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2-01-07 05:17:38 教案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合集8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合集8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玩各類能滾動的物體,體驗玩滾動游戲的樂趣,引發(fā)幼兒對滾動現(xiàn)象的好奇。

  2.愿意表達自己在探索活動中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幼兒自帶1-2種自己認為能滾動的物體。

  活動重點:

  探索怎樣把物體滾動起來。

  活動難點:

  了解物體滾動的原因。

  審美元素:

  探索活動的成功會給人帶來心靈上的滿足和喜悅,能夠激發(fā)人向更高更難的方向發(fā)出挑戰(zhàn)和進取,本次活動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物體滾動"的經驗。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哪些東西能滾嗎?

  2.幼兒自由介紹自己帶來的能滾動物體。

  師:你帶來的是什么?它能滾動嗎?

  3.幼兒自由探索,嘗試使物體滾動起來。

  師:你們玩玩、試試,看看到底哪些物體能滾起來。

  4.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嘗試,并交流各自經驗,了解什么是"滾動"。

 。1)引導幼兒根據(jù)嘗試后的.經驗,將這些物體按照能否滾動進行歸類。

 。2)請幼兒演示,并檢驗這些物體能否滾動。

 。3)引導幼兒嘗試用語言和動作來表達"滾動"。

 。4)引導幼兒嘗試解釋物體滾動的原因:這些東西為什么能滾起來呢?

  教師小結:

  這些物體,有的像圓柱、有的像圓錐、有的像球體……在一般情況下,圓狀物體都可能會滾,不過,事情不一定就像我們猜想的那樣,只有試了才能真正知道它能不能滾動起來。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物品的數(shù)量感興趣,有好奇心。

  2.能正確地握筆、畫線,完成操作任務。

  3.學習用連線對應比較的方法,比較判斷兩組物體的多少、一樣多。

  二、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畫有大小不同的'兩串糖葫蘆的圖片,彩筆若干。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圖一,提問:這是什么?你吃過糖葫蘆么?糖葫蘆是什么味道的?由此導入活動。

  2.教師引導幼兒比一比,哪串糖葫蘆多。

 。1)引導幼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說說第一幅圖中,兩串糖葫蘆有什么不一樣?

 。2)示范圖一,用連線對應比較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并判斷指出兩串糖葫蘆哪串多,哪串少。

 。3)示范圖二,引導幼兒繼續(xù)用連線的方法進行比較,并判斷出兩串湯葫蘆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3.幼兒連一連,比一比。

  用連線的方法,完成《幼兒讀物.科學》中《連一連,比一比》的練習,看誰完成的又快又好。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材料:

  教具:色板一

  學具:《課堂用書》、《操作冊》第1冊第1和2頁,操作卡第1冊第1頁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訓練幼兒視覺感知的精確性和辨別力。

  2、發(fā)展幼兒的操作能力,能準確將相同顏色的物體連起來,促進幼兒比較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3、能在生活中準確說出物體顏色的名稱,體驗辨識顏色的樂趣。

  工作步驟:

  一、預備活動

  師幼相互問候。

  走線:幼兒在緩慢的樂曲中,跟著教師兩腳交互在線上逆時針前進――即前腳跟接著后腳尖,眼睛平視前方,雙手自然下垂,協(xié)助孩子練習肢體的平衡感,使孩子走路有優(yōu)雅的走姿;3―5分鐘過后,結束走線,音樂漸緩。

  線上游戲:顏色問答游戲。教師引導幼兒坐在蒙氏線上,請幼兒跟著教師一起學習顏色問答歌,教師先示范,幼兒熟悉以后,教師和幼兒一問一答,練習唱顏色問答歌。

  二、認識紅、黃、藍

  1、教師先取來工作毯,平鋪在地上,再取來色板一,將色板一豎放在工作毯的右側,取出右側的色板一中的紅、黃、藍各一放在工作毯的中央,進行三階段教學法進行教學。

 。1)教師指著紅色的色板說:“這是紅色的”,指著黃色的色板說:“這是黃色的”,指著藍色的色板說:“這是藍色的”。

 。2)接著請幼兒辨別,提問:“哪一個是黃色的?”或“請你把紅色的拿起來放到我的.手上”或“請你把藍色的藏起來!

 。3)最后請幼兒說出色板的名稱,提問:“這是什么?”或“這叫什么?”三階段教學法演示完畢,教師收回教具。

  2、利用生活中的有色物體引導幼兒來辨別紅、黃、藍三種顏色。

  三、練習活動

  1、教師請幼兒拿出操作卡第1頁,操作卡上是紅、黃、藍三塊色板,請幼兒根據(jù)要求給這些色板排序。如:請按照紅色的、藍色的、黃色的順序排序,或按照藍色的、紅色的、黃色的順序排序,或按照黃色的、藍色的、紅色的順序排序。幼兒邊操作邊要說出排序的各個色板的名稱,并將操作結果與練習冊上對照,驗證是否正確。這樣能檢查出幼兒對紅、黃、藍三種顏色名稱的掌握程度。

  2、教師請幼兒按照要求完成《課堂用書》第2頁的活動。

  四、游戲活動

  教師請幼兒按照要求完成《操作冊》第1―2頁的活動。

  變化與延伸:

  1、取放色板時手指只能碰觸色板的原木色的邊緣,教師示范尤其要

  精確,給幼兒做好榜樣。

  2、教師要把握住生活中隨機教育的契機對幼兒進行色彩的滲透。

  附顏色問答歌:

  小朋友我問你,什么東西紅彤彤?

  X老師告訴你,蘋果蘋果紅彤彤。

  小朋友我問你,什么東西黃澄澄?

  X老師告訴你,梨兒梨兒黃澄澄。

  小朋友我問你,什么東西藍湛湛?

  X老師告訴你,天空天空藍湛湛。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大家一起動手養(yǎng)蝌蚪,愛護蝌蚪。了解蝌蚪怎樣變成青蛙。

  2.培養(yǎng)幼兒熱愛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操。能夠和動物做朋友。

  二,活動準備

  魚缸一個,自制捕魚網(wǎng),水桶,蝌蚪若干。

  三,活動過程

 。ㄒ唬⿲牖顒

  1.昨夜下這么大的雨,好些小生命蹦到走廊上,來我們學校做客啦。這是什么呀,原來是小青蛙呀。他們在找媽媽呀。我們一起來做媽媽,玩?zhèn)蝌蚪變變變的游戲吧。

  2.老師帶領幼兒到小池塘邊撈若干蝌蚪回學園,把它們養(yǎng)在魚缸里。幼兒扮演媽媽的角色,由老師分配,設置自然角,每位幼兒輪流照看小蝌蚪。

  (二)蝌蚪寶寶變變變

  1.每天早晨讓幼兒觀察小蝌蚪的變化。

  從卵——蝌蚪——長出兩條后腿——長出兩條前腿——尾巴沒有了的過程。

  2.教師小結青蛙的成長過程

  (三)讓我們的青蛙寶寶去找媽媽

  1.老師講解青蛙的功能,他是我們的好朋友,幫助我們吃田里的'害蟲。

  2.幼兒享受放生的喜悅,教師和幼兒一起把青蛙放生到水里,大家和青蛙說再見。

  3.教師表揚盡心盡責照顧蝌蚪的幼兒。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名稱:有趣的復制活動對象:5-6歲幼兒(大班)

  活動形式:討論,觀察,感受,動手操作

  一,設計思路:

  5-6歲的幼兒已經有一定知識經驗,對于自身不理解的事情,往往會產生很強烈的好奇感。在一次活動中,我們的一名小朋友突然對我的小紅花產生了興趣,她就利用彩泥自己做了一個不太規(guī)范的小紅花,然后高興的對我說:“老師,我有自己的小紅花了!彼吲d的沾著印泥,在自己已經準備好的紙上印來印去,不一會就完成了一幅畫,并送給了我。孩子給我極大的提示,我想為什么不讓孩子的興趣得到更大的滿足哪?我首先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大班的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強,尤其是在捏,撮,團手工方面。幼兒接觸到的彩泥比較柔軟,能夠隨意更換橫端面,然后進行有趣的復制活動,使用起來都比較方便,于是我開展了以下活動:

  二,有益的`學習經驗:

  1.引導幼兒了解復制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激發(fā)幼兒對復制現(xiàn)象的興趣。

  2.鼓勵幼兒參加復制活動,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揮幼兒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3.鼓勵幼兒大膽交流自己復制的過程,互相欣賞,共同感受復制帶來的方便性。

  三,難點分析:

  初次接觸復制的游戲活動,幼兒很可能會盲目的模仿,但希望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能夠大膽的開始創(chuàng)造自己的復制工具。

  四,資源準備:

  1,餅干,筆,書,玩具(相同的若干個)。

  2,電腦,課件(表示“生物克隆技術——動物的復制”的課件),印糕模型。

  3,卡通圖案,復寫紙,圖畫紙。

  4,彩泥每人一份,印泥。

  5,大沙盤,小果凍盒若干,小圍裙15個。

  6,輕音樂磁帶。

  五,活動流程:

  認識復制的現(xiàn)象—→了解生活中的生物克隆技術—→嘗試復制平面物體—→使用物品進行立體復制—→互相欣賞復制的作品,并鼓勵利用自己的方式復制。

  六,活動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認識復制的現(xiàn)象

  目標:請幼兒初步認識復制的現(xiàn)象。

  準備:餅干,筆,書,本子,玩具(相同的若干個)。

  過程:教師將相同的物品分散到教室的各個角落,將幼兒引導擺好的桌子前,請幼兒記住要找的東西,幫助老師收拾物品。教師請幼兒品嘗相同花紋的餅干,并引導幼兒討論:“小朋友們,你看看一片片相同的餅干,一支支相同的筆,一本本相同的書,一件件相同的本子等等,這樣相同的東西是怎么做出來的?”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你還知道有哪些復制的辦法?”鼓勵幼兒大膽的講述。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生活中的生物克隆技術——動物復制

  目標:通過觀看幻燈片,了解更多的復制工具,擴大幼兒的視野。

  準備:電腦,課件,印糕模型。

  過程:觀看電腦幻燈片:介紹克隆羊,了解克隆科技。并鼓勵幼兒嘗試說說生活中有那些復制方法,他們是如何的復制?鼓勵幼兒大膽討論。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嘗試復制平面物體

  目標:嘗試自己動手操作。

  準備:卡通圖案,復寫紙。

  過程:

 。1)出示平面模型,引導幼兒思考有什么辦法來復制出一模一樣的圖樣,請幼兒討論。都有那些方法???

 。2)請幼兒幫助自己復制可愛卡通圖案,引導幼兒考慮怎么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里,復制最多張,分成小組,鼓勵合作。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使用物品進行立體復制。

  目標:通過動手操作,使幼兒喜歡使用復制工具,以節(jié)省時間。

  準備:彩泥,繪畫紙,印泥。

  過程:

 。1)提供三個區(qū)域:讓幼兒感受復制的方便性。

  玩沙子,利用小果凍盒復制相同的小沙包。

  用手的不同部位變換,印出不同花紋做畫。

  用彩泥,規(guī)則模型復制小用具。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盡量每個組都去活動,并請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復制方式,體驗復制活動帶來的樂趣。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互相欣賞復制的作品,并鼓勵創(chuàng)造用自己的復制方法。

  目的:鼓勵幼兒大膽表訴自己是怎樣復制作品的,增強自信心。

  準備:印泥,口紅等。

  過程: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復制游戲.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常見動物各種保護自己的辦法。

  2、喜歡參加科學探究活動。

  活動準備:幼兒已經認識一些動物。

  活動重點:了解常見動物各種保護自己的辦法。

  活動難點:能圍繞主題進行討論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活動過程:

  1、動物的'衣裳:

  出示蝴蝶、青蛙、駱駝、北極熊,討論。

  -----“為什么它們穿不同顏色的衣裳?”(與花叢、青草、沙漠、雪地、顏色相近,能保護自己,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

  出示烏龜、刺猬、魚、鳥的圖片,討論。

  ----“為什么它們穿不同顏色的衣裳?”(用硬殼、刺、鱗保護自己,羽毛軟、暖、輕。)

  2、動物的防身術:

  出示貓的圖片。

  ----“貓是怎么保護自己的?”

  “還有哪些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是和貓一樣的?”

  出示牛的圖片。

  ----“牛是怎么保護自己的?”

  “哪些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是和牛一樣?”

  出示蜜蜂圖片。

  ---“蜜蜂的刺有什么用?”

  3、遷移聯(lián)想:

  鼓勵幼兒觀察與發(fā)現(xiàn)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觀察小雞小鴨的動態(tài),并描述動態(tài),激發(fā)幼兒觀察的興趣一級對小動物的熱愛。

  2、了解小雞小鴨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吃小石子幫助消化,小鴨尾部有油管等)

  活動準備:

  小雞小鴨若干個,陽仔大型積木圍成的圓圈里。供小鴨游泳的大臉盆和水。幼兒自帶小雞小鴨的事物。關于小雞小鴨出生的錄像帶。小雞小鴨的各種動態(tài)貼絨教具和結構圖。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雞小鴨的動態(tài)

  1、幼兒圍坐在老師的身邊介紹自帶的食物:你給小雞小鴨帶來什么東西?

  2、幼兒自由地去給小雞小鴨喂食。要求幼兒:仔仔細細地看小雞小鴨在吃東西的時候,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教師要引導幼兒觀察小雞小鴨的動態(tài))

  3、幼兒集中介紹小雞小鴨的有趣的事。教師引導幼兒用動作和好聽的詞來積極表達,根據(jù)幼兒的表述,出示相應的小雞小鴨的動態(tài)貼絨教具,并自然豐富小雞小鴨嘴巴里沒有牙齒,需要吃點小石子幫助消化的知識。

  二、比較小雞小鴨的外形

  1、幼兒自由觀察小雞小鴨外形的不同之處。

  2、幼兒集中表述觀察所得。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表述一次貼出小雞小鴨的'身體部分的結構圖,最后貼出完整的小雞小鴨。

  三、觀察小鴨游泳的情景

  1、出示大臉盆,情小鴨游泳,幼兒自由觀察和講述小鴨游泳的趣事

  2、教師自然豐富小鴨尾部有小油管的知識。

  四、觀看小雞小鴨出生的錄像

  1、教師提問:“你們知道小雞小鴨是怎么出生的嗎?”引導幼兒觀看錄像。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裝水活動中,感知水的特征。

  2、通過操作,知道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

  3、樂意參加玩水活動,積極進行探索。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苯o瓶子裝水:塑料瓶若干,幾種裝水的工具如:漏勺、勺子、碗、漏斗

 、参矬w沉浮:盆子里裝好水,各種物品如:塑料瓶、積木、泡沫、石頭、硬幣、積塑、各種水果等

  指導要點:

 、苯ㄗh將該區(qū)游戲放在接近盥洗室的地方,方便孩子倒取水。

 、矞蕚鋷着杷尯⒆佑锰峁┑难b水工具試一試給塑料瓶裝水,看看怎樣可以把瓶子裝滿水。

 、程峁┎煌牟牧,如:塑料瓶、積木、泡沫、石頭、硬幣、積塑、各種水果等,幼兒觀察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積累初步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介紹區(qū)域中提供的.各種材料

  二、提出探索的要求

  ⒈分成兩組進行探索。(裝水、沉。┖⒆觽冏灾鬟x擇,探索操作完可自由交換。

 、惭b水要求:把瓶子裝滿水。

 、吵粮∫螅嚎纯催@些東西放在水里會怎樣?

  三、觀察指導孩子的操作探索 根據(jù)幼兒的操作情況進一步提出要求。

 、毖b水活動:直接用瓶子裝水可以嗎?這些工具可以幫助你把瓶子裝滿水嗎?怎樣可以很快裝滿水?

 、渤粮』顒樱合炔乱徊履男⿻料氯ィ磕男⿻∑饋?(分一下類)然后實踐一下,再分類。

  四、交流操作探索的發(fā)現(xiàn)

  討論: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你用什么方法裝水的?哪些東西從沉下去?哪些東西浮在上面?

  活動反思:

 、焙⒆觽儗Σ僮鞅旧砗芨信d趣,能夠專注地進行探索,對每一種材料都有興趣,過程中也能動腦筋想各種辦法,老師觀察指導時的提示語能夠促使孩子有目的地操作和探索。

 、灿脦追N工具搭配裝水,小班孩子還不太能主動發(fā)現(xiàn),他們往往都選擇單一的一種工具進行,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提示。

 、吵粮』顒又,由于提供的材料較多,又沒有記錄,所以孩子們對自己的操作發(fā)現(xiàn)很容易就忘記,建議可以設計一張簡單的記錄表,嘗試用貼圖片的方式進行記錄。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11-04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04-14

科學活動教案范文05-04

科學活動《螞蟻》教案01-23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11-27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11-13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4篇05-20

科學活動教案 (15篇)06-12

科學活動教案32篇06-12

科學活動教案15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