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營養(yǎng)物質的教案

營養(yǎng)物質的教案

時間:2022-06-02 13:28:3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營養(yǎng)物質的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營養(yǎng)物質的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營養(yǎng)物質的教案

營養(yǎng)物質的教案1

  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教案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選自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研究的是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食物,學生有直接的生活體驗甚至見解。通過本節(jié)的教學能使學生明白生物學是一門生活的科學,生物學就在我們身邊。同時為第三節(jié)“關注合理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的教學打下基礎。

  本節(jié)內容共分為兩部分: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教材展示了大量的圖片資料和資料分析,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直觀觀察了解各種營養(yǎng)物質廣泛存在于食品中,也給學生一個啟示,即不能挑食、偏食,否則可能會出現營養(yǎng)不良。教材還安排了一個探究活動,通過探究活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對數據的分析能力等。

  針對本節(jié)教材內容,我準備通過資料分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明白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的作用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認同人類的營養(yǎng)物質主要來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掌握測定食物中的能量的科學方法,知道人體所需的能量于食物中的有機物,提高學生收集和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真正把課堂的時間和空間、提問的權力以及學習、認知和習得的過程還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課時安排:2課時 本節(jié)內容較多,需要理解、記憶、動手的也較多,安排了兩課時,本節(jié)為第1課時內容。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

  2、識記糖類、脂肪、蛋白質的食物,并理解其對人體的作用;

  3、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測定食物中的能量。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資料分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通過直觀觀察了解各種營養(yǎng)物質廣泛存在于食品中。

  2、加深對科學探究一般過程的認識,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并實施探究計劃、處理數據和分析探究結果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

  三、【教學重點】

  1、營養(yǎng)物質的類別、作用和營養(yǎng)物質的食物。

  2、探究的一般過程及對探究數據的處理。

  四、【教學難點】

  探究的一般過程及對探究數據的處理。

  五、【課前準備】

  1、學生分組及分配工作,準備好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種材料、用具。

  2、多媒體。

營養(yǎng)物質的教案2

  教學目標

  1、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知道主要營養(yǎng)物質的作用和營養(yǎng)物質的食物來源。

  2、了解無機鹽和維生素的來源和缺乏癥狀。

  3、加深對科學探究一般過程的認識,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并實施探究計劃、處理數據和分析探究結果的能力。

  4、關注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認識人類的營養(yǎng)物質主要來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觀點。

  重點

  1、營養(yǎng)物質類別;探究的一般過程及對探究數據的處理。

  難點

  2、探究活動的組織及如何減少實驗誤差是本節(jié)的難點。

  教學用具

  1)、將學生分成4至5人的小組,選出組長,并分工負責操作、記錄、處理數據和發(fā)言。

 。2)、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種材料、用具。

  2(1)、調查當地人們都常吃哪些食物。

 。2)、利用廢棄物制作實驗裝置。

 。3)、預習與無機鹽、維生素相關的知識;自編自演與之相關的小品在課堂上表演

  一、聯系實際

  導入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我們吃過哪些食物?它們都來自哪些生物?生:肉、蛋、奶、白面……我們吃的糧食、蔬菜和水果等來自植物、肉、奶等來自動物。師:為什么我們每天都要進食呢?生:食物為我們提供營養(yǎng)物質。

  二、新授

  師:那么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yǎng)物質呢?這些營養(yǎng)物質對人體各有什么作用?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第一節(jié)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

  師:每個同學寫出兩種常吃的食物,并通過查閱教科書第41-42頁“常見的食物成分表”,把這兩種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填入P21資料分析的表格中。

  生:(學生寫出兩種食物,查閱教科書第41-42“常見的食物成分表”,并填寫資料分析中的表格)

  生:寫出的食物有米飯、面、豬肉等。師:指導學生查閱表格。師:這兩種食物中各含有哪些營養(yǎng)物質?它們所占比例相同嗎?請同學們討論。

  生:這兩種食物中都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無機鹽等六類營養(yǎng)物質。不同食物所含的營養(yǎng)物質的種類和多少不同。

  師:糖類、蛋白質、脂肪對人體有什么作用呢?它們又是靠哪些食物提供的呢?請同學們閱讀第22頁的課文,在書上劃出來。也可小組討論。

  生:小組討論,劃出重點,舉出例子,寫在書上。師:巡視、指導學生看書和完成討論,并給予表揚。

  2、師:細胞的生活離不開物質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與人體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有什么關系?啟發(fā)學生進行討論。

  生: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是人體細胞所含物質的來源。

  師:食物中含有能量,這一結論是僅僅靠推測得出的嗎?能不能通過實驗來測定呢?下面我們就分小組來測定食物中的能量。

  3、請同學們看教材P23頁中的插圖,你們小組想知道什么呢?

  生:小組同學通過看插圖并討論后,提出探究的問題。各個小組的探究問題可能不一樣。

  生:食物中是否確實含有能量?

  生:花生種子中含有多少能量?

  生:核桃仁和花生仁含的哪個能量多?

  師:(讓學生明確探究過程中,問題不同,假設也就不同,實驗的方法步驟也會有不同)。

  生:各小組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積極討論能否作出假設。如能,則各小組積極討論,作出假設。師:巡視、指導,糾錯。師:請將課前準備的實驗裝置向同學們展示,并說出它的優(yōu)點。生:(有的用白塑料筒,有的用倒置漏斗,有的用透明的玻璃管,并外套一層鋁箔。)

  師:肯定學生的制作及豐富的.想象力。

  師:請各組同學討論、交流各自設計的探究方案,并按方案進行操作。

  生:各小組討論、制定探究方案。利用譚前自制的裝置和教師提供的材料用具,按照課前的分工進行探究。

  師:巡視并對探究過程予產適當的點拔指導。教師留下15分鐘左右給各小組學生進行實驗和對數據的處理。生:每組選出代表進行匯報交流,說出實驗結論。

  師:引導同學從各組的報告中發(fā)現問題,吸取經驗,或改進方案中的一些步驟。指導學生分析誤差的原因和對探究過程的反思。

  生:總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分析出現誤差的原因。

  三、習題精選

  1、下列營養(yǎng)物質中,能為人體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是()①糖類②脂肪③蛋白質④水⑤無機鹽A、①⑧⑥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⑤

  2、下列哪種食物中含糖較高( )A.雞蛋B.豆腐C.肥肉D.饅頭

  3、患佝僂病的兒童主要是由于食物缺乏()A.含鈣的無機鹽B.含磷的無機鹽C、含鐵的無機鹽D.含鋅的無機鹽

  4、人體缺乏維生素A時,易患( )A.壞血病B.夜盲癥C.腳氣病D.佝僂病5.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是()A、水B、糖類C、蛋白質D、脂肪

營養(yǎng)物質的教案3

  教學過程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我們吃過哪些食物?它們都來自哪些生物?

  生:肉、蛋、菜、奶……

  生:我們吃的糧食、蔬菜和水果等來自植物,肉、蛋、奶等來自動物。

  師:為什么我們每大都要進食呢?

  生:食物為我們提供營養(yǎng)物質。

  師:那么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yǎng)物質呢?這些營養(yǎng)物質對人體各有什么作用?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第一節(jié)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

  師:每個同學寫出兩種常吃的食物,并通過查閱教科書第41~42頁“常見的食物成分表”,把這兩種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填入P21資料分析的表格中。

  生:(學生寫出兩種食物,查閱教科書第41~42頁“常見的食物成分表”,并填寫資料分析中的表格)

  生:寫出的食物有米飯、面、豬肉等。

  師:指導學生查閱表格。

  師:這兩種食物中各含有哪些營養(yǎng)物質?它們所占比例相同嗎?請同學們討論。

  生:這兩種食物中部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無機鹽等六類營養(yǎng)物質。不同食物所含的營養(yǎng)物質的種類和多少不同。

  師:糖類、蛋白質、脂肪對人體有什么作用呢?它們又是靠哪些食物提供的呢?請同學們閱讀第22頁的課文,在書上劃出來,也可小組討論。

  生:小組討論,劃出重點,舉出例子,寫在書上。

  師:巡視、指導學生看書和完成以上討論,并給予表揚。

  師:細胞的生活離不開物質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與人體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有什么關系?啟發(fā)學生進行討論。

  生: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是人體細胞所含物質的來源。

  師:食物中含有能量,這一結論是僅僅靠推測得出的嗎?能不能通過實驗來測定呢?下面我們就分小組來測定食物中的能量。

  請同學們看教材P23頁中的.插圖,你們小組想知道什么呢?

  生:小組同學通過看插圖并討論后,提出探究的問題。各個小組的探究問題可能不一樣

  生:食物中是否確實含有能量?

  生:一粒花生種子中含有多少能量?

  生:核桃仁和花生仁含的哪個能量多?

  師:(讓學生明確探究過程中,問題不同,假設也就不同,實驗的方法步驟也會有不同)。

  生:各小組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積極討論能否作出假設。如能,則各小組積極討論,作出假設。

  師:巡視、指導、糾錯。

  師:請將課前準備的實驗裝置向同學們展示,并說出它的優(yōu)點。

  生:(有的用白塑料筒,有的用倒置漏斗,有的用透明的玻璃管,并外套一層鋁箔。)

  師:肯定學生的制作及豐富的想像力。

  師:請各組同學討論、交流各自設計的探究方案,并按方案進行操作。

  生:各小組討論、制定探究方案。利用課前自制的裝置和教師提供的材料用具,按照課前的分工進行探究。

  師:巡視并對探究過程予以適當的點撥指導。教師留下15分鐘左右給各小組學生進行實驗和對數據的處理。

  生:每組選出代表進行匯報交流,說出實驗結論。

  師:引導同學從各組的報告中發(fā)現問題,吸取經驗,或改進方案中的一些步驟。指導學生分析誤差的原因和對探究過程的反思。

  生:總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分析出現誤差的原因。

  自《課堂教學設計與案例 生物學 七年級 下冊》

營養(yǎng)物質的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

  幫助學生建構消化系統(tǒng)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知識結構。

  2、能力:

  通過角色扮演、討論、交流、實驗觀察、模型制作,培養(yǎng)學生表達、交流、觀察、動手等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團體合作的成功與喜悅。

  教學重點: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的結構基礎。

  教學難點:學生對小腸的結構特點缺乏感性認識,較難概括。

  〖設計思路〗

  本課題選自北師大版七年級(下)生物學第八章的第二節(jié),是在"探究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和學習了"各種營養(yǎng)成分的作用"的基礎上學習本節(jié)內容的。本節(jié)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食物在人體的哪里發(fā)生變化;第二部分是食物怎樣發(fā)生變化;第三部分是食物是如何發(fā)生變化的。這些內容不僅是第八章的.重點,也是整本書的重點內容之一,為學習后面"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和"健康地生活"等章節(jié)打下了基礎。鑒于對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據生物新課標的要求,我對教材進行了如下整合:本節(jié)分配課時為三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習消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第二課時學習食物為什么要消化?第三課時學習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過程。在這里主要說明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在小學階段對消化系統(tǒng)已經有了一些認識,但知識比較零散,加上我校學生來源廣泛,參差不齊。所有這些欠缺,都有待于我們在教學活動中采取相應的措施,做好鋪墊,化解難點。

  教法:采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運用的教學策略是:學生制作模型、角色扮演、討論交流、實驗觀察。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節(jié)教師的教學行為。

  學法:采用"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樂學、活學、會學;通過各種學習活動,讓學生動手做一做、動腦想一想、動耳聽一聽、動眼看一看、動嘴說一說,讓他們在五動中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形成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從而達到課程目標。

營養(yǎng)物質的教案5

  教學目標

  了解人類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是指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大類。

  初步認識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在人類生命活動中的重大意義。

  通過收集資料、討論交流、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交流、合作意識和合作探究能力。

  通過本課題的學習,激發(fā)更多的學生關注健康、關愛生命。

  重點和難點

  蛋白質在人類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意義。

  實驗準備

  一組精美圖片(或制作成多媒體)、研缽、滴管、小燒杯、量筒、醫(yī)用維生素C、蒸餾水、漏斗、濾紙、玻璃棒、石蕊、碘酒、米飯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情景創(chuàng)設

  同學們都吃過飯了嗎?我們每天為什么要吃飯。繛槭裁垂獬燥堖不行,還要吃菜呢?

 。▽W生回顧以前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得出我們人類維持生命和健康所需的六大營養(yǎng)物質)

  群體互動

  水是生命之源,我們在生物學和化學中已經知道了不少。上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常見的鹽,本單元所涉及的無機鹽將在下一個課題中進行研究。本課題我們主要研究的內容是四類有機物的營養(yǎng)物質。

  請分組閱讀教材p88~94,討論并完成p89、p93兩處的課堂練習。

  交流匯報

  各小組匯報小組的討論成果。

  鞏固提高

 、偬厥獾牡鞍踪|──酶;維生素的音譯名:Vitamin-維他命;

 、谘菔荆旱馀c淀粉的反應:單質碘+淀粉顯藍色。

  組間搶答

  給我們平時常吃的食物找“家”:米飯、羊肉、蘋果、白菜、牛肉、花生、糖果、豬肉、黃瓜、鮮奶、魚肉、玉米、雞蛋、柑橘、蘿卜、蒜苗、雪梨。

  主要含蛋白質的有 ;主要含糖類的.有 ;

  主要含油脂的有 ;主要含維生素的有 。

  探究辨析

  ①拋磚引玉:警方常用“指紋顯示”來破案。方法一:取一個蒸發(fā)皿,加入少量的碘酒后,微微加熱,將留有手指印的證物(紙張或器皿)放在蒸發(fā)皿上方,過一會兒可顯示出清晰的指紋(其原因是手指上的油脂在器皿或紙張上,而碘可溶于油脂中,從而顯示出指紋來);方法二:將硝酸銀溶液小心地涂抹在案情證物上,再用光照,則在物證上會顯示出黑色的指紋來。(其原因是手指上的汗跡中含有無機鹽NaCl等,與AgNO3反應生成了AgCl,經光照,AgCl分解產生黑色銀的微粒,而顯示出黑色指紋)。

 、趯W生實驗探究維生素C的性質:取3片醫(yī)用維生素C(也可用學生自備的水果、果汁),碾碎后溶于10 mL水中并過濾,取少量濾液向其中滴入幾滴紫色的石蕊試液,觀察,可見 。說明維生素C的水溶液呈 性,醫(yī)學上常把維生素C稱之為 (可查閱資料或訪問醫(yī)護人員)。維生素C在酸性環(huán)境中比較穩(wěn)定,在高溫條件下易被破壞。請想一想,如何食用新鮮黃瓜,才能充分利用黃瓜中豐富的維生素C。

  交流展示

 。ā拔摇痹诰S持人類生命和健康中的作用)

  課前將學生分成四組,分別收集四類有機營養(yǎng)物的生理功用(每小組負責一類),并用第一人稱“我”寫成匯報交流材料。

  警鐘長鳴

  (多媒體展示)

 、傥鼰熍c疾病。圖片:肺癌患者的肺與正常人的肺的比較。

 、谫Y料:甲醛浸泡的雞爪和水產品。

 、圪Y料:硫黃熏制的白木耳。

 、苁袌錾箱N售的毒大米和毒筍。

 、蓐P注生活中所見到的“黃曲霉菌”。

 、揸P注居室裝修中的“隱形殺手”──甲醛、苯。

  感悟交流

  看了之后你們有何感受?

  學后反思

  ①我們應怎樣關注健康、關愛生命?

 、谖覀儜鯓雍侠戆才派攀常空{查我們學校的食譜是否符合健康要求,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畚覀?yōu)槭裁床荒芷、挑食?我們(yōu)槭裁匆喑允卟耍?/p>

  課后調研

  你認為“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民間說法有科學道理嗎?建議你做一做下面的調查研究:參考課本p94頁習題3中提供的數據,記錄自己(或他人)每天行走多少路,大約消耗多少油脂?根據研究對象的身高、體重之比,制定一個科學的走路鍛煉計劃,并堅持實施,做好記錄,分析結果,在適當的時候完成調查研究報告。

  點評:本節(jié)課從“民以食為天”的吃開始,讓學生回顧已學的生物學知識,從而使本課題順理成章地導出。

  在學生互動活動中又設置了一欄:“其他,你感興趣的內容”,更是體現了“以人為本”張揚學生個性的理念。值得一提的是滕老師的“課后調研”給學生提供了七年級數學課本上的相關內容,可謂用心良苦。

  背景資料

  ①20xx年11月10日楚天都市報

  摻有礦物油的大米對人體有致畸、致癌作用。一次性進食了較大量的含礦物油的食物,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適、腹瀉、偶有惡心嘔吐等癥狀。鑒別摻油大米的簡便方法是:用少量熱水浸泡大米,手捻有油膩感,嚴重者水面有浮油。

 、诒本⿴煼洞髮W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上冊p116

  現代營養(yǎng)學家用身體質量指數來判斷人體的健康狀況,這個指數等于人體質量(千克)與人體身高(米)平方的商。一個健康人的身體質量指數在20~25之間;身體指數低于18,屬于不健康的瘦;身體質量指數高于30,屬于不健康的胖。

營養(yǎng)物質的教案6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脂肪

  2、舉例說明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加工、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小組合作交流能力等

  情感目標:

  使學生形成關注、關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學知識指導健康生活的科學態(tài)度。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脂肪

  2、舉例說明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

  難點:舉例說明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

  【問題導學】

  一、自主學習

  1、食物中含有的六類營養(yǎng)物質分別是 、 、 、 、 和 。

  2、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在人體中的作用是:

  3、 是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約占體重的60?~70?。

  4、人體缺鐵時,會患 ,缺鈣會患 。

  5、人的生長發(fā)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都離不開 。

  6、 不是構成人體的主要原料,也不能為人體提供能量,但是人體一但缺乏它,就會影響正常的生長發(fā)育,甚至患病。

  7、某名同學不愛吃蔬菜,近期刷牙時牙齦經常出血,他體內可能是缺少 。

  8、 、 、 都是組成細胞的主要有機物,并且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二、合作探究

  (一)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1、“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笔澄锊坏刮覀冇酗柛沟母杏X,還能為我們的身體提供各種營養(yǎng)物質,你能說出常吃的食物并說出這些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yǎng)物質嗎?

  2、(記憶)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既是 主要有機物,又能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 。

  3、實驗:(1)取一匙面粉,加清水和成面團,用一塊疊成雙層的紗布包住面團,將用紗布包著的面團放入盛有清水的燒杯中,用手輕輕地揉擠,清水將變成 色。往這種液體中滴加碘液,液體會變成 色,這說明面粉中含有 。繼續(xù)揉擠紗布,最后紗布中剩下一些黃白色的膠狀物質,這是 。(2)在白紙上用大拇指擠壓烘干花生種子胚,白紙上會留下印跡,這說明花生種子中含有 。

  4、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哪些食物中含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比較多?

 。ǘ、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水、無機鹽和維生素也是人體必需的三類營養(yǎng)物質,尤其是水,占到體重的60?~70?,那么水、無機鹽和維生素在人體中分別有什么作用呢?課本24~26頁內容,思考下列問題:

  5、水的'作用(背下后默寫):

  6、幾種無機鹽的缺乏癥和食物(注:將黑體字部分記下來)

  無機鹽的種類缺乏時的癥狀食物來源

  含鈣的無機鹽兒童:佝僂病 ;老年人:骨質疏松癥

  含磷的無機鹽厭食、貧血、肌無力、骨痛等

  含鐵的無機鹽缺鐵性貧血

  含碘的無機鹽 地方性甲狀腺腫

  含鋅的無機鹽生長發(fā)育不良,味覺發(fā)生障礙

  7、幾種維生素的缺乏癥和食物來源(填寫完整后,背下來。)

  維生素種類 缺乏時的癥狀 食物來源

  腳氣病

  蔬菜、水果

  維生素A

  佝僂病、骨質疏松癥

  【反饋檢測】

  1、下列食物中含有維生素C最多的是( )

  A.菠菜 B.番茄 C.魚 D.辣椒

  2、如果一個人患了夜盲癥,你認為他需要的食物是( )

  A.雞肝 B.辣椒 C.魚肉 D.牛奶

  3、你認為貧血的人體內有可能缺乏的無機鹽是( )

  A.鎂 B.鋅 C.鐵 D.鈣

  4、兒童經常食用魚肝油和豬肝可以預防( )

  A.夜盲癥和腳氣病 B.唇炎和佝僂病 C.佝僂病和夜盲癥 D.口角炎和夜盲癥

  5、下列物質不屬于糖類的是( )

  A.葡萄糖 B.淀粉 C. 纖維素 D.麥芽糖

  6、腳氣病例患者應該多吃的食物是( )

  A.精白面粉 B.胡蘿卜 C.精白大米 D.標準粉

  7、有的同學不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時間長了易患( )

  A.夜盲癥 B.壞血病 C.骨質疏松癥 D.腳氣病

  8、關于食物中的水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有運輸營養(yǎng)作用 B.是能量的來源物質

  C.是人體細胞內水的來源之一 D.可以運輸廢物

  9、小林患了夜盲癥,一到黃昏就看不清東西。他應該吃含哪種維生素豐富的食物?( )

  A.維生素D B.維生素C

  C.維生素B1 D.維生素A

  10、營養(yǎng)學專家建議青少年要適當多吃奶、蛋、魚、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品。這是因為蛋白質是( )

  A.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 B.主要的供能物質

  C.主要的貯能物質 D.溶解養(yǎng)分的物質

  11、把食物中的各種成分(A~F)與它對人體的作用連接起來。

  A.脂肪 a.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B.糖類 b.備用的能源物質

  C.水 c.促進人體的正常的生長發(fā)育,人體需要量很少

  D.維生素 d.組成細胞的主要物質,同時具有運輸功能

  E.蛋白質 e.含有人體內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成分,如鈣,鐵

  F.無機鹽 f.構成人體細胞的主要物質,是生長發(fā)育,組織更新的原料

  生物體有相同的基本結構

營養(yǎng)物質的教案7

  教學目標

  掌握莖的輸導功能:導管對水、無機鹽的輸導,篩管對有機物的輸導。知道保護樹皮的意義和莖的貯藏作用。

  通過探究莖通過哪部分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對實驗設計思路的理解和標記法原理的理解能力。

  通過對有關實驗的過程、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不斷探求新知的精神。利用環(huán)割主干樹皮導致的后果,對學生進行熱愛生命、保護環(huán)境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通過對探究實驗結果的分析,得出科學的結論。

  教學難點

  有關有機物輸導的結論。

  實驗材料用具

  海桐帶葉的枝條及莖的橫切面、錐形瓶、清水、紅墨水。

  教具準備

  藕、馬鈴薯。

  教學方法

  實驗、討論與探究相結合。

  課時安排

  1課時

  本課從發(fā)放海桐莖的橫切面,師生共同復習莖、特別是木本莖的結構入手,為“探究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實驗結果的對比分析埋下伏筆。由此過渡到對莖功能的概述,從而展開本課內容。

  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內容,首先要交代清楚實驗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實驗設計的.思路、特別是紅墨水的標記作用。然后將顯示實驗結果的僅有木質部被染紅的海桐橫切面發(fā)給同學,大家一起把先后發(fā)放的兩個橫切面作比較、分析,得出“木質部中的導管具有運輸水、無機鹽的功能”這一結論。在此基礎上再介紹另一種實驗設計的思路,啟發(fā)同學的發(fā)散性思維,達到殊途同歸的效果。

  有機物在莖內的運輸是本節(jié)的難點,教學中采用分析課本實驗和聯系生活中的實際(如栓鐵絲的樹干也會長“瘤”等)幫助同學理解,并通過上一實驗中采用的對比法和標記法(課本上的注釋)進行推理,得出有機物是通過篩管運輸的結論。為了使同學加深理解,將課后動動腦的第二題“果樹開花后,如果環(huán)割一個結果枝條(有較多葉子和一個幼果)下部的樹皮,將對這個枝條的結果產生什么影響?”作為問題讓同學討論,以鞏固對難點的突破。

  植物制造的有機物除了供應給植物本身生長發(fā)育外,多余的都被貯藏在各個器官中,莖的薄壁細胞(如髓等)也能貯藏營養(yǎng),還有的變態(tài)莖更是營養(yǎng)物質的“倉庫”。教師通過演示有關的實物標本,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幫助他們從多個側面觀察和理解問題。

  教學過程:

  第三節(jié)莖對營養(yǎng)物質的運輸和貯藏

  發(fā)放橫切的海桐小段莖。

  教師引導同學從維管束的構成去復習莖的結構。

  由兩位同學分別在黑板上寫出韌皮部和木質部的組成。

  問題:維管束為什么是莖的主要部分呢?

  觀察、復習。

  思考與回答問題。

  導入新課。

  一、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

  通過莖里木質部中的導管向上運輸。

  觀察下端插入紅墨水的海桐枝條。

  了解實驗的設計思路和步驟。

  分發(fā)浸入紅墨水莖橫切成的小段進行觀察、思考,并與上課初發(fā)給的海桐莖進行對比。

  同學發(fā)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并闡述理由。

  師生達成共識。

  教師介紹另一種實驗設計思路及其特點,啟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理解紅墨水的標記作用。

  觀察、對比實驗現象,思索形成原因,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討論、探究。

  倡導創(chuàng)新精神。

  二、莖對有機物的運輸

  通過莖里韌皮部中的篩管向下運輸。

  了解環(huán)割一圈樹皮莖的后遺癥---切口上方形成瘤狀物的實驗現象,及其對原因的解釋。

  討論生活中鐵絲拴在樹干上后形成節(jié)瘤的類似現象,從而支持課本上的結論。

  探討課外讀中“果樹開花后,如果環(huán)剝一個結果枝條(有較多葉和一個幼果)下部的樹皮,將對這個枝條的結果產生什么影響?”這一問題。

  同學發(fā)表見解。

  共識:這個果實將長得較好。

  討論樹干被環(huán)割樹皮的嚴重后果,認識珍惜生命的意義。

  聯系樹皮內韌皮部的結構,理解對實驗現象產生原因的解釋。

  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

  舉一反三,加深理解。

  進行保護環(huán)境意識的教育。

  三、莖對營養(yǎng)物質的貯藏

  教師演示貯藏著較多營養(yǎng)的莖的有關實物標本。

  同學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思考,較全面地了解莖的功能。

  了解莖功能的多樣性。

  學會從多個側面觀察和理解問題。

  幾位同學暢談一下本節(jié)課的收獲。

  復習、深化有關知識和理念。

  布置作業(yè)

營養(yǎng)物質的教案8

  【教學目的】

  1、理解糖類代謝,

  2、記得脂類代謝和蛋白質代謝的特征,

  3、知道三大營養(yǎng)的物質代謝的關系及與人類的健康關系。

  【重點難點】

  1、重點:三大營養(yǎng)的物質代謝.

  2、難點:三大營養(yǎng)的物質代謝及相互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自學課本P66第一段導入課題――三大類物質代謝

  二、糖類代謝

  1、 導入第一段

  2、 自學文字和圖解

  三、脂質代謝

  1、自學第一、二段

  2、自學文字和圖解

  四、蛋白質代謝

  1、自學第一、二段

  2、自學文字和圖解

  五、三大營養(yǎng)的物質代謝的關系

  六、與人類的健康關系.

  1、糖類代謝

  低于 高于

  低血糖 血糖(80—120mg/dL) 尿糖

  60mg/dL 160 mg/dL

  2、蛋白質代謝

  氨基酸種類齊全 缺乏必需氨基酸

  健康 蛋白質 營養(yǎng)不良

  3、脂類代謝

  過多 肝 惡化

  肥胖 脂類 脂肪肝 肝硬化

  堆積

  【疑難辨析】

  1、 消化

  消化是動物將攝取的食物中難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機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水解為溶于水、可吸收的有機小分子的過程。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包括:水、無機鹽、維生素和糖類、脂質、蛋白質。但水、無機鹽、維生素不需消化即可被吸收。

  消化可分為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少數動物可利用腸腔中的微生物進行消化),前者只涉及食物形態(tài)的改變和與消化液的混合,如膽汁(不含酶)可促使脂肪形成脂肪微粒;后者涉及分子結構的改變,一定要有消化酶的參與。高等動物攝取的三大有機物必須在消化道中經過消化,形成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2、 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

  唾液腺――分泌唾液――只含唾液淀粉酶

  胃 腺――分泌胃液――只含胃蛋白酶

  小腸腺------分泌小腸液--------含各種酶,但不含腸蛋白酶

  胰 腺------分泌胰液-----------含各種酶,但不含肽酶

  3、消化器官、消化物質

  口腔-------------只消化淀粉-----------成麥芽糖

  胃----------------只消化蛋白質--------成多肽(胃中的`唾液淀粉酶已失活)

  小腸-------------含腸液、胰液、膽汁------------含各種消化酶---------------消化各種物質(人不消化纖維素)----------成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

  4、吸收 各種可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通過消化道上皮進入血液或淋巴的過程稱為吸收。

  5、吸收器官及吸收物質

  胃---------少量水、無機鹽、酒精

  小腸--------各種物質--------吸收的主要器官

  大腸--------少量水、無機鹽、維生素

  6、肝臟的功能:⑴分泌膽汁; ⑵解毒;⑶ 穩(wěn)定血糖濃度;⑷物質的合成與轉化的。

  【練 習】

  1、下圖是人體內糖代謝的圖解,字母代表器官、細胞、物質和能量,數碼代表某些生理過程,請分析回答:

  (1)淀粉經[① ] 消化 和[ ② ] 吸收 而進入血液成為血糖。

 。2)A器官通過③④,將血糖濃度維持在 80-120mg/dL 范圍內。當血糖濃度持續(xù)超過正常值時,發(fā)生⑧過程,可能的原因是 缺乏胰島素 。

 。3)過程⑤的生理意義是 為生命活動供能 。

 。4)過程⑦合成肌糖元的器官是 骨胳肌 。

 。5)過程⑨的代謝終產物是 CO2和H2O(乳酸?) 。

  (6)人體攝取的糖類物質過多便會發(fā)胖,說明糖可通過⑥轉變?yōu)閇B] 脂肪 。

  2、下圖為蛋白質代謝圖解,據圖回答:

 。1)③和⑤的生化過程為 氨基轉換作用 和 脫氨基作用 。

 。2)④和⑥所代表的生理過程主要分別在 核糖體 和 線粒體 細胞器進行。

  (3)過程⑦所進行的器官是 肝臟 ,A是 尿素 ,其中大部分通過 泌尿 系統(tǒng)以 尿液 形式排出體外,部分通過皮膚 汗腺 形成而以 汗液 排出體外。

 。4)從圖中可知,血液中氨基酸的來源有 腸道吸收 、 自身蛋白質分解 和 其它物質通過氨基轉換作用轉變 。

 。5)B和C代表的物質是 糖類 和 脂肪 。

  3、課本P71:一、二、三

  課練P53—56

  【教后感】

  人和動物體內的三大營養(yǎng)物質的代謝過程,交叉滲透,深奧復雜,比較難以掌握。但是,這部分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醫(yī)療保健、疾病預防又緊密相連。所以,應結合學生已有的感性知識和生活常識,循循善誘、因地質宜地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把繁雜的生化機理通俗化、生動化。

營養(yǎng)物質的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植物體內水分運輸,環(huán)剝枝條形成樹瘤的現象,知道植物體以木質部的導管運輸水分和無機鹽,以韌皮部的篩管運輸有機物。

  2、通過對莖的輸導作用的分析,了解保護樹皮的意義及莖具有貯藏有機物的作用。

  目標

  1、通過設計莖的輸導作用的實驗,培養(yǎng)科學的實驗及正確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實驗或觀察基礎上,通過討論或分析得出適當的結論并加以表述,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植物體的木質部和韌皮部的結構與物質運輸功能相適應的教學,使學生體會植物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從而接受辯證唯物主義。

  2、通過討論“莖的輸導作用”,引導學生懂得愛護樹木,保護樹皮的重要性,進而進行綠化美化、保護環(huán)境的思想教育。

  教學建議

  知識體系圖解

  教材分析

  1、本節(jié)內容的重點是通過對探究實驗的設計及分析,得出導管是輸導水分和無機鹽的通路;而有機物是通過篩管輸導的科學結論。

  (1)通過上節(jié)的教學,學生已經知道了莖的木質部中的導管是輸導水分和無機鹽的通道;莖的韌皮部中的篩管是輸導有機物的通道。

  (2)通過探究實驗,學生會根據已經掌握的知識和自己的"親眼所見",經過整理、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即莖里的導管能夠把從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向上運輸到植物體全身,莖里的篩管能夠把葉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到植物各部。

  這個過程,可以看作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分析和綜合能力的表現;也可以看作是對教學效果的檢驗。

  2、講述環(huán)割枝條上方形成的"瘤狀物"是本節(jié)教學的一個難點。瘤狀物的形成,實際上是比較復雜的過程。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不用講得過細,要求學生明白是由于有機物的運輸受到阻礙引起的就可以了。

  教法建議

  1、讓學生在課前完成"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的探究實驗的設計及完成,上課時將實驗裝置或處理材料帶到實驗室,對自己設計的實驗進行介紹。由于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并不一定完善,所以教師要自備紅墨水在莖中運輸的實驗結果及樹瘤標本,以便上課時分發(fā)給學生觀察,最好能做到每組或每桌一份。

  2、觀察紅墨水在莖和葉中的運輸時 初中物理,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后,分析得出的結論有兩點;一是莖的木質部被染紅,不宜說成導管被染紅;二是水分運輸的方向和部位,即向上運輸至葉。紅墨水中既有水又有水溶性物質,突出水的運輸方向、途徑和部位,無機鹽一點即通。

  3、樹瘤形成的原因很復雜,其結構基礎是木栓形成層的形成及其細胞分裂形成愈傷組織,物質基礎是由于有機養(yǎng)料運輸途徑的割斷使有機養(yǎng)料積累。教學時只要讓學生明確切口上部膨脹起來與有機養(yǎng)料的積累有關,并領悟到韌皮部(樹皮部分)運輸有機養(yǎng)料即可。

  從樹皮對運輸有機物的重要性方面,就能很自然地引導學生明白愛護樹木、保護樹皮的重要性,進而進行綠化祖國的思想教育。

營養(yǎng)物質的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植物體內水分運輸,環(huán)剝枝條形成樹瘤的現象,知道植物體以木質部的導管運輸水分和無機鹽,以韌皮部的篩管運輸有機物。

  2、通過對莖的輸導作用的分析,了解保護樹皮的意義及莖具有貯藏有機物的作用。

  能力目標

  1、通過設計莖的輸導作用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實驗方法及正確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實驗或觀察基礎上,通過討論或分析得出適當的結論并加以表述,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植物體的木質部和韌皮部的結構與物質運輸功能相適應的教學,使學生體會植物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從而接受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2、通過討論“莖的輸導作用”,引導學生懂得愛護樹木,保護樹皮的重要性,進而進行綠化美化、保護環(huán)境的思想教育。

  教學建議

  知識體系圖解

  教材分析

  1、本節(jié)內容的重點是通過對探究實驗的設計及分析,得出導管是輸導水分和無機鹽的通路;而有機物是通過篩管輸導的科學結論。

  (1)通過上節(jié)的教學,學生已經知道了莖的木質部中的導管是輸導水分和無機鹽的通道;莖的韌皮部中的篩管是輸導有機物的通道。

  (2)通過探究實驗,學生會根據已經掌握的知識和自己的"親眼所見",經過整理、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即莖里的導管能夠把從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向上運輸到植物體全身,莖里的篩管能夠把葉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到植物各部。

  這個過程,可以看作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分析和綜合能力的表現;也可以看作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檢驗。

  2、講述環(huán)割枝條上方形成的"瘤狀物"是本節(jié)教學的一個難點。瘤狀物的形成,實際上是比較復雜的過程。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不用講得過細,要求學生明白是由于有機物的運輸受到阻礙引起的就可以了。

  教法建議

  1、讓學生在課前完成"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的探究實驗的設計及完成,上課時將實驗裝置或處理材料帶到實驗室,對自己設計的實驗進行介紹。由于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并不一定完善,所以教師要自備紅墨水在莖中運輸的實驗結果及樹瘤標本,以便上課時分發(fā)給學生觀察,最好能做到每組或每桌一份。

  2、觀察紅墨水在莖和葉中的運輸時,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后,分析得出的結論有兩點;一是莖的木質部被染紅,不宜說成導管被染紅;二是水分運輸的方向和部位,即向上運輸至葉。紅墨水中既有水又有水溶性物質,突出水的運輸方向、途徑和部位,無機鹽一點即通。

  3、樹瘤形成的原因很復雜,其結構基礎是木栓形成層的形成及其細胞分裂形成愈傷組織,物質基礎是由于有機養(yǎng)料運輸途徑的割斷使有機養(yǎng)料積累。教學時只要讓學生明確切口上部膨脹起來與有機養(yǎng)料的積累有關,并領悟到韌皮部(樹皮部分)運輸有機養(yǎng)料即可。

  從樹皮對運輸有機物的重要性方面,就能很自然地引導學生明白愛護樹木、保護樹皮的重要性,進而進行綠化祖國的思想教育。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通過對實驗的設計及結果的分析,得出科學的結論。

  難點:有關輸導有機物的實驗。

  手段:以實驗觀察與分析、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設計思想:

  本節(jié)課首先以對莖運輸營養(yǎng)物質的探索性實驗開始,但學生設計的實驗有些并不能很好的解決本節(jié)課的問題,所以在課前教師一定要準備好有關的實驗,以供課上學生觀察。重點要求學生通過設計實驗,掌握一定的科學研究的方法。

  教學過程:(1課時)

  (課前要求學生看實驗-探究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完成設計有關莖運輸營養(yǎng)物質的實驗)

  一、導入:

  提問:1、莖的功能是什么?

  2、木本植物的莖的結構是怎樣的?

  組織學生回答問題。

  總結:莖具有運輸營養(yǎng)物質的功能,那么在木本植物的結構中,哪些與運輸營養(yǎng)物質有關呢?

  二、講授新課:

 。ㄒ唬┨剿餍詫嶒灒禾骄壳o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學生展示設計實驗的思路及結果。

  組織學生對每組的實驗設計進行分析。

  總結并糾正學生設計實驗中出現的錯誤。

  展示課前準備好的有關莖的水分和無機鹽運輸的實驗結果,并組織學生觀察莖中哪一部分被紅墨水染紅了。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實驗結果。

  總結:莖中的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里的導管向上運輸的。

 。ǘ┣o對有機物的運輸:

  提出問題:參照"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的實驗設計及分析,推測一下莖對有機物運輸的相關結構是什么?如何用實驗來驗證?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并匯報討論結果。

  出示有瘤狀物的枝條,利用投影或錄像介紹實驗操作方法。

  組織學生觀察,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總結:有機物通過韌皮部的篩管向下運輸到其他各個器官,當環(huán)割后,有機物就堆積在切口的上方,使此處的細胞分裂和生長都加快,樹皮就膨大起來,形成了瘤狀物。

 。ㄈ┣o的其他功能:

  提出問題:"莖除了具有運輸營養(yǎng)物質的功能之外,還具有哪些功能?請舉例說明"

  組織學生發(fā)言

  總結:莖除了可以運輸營養(yǎng)物質,還有以下幾個功能:

  1、貯 藏營養(yǎng)物質,如甘蔗。

  2、支持,如支持葉,有利于葉進行光合作用。

  3、繁殖:如扦插等。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 莖對營養(yǎng)物質的運輸和貯藏

  一、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由莖的木質部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二、莖的`有機物的運輸:

  由莖的韌皮部運輸有機物

  探究活動

  實驗目的:植物體內的水分是沿著木質部向上運輸的

  實驗材料:2~3年生的木本植物技條

  實驗用具:等大的玻璃瓶或礦泉水瓶三個、小蠟燭、刻刀、小紙片

  實驗步驟:

  1、取粗細大小相當的2~3年生木本植物的枝條三根(枝條上所帶葉片數相等),將三根枝條底部分別斜切,觀察其韌皮部。木質部和髓。

  2、將一根枝條的韌皮部蠟封。方法是按木質部和髓的分布位置,將小紙片刻成

  形,蓋在一枝條斷面處,使其韌皮部露出,將小蠟燭點燃,使其蠟液滴在韌皮部斷面上,待蠟凝固后,取走紙片。

  3、將一根枝條的木質部蠟封。用同樣方法將小紙片刻成相應的形狀蓋在枝條斷面的韌皮部和髓部,露出木質部,將蠟液滴在木質部斷面上,取走紙片。

  4、第三根枝條不做任何處理。

  5、將三根枝條分別插入盛有清水的甲、乙、雨三個瓶中,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幾小時后觀察現象并完成觀察記錄。

  實驗結果:

  甲瓶中的枝條實驗后葉片仍然硬挺,這能說明蠟封韌皮部不影響枝條的吸水;乙瓶中的枝條實驗后葉片萎蔫,說明蠟封木質部阻礙枝條的吸水;丙瓶中的枝條實驗后葉片仍然硬挺。

  實驗結論:植物體內的水分是沿著木質部向上運輸的

  思考題:

  此實驗為什么要在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進行?

  溫暖、光照充足能使枝條上的葉片的蒸騰作用旺盛,枝條的吸水能力加強,進而得到的實驗結果就越能說明問題

營養(yǎng)物質的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脂肪。(重點)

  2.舉例說明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難點)

  能力目標:加深對探究的一般過程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和團隊意識。引導學生關注飲食健康,學會關心他人,關愛生命。

  四、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引言]:引言:同學們在電視、電影、報刊和雜志上或許看到過,非洲某干旱地區(qū)的孩子們,由于長期饑餓而變得骨瘦如柴、無力行走、只能卷曲在地上。同學們或許也有一些這方面的體會,早上上學時忘了或來不及吃早點,結果到10點左右時,就會感到頭暈、心慌等。從而影響了學習的效果。由此可見,人體的生長發(fā)育和進行各種活動都離不開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那么,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yǎng)物質呢?營養(yǎng)物質又是怎樣在消化系統(tǒng)中被消化和吸收的呢?這就是我們在這一章所要學習的內容。

  [探究]:讓我們一起來進行一個小探究。請同學們拿出課前盒裝或袋裝。

  認真觀看,認同人必須攝入一定量的食物,才能維持生命,才能進行各項生命活動。

  紛紛議論開來。

  實驗: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和脂肪食物的包裝。以上人為一小組針對經常食用的5種食物,提出有關營養(yǎng)成分的問題,并作出相關的假設,完成對5種盒裝或袋裝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的調查。

  [全班交流]:每小組選派一位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討論]:(1)不同的食物中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是否相同?

 。2)這些食物的生產原料是什么?

  [播放FLASH]: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

  []: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

  [想一想]:食物中各種營養(yǎng)成分,哪些能為我們生命活動能量呢?

  [講述]:蛋白質、糖類、脂肪是人體需要的有機物。它們既是人體的組成物質,又是人體的供能物質。維生素雖不能量,但也很重要。維生素也是人體生長發(fā)育必需的,要從外界攝取的有機物。

  [實驗]: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和脂肪。

  [步驟1]:取1-2匙面粉,加清水和成面團,用一塊疊成雙層的紗布包住面團,將用紗布包著的面團放入盛有清水的燒杯中,用手輕輕地揉擠。觀察清水發(fā)生的變化,討論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步驟2]:把用紗布包著的面團繼續(xù)放燒杯中揉擠,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活動,并完成書P21表9-1盒裝或袋裝食物調查表。

  在實物投影儀下展示本小組的調查表。

  積極發(fā)言,說出食物中一般含有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無機鹽、水。

  證實自己的結論。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有七大類,纖維素也是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

  集體回答。

  回答出蛋白質、糖類、脂肪是人體內的供能物質。

  以四人為一小組按步驟進行實驗。

  清水逐漸變渾濁(白色),討論后認為是面粉溶解的結果。

  等到不再有白色物質,從紗布里滲出來時,取出紗布團并打開,可以看到原來的面團變成了一種黃白色的膠狀物質。聯系有關生活經驗,思考這種物質是什么?

  [步驟3]:在揉擠的過程中,從紗布內向清水中滲出許多白色的物質。這種白色的物質是淀粉嗎?參照書上的圖,小組討論如何設計實驗來驗證。

  [步驟4]:取烘干的花生、小麥種子各一粒,用單面刀片縱向切開,分別將種子的切面放在白紙的不同位置上,用鑷子的柄部或大拇指擠壓。移開種子,觀察白紙上出現的現象。比較兩種種子被擠壓后在白紙上留下的印跡。這說明了什么?

  [實驗分析]: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1234[討論]:不同的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質、淀粉和脂肪一樣多嗎?

  [提問]: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富含這樣營養(yǎng)物質嗎?

  [小游戲]:富含各類營養(yǎng)物質的食品。

  [提出問題]:人類為什么要攝入這些營養(yǎng)物質?營養(yǎng)物質有什么功能?

  [自學]:書上22-23頁有關內容。

  紗布里剩下的黃白色的膠狀物質是蛋白質。

  設計實驗:用碘液來檢驗。滴加碘液后,水變藍色,說明從紗布滲入水中的是淀粉。

  花生在白紙上的印跡較透明,是一種油漬,說明花生中含有較多的脂肪。

  重溫整個實驗過程,填寫圖表。

  積極討論,從實驗中體會到不同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含量不一樣多,如面粉中淀粉含量多,花生中的脂肪含量多。

  通過小游戲趣味性的認識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食品中富含的營養(yǎng)物質。

  帶著問題閱讀書上,并在書上勾劃。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

  蛋白質--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維持人的正常生長發(fā)育。

  糖類--也是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我們的主要能量來源。

  脂肪--為生命活動能量,多余的貯存后起到保溫等作用。是我們的備用能源物質。

  維生素--維護人體健康、促進生長發(fā)育、調節(jié)生命活動等。

  [講述]:我們只需少量的維生素,但它是維持身體良好健康所必須的。

  [提問]:你能說出一些常見的維生素嗎?

  [閱讀]:維生素的種類及功能,(書P23)和(書P26課外閱讀)。

  [練習]:完成連線題。

  [出示]:佝僂病、壞血病、夜盲癥的圖片,進行簡單介紹。

  [播放FLASH]:各類營養(yǎng)物質的作用。

  [講述]: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中,糖類、蛋白質、脂肪屬于有機物,水和無機鹽則是人體需要的無機物,它們對人體有何作用呢?

  []:水--是一種溶劑、運輸的媒介、調節(jié)體溫、排泄廢物。

  無機鹽--參與人體的

  學生自己進行,并在書上勾劃下重要內容。

  脫口說出: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等。

  通過連線題了解維生素及其缺乏癥。

  積極思考,利用平時各累的知識進行回答,同學間相互補充。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水和無機鹽

  觀察實驗:食物中含有無機鹽各種代謝活動,是人體生長發(fā)育等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重要保證。

  [觀察]:食物中含有無機鹽。

  [討論]:種子在酒精燈上燃燒后,剩下的物質是什么?

  [提問]:幾種重要的'無機鹽的作用。(鈣、鐵、碘)

  [出示]:便秘的卡通圖。提問,如果便秘,怎樣調節(jié)飲食?

  [講述]:對,這就要依靠我們稱之為"第七類營養(yǎng)素"的膳食纖維。

  [小知識]:人的腸道內沒有消化纖維素的微生物,所以人無法消化纖維素,它是腸道里匆匆的過客,最終混在食物殘渣里,隨著糞便一起排出體外。纖維素能夠促進胃腸的蠕動和排空,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的食物,排便就會通暢,并且減少患大腸癌的機會;還有利于降低人體內過高的血脂和血糖等,從而有利于維護心腦血管的健康,有利于預防糖尿病,有利于維持正常體重。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觀察,發(fā)現干的小麥種子燃燒后成為灰白色的灰。

  有了前面骨的成分的知識,脫口而出剩下的物質是無機鹽。

  通過閱讀和日常積累的知識,說出鈣是強壯的骨骼和牙齒所必需的;鐵是制造紅血球所需;缺碘會患大脖子病。

  有過這樣經歷的同學能回答出:可以多吃含纖維素較多的食物。

  仔細聆聽,開闊知識面。

營養(yǎng)物質的教案12

  一、

  本節(jié)選自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研究的是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食物,學生有直接的生活體驗甚至見解。通過本節(jié)的教學能使學生明白生物學是一門生活的科學,生物學就在我們身邊。同時為第三節(jié)“關注合理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的教學打下基礎。

  本節(jié)內容共分為兩部分: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教材展示了大量的圖片資料和資料分析,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直觀觀察了解各種營養(yǎng)物質廣泛存在于食品中,也給學生一個啟示,即不能挑食、偏食,否則可能會出現營養(yǎng)不良。教材還安排了一個探究活動,通過探究活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對數據的分析能力等。

  針對本節(jié)教材內容,我準備通過資料分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明白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的作用和來源,形成新的認知結構,認同人類的營養(yǎng)物質主要來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掌握測定食物中的能量的科學方法,知道人體所需的能量來源于食物中的有機物,提高學生收集和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真正把課堂的時間和空間、提問的權力以及學習、認知和習得的過程還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課時安排:2課時本節(jié)內容較多,需要理解、記憶、動手的也較多,安排了兩課時,本節(jié)為第1課時內容。

  二、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

  2、識記糖類、脂肪、蛋白質的食物來源,并理解其對人體的作用;

  3、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測定食物中的能量。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資料分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通過直觀觀察了解各種營養(yǎng)物質廣泛存在于食品中。

  2、加深對科學探究一般過程的認識,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并實施探究計劃、處理數據和分析探究結果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

  三、

  1、營養(yǎng)物質的類別、作用和營養(yǎng)物質的食物來源。

  2、探究的一般過程及對探究數據的處理。

  四、

  探究的一般過程及對探究數據的處理。

  五、

  1、學生分組及分配工作,準備好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種材料、用具。

  2、多媒體課件。

  六、

  —第1課時

  教學要點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導入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引導學生介紹自己早(午)餐吃的食物并說出它們來自哪些生物(展示圖片),使學生認同我們的食物主要來自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然后提出問題:我們?yōu)槭裁匆燥?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本節(jié)的課題——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

  思考、表達與交流

  從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現象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標展示

  多媒體出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學生認知目標

  通過展示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和任務,帶著目標進入新課學習。

  學習任務一:

  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yǎng)物質

  要求學生每人挑選2種常吃的食物查閱教材第38~39頁的附表。

  巡視、指導學生查閱有關表格。引導學生對這兩種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進行比較,然后小組討論完成下列問題:

  1、食物中含有的營養(yǎng)物質主要有哪幾類?

  2、不同食物中所含營養(yǎng)物質的種類和數量是否相同?啟發(fā)學生進行討論。

  質疑:細胞的生活離不開物質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與人體細胞所含物質和能量有什么關系?

  1、查閱附表

  2、表達與交流,達成共識:①食物中都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無機鹽等六類營養(yǎng)物質。②不同食物所含的營養(yǎng)物質的種類和多少不同。

  引導學生通過查閱附表,歸納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資料分析能力。

  學習任務二:

  糖類、脂肪、蛋白質

  過渡:通過資料分析我們知道了食物中營養(yǎng)物質的`種類,那么,這些營養(yǎng)物質對人體有何作用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三大有機物糖類、脂肪、蛋白質。

  組織小組討論交流,引導學生完成下列問題:

  1、糖類、脂肪、蛋白質對人體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在你常吃的食物中,哪些食物的含糖量比較高?病人不能正常進食,往往要點滴葡萄糖溶液,這是為什么?

  3、你知道脂肪含量比較多的食物有哪些?

  4、小華換了口腔潰瘍,最近幾天食欲不佳,幾天后,同學們都說小華消瘦了不少,那么,你知道小華身體消瘦的原因是什么?

  5、我們的食物中哪些蛋白質含量比較豐富?

  6、青少年或大病初愈的人應常多吃哪些食物?為什么?

  在教師指導下看書自學并與同學討論交流,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達成共識,選派代表展示討論結果。

  學生根據代表的展示,在教材中畫出重點。

  出示小組合作、討論展示的內容,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把認知和習得的過程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同時培養(yǎng)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習任務三:

  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

  師:食物中含有能量,這一結論是僅僅靠推測得出的嗎?能不能通過實驗來測定呢?下面我們就分小組來測定食物中的能量。

  請同學們看教材第21頁中的插圖,你們小組想知道什么呢?

  (讓學生明確探究過程中,問題不同,假設也就不同,實驗的方法步驟也會有不同)。巡視、指導、糾錯。

  為學生提供實驗材料和用具,指導學生完善探究方案。

  提示學生注意安全和盡量減小實驗誤差。

  巡視并對探究過程予以適當的指導。

  師:引導同學從各組的報告中發(fā)現問題,吸取經驗,或改進方案中的一些步驟。指導學生分析誤差的原因和對探究過程的反思。

  小組同學通過看插圖并討論后,提出探究的問題。各個小組的探究問題可能不一樣。

  各小組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積極討論能否作出假設。如能,則各小組積極討論,作出假設。

  各小組討論、制定探究方案。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用具,按照課前的分工進行探究。

  每組選出代表進行匯報交流,說出實驗結論。

  總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分析出現誤差的原因。

  通過小組間的合作探究,提高科學探究中計劃制定的嚴謹性、實施的可操作性,并樹立科學實驗觀及團隊合作精神。

營養(yǎng)物質的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吸收的概念

  2、知道各種營養(yǎng)物質吸收的部位

  3、知道小腸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小腸適于吸收的結構特點)

  4、了解人體對糖類、蛋白質、脂肪的利用

  能力目標

  在觀察小腸絨毛的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有序的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實驗,體驗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建議

  知識體系圖解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學在《消化吸收》一章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與《第四章 血液循環(huán)》、《第六章 呼吸》及《第八章 新陳代謝》都有一定的聯系。關于“吸收”建議明確三個問題:第一、什么是吸收;第二、吸收的部位,特別是吸收的主器官——腸;第三、不同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途徑。關于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建議讓學生自己閱讀后討論得出營養(yǎng)物質的三個主要作用:一、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為構建人體提供原材料;三、作為儲備的能源物質。

  教學重點:

  1、吸收的概念

  2、小腸與吸收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3、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

  教學難點 :

  1、小腸與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2、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

  教法建議

  本節(jié)內容建議授課1課時,關于吸收的概念可以從“細胞需要營養(yǎng),而人體的營養(yǎng)是由消化系統(tǒng)攝取的,這些營養(yǎng)如何從消化系統(tǒng)到達肌體各部分的細胞呢?”這一問題的討論引出。要注意強調概念中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含義,包含了血液循環(huán)和淋巴循環(huán)兩部分。

  關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腸,可由學生討論得出,并通過觀察小腸實物或利用錄像讓學生對小腸表面大,小腸絨毛壁薄,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等適于吸收的特點有較為直觀的認識。

  關于吸收的過程是比較抽象的,建議先看錄像《消化吸收》后半段,里面的動畫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過程,然后再歸納總結。其中脂肪酸和甘油的吸收途徑是容易弄錯的,因此要特別強調一下,它們是進入淋巴的。

  關于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由于學生不具備化學知識,所以學習起來也比較困難,建議此部分內容降低難度,只讓學生大概了解其主要的用途即可。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難點分析:

  1、吸收的概念

  2、小腸適于吸收的結構特點

  3、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

  教學過程 設計:

  <引入>:

  問題:1、食物經過消化最終形成哪些物質?

  2、真正需要這些營養(yǎng)的是什么?

  這些在消化道中的營養(yǎng)成分怎樣才能到達需要它們的每個細胞呢?細胞又如何利用它們呢?這就是我們要在第三節(jié)學習的內容--。

  營養(yǎng)物質只有進入循環(huán)系統(tǒng),才能被運送到機體各部分需要它們的細胞處,這一過程就是"吸收"。注意我們前一章學過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包括了血液循環(huán)和淋巴循環(huán)兩部分。

  哪些物質能進入循環(huán)系統(tǒng)被吸收呢?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在消化管內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收,而食物中的水、無機鹽和維生素,不經過消化,在消化道內直接被吸收。

  在消化道的哪些部分營養(yǎng)成分可以進入循環(huán)系統(tǒng)呢?那些部位得具備什么特點呢?先由學會討論,再總結。(學生應該能想到:面積大,結構薄,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

  人體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和食道幾乎無吸收養(yǎng)分的能力,胃粘膜僅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這也就是喝酒傷胃的原因。大腸則可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因此營養(yǎng)物質主要是依靠小腸來吸收的。

  小腸為什么能完成這一主要功能呢?與其結構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知道小腸是消化道中最長的部分,其內表面有皺襞,因此具有相對大的表面積,其實小腸的表面積決不只是我們看到的那么大。環(huán)行皺壁的存在使小腸面積增大了三倍,而皺壁里還有些更微小的結構呢!

  實驗:觀察小腸絨毛或用錄像取代。

  觀察到小腸絨毛后,討論小腸絨毛的存在對小腸的吸收功能有何意義?

  由于小腸絨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積增大了三十借。在小腸絨毛的柱狀上皮細胞的向腸腔一側,還有一些指狀突起,叫微絨毛。由于微絨毛的存在,使面積比5~6米長的圓柱體面積增大了六百倍。小腸的表面積為200平方米,相當于一個排球場這一特點決定著小腸吸收的快,吸收量也多。

  此外,(利用掛圖或書上的圖)小腸絨毛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營養(yǎng)物質可滲入內部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并經循環(huán)輸送至全身各處的細胞,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動。

  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途徑是不同的,脂肪酸酸和甘油要進入毛細淋巴管。而其余營養(yǎng)成分進入毛細血管。

  這些營養(yǎng)成分被運輸到身體各部分的細胞后,主要有哪些用途呢?請同學們先看書,在來討論歸納。第一、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第二、為構建人體提供原材料;第三、作為儲備的能源物質。

  思考:營養(yǎng)物質是不是攝入的越多越好呢?為什么有些人過分肥胖?有些人過分瘦小?怎樣衡量自己的營養(yǎng)是不是合理呢?

  板書:

  第三節(jié)

  一、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

 。ㄒ唬┪盏母拍睿

  營養(yǎng)物質經過消化道管壁進入循環(huán)系統(tǒng)(血液和淋巴)的過程

  (二)可吸收的物質:

  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水、無機鹽、維生素

 。ㄈ┪盏牟课唬

  1、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腸

  小腸與吸收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1)表面積大;

 。2)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

 。3)小腸絨毛壁、毛細血管壁和毛細淋巴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四)吸收的途徑:

  葡萄糖、氨基酸、水、無機鹽、維生素→血液

  脂肪酸、甘油→淋巴

  二、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

  1、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2、為構建人體提供原材料;

  3、作為儲備的能源物質。

  探究活動

  制作小腸結構模型

  嘗試制作小腸結構模型,分組評比。

  目的: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發(fā)揮其主體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協作意識。

  要求:

  材料、制作方法不限,只要能表現出小腸適于吸收的結構特點即可。(能突出表面積大就行)

營養(yǎng)物質的教案14

  教學目標

  了解營養(yǎng)素是指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類物質,掌握蛋白質、糖類、油脂和維生素與人類健康的關系。

  通過閱讀教材、觀察和比較圖片、查閱資料和討論等活動,學會自主和合作學習的方法。

  通過學習營養(yǎng)物質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形成合理安排飲食的意識,增強自我保健和保護的意識與能力。

  重點和難點

  重點:蛋白質的生理功能。

  難點:了解營養(yǎng)物質在人的生命活動中的作用及營養(yǎng)價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活動一 探究人體營養(yǎng)素包括哪些方面?

  情景導入:提問: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梢娛澄飳θ梭w的重要性。那么我們所吃的食物通常包括哪些呢?

  小組交流:列舉生活中的常見食物和飲品的類別。

  觀察:(多媒體投影)教材p88圖12-1、p91圖12-7、 p92圖12-9、 p93圖12-10。

  小結:人體生命的生存和健康離不開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大類物質,通常稱之為人體營養(yǎng)素。

  活動二 學習競賽

  主題:“我”的風采我展示。

  設疑:這些營養(yǎng)素對人體來說,究竟分別有什么其他物質不可替代的作用呢?

  指導閱讀:(分四大組,分別指定閱讀教材上關于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的內容介紹,結合教師課前布置查閱的有關資料,組內合作,討論并限時完成下面的任務:以第一人稱手法寫一份自我介紹的文段,題目自擬。要求:簡要介紹某類營養(yǎng)素的基本情況,重點陳述其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組際競賽:各組派一名代表上講臺演講。(根據演講的口才、表情及內容質量,由學生評委評分)

  活動三 應用實踐

  辯論:偏食習慣好不好?

  設疑:我了解到我們同學們中有的同學喜歡吃這種食品而不喜歡吃那種食品,即存在所謂的偏食。這種飲食習慣好不好呢?

  (正反方辯論)

  小結:偏食影響身體健康。特別是同學們正處于身體生長旺盛時期,更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偏食。

  閱讀與討論:

  閱讀:p90、 p92“資料”。

  討論:a.有人用甲醛溶液來浸泡水產品并出售,這樣做有什么危害?

  b.為什么吸煙有害健康?

  c.為什么霉變食物絕對不能食用?

  d.運動會上的長、短跑賽進行中,為什么有的同學感到很累?為什么有的`同學在賽前服用一些葡萄糖?若改食一些花生或者麥食品,效果好嗎?

  知識拓展(多媒體播放):

  a.“劣質奶粉”導致“大頭嬰兒”的相關報道。

  b.“毒大米”危害介紹。

  c.吸煙的危害分析。

  活動四 課堂計算競賽

 、僖慌\動員可以在60 s秒內跑完400 m,她的最大氧氣吸入量為4 L/min,而肌肉在工作達到極限時,每公斤體重每分鐘需要氧氣約0.2 L,如果該女運動員體重為50 kg ,她將缺少多少氧氣

  ②花生米含糖約24%(質量分數,余同),油脂約39%,蛋白質約26%;小麥含糖約76%,油脂約2%,蛋白質約11%;50 g花生和50 g小麥在體內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各是多少?

  課題小結:經過本課題的學習,在基礎知識、學習方法和對化學學科的情感方面,你分別有哪些收獲?

  活動五 課外調查

  我們是一所農村中學,大多數同學家住農村。請在課外做一個調查,對于家中(或親友、鄰居中)發(fā)生霉變的食物是如何處理的?這種處理是否科學合理?我們作為現代社會的公民,對此應做哪些工作呢?調查報告于一個月內完成。

  點評:整堂課以四個主題活動展開,層次清楚,意圖明確,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第五個主題更是結合農村的實際,引導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研究,讓學生感悟到作為現代社會公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對社會常見的“偏食習慣”采取目前流行的深受大、中學生歡迎的“辯論”形式,而不是“答辯”形式,有其新意。但是課中如何把握,則對學生的課前準備和教師的駕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背景資料

 、22名小學生吃玉米糊中毒,已有一人遇難

  本報訊(記者 劉振雄 特約記者 龍橋 通訊員 楊興炳)我省鄖西縣一所小學11日突發(fā)食物中毒事件。至昨日,22名中毒學生中已有1人遇難,兩人緊急轉院搶救。

  事情發(fā)生在鄰近陜西的鄖西縣景陽鄉(xiāng)泥溝中心小學。11日下午5時30分左右,該校五、六年級數十名寄宿學生吃了晚餐的玉米糊后不久,出現嘔吐、惡心、頭暈等癥狀,立即被校方送入當地衛(wèi)生所搶救。

  昨日上午9時50分,該校五年級女生12周歲的何瑩瑩經搶救無效身亡,12歲的男生孫文林、陳華登被緊急轉送至鄖西縣醫(yī)院搶救。

  事發(fā)后,十堰市副市長胡仲軍、鄖西縣副縣長張惠莉等趕到事發(fā)地指揮搶救,調查原因。據鄖西縣疾病控制中心介紹,初步懷疑系玉米霉變引起,具體原因仍在調查中。

 、诖罅糠镁S生素E有害健康

  據新華社華盛頓11月10日電(記者曲俊雅)維生素是一種抗氧化劑,大多數人認為補充維生素E可以幫助他們延緩衰老。不過,最新研究發(fā)現,服用藥物大量補充維生素E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危害身體健康。

  研究負責人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埃德加·米勒博士說,大多數復合維生素片一般含35~40個國際單位維生素E,這對健康也許會有些微小的“益處”。但如果能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維生素E,服藥補充毫無必要。堅果、食用油、全谷食物和綠葉蔬菜中都富含維生素E。

  此外,美國心臟學會早已指出,維生素E沒有預防心臟病的作用,而最近研究還表明,維生素E和降膽固醇藥互相沖突。

 、垡吧湎 ⑻厥夤π、“生猛”刺激安全飲食必須革除三種陋習

  據新華社南昌11月10日電(記者馮麗)專家認為,要確保飲食安全首先要革除三種飲食陋習。

  不少人認為物以稀為貴,放著肉厚味美的畜肉不吃,偏吃肉少味寡的蛇、鼠、貓、蟲,以為野生、珍稀的動物更有營養(yǎng),其實是毫無科學根據的。無論從組織結構、化學組成還是消化利用來看,它們都沒有任何優(yōu)勢,不少野生動物還極易引發(fā)人類疾病。

  我國傳統(tǒng)習慣有一些糟粕和迷信也影響了部分人的飲食喜好。如從“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推理,相信吃烏龜肉能長壽;從老虎的雄健敏捷,推理出虎骨酒能治跌打損傷;認為動物生殖器可以滋陰壯陽等等,甚至把“馱峰”“熊掌”“蛇肉”“牛鞭”傳得功效神奇,美味無比。這些動物肉不僅保健功效毫無科學依據,即使從味道講也毫不足取。

  “活猴腦”“蛇膽”“烏龜”“活魚”“醉蝦”等,這些近乎野蠻的吃法,不僅傷害人們對動物的愛憐之心,而且極不衛(wèi)生。

營養(yǎng)物質的教案15

  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使學生掌握糖類代謝的主要途徑

  2、使學生掌握蛋白質代謝的主要途徑

  3、使學生掌握脂類代謝的主要途徑

  4、使學生理解糖類、蛋白質、脂類三大類營養(yǎng)物質代謝的特點

  5、使學生理解三大類營養(yǎng)物質代謝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二、能力方面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糖類、脂類、蛋白質的代謝途徑及其相互關系,訓練學生分析、判斷、推理等科學思維品質。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

  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肝臟在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認識到生物體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的基本生物學觀點,對學生進行生命科學觀點的教育。

  2、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討論三大類營養(yǎng)物質代謝與人體健康的關系,使學生體會到生命科學在人們的生產實踐中的價值,對學生進行生命價值觀方面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包括糖類代謝,脂類代謝、蛋白質代謝、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的關系、人營養(yǎng)物質代謝與人體健康五部分的內容。

  1、三大營養(yǎng)物質的代謝途徑

  教材中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代謝途徑是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由于學生缺乏有關的生物化學基礎知識,而這三大營養(yǎng)物質的代謝途徑實際上是由一系列生物化學反應組成的,而且這些變化又相當復雜。因此,處理這部分教材時一定要把握好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在學生能接受的情況下,盡量向學生展示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的總體輪廓。

 。1)糖類代謝

  教材從細胞或血漿中的葡萄糖來源,葡萄糖在細胞中的利用,即去路兩個方面,簡明扼要地介紹了糖類代謝,最后教材以表解的形式對這部分知識做了歸納。

  主要內容有:細胞或血漿中葡萄糖的來源主要有三,即①食物中糖類物質的消化吸收②血糖濃度低于80-120mg/dL時,由肝糖元分解產生③由其它非糖物質(如甘油、氨基酸、乳酸等)在代謝中轉化產生;細胞或血漿中葡萄糖的去路也有三,即①在細胞中氧化分解提供能量②血糖濃度高于 100mg/dL時,在肝臟或骨骼肌中合成糖元③在細胞中轉化為其它非糖物質。

  (2)脂類代謝

  教材選擇了脂類物質的三個組成,即脂肪、磷脂和膽固醇中學生熟悉的脂肪作為重點,簡要介紹了脂肪的代謝途徑及其特點,并用表解的形式做了歸納總結,最后教材提了一下血脂和膽固醇相關知識。

  (3)蛋白質代謝

  教材也從細胞或血漿中的氨基酸來源,以及氨基酸在細胞中的利用,即去路兩個方面,簡明扼要地介紹了蛋白質代謝,最后教材以表解的形式對這部分知識做了歸納總結。

  主要內容有:氨基酸的來源有三,即①從食物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獲得②自身蛋白質分解產生③通過轉氨基作用產生新氨基酸;氨基酸的去路也有三,即①合成各種組織蛋白和酶②通過轉氨基作用產生新的蛋白質③通過脫氨基作用分解,其中含氮部分轉化為尿素,不含氮部分轉化糖類、脂肪等其它物質。

  2、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的關系

  教材指出,細胞內糖類、脂類和蛋白質這三類物質的代謝在時間、空間上是同時進行的,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形成一個協調統(tǒng)一的過程。但是,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的轉化是有條件的,不是三類物質之間都可以相互轉化。

  教師還應通過實例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觀點,即在三大營養(yǎng)物質的代謝關系中,糖類代謝處于中心地位。

  3、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與人體健康

  結合糖類代謝,教材簡要地從人在饑餓初期和長期饑餓時血糖含量的變化,不良的飲食或偏食及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的肥胖,闡述了這些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同時給出了具體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結合脂類代謝,教材從脂肪肝的產生及其預防、治療措施介紹了合理膳食,適當運動的重要性。

  最后教材結合蛋白質代謝,介紹了有關氮平衡的知識,如足量的蛋白質供應對于嬰幼兒、兒童少年和老年人的重要意義,以及食入各種蛋白質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教法建議

  1、引言

  這部分內容由于學生缺乏相應的化學基礎,加之有一部分內容涉及到了較深的生物化學方面的知識,因此本節(jié)的知識內容適于講授為主。但本節(jié)內容又學生的日常生活、醫(yī)療保健、預防疾病聯系緊密,因此本節(jié)的突破口可放在學生感興趣的自身健康話題上引入本節(jié)課題。

  在學生對本節(jié)的內容提起興趣后,引導學生回憶:

  人類攝入的營養(yǎng)素都有哪些?

  從而使學生全面了解營養(yǎng)物質除糖類、脂類、蛋白質外,還有水、無機鹽類、維生素、纖維素,即七大營養(yǎng)物質,并著重引導學生討論膳食纖維(即纖維素)的有關問題。

  2、糖類代謝

  糖類代謝可以讓學生聽過或見過的一些生活經驗入手,提出一些與糖類有關的問題串,引發(fā)學生的分析、思考、討論;最后教師可把學生討論得出的結論總結成課本中的表解。

  3、脂類代謝

 。1)脂肪代謝

  脂肪代謝也應從學生自身入手,設計一些與脂肪代有關的問題串,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從而歸納出脂肪代謝途徑謝;最后教師可把學生討論得出的結論總結成課本中的表解。

 。2)血脂和膽固醇代謝

  血脂的高低是人體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學生關心的話題,有條件的話可讓學生參照我國正常成年人空腹時主要的血脂含量來衡量一下自己的血脂水平。雖然教材中沒有提及膽固醇的代謝,但膽固醇與人體的健康是學生比較關心的',有可能的話,可適當補充上膽固醇在人體中的來源與去路的問題。

  4、蛋白質代謝

  蛋白質代謝也可采用一邊結合學生自身實際,一邊總結細胞中氨基酸的來源與去路的方式進行教學,最后,把學生討論的結論歸納為教材中表解的形式。

  5、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之間的關系

  這部分內容涉及生物化學的內容比較多,且理論性比較強,學生在這方面接觸的生活實例也不是很多,因此教師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主要通過實例講授為主,學生思考、討論為輔。

 。1)糖類、脂類、蛋白質之間的轉化關系

  ①糖類代謝與脂類代謝之間的關系

  教師應讓學生清楚,糖類與脂肪之間的轉化是雙向的,但它們之間的轉化程度不同,糖類可以大量形成脂肪。

  ②糖類代謝與蛋白質代謝的關系

  首先使學生明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然后教師應指出糖類與蛋白質之間的轉化也可以是雙向的:糖類代謝的中間產物可以轉變成非必需氨基酸,但糖類不能轉化為必需氨基酸,因此糖類轉變蛋白質的過程是不全面的;然而幾乎所有組成蛋白質的天然氨基酸通過脫氨基作用后,產生的不含氮部分都可以轉變?yōu)樘穷悺?/p>

 、鄣鞍踪|代謝與脂類代謝的關系

  教師應向學說明,蛋白質與脂類之間的轉化依不同的生物而有差異,例如人和動物不容易利用脂肪合成氨基酸,然而植物和微生物則可由脂肪酸和氮源生成氨基酸;某些氨基酸通過不同的途徑也可轉變成甘油和脂肪酸,例如用只含蛋白質的食物飼養(yǎng)動物,動物也能在體內存積脂肪。

  教師最后應總結一下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之間的關系

 。1)糖類、脂類、蛋白質之間轉化是受到制約的

  教師可舉例說明三大營養(yǎng)物質轉化的制約條件:

  例如,糖類可以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而且糖類供應充足時才有可能大量轉化成脂肪;

  再如教師還可舉人和動物體內糖類、脂類、蛋白質作為能源物質的先后順序這個例子,或者提問下面的問題:長期營養(yǎng)不良的人為什么會全身浮腫?

  教師應向學生闡明三大營養(yǎng)在人和動物體的作用是各有側重的,糖類是主要的供能物質,脂肪是主要的儲能物質,蛋白質的主要作用于是構成生物體和調節(jié)生命活動。人體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來自于糖類氧化分解,只有當糖類代謝發(fā)生障礙,人體才會動用脂肪和蛋白質氧化分解供能,當糖類和脂肪的攝入量都不足時,體內蛋白質就將成為主要的供能物質;然而當糖和脂肪供應充足,且其代謝過程又都正常時,體內蛋白質的分解供能就會相應減少。

  6、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與人體健康

  (1)糖類代謝與人體健康

  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教材中的血糖的來源與去路的示意圖,分析人體對血糖濃度的調節(jié)機制。

  人體血糖濃度一般維持在80-120mg/dL(0.1%),食物中的糖類物質被消化為葡萄糖,然后被吸收入血液,血糖增加,此時一部分葡萄糖會在肝臟和肌肉等處轉化為肝糖元和肌糖元,使血糖濃度維持在80-120mg/dL(0.1%)的正常水平;反之,血糖濃度下降時,肝臟中的肝糖元又可以轉變?yōu)槠咸烟顷懤m(xù)釋放到血液中,使血糖濃度繼續(xù)維持穩(wěn)定狀態(tài)。

  人在長期饑餓狀況下或肝功能減退的情況下,血糖含量降低到50-60 mg/dL,為低血糖,主要表現為頭暈、心慌、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無力等癥狀。出現低血糖早期癥狀,又得不到及時的緩解,因為腦組織功能活動所需要的能是主要來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而腦組織中含糖元極少,需要隨時從血液中攝取葡萄糖來氧化供能,所以會出現驚厥和昏迷等癥狀,當血糖含量低于45mg/dL時,腦組織就會因得不到足夠的能量而發(fā)生功能障礙。

 、蹚娜鬆I養(yǎng)物質代謝的角度分析,造成人體肥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脂肪代謝與人體健康

  教師可與學生一起討論脂肪肝的問題,可提問:你聽說過脂肪肝嗎?知道為什么會得這種病嗎?知道脂肪肝對人體帶來的危害嗎?

  3、蛋白質代謝與人體健康

  教師可通過下面的問題引起學生興趣和思考:

 、倌阌X得動物性蛋白的營養(yǎng)學價值高,還是植物性蛋白的營養(yǎng)學價值高?為什么?

 、跒槭裁凑f在食物中摻食豆類可以提高其它蛋白質的利用率?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第六節(jié) 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yǎng)物質的代謝

  【教學重點】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途徑、三大營養(yǎng)物質的代謝之間的關系、營養(yǎng)物質代謝與人類健康的關系

  【教學難點】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途徑、三大營養(yǎng)物質的代謝之間的關系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手段】掛圖、板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引言

  這部分內容由于學生缺乏相應的化學基礎,加之有一部分內容涉及到了較深的生物化學方面的知識,因此本節(jié)的知識內容適于講授為主。但本節(jié)內容又學生的日常生活、醫(yī)療保健、預防疾病聯系緊密,因此本節(jié)的突破口可放在學生感興趣的自身健康話題上。例如,教師可從:為什么偏食會引起肥胖?如何科學地減肥?如何科學地制定自己每周的的食譜?如何預防心血管方面的疾。咳绾晤A防脂肪肝?科學飲食與長壽的關系?為什么生命在于運動?等等學生日常生活常涉及的問題入手,引入三大營養(yǎng)物質的代謝;也可讓學生自己提出一些他們想知道的,與自身健康有關的問題,供全班討論,在此基礎上引入本節(jié)課題。

  在學生對本節(jié)的內容感到有興趣后,引導學生回憶:

  人類攝入的營養(yǎng)物質都有哪些?

  從而使學生全面了解營養(yǎng)物質除糖類、脂類、蛋白質外,還有水、無機鹽類、維生素、纖維素,即七大營養(yǎng)物質,并著重引導學生討論:

 、贋槭裁瓷攀忱w維(即纖維素)屬于糖類,為什么單列出來,成為營養(yǎng)物質的一類?

  因為膳食纖維不為人和多數動物所消化,但由于其獨特的作用,故仍稱為營養(yǎng)物質。

  ②以前人們沒有把膳食纖維列為營養(yǎng)物質,現在卻它高度重視起來了,把它列為第七大營養(yǎng)素,你知道纖維素對人類健康有什么積極意義嗎?

  2、糖類代謝

  糖類代謝可以學生聽過或見過的一些生活經驗入手,如:

 、偃梭w細胞中的葡萄糖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獲得?

 、诳梢龑W生分析低血糖為什么會引起人頭暈?從這種現象你能想到葡萄糖在人類內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什么嗎?

  ③糖尿病的病因、病癥、預防治療措施是什么?

  ④胰島腫瘤為什么會引起的低血糖昏厥?

  ⑤人體血糖濃度總是保持在較穩(wěn)定的水平,其調節(jié)機理如何?

 、薇本喅缘囊话闶堑矸垲愂称,為什么會很快育肥,而且體內脂肪含量很高?等等

  在上述這些問題的討論中,學生就可對人和動物的糖類代謝途徑,即細胞內或血漿中的葡萄糖的來源及其去路有一個明晰的認識。

  最后教師可把學生討論得出的結論總結成課本中的表解。

  第二課時

  1、引言

  從學生自身入手,設計一些與脂肪代謝有關的問題串,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從而引入脂肪代謝,比如教師可提問:

 、倌愠韵碌闹绢愂澄铮谙纼缺幌赡男┬》肿游镔|?

  ②脂肪酸和甘油的吸收與葡萄糖、氨基酸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勰阒廊祟惖闹疽话愣純Υ嬖谀男┎课粏?

  2、脂類代謝

 。1)脂肪代謝

  教師可從脂肪的來源、儲存、去路三方面引導學生討論,如可提出以下問題:

  ①脂肪酸和甘油在人體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②你知道為什么生物體以脂肪而不是糖元作為長期的、主要的儲能物質嗎?等等

  最后教師可把學生討論得出的結論總結成課本中的表解。

 。2)血脂和膽固醇代謝

  血脂的高低是人體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學生關心的話題,有條件的話可讓學生參照我國正常成年人空腹時主要的血脂含量來衡量一下自己的血脂水平。雖然教材中沒有提及膽固醇的代謝,但膽固醇與人體的健康是學生比較關心的,有可能的話,可適當補充上膽固醇在人體中的來源與去路的問題。

  教師提問:“膽固醇大部分來自動物及植物,少量在體內合成”,這句話為什么不對?”

  膽

  固醇的來源:人和動物體內膽固醇,除少量來自于動物性食物外,主要在體內合成,其中肝臟是合成膽固醇的主要器官。因此說:“膽固醇大部分來自動物性食物,少量在體內合成”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膽固醇的去路:其一,參與構成生物體的組織,是細胞膜和細胞器膜以及神經髓鞘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二,轉化為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化合物,如某些類固醇激素,如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維生素D、膽汁酸等。

  3、蛋白質代謝

  蛋白質代謝也可采用一邊結合學生自身實際,一邊總結細胞中氨基酸的來源與去路的方式進行教學,最后,把學生討論的結論歸納為教材中表解的形式。

  在引導學生討論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的問題:

  ①人體細胞中的氨基酸主要來源于哪些生理過程?

 、谌梭w細胞中的氨基酸可用于哪些生理過程?

  ③為什么兒童、孕婦、大病初愈的病人,在他們的食物應含有更多的蛋白質?

 、墚a生尿素與排出尿素的部位分別在哪里?

 、轂槭裁茨I臟功能不全或腎衰竭的患者不宜多吃含蛋白質高的食物?

 、夼拍、出汗是排泄過程,那么你認為排便也屬于排泄嗎?

  新陳代謝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體自我更新的過程,而細胞是新陳代謝的場所,這是同學們易忽略的,有的同學總認為人體的物質代謝過程發(fā)生在消化道中,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排泄是生物體把新陳代謝異化過程產生的最終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搞清楚這些問題后,學生就容易理解下面這個問題:為什么排尿過程屬于排泄;而排出食物殘渣的過程就不能叫排泄?因為排尿過程、出汗過程是排出人體代謝終產物的過程,代謝終產物,如二氧化碳、水、尿素、尿酸是細胞內產生的;而食物殘渣是消化的終產物,而消化是在消化道內,即細胞外完成的。因此出汗、排尿過程是屬于排泄,而排便過程不屬于排泄,而稱為排遺。

 、邽槭裁锤窝撞∪艘獧z測血液中的谷氨酸-丙酮酸轉氨酶(簡稱GPT)含量?

  人體中有兩種轉氨酶的活性較高,即GPT(谷丙轉氨酶)和GOT(谷草轉氨酶),它們分別催化下面的兩個反應:

  α-酮戊二酸+丙酮酸→谷氨酸+丙酮酸

  α-酮戊二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草酰乙酸

  正常人血清中GPT(谷丙轉氨酶)和GOT(谷草轉氨酶)的活性很低,急性肝炎患者的血清中GPT含量顯著升高,心肌梗塞時GOT的含量明顯上升,故血清GPT和GOT的測定有助于肝病和心臟的診斷和療效觀察。

  肝臟中氨基酸代謝比其他組織中的氨基酸代謝活躍,這是因為肝臟中含有豐富的催化氨基酸代謝的酶類。正常肝細胞中的GPT很少進入血液,只有肝病變時,由于肝細胞的細胞膜通透性增加,或肝細胞壞死,GPT可以大量進入血液。所以,臨床上常用測定血清中GPT的數值,作為診斷肝臟疾病的重要指標之一。

 、嘞胍幌,如果早餐只喝牛奶,吃雞蛋,這種早餐的食譜搭配合理嗎?如何改進?

 、崛羧梭w在糖類代謝、脂肪代謝失調的情況下,主要依靠蛋白質作為主要的能源來源,你認為這種情況下人體的哪些臟器的負擔會加重?(肝臟、腎臟)

  第三課時

  1、引言

  學生已經分別學習了糖類代謝、脂類代謝和蛋白質代謝的途徑,可先讓學生根據所學,用關系圖的方式,把這三大營養(yǎng)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畫下來,教師以此了解學生對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并針對學生的理解上有錯誤或偏差的地方有的放矢地進行講解。

  2、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之間的關系

  這部分內容涉及生物化學的內容比較多,且理論性比較強,學生在這方面接觸的生活實例也不是很多,因此教師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主要通過實例講授為主,學生思考、討論為輔。

 。1)糖類、脂類、蛋白質之間的轉化關系

  ①糖類代謝與脂類代謝之間的關系

  教師應讓學生清楚,糖類與脂肪之間的轉化是雙向的,但它們之間的轉化程度不同,糖類可以大量形成脂肪,例如酵母菌放在含糖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細胞內就能夠生成脂類,個別種類的酵母菌合成的脂肪可以高在這酵母菌干重的40%;然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為糖類,例如某些動物在冬眠的時候,脂肪可以轉變成糖類。

 、谔穷惔x與蛋白質代謝的關系

  首先使學生明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所謂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體細胞中可能合成的氨基酸;所謂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體細胞中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人體的必需氨基酸共有8種,它們是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甲硫氨酸。

  然后教師應指出糖類與蛋白質之間的轉化也可以是雙向的:糖類代謝的中間產物可以轉變成非必需氨基酸,但糖類不能轉化為必需氨基酸,因此糖類轉變蛋白質的過程是不全面的;然而幾乎所有組成蛋白質的天然氨基酸通過脫氨基作用后,產生的不含氮部分都可以轉變?yōu)樘穷悾,用蛋白質飼養(yǎng)患人工糖尿病的狗,則有50%以上的食物蛋白質可以轉變成葡萄糖。

 、鄣鞍踪|代謝與脂類代謝的關系

  教師應向學說明,蛋白質與脂類之間的轉化依不同的生物而有差異,例如人和動物不容易利用脂肪合成氨基酸,然而植物和微生物則可由脂肪酸和氮源生成氨基酸;某些氨基酸通過不同的途徑也可轉變成甘油和脂肪酸,例如用只含蛋白質的食物飼養(yǎng)動物,動物也能在體內存積脂肪。

  教師最后應總結一下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之間的關系,并可用下圖表示:

 。1)糖類、脂類、蛋白質之間轉化是受到制約的

  教師可舉例說明三大營養(yǎng)物質轉化的制約條件:

  例如,糖類可以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而且糖類供應充足時才有可能大量轉化成脂肪;再如教師還可舉人和動物體內糖類、脂類、蛋白質作為能源物質的先后順序這個例子;教師應向學生闡明三大營養(yǎng)在人和動物體的作用是各有側重的,糖類是主要的供能物質,脂肪是主要的儲能物質,蛋白質的主要作用于是構成生物體和調節(jié)生命活動。人體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來自于糖類氧化分解,只有當糖類代謝發(fā)生障礙,人體會動用脂肪和蛋白質氧化分解供能,當糖類和脂肪的攝入量都不足時,體內蛋白質就將成為主要的供能物質;然而,當糖和脂肪供應充足,且其代謝過程又都正常時,體內蛋白質的分解供能就會相應減少。

  這部分教學的最后,教師可提出一些綜合性的問題供學生分析討論,如:長期營養(yǎng)不良的人為什么會全身浮腫?

  所謂浮腫是組織細胞之間的細胞液中的水分含量多于正常狀態(tài)所致。我們知道,內環(huán)境中的淋巴、血漿、組織液之間從物質流動角度看有以下關系:組織液與血漿之間可雙向交換物質,淋巴中的物質可單向流入血漿,組織液中的物質單向流入淋巴,且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如果保持著動態(tài)平衡的組織液多了,就意味著這種動態(tài)平衡被破壞。造成這種破壞的原因是什么呢?組織液多于正常狀態(tài),可能有兩種原因,其一血漿的濃度低于正常狀態(tài);其二,組織液濃度高于正常狀態(tài)。

  我們先分析第一個原因是否成立,血漿濃度有沒有可能低于組織液濃度呢?當人長期營養(yǎng)不良,這里說的營養(yǎng)不良主要是饑餓引起的,而不是因為偏食引起的。當人長期營養(yǎng)不良,結果會使血漿中的蛋白質含量降低,使血漿濃度下降,當其濃度低于組織液濃度時,組織液含量會增多,表現出水腫的現象,因此長期營養(yǎng)不良的人會全身浮腫。

  我們再來分析第二個原因有沒有可能發(fā)生。學生這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不小心被桌椅碰得較重時,并沒有碰破,也沒出現皮下出血,但被撞的地方會腫起來。這也是由于組織液多于正常狀態(tài)所致,為什么呢。原來,身體的某個部位被碰得較重后,皮下毛細血管并沒有破裂,因此不會流血,但毛細血管還是受到了損傷,表現為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比以前大,正常情況下,毛細血管是不允許大分子物質如蛋白質通過的,但受傷后,毛細血管對大分子的通透性增高,平時不能進入組織液的蛋白質現在進入組織液了,結果造成細胞液濃度高于正常狀態(tài),導致吸水增多,同樣表現出水腫的現象。

  至于受傷后消腫的過程是組織液被重吸收回血漿或淋巴的過程。消腫的關鍵是組織液中的蛋白質減少,以降低組織液的濃度。在組織液中的蛋白質不易通過毛細血管回到血漿,但可從毛細淋巴管進入淋巴,因此淋巴在回收蛋白質方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淋巴回流不暢,也會引起水腫。

  3、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與人體健康

  (1)糖類代謝與人體健康

  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教材中的血糖的來源與去路的示意圖,分析人體對血糖濃度的調節(jié)機制。

  人體血糖濃度一般維持在80-120mg/dL(0.1%),食物中的糖類物質被消化為葡萄糖,然后吸收血液,血糖增加,此時一部分葡萄糖會在肝臟和肌肉等處轉化為肝糖元和肌糖元,使血糖濃度維持在80-120mg/dL(0.1%)的正常水平;反之,血糖濃度下降時,肝臟中的肝糖元又可以轉變?yōu)槠咸烟顷懤m(xù)釋放到血液中,使血糖濃度繼續(xù)維持穩(wěn)定狀態(tài)。

  人在長期饑餓狀況下或肝功能減退的情況下,血糖含量降低到50-60 mg/dL,為低血糖,主要表現為頭暈、心慌、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無力等癥狀。出現低血糖早期癥狀,又得不到及時的緩解,因為腦組織功能活動所需要的能是主要來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而腦組織中含糖元極少,需要隨時從血液中攝取葡萄糖來氧化供能,所以會出現驚厥和昏迷等癥狀,

  當血糖含量低于45mg/dL時,腦組織就會因得不到足夠的能量而發(fā)生功能障礙。

  教師可適時提出下面的問題:

 、俪霈F低血糖早期癥狀后,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能迅速緩解?

  ②出現低血糖昏迷癥狀后,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能迅速緩解?

 、蹚娜鬆I養(yǎng)物質代謝的角度分析,造成人體肥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脂肪代謝與人體健康

  教師可與學生一起討論脂肪肝的問題,可提問:你聽說過脂肪肝嗎?知道為什么會得這種病嗎?知道脂肪肝對人體帶來的危害嗎?

  脂肪的來源太多時,肝臟就會將多余的脂肪合成脂蛋白,從肝臟中運輸出去,如果肝臟功能不好,或合成脂蛋白原料磷脂不足時,會使脂蛋白的合成受阻,脂肪不能順利的從肝臟中運輸出去,積累在肝臟中的脂肪會導致脂肪肝的形成,長期下去學會使肝細胞壞死,造成肝硬化。

  3、蛋白質代謝與人體健康

  提問:

 、倌阌X得動物性蛋白的營養(yǎng)學價值高,還是植物性蛋白的營養(yǎng)學價值高?為什么?

  動物性食物(如乳、蛋、肉)中氨基酸的種類較全,有些植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質,缺少人體的某些必需氨基酸,如玉米中蛋白質缺少色氨酸,賴氨酸和半胱氨酸,大米等谷類蛋白質一般都缺少賴氨酸。因此,植物性食物如果不好,就容易出現氨基酸缺乏,導致蛋白質合成受阻,出現營養(yǎng)不良。如只吃玉米和大米,由于必需氨基酸種類不全,蛋白質合成不能進行,結果出現營養(yǎng)不良。

 、跒槭裁凑f在食物中摻食豆類可以提高其它蛋白質的利用率?

  豆類蛋白質中賴氨酸的含量比較豐富,可以補充其他蛋白質的不足,所以摻食豆類可以提高其它蛋白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