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大班語言教案范文合集10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語言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熱愛和平,與同伴之間友好相處和共同分享美好事物的情感。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理解故事內(nèi)容,學說故事中的對話,感受音樂的美。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nèi)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jié)。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nèi)容。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小提琴音樂、小提琴模型。
2.小松鼠頭飾、狐貍頭飾、小雞頭飾、老虎頭飾、兔子頭飾等。
3.自制大圖書一本。
4.梨子樹一棵,自制梨子小提琴若干。
活動過程:
1、導入:以小松鼠演奏小提琴曲導入主題,為故事的講述創(chuàng)造氛圍,讓幼兒感受小提琴曲的美。
(1)你喜歡音樂嗎?
(2)音樂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呢?
(3)聽,你們想知道這段音樂是誰演奏的?請他出來吧﹗
2、配班老師以小松鼠的身份出現(xiàn),討論小提琴的外形。
3、出示大圖書中的一幅,引導幼兒想像創(chuàng)編故事內(nèi)容。
(1)這是在什么地方?
(2)小松鼠撿到了一個大梨子他會怎么做呢?
(3)它為什么要做小提琴?
4、隨著音樂完整觀察圖書一遍,讓幼兒說自己的`感受。
5、結(jié)合畫面教師講述故事一遍,并詳細分析故事內(nèi)容。
(1)小松鼠發(fā)現(xiàn)了大梨子是怎樣做的呢?
(2)讓我們也來學一學小松鼠拉琴的樣子閉上眼睛吧!
(3)狐貍聽見了什么?它會對小雞說什么呢?
(4)獅子聽見音樂,它會怎樣做呢?
(5)種子落到地上會怎樣?
(6)假如你是小松鼠,看到那么多的梨子,你會怎么做呢?
6、運用多媒體欣賞第二遍故事后,討論:
(1)如果沒有音樂,森林會是什么樣呢?
(2)如果你聽見了音樂,你想干什么?
(3)小松鼠用音樂給大家?guī)砜鞓罚阍鯓咏o別人帶來快樂?
7、總結(jié)結(jié)束,幼兒嘗試用梨子小提琴模仿演奏。
活動反思:
《梨子小提琴》是一節(jié)比較經(jīng)典的大班語言活動。為了讓其更加適合我們班的孩子學習,結(jié)合本班幼兒實際,我做了一定的修改。從活動的實施效果來看,目標達成度還是較高的,活動中我注重了孩子的主體地位,始終以自己豐富的情感來感染孩子,將鼓勵的目光投射給孩子,始每個孩子都能充分運用自己的思維去想象,極大地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同時在設計提問的時候還注意到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盡量做到讓每一個提問都比較有價值、有意義。
運用生動而形象的PPT調(diào)動孩子學習的興趣,將《我和你》作為背景音樂貫穿其中, 引導幼兒感受音樂和童話的的意境美。通過聽、看、想、演相結(jié)合的方式,引導幼兒想象故事情節(jié),幫助幼兒理解文學作品。
設計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讓幼兒進一步去體驗和感受作品的內(nèi)涵,有了對自己角色的正確感知,孩子們表演的時候顯得更投入、更能將角色特點表現(xiàn)出來了。此時的我扮演著大樹和孩子們一起表演,和孩子一起感受到了故事表演所帶來的樂趣。
大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的細節(jié),能大膽表達對圖片內(nèi)容的理解。
2感受圖片的'意境,樂意說出自己的感受。
3感受朋友之間的關愛,體會相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片4幅。
活動過程
一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誰?大樹。你們喜歡大樹嗎?為什么?
二、一圖
1、小男孩在干什么?
2、大樹有什么變化?
三、二圖
1、大叔和小男孩認識以后會做些什么?
2、那我來看一看他們到底都干什么了?
3、玩捉迷藏
四、三圖
1、小男孩是怎么休息的?
2、大樹有什么變化?
3、大樹為什么要給小男孩遮陽?
4、大樹給小男孩遮陽,小男孩會睡得怎么樣?
五、四圖
1、小男孩怎么感謝大樹的?
2、你和好朋友之間怎么表達關心的?
六、完整欣賞故事。
七,故事表演。
大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大膽講述故事中的對話,理解詞語:頂、蹦蹦跳跳。
2、感受關心別人和被別人關心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4、欣賞并理解故事,能在集體前復述故事《下雨的時候》。
活動準備:
故事課件,小兔、小雞、小貓的胸飾若干、紙做的大荷葉
活動過程:
一、用下雨聲導入活動,激起幼兒興趣。
1、放下雨聲,師說:“小朋友們聽!這是什么聲音?你什么時候聽到這種聲音的?”
2、討論:天下雨了,我們用什么方法來避雨?
3、我們一起聽一聽小白兔用什么方法來避雨的?
二、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1、師有表情地完整講述故事
2、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教師進行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呀?
。2)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
。3)小白兔用什么方法來避雨的?
三、分段欣賞、理解故事《下雨的時候》。
1、提問:小白兔在草地上是怎么樣走路的?它在草地上干什么?(模仿理解“蹦蹦跳跳”)
2、忽然,下起雨來了,小白兔想了什么好辦法來避雨?(理解“頂”)請幼兒用動作來表現(xiàn)“頂”。
3、小白兔看到小雞被雨淋濕了,小雞的心情怎樣?你怎么知道的?小白兔是怎么對小雞說的?小雞是怎么回答的?
4、后來,小白兔和小雞又碰到了誰,它們是怎么對小貓說的?
四、提問:
你喜歡故事中的小白兔嗎?為什么?
五、玩模仿游戲,學說故事中的對話。(引導幼兒用清楚、連貫的語言進行表達)
1、請幼兒在椅子下拿出小動物胸飾,掛在胸前,看看是什么小動物,與旁邊的同伴說說自己扮演的是誰?
2、師幼一起進行表演。
六、教師小結(jié)
今天我們聽了故事《下雨的時候》,知道小白兔是個會關心、會幫助同伴的好孩子。那我們在幼兒園里也要象它那樣,和小朋友相處時團結(jié)友愛,互幫互助,這樣我們就能成為爸爸、媽 媽和老師眼中的好寶寶啦!
活動反思:
《下雨的時候》這個故事的內(nèi)容生動、有情節(jié)且比較簡短,又有重復的對話,很適合小班幼兒。下雨是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下雨沒帶避雨的工具也會經(jīng)常碰到,但對于小班幼兒來說,他們都在大人的呵護下,下雨天沒帶雨傘難得遇到,這方面的經(jīng)驗比較缺乏,那么, 故事《下雨的時候》就告訴我們遇到困難要學會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學會關心幫助別人。
在故事《下雨的時候》活動過程中,第一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幼兒聽“下雨聲”由此而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接著,讓幼兒說說,下雨天沒帶避雨的工具,你有什么好辦法?楊懿帆說,躲到大樹下,鄭鋮說,雙手抱著頭快跑,小禹說,躲到屋檐下……緊接著老師告訴幼兒,有一只小白兔沒帶傘,下雨了,它是怎么辦的呢?讓幼兒帶著問題來欣賞故事,自己尋求答案。在完整欣賞故事的過程中,我沒運用多媒體、圖片、肢體語言、不用過多的畫面來分散幼兒的注意力,目的'是讓幼兒學會耐心傾聽,初步培養(yǎng)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在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后,我提了三個問題來幫助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其中有一個問題“你聽到了什么?”當時孩子的回答另我驚訝,有的說,小白兔,有的說,小花貓,有的說,下雨了,表達的意思不清晰,他們沒用完整的語言來回答,這在今后的活動中,我要注意引導幼兒說完整話,雖然這個問題提問的面大,但我認為可以激發(fā)幼兒把自己聽到的想說的進行表述。然后活動進入重點環(huán)節(jié):分段欣賞理解故事中動物間的對話和詞語(頂、蹦蹦跳跳),對于詞語的理解,我采用讓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進行理解頂、蹦蹦跳跳,他們模仿得惟妙惟肖,活動進入了一個小**。為了引導幼兒大膽講述故事中的對話,我采用比較保守的方法,讓幼兒個別說、集體說的方式,在發(fā)現(xiàn)大部分幼兒掌握的基礎上進行提升,讓幼兒分角色進行表演,把活動推向了**,這樣他們在活動中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本次活動的情感目標是通過故事,讓幼兒感受關心別人和被別人關心的快樂,我只是在在情感遷移的過程中,問小朋友最喜歡哪個小動物,為什么?小朋友的回答各種各樣,有的說喜歡小貓,有的說喜歡小雞,也有的說喜歡小兔,問他們?yōu)槭裁聪矚g,只有個別幼兒如:楊懿帆會說:“我喜歡小白兔,因為它喜歡幫助別人。”大部分幼兒說不出原因,在這個過程中,我沒有給幼兒太多的思考時間,如果讓小朋友相互討論一下,我想效果會更好。整個活動我讓孩子們先聽、再說、接著聽、然后說、最后演,將孩子們放在主體地位,使孩子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小百科:雨是一種自然降水現(xiàn)象,是由大氣循環(huán)擾動產(chǎn)生的,是地球水循環(huán)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幾乎所有的遠離河流的陸生植物補給淡水的惟一方法。從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發(fā)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資源。
大班語言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有人說:“母愛是無私的。” 是的,媽媽對孩子的愛永遠都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故事《我的媽媽》講述了生活中一件很平凡的小事――孩子生病了,媽媽照顧他的故事,同時作品深處也蘊含著強烈的情感“媽媽關愛孩子,孩子疼愛媽媽”,體現(xiàn)了母子之情。《綱要》中指出:幼兒要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祖國。通過活動將幼兒愛媽媽的情感進一步升華,幼兒只有學會愛媽媽,才會潛移默化的去愛老師、愛同伴以及愛集體、愛家鄉(xiāng)和愛祖國。因此我們設計了本次活動,在“ 我愛媽媽”的主題活動中,給孩子講述這個故事,更多的是希望孩子們能夠體會到簡單的“母愛”,從而在生活中學會感激、關愛別人,用語言和實際行動來表達對媽媽的愛。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媽媽的形象及是怎樣帶丁丁看病的,豐富詞匯:熱汗淋淋、體弱瘦小。
2、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講述出媽媽關愛丁丁和丁丁愛媽媽的情節(jié)。
3、激發(fā)幼兒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圖片四幅、《媽媽洗腳》的公益廣告、《世上只有媽媽好》音樂伴奏。
活動過程: 一、師幼談話,引出故事。 師:“當你生病的時候,媽媽是怎樣照顧你的?”
幼:我生病的時候,媽媽給我吃藥、帶我去醫(yī)院打針;媽媽給我量體溫,發(fā)燒了就用濕毛巾敷在頭上……
。ㄔu析:幼兒生病時媽媽對自己的關愛是一種深刻的體驗,教師正是抓住這一點,從幼兒生活經(jīng)驗入手,調(diào)動了幼兒的積極思維,把幼兒拉入到故事情境中。)
二、利用圖片分段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 1、講述第一段后提問: ①丁丁生病了,媽媽是怎樣做的?媽媽的心情怎樣?
幼:媽媽給他拿退燒藥吃,不停地給他扇扇子。媽媽很擔心他;媽媽很著急、難過。
②媽媽的身體是怎樣的?看到體弱瘦小的媽媽,丁丁擔心什么?
幼:媽媽的身體很瘦。丁丁擔心媽媽背不動他;丁丁擔心媽媽這么瘦,自己會把媽媽壓壞了。
小結(jié):丁丁生病了,媽媽非常的著急又是買藥、又是扇扇子,同樣,丁丁也擔心媽媽背不動他,所以不想去醫(yī)院,我們可以看出丁丁非常懂事,很關心媽媽。
2、講述第二段后提問: ①媽媽為什會熱汗淋淋?熱汗淋淋是什么樣子的?
幼:因為媽媽干了一天活了,早就沒有勁了;因為媽媽走得很快;媽媽太瘦了,丁丁太重了。熱汗淋淋就是滿身都是汗,就像是雨下在身上一樣,衣服都濕透了。
② 看到媽媽累得熱汗淋淋,丁丁的心情怎樣,他是怎么說的?丁丁為什么這么說?媽媽是怎樣說的?媽媽為什么還要生氣呢?
幼:丁丁心里很難受,因為他想讓媽媽歇一會兒,不想讓媽媽太累。媽媽心痛他,也怕耽誤去醫(yī)院的時間。
、劭吹綃寢寣嵲跊]力氣了,為什么丁丁要自己走?媽媽為什么還要命令丁丁?
幼:他看到媽媽實在沒有力氣了,所以要自己走。因為媽媽擔心他,要趕緊把他送到醫(yī)院。
、芙o媽媽唱歌的時候他為什唱不下去了?
幼:因為他病得很厲害了;他不想讓媽媽知道自己哭了,怕媽媽傷心。
小結(jié):在去醫(yī)院的路上,媽媽不舍得讓丁丁自己走,我們可以看出媽媽是很愛丁丁的;丁丁兩次想下來自己走,不想讓媽媽太累,我們能看出丁丁也非常地愛媽媽。
3、講述第三段后提問: ①媽媽為什么一直守護在丁丁的床頭?
幼:媽媽擔心他醒來后看不到媽媽;擔心他的病是否能趕快好起來。
、趮寢尀槭裁床粩嗟臑槎《∩壬茸?她也很熱,為什么不自己扇呢?
幼:媽媽想讓他早點好起來;媽媽心里只有丁丁,她希望丁丁的病趕快好了,自己很熱也忘掉了。
小結(jié):丁丁住院了,媽媽精心的照顧丁丁,不停的為他扇扇子,希望他早點好起來,我們可以看出媽媽是多么地疼愛丁丁。
4、講述第四段后提問:看到媽媽熬紅的眼睛,丁丁想怎樣做? 幼:丁丁以后也會像媽媽照顧他那樣的`照顧媽媽。
小結(jié):看到媽媽笑了,丁丁心里很感謝媽媽,以后也會像媽媽對待他一樣的照顧媽媽、愛媽媽。
。ㄔu析:教師將故事分成了幾個段落,在每個段落中都設計了有針對性的提問,提問中隱含了教育目標,引導幼兒一步步地切入到教材的核心價值,使幼兒在故事情景中充分地體驗到了媽媽對丁丁的關愛,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對媽媽的那偉大、無私的愛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幼兒會不知不覺將這種認識與感受遷移到自己的生活中,萌發(fā)對媽媽的愛的目標也實現(xiàn)了。)
三、完整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講述媽媽怎樣照顧丁丁。
1、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為什么?
幼:聽完這個故事我很感動;我很高興,因為丁丁知道關心媽媽;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我的媽媽,因為媽媽也是這樣照顧我的。
2、丁丁生病時媽媽是怎樣照顧丁丁的?從哪些地方看出丁丁是愛媽媽的?
幼:丁丁生病了,媽媽給他拿藥吃,不停地扇扇子,背著他去醫(yī)院,一直守護在他床邊為他扇扇子;丁丁擔心媽媽背不動他,丁丁要下來自己走,他還給媽媽唱歌,丁丁要像媽媽對待他一樣的照顧媽媽,還說:“媽媽我愛你!”
3、平日在家里媽媽都為你做了哪些事情?我們應該怎樣愛媽媽的呢?
幼:媽媽給我洗衣服、做飯、收拾房間、去超市買好東西;媽媽接送我去幼兒園;媽媽經(jīng)常抱抱我。
4、播放公益廣告后半部分:請小朋友看看電視里的孩子愛媽媽的方式是不是和你一樣?他是怎樣愛媽媽的?
幼:他給媽媽洗洗腳,給媽媽講小鴨子的故事。
小結(jié):其實,不管是給媽媽洗腳,還是幫媽媽掃地……,這都是愛媽媽的表現(xiàn),我們不但要愛媽媽,還要愛身邊所有的人。
(評析:教師給幼兒完整地呈現(xiàn)故事后,從讓幼兒談感受為突破口讓幼兒的情感再一次升華。在“你有什么感受”之后又追問一句“為什么”,使幼兒更加主動地回顧了故事中媽媽對丁丁的愛,丁丁對媽媽的愛。最后一個提問“我們應該怎樣愛媽媽”使整個活動中積蓄的情感得以表達,實現(xiàn)了情感目標。)
【活動延伸】 1、小朋友母親節(jié)快到了,老師布置一個任務,請小朋友回家親自為媽媽做一件事情,同時還要把愛媽媽的話說出來告訴媽媽,做完后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你是怎樣愛媽媽的。
2、到美工區(qū)親手為媽媽制作一件禮物,母親節(jié)送給媽媽,想好對媽媽要說的話;到圖書區(qū)和小伙伴一起講一講我和媽媽之間愛的故事。
。ㄔu析:活動延伸也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幼兒回家為媽媽做一件事,這是愛的表達,是自己愛媽媽的具體體現(xiàn),同時孩子也將這份愛傳遞到了每個家庭,他們的爸爸媽媽也會感動,自然地會去關愛自己的母親,這個小小的舉動會感動每個家庭、感動我們的社會。)
【活動反思】 1、目標定位清晰、具體、可操作。我們在分析教材后從知識、能力、情感這三方面來確定了教育目標,目標具體可操作,適合幼兒發(fā)展水平,表述清晰,便于我們操作和評價。
2、精心設計教學,利于目標達成。教學設計的核心是教學目標,因此我們抓住“情感”這條主線,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而且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目標都是明確的,保證了教學的實效性。
3、師幼互動實效,面向全體幼兒。在每個互動環(huán)節(jié)中,我們將孩子的回答當成了有效的教育資源,不但能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并能把球再拋出去,在師幼不斷拋接球過程中引發(fā)孩子思維不斷地活動,使幼兒深刻地體會到了故事中丁丁對媽媽的深摯的愛。我們互動環(huán)節(jié)中面向全體幼兒做得還不夠好,如果能分組討論,讓幼兒之間互動,與能力弱的幼兒互動,這樣我們才能讓每個幼兒獲得發(fā)展。
總之,我們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還需要努力,應該注意把握教育的時機,精心設計每個教育活動,發(fā)揮自己所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價值,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益,促進每個孩子的發(fā)展,促使教育活動質(zhì)量不斷提升。
大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七色花》作為七彩世界主題里的一個語言活動是再合適不過了。活動圍繞珍妮的這朵神氣的七色花展開,讓孩子在赤、橙、黃、綠、青、藍、紫的七彩世界里,在理解故事內(nèi)容,會說故事里典型的句子之后,再去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并嘗試著讓孩子們?nèi)セ孟胱约阂矒碛幸欢渖衿娴钠呱,去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嘗試表現(xiàn)不同情境下人物的語言。
2、體驗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情。
教學重點、難點
能明白幫助別人是多么快樂的事情。
活動準備
一朵自制的七色花(每片花瓣均可拆卸),頭飾,掛圖。
活動過程
一、 認識七色花,并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提問:
瞧!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什么了?( 出示出示珍妮的“七色花”),請幼兒數(shù)一數(shù)小姑娘珍妮的這朵花有幾個花瓣,再來看看它分別是什么顏色的花瓣? 幼兒回答(它有7種顏色。它的顏色分別是: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
2.如果每個花瓣都能幫助珍妮實現(xiàn)一個愿望,那么這朵七色花能實現(xiàn)幾個愿望?
二、理解故事內(nèi)容,初步感知這個小姑娘是如何利用七色花。
1.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提問:你從剛才的故事里聽到了什么?
小姑娘的名字叫什么?
珍妮在樹林里迷路的時候遇到了誰?
老婆婆怎么樣來幫助珍妮的?
珍妮是怎么利用第一片紅色花瓣的?又是怎么說的?并學說一下
幼兒學說“飛喲,飛喲,小花瓣,聽我說呀,照我做呀,請你快快把我送回家。”
提問:珍妮是怎么利用其他花瓣的?又是怎么說的?并學說一下
師:珍妮用到第七片橙色花瓣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意識到了什么?并學說一下 。
提問:第7片花瓣珍妮用它做了什么事情?她是怎么說的?并學說一下 。
真正讓珍妮快樂的是哪一朵花瓣?為什么會讓她快樂起來呢?
教師小結(jié):真正讓珍妮快樂的是橙色的花瓣。因為她幫助了別人。所以會快樂
2.結(jié)合幼兒活動材料的閱讀,以提問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
3.重點引發(fā)討論:珍妮哪一片花瓣用得最好,為什么?
三、想象擁有七色花。
1.再次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2.引導幼兒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談談:如果自己有一朵神奇的七色花,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3.請幼兒學習使用珍妮的“飛喲,飛喲,小花瓣,請你……”的句式,表達自己的美好愿望。
教學反思
《七色花》是一篇童話故事,寫的是小姑娘珍妮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實現(xiàn)了自己的.七個愿望,而只有最后一片幫助別人的橙色花瓣才讓珍妮得到了真正的快樂。在活動中,我牢牢地抓住故事的主心桿,珍妮是怎樣用這七片花瓣的?珍妮在實現(xiàn)愿望的過程中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孩子們在傾聽故事時很是投入,對故事中的細節(jié)掌握的也很好,在講述中我以第一片和第二片花瓣為講述重點,讓孩子體驗七色花的神奇,學會說故事中的語句,從而為接下來的想象講述做好鋪墊。所以活動下來孩子對于珍妮每一次飛出去是什么顏色的花瓣及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都能完整的說出來,孩子們也都認為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是最開心,最有意義的,懂得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情。
在掌握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我又讓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實現(xiàn)什么愿望?活動氛圍十分活躍,孩子們也都迫不及待的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愿望都是圍繞自己展開的。雖然在孩子們說的時候我有引導孩子們多與別人分享,但孩子的回答仍是圍繞自己展開。我想這與我對孩子的引導以及啟發(fā)還不夠突出,在孩子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同時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幫助了別人讓自己很開心時。我可以追加著問一問你有幫助過別人嗎?幫助別人后你的心情怎么樣?我們可以怎么去幫助別人。這樣在下面的環(huán)節(jié)中就不會出現(xiàn)都以自己為中心展開了!
大班語言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1.通過欣賞散文,感受散文的內(nèi)容和意境。
2.通過學習散文《冬姑娘的禮物》,感受冬季的快樂,會用不同詞語贊美“冬姑娘”,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流暢性、求異性。
3.豐富詞語:失望、談天、贊美;能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說句,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發(fā)散性、求異性、嚴謹性。
(二)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散文、欣賞散文的優(yōu)美詞句,了解下雪對人類的好處,使幼兒認識大自然,熱愛大自然,培養(yǎng)幼兒勇于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三)身體與動作技能目標
鼓勵幼兒不怕寒冷,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二、活動準備
(一)知識經(jīng)驗準備 幼兒看過冬季北方下雪的錄像,個別幼兒去旅游時看過雪景,并在雪地里照相,對下雪情景有初步的了解。
(二)物質(zhì)準備 實物投影機、錄音機及磁帶、電視機;幼兒在雪地里的照片; “失望”、 “談天”、 “贊美”的字卡和“有的……有的.……”的字條。
(三)環(huán)境準備 將幼兒帶回的照片,布置在活動室的墻壁上。
三、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拿出自己帶回的照片,說說滾雪球、打雪仗、堆雪人的快樂,引入課題。
師:你在照相時看到的雪景是怎樣的?跟別人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二)結(jié)合圖片,配樂欣賞散文《冬姑娘的禮物》,初步感受散文內(nèi)容。
師:小朋友,聽完這篇散文后,你覺得怎樣?像不像一幅美麗的冬天圖畫?
(三)分段欣賞散文,進一步讓幼兒理解散文內(nèi)容,學習詞語:失望、談天、贊美;能用“有的……有的……”句式說話。
1.欣賞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
師:誰到世界上來了?她帶來了什么禮物?她認為人們一定會喜歡她的禮物,是真的嗎?
2.欣賞第二部分(第三、四、五、六自然段)。
師:①誰不喜歡她?為什么?
②她見人家不喜歡她,她覺得怎么樣? (出示“失望”的字卡)請幼兒做出“失望”的表情,引導他們用這個詞造句。
師:①有誰喜歡她?為什么?
②她看見幾位農(nóng)民在做什么?(出示“談天”的字卡)引導幼兒用“談天”這個詞造句。
3.欣賞第三部分(最后部分)。
師:冬姑娘來到哪里?看到了什么?
出示字條:“有的……有的……”引導幼兒用這個句式說話。
(四)學習散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出示字條)
師:詩中用了哪些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來贊美冬姑娘?請你大膽地說出來。
(五)請幼兒談談下雪對人類有什么好處。
師:小朋友,雪對人類還有什么好處呢?
(六)再次欣賞散文,幼兒邊聽邊點讀或邊表演。
四、各領域滲透 科學:了解我國南北方的氣候,冬天南方不下雪,北方才下雪。
五、生活中滲透 鼓勵幼兒冬天不怕冷,積極勇敢地參加體育鍛煉。
六、環(huán)境中滲透 在活動室中布置一幅雪景墻,由幼兒自己用各地照片來布置;在小畫廊展出“冬天到”幼兒作品。
七、家庭中滲透 節(jié)假日讓家長帶幼兒外出旅行,欣賞雪景,為幼兒拍照。
八、活動評價
大班語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夠根據(jù)畫面講述故事的內(nèi)容。
2、 能模仿故事中小豬與小動物的對話。
活動準備:
1、紅色的紙。
2、頭飾。
3、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1)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非常好聽的故事,講故事之前,我先考考小朋友,這是什么顏色?(教師手拿紅色的紙)
。2) 請幼兒聯(lián)想生活中紅色的物品。
教師:這是紅顏色,那么你們知道我們周圍有什么東西是紅色的嗎? 2、通過多媒體教學課件閱讀故事,教師結(jié)合《幼兒用書》進行提問。
(1)教師:小朋友說了這么多紅紅的東西,今天老師故事里就有一個紅紅的東西,看看哪個小朋友的答案和故事中是一樣的。
3、教師再次打開多媒體教學課件,并請幼兒進行閱讀。
4、請幼兒依據(jù)故事圖片進行回答。
。1)教師:小朋友,故事中的紅紅的東西是什么呢?
(2)小朋友,你們知道小豬把紅紅的東西當作什么了?(皮袋子、紅帽子、瓶子)
。3)教師:小豬撿到紅紅的東西后是怎么做的呢?(小豬問:誰的帽子,誰丟了帽子?)
。4)故事中出現(xiàn)了哪些小動物,它們覺得紅紅的東西是什么呢?它們是怎么說的呢?(狐貍、小花狗、八哥) (5)教師:這只紅靴子是誰的呢?最后小豬是怎么做的呢?
5、請幼兒第三次閱讀故事,模仿小動物表演。
(1)教師:請小朋友看圖片講一講故事,學一學小豬是怎么說的。小動物們又是怎么說的`?
(2)看完一遍后,請幼兒一起模仿小豬與教師進行對話,教師扮演其他小動物和旁白。①教師:小朋友,你們一起模仿小豬,老師來扮演其他小動物(教師負責旁白)進行對話吧。
6、出示掛圖,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這小熊的病為什么一下子就好了呢?是誰幫他找到了靴子?你喜歡小豬嗎?為什么喜歡呢?(撿到東西還給別人,心很善良,有助人為樂的精神)你們有沒有弄丟過東西呀?是什么樣的心情?如果別人撿到了,還給你,你又是什么樣的心情?小朋友撿到東西應該怎樣做呢?
7、表演故事。
。1)鼓勵幼兒通過對話表演故事,請幼兒到臺前來,戴上頭飾進行表演。
、俳處煟盒∨笥,這個故事,好不好聽。
、诮處煟何覀円瞾戆缪菪∝i幫小靴子找主人吧。③請小朋友戴上頭飾到臺前表演吧
附故事
小豬和靴子
清晨,小豬去樹林里玩。忽然,他發(fā)現(xiàn)樹林有個紅紅的東西,口小底大,摸上去很光滑。"咦,這是什么?好像是皮袋子,是誰丟的呢?"小豬手里拿著這東西,嘴里叫著:"誰丟了袋子?誰丟了袋子?"樹上的小鳥兒聽見了,嘰嘰喳喳的說:"小豬。那不是袋子,是一頂漂亮的紅帽子呀!"小豬連忙戴在頭上,一邊走一邊叫:"誰丟了帽子?誰丟了帽子?" 狐貍看見了,嘻嘻的笑了起來說:"小豬,這不是帽子,是一只好看的瓶子呀!"小豬連忙采了許多野花插在里面。小豬捧著瓶子走一步叫一聲,"誰丟了瓶子?誰丟了瓶子?"。這時來了一只小花狗,他知道了這事,對小豬說:"沒人丟,沒人領,就送給生病的小熊吧!"小豬和小花狗來到小熊家,把這個裝滿鮮花的瓶子送給了小熊。小熊一看,高興得跳了起來:"哇,這不是瓶子,是我心愛的紅靴子。"小熊的病一下子就好了。三個朋友嘻嘻哈哈,慶祝紅靴子找到了主人,回到了家!
大班語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觀察狐貍拔掉老虎牙齒有關的圖片,理解故事內(nèi)容。
2、在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角色表演故事情節(jié),了解狐貍和老虎的心理活動。
3、教育幼兒懂得接納自己、接納別人。有安靜傾聽的意識,愿意參與活動。
4、理解故事內(nèi)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5、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觀察圖片理解故事內(nèi)容。
活動的難點是在理解故事內(nèi)容基礎上分角色表演故事情節(jié)。
活動準備
人手一本小圖書 圖片 大圖書
活動過程
一、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1、出示主要角色圖片,激發(fā)幼兒看圖書的興趣。2、師幼共同閱讀故事,理解故事內(nèi)容。3、引導幼兒想想大老虎沒有牙齒后,故事的結(jié)局。
分別出示有牙齒和沒有牙齒的老虎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一個孩子們熟悉的角色吸引了他們的眼球,并且通過一個提問直接進入了課題:小朋友,你們知道老虎最厲害的地方是哪里?后來它的牙齒為什么會沒有的?到底是為什么?(通過猜測,看圖書知道真正的答案)
二、師幼共同閱讀故事,理解故事內(nèi)容。
1、找出小狐貍不怕大老虎的圖片。提問:你從哪里看出來狐貍不怕大老虎?學醫(yī)學它的樣子。為什么它不怕大老虎?
2、閱讀第三到第九幅圖片。提問:狐貍想了一個什么樣的好辦法?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它們的對話。小狐貍為什么要送糖果給老虎?老虎喜歡吃嗎?從哪里看出來?一個一個的問題拋給孩子,讓孩子在自主閱讀中知道故事的發(fā)展,通過表演的形式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3、找出圖片10~13,提問:老師把老虎找大夫的故事講出來,請小朋友們找找是那幾幅?為什么大夫不愿意幫大老虎拔牙?通過傾聽知道大家都怕大老虎。
4、共同閱讀最后兩頁故事,提問:小狐貍是怎么樣走來的?又是怎么樣幫大老虎拔牙的?通過講述和表演的形式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三、引導幼兒想象大老虎沒有牙齒后,故事的結(jié)局。通過討論的方法想象沒有牙齒后大老虎會怎么樣?由此引導孩子創(chuàng)編故事的.結(jié)局,培養(yǎng)了孩子的想象能力。
教學反思
在故事“沒有牙齒的大老虎”這個教學活動中,孩子們顯得興趣特別深厚。通過我繪聲繪色地故事講述,讓孩子們在欣賞完兩遍故事后就能主動地跟著我一起講述故事內(nèi)容了。在活動中,我讓幼兒思考: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大多數(shù)幼兒都只是圍繞“我們不能吃太多糖,不然牙齒會壞掉的;我們要養(yǎng)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來回答,沒有一名幼兒拓展到故事中的其它角色(如:中心角色——狐貍)來思考。于是,我問他們:“你喜歡故事中的狐貍嗎為什么?”經(jīng)我這么一問,大家才敞開更深入的話題:“狐貍很聰明,會想好辦法;狐貍很勇敢,不怕大老虎;狐貍很狡猾……”在老師的引導下最后生成了又一個新道理:我們在遇到困難或危險時不能害怕或退縮,要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解決困難,接受挑戰(zhàn)。在接下去的活動中,我們又一一分析了故事中的其它幾個角色,孩子們真是收獲不少,受益匪淺。幼兒通過故事中的各個角色結(jié)合我們的活動實際,學習到更多知識和經(jīng)驗,從而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小百科: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棲動物,由南方的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以至北方的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qū),也常出沒于山脊、矮林灌叢和巖石較多或礫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
大班語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受自己成長中的快樂。
2.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讓幼兒了解,比較小時候與現(xiàn)在的變化。
活動準備:
小朋友小時候的照片、鏡子、各種圖形寶寶若干,口才大比拼表格一張。
活動過程:
一、講述活動:請你說一說
1.教師出示相片,鏡子讓幼兒自己觀察小時候的自己和現(xiàn)在的自己有什么變化。
指:老師手中的相冊里面都是你們小時候的照片,老師發(fā)現(xiàn)你們和以前不一樣了,我們班的小朋友長大了,很能干,會做的事情比以前多了,你們的牙齒、頭發(fā)、身高也有了變化,穿的衣服也跟以前不一樣了,你們以前的牙齒是長多了還是……頭發(fā)長了嗎?個子長高了嗎?穿的`衣服是短的還是長的,等一下老師請小朋友看了小時候的照片以后說一說,他小時候是怎樣的,看那個小朋友看得最認真,最仔細。
① 幼兒看照片。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小時候是怎樣的,“我小時候是……樣子的”“我小時候穿的……”說句子。
① 教師請幼兒一個個講述。
② 教師幼兒小時候的變化。
2.請幼兒說說現(xiàn)在的自己是怎樣的。
指:小朋友你們都知道你們小時候是怎樣的,那老師想知道你們現(xiàn)在是怎樣的,是長高了,能干了,還是像以前一樣,你們穿的衣服、褲子、鞋子……是長了……還是?你們學會了哪些以前不會做的事情,如:自理能力、平時表現(xiàn)、穿衣、吃飯等)
① 請幼兒講述現(xiàn)在的自己。
② 教師幼兒小時候和現(xiàn)在的變化。
二、游戲:口才大比拼。
1.把幼兒分成兩組[蘋果組(Apple)、雪梨組(Pear)]
2.讓幼兒用“我小時候……現(xiàn)在……”說己的變化。
、 每組每個小朋友都要用“我小時候……現(xiàn)在”說句子,說完整的可選擇一個圖形寶寶,并說對圖形寶寶的名稱,就可獲得圖形寶寶一個。(一個圖形寶寶算一分)
、 看那組小朋友得到的圖形寶寶最多,就是冠軍,將會得到我們的禮品。
大班語言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成長的經(jīng)驗大膽地交流自己的外貌變化。
2、引導幼兒設置成長過程的迷宮圖。
3、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觀察力。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 一家長從小到現(xiàn)在的成長照片。
2、 請幼兒帶小時侯和現(xiàn)在的照片各一張。
3、 各色彩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 初步感受成長的過程。
1、(出示一家長小時候的.照片)
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聽一個人的成長的故事,我們先來看看,在是誰?她長得怎樣?(眼睛小小的,胖胖的,頭發(fā)……)
2、(放小學的照片)這個女孩慢慢地長大了一點,上了小學,現(xiàn)在的她與剛才小時侯的她有什么變化?(瘦、高、眼睛、頭發(fā)……)后來又長大了一點,上完小學,上初中,又上高中,最后考上了大學。(出示大學照片)大學的她與以前一樣嗎?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鼓勵幼兒從外貌上說)
3、(放現(xiàn)在的照片)這位小女孩大學畢業(yè)后,就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看這位小女孩到底是誰呢 ?(馮弋珩的媽媽)為什么現(xiàn)在看出她是馮弋珩的媽媽,剛開始看不出?(因為太小了,小時候的樣子與現(xiàn)在不一樣)
二、幼兒交流自己的外貌變化。
過度語:剛才我們聽了馮弋珩媽媽成長的故事,知道了人是要長大的,還要變。現(xiàn)在,我們也來看看自己以前和現(xiàn)在有什么不同?
1、 先請小朋友自己邊看照片邊說說兩張照片有什么變化,以前的我長得……,現(xiàn)在的我……
2、 把你的變化講給一組的的小朋友聽。
3、 下面,請一個小朋友講講自己的變化。
以前的我長……,現(xiàn)在的我……
三、幼兒設計迷宮圖(放音樂)
老師知道你們喜歡迷宮圖,下面請你們將以前的我和現(xiàn)在的我這兩張照片設計照片迷宮圖。先將自己的兩張照片貼到墻上,一張以前的我貼在上面,把現(xiàn)在的我貼在下面,然后拿起筆把它們設計迷宮連起來。最后請你的好朋友來一起看看你的兩張照片,用走迷宮的方法,說說你的變化。
四、游戲“變變變”
【大班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語言大班教案12-10
大班語言教案12-03
大班語言教案[經(jīng)典]08-11
(精選)大班語言教案08-13
大班語言教案(經(jīng)典)08-11
大班語言教案[精選]08-28
大班語言夏天教案10-12
大班語言《落葉》教案10-16
(經(jīng)典)大班語言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