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第二章我們身邊的物質(zhì)滬教

第二章我們身邊的物質(zhì)滬教

時間:2021-12-29 08:23:56 教案

第二章我們身邊的物質(zhì)(滬教)

  第二章我們身邊的物質(zhì)

  第一節(jié)由多種物質(zhì)組成的空氣教學目標:

  1.了解空氣的組成;

  2.了解什么是混合物和純凈物,并能進行區(qū)別;

  3.了解排水集氣法的基本原理;

  4.簡單了解氮氣和稀有氣體的特性和用途以及空氣的污染和污染防治的有關知識。

  教學重點:

  1.通過實驗判斷空氣的組成;

  2.能區(qū)別簡單的混合物和純凈物。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空氣的成分及其體積分數(shù);

  2.初步了解簡單儀器的使用,學會簡單的實驗操作;

  3.了解氮氣、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zhì)和用途;

  4.了解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預防大氣污染。

  過程與方法:

  初步體驗化學探究的過程,體驗動手操作的愉悅,學會觀察、思考、分析、聯(lián)想,敢于發(fā)表自己觀點,善于交流與討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培養(yǎng)一絲不茍的學習習慣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探究空氣的成分,純凈物、混合物概念的形成。

  教學方式:科學探究,實驗——討論——歸納

  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提出問題:

  1.你對空氣了解多少;

  2.你能證明空氣的存在嗎?

  3.你能“捕捉”到空氣嗎?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生積極動腦、積極發(fā)言的習慣。

  一、探究空氣的成分

  空氣是由多種氣體組成的,各組分氣體的體積分數(shù)大約是:氮氣78%,氧氣21%,氦、氖、氬等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zhì)0.03%。

  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zhì)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

  純凈物:只由一種物質(zhì)組成的叫純凈物。

  純凈物有固定的組成,混合物沒有固定的組成。

  講解:我們已經(jīng)知道空氣是一種有多種成分的氣體,且空氣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不相同的。

  1.觀察紅磷燃燒現(xiàn)象;

  2.觀察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

  設計意圖: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體驗科學探究過程,讓學生學會歸納小結(jié)、整理知識。

  引出混合物和純凈物概念,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能力。

  講述空氣成分的發(fā)現(xiàn)史,培養(yǎng)學生們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一絲不茍的學習習慣。

  學生實驗:“捕捉”空氣的實驗。

  提問:怎樣把一只集氣瓶中的空氣“捕捉”到另一只集氣瓶中?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二、氮氣和稀有氣體

  講解氮氣的性質(zhì)和用途,使學生對空氣中主要成分氮氣用途有所了解。

  植物吸收氮的原理:引導學生閱讀并講解,講述稀有氣體化學性質(zhì)和它在生產(chǎn)和科研中的用途。

  設計意圖:

  拓展學生知識面,形象、直觀地了解稀有氣體。

  三、人類需要潔凈的空氣

  提問:

  1.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被污染后空氣會造成哪些危害?

  3.怎樣防止空氣被污染?

  設計意圖:

  聯(lián)系實際,體現(xiàn)“學以致用”的原則,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保意識。

  空氣質(zhì)量的監(jiān)測和日報:

  了解空氣質(zhì)量日報的主要內(nèi)容:首要污染物,空氣污染指數(shù),空氣質(zhì)量級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環(huán)保意識。

  小結(jié):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

  第二節(jié)性質(zhì)活潑的氧氣教學目的:

  知識:使學生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zhì)(色、態(tài)、味、密度、熔點、沸點、水溶性等);使學生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觀察和描述木炭、硫、鐵,紅磷,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從中歸納出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了解氧氣的主要用途,氧氣與人類的關系密切。共6頁,當前第1頁123456

  能力: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使他們學習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zhì)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

  過程與方法:

  體會實驗中的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養(yǎng)成細致的觀察習慣和嚴謹?shù)墓ぷ髯黠L。

  重點難點:

  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及其現(xiàn)象的描述。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用具:儀器:集氣瓶(5個裝有氧氣)、燃燒匙、酒精燈等。

  藥品:木炭、硫粉、紅磷、紅鐵絲、蠟燭,石灰水、氧氣。

  其它:火柴。

  教學過程:

  【問題引入】空氣的成分按體積算,最多的是(),其次是(),還有(),()和(),我們是怎樣用實驗來確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呢?

  【回答】(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他氣體和雜質(zhì)),紅磷的燃燒實驗。

  【問題引入】

  為什么一定要通過實驗才能知道空氣中存在著氧氣?(比如小白鼠的缺氧實驗)而不是用肉眼去看?

  氧氣是無色、沒有氣味的氣體,這是氧氣的什么性質(zhì)?紅磷能在氧氣中燃燒,這又是氧氣的什么性質(zhì)?

  【回答】物理性質(zhì),化學性質(zhì)。

  【確認目標】這節(jié)課來學習氧氣的性質(zhì),要求:記住氧氣的主要物理性質(zhì),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

  一、認識氧氣的性質(zhì)

  【問題討論】描述氧氣物理性質(zhì)。想一想,氧氣有味嗎?氧氣溶于水嗎?

  【回答】無色、氣體,無味,可溶(不溶)兩種答案均可能出現(xiàn)。

  【提問】魚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氣來自哪里?

  【回答】靠腮呼吸。氧氣來自水中。

  【結(jié)論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氣的溶解性,氧氣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物理性質(zhì):

 。1)無色、無味的氣體。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氣大(同一條件下)。

 。4)液態(tài)(沸點—183°c)、固態(tài)均為淡藍色。

  【問題討論】

  氧氣有哪些化學性質(zhì)呢?

  提問:什么叫化學性質(zhì)?

  【回答】物質(zhì)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

  化學性質(zhì):

  【閱讀實驗】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1.將木炭加熱至紅,放入集氣瓶中,劇烈燃燒、發(fā)白光。

  2.在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石灰水變渾濁。

  【提問】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瓶中產(chǎn)生了什么氣體?

  【回答】二氧化碳

  【結(jié)論】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請寫出此反應的表達式。

  【閱讀實驗】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這瓶氧氣與前幾瓶有何不同?瓶底鋪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考為什么?將鐵絲加熱至紅伸入集氣瓶中。

  描述實驗現(xiàn)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提問】為何集氣瓶底要放少量的沙子(或水)?生成黑色固體的溫度很高,掉到集氣瓶底會怎樣?

  【討論】會引起集氣瓶炸裂。

  【回答】防止集氣瓶炸裂。

  【結(jié)論】此黑色固體的名稱是四氧化三鐵,而不是我們前面所說的鐵緩慢氧化生成的紅色的氧化鐵。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請寫出此反應的表達式。

  【閱讀實驗】硫在氧氣中燃燒

  1.將硫粉放在燃燒匙中加熱至燃燒,F(xiàn)象:發(fā)出淡藍色火焰。

  2.將燃著的硫粉伸入集氣瓶中,F(xiàn)象:劇烈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產(chǎn)生一種帶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提問】這種帶刺激性氣味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qū)諝鈺斐蓢乐匚廴。煙花、爆竹中的火藥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質(zhì)組成的,為什么在市區(qū)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回答】防止硫燃燒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氣。共6頁,當前第2頁123456

  【結(jié)論】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請學生寫出此反應的表達式。

  【閱讀實驗】蠟燭在氧氣中燃燒

  1.將小半截蠟燭放在燃燒匙中,在酒精燈中點燃

  2.把燃燒匙伸入集氣瓶中。現(xiàn)象:劇烈燃燒,蠟燭很快就燃燒完了,集氣瓶內(nèi)壁有小水珠。

  3.在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F(xiàn)象:石灰水變渾濁。

  【提問】集氣瓶內(nèi)壁有水珠生成說明了什么?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瓶中產(chǎn)生了什么氣體?

  【回答】有水珠說明蠟燭燃燒有水生成,能使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反應有二氧化碳生成。

  【結(jié)論】蠟燭(石蠟)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請學生寫出此反應的表達式。

  【問題討論】通過上述實驗,我們可知,物質(zhì)在較純的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得(),由此可見: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比較()。

  【思考并回答】(更劇烈),(活潑)

  【閱讀實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氧氣瓶中。觀察現(xiàn)象:木條燃燒起來了。

  【提問】為什么殘存火星的木條會再次燃燒起來?

  【思考并回答】因為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比較活潑,它可助燃(支持燃燒)。

  【問題討論】如何證明一集氣瓶中裝的是氧氣?

  【回答】將帶火星的木條抻入氣體中,若木條燃燒復燃,則證明此氣體為氧氣。

  結(jié)論:氧氣化學性質(zhì)比較活潑,可以支持燃燒(助燃)

  【講述】我們說一種物質(zhì)的性質(zhì)決定了他的用途,那么,氧氣有哪些用途?

  二、氧氣的用途

  1.供給呼吸

  2.支持燃燒(助燃)

  【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氧氣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以及木炭、硫、鐵,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

  三、氧氣的獲得

  教學目的:

  知識:掌握實驗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理解分解反應及其化合反應的區(qū)別;了解氧氣的工業(yè)制法;了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對比和遷移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學難點:

  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學方法實驗探索法。

  教學用具:藥品:氯酸鉀、二氧化錳。

  儀器:鐵架臺(帶鐵夾)、試管、單孔橡皮塞、導管、水槽、集氣瓶、酒精燈、試管夾、藥匙。其它:火柴。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問題引入】空氣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從空氣中獲得氧氣?

  氧氣的工業(yè)制法: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

  【問題】這個變化屬于什么變化?為什么?

  答:空氣中含有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梢詮目諝庵蝎@得氧氣;工業(yè)制取氧氣是物理變化,因為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

  教學意圖:

  通過復習空氣的組成,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分離空氣制氧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設問】實驗室用什么方法獲得氧氣?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

  【閱讀實驗】分別用酒精燈同時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片刻后用帶火星木條伸入試管口,觀察現(xiàn)象。

  【小結(jié)】用酒精燈加熱氯酸鉀至較高溫度時產(chǎn)生氧氣,加熱二氧化錳不產(chǎn)生氧氣。

  觀察記錄:氯酸鉀是白色固體,二氧化錳是黑色粉末。氯酸鉀加熱至熔化后產(chǎn)生少量氣體,使帶火星木條復燃。同時加熱的二氧化錳不產(chǎn)生氣體,帶火星木條沒有變化。

  教學意圖:

  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觀察實驗和準確描述實驗現(xiàn)象。

  【閱讀實驗】將試管內(nèi)的二氧化錳迅速倒入熱的氯酸鉀中,把帶火星木條伸到管口內(nèi)觀察現(xiàn)象。共6頁,當前第3頁123456

  觀察記錄:熱的氯酸鉀中加入二氧化錳后迅速產(chǎn)生大量氣體,帶火星木條復燃。

  教學意圖:

  學會觀察實驗和準確描述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對比。

  【閱讀實驗】待試管內(nèi)不再產(chǎn)生氣體時再加入少量氯酸鉀并加熱,把帶火星木條伸入管口內(nèi)觀察。

  【討論】二氧化錳在反應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質(zhì)量和化學性質(zhì)有無變化。

  觀察記錄:試管內(nèi)迅速產(chǎn)生大量氣體,帶火星木條,復燃。

  答:二氧化錳可以加快氯酸鉀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zhì)量和化學性質(zhì)在反應前后都不發(fā)生變化。

  教學意圖:

  通過認真分析實驗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條件,找出規(guī)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1.原理(1)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氯酸鉀氯化鉀+氧氣(催化劑):(2)加熱高錳酸鉀

  教學意圖:

  記住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文字表達式,知道催化劑在一定條件下才能起催化作用。

  【問題】實驗室制取氧氣時選用哪些儀器?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氣?選用哪些儀器?

  2.收集方法

 。1)排水法(氧氣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氣法(氧氣比空氣略重或密度比空氣略大)

  答:實驗室制氧氣需用鐵架臺(帶鐵夾)、試管、帶導管的單孔塞、酒精燈;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

  選用的儀器有水槽、集氣瓶、玻璃片。

  教學意圖:

  從氧氣的物理性質(zhì)思考、認識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認識物質(zhì)的性質(zhì)與制法的關系。

  【問題】給試管中固體加熱應如何操作?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應如何操作?為什么?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如何操作?

  答:(1)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試管。

 。2)試管夾應夾持試管中上部。

 。3)導管伸入試管內(nèi)要短。

 。4)先均勻加熱,再將火焰固定在約品處加熱。

  用排水法收集完畢時,應先從水中取出導管再停止加熱,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試管。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應伸入到接近瓶底。

  教學意圖:

  培養(yǎng)正確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實驗習慣,了解物質(zhì)的性質(zhì)與實驗操作的關系。

  【問題】用排氣法收集氧氣時如何驗滿?如何檢驗氧氣?

  3.操作要求4.驗滿方法5.檢驗方法

  答: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到瓶口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到瓶中檢驗;記錄并加深理解。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理解。

  第三節(jié)奇妙的二氧化碳學習目標:

  1.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學會鑒別二氧化碳。

  2.學會通過觀察實驗,從中歸納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質(zhì);

  3.使學生理解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的概念和特點。

  4.了解二氧化碳的循環(huán)以及對人類生活和生產(chǎn)的意義。

  教學重點:

  1.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

  2.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的特點。

  教學難點:對兩種反應的理解和區(qū)別。

  教學用具:燒杯,試管,導管,酒精燈,集氣瓶等

  教學過程: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教師活動:講解二氧化碳的循環(huán)圖,講述溫室效應。

  學生活動:說說你已經(jīng)知道的大氣中二氧化碳的產(chǎn)生和消耗的途徑。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變化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

  二氧化碳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

  實驗:將二氧化碳倒入平衡桿上的右邊袋子中,觀察是否還保持平衡。

  現(xiàn)象:不平衡,右邊向下傾斜。

  說明:右邊比左邊重。

  結(jié)論: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密度大

  2.二氧化碳的狀態(tài)變化

  二氧化碳有三態(tài)變化。二氧化碳滅火器中裝的是液態(tài)二氧化碳,人工降雨和制造舞臺人造云霧的是固態(tài)二氧化碳。固態(tài)二氧化碳就是人們常說的“干冰”,雪花狀的。二氧化碳不經(jīng)過液態(tài)而直接變成氣態(tài)二氧化碳。共6頁,當前第4頁123456

  3.實驗:利用一瓶汽水講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現(xiàn)象: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說明: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

  探究活動:向充滿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灌適量的水,蓋緊瓶蓋后振蕩,觀察現(xiàn)象。

  現(xiàn)象:塑料瓶癟了。

  說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了。

  結(jié)論: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演示實驗:

  現(xiàn)象: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色,加熱后紅色又變成紫色

  提示:酸性物質(zhì)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色

  說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時生成了酸性物質(zhì)——碳酸,碳酸不穩(wěn)定,受

  熱易分解,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反應式:

  二氧化碳+水碳酸

  co2 h2o h2co3

  碳酸二氧化碳+水

  h2co3 co2 h2o

  3、學生實驗:

  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吹氣,觀察現(xiàn)象。

  現(xiàn)象:澄清變渾濁

  說明:二氧化碳能與澄清的石灰水反應(常用于檢驗二氧化碳氣體)

  反應式:氫氧化鈣+二氧化碳碳酸鈣+水

  ca(oh)2 co2 caco3 h2o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

 。1)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不穩(wěn)定,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zhì)生成一種新物質(zhì)的反應叫做化合反應。

  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zhì)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新物質(zhì)的反應叫做分解反應。

 。2)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燒;

 。3)二氧化碳能與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

  判斷下列反應是化合反應還是分解反應:

  鎂+氧氣氧化鎂木炭+氧氣二氧化碳

  三、二氧化碳與人體健康

  二氧化碳本身沒有毒性,但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超過正常含量時,對人體會產(chǎn)生有害的影響。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應注意通風換氣。在進入一些可能會含有二氧化碳氣體的地方之前,應該檢驗那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看是否會威脅到人的健康。

  二氧化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對人體的影響

  1感到氣悶、頭暈、心悸

  4~5感到氣悶、頭痛、眩暈

  6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第四節(jié)自然界中的水學習目標:

  1、認識水的組成,能從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兩種變化過程分析水的組成;

  2、知道天然水、自來水、飲用水、礦泉水和蒸餾水的區(qū)別;

  3、認識水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寶貴資源,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自覺保護水資源,不受污染的習慣和意識;

  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凈化的基本方法;

  5、知道過濾操作的目的,學習過濾的基本裝置和操作方法。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一、水是由什么組成的

  情景導入:p47“我們知道水既普通又寶貴。那么,水究竟是由什么組成的?”

  實驗:1、電解水2、氫氣的燃燒

  水氫氣+氧氣氫氣+氧氣水

 。╤2o)(h2)(o2)(適當講解)(h2)(o2)(h2o)

  交流討論:

  1、上述實驗說明水的組成是怎樣的?

  2、水的沸騰過程與水的分解過程有什么不同?

  3、有人說水可以開發(fā)成能源,你是怎樣想的?

  4、天然水、礦泉水、自來水、海水等在成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二、水的凈化

  教學目標:1、知道沉淀、吸附、過濾、蒸餾等常用的凈化水的方法,能述說自來水的凈化過程。初步學會過濾的操作。

  2、懂得純凈水和自來水的區(qū)別,學會用肥皂水鑒別硬水與軟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軟化的方法。

  3、通過對水凈化方法的學習,體會化學知識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廣泛運用,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共6頁,當前第5頁123456

  4、通過過濾操作的訓練,提高學生動手、觀察、協(xié)作等能力。

  5、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要從衛(wèi)生、健康的角度,正確選擇飲用水,感受化學對改善個人生活促進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作用,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建設家鄉(xiāng)的美好愿望。

  重點、難點:

  1、水凈化的方法。

  2、過濾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軟水的區(qū)別以及硬水軟化的方法。

  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實驗法、啟發(fā)式教學法等。

  實驗探究:

  探究1、怎樣區(qū)別純凈水、含有可溶性固體雜質(zhì)的水和含有固體小顆粒的水?

  探究2:怎樣除去水中不溶性固體雜志?

  歸納小結(jié):

  飲用水凈化的方法(沉淀、過濾和消毒)

  硬水、海水、礦泉水、自來水、蒸餾水的選擇使用。

  閱讀、調(diào)查和討論:

  水的利用、地球上水資源的現(xiàn)狀和我們的對策。

  拓展視野:閱讀p51“自來水是怎樣生產(chǎn)工具出來的?”

  介紹目前全球水資源的狀況。

  教學意旨:

  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在實驗中培養(yǎng)觀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訓練實驗技能,培養(yǎng)嚴謹細致的作風和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用水、自覺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二、水的利用

  地球上的水雖然儲存量很大,但是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資源并不充裕。有很多國家和地區(qū)長期處于缺水狀態(tài)。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大約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一些地區(qū)嚴重缺水。水體的污染,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的危機。每個社會公民,都應該樹立保護水資源的意識,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良好習慣。

【第二章我們身邊的物質(zhì)滬教】相關文章:

滬教版《Postman and policeman》優(yōu)秀教案08-25

我們身邊的線條教案08-26

《我們身邊的垃圾》教案09-02

文明在我們身邊作文03-25

我們身邊的垃圾教案01-10

大班我們身邊的廣告教案03-20

《我們身邊的垃圾》中班教案11-03

我們身邊的美初中作文02-03

滬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