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幻燈機放大鏡的教案

幻燈機放大鏡的教案

時間:2022-09-12 17:44:04 教案 我要投稿

幻燈機放大鏡的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幻燈機放大鏡的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幻燈機放大鏡的教案

幻燈機放大鏡的教案1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

  (二)教學目的:

  1.知道物體在凸透鏡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間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2.知道物體在凸透鏡焦點以內能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3.知道幻燈機、放大鏡的原理。

  4.簡單了解顯微鏡的主要結構及放大原理。

  (三)教具:

  學生實驗器材:凸透鏡、蠟燭、光屏、刻度尺、火柴、粉筆。

  教師用:幻燈機、幻燈片、投影儀、屏幕、顯微鏡。

  (四)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同學們看過電影,也看到過老師在課堂上用投影儀配合上課.小小的膠片怎么會變成很大的畫面的呢?

  上生物課時要觀察動植物的組織和細胞,它們很小,肉眼看不清.老師給你們用放大鏡和顯微鏡來觀察.它們?yōu)槭裁茨苁刮覀兛吹胶苄〉奈矬w呢?今天我們來研究這些問題。

  二、進入新課

  1.研究凸透鏡成倒立、放大實像的條件

 、僬埻瑢W們用上節(jié)課的器材做實驗.在桌上用粉筆畫出直線,把凸透鏡、蠟燭、光屏放置在直線上,調整它們的高度。

 、诎严灎T放在離凸透鏡的距離稍小于二倍焦距的地方.沿直線調節(jié)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明亮、清晰的像.觀察這個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是正立的還是倒立的?像在凸透鏡哪側?

 、郯严灎T向凸透鏡移近些,仍在焦點以外.移動光屏,使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請同學們觀察:移近后得到的像和原來的像比較是變大了還是變小呢?像離凸透鏡的距離怎樣變化?

  實驗觀察結束,教師提問:光屏上得到的是實像還是虛像?

  學生回答.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當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在二倍焦距與一倍焦距之間時,在凸透鏡另一側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物體向凸透鏡靠攏時,得到的像變大,像到凸透鏡的距離也是變大的.教師板書.

  2.研究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的條件

  繼續(xù)用上面器材學生進行實驗.把蠟燭向凸透鏡移近,移到焦點以內.移動光屏、觀察光屏上還能得到像嗎?(學生觀察后回答得不到)在光屏這一側往凸透鏡里觀察,能看到像嗎?

  請學生回答:往凸透鏡里面觀察,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像?

  讓學生把蠟燭移到靠近焦點,仍在焦點以內時,凸透鏡里看到的像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這個像和前實驗中光屏上得到的像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一倍焦距時,能得到一個正立、放大的像.這個像不是實際光線會聚成的.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它,因此是虛像.教師板書。

  3.講述幻燈機的工作原理

  教師出示幻燈機實物.在黑板上畫出課本圖6—22.介紹幻燈機的主要結構:鏡頭(凸透鏡)、幻燈片(物體)、畫片框、聚光鏡、反光鏡、光源等.講述工作原理:幻燈片離鏡頭的距離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間.用強光照射幻燈片時,就可以在屏幕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實像.為了使得到的像成為“正立”的,要把幻燈片上下顛倒放置.實際演示打出一張幻燈片.

  對照投影儀實物,教師簡單介紹投影儀的結構與使用.學生看課本圖6—23.與幻燈機比較,投影儀用兩塊大螺紋透鏡作聚光器(作用相當于凸透鏡).使用時凸透鏡所成的像被一平面鏡反射到屏幕上.其優(yōu)點是能放映大畫面的幻燈片,也可以直接放映書寫在透明膠片上的文字、圖表.使用方便。

  4.講解放大鏡原理

  讓同學用凸透鏡觀察課本上的字.將凸透鏡盡量靠近課本,往凸透鏡里看,看到的字是正立的還是倒立的?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凸透鏡能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我們就用作放大鏡.再讓學生將凸透鏡慢慢遠離課本.看到的像有什么變化?凸透鏡繼續(xù)遠離課本,還能始終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嗎?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凸透鏡作放大鏡用時,一定要靠近觀察的物體,使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小于一倍焦距,這樣才能透過凸透鏡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

  5.簡單介紹顯微鏡的結構、放大原理

  教師出示顯微鏡.講述:為了提高放大倍數(shù)常用顯微鏡.它的主要結構是有兩個凸透鏡.一個是目鏡,一個是物鏡。

  講述顯微鏡的成像原理:是物體先通過物鏡成放大的實像,再通過目鏡第二次成像,成放大的虛像.經(jīng)過兩次放大就提高了放大倍數(shù)。

  三、小結本課內容

  1.本課內容是凸透鏡在什么條件下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和正立、放大的虛像.教師復述一遍。

  2.課內完成節(jié)后的練習1、2、3.

  3.教師總結凸透鏡成縮小的實像、放大的實像和放大的`虛像的條件及應用。

  四、作業(yè)

  1.復習本節(jié)課文.

  2.課本章后習題第7、8、9、10題.

  (五)說明:

  1.關于學生實驗的說明見本章第三節(jié)中的說明1、2。

  2.幻燈機演示打出幻燈片時,要再次強調凸透鏡成像的倒立、正立與生活中的概念不同.對這些問題,學生容易混淆.多年的測試檢查總有不少學生認為電影屏幕上的像是正立的.演示時,先把幻燈片正放,得到的畫面是倒立的.然后再將幻燈片倒放,畫面就“正立”。

  對課本“為了使觀眾看到正立的像,……”中的“正立”要作說明,這是生活中的感覺,不是凸透鏡成正立的像。

  3.在總結凸透鏡成縮小的實像、放大的實像及放大的虛像的條件及應用時,教師可以恰當?shù)剡M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指出:物體通過透鏡能成什么樣的像決定于物體離開凸透鏡的距離.物體離凸透鏡由遠移近時,成的像逐漸變大,像離凸透鏡的距離也變大.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時,像總是比物體。矬w移到二倍焦距以內時(焦點以外),像就變大到比物體還大,也就是成了放大的實像了.再移近到凸透鏡一倍焦距以內時,像就由實像變成了虛像.發(fā)生了質的變化.這體現(xiàn)了“由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4.本節(jié)內容比較多,學生實驗也比較多.一節(jié)課完成可能會有一定困難.從效果考慮建議:“小結本課內容”里的第3點,即對三種成像進行總結,可放在下一節(jié)課內用一點時間來進行。

幻燈機放大鏡的教案2

  知識目標

  1.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像的條件

  2.幻燈機、放大鏡的原理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實驗能力

  通過正確組裝、調整實驗儀器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

  2.培養(yǎng)分析概括能力

  通過對凸透鏡成像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總結出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并用列表的方法歸納出凸透鏡成放大或縮小、正立或倒立、實像或虛像的條件.

  3.培養(yǎng)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利用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用作圖法解決凸透鏡的成像問題,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照相機、幻燈機、放大鏡原理的分析逐步培養(yǎng)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4.通過觀察與實驗,就像和影、實像與虛像的成因,初步學習分析與綜合的思維方法.

  分析,就是對各種相關現(xiàn)象分別進行研究,找出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找出最主要、最本質、帶決定性的因素.并在分析的基礎上,把通過對各種現(xiàn)象分析得到的結論、以及相關因素聯(lián)系起來進行研究從而得到較為完整的認識.例如對實像、虛像的認識是在分析小孔成像、平面鏡成像、凸透鏡成像(三種情況)的基礎上,找出它們的共同點是由光形成,有光進入眼睛引起人們的視覺,因而與影有著本質的不同.但它們的不同點是,實像由實際光線會聚形成,虛像是由反射(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形成,因而決定了它們的顯像方法也不相同.這就是在分析基礎上的綜合,綜合指導下的分析.在物理學習中,形成概念,掌握規(guī)律離不開分析與綜合,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將有助于今后的學習.

  德育目標

  通過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以及對其成像規(guī)律的分析有意識地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首先以學生實驗開始,觀察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和虛像的條件.在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并認識規(guī)律的基礎上,講述幻燈機和放大鏡的原理.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講了幻燈機后還介紹了投影儀的構造和原理,講了放大鏡后介紹了顯微鏡的原理.投影儀是教學中常用的儀器,原理與幻燈機類似.向學生簡單介紹顯微鏡的原理,有助于加強學科間的聯(lián)系.

  教法建議

  本節(jié)跟講照相機的方法相似,仍是先讓學生做實驗,觀察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和虛像的條件.在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并認識規(guī)律的基礎上,講幻燈機和放大鏡的原理.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建議結合實際情況介紹投影儀、顯微鏡的構造和原理.針對本節(jié)內容,在教學中應以實驗教學為主,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適當提問,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設計示例

  一、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教學說明

  1.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是一個連續(xù)的變化過程,讓學生從這一物理現(xiàn)象變化全過程的高度來分析這一物理現(xiàn)象,有助于加深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認識.

  2.由于本實驗要求學生同時觀察和考慮的內容比較多,如凸透鏡的焦距、凸透鏡焦點的位置、2倍焦距的位置、物體的位置、像的位置,同時還要觀察像的性質.對于一個初二的學生來講容易在觀察某一內容時忽略觀察其他內容,或者雖然觀察了但是頭腦中沒有反映出其它的內容,這樣就很難從整體上把握整個物理變化過程,為此在本節(jié)實驗設計中采取了兩個辦法.

  (1)每進行完一個內容的實驗(如物體位于2倍焦距以外),要求同學畫圖從理論上進行分析,并逐步形成物體在這個范圍內成像的物理模型、然后由教師利用復合投影的燈片進行分析.從而使學生在實驗現(xiàn)象與物理模型之間建立起必然的聯(lián)系,從而加深對這一物理過程的認識和理解.

  (2)三個內容的實驗全部完成以后.可用計算機模擬物體從2倍焦距以外移到焦點以里的過程.凸透鏡成像由小到大、由實到虛、從倒立變?yōu)檎、在透鏡另一側用屏幕接取到用眼直接觀看的整個動態(tài)變化,從而對凸透鏡成像形成一個宏觀的整體的認識(也可通過投影或畫圖進行).

  3.為便于操作,也為使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形成深刻的認識從而為探索規(guī)律打下基礎,實驗前應要求學生在光具座中透鏡兩側的標尺上明顯的標出與焦距和2倍焦距等長的位置以便在實驗中能迅速準確的找到應找的位置,并對物、像所處位置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教學說明

  要教育、引導學生不要死記硬背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它.掌握它的途徑有三個

  1.認真完成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通過實驗獲得深刻的感性認識.

  2.采用作圖法,利用凸透鏡三條特殊光線中的.任意兩條,作出凸透鏡在三種情況下的成像光路圖,從而在頭腦中形成凸透鏡成像的物理模型,并形成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

  3.將實驗現(xiàn)象、物理模型與平時應用幻燈機、放大鏡的實際有機聯(lián)系起來,以加深理解和記憶.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完成研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學生分組實驗.

  1.完成分組實驗.(分兩個階段完成)

  2.利用凸透鏡的特殊光線,運用作圖法來研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分兩個階段完成)

  3.每完成一個階段的實驗及相應的理論分析后,討論、研究在實踐中哪些光學儀器是運用這一原理制作的或工作的

  (二)結合上節(jié)照相機的知識分析、研究在三種情況下凸透鏡成像的變化過程及變化規(guī)律.

  五、教學過程設計方案

  1. 引入課題

  方案一:教師采用幻燈機和投影儀在屏幕上展示各種有關幻燈機和放大鏡的圖片,向學生介紹這些儀器的主要工作元件都是凸透鏡,從而引入新課.

  方案二:結合上節(jié)課講到的照相機,指出照相機的工作原理,提出問題:如果物體放在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物體成像特點是什么;若物體放在焦點以內,能成像嗎?像的特點是什么?從而引入新課.

  2.新課教學

  學生實驗: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研究物體位于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畫出板圖)、位于焦點以里(畫出板圖),兩個位置凸透鏡的成像情況(包括像的位置,像的性質(指像與物比是放大還是縮小、像是倒立還是正立,是虛像還是實像)).我們用u來表示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用v表示像到透鏡的距離、f表示焦距.

  教師介紹儀器及使用方法,并重點強調以下幾個問題

  (1)告訴同學凸透鏡的焦距

  (2)把透鏡放在標尺中央,從透鏡的位置開始在左右兩邊的標尺上用粉筆標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物體分別設兩個位置,進行兩個實驗,分兩次完成.每完成一個實驗,做一次小結,再進行下一個實驗.對每個位置成像情況的研究都要通過三個途徑進行

  (1)通過實驗研究物體在某一位置的成像情況.略調整物距和光屏位置,看像發(fā)生什么變化.

  (2)利用凸透鏡的特殊光線(兩條就可以),用作圖法研究凸透鏡在同一位置的成像情況.

  (3)研究、分析在照相機、幻燈機、放大鏡三種儀器中,哪種儀器利用了凸透鏡在這一位置的成像原理.

  教師講完后,問同學們有無問題,然后宣布開始第一個實驗,將物體(蠟燭)放在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

  學生開始實驗,教師在同學中間巡視并進行指導.學生實驗結束,教師組織提問、進行總結.

  教師利用作圖法分析物體從2倍焦距以外向透鏡移近的過程中,凸透鏡成像的變化情況(有條件可用計算機模擬).

  物體從大于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向焦點處移近的過程中,像成在透鏡另一側,像離透鏡越來越遠,像越來越大.2倍焦距處是一個變化點,物體在2倍焦距以外成縮小實像,進入2倍焦距內(大于焦距)成放大實像.焦點處是又一個變化點,而且使像發(fā)生了質的變化,物距大于焦距成倒立實像,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虛像.應使學生們頭腦中對整個成像情況形成一個動態(tài)的模型.

  教師結合實驗講述幻燈機、放大鏡的構造及應用.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講了幻燈機后簡要介紹一些投影儀的構造和原理.講放大鏡之后可介紹一下顯微鏡的知識,有助于學科間的聯(lián)系.

  3.總結

  分析了幻燈機、放大鏡的工作原理,結合前面學過的照相機,總結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和特點.到目前為止,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小孔成像、平面鏡成像,凸透鏡成像的三種情況.這里有三個成實像的情況,兩個成虛像的情況.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形成的,虛像是由反射光線(平面鏡成像)或者折射光線(物體位于焦點以里的凸透鏡成像)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形成的從岸邊觀察水中的魚、石子,看到的也是水中物體的虛像.它們的相同之處是:不論實像、虛像都是由光線形成的從這點看影又與它們有本質的不同,影是光線照不到的黑暗區(qū)域.

  探究活動

  【課題】實驗學習投影儀的使用方法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利用學校的投影儀學習如何使用投影儀,并會一般的維護.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fā)現(xiàn)新問題

幻燈機放大鏡的教案3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

  (二)教學目的

  1知道物體在凸透鏡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間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2知道物體在凸透鏡焦點以內能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3知道幻燈機、放大鏡的原理。

  4簡單了解顯微鏡的主要結構及放大原理。

  (三)教具

  學生實驗器材:凸透鏡、蠟燭、光屏、刻度尺、火柴、粉筆。

  教師用:幻燈機、幻燈片、投影儀、屏幕、顯微鏡。

  (四)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同學們看過電影,也看到過老師在課堂上用投影儀配合上課。小小的膠片怎么會變成很大的畫面的呢?

  上生物課時要觀察動植物的組織和細胞,它們很小,肉眼看不清。老師給你們用放大鏡和顯微鏡來觀察。它們?yōu)槭裁茨苁刮覀兛吹胶苄〉奈矬w呢?今天我們來研究這些問題。(板書課題)

  二、進入新課

  1研究凸透鏡成倒立、放大實像的條件

 、僬埻瑢W們用上節(jié)課的器材做實驗。在桌上用粉筆畫出直線,把凸透鏡、蠟燭、光屏放置在直線上,調整它們的高度。

 、诎严灎T放在離凸透鏡的距離稍小于二倍焦距的地方。沿直線調節(jié)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明亮、清晰的像。觀察這個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是正立的還是倒立的?像在凸透鏡哪側?

  ③把蠟燭向凸透鏡移近些,仍在焦點以外。移動光屏,使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請同學們觀察:移近后得到的像和原來的像比較是變大了還是變小呢?像離凸透鏡的距離怎樣變化?

  實驗觀察結束,教師提問:光屏上得到的是實像還是虛像?

  學生回答。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當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在二倍焦距與一倍焦距之間時,在凸透鏡另一側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物體向凸透鏡靠攏時,得到的像變大,像到凸透鏡的距離也是變大的。教師板書。

  2研究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的條件

  繼續(xù)用上面器材學生進行實驗。把蠟燭向凸透鏡移近,移到焦點以內。移動光屏、觀察光屏上還能得到像嗎?(學生觀察后回答得不到)在光屏這一側往凸透鏡里觀察,能看到像嗎?

  請學生回答:往凸透鏡里面觀察,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像?

  讓學生把蠟燭移到靠近焦點,仍在焦點以內時,凸透鏡里看到的像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這個像和前實驗中光屏上得到的像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一倍焦距時,能得到一個正立、放大的像。這個像不是實際光線會聚成的。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它,因此是虛像。教師板書。

  3講述幻燈機的工作原理

  教師出示幻燈機實物。在黑板上畫出課本圖6—22。介紹幻燈機的主要結構:鏡頭(凸透鏡)、幻燈片(物體)、畫片框、聚光鏡、反光鏡、光源等。講述工作原理:幻燈片離鏡頭的距離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間。用強光照射幻燈片時,就可以在屏幕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實像。為了使得到的'像成為“正立”的,要把幻燈片上下顛倒放置。實際演示打出一張幻燈片。

  對照投影儀實物,教師簡單介紹投影儀的結構與使用。學生看課本圖6—23。與幻燈機比較,投影儀用兩塊大螺紋透鏡作聚光器(作用相當于凸透鏡)。使用時凸透鏡所成的像被一平面鏡反射到屏幕上。其優(yōu)點是能放映大畫面的幻燈片,也可以直接放映書寫在透明膠片上的文字、圖表。使用方便。

  4講解放大鏡原理

  讓同學用凸透鏡觀察課本上的字。將凸透鏡盡量靠近課本,往凸透鏡里看,看到的字是正立的還是倒立的?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凸透鏡能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我們就用作放大鏡。再讓學生將凸透鏡慢慢遠離課本?吹降南裼惺裁醋兓?凸透鏡繼續(xù)遠離課本,還能始終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嗎?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凸透鏡作放大鏡用時,一定要靠近觀察的物體,使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小于一倍焦距,這樣才能透過凸透鏡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

  5簡單介紹顯微鏡的結構、放大原理

  教師出示顯微鏡。講述:為了提高放大倍數(shù)常用顯微鏡。它的主要結構是有兩個凸透鏡。一個是目鏡,一個是物鏡。

  講述顯微鏡的成像原理:是物體先通過物鏡成放大的實像,再通過目鏡第二次成像,成放大的虛像。經(jīng)過兩次放大就提高了放大倍數(shù)。

  三、小結本課內容

  1本課內容是凸透鏡在什么條件下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和正立、放大的虛像。教師復述一遍。

  2課內完成節(jié)后的練習1、2、3。

  3教師總結凸透鏡成縮小的實像、放大的實像和放大的虛像的條件及應用。

  四、作業(yè)

  1復習本節(jié)課文。

  2課本章后習題第7、8、9、10題。

  (五)說明

  1關于學生實驗的說明見本章第三節(jié)中的說明1、2。

  2幻燈機演示打出幻燈片時,要再次強調凸透鏡成像的倒立、正立與生活中的概念不同。對這些問題,學生容易混淆。多年的測試檢查總有不少學生認為電影屏幕上的像是正立的。演示時,先把幻燈片正放,得到的畫面是倒立的。然后再將幻燈片倒放,畫面就“正立”。

  對課本“為了使觀眾看到正立的像,……”中的“正立”要作說明,這是生活中的感覺,不是凸透鏡成正立的像。

  3在總結凸透鏡成縮小的實像、放大的實像及放大的虛像的條件及應用時,教師可以恰當?shù)剡M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指出:物體通過透鏡能成什么樣的像決定于物體離開凸透鏡的距離。物體離凸透鏡由遠移近時,成的像逐漸變大,像離凸透鏡的距離也變大。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時,像總是比物體小。物體移到二倍焦距以內時(焦點以外),像就變大到比物體還大,也就是成了放大的實像了。再移近到凸透鏡一倍焦距以內時,像就由實像變成了虛像。發(fā)生了質的變化。這體現(xiàn)了“由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4本節(jié)內容比較多,學生實驗也比較多。一節(jié)課完成可能會有一定困難。從效果考慮建議:“小結本課內容”里的第3點,即對三種成像進行總結,可放在下一節(jié)課內用一點時間來進行。

【幻燈機放大鏡的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放大鏡07-28

《放大鏡》大班教案11-17

放大鏡大班教案12-04

科學活動:放大鏡教案02-08

放大鏡下的晶體教案08-15

大班科學放大鏡教案11-20

大班科學放大鏡教案03-26

《放大鏡》教學反思03-05

《放大鏡》教學反思10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