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獨坐敬亭山教案

獨坐敬亭山教案

時間:2024-11-07 11:57:51 教案 我要投稿

獨坐敬亭山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獨坐敬亭山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獨坐敬亭山教案

獨坐敬亭山教案1

  1、 古詩詞三首

  教學目標:

  1、 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 學習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學重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fā)愛美的情趣。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 激趣導入

  1、 導語: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chuàng)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詩圣、詩仙)

  2、 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二、 釋題,簡介背景

  1、 讀題,看注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2、 過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 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1、 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2、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并根據(jù)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1、 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2、 交流詩意。

  五、 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閑”是悠閑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diào)整。即“一片白云悠閑地飄去”!皡挕钡淖⑨屖恰皾M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shù)淖兺ā?/p>

  3、學生質(zhì)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梢杂谜Z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xiàn)。

  六、 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diào)輕緩,節(jié)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松感。

  2、多種形式讀詩: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 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一、 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二、 自由吟讀

  1、 學生邊讀邊參閱課文注釋,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fā)問。

  2、 根據(jù)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集體理解。

  三、 指名朗讀,同桌互說意思

  1、 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誦體會。

  2、 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鏡未磨”寫出了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遙看,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 引導賞析

  1、 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2、 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致及古詩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 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 交流課外積累

  1、 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 課外繼續(xù)收集山水詩。

  六、 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致,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作畫,并配上詩句。

獨坐敬亭山教案2

  教學內(nèi)容:

  學習古詩《獨坐敬亭山》。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理解古詩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讀懂古詩,理解詩句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1.學生齊讀課題“古詩詞三首”,教師導入:把這個課題和以往的同類課題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不同嗎?

  2.學生表述,教師相機訓練學生規(guī)范的表述:……是詩,……是詞。

  3.教師過渡:詩盛于唐,詞盛于宋,所以在文學史上有唐詩宋詞之說。什么意思呢?通俗一點兒說,就是唐朝的詩寫得最好,宋朝的詞寫得最好。詩和詞,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這些我們先不談,咱們一首一首地學,慢慢地就明白了。請一位同學為我們朗讀第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4.學生朗讀,教師相機評點:是否讀正確了?注意“相”字的讀音。

  5.運用反復手法,訓練幾個學生朗讀全詩,教師橫向評價:詩味讀得最濃的是誰?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全詩。

  6.教師過渡:詩和詞,最大的作用就是表達作者內(nèi)心的.感受。李白想表達一種怎樣的感受呢?我們先來聽一段小故事:……在被迫離開長安十年后的一天,李白在游完安徽宣州郊區(qū)的敬亭山之時,寫下了這首詩。一請同學們再讀一讀這首詩,你體會到一種怎樣的感受?

  7.學生表述,教師相機:(1)這種感受在詩題里邊有沒有表現(xiàn)?(2)在詩句里有沒有表現(xiàn)?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遍,著重注意“閑”和“厭”的解釋。

  8.教師小結詩中的情感,引導學生體會“只有”一詞的深意:能陪伴

  李白的,只有一座無言的敬亭山。這句話當中的“只有”什么意思?只有,就是除了敬亭山,什么都沒有!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有的只是眼前的青山,身邊的孤獨!

  9.教師過渡:學了這么久,也不知道同學們學明白了沒有,聽老師說一段話,看老師說的是哪一句詩?教師引讀:天上的鳥兒都結伴飛走了,不見了蹤影;那一片白云,它也飄走了,只留下孤孤單單的我。這世界上能陪伴我的,恐怕只有眼前的這座敬亭山了。

  10.訓練學生看著課文圖反復說一說詩句的意思。教師組織學生在朗齊誦詩歌,筆記,背誦、默寫。

  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孤獨

  只有

獨坐敬亭山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中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默寫《獨坐敬亭山》。

  3.學習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詩句大意。

  二、教學重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三、選文目的:

  通過對詩句的誦讀和欣賞,感受南方自然風光之美。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同時積累古詩名句,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增加文化積累。

  四、教學準備:

  李白的'詩《望廬山瀑布》《靜夜思》等。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李白是我們十分熟悉的詩人了,我們學過不少他寫的故事,大家能背誦出幾首嗎?(學生背誦古詩)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手李白的詩《獨坐敬亭山》。(板書課題,生書空、齊讀)

  (二)知詩人,解詩題。

  1.知詩人。李白,唐代詩人,他寫的詩又多又有名,所以人們又稱它為“詩仙”,(介紹歷史背景。)

  2.解詩題。“獨”是指獨自一個人。請同學們看注釋了解敬亭山。

  師:李白一個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請大家朗讀全詩,體會李白的心情。

  3.檢查生字,朗讀全詩。

  課件出示生字生詞,指名認讀,領讀。出示全詩,全班齊讀,教師指導古詩停頓并范讀。

  (三)悟詩意,覺詩境。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詩的前兩句,說說你的理解。

  1.重點引導“眾”與“孤”之中蘊含的多與少之意,“盡”與“閑”對比教學,結合歷史背景,理解詩人當時的心情。

  2.小結前兩句:仰望天空,只見幾只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的越飄越遠,四周一片寂靜。

  3.師:請同學們讀一讀后兩句,后兩句詩中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4.讀詩句,小組討論詩句含義。

  5.小結后兩句:我靜靜的凝視著山,覺得山也在看著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誰也看不夠,此時,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敬亭山了。

  6.過度:作者為何心中什么也不想,只有那座不言不語的高山呢?古人寫詩往往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心情,(了解李白不同時期的詩和他當時的境遇,體會本詩抒發(fā)的情懷。)

  (四)朗誦全詩,熟讀能誦。

獨坐敬亭山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詩中詞意,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通過想象和朗讀了解詩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感悟古詩內(nèi)容,意境,體會詩人孤獨寂寥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領悟詩意,感悟詩情(難點)。

  一、感受李白

  同學們知道李白吧?李白的詩你能背幾首?

 。銇恚×骼!真有感情!你會的真多。

 。▓D片以及古詩)

  1、這幅畫面,是正在淺吟低唱《靜夜思》的李白,無論古今,不分中外,所有在外的游子都有一種怎樣的情懷?——

  是啊,這是一個鄉(xiāng)愁滿懷的李白。(板書:鄉(xiāng)愁滿懷)

  2、《望廬山瀑布》!帮w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豪情萬丈啊,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李白?正是,瀟灑的李白,豪放的李白,寄情山水的李白。(板書:寄情山水)

  3、《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怎樣的李白?

 。ㄕ埬慊卮稹D阋蚕胝f,請,)——正如你們感受到的,這是有情有義的李白。(板書:有情有義)

  從上面詩歌中,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形象豐滿的李白,他是思鄉(xiāng)的游子,是豪邁的.俠客,是重情重義的真漢子,今天我們還要再學一首李白的詩,你將會看到又一個不同的李白。

  二、初讀古詩

  1、齊讀課題《獨坐敬亭山》。

  有誰知道敬亭山?你來說說。(圖片《敬亭山》)是啊,敬亭山又被稱為“江南詩山”。自李白《獨坐敬亭山》這首詩篇傳頌后,敬亭山聲名鵲起。白居易、

  杜牧、韓愈、劉禹錫、梅堯臣、湯顯祖等許多名人慕名登臨,吟詩作賦,繪畫寫記。歷代吟頌敬亭山的詩、文、畫達千數(shù),敬亭山這座“江南詩山”,也因而飲譽海內(nèi)外。

  2、再讀課題:敬亭山前面加了個“獨坐”,應該怎樣讀?你為什么這么讀?(你讀得很慢,因為——哦,是因為傷感;你讀得很輕,因為——哦,很孤獨;你怎么讀這么重?——哦,是在感嘆。

  3、讀課文:帶著你體會到的情感,按自己的節(jié)奏自由讀兩遍。開始——好!誰來試試。ㄗx得多好!字正腔圓。)誰再來?同學們從他們的朗讀里聽出了什么感覺?(好孤獨!好無奈!好傷感!好寂寥!恩,很有體會!)我們一起來讀讀。

  4、同學們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愕膯栴}很有價值!看得出你很善于思索。

  三、細品詩意

  1、李白到底為什么要寫這首詩?他寫這首詩想告訴我們什么?讓我們走進這首詩——(齊讀課題)《獨坐敬亭山》!蔼殹痹谶@里是什么意思?

  2、這首詩里分明寫了好幾樣景物,為何李白要說“獨自坐在”敬亭山呢?請在詩中劃一劃,找一找你所感悟到的詞語。

  好,你找到了什么詞語?(“飛盡”是指——)是啊,所有的鳥都飛走了,敬亭山靜悄悄了。你呢?(“獨去閑”是指——),滿山不見一只鳥,不聞一絲鳥鳴;遼闊的上空不見一朵白云??這是一座怎樣的敬亭山?(我和你的感覺一樣)(是啊,好一座寂靜清幽的敬亭山!)

  3、讀讀這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李白久久地坐著,久久地看著,鳥飛云去之后,靜悄悄地只剩下誰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

  3、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在李白的眼里,還有云么?還有鳥么?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句話是說——

  是啊,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看來看去,誰也看不夠!叭松靡恢鹤阋印,鳥飛云去又何足掛齒!再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人山脈脈相望,緊緊融合!嗫磧刹粎,只有敬亭山。

  四、感悟孤獨

  好一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庭山”。李白啊李白,你游歷了那么多名山,你曾豪情萬丈,你曾廣交朋友,為什么此刻這么深情地看著敬庭山呢?(孤獨)

  你從哪里感受到了“孤獨”呢?

  1、我們一起讀前兩句!氨婙B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在李白的眼里,那是無情的鳥兒在棄他而去,那是高傲的云在棄他而去。再讀: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其實在自然環(huán)境中,鳥飛云走,是很自然的。為什么這時候的李白卻是那么孤獨?你想過么?(你們很善于推測。)

 。ń榻B背景)的確,這時正是李白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時候。李白曾經(jīng)七次來到敬亭山所在的宣城游玩,這首詩是李白被迫離開長安10年以后再次來到敬亭山所作的。李白的滿腹才情只被唐玄宗視為點綴升平的御用文人,他空有投身政治報效祖國的雄心,卻被一些權臣小人算計被迫離開長安,長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從而增添了孤獨與寂寞之感。

  現(xiàn)在你明白了么?誰再來讀讀前2句。(聽得出,同學們感悟很深)齊讀。

  2、老師也來試一試。閉上眼睛,想想,那是怎樣的一翻情景呢?人看山,山看著人,人陪伴著山,山陪伴著人。配樂,范讀。

  同學們來。R讀)

  3、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兩個李白,分明是兩座敬亭山!李白啊李白,你有什么話想對敬亭山說呢?敬亭山啊敬亭山,你有什么話對李白說呢?

 。1)練筆:

  李白神情地看著敬亭山,輕輕地對他說:“??”

  敬亭山深情地看著李白,輕輕地對他說:“??”

 。2)引讀:

  !鳥兒和云朵也討厭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邊。(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是啊,只有我們兩個人在這里真有點死氣沉沉啊。(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不用答不用問,一切都在不言中(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相看兩不厭,只有李白。 

  五、課外拓展

  《秋蒲歌》出示。自由讀,感受下這首詩里是怎樣的李白?

  你來讀讀。請你讀讀。很深情。讓我們齊讀《秋浦歌》。

  “這是一個怎樣的李白?”

  對這個孤獨哀愁的李白,你能安慰安慰他嗎?

  李白,這么多人在關心你啊,你要樂觀、堅強、開朗起來。

  你還記得《贈汪倫》嗎?同學們齊——

  還記得《靜夜思》嗎?

  還記得《望廬山瀑布》嗎?

  李白啊李白,我們都在懷念你,你并不孤獨!

  讓我們再來齊誦這首詩《獨坐敬亭山》。

  好,下課!

獨坐敬亭山教案5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語。

  2、會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獨坐敬亭山》。

  3、會通過看注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教學重點:

  重點品味詩句,背誦古詩,積累語言。體會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知識鏈接:

  《獨坐敬亭山》這首詩是李白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tài)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詩人通過對敬亭山的描寫,抒發(fā)了因懷才不遇而產(chǎn)生孤獨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詩人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以山為伴,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

  一、導入

  師:同學們知道李白嗎?(知道)那你能給我們來介紹一下李白嗎?(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代的偉大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音律和諧多變。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被稱為“詩仙”,與杜甫并稱“李杜”。)

  師:李白的詩我們已經(jīng)學過不少了,誰來背一首?根據(jù)學生的背誦相機點撥!锻麖]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詩人!鹅o夜思》——鄉(xiāng)愁滿懷的李白!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重情誼、珍友誼的李白

  二、學習生字詞

  1、同學們都預習的很認真,看來字詞關是攔不住大家了。屏幕上的8個詞語如果你都認識,就給老師一個自信的笑容。那就開火車吧。

  2、是不是老師隨便指哪一個詞語都難不倒四年級一班的同學們啊?打亂順序讀。

  3、強調(diào)“敬亭山”------敬亭山在哪里?(江南,安徽)

  強調(diào)“兩不厭”------注釋中如何解釋“厭”,那么不厭是什么意思?“兩不厭”又怎樣解釋?

  強調(diào)“孤云”------孤云是多少白云?只有一朵。白云的伙伴呢?早就走了,這是最后一朵,也將要“獨去閑”了。悠閑自在的飄走了。

  4、出示:“盡”在字典里的三種解釋,全部;完了,沒有了;用了很大的力氣!案唢w盡”里面你怎樣理解“盡”字的意思?“高飛盡”又怎樣解釋?“眾鳥高飛盡”呢?

  三、理解詩句,體會感情

  (一)從題目上感悟

  師:知道敬亭山在哪兒嗎?(生答)

  師:我們通過預習已經(jīng)知道了。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詩人李白一生七次到過宣州,多次登臨過敬亭山。在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等這些大詩人也都先后去過,并且在那里留下了大量的詩文,所以敬亭山后來被稱為“江南詩山”。好,誰再來讀題目?注意敬亭山前面還有“獨坐”兩個字。(生讀)

  3、李白來到敬亭山下,坐下來欣賞對面山上的'美景。有知心朋友陪伴嗎?有只可愛的小鳥陪伴也行啊,有一朵白云相伴也很悠閑啊!(生回答,都沒有并說說從哪句詩里知道的。)

  4、沒有伙伴,你覺得李白是怎樣的心情?板書:獨。

  5獨坐敬亭山的意思是( )學生填空,理解題目的意思。

  6、誰愿意來當一次小演員,把自己變成李白,讀一讀自己的這首詩的題目。

  7、知道孤獨憂傷的語氣要低沉,緩慢。練習朗讀題目。

  8、李白為什么會孤獨,會憂傷呢?一起來了解一下李白當時的處境,寫作的背景。

  (二)細讀詩文,理解含義

  1、課件出示全文。讓我們繼續(xù)穿越時空,以李白的身份,讀讀自己寫的這首詩。還要注意用上李白的語氣啊。

  2、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李白很孤獨?(重點理解高飛盡,獨去閑,第一句詩的含義。)

  3、寂靜的山上沒有一只鳥,沒有一片云,此時此刻有誰愿意懂李白的心,留下來陪陪他呢?(敬亭山)

  4、李白的眼里有鳥嗎?有白云嗎?只有什么?

  5、李白看著敬亭山,敬亭山也同樣看著李白。孤獨的山看著孤獨的人,孤獨的人看著孤獨的山,-----相看兩不厭,怎么看也看不夠。所以說--------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6、此時李白深情的看著敬亭山,輕輕的說:“ ”

  敬亭山也深情的看著李白,輕輕的說:“ ”

  把要說的話寫在課本的空白處。(強調(diào)學習方法:讀書時,邊讀邊想,邊想邊記,這是學習的好方法。)

  7、學生匯報之后,老師引讀。

  此時此刻,李白相對敬亭山說:“連白云和小鳥都不喜歡我了,只有你愿意留下來陪我。我們倆真是------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還想對敬亭山說:“我們兩個孤獨的好朋友在這么清靜的地方,真是------”

  敬亭山也想對李白說:“ ”

  8、李白愿意把敬亭山當做自己的好朋友來傾訴心里的話,我們可以體會到李白對敬亭山的什么性情?(板書:寄情山水)

  9讓我們再一次以李白的身份讀課文,看自己是不是已經(jīng)理解了每一句詩的含義。出示詩句含義。讀讀記記。

  10、指導背誦。

  四、回顧總結

  說一說這節(jié)課的學習有了哪些收獲?

  五、作業(yè)小超市

  1、練習背誦并默寫《獨坐敬亭山》。

  2、熟練朗讀《望洞庭》和《憶江南》。

  3、搜集一些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詞。

獨坐敬亭山教案6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激趣導入

  導語: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chuàng)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詩圣、詩仙)

  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釋題,簡介背景

  讀題,看注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過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并根據(jù)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交流詩意。

  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閑是悠閑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diào)整。即一片白云悠閑地飄去。厭的注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shù)淖兺ā?/p>

  3、學生質(zhì)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梢杂谜Z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xiàn)。

  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diào)輕緩,節(jié)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松感。

  2、多種形式讀詩: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獨坐敬亭山教案7

  設計理念

  本課古詩詞教學的基本思想是多讀感悟。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帶領學生讀背吟誦,讀中想象,讀中追問,讀中感悟,以此來理解古詩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情懷。

  教學目標

  1、會認“螺、諳”等2個生字,會寫“亭、庭”等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詩意,能想象三首古詩詞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情感。

  課前準備

  廬山、西嶺雪山等風景圖(或課件);“獨坐敬亭”、“洞庭勝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寫意畫(或課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課件演播,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假期我們游覽了不少地方吧?

  1、課件呈現(xiàn)廬山,西嶺雪山等風景圖。師問: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詩句來說一說這些景象嗎?(學生說《望廬山瀑布》,《絕句》等。)

  2、再以課件形式呈現(xiàn)“江南春色”“洞庭勝景”“獨坐敬亭”等三幅寫意畫。

  師:這些地方漂亮嗎?知道這是哪些地方嗎?(如果不知道,教師點明這分別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風光。)

  師:現(xiàn)在我們就去領略這些美麗的風光吧!翻書讀1課《古詩詞三首》。(師板書課題“1、古詩詞三首”)

  〖設計意圖〗課件演播風景圖畫,看圖說詩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課呈現(xiàn)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風光等寫意畫,可以幫助學生讀詩詞時有一個總體印象,為學生理解詩詞起到定向發(fā)動的作用。

  二、借助注釋,自讀明義

  師:我們今天先學習第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1、簡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們今天學習的`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亭,讀tíng,我們學過的“!比サ簟柏椤奔词沁@個字。這個字常見于亭子的名稱上,如愛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2、教師范讀古詩,生試讀正音,再流利朗讀。

  3、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詩句意思。

  4、交流:

 、艑W了古詩,你明白了哪些內(nèi)容?

  ⑵你還有哪些內(nèi)容不明白?提出來討論。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熟練自讀,再通過注釋,初步讀懂詩句的意思。

  三、介紹背景,探究其義

  1、教師介紹李白作詩背景:

 。ㄟ@首詩是李白于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tài)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讀古詩,自問互問:

  師:通過介紹,大家再讀古詩,看有什么新的體會或疑問。

  3、全班再讀,教師追問:

 、拧蔼殹弊恰罢l”獨坐?

 、谱x詩,仔細體會,詩人獨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詩人聽到些什么?會想到些什么?

 、潜緛,還有眾多鳥相伴;本來,還有一朵孤云為伍,但是現(xiàn)在它們都離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這兩句話與題目的哪個字呼應呢?

  ⑷“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詩人一個人在敬亭山,誰和他相互看呢,這里你讀懂了些什么?生試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你覺得應該把哪些詞語重讀才能體現(xiàn)出作者的情感。(只有)

 。ㄈ魧W生已經(jīng)問過上述某些問題,此環(huán)節(jié)的問題就可以刪減。若學生未能深入,教師需要再追問)

  〖設計意圖〗教師介紹詩人作詩背景,讓學生能透過詩句的字里行間體會詩人內(nèi)心的感情;教師“追問”的目的,既是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義詩境詩情,又是檢測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誦讀嘗試,背誦默寫

  1、通過探究,我們明白了詩意詩境,你頭腦中有一幅什么樣的圖畫呢?

 。ㄊ裁礃拥娜,什么樣的景,什么樣的情?)能不能試著讀一讀,用你的聲音的快慢、輕重來塑造這些畫面?

  2、試讀后,用鉛筆在重讀的字詞下劃“Δ”,在長音后劃“/”,再讀給同桌聽。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W生擦掉自己用鉛筆標注的錯誤記號,再用鋼筆把正確的重音、長音標示出來)。學生作標記后再誦讀。

  4、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墼O計意圖]對古詩的朗讀節(jié)奏、重音的處理,不宜由教師直接下結論,先由學生自己嘗試后,教師再給予必要的點撥引導,形成彼此認同的意見后誦讀效果會更好。

獨坐敬亭山教案8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獨坐、敬亭山、煙渚、日暮、野曠、漁燈、風簇浪。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默寫三首古詩。

  3.感悟詩的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熱愛我國古詩的感情。

  思想教育:培養(yǎng)熱愛我國古詩的感情。

  重、難點: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詩人的資料、古詩的有關圖片、插圖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你喜歡哪首古詩?誰來背給大家聽?今天,我們再學三首,這三首詩想像奇特,你們一定會喜歡。(板書課題:古

  詩三首)這節(jié)課,我們先學第一首《獨坐敬亭山》,(板書詩題目)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

  2.解題。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獨坐:單獨地坐。連起來題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學古詩

  1.出示自學提示,布置自學。

  ①讀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②結合詩句,利用字典理解詞意及詩句的意思。

 、圩约号欢牡胤胶蛣e人交流。

  2.檢查自學。

  ①指讀全詩。(正音)

  ②交流自己對詞和句的理解。(師生評議)

  (盡:沒有了。孤云:孤單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閑:休閑,休息。厭:滿足)

  詩句意思:后兩句意思怎樣說才通順?(“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說語意才順。這是理解古詩詩句意思的一種方法。)

 。ň湟猓阂蝗喝壶B全飛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獨自飄來飄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著,誰也不厭煩誰。)

  3.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ㄈ娒枥L了孤山凄涼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1.體會作者感情,自己練讀這首詩。

  2.指讀全詩,教師范讀指導,學生練讀。

  3.背誦全詩。

  四、擴展

  1.你還喜歡我們以前沒學過的李白的哪首詩?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2.交流。(學生說)

  3.把喜歡的李白的詩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業(yè)

  熟背《獨坐敬亭山》。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宿建德江》,(板書課題,齊讀)作者孟浩然。要求我們和學上一首詩一樣,借助注釋,

  利用字典,自己理解古詩內(nèi)容,并在議論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自學古詩

  1.范讀全詩。(整體感知內(nèi)容)

  2.指名學生讀。

  (檢查學生的音準情況。)

  3.指導自學理解詩句的意思。

  自學提示:

  (1)根據(jù)課文注釋,結合詩句理解詞語。

 。2)詩句沒有注釋的還可以理解。

 。3)小組討論,議一議如何理解這首古詩。

 。ǹ梢园l(fā)揮想像)

 。4)提出疑難。

 。訌娮詫W能力訓練,討論時間10分鐘左右)

  三、整理匯報自學情況

  1.結合詩句理解詞句的'意思。

  移舟:劃船靠岸的意思。

  泊:劃船靠岸。

  煙渚:渚,水中的小塊陸地。煙渚,霧氣籠罩下的江中陸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黃昏,引起詩人新的愁苦。

  學生可能提出疑問為什么會有新的愁苦?教師要點撥一下:此時作者身在異鄉(xiāng),不免會引起一種思鄉(xiāng)之愁。

  野曠:野,野外。曠,空曠。

  天低樹:天比樹還低。

  2.出示放大了的掛圖。

 。ńY合圖意理解詩的后兩句)

  在一個江中的孤島上,幾棵高高的樹被風吹得東倒西歪,遠遠望去由于是在空曠的野外感覺天比樹還低。清幽的月光照

  在水面,感覺月亮離人是那么的近。

  引導體會作者心情:此時作者遠在異地,舉目無親,孤苦無援,身處這空曠的野外,一種思鄉(xiāng)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臨,

  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離得那么近,有了一絲喜悅,也帶來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詩人又會想什么呢?

 。ㄓ质且恍┬鲁睿

  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善導,使學生理解詩人表達的感情以突破重點。

  四、指導朗讀

  1.理解了這首詩的內(nèi)容和所要表達的情感,我們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呢?

 。ㄒ龑W生再次體會詩人情感,突破難點加強能力的訓練,同時培養(yǎng)欣賞美的情趣。)

  2.指導停頓,詩中表達情感。

  3.配樂朗讀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我們已學過《古詩三首》的前兩首詩,哪位同學會背?(指名背)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第三首《舟夜書所見》。

 。ò鍟}目)

  二、解題,簡介作者

  1.解釋提問:“舟”是什么意思?“舟夜”呢?“所見”是什么意思?“書”字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呢?(書字不易理

  解,引導學生選字義。)

  舟:船。舟夜:夜間在船上。書:寫、記。所見:見到的東西。

  詩題是什么意思?(記夜間在船上所看見的景色。)從題目你能想到詩的內(nèi)容嗎?

  2.作者簡介

  這首詩的作者是清代詩人查慎行(1650-1727年)。它是浙江海寧人。早年從軍西南,又遍游大江南北,所以他的許

  多詩是通過旅行見聞來描寫山川風景的。

  三、布置自學

  1.朗讀兩遍,讀準字音。

  2.逐句讀,利用工具書學習生字詞,結合看圖想像詩句意思。

  3.同桌相互講講對詩句的理解。

  四、指名朗讀,試講,教師精講點撥,掌握全詩內(nèi)容

  1.指名朗讀。

  2.出示寫有詩句的翻版,逐句翻出,引導學生試著講解字、詞、句的意思,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解情況指導訂正。

  “月黑見漁燈”月黑:就是沒有月亮,一片漆黑。見:通“現(xiàn)”。漁燈:漁船上的燈火。這句話是說漆黑的夜晚,一盞

  漁燈閃現(xiàn)在河面上。

  “弧光一點螢”弧光:孤零零的燈光。螢:螢火蟲。這句話是說那盞漁燈的光亮就像螢火蟲似的,靜靜地映在河面上。

 。ㄖ更c:這是因為天地一片漆黑,漁燈的光亮雖然微弱,卻使人看了覺得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微微風簇浪”簇:聚集、簇擁,這里是吹起的意思。這句話是說一陣微風吹來,河面漾起層層細浪。

  “散作滿河星”散:散開。作:變作,變成。這句話是說原來像螢火蟲那樣的一點光亮散開了,變成了無數(shù)顆星星,在

  河面閃動。(指點:這是因為漁燈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河面在微風中起了細浪,燈光的倒影也隨著微波蕩漾。)

  五、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

  1.教師朗讀詩句,相機出示投影圖片,或用電腦顯示詩所描繪的情境。

  2.這首詩的前兩行寫了什么樣的景色?后兩行寫了什么景色?(前兩行寫了漆黑的夜晚,沒有風的時候,河面上一盞

  漁燈閃爍著一點螢火蟲似的光亮。后兩行寫了微風吹來時河面上由靜變動,漁燈倒映“散作滿天星”的景象。)

  3.啟發(fā)想像詩情畫意:

 。╨)閉上眼睛想像:在這沒有月亮的晚上,詩人坐在船上看到一只小漁船,那盞漁燈閃爍著一點螢火蟲似的光亮,多

  么美妙。∵@時,一陣微風吹來,風兒簇擁著波浪,燈火在浪中聚集、蕩漾、散開,一點光亮變成許多的光亮,就像許

  多閃爍的星星,多么神奇!

 。2)朗讀全詩。

  4.教師小結:

  漆黑的夜晚,河面上的神奇變化,這些都是詩人親眼見到的。詩人觀察得多么細致,想象多么豐富!詩人從“孤光一點

  螢”到“散作滿天星”好像讓我們感到月黑的夜晚,一只小漁船點著孤零零的一盞漁燈,仿佛螢火蟲的光亮,那情景多

  么寧靜!微風吹來,河上蕩起波浪,映在水中的一點光亮,隨波散開,那水波蕩漾,光亮閃爍的景象又是多么動人!詩

  人觀察仔細,運用了“一點螢”、“滿河星”這兩個生動、形象的比喻,把他所見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了出來,我們讀

  了仿佛身臨其境。我們也要像詩人那樣,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六、指導朗讀,背誦全詩

  1.教師范讀。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2.學生練讀。

  3.背誦全詩。

  七、作業(yè)

  熟背三首古詩,記住古詩句意思。

  板書設計:

  19 古詩三首

  鳥飛

  獨坐敬亭山 云閑 看不厭

  宿建德江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愁

  魚燈

  舟夜書所見 風簇浪

  散河星 美

  課后小記:

獨坐敬亭山教案9

  和寨中學課堂教學設計科目 語文 編寫時間 年月日 第二輪修改時間 年 月 日課題《獨坐敬亭山》授課班級教者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掌握相關文常常識及關鍵字詞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默寫《獨坐敬亭山》情感目標體會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chǎn)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教學重點能通過朗讀和想象,感悟詩的內(nèi)容和意境教學難點體會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chǎn)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

  計劃課時1課時課型教 學 過 程 設 計第一輪教學設計補充與修改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默寫《獨坐敬亭山》。2、能通過朗讀和想象,感悟詩的內(nèi)容和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介紹相關背景導入。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來江南名郡,大詩人如謝靈運、謝朓等曾在這里做過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這首五絕作于天寶十二載(753)秋游宣州時,距他被迫于天寶三載離開長安已有整整十年時間了。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詩寫獨坐敬亭山時的情趣,正是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chǎn)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

  二、新課前二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孤獨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能給讀者以聯(lián)想,并且暗示了詩人在敬亭山游覽觀望之久,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聯(lián)“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詩的下半運用擬人手法寫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鳥飛云去之后,靜悄悄地只剩下詩人和敬亭山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這使詩人很動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還愿和我作伴吧?“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跋唷薄皟伞倍滞x重復,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lián)在一起,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感情。結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jīng)過錘煉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叭松靡恢鹤阋印,鳥飛云去又何足掛齒!這兩句詩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仍然是“靜”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xiàn)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靜”是全詩的血脈。這首平淡恬靜的詩之所以如此動人,就在于詩人的思想感情與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寂靜”的境界,無怪乎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要夸這首詩是“傳‘獨坐’之神”了。

  三、嘗試背誦。

  四、作業(yè);預習《望岳》

獨坐敬亭山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六冊17課的一首古詩。詩中寫了許多鳥高高的飛走了,單獨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閑的越飛越遠。只有作者和敬亭山兩個怎么看也不厭倦。選編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古代詩歌,增加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二是激發(fā)對古詩的喜愛,并在背誦中陶冶愛美的情趣。

  二、學情分析

  根據(jù)三年級的學生的知識結構及課程標準對古詩教學的要求,應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通過讀去感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理解詞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并與同學交流、討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合作能力。根據(jù)詩的描述進行想象,在腦海里浮現(xiàn)畫面。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可能對古詩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師點撥,因為詩人寫詩的心境生無法理解,這需要師適當介紹詩人當時的背景,朗讀方面可能沒真正把詩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時有的學困生被冷落,教師重要的是要生通過反復讀,想象畫面,體會意境,弄懂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苦悶的心情。

  三、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會生字亭,理解詩中詞語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并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通過想象和朗讀,了解古詩意思。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能感悟古詩內(nèi)容,意境,體會詩人感情。

  四、課前準備

  1、事先布置學生收集有關李白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3、古箏音樂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題,揭題。

  1、在本單元的口語交際課上,同學們學會了請教,知道請教可以增長自己知識和才干,還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勤學好問的品質(zhì)。今天,老師想向同學們請教一個問題:有誰知道李白是怎樣的一個人嗎?誰來告訴大家?你又是怎樣了解的?

  2、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么意思?題目是什么意思?

  齊讀課題

  設計的意圖:從上一課的請教知識自然過渡到新課上,并同時營造了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課題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愿望,讓生的的思維調(diào)動起來,使他們積極投入學習中。

  (二)初讀,識字,引入意境。

  1、學習生字。播放課件:(字理識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子)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著寫一遍。

  1、聽音朗讀,初識古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設計意圖:在教育改革過后的今天,我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比如忽視了基礎教育,我們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們才意識到語文教學應該扎實抓好字、詞。所以設計了比較形象的字理識字,并讓學生寫好字。采用多種方式的讀也體現(xiàn)了生的自主學習。

  (三)再讀,感悟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通過看注釋或者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云孤單的云;獨獨自;閑悠閑;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5、這首詩描寫了那些景物?(鳥飛盡,云飄走了,孤山。)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凄涼)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結合版書:

  鳥飛盡

  云獨閑 孤單寂寞

  山相對

  課件介紹背景:李白少年時就博覽群書,以才聞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寫這首詩時正被權貴迫害,長期流落他鄉(xiāng),飽嘗了人間辛酸,世態(tài)的炎涼。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這樣的處境,你會怎么想?

  設計意圖:設計讓學生自讀自悟,不理解的與同學交流,討論,目的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重視學生的合作參與,讓每一位學生有效參與。適時補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設計假如你是李白,你會怎么想?是尋找學生與文本的撞擊點,引起學生共鳴。因為李白距離學生久遠,他們無法理解詩人當時心情,引導他們進行說話,也加強了語言的訓練,使語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升華。

  (四)朗讀,背誦。

  1、詩人如此心情讀的時候該怎樣去讀?請你把自己當做李白來誦讀古詩。(課件出示圖,看圖朗讀)

  2、配樂朗讀朗讀。

  3、指名讀。

  4、學生齊讀。

  5、背誦。

  (五)擴展。

  1、閉上眼睛聽配樂誦讀,邊聽邊想象詩的畫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畫于課本上這首詩的空白處,可畫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畫后兩句的情景,也可全畫,

  3、交流。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也是引起生與文本語言的撞擊,重要是培養(yǎng)生的想象能力,給詩配畫一環(huán)節(jié)也體現(xiàn)了尊重個性,面向全體的設計理念,讓學生把自己想象的的情景通過畫表現(xiàn)出來,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還促進了他們的動手能力的發(fā)展。

  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鳥飛盡

  云獨閑 孤獨寂寞

  山相對

獨坐敬亭山教案11

  (一)導入課題,揭題。

  1、今天,老師想向同學們請教一個問題:有誰知道李白是怎樣的一個人嗎?誰來告訴大家?你又是怎樣了解的?

  2、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么意思?題目是什么意思?

  齊讀課題

  (二)初讀,識字,引入意境。

  1、學習生字。播放

  課件

 。海ㄗ掷碜R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子)“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著寫一遍。

  1、聽音朗讀,初識古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三)再讀,感悟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通過看注釋或者查字典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云”孤單的云;“獨”獨自;“閑”悠閑;“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5、這首詩描寫了那些景物?(鳥飛盡,云飄走了,孤山。)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凄涼)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

  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氨M”“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 “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

  鳥飛云去之后,靜悄悄地只剩下詩人和敬亭山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這使詩人很動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還愿和我作伴吧?“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跋唷薄皟伞倍滞x重復,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lián)在一起,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感情。結句中“只有” 兩字也是經(jīng)過錘煉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云去又何足掛齒!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xiàn)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獨坐敬亭山教案12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六冊17課的一首古詩。詩中寫了許多鳥高高的飛走了,單獨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閑的越飛越遠。只有作者和敬亭山兩個怎樣看也不厭倦。選編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古代詩歌,增加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二是激發(fā)對古詩的喜愛,并在背誦中陶冶愛美的情趣。

  二、學情分析

  根據(jù)三年級的學生的知識結構及課程標準對古詩教學的要求,應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通過讀去感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理解詞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并與同學交流、討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合作潛力。根據(jù)詩的描述進行想象,在腦海里浮現(xiàn)畫面。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可能對古詩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師點撥,因為詩人寫詩的心境生無法理解,這需要師適當介紹詩人當時的背景,朗讀方面可能沒真正把詩人的情緒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時有的學困生被冷落,教師重要的是要生通過反復讀,想象畫面,體會意境,弄懂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苦悶的情緒。

  三、學習目標

  1、知識與潛力目標:學會生字“亭”,理解詩中詞語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并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通過想象和朗讀,了解古詩意思。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能感悟古詩資料,意境,體會詩人感情。

  四、課前準備

  1、事先布置學生收集有關李白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3、古箏音樂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題,揭題。

  1、在本單元的口語交際課上,同學們學會了請教,明白請教能夠增長自己知識和才干,還能夠培養(yǎng)自己的勤學好問的品質(zhì)。這天,老師想向同學們請教一個問題:有誰明白李白是怎樣的一個人嗎?誰來告訴大家?你又是怎樣了解的?

  2、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這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么意思?題目是什么意思?

  齊讀課題

  設計的意圖:從上一課的“請教”知識自然過渡到新課上,并同時營造了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課題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愿望,讓生的的思維調(diào)動起來,使他們用心投入學習中。

 。ǘ┏踝x,識字,引入意境。

  1、學習生字。播放課件:(字理識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貌)“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著寫一遍。

  1、聽音朗讀,初識古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設計意圖:在教育改革過后的這天,我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比如忽視了基礎教育,我們在困惑、反思的這天,我們才意識到語文教學就應扎實抓好字、詞。所以設計了比較形象的字理識字,并讓學生寫好字。采用多種方式的讀也體現(xiàn)了生的自主學習。

 。ㄈ┰僮x,感悟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能夠通過看注釋或者查字典解決,也能夠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群眾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云”孤單的云;“獨”獨自;“閑”悠閑;“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5、這首詩描述了那些景物?(鳥飛盡,云飄走了,孤山。)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凄涼)詩人的情緒怎樣?(孤單寂寞)結合版書:

  鳥飛盡

  云獨閑孤單寂寞

  山相對

  課件介紹背景:李白少年時就博覽群書,以才聞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寫這首詩時正被權貴迫害,長期流落他鄉(xiāng),飽嘗了人間辛酸,世態(tài)的炎涼。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這樣的處境,你會怎樣想?

  設計意圖:設計讓學生自讀自悟,不理解的與同學交流,討論,目的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重視學生的合作參與,讓每一位學生有效參與。適時補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設計假如你是李白,你會怎樣想?是尋找學生與文本的.撞擊點,引起學生共鳴。因為李白距離學生久遠,他們無法理解詩人當時情緒,引導他們進行說話,也加強了語言的訓練,使語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升華。

  (四)朗讀,背誦。

  1、詩人如此情緒讀的時候該怎樣去讀?請你把自己當做李白來誦讀古詩。(課件出示圖,看圖朗讀)

  2、配樂朗讀朗讀。

  3、指名讀。

  4、學生齊讀。

  5、背誦。

 。ㄎ澹⿺U展。

  1、閉上眼睛聽配樂誦讀,邊聽邊想象詩的畫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畫于課本上這首詩的空白處,可畫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畫后兩句的情景,也可全畫,

  3、交流。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也是引起生與文本語言的撞擊,重要是培養(yǎng)生的想象潛力,給詩配畫一環(huán)節(jié)也體現(xiàn)了“尊重個性,面向全體”的設計理念,讓學生把自己想象的的情景通過畫表現(xiàn)出來,使學生的想象潛力得到提升,還促進了他們的動手潛力的發(fā)展。

  板書設計:獨坐敬亭山

  鳥飛盡

  云獨閑

  孤獨寂寞

  山相對

獨坐敬亭山教案13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譯文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云獨去自在悠閑。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賞析

  敬亭山在現(xiàn)在的安徽省宣城市,古代叫做宣州。這首五言絕句是李白離開長安后在宣州秋游時所寫。經(jīng)過了長達十年的漫游,過著長期飄泊的生活,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孤傲倔強的性格依舊。此詩正是作者帶著懷才不遇而產(chǎn)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

  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表面上是寫所見之景,其實是把作者的孤獨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遼闊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不愿和詩人在一起,只留下他自己。

  通過這兩句我們可以看出,李白坐在那里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他眼看著眾鳥、孤云漸漸飛去,都離開了敬亭山,只有自己依舊坐在那里欣賞著它,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句的“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三、四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看作一個人。盡管鳥和云都飛去了,詩人卻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自己。他們之間不必說什么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表達了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從詩句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的感情。實際上,詩人越是寫山的“有情”,越是表現(xiàn)出人的“無情”。從而將自己因懷才不遇而孤獨與寂寞,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描繪的淋漓盡致。

  作者介紹

  這首詩的作者是我們最熟悉的唐朝詩人李白,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zhé仙人”,他性格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歡結交朋友,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后人常把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或者“大李杜”。

獨坐敬亭山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借助字典與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學生通過自己查閱課外資料、字典,朗讀體會、小組合作來學習古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有感情的誦讀古詩。教學方法:知識搶答式導入,情境創(chuàng)設法,自主合作學習法,巧解圖畫理解詩意等。教學準備:敬亭山文字資料、白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獨坐敬亭山》

 。ㄒ唬┘と耄沂菊n題。

  1、導入語:

  我們先進行一個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chuàng)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位最著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ǜ鶕(jù)學生課堂反應,老師提示:一個是李白,人稱“詩仙”,一個是杜甫,別稱“詩圣”。)

  2、揭題,誰來背李白的詩,會背幾首就背幾首。

  (學生可能會背要學習的這首,應該表揚,且要順勢揭題板書。)

 。ǘ┱w誦讀,初步感受。

  1、啟示學習方法和要求: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特別是生字的讀音。然后看注釋理解詞句;

 。2)反復朗讀,體會詩人當時的思想感情;

  (3)再講出詩歌的背景,導出“孤獨”的詩歌基調(diào)。

  2、學生自由讀古詩,然后再指名朗讀古詩,聽聽是否讀的既正確又通順。

  3、借助詩文注釋,整體感知內(nèi)容。

 。1)釋題意。

  獨坐:單獨的.坐。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屬黃山支脈,東西綿亙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海拔317米。連起來題目是什么意思呢?

  (2)抓景物。

  詩中寫了哪些景物?這首詩寫了眾鳥、孤云、敬亭山三樣景物。

 。ㄈ┓植拷庾x,感悟詩情。

  第一,學習“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1、畫。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讓學生用簡筆畫畫出這兩句詩的意思。

  2、議。說說為什么畫好多只鳥?為什么只畫一片云?幫助理解“眾鳥”和“孤云”。

  再出示一空白的畫面,讓學生說說為什么需要這個畫面,以此理解“盡”和“去”。

  3、轉。教師語言過渡:看來靜止的畫面是無法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字里的精妙的。眾鳥

  教育科學學院初等教育一班呂芝蘭20xx11123006

  飛走了,孤云離去了,現(xiàn)在只剩下李白一個人了,怪不得題目里是——“獨”坐敬亭山。

  4、品。坐著這種孤獨的內(nèi)心境界是通過什么表達的?你從哪些字詞中看出來的?引導學生

  品味語言的內(nèi)蘊。

  5、讀。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讀出孤獨的味道。

  第二,學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1、質(zhì)疑。學生提出自學這兩句詩的疑難問題。

  可能有:既然“只有敬亭山”,為什么會看不厭呢?敬亭山真的那么好看,令人看不厭嗎?課題中的“獨”是很孤獨,這里卻寫“相看兩不厭”,不是矛盾嗎?

  2、釋疑。

  提供敬亭山的文字資料,體會李白看敬亭山看不滿足的表面原因是景美。

  山上有一峰庵、擁翠亭、云齊閣、翠云庵等亭臺樓閣,此外還有云根石、額珠樓、最高亭、穿云亭、十賢祠、太白樓、古昭亭坊、勒詩石、裴公井、綠雪井、夢珠泉、廣教寺、雙塔、懷英亭、龍首亭等。

  追問:李白僅僅把敬亭山當作一個景物來看嗎?(詩人把敬亭山當作朋友。)

  3、感悟。

  既然詩人與敬亭山成為了朋友,那大家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詩人在敬亭山上會與這個“好朋友”說些什么呢?

  的確,大家想的都很對!詩人確實找到了朋友,但老師卻認為詩人還是很孤獨,你們認為呢?難道不是嗎!你們看作者只能在大自然中找朋友,而現(xiàn)實生活中呢,找不到朋友,難道他不孤獨嗎?!

  4、品讀。此時,你就是詩人李白,你來吟一下這首詩吧!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讀出應有的

  語氣。

 。ㄋ模┍砬槔首x,升華詩意

  1、《獨坐敬亭山》看似寫景,其實也是抒發(fā)作者的感情,就讓我們也帶著作者的感情再來讀一讀這首詩吧。引導學生用各種形式朗讀全詩。

  2、背誦全詩。

  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看相看

  鳥盡云閑←————坐←——————→敬亭山

 。▊涓泄陋殻▽で蟀参浚

獨坐敬亭山教案15

  一、認識詩人

  1、同學們,熟悉我嗎?他呢?(指某一學生)他呢?(幻燈片2,指屏幕:我乃詩豪——劉禹錫。)那么他呢?(幻燈片3:我乃詩仙——)

  2、誰還知道李白還有幾個名字?(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3、我們學過很多李白的詩,還記得這首詩歌嗎?誰能幫老師讀讀?(幻燈片4、《靜夜思》):這首詩中表現(xiàn)出來的是怎樣一個李白?(思念家鄉(xiāng))

 。ɑ脽羝5 《贈汪倫》):誰來念一念?這詩中反映的又是怎樣的一位李白?(有情有義)還有我們上學期學過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也一樣。

 。ɑ脽羝6 《望廬山瀑布》):誰來念一念?這又是一位怎樣的李白?(寄情山水,愛玩的李白)

  師:李白的一生從25歲開始到62歲,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漫游生活中度過的,所以他去過很多地方,結識了很多朋友,比如杜甫、汪倫、孟浩然等。而且他個性曠達、瀟灑,加上他經(jīng)歷豐富,所以他的詩風豪邁狂放。(幻燈片7)據(jù)說李白才思敏捷,酒到詩成,他的好友賀知章嘆賞他的詩,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而杜甫也這樣贊李白的詩“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所以當時的人就稱李白為“詩仙”。現(xiàn)在你對李白有個了解了吧?

  師:今天,讓我們再次走近李白,去了解他的另一個側面。

  二、讀詩歌

  1、讀題,解題。(幻燈片8)(板書題目:“獨”字特大)

  師:誰來幫我讀讀詩題?今天李白又漫游到了哪里?(敬亭山),敬亭山在哪里?(幻燈片9————11):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很多大詩人都去過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詩篇,包括李白的這首《獨坐敬亭山》,所以后人把敬亭山譽為“江南詩山”。(幻燈片12)所以題目應該分幾個節(jié)奏?怎么讀?

  師:你認為題目中的哪個字眼是理解詩歌的關鍵?

  “獨”是什么意思,題目的意思是?(獨自一個人坐著看敬亭山)

  你從獨字中猜想到了什么?(詩人是一個人,內(nèi)心孤獨寂寞)

  既然是孤獨寂寞,題目該怎樣讀才能讀出詩人孤獨寂寞的感情?(慢、輕)

  2、詩人一個人坐著看敬亭山,他看到了什么,觸及了他內(nèi)心深處怎樣的感受?下面讓我們走進詩歌,去細細體味那景、那情。(幻燈片13)請自由讀詩歌兩遍,注意讀音和節(jié)奏。

  3、誰能讀讀詩歌?

  誰能評評他(她)讀得怎么樣?(注意節(jié)奏、速度、語調(diào):字音呢?節(jié)奏呢?)(板書:讀:音斷而氣不斷)

  你能讀讀嗎?

  (幻燈片14)出示帶節(jié)奏的詩歌齊讀。

  師提示:慢點、沉點,再慢點,再沉點,

  最后一次配上音樂,你越讀就越感到什么?(孤獨、寂寞)

  三、解詩意,悟詩情

  1、讀一二句,體會孤獨寂寞感

  師:請看一二句,說說你剛才是從哪些字眼中感受到詩人的孤獨、寂寞的?

  生:盡。

  師:(幻燈片15)“盡”是什么意思?(可提示學生:還記得“孤帆遠影碧空盡”嗎?

  (飛走了,沒有了)鳥飛走了,撇下詩人不管了,所以詩人顯得很孤獨。還有嗎?生:孤云

  師:“孤云”是什么意思?(師可提示:還記得“孤帆”是什么意思嗎?那“孤云”呢?)云也是單獨的一片,看來詩人更寂寞了。還有嗎?

  生:獨去

  師:什么意思?

  生:飄走了。

  師:是怎樣飄走的?哪個字告訴我們?(“閑”)天上的云雖然在飄蕩,但飄得——慢

  悠悠的,詩人居然看著這片云從這片飄到那邊,逐漸飄遠,可想而知,詩人在敬亭山上坐了多長時間?

  生:很長時間

  師:所以,最能襯托出詩人孤獨寂寞的是“閑”字。那你能讀出坐了很長時間的感覺嗎?(指導讀好第2句)

  師:滿山不見一只鳥影,不聞一絲鳥鳴;遼闊的上空不見一朵白云??這是一座怎樣的

  徑庭山。浚ㄓ撵o)詩人的孤獨感雖不直說,也已經(jīng)彌滿了整座山了。誰能再讀出詩人的孤獨寂寞感?(讀1、2句)

  師:你能根據(jù)剛才的字意說說這兩句的.大概意思嗎?

  過渡:在自然環(huán)境中,鳥飛云走,是很自然的?墒牵谠娙搜劾,那是無情的鳥兒卻

  離他而去,那是高傲的云也棄他而去。板書:眾鳥盡(離),孤云閑(棄)為什么這時候的李白卻是那么孤獨傷感呢?你想過么?這需要了解一下寫詩的背景。(板書:悟——聯(lián)背景)

  2、介紹背景(幻燈片16)

  誰能幫我讀讀寫作背景?(請生讀)

  3、理解后兩句。

  師:現(xiàn)在你明白李白為什么孤獨寂寞了嗎?可是鳥兒、云兒都不明白李白的心,都

  棄他而去,難道就沒有誰留下來陪李白嗎?(有)

  師:誰?

  生:敬亭山

  師:你是從哪里知道的?(生讀后兩句)哪個字眼告訴我們敬亭山?jīng)]有離棄李白?(厭)厭是什么意思?

  你能根據(jù)老師提示的字意說說這兩句的大概意思嗎?

 。ɑ脽羝17,根據(jù)生的回答出示詩句意思生讀)

  師:孤獨的李白終于找到了對他不離不棄的人,此時他內(nèi)心里充滿的是什么感情(驚喜、感激、喜愛??)(板書:愛)

  你能讀出這種感情來嗎?

  師:是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配樂)人看著山,山看著人,人陪伴著山,

  山陪伴著人。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兩個李白,分明是兩座敬亭山,他們惺惺相惜。李白啊李白,你有有什么話(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訪問首頁www、bsmz、net)想對敬亭山說呢。敬亭山啊敬亭山,你又有什么話對李白說呢?請同學們拿起筆來替他們這對朋友寫一寫心里話吧。

  師:(幻燈片18)李白深情地看著敬亭山,輕輕對他說:“”敬亭山深情地看著李白,輕輕對他說:“”(師巡視,生練寫)

  交流:

  1:敬亭山你知道我多孤獨么,連云和鳥都遺棄我了。

  2:李白,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不會遺棄你!

  3:朋友,現(xiàn)在只有我倆在一起,你看我,我看你,我們都很孤獨。

  4:李白,我真為你感到孤獨。

  4、引讀。(幻燈片19)

  師:敬亭山啊,敬亭山!鳥兒和云朵也討厭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邊。真是生: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師:是啊,只有我們兩個人在這里真有點死氣沉沉啊。真是

  生: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師:不用答不用問,一切都在不言中,李白說

  生:“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師:而敬亭山也說

  生:相看兩不厭,只有李太白!

  四、升華朗讀

  師:李白會孤獨嗎?(不會)哪些人會想著他?

  還記得《靜夜思》嗎?

 。ㄈ绻袝r間就讓生背詩)

  誰會想著他?

  師:是啊,李白不孤獨,家鄉(xiāng)的親人會想著他

  還記得《贈汪倫》嗎?誰會想著他?

  師:是呀,李白不孤獨,勞動人民會想著他,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會想著他,

  讓我們一齊誦頌他的詩歌,再次感受這位大詩人的情懷吧。

 。ɑ脽羝20,配樂朗讀,可以反復讀)

  師:讓我們也記住這位中國文化史上杰出的詩人——詩仙:李白。(生讀)

  五、作業(yè)。(幻燈片21)

  同位背、黙詩歌。

  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ㄌ疲

  眾鳥盡(離)讀:音斷氣不斷

  李白解:拆分法

  孤云閑(棄)悟:聯(lián)背景

【獨坐敬亭山教案】相關文章:

《獨坐敬亭山》教案10-21

獨坐敬亭山教案 獨坐敬亭山公開課教案04-01

《獨坐敬亭山》教案優(yōu)秀10-21

獨坐敬亭山教學教案02-20

《獨坐敬亭山》優(yōu)秀教案11-18

獨坐敬亭山教案15篇10-16

《獨坐敬亭山》教案設計07-05

《獨坐敬亭山》教案14篇06-21

獨坐敬亭山教案14篇09-24

獨坐敬亭山教學反思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