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水調歌頭教案3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水調歌頭教案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調歌頭教案 篇1
一、說教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詩詞五首中的最后一首詞!哆@首詞是詠中秋最著名的作品。蘇軾通過行云流水般的語言營造了天上人間的清冷意境,寫出了心中的徘徊矛盾,而最終以樂觀曠達情緒作結。全詞蘊涵深邃的哲理趣味。
二、說學情
我們班的學生,他們平時閱讀的習慣不是很好,閱讀的數(shù)量,語言、知識的積累都比較缺乏。學生中絕大部分平時都沒有課外閱讀的習慣,對于詩詞等文學類的閱讀就更加少的可憐。此外,基于初中生來說,平時生活積累、人生體驗也較貧乏。而對于古詞這種對語言感悟,對人生體驗要求較高的文體來說,學生的閱讀品味更是一個難點。
三、說教法
關于教法,有一句話對我的啟發(fā)很大:“真正的閱讀是與作者心靈的對話,如果讀書的人是正在成長的中學生,而書的作者是民族與世界、人類的大師、巨匠,那么,這樣的讀書實際上是一個文化傳遞、精神傳遞的過程,要能形成作者—編者—教師—學生四者之間對話交流的互動關系!币虼嗽诮虒W中,教師應當設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情感和編者的意圖。據此,我先指導學生走近作者、走進文本;并采用情境法、誦讀法、討論法等來激活學生的思想,開拓他們的思維,引導他們進行對文本的探究。
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因此,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引起他們的切身感受,在體驗學習和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作品,從而達到提升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課文材料,還學生大量的課堂活動時間,體現(xiàn)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的理念。
四、說學法
課堂教學要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準備以誦讀感悟作為總的學習方法,以討論探究為深化理解的手段,具體操作步驟為:
(一)情境激趣,整體的初步感悟。
。ǘ┞、讀、誦,自主研讀體味。
。ㄈ┲攸c詞句討論探究、品味賞析。
五、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分析: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本課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能有感情的朗讀詩詞,疏通大意,落實背誦要求。
2.理解蘇軾因政治失意、手足分離而心情抑郁惆悵,最終心胸開闊豁達的心理變化過程。
3.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感悟詩詞創(chuàng)設的完美意境。
其中聯(lián)系蘇軾的生平經歷,品味詞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意味,理解蘇軾曠達心胸為教學重點;理解詞中所表達的作者想回朝廷而又心懷恐懼的矛盾思想是教學難點。
六、教學構思:
新教材入選這首詩歌,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體會作者強烈的苦悶心情和豪放自信的性格特點,培養(yǎng)學生品讀詩歌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所以我把這節(jié)課定位于鑒賞誦讀課。
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培養(yǎng)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一課時
(一)趣味導入
問學生有關寫月亮的詩句或故事!
(二)誦讀感知
1、自由朗讀,要求讀得流暢,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
2、抽讀、齊讀,初步體會詞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討論: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詞的主要內容。
4、教師小結同學們的發(fā)言后再齊讀全首詞。
(三)深入理解
1、先獨立思考下面問題,然后與小組同學討論交流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1)蘇軾原來在朝廷做官,由于黨派相爭,他受到排擠,被貶為地方官,加之此時他與弟弟蘇轍已有七年沒有相見了,面對中秋圓月,他的心情會怎樣呢?(苦悶、惆悵、憂傷、孤獨、難過等)
。2)作者大醉后有了想離開令他傷心的塵世,飛向美麗的月宮的奇異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矛盾,還怕寒冷)
。3)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矛盾?(“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4)“高處不勝寒”僅僅是指禁不住高處的寒冷嗎?聯(lián)系寫作背景,還有無其他含義?(不愿回朝廷做官,討厭那里的黨派相爭,勾心斗角;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單冷清;禁不住人世間的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等)
2、小結:“高處不勝寒”內涵非常豐富,確實表達出了作者禁不住朝廷黨派相爭,互相排擠的打擊,害怕回去沒有自己的立身之處的思想感情。但在人間也不錯,做個地方官,逍遙自在,同樣可以為國家出力,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蘇軾化解了心中的苦悶、抑郁之情。
3、討論:對待政治上的失意,作者如此豁達,襟懷坦蕩,真是了不起。夜深人靜,皓月當空,但卻和親人分離,作者又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呢?(“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W生探究、討論,老師巡視、參與、指導)
4、全班同學再齊讀全首詞,歸納總結出作者的心理變化歷程。
。ǹ鄲灐堋磉_——祝愿)
(四)品味
1、通過學習這首詞,你最喜歡詞中哪一句或幾句?請說明理由。
2、試背誦課文
3、教師小結: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時常會遇到很多的不如意的事情,那我們怎么去迎接生活的挑戰(zhàn)呢?我們應該是:失意時,莫傷悲;苦悶時,莫彷徨;失敗時,莫氣餒。正視失敗,迎接挑戰(zhàn),我們的人生,定會成功。
(六)在合唱歌曲《真心英雄》中結束上課。
(七)作業(yè)布置
1、熟讀背誦。
2、抄寫你認為好的句子并說說理由。
板書設計:根據學生的回答來板書!
水調歌頭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的生活態(tài)度。
2、背誦全詞;積累詠月名句。
3、了解閱讀對話的三條基本途徑。
教學重點:
詞人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
教學難點:
閱讀對話的基本途徑及方法。
教學方法:
組織閱讀對話,引導誦讀感悟、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ㄕn前欣賞鄧麗君歌曲《但愿人長久》)
一、導入;示標。 師:大家覺得剛才欣賞的歌曲優(yōu)美嗎?
生:優(yōu)美。
師:就讓我們在這首歌曲的引領下解讀宋詞《水調歌頭》,走近文學大師蘇東坡。 (板書課題、作者)
師:同學們在初一時學過蘇東坡的《浣溪沙》,還能記得詞中的一些句子嗎?
生: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師:蘇東坡的詞,境界開闊,想像奇特,在宋詞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學習的這首《水調歌頭》,更是不同尋常。請看清代評論家胡仔對它的評價:“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二、配樂朗讀全詞。 (音樂聲中,師范讀全詞一遍,然后生自由朗讀全詞一遍。)
三、開展閱讀對話。
師:有一句話說得好: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就是在和文學大師進行意味深長的對話。閱讀的過程,應該成為對話的過程。如何開展閱讀對話呢?我們可以嘗試從這三條途徑入手: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環(huán)境對話。
1、與文本對話 師:初讀課文后,我們了解了詞的大致內容,F(xiàn)在開展小組討論,請大家將自己覺得難以理解的詞句提出來,看看同學能不能幫你解決疑難。小組討論仍不能解決的,交由全班討論。
生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睉撛鯓永斫猓
生2:在清冷的月宮中起舞,賞玩自己孤單的影子,哪里比得上在人間啊!
生3:我是這樣理解的:我在清澈的月光下起舞,賞玩著自己的影子,清冷的月宮哪里比得上人間呢!
師:兩位的理解都有道理。
生4:“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也不太好理解。
師:這句話是在責問月亮:你對人不應該有怨恨呀,但你為什么偏偏在人們離別的時候又亮又圓呢?詞人借此來表達對弟弟子由的深切思念。
……
師:解決了文句的疑難,讓我們整體把握一下詞的上下兩闋的主要內容――上闋:望月-思歸;下闋:責月-懷人。
師:詩詞總是以最精煉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因此對其中精美的詞句要會賞析品味。你最欣賞詞中的哪一句,請說說你的理由。
生1:我喜歡“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边@三個短句很有節(jié)奏地描繪了月亮的行蹤,表達了作者思念弟弟難以入眠。
生2:我欣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因為它由月亮的圓和缺推想到了人的悲歡離合,而且悟出了人生難以十全十美的道理。
師:對。由“月”到“人”,是由自然到人事;而由今至“古”,則使得這人生感觸更為深刻。
生3:我欣賞“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弊髡哂伤寄钭约旱牡艿芡葡氲教煜滤械碾x別之人,并祝愿他們幸福美滿。
師:是啊!“長久”是時間,“千里”是空間,這兩句的境界是多么的開闊!
師: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詞,整體感知詞的內容,仔細品味精美的語言。
2、與作者對話 師:語言,是情感的外殼。欣賞古代詩詞,應該經過語言這條通道,走進作者的內心,領會詞人的情感,這就是與作者對話。這里,老師提供兩個參考話題,同學們可以據此展開想像:假如你通過時間旅行站在東坡大師面前,和他談起這首詞,你將對他說些什么?
。ǔ鍪驹掝}:讀你的詞,其實是在讀你。對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對你的人格,我最欣賞的是……)
生1:我能理解“我欲乘風歸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獨郁悶,酒醉后幻想超脫人世間,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生2:我最欣賞你“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中表現(xiàn)出來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見,飽受離別之苦,但你還能想到天下更多的離別之人,并祝愿他們,你有一種曠達的胸懷。
生3:我會這樣問東坡大師:既然政治生活讓你感到愁苦郁悶,你為什么不像陶淵明那樣辭去官職,回歸田園,過著快樂的隱居生活呢?
師:你的提問很
有深度。實際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進”與“退”的問題。從詞中來看,東坡對此是很矛盾的.。但從他為官的事實看,他沒有學淵明的“退”,他選擇了“進”!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雖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愛民,多為百姓辦實事,做好事,深受當?shù)匕傩盏膼鄞。百姓們尊稱他為“蘇公”。所以,東坡的可貴就在于,他孤寂過,愁苦過,矛盾過,但他最終選擇的是奮發(fā)!我們都應該學習他樂觀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師:讓我們第三次來朗讀這首詞,注意領會詞人情感的變化過程。 (生齊讀全詞。)
3、與環(huán)境對話 師:這首詞的想象與抒情都是圍繞著什么來進行的? 生:明月。
師:“月下”這一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不知觸發(fā)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懷!你能聯(lián)想一下,課文以外,還有哪些詠月抒懷的古詩文名句,你能對它們進行簡要的評析嗎?
生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庇珊I仙鸬拿髟孪氲搅诉h在天涯的親人,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
師:這句和課文中哪兩句異曲同工? 生:“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生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边b望一輪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寫得很平實。
師:真實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飾。 生3:“星漢燦爛,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用夸張的手法描寫滄海的壯美,表現(xiàn)了曹操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寫得氣勢宏大,氣魄雄偉。
生4:“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币栽孪碌菢撬姳磉_了詞人亡國的憂愁和對故國的思念。 生5:……
師:讓我們從古人筆下的優(yōu)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來。當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與苦悶時,你是怎樣面對的,或你將怎樣面對?
生1:我失敗時,大多是靠老師和父母幫我從苦悶中解脫出來,我自己一般做不到。
師:相信今天的學習以后,你自己拯救自己的成份會逐漸多起來的。
生2:我以后遇到挫折,我會有苦悶,但不會消沉。因為人生很難一帆風順,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我會認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訓,從頭再來,努力去爭取成功。 生3:……
師:同學們的發(fā)言讓老師深受啟發(fā)。讀東坡的詞,我總想到李白。李白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東坡則說“明有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酒醉以后,東坡“欲乘風歸去”,李白則“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兩位大詩人的浪漫何其相似!李白還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边@里,老師斗膽將這兩句竄改為:“人生失意仍須歡,莫使年華付水流!”大家同意老師的觀點嗎? 生:同意!
師:讓我們集體將這首詞朗誦一遍。 (生齊背全詞。)
四、閱讀方法小結與作業(yè)。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開展閱讀對話的途徑和方式:
1、與文本對話:感知內容,品味語言。 2、與作者對話:展開想象,領會情感。
3、與環(huán)境對話:拓寬視野,加深體驗。 大家對此有沒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生:有。
師:好。這節(jié)課的作業(yè)是:嘗試通過閱讀對話的三條途徑解讀蘇轍詞《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師:最后,讓我們再來思考一個問題:十年以后,你還會再讀這首詞嗎?二十年以后,若干年以后呢?
生:會的。 師:是啊!優(yōu)秀的作品值得我們用一生去解讀。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如同暢飲陳年美酒,總讓人口齒留香,久而彌篤。東坡的這首詞,從千年以前的宋代向我們飄來,它的芳香,還將向遙遠的未來飄蕩,飄蕩……以后,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能再一次與它相逢,我們都會從心底迸發(fā)出一個聲音:我愛東坡!
水調歌頭教案 篇3
一 教學目標
1能獨立認識本課生字“軾、廷、皓、轍、嬋、娟”;積累詞語“朝廷、皓月當空、手足情深、埋怨、十全十美、吟誦、嬋娟”。理解“嬋娟、皓月”的意思。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3 能借助課文中的故事內容,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讀懂詩詞的意思,了解蘇軾創(chuàng)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經過,感受蘇軾思念親人的情感。
4 通過學習,體會中國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思想感情,了解中秋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所蘊含的深意。
二 教學重難點
1 能借助課文中的故事內容,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讀懂詩詞的意思,了解蘇軾創(chuàng)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經過,感受蘇軾思念親人的情感。
2 通過學習,體會中國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思想感情,了解中秋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所蘊含的深意。
教學過程:
一 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 師:每年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jié),你知道哪些關于中秋的習俗或故事呢?
說明: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入手,便于教師了解學情,更好地進行接下去的教學。
2 學生交流。
3 師:中秋是團圓的象征,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望著天空的那一輪明月,常常涌起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因此,中秋又稱“團圓節(jié)”。
4 出示課題:*39、但愿人長久 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學生自由讀課文。
3 交流
。1)學習生字
軾 轍:讀準字音(翹舌音)
偏 扁:辨別讀音
廷:復習筆順
說明:三年級的學生,對于字詞的教學依然不能放松,對于一些容易讀錯、寫錯或混淆的詞語要幫助學生加以辨析。
。2)開火車讀課文,思考: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出示:古時候,___________,______思念_______,寫下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ㄊ裁磿r間) (誰) (誰)
個別說
三 重點突破,讀中感悟
1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蘇軾在中秋節(jié)的夜晚對弟弟的思念之情,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思念之情?用“——”劃出有關句子。
2 自讀體會、交流。
3 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到了。這天夜晚,皓月當空,萬里無云。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品嘗著瓜果,只有蘇軾卻在為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
。1)“皓月”是什么意思?
。2)師:在這樣美麗的月夜,蘇軾卻思念著自己的弟弟,心緒不寧,他想起了什么呢?
。3)齊讀2——5小節(jié)。
出示:在這皓月當空,萬里無云的中秋之夜,蘇軾在深深地思念著弟弟,他_________________。
師:你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也可以發(fā)揮你的想象力,用書上或自己的語言來說一說。
學生思考、交流
說明:在教學時,老師以一個填空來幫助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并以這個填空作為主線貫穿整篇課文的學習。先從填空中的“思念”出發(fā),請學生找出能反映蘇軾對弟弟思念之情的句子。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朗讀、理解,來思考一下當時蘇軾的心理活動,讓學生學會把書本上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文本和現(xiàn)有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 師:于是,蘇軾寫下了一首小詩,它成了流傳千古之作。讓我們好好地來誦讀一番。
。1)以各種形式吟誦
。2)思考:這首詩是什么意思?
“古” 查字典理解意思
“嬋娟” 通過課文后的注釋來理解
我們在學習古詩時,對于不理解的字詞和句子,既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工具書來幫助我們理解。
說明:文中《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片段的意思,文本中有現(xiàn)成的解釋,學生只要找到相對應的小節(jié)朗讀一下就能自己理解,這里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但是其中,有兩個詞的含義,學生理解起來有一些困難,一個是“古”、一個是“嬋娟”。理解這兩個詞的解釋并不難,但是,老師完全可以利用這樣一個機會,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學習古文的方法。例如:“古”可以通過查字典、“嬋娟”通過看課文后的注釋就可以理解!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掌握了一些學習的方法,今后學習起來,就有法可循了。
。3)對照解釋背誦
四 拓展延伸,擴大閱讀
1 出示完整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學生誦讀,配樂演唱。
2 師介紹蘇軾以及蘇軾的其它作品供學生課后閱讀。
【水調歌頭教案】相關文章:
《水調歌頭》教案06-23
《水調歌頭》教案01-26
水調歌頭優(yōu)秀教案08-26
精選水調歌頭教案4篇01-31
水調歌頭教案四篇02-22
水調歌頭教案5篇02-22
水調歌頭教案六篇02-22
水調歌頭教案三篇02-23
水調歌頭教案7篇02-23
水調歌頭教案3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