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四篇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小實驗,知道小球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和表面光滑度有關。
2、運用材料自由操作,獲得小球減緩速度的方法,學習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3、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培養(yǎng)有條理、有序的操作習慣,激發(fā)探索與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
2、VCD機,
活動過程:
1、引入:小朋友你們玩過滑滑梯沒有?滑下來時的感覺是怎樣的?今天我們來玩小球滑滑梯的游戲,請你們用積木、紙板搭成滑梯,看誰的小球滾得快。
2、幼兒自由操作探索小球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的關系。
(1)老師交代要求:幼兒三人為一組,兩人分別用不同數(shù)目的積木和紙板搭成滑梯操作一輛小車同時滑落,一人負責記錄比賽的情況,可輪著交換玩。
。2)幼兒自由操作實驗A,老師巡回指導。
(3)歸納小結實驗結果提問:比賽結束了,你們的小球贏了嗎?告訴老師,做完實驗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怎樣才會贏呢?提問個別幼兒,在黑板記錄情況:第一局誰嬴了?為什么你的小球比他的.跑得快?示范、小結:剛才小朋友都發(fā)現(xiàn)了:積木越少,滑梯的坡度越平緩,車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積木越多,坡度越斗,球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3、幼兒操作探索球滑落跟滑梯表面光滑有關系!霸谙滦逼聲r滑得太快會很危險,得想個辦法減慢速度,小朋友你們也一起來想想辦法,讓小球滑得慢起來。
。1)老師交代要求:兩個滑梯下面都是放五個積木,幼兒在一個滑梯上用老師給的材料進行嘗試,另一個滑梯保持原狀,然后兩個小球同時滑下,看一看小球的速度有沒有減慢,最后填好記錄表。
。2)幼兒自由操作實驗B,老師巡回指導。
。3)歸納小結實驗結果提問:小朋友都很聰明,用了各種方法使小球慢了起來,誰能告訴我,你用了什么方法使小球慢起來,為什么會這樣的呢?老師示范、小結:原來我們的小車速度的快慢,也跟滑梯表面的光滑度有關的,表面光滑的小車滑落的速度就會,表面粗糙的小車滑落的速度就慢。
4、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幼兒積極去探索的精神。
。1)(向幼兒介紹斜坡防滑的方法)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與我們實驗有關的例子,請小朋友先看看錄像,再想一想,為什么?
。2)知道小車在斜坡滑落的一些規(guī)律,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方便,還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應不斷去探索,發(fā)現(xiàn)更好的方法。好!那我們就把我們發(fā)現(xiàn)去告訴開車的爸爸媽媽和叔叔阿姨。
活動反思:
我講的《賽車》是一節(jié)科學活動,本班幼兒對這節(jié)課的內容很感興趣,能夠積極參加,在發(fā)展了幼兒觀察力的同時,使幼兒了解了交通規(guī)則、體驗到了空間方位的相對性。大部分幼兒能夠以自身或客體為中心比較物體的前后方位。通過課后反復思索,發(fā)現(xiàn)許多不足之處,具體如下:
一、材料準備不夠充分
粘貼環(huán)行公路需要顏色亮麗的繩子,我使用綠色毛線繩來代替。由于綠色毛線繩顏色暗淡,不易被看到,致使有些幼兒開汽車開到公路外。
二、沒有充分利用游戲規(guī)則
幼兒開汽車時,有些幼兒沒有遵守游戲規(guī)則,出現(xiàn)將汽車開到公路外、反向開車的現(xiàn)象,我只采取了耐心勸導的方式,游戲規(guī)則并沒有真正的利用起來。
三、忽視了幼兒的年齡特點
在有規(guī)則的開汽車環(huán)節(jié)中,直接向幼兒規(guī)定了所有的紅汽車開在最前面,所有的藍汽車開在紅汽車的后面,忽視了幼兒拿到汽車頭飾后會迫不及待的戴在頭上,并不知道自己的汽車頭飾是什么顏色,應該讓幼兒在剛拿到汽車頭飾后或有規(guī)則的開車前仔細地觀察一下自己頭飾的顏色。之后還可以先讓所有頭戴紅汽車頭飾的幼兒開到老師的前面,糾正站錯位的幼兒后,再讓所有頭戴藍汽車頭飾的幼兒開到所有紅汽車的后面,對個別幼兒進行糾正。
如果讓我再次上這節(jié)課,我一定會將材料準備充分;充分利用游戲規(guī)則;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仔細考慮該提出什么問題,應該什么時候提出問題;語言引導與肢體語言引導結合使用。并避免在其它課上出現(xiàn)以上問題,爭取將課上得更加好,達到預定目標、使其更大發(fā)揮作用。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目的:
引導幼兒探索擺的運動規(guī)律,激發(fā)探索興趣。
材料介紹:
1、材料提供:
細線、重物(可以是積木塊、實心球、鑰匙、橡皮泥塊、紐扣等)、支架
。ㄖЪ艿鬃O有刻度標記)
2、材料使用:
。1)將重物拴在細線上,把細線掛在支架上,輕輕推動一下重物,它就會像鐘擺、秋千一樣擺動起來。
。2)觀察使用長短不同的'擺線后,重物擺動的幅度,并將重物擺動的位置作相應的記錄,從而逐步理解擺線與擺動的幅度、快慢有關系,與擺錘(重物)的重量沒有關系。
3、教育功能:
。1)引導幼兒按步驟操作,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自主學習能力。
。2)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擺的運動規(guī)律,發(fā)展幼兒的探索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指導要點:
當幼兒做好擺操作時,教師可在一旁提示,怎樣使你的擺擺動得更快或更慢一些?兩個擺擺線一樣長,一個擺錘重,一個擺錘輕哪一個擺得快?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繼續(xù)探究各種繩子的玩法及用途。通過繩的多種玩法,激發(fā)幼兒用繩鍛煉身體的興趣。
2.讓幼兒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培養(yǎng)合作意識。
3.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商討游戲規(guī)則,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重點難點:
通過繩的多種玩法,激發(fā)幼兒用繩鍛煉身體的興趣。
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長繩短繩若干。錄音機,音樂磁帶(做做熱身操和放松動作時用)。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聽音樂做律動進入活動場地,然后讓幼兒做熱身操活動一下。
2.導入課題:
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手里拿著什么?(繩子)過去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繩子的好多種玩法,你們還記得嗎?(記得)那下面老師和小朋友們先一起來復習一下過去我們玩過的繩子游戲吧。
(1)揪尾巴:
幼兒幼兒兩人一隊,各自在后腰帶上系上短繩子當尾巴。游戲開始,四散跑開,每一對幼兒要想辦法捉到對方“尾巴”,同時要保護好自己的“尾巴”。先抓到對方“尾巴”者為勝。
(2)踩繩跳:
每人一根一米長的繩子,兩手捏住繩子的兩端,雙腳踩在繩子的中間部位,兩手拉緊繩子,雙腳用力前跳。
(3)走小路:
兩條繩拉成相距有一定距離的平行線做小路,幼兒在小路中間走,踩繩、出繩為犯規(guī)。
(4)頂繩:
幼兒把繩子頂在頭上走,掉下繩子為犯規(guī),鍛煉幼兒的平衡性。
(5)走鋼絲:
把繩子拉成——或S形,幼兒踩繩前進。
3.和幼兒談話,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小朋友們,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這么多繩子玩法,今天看誰能想出更好玩的方法,好嗎?
(1)讓幼兒自由分散玩繩:
可以讓孩子自由選擇繩子玩耍,探索不同的玩法。提醒幼兒互相合作進行游戲。表揚有創(chuàng)意的幼兒。
(2)幼兒想出玩法后,教師和想出玩法的幼兒一起給小朋友們示范。
4.今天小朋友們又想出了繩子的這么多玩法,那老師把小朋友想出的玩法,編到游戲中去,讓小朋友一起來玩游戲好不好。把幼兒分成幾組,每組幼兒玩一種游戲,熟練以后可以交換游戲來玩,每種游戲每個幼兒都必須知道游戲的玩法并且都會玩。
(1)給娃娃打領結:可以集體玩
幼兒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四隊,各隊第一名幼兒手拿短繩當領帶站在起跑線后。游戲開始,教師發(fā)令,幼兒去給娃娃系好領帶后返回并拍第二個幼兒的手,比賽依次進行,快的為勝。
(2)左右行進跳:10人一組
把幼兒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兩隊,一條繩子拉直在地上,各隊第一名幼兒在繩的兩邊左右輪換進行跳,直至終點后,跑回排第二個幼兒的手,比賽依次進行,快的為勝。
(3)跨小河
將兩條繩擺成35cm平行線為小河,幼兒練習跨過小河。
(4)鉆繩
兩人牽緊繩子的兩端,全班幼兒依次從繩底鉆過。
(5)跨繩
繩離開地面20cm高,幼兒依次從繩上跨過。
(6)搖繩:幼兒自由玩
幼兒用一手拿繩,隨便搖,向小蛇一樣。
(7)挑扁擔:
幼兒兩手拿繩放在肩頭,做挑扁擔狀,可以兩個幼兒一起玩,也可以自己玩。
(8)擺圖形跳:幼兒自由玩
幼兒可以把繩子擺成任意一個圖形,跳著玩。
(9)踢毽子:幼兒自由玩
幼兒一手拿繩,用腳踢,想踢毽子一樣。
(10)開火車:全班幼兒一起玩
幼兒雙手拿繩,套在前面幼兒的身上,開火車,提醒幼兒要注意安全。
(11)跳繩:幼兒自由跳、兩人帶著跳、兩人輪繩,一人跳繩。
5.放松活動:
小朋友們剛才又想出了各種玩繩的好方法并一起玩了繩子做了游戲,一定有點累了吧,那么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隨著音樂來放松一下。隨音樂和幼兒做一
些放松動作。
6.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們都表現(xiàn)不錯,回家后把我們今天剛學的玩繩游戲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做,好嗎?
7.收繩:教會幼兒把繩子盤好,有利于下一次玩時,方便取。
活動反思: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幼兒的天性是活潑好動,本活動我覺得充分調動起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在活動中孩子們感受到了游戲的.快樂,能夠主動積極參與探索繩子的變化,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再是以往的老師教,幼兒被動地學。充分體現(xiàn)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了幼兒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了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了探究活動,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并獲得了自我認知、身體運動、語言、思維力、想象力等方面的相關發(fā)展。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合作精神。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各種各樣的繩,并圍繞“有用的繩子”這一話題展開討論。
2、探索繩的各種玩法,體驗玩繩的樂趣。
3、提高動作的靈敏性與協(xié)調性,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識。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各樣的繩子。
2、教師用繩自制的網(wǎng)兜。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感知各種各樣的繩,并圍繞繩子的用途展開討論。
(1)啟發(fā)幼兒感知各種各樣的繩。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的繩子,你們認識它們嗎?請你們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拉一拉,它們一樣嗎?”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請幼兒每人選擇自己喜歡的繩,集體交流。
師:“你喜歡的繩子是什么樣的?它可以用來做什么?”(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分享經(jīng)驗。)
。4)遷移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
師:“你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不一樣的繩子?它們有什么用?”
2、引導幼兒探索繩子的不同玩法
(1)教師用繩子變魔術,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師:“繩子還可以變魔術呢!”“今天繩子特別高興,它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請小朋友開動小腦筋,可以怎么玩?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商量一下,也可以把你的好辦法告訴你的好朋友!
。2)幼兒自由選擇繩子嘗試不同的玩法,教師參與其中,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
(3)幼兒展示自己不同的玩法。
(4)引導幼兒探索合作玩繩。
師“能不能幾個小朋友用繩子一起玩游戲?可以怎么玩?”
3、師生互動游戲:“網(wǎng)小魚”。
活動反思:
一、“以繩練跳”
跳繩是小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種體育活動,通過“以繩連跳”使學生掌握多樣式的跳繩方法這是必要。同時,為了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教師可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比賽的形式,使學生達到“練跳”的目的,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學較果,又可促進學生身心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彈跳能力,靈敏性、協(xié)調性等,另外,“以繩練跳”就是讓學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繩子進行多種形式的跳繩練習。如:短繩的前搖、向后搖、臂交*的單腳、并腳和交換腳跳以及雙搖擺跳、雙人跳等比繩的單腳跳、穿梭交*跳、集體跳等。讓學生自由選擇,盡情發(fā)揮這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切實的可行的途徑。
二、“以繩代桿”
跳繩,不單是用于跳,教師應注重創(chuàng)新,發(fā)揮跳繩的其他作用,如:“以繩代桿”。在進行跳高教學時可將長繩兩端綁上一定重量的物體,橫掛在跳高架上,以代替橫桿,這樣“繩桿”既直又安全,易于攜帶,更主要的是可以減輕初學者在練習時,因害怕“橫桿”而引起的心理負擔。
三、“以繩代線”
體育課的教學經(jīng)常需要畫線,有時可以變“以繩代線”。因為繩子即可拉直,又可彎曲易于調整,方便省錢。如安置在地上的直繩可作為簡易的'起跑線、起跳線、終點線;另外,教師還根據(jù)學生課堂練習和游戲的需要,將短繩在地上擺成或大或小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多種幾何圖形,實踐證明,教學時有時適當采用“以繩代線”的方法,反而更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以繩開展游戲”
采用跳繩進行游戲,既可由器材,又可使學生興趣,這在農村小學的體育教學中是切實可行的。教師可以根據(jù)學校的情況以及活動場所的特征,安排相應的游戲方法。如:“跳繩接力”、“攻關”、“快快跳起來”等教材,還可以自編一些健康有益的游戲。如:“捆綁進行游戲”、“斗智拉繩”、“三人角力賽”等多樣的游戲教學。
五、“以繩代球”
在進行投擲教學時,教師可教學生將繩子繞成“球”狀或折疊繞成“棒”形或“錘”形,以作為輕物代替壘球、手榴彈、實心球等投擲練習,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肩上屈肘和轉體揮臂以及原地推拋等投擲方法。此外,還可以用“繩球”進行一些球類的基本功練習。除了上述將繩子代替體操棒和投擲棒外,還可以作為接力棒。采用這種代用法,既安全方便,又有利于初學者掌握基本動作,對于場地小、器材少的學校尤為適用。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06-14
大班《電》科學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學教案04-13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24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3-06
大班蝸?茖W教案09-30
大班教案科學教案11-10
大班科學教案06-15
大班《磁鐵的秘密》科學教案12-14
大班科學教案【精】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