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教案大班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烏鴉喝水教案大班,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烏鴉喝水教案大班1
《烏鴉喝水》的故事代代相傳、家喻戶曉。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烏鴉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實驗過,如果瓶子里的水量太少,既使加入石子,烏鴉也是喝不到水的,為了驗證發(fā)現(xiàn)是否正確。我親自進行了實驗,發(fā)現(xiàn)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關系。為此,針對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本次具有很強操作性、探索性和嘗試性的科學活動——烏鴉喝水。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的關系。
3、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二、活動流程:看課件導入→用石子實驗探索→沙子實驗探索→比較實驗結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結論
三、活動過程:
。ㄒ唬┯^察《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
"是不是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都可以喝到水呢?這個問題為實驗提出了明確的操作要求,這里,我還明確了兩個人一組合作做。這對幼兒的實驗活動起到了指導作用,讓幼兒懂得必須兩兩合作進行。要求不能掉在桌上,可以讓幼兒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ǘ┯檬雍蜕匙舆M行實驗,并記錄。
在這二個環(huán)節(jié)里,我用了3種不同顏色的瓶子,使幼兒更方便的找到相應顏色的格子作記錄。
在比較兩次實驗結果的不同點時,我盡量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發(fā)現(xiàn)其中的秘密,因為讓幼兒充分地表述活動經(jīng)驗能幫助幼兒建構一定的科學概念,使他們對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這個問題只有一位小朋友龍龍表達的比較完整,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是講石子大、沙子小,所以水少了加石子后烏鴉是喝不到水的,加入沙子就可以了。他們已經(jīng)觀察到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對于蘊藏的科學原理還需要老師的提升。
所以我出示了紙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積圖幫助幼兒理解。因為石子和沙子縫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烏鴉才能喝到水。有了兩張圖的比較,幼兒比較容易看出它們之間的區(qū)別,理解其中的原理就比較簡單了。
我認為本次活動內(nèi)容比較豐富,從看課件導入→用石子實驗探索→沙子實驗探索→比較實驗結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結論等五個環(huán)節(jié),整個活動體現(xiàn)了分層第進、分步落實的教學特點。教師本著幼兒是學習的主人,力圖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huán)境,嘗試以兩兩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幼兒主動積極的參與兩次實驗,體驗與同伴合作做實驗,交流實驗結果的樂趣。利用了形象的圖示幫助幼兒理解了為什么石子裝進水量少的瓶子里烏鴉還是喝不到水,使復雜的科學原理簡單化,很容易被幼兒所理解;顒又薪處熀芎玫陌盐樟私虒W過程中"教"與"學"的關系。始終鼓勵幼兒做一做、想一想,體現(xiàn)了幼兒科學教育中應培養(yǎng)"嘗試""探索"精神的要求。
教學反思
《烏鴉喝水》一課內(nèi)容通俗易懂,很適合閱讀。教學中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著找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喝著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同時,教育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怕孩子們會出現(xiàn)覺得烏鴉的這個辦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緒。如果這樣,就阻礙了學生去認真體會文本。所以在教學中我并沒有急于讓孩子們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提出像“說說你還會想出什么好辦法?”“如果你是這個烏鴉你會怎么做?”這一類的問題。而是與學生一起,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去感受這只烏鴉的高明之舉。
在學完“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后,學生明白了烏鴉能喝著水在于它的仔細觀察、愛思考,另外拓展問題“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呢?請大家?guī)蜑貘f想想辦法,想到的請舉手!眱煞昼姾螅瑢W生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說:“用吸管吸。”“讓瓶子斜倒下來,就能喝到水了!薄鞍哑孔哟蚱粕喜,就能喝到了!薄鞍哑孔犹叩,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學生們的辦法各種各樣,孩子們的想法總是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我想這堂課上我不僅與孩子們一起體會到了文中那個小烏鴉的聰明才智,更讓我感受到學生們的智慧。
當然,在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指導朗讀不到位;由于時間安排欠合理,導致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匆忙進行。
烏鴉喝水教案大班2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中水量的多少有關。
3.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石子縫隙大,水上升有限,沙子縫隙小,水能上升很多。
4.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烏鴉喝水的故事(課件)。
2.分組,每組3人,2人做實驗,1人記錄。啤酒瓶子若干,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實驗記錄表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
師:烏鴉一開始喝到水了么,后來是怎樣喝到水的呢?
師:是不是有水的瓶子里,只要投入石子后,烏鴉都可以喝到水呢?我們一起來做實驗。
(二)第一次實驗:目標:水位上升與水量關系。
每組2個瓶子,水量分別為:很少(三分之一)、一半
師:三個人一組合作做。在2個瓶子里加石子。
加入石子后水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能喝到水,在相應的'格子里做好記錄,加入石子后不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記錄。
師:實驗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總結: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烏鴉還是喝不到水。
(三)第二次實驗:目標:水位上升與縫隙關系。
盛有三分之一水量的水瓶1個。加沙子進行實驗并記錄
要求:加沙子不能喝到水,現(xiàn)在我們換一換,往瓶子里加上沙子試一試,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師:這次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烏鴉能不能喝到瓶子里的水?
師: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烏鴉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這是什么原因呢?請小朋友討論一下。
總結:因為石子和沙子的縫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烏鴉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烏鴉才能喝到水。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水都流到縫隙里去了,水就不能滿了。加入沙子后,水也流到縫隙里去,但縫隙小,所以水能上升到瓶口,烏鴉還是可以喝到水。
教師小結 :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要想讓烏鴉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還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應該有半瓶左右的水,烏鴉才可以喝到水。以后,我們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有的事要通過實驗才能得到更準確、更科學的結論。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本著幼兒是主體的原則,力圖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huán)境,嘗試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幼兒主動積極參與,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樂趣。通過此次活動,我覺得在進行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應提供給幼兒充分活動空間和材料,為幼兒提供足夠的選用機會,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讓每個幼兒都承擔不同的探索職責,使每個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其主體性得到最大的體現(xiàn)。在這種活動環(huán)境中來促進幼兒積極思維、主動交流分享對方的經(jīng)驗,對于探索中產(chǎn)生的各種預測是否正確并不重要,教師應真誠地接納和認可,要力求每個幼兒在探究活動中都有所發(fā)現(xiàn),有成功的體驗。幼兒與教師的平等關系,幼兒與幼兒互相學習互相合作的伙伴關系,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欲望,增強自主性,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烏鴉喝水教案大班3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的關系。
3、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烏鴉喝水的課件。紙剪的石子、沙子堆積圖,實驗記錄表一張。
2、每組6只瓶子,瓶子中的水量為少、半瓶、大半瓶(不同水量的瓶子各兩瓶),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一把小勺,一個漏斗。
活動過程:
(一)觀看《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師:烏鴉是怎樣喝 水的呢?
師:是不是有水的瓶子里投入石子后,烏鴉都可以喝到水呢?我們一起來做實驗。6個人一組,每組有3個瓶子,可以怎樣做?
師:兩個人一組合作做。在3只水量不同的瓶子里加石子。石子不能掉在桌上,加入石子后水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能喝到水。在相應的格子里做好記錄,加入石子后不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記錄。
(二)用石子進行實驗,并記錄
1、幼兒分組實驗,教師觀察指導
2、交流實驗結果——師:實驗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教師和幼兒一起看記錄。提問:往3只不同水量的瓶子里放入石子后,烏鴉都可以喝到水嗎?
師: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烏鴉還是喝不到水。
(三)用沙子進行實驗并記錄
1、提出要求:現(xiàn)在我們再用沙子試一試,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還是兩個人合作,做好實驗后分別記錄。
2、幼兒實驗,教師觀察指導。
3、幼兒實驗后交流。
師:這次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烏鴉能不能喝到3個瓶子里的水?
(四)比較兩次實驗結果的不同
1、師: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烏鴉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這是什么原因呢?請小朋友討論一下。
2、出示紙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積圖,幫助幼兒理解,因為石子和沙子的縫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烏鴉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烏鴉才能喝到水。
師:這是老師剪的放大的石子和沙子的圖,你們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師:對了,石子之間的縫隙大,沙子之間的縫隙小,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水都流到縫隙里去了,水就不能滿了。加入沙子后,水也流到縫隙里去,但縫隙小,所以還有一點水在瓶口,烏鴉還是可以喝到一點水。
(五)教師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要想讓烏鴉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還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應該有半瓶左右的水,烏鴉才可以喝到水。看來〈〈烏鴉喝水〉〉的故事要改一改了,以后,我們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有的事要通過實驗才能得到更準確、更科學的結論。下次,老師請你們來講新的〈〈烏鴉喝水〉〉的故事,好嗎〉
活動延伸:
1、嘗試用其他材料做實驗,并做記錄。
2、講述新編的《烏鴉喝水》的故事。
活動反思: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要想讓烏鴉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還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應該有半瓶左右的水,在瓶子里投放石子,烏鴉才可以喝到水。所以,鼓勵孩子知道以后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有的事要通過實驗才能得到更準確、更科學的結論。
烏鴉喝水教案大班4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積極、大膽探索如何讓有水瓶子里的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與思考,發(fā)現(xiàn)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的關系。
3、學習小組合作探索,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石子、沙子、棉花、海綿等各種投放材料。
2、空的飲料瓶子若干,統(tǒng)計紙、記號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你們見過烏鴉嗎?說說它是什么樣子的?今天給小朋友們講一個小烏鴉喝水的故事,想聽嗎?(想)
1、教師講述:(出示小烏鴉)一天有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它飛呀飛呀,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只瓶子,(教師出示瓶子)瓶子里有一些水,烏鴉可高興了,它想:這下可好了,有水喝了!可是瓶口小,瓶子里的水又少,烏鴉怎么也喝不到水,怎么辦呢?
2、(幼兒幫助想辦法)小朋友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小朋友想的辦法真多,這里有一些材料能幫助烏鴉喝到瓶子里的水,我們一起看看,都有什么?
3、出示材料、認識操作的相應材料:在瓶子的四周有石頭、沙子、棉花、海綿。幼兒猜測:你覺得烏鴉發(fā)現(xiàn)了這些東西,它會想什么辦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呢?(那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二、幼兒合作進行探索“如何喝到水”
1、觀察現(xiàn)象,初步感知
教師:小朋友你們發(fā)現(xiàn)瓶子上有一條線嗎?為什么要先在瓶子上畫好這條線?(說明先在水面這里畫一條線表示現(xiàn)在水的位置,等我們把石頭、沙子、棉花、海綿分別放入瓶子里,我們再比較一下水面有什么變化?
。ㄓ變翰僮,其他幼兒觀察并講述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
2、提出探索要求:兩個小朋友為一組去選擇不同材料進行實驗,并將多余的材料放回原處,大家觀察瓶里的水位有沒有升高,實驗成功與失敗的水瓶分別擺放在各自的面前,兩人分好角色,一人記錄下操作的結果:發(fā)現(xiàn)水位升高就打勾,水位沒有變化就打叉。
3、幼兒分別合作進行探索,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做好操作后的記錄。
4、討論操作的結果,發(fā)現(xiàn)讓水位升高的秘密。為什么石頭、沙子放進瓶里,水就升高了,棉花和海綿不行呢?(分解問題:是什么東西幫助水升高了)?
教師小結:石頭和沙子沉進水底后,把一些水的位置占掉了,水沒有辦法,只好往空的地方去,所以水就升高了。如果放別的不吸收水份的東西也行,如果吸水的東西象海綿、棉花放進去后,把水給吸收了,就更喝不到水了。
三、活動延伸:通過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之間的.關系
1、提問:瓶子里加入石子、和沙子后水位升高了,但是烏鴉能喝到水嗎?那怎么辦,我們繼續(xù)往瓶子里加入石頭和沙子,看看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是石頭還是沙子能讓水位上升到烏鴉能喝的位置。
2、用石子和沙子進行實驗,并記錄。
請幼兒繼續(xù)在裝有石頭和沙子的瓶子里探索和操作:加入石頭和沙子,觀察水位的變化。
3、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瓶子里的水量少于一半的時候,加入石頭烏鴉也喝不到水)為什么水少了加石子后烏鴉是喝不到水的,加入沙子就可以了呢?
4、出示了石子和沙子的堆積圖幫助幼兒理解。小結:因為石子和沙子縫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烏鴉才能喝到水。
四、活動結束
今天在小朋友們的幫助下,小烏鴉喝到了水,我們和小烏鴉一起也學到了很多知識,以后小烏鴉再碰到這樣的問題就不用擔心了,回家后我們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告訴爸爸媽媽,好嗎?(一起收拾操作材料,整理干凈)
烏鴉喝水教案大班5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知道烏鴉喝到水是跟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積極探索的興趣。
活動重點:
知道有水的瓶子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活動難點:
知道烏鴉喝到水是跟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關系。
活動準備:
金銀花露瓶子40個,其中20個瓶子裝三分之二水,20個瓶子裝四分之一水,小石子若干,大記錄表一張,小記錄表20張,筆21支,烏鴉5只
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
1、故事引入: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突然它發(fā)現(xiàn)前面有一瓶水,可是它嘴巴使勁往里塞,就是夠不著水。
2、討論:烏鴉怎樣能喝到水?
3、幼兒自由操作、記錄。
4、教師統(tǒng)計記錄幼兒實驗結果并小結。小結:原來瓶子里加入石子,水位就升高,烏鴉就喝到了水,真是一只聰明的烏鴉。
二、是不是只要瓶子里有水,烏鴉就能喝到水
1、提問:是不是只要瓶子里有水,烏鴉就能喝到水?
2、幼兒猜測。
3、幼兒自由操作、記錄。
4、教師統(tǒng)計記錄幼兒實驗結果并小結。小結:雖然瓶子里有水,也加入了石子,但水太少,烏鴉還是沒有喝到水,原來烏鴉喝到水是跟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關系。
三、延伸活動
師:這真是一只聰明而又幸運的烏鴉,發(fā)現(xiàn)的.瓶子里有足夠的水,也想到了喝水的方法,那是不是只有往瓶子里加入石子水位才能升高,烏鴉才能喝到水呢?加入沙子或者其他東西行不行?我們回去試驗一下。
烏鴉喝水教案大班6
活動目標:
1、知道使瓶子中水位升高的多種方法。
2、發(fā)現(xiàn)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及加入的物體大小有關系。
3、樂意合作探索,體驗探索發(fā)現(xiàn)的樂趣,懂得遇事要動腦、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活動準備:
集體記錄紙、小組記錄單、大石子、小石子、沙子、貼有水位線1號2號的細頸飲料瓶若干、記號筆、漏斗、小勺、小抹布。
活動過程:
一、交流驗證,知道“填石頭”能增高水位。
1、提出問題:烏鴉喝水的故事中,小烏鴉用什么方法喝到了水?
2、驗證猜想:請一位小朋友驗證“填石頭”的方法是否真的可行。
小結:小烏鴉真聰明!它把石頭放到水里,水位線就升高了!
動手實驗,發(fā)現(xiàn)并探索烏鴉能喝到水的方法。
(一)第一次實驗:分別在2號瓶放入不同材料,都能讓烏鴉喝到水嗎?
1、提供2號瓶:觀察和1號瓶有什么不同?
2、引發(fā)猜想:2號瓶的水較少,用哪一種材料材料能讓烏鴉喝到水呢?為什么?
3、操作實驗:知道往2號瓶里填小石子和沙子,烏鴉可以喝到水,但是填大石子烏鴉是喝不到水的。
4、交流思考:影響水位上升的因素。
小結:水位線受大小石子之間的縫隙大小影響,加入小石子或沙子后,水流到縫隙里去,但縫隙小,剩下的水被擠到上面去了,烏鴉就能喝到水了。大石頭跟大石頭之間縫隙較大,大部分水流到縫隙里,被擠上去的水就少,烏鴉不容易喝到水。
。ǘ┑诙螌嶒灒涸鯓幼尀貘f喝到填了大石子的2號瓶子里的`水?
1、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
用什么方法能夠補救填了大石子的2號瓶,讓烏鴉喝到水?
2、操作驗證,交流討論:
繼續(xù)往2號瓶加小石子和沙子還能增高水位線,能讓烏鴉喝到水。
這是為什么呢?
小結:大石子之間的空隙較大,小石子和沙子較小,用它們填補大石子之間的空隙,把空隙里的水擠到上面去了,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聯(lián)系生活,交流經(jīng)驗。
你們還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幫助小烏鴉喝到水嗎?
小結:生活中我們也會像小烏鴉一樣碰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難題,但是我們不能隨意放棄,要學習小烏鴉多思考、多觀察,多動手去解決問題。
烏鴉喝水教案大班7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瓶子里水位高低變化與水量和石子的大小、數(shù)量的關系。
2、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烏鴉喝水的故事。
2、分組,每組3人。2人做實驗,1人記錄。瓶子若干(保證兩個相同的),大小不一的石子若干,實驗記錄表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觀看《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
師:烏鴉一開始喝到水了么,后來是怎樣喝到水的呢?……
師:是不是有水的瓶子里,只要投入石子后,烏鴉都可以喝到水呢?我們一起來做實驗。
(二)第一次實驗:目標:水位上升與水量關系。
。1)每組2個瓶子,水量分別為:很少(三分之一)、一半,在瓶子上做好水位。
三個人一組合作做實驗,鼓勵幼兒將石子放入瓶子中進行驗證,并鼓勵孩子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2)展示每個小組的記錄結果,并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實驗結果。
。3)小結:如果瓶子里的水很少,就算放很多的石子烏鴉也喝不到水。
(三)探索烏鴉用的石子大小與投放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
師:烏鴉向瓶子里投石子,如果石子有大有小,猜猜大石子和小石子用的數(shù)量一樣多嗎?
。2)幼兒分組合作把大小不同的.石子分別放到兩個一樣高水位的瓶子中,并記錄使用的石子的數(shù)量。
(3)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實驗結果。
。4)小結:石子大,烏鴉投放數(shù)量很少的石子就能喝到水。石子小,烏鴉需要投放很多的石子才能喝到水。
(四)延伸:烏鴉還能用其他的方法喝到水嗎?
(1)出示準備好的材料:布、積木、棉花,幼兒選擇材進行對比實驗,看看哪一種材料能讓水位升高。
。2)交流小組實驗結果,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究愿望。
反思: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要想讓烏鴉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還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應該有半瓶左右的水,在瓶子里投放石子,烏鴉才可以喝到水。所以,鼓勵孩子知道以后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有的事要通過實驗才能得到更準確、更科學的結論。
烏鴉喝水教案大班8
活動:
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
設計意圖:
《烏鴉喝水》是一個耳熟能詳?shù)墓适拢⒆觽兺ㄟ^故事都知道烏鴉是通過在有水的瓶子中加入了石子后使水位升高的辦法來喝到水的,但是事實是不是這樣呢?和水量的多少有沒有關系呢?和材料的不同有沒有關系呢?我想這可以讓孩子來通過動手操作知道正確答案的,而不是僅僅靠故事來知道結果,所以我就選擇了一個內(nèi)容讓孩子進行小實驗,在探索中了解真相。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了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以及材料的不同有關系。
3、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熟悉烏鴉喝水的故事。
2、四人一組:每組三只瓶子,瓶子中的水分別是少,半瓶,大半瓶(各兩份),一盆石子,一盆沙子,三支筷子,三把勺子,三只漏斗。 3、實驗記錄紙每組一份。
活動過程:
一、 提出問題,引起興趣
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聽了烏鴉喝水的故事,那你們知道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呀? 小結:原來在有水的'瓶子中加了石子后水位上升了,所以烏鴉就喝到水了。 師:那老師今天準備了三瓶水和石子,請你們看看這三瓶水有什么不一樣?
師:有沒有發(fā)現(xiàn)每個瓶子上都有一條藍色的線,這個是水位線,如果加了石子水能上升到水位線說明烏鴉可以喝到水。 師:那是不是這三瓶水中加了石子后烏鴉都可以喝到水呢?(幼兒猜測)
師:那我們來做個小實驗吧!四個小朋友一組,合作完成這個實驗,三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瓶子做實驗,另一個小朋友負責觀察并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等一會兒你們自己商量誰做實驗、誰記錄。 師:那記錄的小朋友怎么記錄呢?
師:那我們就采用打“√”和打“×”的方法,在能夠喝到水的瓶子后面的格子里打“√”,不能的就打“×”,在實驗過程中,邊做實驗邊觀察,看看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等一組小朋友都做好實驗了,那請你們把實驗的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上,好嗎?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nèi)フ乙粡堊雷娱_始實驗吧,不用搬椅子。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師:請完成實驗的小組把記錄紙交給老師,其他的小朋友把你實驗的瓶子拿到前面的桌子上。 師:(和幼兒一起看記錄紙)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記錄紙上的結果。
師:請小朋友說一說:你在什么瓶子中加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請個別幼兒說一說)師:那你們想想,為什么紅水中加了那么多的石子水還是沒有升到水位線,烏鴉還是喝不到水呢?
三、第二次實驗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師:那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我們來做第二個實驗,還是和剛才一樣的三瓶水,但是里面放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把石子換成沙子來做這個實驗。
師:在實驗之前老師還有一些要求,請大家聽仔細:還是和剛才一樣四人一組,因為沙子比較細,所以老師請了小漏斗還有沙子和筷子來幫忙,注意不要把沙子灑出來,用筷子時要注意安全,而且這次要請小朋友自己來取材料了,老師已經(jīng)幫大家分配好,請每組負責記錄的小朋友來拿沙子,其他小朋友每人拿一個瓶子,拿好就開始實驗,請第一組的小朋友先來拿(一組一組跟上) 師:巡回觀察指導,直到完成實驗
師:請負責記錄的小朋友把記錄紙交給老師,其他小朋友和剛才一樣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上,注意不要把水潑出來,慢慢走。 師:我們一起來看記錄紙,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在什么瓶子中加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請個別幼兒)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次的記錄
紙和第二次的記錄紙上的結果有什么不一樣?
師:為什么剛才在紅水中加了石子水不能上升到水位線,而現(xiàn)在加了沙子卻可以呢?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師:(出示圖片)我們請小圖片來幫個忙,看一看,是不是和小朋友說的一樣的呢?
師:有沒有發(fā)現(xiàn)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呢?
師:對呀!石子之間的縫隙大,所以水量少的紅水瓶子中加了石子后水都流到縫隙里了,烏鴉就喝不到水了;而沙子比較細,縫隙很小,雖然水也流到了縫隙里,但是還能夠上升到水位線,烏鴉還是可以喝到水的。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的材料,課后請大家和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嘗試一下,看看還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好嗎?
烏鴉喝水教案大班9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識字,認識“烏、鴉”等9個生字。
2、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閱讀興趣,體悟烏鴉喝水過程中心情的變化。
3、引導學生懂得只有動腦筋才能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在文本基礎上,適當進行思維拓展訓練。
教學準備:瓶子、小石子、詞卡、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引入,朗讀課文
1、大家先來猜個謎語:身穿黑袍子,長個丑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蛞环N鳥。
2、對,謎底就是烏鴉,F(xiàn)在我們繼續(xù)學習烏鴉喝水的故事。(請一個學生讀,給其他學生提出要求:比比誰聽得最仔細)
3、老師要考考你們:瞧,昨天的生字寶寶正向你們走來了。教師指導學生讀好本課的多音字及疊聲詞、輕聲音節(jié)。如“喝不著、漸漸、小石子、一個一個地”等。
4、師生湖動猜詞游戲,考查字詞識記效果。
。◣熤蛔x詞語但不發(fā)出聲音,讓學生根據(jù)口型猜一猜,大聲讀一讀)
二、朗讀感悟,引導理解
1、出示幻燈片一: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
(1)課文哪個自然段是寫這幅圖的?找出來認真讀讀。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2)體會:在讀的`過程中,你們體會到烏鴉的什么心情?你是怎么體會到的?(在學生理解“口渴”“到處”的基礎上,借機引導學生積累詞語“又饑又渴、又累又乏”等。)
。3)朗讀表演:你能讀出這種心情嗎?誰愿意上臺表演讀?烏鴉喝水說課稿
2、大家都有過口渴的感受吧?(口渴了真難受。貘f雖然找到了水,可是卻喝不著水。
。1)烏鴉為什么喝不到水呀?你能找出這個句子畫下來嗎?快試試。(指名讀句)
理解:你讀了這句話,知道了什么?(烏鴉遇上麻煩──瓶口小、水不多)
。ò鍟河龅嚼щy)
(2)出示幻燈片二: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著水。怎么辦呢?
。3)這是烏鴉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我們再讀讀課文,體會體會烏鴉的感情。(烏鴉心情很難過,很失望,很苦惱……)
你很難過地讀一讀吧!
你很失望地讀一讀吧!
你很苦惱地讀一讀吧。ㄖ笇W生朗讀)
3、我們都體會到了烏鴉著急的心情?墒枪庵辈荒芙鉀Q問題呀!那么應該──(板書:想辦法)烏鴉想出什么辦法來了嗎?大家讀讀課文。
。1)出示幻燈片三: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烏鴉就喝著水了。
。2)學生自悟。(引導學生從重點詞語及感情、表情、動作手勢等方面理解)
。3)指導朗讀:
、倌7伦x:你能像老師這樣讀嗎?(鼓勵模仿)
、谔魬(zhàn)讀:還有誰向老師挑戰(zhàn)?(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造性地朗讀)
。4)理解體會:重點理解詞語“一個一個”、“漸漸”。從讀中體會到什么?(烏鴉聰明、智慧;烏鴉喝著水的高興心情)
4、演示:誰能把烏鴉喝水的過程演示給大家看。(出示瓶子和小石子)
。1)發(fā)現(xiàn):同學們在演示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理解“漸漸”并運用“漸漸”一詞說話)
。ǎu漸()。
5、贊美:同學們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烏鴉?(教師扮演烏鴉在課堂上飛舞,學生以贊美的語氣與烏鴉交談)
烏鴉,我想對你說:“()”。
。ㄔO計意圖:朗讀指導應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的體驗。老師不經(jīng)意的提問,引發(fā)了學生想說、愿說、想讀的愿望,引導聯(lián)系自身體驗進行說句子擴展練習,從而達到開發(fā)語文課堂資源,積累詞語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
1、兒歌:同學們,老師學了這個故事以后,漸漸地喜歡上了這只烏鴉,我還為它寫了首歌呢!(教師出示兒歌,學生拍手朗誦)烏鴉喝水說課稿
烏鴉烏鴉本事大,
肯動腦筋想辦法。
一個一個石子放,
困難再大也不怕。
2、思維拓展:同學們,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那該怎么辦呢?啟發(fā)學生根據(jù)當時的情況以及自身的生活體驗,說出一些可行的辦法。
(注重提高課堂效率,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在文本、教師、學生三者之間架設一座暢通的橋梁,從而實現(xiàn)語文學習的自主化、個性化。)
烏鴉喝水教案大班10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關系。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體驗學習的樂趣。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同形狀的瓶子、石子、細沙、勺子、筷子、盆子、漏斗、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小朋友,我們都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對吧。那誰來告訴我: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請幾個幼兒交流,注意語言的完整性:烏鴉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
過渡:對呀,故事里的烏鴉真聰明,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那是不是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都能喝到水呢?
二、幼兒實驗探索,并記錄
(一)用石子進行第一次實驗
1、(出示有水的瓶子)老師這里就有兩個裝了水的瓶子,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水位線、水的顏色不同、水不一樣多)
2、猜猜我把石子放進去,烏鴉能喝到水嗎?(幼兒猜測)
3、有的小朋友說都能喝到,有的小朋友說都不能喝到,還有的小朋友說一個能喝到,一個不能喝到,那到底是怎樣的呢?請我們小朋友呆會自己去試一下。試了以后要把結果寫在記錄紙上。
4、(出示記錄紙)那我們怎樣來記錄呢?(幼兒討論)
5、四個小朋友一桌,每人拿一個瓶子,操作完把結果記錄下來,拿到紅水瓶的記錄紙貼到這邊,藍水瓶的記錄紙貼到那邊上,并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明白了嗎?開始行動吧。
6、幼兒操作
7、交流:你在什么瓶子里加了石子,發(fā)現(xiàn)了什么?
8、你們都發(fā)現(xiàn)了:在藍水里加了石子,水到達了水位線,而在紅水里加了石子,水沒能到達水位線。同樣是加了石子,為什么結果不同呢?
9、小結:原來烏鴉能否喝到水與原來瓶子里水的多少是有關系的。
過渡:那烏鴉到底能不能喝到紅水呢?是嗎?老師在那邊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個瓶子,和剛才是一樣多的紅水,我們換一種材料——沙子再來試一下,烏鴉到底能不能喝到水?
(二)用沙子進行第二次實驗
1、我們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來進行,同樣也要把它記錄下來,好嗎?
2、幼兒操作
3、交流:你在紅水瓶子里加了沙子,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哇,烏鴉終于喝到了紅水。咦,為什么一樣多的紅水,加了石子沒喝到,加了沙子能喝到呢?(兩瓶比較)
5、哦,我明白了:石子比較大,它們之間的縫隙也大,而水很調(diào)皮就喜歡鉆到下面的縫隙里去,不跑到上面去;而沙子比較細,它們的縫隙很小,
水不能再調(diào)皮了,只能跑到上面去了。
三、活動結束
1、總結:今天通過我們小朋友自己實驗,知道了烏鴉能喝到水,除了與原來瓶子里水的多少有關系,還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關系。
2、延伸:其實這里面還有很多的秘密,譬如水的多少還和加入材料的多少有關系,我們小朋友下課后再去試一下。
活動反思:
《烏鴉喝水》一課內(nèi)容通俗易懂,很適合閱讀。教學中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著找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喝著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同時,教育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怕孩子們會出現(xiàn)覺得烏鴉的這個辦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緒。如果這樣,就阻礙了學生去認真體會文本。所以在教學中我并沒有急于讓孩子們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提出像“說說你還會想出什么好辦法?”“如果你是這個烏鴉你會怎么做?”這一類的問題。而是與學生一起,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去感受這只烏鴉的高明之舉。
在學完“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后,學生明白了烏鴉能喝著水在于它的仔細觀察、愛思考,另外拓展問題“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呢?請大家?guī)蜑貘f想想辦法,想到的請舉手!眱煞昼姾,學生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說:“用吸管吸! “讓瓶子斜倒下來,就能喝到水了!薄鞍哑孔哟蚱粕喜,就能喝到了!薄鞍哑孔犹叩梗瑸貘f就能喝到水了!
學生們的辦法各種各樣, 孩子們的想法總是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我想這堂課上我不僅與孩子們一起體會到了文中那個小烏鴉的聰明才智,更讓我感受到學生們的智慧。
當然,在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指導朗讀不到位;由于時間安排欠合理,導致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匆忙進行。
烏鴉喝水教案大班1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4個詞語,認識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鼓勵學生遇到困難要積極動腦,設法解決。
教學重點:
重點:讀準翹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準確掌握找、看、放、升的字形。理解到處、升高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提示生字音、形、義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課前準備:
1、一幅畫有瓶子、小石子、大石塊和草葉的背景圖及一只頭可以活動的烏鴉(可用破硬紙板做)。有條件的可準備一個與插圖相仿的玻璃瓶,瓶子里裝好半瓶水,一堆小石子。
2、分別抄錄4段課文的4塊小黑板。
3、生字卡片。
4、讓學生留意觀察或做一做:一只裝滿白開水或飲料的杯子,加入一些冰糖,水會怎么樣?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形象揭題,學習生字
1、出示烏鴉圖(板書:烏鴉)。
2、烏鴉雖然全身烏黑,長得不好看,可是很愛動腦筋。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烏鴉的課文(板書:喝水),注意看老師寫喝字,想一想:喝為什么是口字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全文。要求學生端正地拿書,專心看書,認真聽讀。
2、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詞兒連續(xù),句子不讀破。讀完后給課文第一段標上序號。
三、以讀為主,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烏鴉為什么要喝水呢?誰來讀一段?(出示課文第一段)
。2)渴是個生字,再讀兩遍。想一想,渴為什么是氵?
(3)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點撥:一個人淌了很多汗,太陽又火辣辣地照著,感覺很渴。想想看,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會是什么樣呢?誰愿意表演給大家看看?
。4)烏鴉跑了許多地方去找水,真著爭啊,誰愿意再讀讀第一段?注意找是翹舌音,全班多讀兩遍。
。5)他讀出了烏鴉著急的樣子,全班讀一讀。
2、學習第二段。
。1)這時,烏鴉看見一個瓶子,瓶子里有水。多高興。≌l來讀一讀這句?瓶是后鼻音,再讀一讀。(出示第二段課文)
。2)看是生字,再讀幾遍。我們有時為了看清遠處的東西,會這樣做:(老師手搭涼蓬做出遠望動作),所以這個生字可以用什么好辦法記呢?
。3)烏鴉看見一個瓶子里有水,可是,烏鴉喝不著水,這是什么原因呢?誰業(yè)讀第二句?
。4)學生觀察插圖或實物,想象或演示烏鴉把嘴伸進瓶口喝不著水的情景。烏鴉多著急啊,誰再來讀這句?
。5)誰來讀最后一句,注意怎和呢讀音,多讀幾遍。
3、學習第三段、第四段。
(1)請學生輕聲自由地朗讀三、四段課文,想一想,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
。2)請學生個別朗讀三、四段課文。(出示三、四段課文)
(3)教師引讀:烏鴉想出的.辦法是_學生接讀第四段。
(4)烏鴉把小石子怎么放進瓶子里的?誰來演給大家看看?學習放,啟發(fā)學生自己分析字形。
(5)引導學生觀察:隨著投放石子的增多,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學習升、高,升就是升旗的升,高就是高矮的高。
。6)演示烏鴉喝著水的情景。烏鴉多高興啊,請學生讀最后一句。
四、朗讀課文,鞏固生字
1、個別讀,齊讀全文。
2、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生字。
3、描一描生字,記一記找、怎、呢、法的字形。完成課后練習2里4個的書寫。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進行思維擴展訓練
1、開展朗讀競賽,朗讀全文。
2、假如你是這只小烏鴉,你還能想出別的辦法喝到嗎?鼓勵暢所欲言。
二、復習,完成課后練習,適當補充拓展練習
1、繼續(xù)完成課后練習2。
2、完成課后練習3。先自由讀詞語,再指名讀,最后抄寫。
3、用找、看、放、升、高進行擴詞練習。教師在黑板上記下同學們說的詞。最后挑幾個詞讓學生抄下來。
三、說話訓練
請同學用自己的話把《烏鴉喝水》的故事講一講。
烏鴉喝水教案大班12
活動目標:
1.知道有多種方法可以使瓶中的水位升高。
2.能夠發(fā)現(xiàn)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及加入瓶中物體的大小有關系。
3.愿意動腦思考,體驗合作與探索發(fā)現(xiàn)的樂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大石子、小石子、沙子、貼有水位線并標有1號、2號的`塑料瓶若干、漏斗、小勺子、小抹布、小組活動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講述烏鴉喝水的故事,引起幼兒興趣
二、交流驗證,知道“填石頭”能夠增高水位
1.提出問題:剛才的故事中,小烏鴉用什么方法喝道了水?
2.驗證猜測:請一位小朋友來驗證“填石頭”的方法是否可行
小結:經(jīng)過小朋友的驗證發(fā)現(xiàn)小烏鴉的方法是可行的,石頭放進瓶中,水位線真的升高了。
三、動手實驗,探索并發(fā)現(xiàn)烏鴉能喝到水的方法
第一次實驗:取三個2號瓶,并放入不同的材料,觀察是否都能讓烏鴉喝到水。
1.提供2號瓶,觀察與1號瓶有什么不同。(水位)
2.引發(fā)猜想,2號瓶里的水少,填入哪一種材料能讓烏鴉喝到水?為什么呢?
3.操作實驗,發(fā)現(xiàn)往2號瓶里填小石子和沙子,烏鴉可以喝到水。填入大石子則不能喝到水。
4.交流思考,影響水位上升的因素
小結:水位線受石子間縫隙大小的影響,加入小石子或沙子后,水會流到縫隙中,但因縫隙小,剩下的水被擠到上面來,烏鴉就能喝到水了。而大石子見得縫隙較大,可以容納大部分的水,被擠出的水就變少,烏鴉就不容易喝到水了。
第二次實驗:怎樣做才能讓烏鴉在填了大石子的2號瓶里喝到水呢?
1.提出問題,引發(fā)猜想:怎樣做才能讓烏鴉在填了大石子的2號瓶里喝到水呢?
2.操作驗證,交流討論:“繼續(xù)在裝有大石子的2號瓶內(nèi)加入小石子和沙子還能繼續(xù)增高水位線,讓烏鴉喝到水。”這又是為什么呢?將實驗結果用對號、或錯號標記到小組活動記錄單上。
活動延伸:
聯(lián)系生活,交流經(jīng)驗。讓小朋友們想想說說還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幫助烏鴉成功的喝到水。
小結:經(jīng)過我們一起齊心協(xié)力的合作,開動腦筋的思考,找到了很多方法來幫助小烏鴉,那么在生活中,我們也會像小烏鴉一樣遇到大大小小的難題,希望我們都能學習小烏鴉多動腦筋,多觀察思考,然后去動手把它解決掉!
活動反思:
烏鴉喝水,這個故事雖然很簡單,但轉而變成一個科學活動之后,卻讓我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從一開始內(nèi)容的選擇,到后來目標的制定,再到環(huán)節(jié)的不斷調(diào)整,可以說是一個不斷突破、不斷蛻變的過程。
烏鴉喝水教案大班13
一、設計意圖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組間交流、分享智慧”。在幼兒間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讓每個幼兒都有學習、表達的機會,有利于幼兒主體性得到最大的體現(xiàn),學習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激發(fā),同時這種學習是要與同伴合作、互相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的。在科學探索活動中,這種學習方法尤為有效。
《烏鴉喝水》故事帶帶相傳、家喻戶曉。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使水位升高,烏鴉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實驗過,如果瓶子里的水量太少了,那么即使加入石子,烏鴉也是喝不到水的,為了讓學生們了解這個故事,并發(fā)現(xiàn)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關的現(xiàn)象,針對大班幼兒的認知和水平,設計了該科學活動――烏鴉喝水。
希望學生在時間過程中注重小組間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二、教學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探索如何讓瓶子里的水位升高。
3、通過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的關系。
4、學習小組合作探索,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5、通過觀察,能夠正確的在瓶子里畫小石頭,并涂上不同的顏色。
6、能夠畫出不同形狀的小石頭,并探索瓶子里的小石頭怎樣擺放更好看。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課件《烏鴉喝水》、小石子、沙子、碎布頭、海綿、棉花、紙張等各種投放材料、飲料瓶子若干、繪畫紙、各種顏色的蠟筆
教師材料:演示文稿
三、教學重難點
1、小組合作探索,怎么樣放石子、砂子,才能使烏鴉喝到水。
2、小組合作探索,是不是不管瓶子里有多少水,烏鴉都能喝到水。
3、學習烏鴉遇到困難要開動腦筋,想出解決為題的辦法。
4、幼兒能夠畫出不同形狀的小石頭,并獨自探索瓶子里的小石頭怎樣擺放更好看。引導幼兒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想象,訓練幼兒的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造力等等。
四、教學過程
活動流程:
看課件導入→用石子實驗探索→沙子實驗探索→比較實驗結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結論→畫出不同形狀的小石頭→實驗總結
(一)開始部分
1、觀看課件前半段,熟悉故事內(nèi)容
應用幻燈片演示烏鴉喝水的故事,并配音。故事內(nèi)容如下:
一年夏天,太陽像個無情的大火爐在無情的烤著大地,原本郁郁蔥蔥的大樹都無精打采地低著腦袋,小河里的水也快干了,好多小魚都拼著命做最后的掙扎?炜匆恢粸貘f在到處找水喝呢!可是找了好久,它都沒有找到,這可怎么辦,因為他的嗓子渴得快冒煙了。“不行,我得找到點水喝,要不然我會渴死的”烏鴉站在枯樹枝上,對自己說。烏鴉不想被渴死,它使出全身的力氣,繼續(xù)向前飛去,希望能找到一點兒水喝,烏鴉飛呀飛呀,突然,它看見前面有一個發(fā)亮的東西,原來是一只裝著水的瓶子,烏鴉高興極了,便立刻飛了過去,穩(wěn)穩(wěn)地停在水瓶的旁邊,準備痛痛快快地喝水。但是,仔細一看,傻眼了,水瓶里面的水太少了,本以為把嘴伸進去就可以喝到了,但是瓶口太小,頸又長,烏鴉的嘴根本夠不著,“怎么辦呢”烏鴉急得團團轉。
老師:小朋友,有一只烏鴉口渴了,它找到一個瓶子,喝到水了嗎?
學生:沒有
老師:你們能幫烏鴉想辦法喝到水嗎?
2、學生們猜測并記錄烏鴉喝水的方法
(1)將小朋友們分成5個小組,小組討論,互相說說自己想出的辦法,并讓其中一個小朋友做記錄員,將他們小組的方法畫出來。
(2)每組選一名幼兒述說本組的討論結果。
3、觀看課件后半段,了解烏鴉喝到水的辦法
烏鴉很著急,于是,他一氣之下,從不遠處叼來一塊石子,向瓶子砸去,它本想把水瓶砸破后載飲水,沒想到石子正好落進了水瓶里。烏鴉飛下去,看到石子沉入瓶底,里面的水好像比原來高了一些。“有辦法了”烏鴉大叫起來。烏鴉很快就叼來了許多的
石子,把他們一塊一塊投進水瓶里。隨著石子的增多,水瓶里的水也一點一點地慢慢向上升。終于,水瓶里的水快升到瓶口了,而烏鴉總算可以喝到水了。它可開心了,因為這水是它用智慧換來的。
老師:小朋友們,烏鴉喝到水了嗎?
學生:喝到了。
老師:它是采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呢?
學生:把石頭放到水瓶里,誰就上升了,這樣就能喝到水了。
老師:烏鴉聰明嗎?
學生:聰明。
老師:那么以后你們在生活中遇到了問題,要不要也像烏鴉一樣,要勤于思考。學生:要!
老師:小朋友,你們真聰明,那么接下來,我們就要用實驗來證明,這樣的方法可以使烏鴉喝到水。
。ǘ┗静糠郑ㄍㄟ^實驗,發(fā)現(xiàn)問題)
1、幼兒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探索“如何喝到水”
(1)老師提出探索要求:每組派兩個小朋友當選材員去選擇不同材料進行實驗,并將多余的材料放回原處,大家觀察瓶里的水位有沒有升高,實驗成功與失敗的水瓶分別擺放在各自的陳列臺上,一名記錄員要將實驗結果與原先的猜測是否一致做上標記,還要有一名小朋友做實驗匯報。
在小組合作探索中,幼兒先要自行分配角色,出現(xiàn)幾名幼兒爭當同一角色時,讓他們用猜拳形式來解決。
。2)幼兒小組合作進行探索,教師以噪音控制員的身份巡回指導。
。3)每組選一名幼兒將記錄結果進行講述
。4)評選最佳合作小組。
2、探索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中的水量的多少又沒有關系。
老師:小朋友們,是不是有水的瓶子里投入石子后,烏鴉都可以喝到水呢?我們一起來做實驗。
老師分配任務,每組分三個瓶子,瓶子里的水量不同,分別是只有1/3, 1/2, 2/3的水量,小組內(nèi)合作,加入石子看看水是否能到瓶口(烏鴉能喝到水),并在相應的紙上做好記錄,加入石子后不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記錄。
。1)用石子進行實驗,并記錄
幼兒分組實驗,教師觀察指導,實驗完成后交流實驗結果
老師:實驗后,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有的瓶里,烏鴉能喝到水,有的喝不到。
老師:那么什么樣的瓶里,烏鴉才能喝到水呢?
學生:水量多的瓶里,烏鴉能喝到水,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后,烏鴉還是喝不到水。
(2)用沙子進行實驗,并記錄
老師:我們現(xiàn)在再用砂子試一試,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還是三個不同水量的瓶子,小朋友們分組進行試驗,做并做好試驗記錄。老師觀察指導,實驗后進行討論。
老師:這次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烏鴉能不能喝到3個瓶子里的水?
學生:都能喝到。
。3)比較兩次實驗結果的不同
老師: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烏鴉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這是什么原因呢?我們現(xiàn)在來討論這個問題
老師在幻燈片上出示紙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積圖,并現(xiàn)場堆積石子和砂子,幫助他們理解,因為石子和沙子的縫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烏鴉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烏鴉才能喝到水。
老師:這是老師剪的放大的石子和沙子的圖,你們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學生:開始嘰嘰喳喳討論
老師:你們說對了,石子之間的縫隙大,沙子之間的縫隙小,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水都流到縫隙里去了,水就不能滿了。加入沙子后,水也流到縫隙里去,但縫隙小,所以還有一點水在瓶口,烏鴉還是可以喝到一點水。
在比較兩次實驗結果的不同點時,要盡量先讓小朋友們表達自己的想法,發(fā)現(xiàn)其中的秘密,因為讓他們充分地表述活動經(jīng)驗能幫助幼兒建構一定的科學概念,使他們對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
。4)總結實驗
老師:小朋友們,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要著急,要像烏鴉一樣開動腦筋,總會想出辦法解決的,而且,有時候辦法還不止一個呢!
烏鴉喝水教案大班1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懂得動手動腦的重要性。
2、培養(yǎng)幼兒遇到困難學會思考。
3、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電腦。
2、操作材料:飲料瓶若干、小石子、沙子、吸管、棉花、碎紙張。
3、核桃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夏天到了,我們戶外活動以后,你們有什么感覺?最想干什么?(幼兒回答)
2、教師:這里有只烏鴉啊,也遇到了和我們同樣的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打開課件,按向下按鈕:在一個炎熱干旱的夏天,有一只小烏鴉飛來飛去,他渴極了,到處找水喝。)(繼續(xù)按向下按鈕:他找啊找啊,終于發(fā)現(xiàn)一個瓶子里還有點水,他高興極了,真想一口氣把水喝下,可是瓶子太高,瓶口又小,烏鴉的嘴夠不著,怎么辦呢?)
3、教師:烏鴉喝不到水,怎么辦呢?如果你是這只烏鴉,你會想什么辦法呢?
4、小組討論后幼兒回答。
師小結:剛才小朋友想出了許多的辦法,有……有……這些辦法都是你們動腦筋想出來的。
、倌敲催@些辦法中,你們認為哪幾個辦法最好的?(教師把幼兒討論出來的材料擺放于幼兒面前)除了剛才小朋友講的這幾樣東西,老師還準備了另外幾樣東西,看!
、谀銈冇X得用這些材料都能成功的喝到水嗎?這些可都是你們說的`,到底行不行我覺得我們得自己動手驗證一下。
5、教師和幼兒共同操作。
師小結:看來遇到困難光動腦筋還不夠,我們還要自己動手試一試,這樣才能知道自己想的到底對不對。
6、教師:烏鴉也想到了幾種辦法,它和我們想到的辦法一樣嗎?我們一起來看看。(繼續(xù)按向下按鈕,讓幼兒看看烏鴉的辦法都是什么:(拿吸管,挖坑,往瓶里放石子)
7、讓幼兒再看一遍《新烏鴉喝水》。(按再看一遍按鈕)
8、教師:你們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烏鴉呢?你們學習了《新烏鴉喝水》的故事以后打算怎樣做呢?
。ń處熞龑в變海河龅嚼щy要學會用多種辦法來解決問題)
9、活動延伸(教師出示核桃)
師:小朋友今天表現(xiàn)的這么好,老師想送給你們每人一個小禮物,看!可是我發(fā)現(xiàn)了個問題,這核桃該怎么吃呀?那我們現(xiàn)在回教室再好好的動動腦筋,把這個核桃吃掉。(幼兒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在生活中我們會經(jīng)常碰到一些問題,常常需要我們動腦筋來解決,而對于幼兒也不例外,所以我認為讓他們認識到動腦筋和自己動手的重要性非常的有必要。那么如何讓他們的活動中體會到這點呢?我采用了課件這種直觀的方式,提出問題同時大家解決。在大家的討論和操作中得出這一結論。由于對本次活動的內(nèi)容我的定位偏向于語言方面,所以在整個活動中我給幼兒自由講述的時間比較的多。但是就發(fā)現(xiàn)我在活動開始談話中顯得比較的羅嗦,對幼兒來說也無多大意義。
由于本次活動在教具上準備的不夠充分,所以在教師和幼兒共同操作時顯得不簡便,聽課教師建議把本次的操作部分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幼兒來合作完成,并作好操作后的統(tǒng)計。把這節(jié)偏向于語言的活動改為語言和科學的綜合活動,使它能更好的體現(xiàn)活動目標。
在第二次看完課件時,我提出的問題“你們學習了《新烏鴉喝水》的故事以后打算怎樣做呢?”幼兒還是把自己當成烏鴉的角色來回答,而且內(nèi)容都里不開喝水這一問題。在我多次的引導他們要聯(lián)系到我們生活當中時,幼兒的思維才打開。因此對于這個問題的提問我要進行改變。
烏鴉喝水教案大班15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烏鴉喝水》中烏鴉能喝到水的原因。
2、通過親自實驗,進行驗證,嘗試在新的問題情境中表演歌曲。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托盤、瓶子數(shù)個。
2、大小石子若干、水。
歌曲《烏鴉喝水》視頻。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
1、聽歌曲《烏鴉喝水》第一段,思考烏鴉怎樣才能喝到水,并在歌曲第二段中證實。
2、說一說烏鴉是想什么辦法喝到水的。(烏鴉在瓶子里放入石子,使水面升高。
二、分組實驗
1、第一次實驗:水的多少、石子的數(shù)量和大小均與歌曲中的一致。
。1)實驗提示:瓶子里有水,幼兒扮作烏鴉,嘗試用烏鴉的辦法往有水的瓶子里放石子,看水能不能升上來。
(2)分組試驗、驗證討論,并加以解釋(瓶子里的`水都滿了上來,大家都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真有用)。
。病⒌诙螌嶒灒菏拥臄(shù)量和大小與歌曲中的一致,但水不一樣多。
。1)實驗提示:烏鴉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每次都能喝到水嗎?
。2)幼兒分組試驗、驗證討論,并加以解釋(如果瓶子中的水太少,石子放進去也沒有用,烏鴉還是喝不到水)。
3、第三次實驗:水的多少、石子的數(shù)量與歌曲中的一致,但石頭分兩種大小。
。1)先假設:你們覺得烏鴉這次能喝到水嗎?為什么?
(2)再實驗:幼兒分組試驗并加以驗證。(瓶子里放大石子,烏鴉喝倒了水,因為大石子把水的地方占據(jù)了,水就漸漸地滿上來了。而小石子小,占的地方少,水沒有辦法滿到上面來,烏鴉就喝不到水。)
4、教師:除了上面幾種實驗得出結論,還有其他方法嗎?
5、幼兒大膽推理想象,例如:把瓶子側過來。教師鼓勵幼兒活動結束后再去驗證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確。
三、表演歌曲
1、根據(jù)不一樣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結果分成4組,幼兒自由選擇其中一組。
2、表演部分歌曲內(nèi)容(幼兒按照所選擇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結果,表演歌曲的局部內(nèi)容)。
3、幼兒分角色,使用道具,合作表演整個歌曲(將創(chuàng)編的內(nèi)容融入其中)。
活動延伸:
1、對幼兒實驗中有疑惑的問題,教師可創(chuàng)設區(qū)域活動環(huán)境,提供材料讓幼兒在實驗。
2、對幼兒進行推理想象部分所推斷的可能性,教師可再次提供幼兒所需的材料,讓其嘗試驗證。
附歌曲:
烏鴉喝水
1、小烏鴉呱呱呱,想喝水,沒辦法,瓶口小頭太大,水又淺,伸不下,哎呀呀呀哎呀,哎呀呀呀哎呀,累壞啦,渴死啦。
2、小烏鴉呱呱呱,要喝水,想辦法,銜石子輕放下,三、四、五、六、七、八,啊哈哈哈啊哈,啊哈哈哈啊哈,水滿啦,喝到啦。
【烏鴉喝水教案大班】相關文章:
大班《烏鴉喝水》教案12-27
大班烏鴉喝水教案06-25
烏鴉喝水大班教案03-16
科學烏鴉喝水大班教案04-23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烏鴉喝水04-19
大班語言教案:烏鴉喝水04-19
大班科學《烏鴉喝水》教案04-18
大班語言教案烏鴉喝水03-19
《烏鴉喝水》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