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時間:2024-09-05 10:51:2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4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4篇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從理解重點詞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作者由現(xiàn)實生活所展開地合理想象。

  3、能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想象的

  合理。

  2、從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里蘊含著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同學們,過大年夜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有雞、鴨、魚、蝦等好菜,大家生活在這里是幸福的,但在沙俄統(tǒng)治下的俄國人民卻過著悲慘的生活,有一個小女孩,她在大年夜還要在街上賣火柴,你們想知道她在街上賣火柴發(fā)生了什么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學習生字新詞

  1、檢查自學情況,指名讀生字,師生正音。(略)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一)、學生邊聽課文錄音邊看課文邊思考:

  1、課文幾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況下提到的?體會了什么?在文中

  畫出相關(guān)文段。

  (課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開頭,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賣火柴;第二次是寫小女孩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著別人家窗戶透出的燈光,聞著烤鵝的香味,心里忘不了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

  2、畫出你閱讀中印象深刻的句子,你怎樣體會句子的含義?并學會提問題。

  (老師相機點撥,學生自由交流、匯報)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fā)上,那頭發(fā)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

  (她沒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對比著寫?)

  小女孩沒注意的是她美麗的金發(fā),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麗的金發(fā)上落著潔白的雪花,確實很美,但她顧不了這些,因為饑餓寒冷纏繞著她,她更需要的是溫暖與食物,尤其是大年夜,這是人們盼望的一年中最歡樂最美好的日子。這樣對比著寫可以看出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餓、生活的悲慘,說明那個社會多么的不合理。

  (2)“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小女孩既然凍死的,為什么還“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

  這是因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靈魂飛到了“沒有寒冷,沒有饑餓。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領(lǐng)悟作者基于現(xiàn)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一定都讀過童話故事,那你們當中有沒有誰知道“安徒生”呢?安徒生,19世紀丹麥著名的作家,被稱為“世界童話之王”。他家境貧寒,14歲開始自謀生計。他一生寫了160多篇童話。他的童話愛憎分明,想象力豐富,構(gòu)思巧妙,情節(jié)生動。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著名童話《》。

  (二)整體感知,理清線索

  1、自讀課文。

  讀前設問:本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按什么順序?qū)懙模空n文寫作順序是怎樣的?

  2、明確:

  本文寫的是在大年夜一個小女孩流浪街頭賣火柴,冷得幾次擦燃火柴,產(chǎn)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凍死了。全文是按事情發(fā)展順序?qū)懙。具體順序:賣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板書:賣火柴 擦火柴 人死去

  (三)學習“賣火柴”這一部分內(nèi)容

  1、默讀思考:讀了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ü适掳l(fā)生的時間是大年夜,地點是街上,當時的天氣冷極了,一幅悲慘、凄涼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況的時候,著重抓住一些細節(jié)描寫。讀讀這部分內(nèi)容,想想這些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是什么?

  a、對小女孩的鞋是細節(jié)描寫。

 。ㄕf明她窮得連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說明她被人欺負。)

  b、課文中對女孩的頭發(fā)是細節(jié)描寫,“頭發(fā)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

  (說明小女孩是一位美麗的小姑娘,但是她卻貧窮,又冷又餓,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麗。)

  c、“每個窗子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是細節(jié)描寫。

 。ㄗ髡哌\用對比的方法告訴人們,資本主義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頭。)

  d、“天快黑了,又下著雪”是細節(jié)描寫。

 。ㄟ@樣寫能進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憐與孤獨。)

  3、指導朗讀。

  小女孩是多么可憐,值得同情。在朗讀的時候要讀出這種感情。

  4、小結(jié)

  這一段突出描寫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慘,沒吃沒穿又冷又餓,得不到同情和幫助,我們讀了也禁不住萬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體現(xiàn)出這種感情,讓我們受到強烈的震撼呢?具體體現(xiàn)在哪幾方面呢?

  體現(xiàn)在:(1)運用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2)運用對比烘托人物;(3)語言樸素,感情真摯。

  (四)布置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感情。

  第二課時

  (一)學習“擦火柴”這一部分內(nèi)容

  1、默讀思考:課文寫了小女孩幾次擦火柴,各出現(xiàn)了什么幻景?

  自由讀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

  為什么會出現(xiàn)火爐的幻景?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來……嗎?”怎么理解?

  (賣不了火柴會挨打。她不敢隨便取,因為火柴是他們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實在冷得受不了,終于抽出了一根,進一步說明她冷,渴望溫暖,所以會出現(xiàn)大火爐的幻景。)

  2、小組討論學習,完成表格。

  第幾次擦燃火柴 現(xiàn)實 幻景 說明 現(xiàn)實

  第一次 寒冷 火爐 渴望溫暖 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

  第二次 饑餓 烤鵝 渴望食物 烤鵝不見了

  第三次 孤獨 圣誕樹 渴望快樂 圣誕樹不見了

  第四、五次 痛苦 奶奶 渴望幸福 跟奶奶飛走了

  3、小結(jié)

  因為冷才出現(xiàn)火爐,因為餓才出現(xiàn)烤鵝,因為孤獨才出現(xiàn)圣誕樹和奶奶,這些幻想都隨火柴的熄滅而消失,使本來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這一段主要寫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產(chǎn)生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顯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運的悲慘。

  4、指導朗讀(讀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運的悲慘)。

  (二)學習“小女孩死去”這一部分內(nèi)容

  1、讀后思考。

 。╨)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2)作者為什么要用“兩腮通紅,嘴角帶著微笑”,寫小女孩死去的神態(tài)?為什么要寫明是在大年夜凍死的.呢?

 。3)怎樣理解課文結(jié)尾的那幾句話。

 。▽懶∨⑺廊サ纳駪B(tài),證明她是在幻想、幸福與歡樂中死去,這就使幻想與現(xiàn)實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比,再加上“大年夜”這本應得到的歡樂和幸福,更增強了這種對比效果,加深了人們對女孩的同情,啟發(fā)人們深思。)

  2、指導朗讀。

  小女孩凍死了,我們對她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和憐惜。讀這一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讀出來。

  (三)整體理解課文

  1、回憶課文內(nèi)容,歸納中心思想。

 。ㄟ@篇課文講了一個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及對統(tǒng)治者的不滿,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

  2、總結(jié)寫法。

 。1)運用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

  (2)想象豐富深化中心。

  3、學習表述。

  這篇文章是童話,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讀了之后不覺熱淚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讓我們感動呢?

 。1)這四次幻想表現(xiàn)了作者豐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點和具體環(huán)境為依據(jù),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這樣是合理的,脫離了實際,憑空捏造的想象只給人虛假的感覺,這是我們所要學習的一個方面。

 。2)詳細的刻畫,環(huán)境的襯托則是我們所要學習表述的另一個方面,文章細致的描寫(例如:小女孩的頭發(fā)、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寫出了女孩的可憐,環(huán)境的襯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每個窗子都透出燈光來……)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憐凄涼。

  對照以上兩點,用筆在書中畫出這兩方面。

  (四)總結(jié)

  1、這篇文章寫了一個可憐小女孩的悲慘命運,讀了這篇課文,請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談一談你的感受。

  2、感動之余寫一篇讀后感,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出來。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理解文中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

  (六)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教師引導學生抓重點,悟情感,通過析詞句,議內(nèi)容,領(lǐng)悟中心,引導感情朗讀,升華學生情感。學生討論重難點問題,聽錄音、看投影、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

  探究活動

  1、讀一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

  2、賣火柴的小姑娘的形象之所以這么感人,這么令人同情,與作者運用了充分的想象分不開。請你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想象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飛到了什么地方,過著怎樣幸福的生活。然后用二、三百字寫下來。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寫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搖籃、圍裙、蜷腿、裂縫、填滿、櫥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關(guān)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虛實結(jié)合的表達方法,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

  過程與方法:

  1、深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必須注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慘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2、鼓勵學生就有關(guān)句子提出自己的疑問,之后組織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深入討論,交流各自的理解和體會,體會到句子的言外之意和其中飽含的作者的感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關(guān)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1、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從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作業(yè)設計:

  課內(nèi):抄寫詞語組織近義詞填空

  課外:朗讀課文

  四、教學課時:3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理清文章脈絡。

  3、學習第一部分,了解小女孩的家庭情況。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簡介作者

  1、板書課題,作者“安徒生”

  2、簡介作者

  安徒生是十九世紀丹麥著名的作家,被稱為“世界童話之王”。安徒生出生在丹麥中部的一個小鎮(zhèn)上,祖父是個農(nóng)民,父親是個鞋匠,他們常給幼年的安徒生講故事,這對他后來的創(chuàng)作影響很大。1835年初,安徒生決心為孩子寫作童話。自此,每年圣誕節(jié),他都獻出一本“給兒童們看的童話”。你們看過安徒生寫的哪些童話?(《皇帝的新裝》、《拇指姑娘》、《丑小鴨》等)

  3、利用插圖,導入新課。

  請大家看課文插圖,這個坐在雪地里的小女孩就是大年夜還在賣火柴的小女孩。請大家根據(jù)圖想象這個小女孩在干什么,這篇故事會告訴我們什么,請大家都來關(guān)心這個小女孩的命運。

  二、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

  1、讀“預習”,理解“預習”要求。

  2、邊自學,邊把每次擦燃火柴的起止位置畫出來,注明每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內(nèi)容。

  3、檢查預習,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三、指導理清脈絡。

  1、賣火柴的小女孩所看到的五次幻象,課文中從哪里到哪里?

  2、剛才我們從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入手,抓住了主要段落,請大家再想一想,其他部分與這個主要段落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其他部分應該怎樣分段呢?

  四、學習第一段

  1、自由輕聲讀,想想你讀了知道對小女孩有了哪些了解?

  2、指名說說

  3、找出這一段的中心句,用“”在課文中注明。(可憐的小女孩)

  4、圍繞中心句展開討論

  (1)這一段怎樣寫小女孩“可憐”?

  (2)小女孩的確可憐,主要是因為她家里很窮,書上是怎樣寫她的家的?

  (3)朗讀體會。

  5、小女孩在這種情況下會怎么做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2、體會作者由現(xiàn)實生活所展開的合理想象。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二段

  1、學習第一次擦火柴的內(nèi)容

  默讀思考: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況下擦燃第一根火柴的?

  (2)理解“終于”

  (3)擦一根火柴為什么還要鼓足勇氣呢?

  (4)“奇異”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

  (5)透過火柴的亮光,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她為什么會看到這些東西?

  (6)結(jié)果怎樣?

  指導朗讀。

  2、自學第二三次擦火柴的內(nèi)容

  (1)自學指導:寫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的經(jīng)過可分為哪三個階段?(擦——燃——滅)這三個階段分別表現(xiàn)了哪三個內(nèi)容?(現(xiàn)實——幻象——現(xiàn)實)以下幾次擦火柴。請大家運用這個方法,自學第二三兩次擦燃火柴的內(nèi)容。

  (2)自學提示:第二三次擦火柴,她從火柴的亮光中分別又看到了什么?她為什么會看到這些東西?

  (3)檢查自學情況。相機指導朗讀

  3、學習第四五次擦火柴的內(nèi)容。

  (1)自由讀,思考:小女孩是在什么情況下想到奶奶的?她看到的奶奶是什么樣子的?

  (2)通過朗讀加深理解。

  (3)學生讀完師接著讀:“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眴枺核秊槭裁蹿s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開頭擦一根還要經(jīng)過思想斗爭,這時她毫不可惜地擦了一大把,想想這又是為什么?

  (4)指導朗讀。

  (5)這里的“光明”和“快樂”指的是什么意思?“飛走了”指什么?為什么又說“她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呢?

  (6)表達朗讀。讀前指導:見到奶奶,小女孩的心情是多么高興,因為奶奶是唯一疼她的人,這種高興的心情集中在“奶奶!”這一感嘆句上,所以這一句聲音要響,音要上揚,帶著驚喜!鞍!請把我?guī)ё甙?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這些話表現(xiàn)出小女孩害怕火柴滅了,見不到奶奶的心情,所以要讀得快些。她擦著一大把火柴后,得以看到奶奶,以及奶奶的“抱”“摟”,要讀出美好的感受。至于最后一句關(guān)于“飛”的內(nèi)容,要讀出既快樂又帶渺茫的.感情。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激起對資本主義社會里貧苦兒童悲慘生活的同情。

  2、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賣》的第一二部分,這兩部分講了些什么?

  2、小女孩后來怎樣了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二、學習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1、出示:她曾經(jīng)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理解兩個“幸!钡囊馑。

  3、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4、練習感情朗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三、學習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的

  1、課文中說“誰也不知道她曾經(jīng)看到過多少美麗的東西”,作者知道不知道?

  那么作者是怎么寫出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看到火爐、烤鵝、圣誕樹和奶奶的呢?

  2、這篇課文是童話。童話的內(nèi)容來自于生活,但具體情節(jié)往往是要根據(jù)想象虛構(gòu)的。

  這篇童話作者是根據(jù)什么來想象的?

  3、請同學們根據(jù)你的生活經(jīng)歷,聯(lián)系這篇文章想象一下:如果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你們中間,你會怎樣做?

  四、作業(yè)

  再找一些安徒生的童話讀一讀。

  板書設計:

  光著頭

  一、悲慘生活、大年夜、又冷又餓

  赤著腳

  火爐——溫暖

  二、抱回孩子

  烤鵝——食物

  圣誕樹——歡樂

  奶奶——愛撫

  三、凍死街頭:坐、捏、微笑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復述故事,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一定都讀過童話故事,那你們當中有沒有誰知道“安徒生”呢?這是一位被稱為“世界童話之王”的丹麥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寫了160多篇童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著名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整體感知,理清線索

  1.自讀課文。讀前設問:本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課文寫作順序是怎樣的?

  2.集體交流。

  (板書:賣火柴擦火柴凍死)

  三、學習“賣火柴”這一部分內(nèi)容

  1.默讀思考:讀了這一部分,你都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著重體會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

  (1)對小女孩的鞋的細節(jié)描寫。

  (說明她窮得連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說明她被人欺負。)

  (2)雪花……看上去是那么美麗……

  (說明小女孩是一位美麗的小姑娘,但是她卻貧窮,又冷又餓,根本沒人注意到她的美麗。)

  (3)街邊的房子里都亮起了燈光,窗子里還傳出了笑聲。

  (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告訴人們,那個社會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頭。)

  (4)天漸漸黑了,街上的行人越來越少,最后只剩下小女孩一個人了。

  (這樣寫能進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憐與孤獨。)

  3.指導朗讀。

  小女孩是多么可憐,多么讓人同情。在朗讀的時候要讀出這種感情。

  4.小結(jié)。

  四、布置作業(yè)

  l.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感情。

  第二課時

  一、學習“擦火柴”這一部分內(nèi)容

  1.默讀思考:課文寫了小女孩幾次擦火柴,各出現(xiàn)了什么幻景?

  (完成課后1題)

  自由讀描寫第一次擦火柴的部分。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火爐的幻景?她敢從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來擦燃嗎?

  (她不敢隨便取,因為火柴是他們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實在冷得受不了,終于抽出了一根,進一步說明她冷,渴望溫暖,所以會出現(xiàn)大火爐的幻景。)

  2.小組討論學習,完成表格。

  擦燃火柴現(xiàn)實幻景情感

  第一次寒冷火爐渴望溫暖

  第二次饑餓烤鵝渴望食物

  第三次痛苦圣誕樹渴望快樂

  第四、五次孤獨奶奶渴望幸福

  3.小結(jié)。

  因為冷才出現(xiàn)火爐,因為餓才出現(xiàn)烤鵝,因為孤獨才出現(xiàn)圣誕樹和奶奶,這些幻想都隨火柴的熄滅而消失,使本來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這一段主要寫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產(chǎn)生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突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運的悲慘。

  4.指導朗讀(讀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運的悲慘)。

  二、學習“小女孩凍死”這一部分內(nèi)容

  1.讀后思考。

  (l)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2)作者為什么要用“臉上放著光彩,嘴角露著微笑”寫小女孩死去的神態(tài)?為什么要寫明是在平安夜凍死的呢?理解:“小女孩凍死在墻角,她臉上放著光彩,嘴角露著微笑”這句話的含義。

  (寫小女孩死去的神態(tài),證明她是在幻想的幸福與歡樂中死去,這就使幻想與現(xiàn)實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比,再加上平安夜里本應得到的歡樂和幸福,更增強了這種對比效果,加深了人們對女孩的同情,啟發(fā)人們深思。)

  2.指導朗讀。(小女孩凍死了,讀出我們對她的無限同情和憐惜。)

  三、拓展延伸

  討論:

  (1)如果小女孩生活在今天,她會死嗎?為什么?

  (2)如果今天小女孩來到了我們這里,你會怎么做,怎么說?

  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談一談你的感受。倡導同學們都要有愛心,如果大家都伸出友愛的雙手,彼此關(guān)愛彼此幫助,這樣,我們的世界會更美好。

  四、布置作業(yè)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結(jié)合課后選做題:你想對小女孩說點什么?把它寫下來,也可以給小女孩寫一封信。

  五、復述故事,背誦片段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06-22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案01-17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07-07

《賣火柴的小女孩》優(yōu)秀教案03-02

大班教案賣火柴的小女孩03-13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優(yōu)秀11-23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優(yōu)秀06-25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3篇04-11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4篇04-08

【精選】《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三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