之鳥,千翼競來;企③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為霜,春羅④被徑,風雨如晦⑤,雞鳴不已。信足⑥蕩累⑦頤物⑧,悟衷⑨散賞⑩。

  【注釋】①故鄣縣:古地名。大致包括現(xiàn)在浙江省安吉縣全境、長興縣西南一部和安徽省廣德縣全境、郎溪縣一部。②漢:銀河。③企:企求;盼望得到。④羅:即女蘿,一種爬蔓植物。⑤風雨如晦:又是刮風,又是下雨,天色昏暗得像夜晚一樣。語出《詩經(jīng)·鄭風·風雨》。⑥信足:信步,漫步;隨意地走。⑦蕩累:消除煩惱。蕩:蕩滌;清除。累:疲勞;煩惱。⑧頤物:怡情養(yǎng)性。頤:頤養(yǎng);保養(yǎng)。⑨悟衷:內(nèi)心有所感悟。⑩散賞:自由欣賞。

  1.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結合語境,秋露為霜,春羅被徑中的被,應解釋為: 。

  被bèi①被子。辛棄疾《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布~秋宵夢覺。又覆蓋。阮籍《詠懷》詩:凝霜~野草。②加于之上!盾髯印げ黄垺罚喝y而~之以治。又蒙受,遭受!稘h書·趙充國傳》:身~二十余創(chuàng)。(創(chuàng):傷。)③介詞,表示被動。《史記·屈原傳》:信而見疑,忠而~謗。④pī(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妒酚洝り惿媸兰摇罚簩④娚怼珗詧(zhí)銳。(堅:指堅固的`鎧甲。銳:指銳利的兵器。)這個意義后來寫作披。

  2.結合語境,解釋詞語。

  ①絕壁干天(干天: ) ②清川萬轉(清川: )

 、矍б砀倎(千翼: ) ④雞鳴不已(不已: )

  3.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下面這個句子的意思。

  信足蕩累頤物,悟衷散賞。

  譯文:

  4.結合原文,說說作者筆下的山川景色有哪些特點。

  答:

  5.作者在文中寄寓著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資料鏈接

  1.關于書信中的景物描寫

  六朝文人在往返書信中好用景語作點綴,其作用大致有二:一種是用典型的景象打動對方,例如丘遲的《與陳伯之書》中寫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就有引起對方故國之思,促其早日歸順朝廷的作用。另一種是借景物烘托寫信人的心情,例如六朝人偽托的《李陵答蘇武書》,其中涼秋八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這一段,就有力地烘托了寫信人獨居塞外、不得歸國的凄苦心情。由此可見,書信中的景物描寫也是有意而為,是服務于書信的宗旨的。至于吳均的《與朱元思書》的宗旨如何,因不見原信全文,難以臆斷;如果僅就現(xiàn)存的這個片段的而言,其要領當在鳶飛戾天兩句上,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對朋友婉言相勸,希望他早日離開官場過隱居生活。

  2.關于《與朱元思書》的文章體裁

  《與朱元思書》是一篇xx文,全篇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美。xx文也有一個發(fā)展過程。初期的xx文,多數(shù)是偶句,亦稱駢句,個別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數(shù)整齊劃一,但并非對仗。到后來發(fā)展成四六文(亦稱駢四儷六),對字數(shù)和對仗的要求就變得嚴格起來!杜c朱元思書》前兩段中,風煙兩句、從流兩句、急湍兩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駢句;其余都不是,是以可將其視為初期的xx文。

  3.對《與朱元思書》中自富陽至桐廬的質疑

  桐廬在富春江的上游,富陽在富春江的下游,作者此番乘舟出游,既是從流飄蕩,則當云自桐廬至富陽,而信中作自富陽至桐廬,這是否筆誤,因不了解作者當時實際情況,難以確定。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語言文字和文學的熱愛,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水平;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鑒賞文學性課文的能力,特別是培養(yǎng)對語言文字的體悟能力,并學習一些初步的學習方法;

  3、進一步進行朗讀訓練,除表情達意外,還要求表現(xiàn)出作品的音樂美。

  重點難點

  1、在總的教學要點中,以語言欣賞為要點,在語言欣賞中,以深入體悟詞語的表現(xiàn)力為重點;

  2、引導學生自己通過文學與形象的轉換,通過想象與聯(lián)想,通過一些具體方法來感受語言的表現(xiàn)力,能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收獲。

  教學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1、設計并制作多媒體課件

  2、給學生分組,每組推選出以為能代表 自己水平的嘉賓。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師)課前我們各族已經(jīng)推選出今天的嘉賓,我相信大家一定不會辜負自己小組的.希望,會有很好的表現(xiàn),待會兒我會請聽課的老師評價,那一組表現(xiàn)最好,那幾個同學表現(xiàn)最出色。

  一、導入

  (多媒體) 中國政區(qū)圖

 。◣煟┻@是一張中國地圖,這兒是浙江,在浙江境內(nèi)有一條河,叫富春江。

 。ǘ嗝襟w)富春江地圖

 。◣煟┨拼S多大詩人都來過這兒,并寫下了許多詩 ,后人于是把它叫做 “唐詩之路”。那么,為什么嗎么多的詩人會到這兒來呢?僅僅是因為這個地

  方景物美嗎?請大家迅速讀課文,告訴我,這篇文章都寫了些什么樣的景物?

 。ǘ嗝襟w) 簡單的景物結構圖

 。◣煟┻@并不是富春江一帶獨有的,咱們張家界也有。為什么這些詩人偏偏對這篇文章所描寫的地方——富春江一帶情有獨鐘呢?我想,這主要得益于這篇文章語言所具有的特點。

  (多媒體)語言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篇文章吧!

  二、初讀課文

  配樂配畫面朗讀

  三、語言鑒賞

  (師)景色真是美極了!可是,唐朝的那些詩人可沒有看到這些畫面。在去富春江之前,他們看到的只是吳均的文章?墒俏蚁,他們看到吳均的這篇文章時,一定就象看到真的景物一樣,讀到“風煙俱靜,天山共色”的時候,他們一定會想象到眼前廣闊的視野、明凈如洗的天空,感受到作者闊大的胸襟以及從容出游的舒暢心情。正因為這樣,他們才對富春江如此的神往啊!那么,我們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是否也有象看到真的景物一樣的感覺呢?讀到哪些地方的時候 特別有這種感覺?給 大家兩分鐘時間自由讀 課文,然后大家發(fā)言,看哪一組說的最多,說的最好。

 。ㄒ唬w會其“描寫生動”的美

  學生討論發(fā)言

 。◣煟 引導小結:吳均的這篇文章,最大的特點就是描寫生動。

 。ǘ嗝襟w)描寫生動

 。◣煟┞犃藙偛磐瑢W們的發(fā)言,我真的感嘆:吳均這個作家水平高,同學門這些讀者水平也高!剛才我們說了這篇文章語言上的一個特點:描寫生動。下面,我想大家一起看看這段文字:

 。ǘ嗝襟w)我家門口有一條小溪,小時候我常在那里玩,多么有趣呀。哪兒的景色真美:溪岸上是非常好看的柳樹;柳樹下,是非常好聽的流水聲……

  (師)把這段文字和課文 比較一下,說說這段話寫得怎么樣?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明確:語言空洞抽象,不生動。

 。◣煟┠敲,我們能不能象吳均那樣,運用語言這個工具把這段話改寫得更具體、更生動些?看誰先改好,念一念。

  學生念,教師點評。

 。ǘw會其“音韻和諧”的美

 。◣煟┪覀冎v了這篇文章詞語用得好,描寫得生動,那么它的句子又有什么特點呢?請大家先齊聲把這篇文章朗讀一遍,然后我請同學們說說。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

 。◣煟┻@樣的特點是駢文獨具的,所以我們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感覺到音韻和諧,瑯瑯上口。

  (多媒體)音韻和諧

 。ㄈw會其“感情真摯”的美

  “一切景語皆情語”,吳均把這個地方寫得這樣的美好,說明他喜不喜歡這個地方?從那里可以看出來呢?

 。ǘ嗝襟w)感情真摯

  (師)這又反映了他什么樣的生活態(tài)度?

  四,總結評價

 。◣煟┻@篇文章的語言多美。〖热贿@篇文章的語言如此優(yōu)美動人,我們不妨來讀一讀,首先我們推薦一個同學配合著音樂和畫面朗讀,同學們可要認真聽啊。

  學生評價

  全班齊讀

 。◣煟﹨蔷奈恼抡驗樽龅搅诉@三點,讀了他的文章之后,那些唐代的詩人才那樣的對富春江神往不已,這篇文章也才能歷經(jīng)時間的挑選而流傳千古,那么,我們以后在寫作文,特別是寫游記類的文章時,也要注意把景物描寫的生動具體,注意適當?shù)倪\用整齊的句式,注意在寫作中傾注自己真實的思想感情。我相信大家也能寫出和吳均的這篇文章一樣優(yōu)美動人的作文。

  全班齊讀

  評委點評,師生用掌聲表示感謝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3

  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簡單介紹駢體文的基本特點。

  2、弄清課文中出現(xiàn)的常用文言詞語的含義,讀通大意。

  3、通過反復誦讀,熟讀成誦,體會本文的語言美。

  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體味清新精美的語言,體驗富春江的美麗風光,學習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的寫法。

  2、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把握關鍵句子,體會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把握課文的主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體悟作者高潔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1、抓住關鍵詞匯,把握景物特點。

  2、學習本文多角度寫景的方法。

  突破方法:在整體誦讀的基礎上,通過圈點批注重點詞匯,完成“誦讀一一感悟—一品析”的學習過程,把握描繪景物特點的方法。通過美讀,品析本文多角度寫景的方法。

  教學方法

  1、情境導人法:積極地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與文章內(nèi)容相關聯(lián)的氣氛,激發(fā)學習趣味。

  2、誦讀教學法:貫穿朗讀教學指導,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美、理解美、欣賞語言美、體會作者的高潔情趣。

  3、語文活動式教學法:對教學重難點的突破,結合八年級學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的特點,設計語文活動,對比閱讀,充分發(fā)揮每一位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美,并提升對語言文字的整體感悟能力。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設計(一)

  有一首贊美富春江的詩歌:

  自錢塘至桐廬舟中雜詩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清水一條琴。

  無聲詩與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

  這首小詩短短明句28字,寫盡了桐廬風景,寫活了富春江的風韻。

  而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儀用144字也極其生動地描繪出富春江沿途的旖旎風光,這篇如詩的短文被視為駢文中寫景的精品。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著名駢文家吳均的這篇《與朱元思書》。

  設計(二) 、—

  我國有無數(shù)名山大川,讓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之傾倒歌唱。浙江富春江一帶讓唐代許多大詩人都慕名前來游歷,留下了許多精美的詩中杰作,后來人們把它叫做“唐詩之路”。

  唐代詩人憧憬著這一帶的山水,不僅因為富春江一頭連著有“人間天堂”之稱的杭州西湖,一頭連著有“歸來不看岳”之譽的`安徽黃山,恐怕還得益—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一文的淋漓盡致的描述。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領略富春江的無限風光。

  設計(三)

  利用多媒體出示富春江的視頻或者圖片,來領略富春江的迷人風光,現(xiàn)在富春江沿途被譽為“黃金旅游線”,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吳均一千多年前給我們描繪的富春江美麗風光。

  二、嘗試句讀,初讀課文

  1、嘗試給本文加標點斷句。

  多媒體展示: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烏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2)嘗試給原文加標點。

  加標點的過程,就是初步理解的過程。

  自主合作,探究原文的標點。

  看課本,明確標點答案。

 。3)認識駢文,了解作者。

  加標點的過程里,我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該文的句式特點?

  駢文:也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全篇以雙句(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如下列句子: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所以本文讀起來音節(jié)和諧鏗鏘有韻。

  吳均就是一位著名的駢文家。吳均善于以駢文寫書信,今存<與施從事書》《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3篇,俱以寫景見長,文筆清新,韻味雋永。

  多媒體出示吳均簡介:

  吳均(469—520),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好學有俊才,其詩文深受沈約的稱贊。梁武帝天監(jiān)初,為郡主簿。天監(jiān)六年(507)被建安王蕭偉引為記室,后又被任為奉朝清。因私撰《齊春秋》,觸犯梁武帝,免職。不久奉旨撰寫《通史>,未及成書即去世。人們把他的寫作風格稱為“吳均體”。 ’

  (4)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結合注釋疏通文意。不明白的,討論探究,師生交流明確。’

  三、理清背誦思路

  根據(jù)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巧妙。

  學生分六組交流,每組在統(tǒng)觀全篇的基礎上重點負責一個語段,然后各組選一位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1、學生明確:第1段!孑自己游覽的地點及對桐廬一帶山水總的印象!帮L煙俱凈,天山共色”是說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現(xiàn)同樣的顏色。這八個字四種景物,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氣爽的清秋風物圖,勾勒出廣闊的空間境界。“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寓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弊髡叱舜S著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奇山異水”表明這一帶山水不同凡響,“獨絕”二字,強調(diào)此處山水為天下之冠。這、段總領全篇,結構上細舉目張,脈絡分明。

  教師

  根據(jù)學生講述板書:

  奇山異水 天下獨絕 (總領全文)學生齊讀第1段,想象作者乘舟順流而下,盡興觀賞的情形。

  2、學生明確:第2段寫水,突出“異”!八钥~碧,千丈見底!笔钦f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坝昔~細石,直視無礙。”水底的游魚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兩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說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這兩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從兩個側面來寫水,把靜態(tài)的色和動態(tài)的形都描摹得異常形象。

  教師

  根據(jù)學生講述板書:

  異水 千丈見底 水之清急湍猛浪 水之急學生齊讀第2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與壯闊。

  3、學生明確:第3段寫山,突出“奇”。“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商直指,千百成峰!眱砂陡呱剑瑠A江而立,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著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由此形成無數(shù)的山峰。寫樹之“寒”反襯山之“奇”,以“竟上”

  “軒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層巒聳翠的景象!叭な,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寫清越的泉聲、悅耳的鳥聲、延宥的蟬聲、清厲的猿聲,是以聲音反襯山林之寂靜,以動寫靜,寓視于聽,動靜相生!傍S1s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本哂幸灰伙w沖天雄心的人,看見這樣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為世俗之事所纏繞的人,望見這樣的山谷也要流連忘返。這一句從側面著筆,通過襯托的手法,強化了山水誘人的力量!皺M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睒渲v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見到陽光。這可算作是文章的補筆,補寫群峰中林深葉茂來突出作者喜不自勝、流連忘返的觀賞之情。

  教師

  根據(jù)學生講述板書:

  奇山 高山寒樹 樹之奇負勢軒邈 山之勢泉鳥蟬猿 山之音息心忘反 山之力橫柯疏條 林之密學生齊讀第3段,想象桐廬一帶山的奇異,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

  4、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四、學生根據(jù)板書所顯示的詞語提綱,嘗試背誦課文(多媒體顯示)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與朱元思書》。

  2、選擇“山”或“水”,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富春江秀美壯麗的景色,適當加入自己的想象,寫一段寫景文字。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 祖國 文字的感情,培健康的審美情趣: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閱讀,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特別地培養(yǎng)對語文文字的感悟能力掌握一些初步的學習方法

  3、側重在朗讀中感悟,讀出情感,還要求表現(xiàn)出作品的音樂美

  重點難點

  1、 強調(diào)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領會內(nèi)容深入體悟詞語的表現(xiàn)力6為重點

  2、 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與聯(lián)想 來感受語文的 力,能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有所發(fā)現(xiàn)骨所收獲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用具 投影儀

  教學設計

  1、 導入

  我國有優(yōu)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還有壯麗山河。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多少詩篇,多少畫卷,多少膾炙人口的美麗傳說――吳均的《朱元思書》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讓我們一同去欣賞吧

  二、讀

  1、 師范讀,學生聽讀,自讀注音

  2、 生自讀,點人讀,齊讀。

  3、 四人一組,結合注釋,理解文章大意。

  4、 師生互動: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生共同解答解決

  三、析

  1、 指名一學生朗讀課文,其它學生思考:文 中哪一句話最能概括課文所寫景色的特征?(明確:“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 全文是如何圍繞這兩句來寫的?從文中找出句子說明。

  3、 邊讀、邊找、邊背、邊完成板書

  清(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異水 急 (激湍甚箭、急浪若奔)

  山色之奇

  奇山 山音之奇

  4、 學生總結寫景方法:抓景物特征

  5、 出示幅圖畫,讓學生用課文的句子概括

  6、 聯(lián)想:在學過的課文中找一找與課文的句子一樣的詩文

  四:結

  1、 學生總結學習文言文方法

  2、 積累文言實詞

  課件教案試題論文圖書中考高考新課標

  提供中小學全科課件、教案、論文、中高考試題、新課標資源、電子圖書搜索與下載服務。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生了解“駢文”這種文體的有關知識,理解重點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

  2、注意本文中對偶句的現(xiàn)象,學會將全文翻譯成白話文,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語感的能力。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有層次、動靜相生、擬人、比喻、夸張等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

  學習文言文,側重閱讀,要反復讀,熟讀成誦;在內(nèi)容探究上,要學生分析作者寫景的目的,從而領悟作者要抒發(fā)的情感;在寫作訓練中,要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多種描寫角度和多種修辭方法進行寫作,可以采用學生自學,協(xié)作討論,教師啟發(fā)點撥等方法完成該文的學習任務。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理解作者通過對富春江優(yōu)美景色的描寫,抒發(fā)了他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緒。

  (二)重點:

  文言詞匯,抓住富春江水的綺麗多姿這個特點有層次的寫景方法。

  (三)難點:

  作者借景抒情,表達他對向往自然、厭棄塵俗的心態(tài)和思想。

  (四)教學突破:

  通過自讀課文、自學討論、合作交流,理解作者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把握主旨。通過寫作練習,使學生明白以多種角度、多種修辭方法的綜合運用使得景物描寫具體生動,增添文章文采,突出文章主題思想的好處。

  (五)、教學方法:

  讀啟發(fā)、談話法、

  (六)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

  2、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3、精讀課文,把握文章感情。

  4、回味遷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引入

  1、多媒體展示:在浙江富陽、桐廬一帶富春江山水的景色特別優(yōu)美,南朝時有一位文人吳均見到這種美景后,迫不及待的給他的友人朱元思寫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繪富春江山水的優(yōu)美景色外,他還表達了欣賞這種優(yōu)美景色后與眾不同的情感。那么究竟他描寫了怎樣一幅優(yōu)美的景色呢?又表達了怎樣一種與眾不同的情感呢?讓我們共同來欣賞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吧。

 。ぐl(fā)學生探求知識的好奇心,引發(fā)學習興趣。)

  2、簡介文體和作者

  文體 :我們學過的文言文的體裁有說、銘,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文言體裁“駢文”。

  (回憶學過的文言體裁:說、銘,簡單了解文言體裁“駢文”。)

  駢文,文體名。起源于漢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雙句為主,講究對仗、聲律和藻飾。又稱“四六文”。

  作者:吳均,字叔庠,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其文風格清拔而有古氣,稱為“吳均體”,大家都仿效他。

 。私庾髡邊蔷

  二、自主學習:閱讀全文,整體感知,疏通文意

  1、指導學生一讀,讀準音,通文意。

 。ń處煂τ谝呻y問題及時解答,如“東西”“ 夾岸”“泠泠”等的解釋。學生結合課文下注釋,通過小組討論,相互交流,疏通文意。)

  2、通過誦讀,讀出語言的神韻。

  通過聯(lián)想,領悟語言的美。

 。ㄟ\用多媒體聽配樂朗誦,在音樂和圖片的幫助下,認真體會作者的語言,進而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合作探究學習:精讀細品,分析內(nèi)容,把握主旨

  1、指導學生默讀文章,思考:你能在文章中找到作者對“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特點進行概括性描寫的句子嗎?

 。▽W生討論、總結: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教師小結:作者在第一段中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作為自己對富春江風光的高度概括和由衷的贊嘆,并作“文眼”統(tǒng)領全篇,開頭第一段從結構上看,是總寫。為下文內(nèi)容的進一步展開埋下了伏筆。由此可見,本文可分為兩層。

  2、既然“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一句,作者那么又是如何具體詳細為我們描繪富春江水“奇”“異”的景色特點呢?

 。▽W生討論、總結一:水,分別表現(xiàn)了它的清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戲石,直視無礙!;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苯!保

 。▽W生討論、總結二:山的奇異主要表現(xiàn)在樹多、山高、景美三個方面。)

 。▽W生討論、總結三:作者在第二段中首先采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方法,分別從正面和側面兩個不同的角度突出了“異水”的清澈透明特點,然后采用同樣的修辭方法,突出了“異水”的湍急奔騰的氣勢。)

  教師總結:作者在第二段中首先對水進行描寫,分前后兩個層次來描寫水的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反映了江水的動靜變化,豐富了富春江水的特色。這樣寫能顯示作者感情色彩的變化,場面變化和文章節(jié)奏的變化。作者用他的妙筆,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態(tài)。

  3、在描寫了異水之后,作者又是如何爪住山“奇”來描寫的呢?

 。▽W生討論、總結一:在寫山時文章逐層展開,多角度的分別描寫了群山、樹木,以及其中的泉水、百鳥、鳴蟬、山猿,特別是突出了它們的聲音。)

  (學生討論、總結二:作者在這一部分的描寫中除了運用多種修辭外,還從視覺、聽覺角度來描繪各種景色,有著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

  教師總結: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者運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把群山的靜態(tài)美轉化為動態(tài)美。不僅寫出了山的形貌,而且賦予了生命活力,使人感受到大自然強烈的生命節(jié)奏。作者在描寫山中的各種聲音時,各種聲音仿佛是交織成優(yōu)美的山林交響曲。山林變成了美好的音樂世界,表面上似乎熱鬧異常,其實卻是以鬧寫靜,顯示出山深無人的幽靜。(可以由學生討論明確:這種方法叫“以動襯靜”,教師應及時表揚,可舉例,如“”)最后四句寫景,表現(xiàn)日光明暗的林中景致,照應前文“寒樹”寫出了枝繁葉茂,給人欣欣向榮、積極向上的感覺。

  4、要求學生再讀本段,思考:我在開始就講過,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那么大家能否說一說作者通過寫景究竟要抒發(fā)怎樣的`情感呢?文章中是否有相應的句子表現(xiàn)出來?

  (學生討論、總結一:從全文看,作者表現(xiàn)了他對大自然優(yōu)美景色由衷的贊美。如“水皆縹碧,千丈見底”,“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和“鳶飛唳天者,望蜂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等句子。

  (學生討論、總結二:根據(jù)文章下注釋中對“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和“鳶飛唳天者,望蜂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兩個句子的翻譯來理解,作者是觸景生情,自然產(chǎn)生出許多感慨。這些感慨不僅用的幽靜安閑和世俗社會的喧鬧繁雜作對比,并且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會,表達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向往。)

  教師總結: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從行船游江的真實感受出發(fā),極力刻畫了自富陽至桐廬一帶富春江山水的山水景色,以鮮明生動的筆墨描繪了這里秀美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作者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明確本文中心,學生齊讀句子,領會文章主旨。)

  四、指導學生再讀在探究學習,細細品味文章寫作特點

  (一)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合作探究,相互交流體會

  討論:1、文章采用了許多不同的修辭方法,有比喻、夸張、擬人、對偶等。

  2、在景色的描寫過程中,有從不同角度、不同的感受來表現(xiàn)的。

  3、語言非常生動形象,有節(jié)奏,讀來朗朗上口,有詩歌的味道。

  教師總結:本文的寫作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角度多變,表現(xiàn)手法多樣。使形象生動豐滿,立體感特別強,尤其景物的動靜對比描寫突出。

  2、筆法靈活,構想巧妙。作者先總后分,全文以情馭景,以景生情,揮灑自如,雖然全文沒有一處寫人,但是使讀的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

  3、語言清新流暢,精與錘煉。本文是駢文,語言優(yōu)美、音韻鏗鏘,句式整齊、充滿了音樂美,不愧為山水游記中的上乘作品。(可以聯(lián)系柳宗元的《小石潭記》)

  (二)指導學生背誦,比較閱讀,回味遷移

  比較閱讀本文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周敦頤的《愛蓮說》、劉禹錫的《陋室銘》等文章。再次把握本文的語言特色和文章主旨。

  練習:運用不同描寫方法及通過不同描寫角度,表現(xiàn)一處景色。如:《家鄉(xiāng)的太湖》。

  五、文章總結:

  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短文,語言生動優(yōu)美,巧妙地運用各種比喻、夸張等修辭方法。通過反復朗讀品味,理解作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向往,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六【板書設計】

  七、學后反思:

  亮點:

  待改進之處: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本文的基本內(nèi)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詞匯。

  2.通過理解和分析,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領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3.通過誦讀訓練,進一步培養(yǎng)對文言文的語感。

  教學重難點

  1.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筆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2.幫助學生理解“鳶飛戾天”兩句。

  教學準備

  讓學生通過查《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解決文章中的生字詞。教師準備有關富春江的風景短一片及課文重點字詞的投影。

  設計思路

  本文雖是書信可與一般書信不同,人們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詞麗句構成的小品文。因此在教學時,應當使學生初步懂得怎樣審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一要 教學生讀懂文本并能順暢地朗讀;二要善于啟發(fā)學生的想像和聯(lián)想。朗讀,總的說來,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要注意停頓,每讀完一小層都 可以作稍長的停頓,這樣才有鮮明的層次感,不至于將兩個不同的畫面交錯在一起。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 二字上,才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教師要做示范朗讀,也可以讓學生中讀得好的示范。

  教學時由眼前的風景引入。啟發(fā)想像,教師可以根據(jù) 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節(jié),然后設問。例如,作者這次是特意選擇一個“風煙俱凈”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說“猛浪若奔”不是從旁看到的,而是小 船在浪尖上行駛時親自感受到的;“負勢競上……爭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覺,如此等等。根據(jù)這些情節(jié)設問,可能引起爭論,但更有可能出現(xiàn)教師意想不到的好答 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可愛的祖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數(shù)不勝數(shù)。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著名的景IX?

  (學生討論回答。)

  師: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欢闻臄z于浙江富春江的風景片。下面就請大家一起欣賞。要求看完后說出自己的感受。

  (學生討論回答。)

  師:富春江的景色用一個字來說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學家吳均在游覽完富春江的風光后,情不自禁寫了一篇描繪富春江風光的文章《與朱元思書》。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朱元思的書信節(jié)選,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先請同學們聽讀課文,聽讀時注意字詞的`讀音,分清句子的停頓。

  二、教學第一自然段

  1.教師范讀后講解:①風煙:指煙霧。②共色:同樣的顏色。③俱:都。④許’:附于數(shù)詞之后,表約數(shù),相當于“光景”“左右”。⑤獨絕:獨一無二;絕,到了極點。⑥從流飄蕩: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這句是作者敘述自己的行動的,省略了主語。

  2.小結: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這部分是文章的總起,概括描述了從富陽至桐廬一路上的奇山異水。

  3.朗讀第一自然段。

  三、教學第二自然段

  1.學生齊讀后講解。

 、倏~碧:青白色;縹,音.piao3。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6n。③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2.小結: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這部分以簡練傳神的筆法從靜態(tài)和動一態(tài)兩方面描寫富春江的異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異”之特點。

  3.齊讀第二自然段。

  四、教學第三自然段

  1.教師領讀后講解。

 、俸畼洌菏谷丝戳烁械接泻疀鲋獾臉洹"谪搫莞偵希簯{依(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③軒邈:軒,高;邈,遠。這兩 個字在這里作動詞用,意思是這些高山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④泠泠:形容水聲的清越。⑤相鳴:互相和鳴。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熱 衷于功名利祿的心。⑧經(jīng)倫:籌劃、治理。⑨忘反:流連忘返;“反”同“返”。⑩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枝在上

  邊遮蔽著。上,在上,名詞作狀語。⑨猶: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⑩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顯露。

  2.小結:以上為文章的第三部分。這部分以細膩的筆觸詳寫了富春江夾岸的奇山,并抒發(fā)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這里,作者既從側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發(fā)了對世俗官一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3.齊讀第三自然段。

  五、探究討論

  1.作者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異”在哪里?

  (學生討論,發(fā)表意見。)

  老師歸納:

  學生只要能抓住重點,說出一水之清澈(“千丈見底”“直視無礙”)和山之峻峭(“爭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夠大致領悟這篇寫景美文的魅力了。

  2.寫景要注意條理,請大家分析討論這篇文章寫景的順序。

  (學生討論,發(fā)表意見。)

  教師歸納: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總寫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異水”來寫;第二自然段寫異水,運用比喻和夸張將富春江“異水”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第三自然段寫“奇山”:作者從視覺、聽覺感受的角度來寫,給景物蒙上了一層清淡幽雅的色彩。

  六、全班集體朗讀全文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把課文改寫成現(xiàn)代文,介紹富春江的景色,作為本課所放錄像的解說詞。資料鏈接

  吳均,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一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賤,均好學而有俊才。沈約曾見其文,頗 為贊賞。天監(jiān)初,柳惲任吳興太守,召他為主簿,常與他賦詩。后為建安王蕭偉記室,升國侍郎。他曾表求撰寫《齊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惡其實錄,“以 其書不實”,命焚毀。后奉詔撰寫《通史》,未就而卒。事見《梁書》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吳均傳》。今人朱東潤《詩人吳均》一文中有吳均年譜(見 《中國文學論集》,中華書局1983年出版)。

  吳均是史學家,他著有《齊春秋》三十卷、《廟記》十卷、《十二州記》十六卷、《錢塘 先賢傳》五卷,注釋范曄《后漢書》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學家!读簳繁緜髡f:“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學之,謂為‘吳均體’!薄端 書"經(jīng)籍志》四著錄:“梁奉朝請《吳均集》二十卷!薄杜f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皆為二十卷。《宋史"藝文志》著錄:“《吳均集》三 卷!笨梢娖湮募螘r已大部分散失。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與朱元思書》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文言文,本單元所選的古詩文,題材多樣,內(nèi)容豐富;驅懢,或書寫人生志趣,或表現(xiàn)親朋情誼,無不滲透著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與朱元思書》是作者吳均寫給友人的一封書信,但與一般書信不同,沒有問候的套語和日常事物的敘述,而是一篇由清詞麗句構成的寫景小品文。作者描繪了富陽至桐廬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流露出對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含蓄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本課作為本單元的開篇講讀課文,以寫景為主,借寫景來抒發(fā)作者的人生情趣,在本單元的教學活動中,起著引領學生走進文言文學習的重要作用。

  學情分析

  八年級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些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積累了一些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所以課堂上可以讓學生自讀,借助工具書,結合注釋理解課文大意。但對于寫景的技法文章的內(nèi)涵,學生不會自主分析學習鑒賞,這是學生的難點;還有朗讀,學生能齊讀、自由讀,但不會有感情的朗讀,不能讀出文言文的音韻美,所以要指導學生學習提高這方面的能力。

  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

  1、了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2、感受文中所描寫的富春江獨特的自然美景,體會本文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的特點,逐步提高鑒賞水平。

  3、體會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把握課文的主旨,重視朗讀訓練,進一步培養(yǎng)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

 。ǘ┻^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自主閱讀注釋和資料,讀準字音,掌握常用的文言詞匯并理解文章基本內(nèi)容。

  2、通過教師點撥。討論及學生自讀,試讀,有感情讀等方式,體會本文多角度,多層次描繪景物的特點。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本文基本內(nèi)容并掌握常用文言詞匯;體會本文多角度多層次描繪景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對景物作生動逼真描繪的特點。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8

  《與朱元思書》這篇文章用人的感受反襯出山水之美,也抒發(fā)了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視之情,對友人的規(guī)勸。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具有教學課堂模塊明顯、思維啟發(fā)過渡自然,問題設計精當?shù)奶攸c,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一起來學習下!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2.體會作者由觀賞自然景物而引發(fā)的內(nèi)心感觸。

  3.熟練地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

  2.疏通文意并熟練地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認知生字:湍軒邈泠嚶鳶窺柯

  2.熟讀課文,了解大意。

  3.閱讀《三峽》,準備比較閱讀。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古人描寫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煙海。大家一定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篇文章《三峽》吧?文章描寫了三峽兩岸高峻的山勢、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峽中四時景色的變化,充滿了詩意,成為古今傳誦的名篇。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類似的文章《與朱元思書》。大家可以通過比較閱讀,看看兩篇文章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異同。

  二、檢查預習,識記生字

  縹(piǎo) 湍(tuān) 軒(xuān) 邈(miǎo) 泠(líng)

  嚶(yīng) 鳶(yuān) 窺(kuī) 柯(kē)

  教師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內(nèi)容,從字的音、形、義三方面理解、認記,可以讓學生大聲讀一讀,動手寫一寫。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朗讀課文

  要求:采用多種形式反復朗讀,感知課文內(nèi)容。注意語氣,突出重音,節(jié)奏鮮明,速度稍緩。

  2.疏通文意

  a.先自主學習,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難懂的詞語,由教師提問或者學生提出問題老師解答。

  補充注釋:

  風煙俱凈:全,都。

  任意東西:任憑江流飄蕩而或東或西。

  一百許里:余。

  天下獨絕:極頂。

  急湍甚箭:湍,急流。甚,勝過,超過。

  泉水激石:沖擊,沖刷。

  好鳥相鳴:美麗的鳥兒。

  在晝猶昏:猶如,如同。

  b.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對搞不懂的問題,通過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相互質疑解答,弄懂全篇。

  c.課堂交流,翻譯全文,教師點撥。

  參考譯文:

  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我的小船)隨著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里(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魚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著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誰爬得最高,伸得最遠,由此而形成無數(shù)的山峰。(山間)的泉水沖擊著巖石,發(fā)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彼此嚶嚶地叫著,十分和諧。蟬不停地叫著,猿不停地啼著?吹竭@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樹枝縱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見到陽光。

  d.繼續(xù)朗讀課文,以至成誦。

  四、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師導學)

  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疏通了文意,對這篇課文已經(jīng)有了大概的了解。若要對文章的內(nèi)容做進一步的探究,還應怎樣做呢?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提出問題,供大家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將提出的問題集中歸納到以下幾點,通過合作探究,做出解答,最后統(tǒng)一認識)

  1.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試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劃分本文結構,概括段落大意。

  3.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目的是什么?

  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來?

  5.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

  1.本文主要描寫了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的奇山異水。中心句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第一段總領全篇,點明“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第二、三段分寫,緊承上文,具體而細致地分別描寫異水和奇山。

  3.主要采用了描寫的手法,表現(xiàn)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一百許里)水之清澈和兩岸夾山之高峻。

  4.流露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避世隱退的高潔志趣。從“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可以看得出來。

  5.本文是一篇駢體文,語言優(yōu)美,采用以駢為主,駢散結合的寫法,且講究對和聲律。

  (這一問題教師可以主講,結合學過的課文《陋室銘》,指導學生能分辨課文中的駢句和散句即可,不必細究)

  五、探究景物描寫的特點

  請學生談談本文在景物描寫上的特點,并用同樣的方法,做口語片斷練習。

  教師提示:

  1.抓住了景物的特點,突出了“奇山異水”。

  2.按地點轉移,由近及遠的順序寫:從流飄蕩,俯視碧水,仰觀青山。

  3.采用多種修辭手法使描寫對象形象鮮明,富于生機:水皆縹碧,千丈見底(夸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對偶);負勢競上,爭高直指(擬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對偶)……

  4.詳寫山,略寫水。疏密有分,輕重有度。

  六、拓展延伸,比較閱讀

  教師首先讓學生集體背誦《三峽》,熟悉文章的內(nèi)容。然后讓學生從內(nèi)容和形式等方面談談兩篇文章的異同。鼓勵學生放開談,隨意談。學生邊談,教師邊歸納,寫在黑板上。

  1.相同之處:

  都主要運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突出描寫了山水的景色,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欣賞和熱愛之情。

  寫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

  都側重寫山,突出了山勢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2.不同之處:

  寫作目的不同:《三峽》主要是為了客觀地介紹地理知識,而《與朱元思書》則突出了對大自然的贊賞,而且寫出作者的內(nèi)心感觸。

  在描寫上:《三峽》在寫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時的變化;寫山時,還突出了山的連綿不斷。

  在形式上:《三峽》是散文,而《與朱元思書》是駢文。

  (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強求。教師要略加點撥,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理解)

  七、教師小結

  山川景色,古來共談。當我們手捧書卷,領略這些美文的時候,我們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間,眼觀自然之象,耳聽天籟之音,身感物外之趣,雜念頓然消逝,心靈得以凈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們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國的青山綠水,飽覽大自然的旖旎風光。

  八、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

  2.游覽當?shù)氐纳酱ǖ让麆,寫一篇游記?/p>

  板書設計

  與朱元思書

  吳均

  總敘:景色奇特秀麗 愛慕自然

  分敘:奇山異水獨絕 志趣高潔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9

  【教學目的】

  1、誦讀、釋詞、譯句相結合,積累有關文言實詞(許、急、奇、好等)。

  2、利用關鍵詞語分析課文結構、輔助背誦。

  3、在理解的基礎上,想象作者創(chuàng)設的意境,體會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把握主旨。

  4、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步驟】

 一.課文準備

  教師提問,學生舉手搶答

  1、齊讀:吳均的詩歌《山中雜詩》》: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2、提問:1)這首詩是誰寫的?

  2)寫了什么?

  3)你還知道關于這個作家什么知識?

  明確:1)吳均 2)寫“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的煙、落日、鳥、云這四種景物 3)吳均(南朝),字叔癢,是一位善寫山水的大家。梁朝吳興故彰(今浙江省安吉縣)人。他出身貧寒,為人性格耿直,好學,有俊才。他的詩文“清拔有大氣”,曾得到當時文壇領袖沈約的稱賞。當時有的人效仿他這種文章,稱“吳均體”。吳均著有《后漢書注》、《齊春秋》、《廟記》等書,后來都失傳了。

  3、引入:今天我們來欣賞吳均另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與朱元思書》

二、課文閱讀

  (一)、一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句讀

  1、欣賞:放配樂錄音,要求學生仔細聽課文,在書上記下讀音、句讀。

  2、質疑:是否有還不明白的讀音、句讀?(舉手提問)

  明確:縹碧、急湍、軒邈、泠泠、鳶飛戾天的讀音

  3、朗讀:學生齊讀課文。要求讀出流暢感和美感。

 。ǘ┒x課文:正確釋詞并譯句

  1、朗讀:出聲散讀課文,請學生圈出不能解釋的詞句,準備提問。

  2、導讀:教師投影補充注釋,幫助理解

  1)獨絕:獨一無二。

  2)負勢競上:依憑(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這一句的主語是“高山”,不是“寒樹”,從下文“千百成峰”可以看出。

  3)“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語出《詩經(jīng)·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所以“好鳥”的“好”是友好,友愛的意思。韻:和諧的`聲音。

  4)“鳶飛戾天”:語出《詩經(jīng)·大雅》,原詩以“鳶飛戾天,魚躍天淵”起興,意思是鳶飛到天上,魚在深淵中跳躍。本文作者只是借用《詩經(jīng)》的語言材料,所表達的意思與原詩無關。

  3、質疑:對照注釋,是否能一句一句解釋?同桌之間互相說說看。

  4、討論:有什么覺得不好解釋和翻譯的?課堂討論解決

  明確:以下句子要能夠正確翻譯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風塵和霧氣全部消散一片明凈,晴空和青山顯現(xiàn)著共同的顏色。

  2)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任憑(船兒)隨著江流往東或是往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涌的浪滔,與快馬無異。

  4)夾岸高山,皆生寒樹:緊貼兩岸的山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

  5)負勢競上,互相軒藐:樹木憑著山勢,仿佛爭著向遠處高處伸展。

  6)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鷹那樣極想得到名利的人,看到這樣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功名利祿的心。

  7)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橫斜的大樹枝遮蔽著天空,即使白天也與黃昏無異。

  8)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稀疏的小樹枝交織的地方,有時或許還可以漏出點陽光。

 。ㄈ┤x課文:理清課文結構和主旨

  1、朗讀:齊讀課文。

  2、欣賞:教師分發(fā)欣賞板塊,學生自讀。

  3、質疑:教師投影問題,,小組再讀課文,根據(jù)欣賞板塊討論:

  1)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話最能概括課文所寫景物的特征?為什么?

  2)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展現(xiàn)這個“異”和這個“奇”字的?

  3)根據(jù)文句你能悟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心情嗎?

  4)本文的語言有什么樣的特點?

 三、板塊一—全譯文

 。强罩械模熿F都消散凈盡,天空和遠山呈現(xiàn)出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流蕩漾,任憑船兒東西漂泊。從富陽縣到桐廬縣(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呈現(xiàn)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游魚和細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無障礙。(那飛騰的)急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猛似奔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著郁郁蔥蔥的樹木,使人看了有寒涼之意,(高山)憑著(高峻的)形勢,奮力直向上聳,仿佛互相競賽向高處和遠處發(fā)展;(它們)都在爭高,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發(fā)出冷冷的清響;好鳥兒相向和鳴,唱出和諧而動聽的聲音。(樹上的)蟬兒一聲接一聲不斷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聲一聲不住地啼。那些懷著對名利的渴望極力高攀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之心;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象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陽光。

  板塊二——吳均的文學創(chuàng)作

  《梁書·吳均傳》說他文體清拔有古氣,在當時頗有影響,時稱吳均體。其詩今存 140余首,多為友人贈答、贈別之作。音韻和諧,風格清麗,屬于典型的齊梁風格;但語言明暢,用典貼切,無堆砌之弊。吳均善于刻畫周圍景物來渲染離愁別緒。如輕云紉遠岫,細雨沐山衣,白日遼川暗,黃塵隴坻驚,寫景都很細致。

  吳均很注意向樂府民歌學習,擬作了不少樂府古詩,如《行路難》 5首、《胡無人行》、《從軍行》等,雖辭藻華美,但不失剛健清新的氣息,有鮑照余緒。

  吳均善于以駢文寫書信,今存《與施從事書》、《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3篇,俱以寫景見長!杜c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朱元思的書信節(jié)錄,可自成一篇寫景散文。文中描寫了自富陽至桐廬一百里間的山光水色。天下聞名的富春江景色被寫得細入毫發(fā)。

  板塊三——吳均體

  梁武帝曾經(jīng)斥責吳均:“吳均不均”,活畫出他的個性。他不僅越職私撰歷史,而且偏實錄梁武帝的痛處。文如其人,雖用當時盛行的駢體,但卻別具一格,駢中帶散,一任性氣,自成一體,謂之曰:“吳均體”。

  板塊四——吳均的志向

  吳均家世貧賤,終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現(xiàn)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氣,如《贈王桂陽》松生數(shù)寸時,遂為草所沒。未見籠云心,誰知負霜骨,借松樹來吐露懷才不遇的牢騷,其構思立意很象左思的郁郁澗底松和陶淵明的青松在東園。再如《梅花落》、《行路難》、《贈別新林》等詩中,也含蓄地抒寫了渴望有所作為的心情。

  明確:

  1)“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圍繞著“”奇“異”這兩個字展開。

  2)景——異水: “清” (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 (高山寒樹,軒藐成峰) “聽” (泉水作響;好鳥成韻。蟬鳴不窮,猿叫無絕)

  3)無拘無束、任性自得 (負勢爭高,息心忘反)雖亟思奮發(fā)有為,但終未顯達,因而有些消極遁世的思想情緒。

  4)文句清新優(yōu)美,寫景狀物細致,句式“兩兩相對”,又駢中帶散。

 四、課文拓展

  1、 教師出示欣賞板塊

  2、 小組自讀選文,討論說出大致文意

  板塊五——《與顧章書》

  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向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遍饒竹實。山谷所資,于斯已辦,仁智所樂,豈徒然哉?

  注釋:〔謝病〕因病而自請退職。

  〔還覓薜蘿〕意思是正準備隱居。薜,薜荔;蘿,女蘿,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帶女蘿!焙笠源舜鸽[士的服飾。

  〔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內(nèi)。

  〔森壁爭霞〕陰森陡峭的峭壁與天上的云霞爭高。

  〔孤峰限日〕孤特聳立的高峰遮斷了陽光。

  〔幽岫〕幽深的山穴。 〔英英〕形容聲音和諧動聽。

  〔綿綿〕形容聲調(diào)悠長。 〔重〕這里是向往的意思

  〔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葺,修建。

  〔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幸好菊花、竹實很多。富,充裕。偏,特別。饒,豐富,竹實,又名竹米,狀如小麥。菊花、竹實,都是隱士所食之物。

  〔山谷所資,于斯已辦〕意思是說,山谷中隱居生活的必需品,這里都已具備。資,提供。辦,具備。

  〔仁智之樂〕意思是,佳山秀水為仁人智士所喜愛。《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五、課文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和同步練習。

  2、背誦課文,準備默寫。

  3、將課文拓展的《與顧章書》改寫成現(xiàn)代漢語的小散文,注意既要語言自然又不要失卻原文的韻味。

【與朱元思書教案】相關文章:

《與朱元思書》教案03-07

與朱元思書 教案06-23

與朱元思書的教案03-07

《與朱元思書》教案03-08

與朱元思書教案02-14

與朱元思書03-16

《與朱元思書》優(yōu)秀教案08-28

與朱元思書優(yōu)秀教案03-06

精選與朱元思書教案三篇08-04

與朱元思書教案三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