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小班社會教案

小班社會教案

時間:2024-10-08 20:37:30 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小班社會教案范文6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社會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小班社會教案范文6篇

小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垃圾應放在垃圾箱里。

  2、了解有的垃圾能回收利用,增強環(huán)保意識。

  3、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則,不做“禁止”的事。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垃圾箱一只,塑料袋一只,圖片一張。

  2、自制的垃圾箱兩只,上面貼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標記。

  3、各種垃圾如:紙張、酸奶瓶等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塑料袋引出課題。

  (1)請幼兒閉上小眼睛,教師手扔塑料袋,幼兒睜開眼睛,發(fā)現(xiàn)一只塑料袋在風中忽飛忽落。

  (2)當小袋子引起幼兒的注意時,教師指著小袋子提問:這是什么?它能呆在這兒嗎?它的家在哪兒呢?

  2、教師講述故事《一只塑料袋》。

  (1)教師輕聲講述故事:

  一只小袋子,在風中飄飄灑灑。一會兒,它落在草地上,一會兒它又躺在行人的腳下一會兒它又擋住了路旁的.小花。小朋友跑過去,撿起了它。“小袋子應放在哪兒,才不會在空中飄灑?哪兒才是小袋子的家?”小袋子搖搖擺擺,不會回答。

  (2)教師提問:哪兒才是小袋子的家?

  (3)幼兒討論。

  (4)教師繼續(xù)講故事:樹媽媽披著頭發(fā),指著前方的箱子:“你看,你看,果皮箱,那張大嘴巴,才是小袋子最好的家!

  (5)請一位小朋友把塑料袋放入垃圾箱,送回家。

  3、了解有的垃圾能回收利用。

  (1)教師提問:垃圾箱是小袋子的家,還是誰的家?(幼兒討論、講述)

  (2)出示老爺爺撿了雪碧瓶、紙盒子的圖片。師:“看!老爺爺在干什么?老爺爺撿了這些東西有什么用?”

  (3)教師小結:老爺爺撿的這些紙加工以后可以再利用,我們把它們稱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4)出示自制的兩只垃圾箱,引導幼兒觀察有什么不同,引出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的標志。

  (5)幼兒認識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標記。

  (6)師幼共同把垃圾分類并送入到相對應的垃圾箱中。

  4、講評、小結。

  (1)師:“故事中的小朋友看見了小袋子能把它撿起來,他做得對嗎?你想向他學習什么?”

  (2)幼兒討論、回答。

  (3)教師小結:我們要向故事中的小朋友學習,看到垃圾主動撿起來,不亂扔垃圾,保護好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

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火災發(fā)生的幾種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2、初步掌握幾種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

  3、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玩具、毛巾、電話、幾種防火安全標志。

  活動過程:

  一、找一找,激發(fā)興趣。

  從一些物品中找出幼兒不能玩、易引起火災的東西,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二、了解火災的危害。

  1、觀看課件,引導幼兒說出火災的危害。

  教師:火災了你怕嗎?

  2、小結。

  教師:火不僅能燒毀房子,燒傷人,還會燒毀森林,污染空氣。

  三、了解預防火災的.方法,認識"防火"標志。

  1、觀看錄象。

  預防火災,小朋友們不能隨便玩火。

  蚊香不能靠近容易著火的物品。

  不能隨便燃放煙花爆竹。

  小朋友不能玩未熄滅的煙頭,見了沒熄滅的煙頭應及時踩滅。

  2、認識"嚴禁煙火"的標志。

  3、簡要說出火的用途,消除幼兒懼怕火的心理壓力。

  四、了解簡單的逃生方法。

  1、讓幼兒初步掌握幾種自救逃生的方法與技能。

  教師:萬一著小火了怎么辦?著大火了呢?困在房間里?公共場所著火怎么辦?

  2、游戲:"安全防火自救"游戲。

  通過游戲培養(yǎng)幼兒遇火不懼怕、不慌張,提高幼兒防火自救的能力。

  活動延伸:

  認識標志,設計標志。讓幼兒為不同的場所設計并張貼相應的"禁止煙火""當心火災"等標志。

小班社會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讓幼兒通過觀察實物和圖片,感知香蕉的顏色,形狀,味道,科學的食用方法等。

  2、讓幼兒知道吃香蕉有利健康,吃時要適量。培養(yǎng)幼兒不吃獨食,愿意與他人分享。

  二、教學準備:

  一串香蕉(實物),圖片:結香蕉的樹(香蕉園)請一個大班的不朋友扮演小不點,請兩位老師分別扮演奶奶和媽媽。

  三、教學過程:

 。ㄒ唬牖顒樱

  1、出示香蕉園圖片,引起幼兒注意。

  2、問:這些叫什么樹?(香蕉樹)

  3、香蕉是結在哪里的?(香蕉樹上)

  4、它和桔子長得一樣嗎?(不一樣,桔子是一個一個長在樹枝上。)

  5、看看香蕉是怎么長的?(一串串,一把把地,許多香蕉長在一個把子上。)(1和許多)

 。ǘ、認識并感知香蕉:

 。1)、出示香蕉,這是從香蕉樹上摘下來的,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

 。2)、提問:香蕉是什么顏色的?

 。3)、形狀是什么樣子的?象什么?(彎彎的象月亮。)

  (4)、用手摸起來感覺怎么樣?(很光滑。)

 。5)、老師小結:香蕉是結在香蕉樹上的,它們是一串串結在一起的。它是黃顏色的,樣子象彎彎的月亮,用手摸起來很光滑,聞起來沒什么特別的味道。

  (三)、情景表演:小不點分香蕉

  1、香蕉是一串一串結在一起的,那媽媽買香蕉的時候就會買很多。那么,小朋友,媽媽買那么多香蕉回家,是不是我一個吃呢?(不是)。那我們該怎么分來吃呢?(讓小朋友自由回答)。

  2、有些小朋友真棒!今天啊,有一個名叫小不點的哥哥,他也在分香蕉哦,我們?nèi)タ纯此窃趺捶值,好不好?(好)?/p>

  3、情景表演:

  (1)、老師介紹這是小不點的家,小不點在干什么?(在看書)。這是小不點的奶奶,在干什么?(織毛衣)。小不點的爸爸媽媽上班去了。

 。2)、這時候門鈴響了,小不點趕緊去開門,原來是媽媽回來了。小不點說:"媽媽好!"媽媽說:"小不點好!"媽媽從包里拿出一把香蕉給小不點說:"這是你最喜歡吃的香蕉。"小不點謝謝媽媽。

 。3)、小不點一邊擺弄香蕉,一邊在數(shù),一共有四根香蕉,他扳下一個最大的香蕉自言自語地說:"這只香蕉最大。"他拿著走到奶奶面前說:"奶奶,你最辛苦,請您吃大香蕉。"奶奶說:"謝謝小不點,你真是乖孩子。"小不點又扳下一個香焦自言自語地說:"這根香焦也大。"他拿著走到媽媽面前說:"媽媽您工作很辛苦,請您吃大香蕉。"媽媽笑著說:"謝謝你,你真是一個乖孩子。"還剩下兩根香蕉一大一小,小不點拿著香蕉說"爸爸工作也辛苦,這根大的留給爸爸,小的我自己吃。"

  4、提問:小不點拿到最喜歡吃的香蕉是不是一個人吃了?(不是)他是怎么做的?(幼兒自由回答)

  5、老師小結:小不點吃到好吃的'總是想到大家,他真是乖孩子,我們都來學小不點當乖孩子好嗎?

  四、分享香蕉:

  1、再次出示香蕉

 。1)、問:小朋友,知道怎么吃法嗎?(請一位幼兒剝給大家看,老師示范正確的剝法,再請一位幼兒上來試試。)

  (2)、香蕉皮應該放在哪里?

  教育幼兒(在家,在幼兒園和在外)不亂扔亂拋香蕉皮。

  讓幼兒練習把香蕉皮丟到指定地方。(準備好的垃圾筐)

  (3)、我們有這么多香蕉,應該怎么分享呢?請小不點帶領小朋友走到奶奶、媽媽和老師們面前,請大家吃香蕉,給爸爸留1根大的,自己吃小的。

  (4)、然后請小朋友都練習剝香蕉,吃香蕉。

  五、結束活動:

  1、師:香蕉肉吃到嘴里感覺怎么樣?(滑滑的,甜甜的,涼涼的。)一次能吃很多根嗎?(不能。吃多了對身體不好。)

  2、小朋友,我們該去洗手啦!謝謝小不點哥哥,給老師們說再見!

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嗎模仿幾種熟悉的小動物的動作。

  2、能大膽展示自己的動作,體驗學做動物模仿操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能大膽展示自己的動作,體驗學做動物模仿操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有演唱《我愛我的小動物》的經(jīng)驗。

  2、動物模仿操的音樂。

  3、準備一些常見的動物卡片。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

  二、游戲:"變魔術",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

  1、教師:我們的歌也唱完了,今天我們玩"變魔術"的游戲,我做魔術師,你們做小動物,魔術師拿出哪種小動物的卡片,你們就做哪一種小動物的動作。

  2、游戲開始。教師出示小貓的卡片,幼兒小貓的動作。教師出示小鴨子的卡片,幼兒就學小鴨子走路的動作。教師出示哪種動物的卡片,幼兒就模仿相應動物的動作。如小鳥、青蛙、小兔子、小魚等。

  3、聽信號學動物叫,并模仿其動作教師:"變、變、變,變成小花貓",幼兒一邊"喵、喵、喵"地叫,一邊模仿小貓的動作。還可以模仿各種小朋友熟悉的動物。

  三、將幼兒編出的動物操教師加以提煉,整理成一套完整的動作

  1、教師:剛才大家模仿了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這就是動物模仿操啊。經(jīng)過老師的加工我們的動物模仿操更有趣了,小朋友先看老師表演一邊。

  2、教師示范動物模仿操。

  3、教師帶領幼兒聽著音樂完整地做動物模仿操。

  四、放松身體,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每天早上可帶領幼兒做模仿操,鍛煉身體。

小班社會教案 篇5

  爸爸媽媽在家里做事的錄像

  收集爸爸的帽子、剃須刀、香煙、打火機、皮帶、領帶、鞋子和手提包;媽媽的發(fā)夾、耳環(huán)、化妝品、圍巾、圍裙、項鏈、皮帶、別針、手提包、高跟鞋等

  活動目標

  區(qū)分爸爸媽媽的用品,樂意參加模仿爸爸媽媽的活動。

  關注、親近我們的爸爸媽媽。

  活動過程

  一、區(qū)分物品,說一說這是誰的'東西

  1、看一看,這里有些什么東西?

  將收集來的物品放在周圍的桌子上,孩子可以走到桌子前,自由的觀看,邊看邊說“這里有什么”在引導孩子觀察的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孩子大膽說話的習慣。

  2、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東西?

  幼兒說的時候,教師展示物品,將物品排開,便于小班孩子觀察。

  3、說說:你看見過誰用過這些東西?為什么要用?

  4、區(qū)分爸爸媽媽的物品。

 。1)其實,這些東西都是爸爸媽媽用的。你們知道哪些東西是爸爸用的?哪些東西是媽媽用的嗎?請你給爸爸媽媽送禮物,你覺得這是爸爸的東西就送到爸爸的畫像前面,你覺得這是媽媽用的就送給媽媽。

 。2)討論我們送給爸爸媽媽的禮物都送對了嗎?

  二、扮扮爸爸媽媽

  1、今天爸爸媽媽都不在,我們想不想用用爸爸媽媽用過的東西,自己來扮扮爸爸媽媽?

  2、那么你們的爸爸媽媽在家里都會做些什么事情呢?

  3、一起來看看錄像里的爸爸媽媽在干些什么呢?

  4、你喜歡爸爸媽媽在家做些什么事情呢?

  5、選擇1-3件物品來裝扮成爸爸媽媽,模仿一下他們的活動。(走路、燒飯、看書等等。

  三、交流討論

  1、你們剛才扮了爸爸媽媽,你覺得做大人開心還是做個小孩開心呢?為什么?

  2、對于爸爸媽媽,你們有什么很想知道的事情要問問他們的嗎?

  3、你們有什么很重要的話很想跟自己的爸爸媽媽說嗎?網(wǎng)

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大膽講述秋天是美麗的。

  2. 能熱愛秋天,體驗秋天的美好。

  3. 引導小朋友認識秋天的天氣特征。

  4. 使小朋友知道秋天樹葉會從樹上飄落。

  5. 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漢字:秋天、美麗、豐收

  圖片:秋風、樹葉、果樹等

  活動過程:

  一、了解秋天的美麗

  1. 現(xiàn)在的季節(jié)是秋天。小朋友在公園、來幼兒園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樹葉)你看到的樹葉是什么樣的?有哪些顏色?樹葉飄落下來的時候象什么?(象蝴蝶一樣飛)

  2.你還看到了哪些東西?(菊花、稻穗等)它們是什么樣的?

  3.秋天里五顏六色真美麗。(出示“美麗”)學說:美麗的秋天。

  二、感受秋天的天氣變化

  秋天真美麗。秋風吹來,你有什么感覺?(有點冷)天氣漸漸變冷了,小朋友的身上穿了什么?洗手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

  三、了解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

  1. 秋天來了,天氣漸漸變冷了。在秋天里,你吃些什么呢?

  2.你在家吃些什么菜?(青菜、蘿卜、螃蟹、大白菜、南瓜、栗子等)

  3.哪些水果成熟了?(蘋果、梨、橘子等)

  4. 秋天,好多的蔬菜、水果都成熟了,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出示“豐收”)學說: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

  四、小結

  到了秋天,小燕子、小青蛙等都不見了。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許多的動物、植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

【小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社會的教案03-28

小班教案社會教案10-11

小班社會抱抱教案04-02

小班社會安全教案03-31

小班有關社會的教案03-24

小班社會春天教案03-18

小班社會你好教案03-31

小班社會領域教案04-02

小班秋天社會的教案02-26

小班社會主題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