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孔雀東南飛》教案

《孔雀東南飛》教案

時間:2022-04-08 17:00:58 教案 我要投稿

《孔雀東南飛》教案(精選9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孔雀東南飛》教案(精選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雀東南飛》教案(精選9篇)

  《孔雀東南飛》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的藝術(shù)成就。

 。2)理解鋪陳、排比、起興的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運用人物對話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結(jié)合語境欣賞詩歌語言表達效果的能力。

  3.德育目標: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封建家長制及封建禮教摧殘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惡,培養(yǎng)學生珍愛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勢力作斗爭的情操。

  [教學重點]

  1.理清敘事詩的矛盾沖突和曲折情節(jié)。

  2.了解敘事詩中通過人物對話揭示人物形象的藝術(shù)性。

  [教學難點]體味人物性格及詩句的民歌氣息和抒情意味。

  [教學方法]

  1.運用誦讀法,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初步體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點。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將自己對課文的感情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劢虒W要點]:以情感朗讀貫穿課堂始終,進行“讀中品,品中讀”。

 。劢虒W過程]

  一、導語設計:

  《孔雀東南飛》堪稱我國古代愛情詩的絕唱,千百年來,讓人們感嘆唏噓不已,也一直讓人們思索著。是什么要素使這首詩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孔雀東南飛》的世界。

  二、解題

  1.《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yōu)秀的民間敘事詩。是漢樂府敘事詩發(fā)展的高峰,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現(xiàn)實主義詩歌發(fā)展中的重要標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見于徐陵所編的《玉臺新詠》,是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創(chuàng)作的。全詩357句,1785個字,沈歸愚稱為“古今第一首長詩”,與《木蘭辭》并稱“樂府雙璧”。

  2.漢樂府:“樂府”是漢武帝時設立的一個官署。它的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jīng)》《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三、教師引導

  學生在幾處重要片段的分角色朗讀中深入體驗、品味人物個性化語言,鑒賞、剖析人物形象(以劉蘭芝為主要探究對象)

  1.展示多媒體課件,在畫面、文字、音樂背景中,教師范讀““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一段。

  2.指導學生朗讀此段。(讀出節(jié)奏、語調(diào)、重音;讀出服飾之美、體態(tài)之美、風度之美)

  3.在多媒體畫面中,師生反復朗讀。

  4.設計問題,進入本節(jié)課中心環(huán)節(jié):

 。1)劉蘭芝是在怎樣的情景中“起嚴妝”的?

  探究討論:被婆婆無理遣歸之前。

  (2)“被遣”是在貞潔至上的封建社會中是對女子極大的侮辱,而劉蘭芝面對巨大的心理打擊,卻能精心打扮自己,體現(xiàn)了她怎樣的獨特個性?

  提示:品讀蘭芝個性化語言,是走進她的內(nèi)心世界,挖掘其鮮明的性格魅力的最重要途徑

  5.師生共同勾畫劉蘭芝自述身世的語言片段,一起深情朗讀和品味。

  (1)“十三能織素”到“及時相遣歸”(個別朗讀,點評)

  讀后思考:劉蘭芝不愿意離開焦仲卿,但為何自求遣歸?你看到了她怎樣的性格特征?

  明確:焦母蓄謀已久,蘭芝自求遣歸是一種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為之的反抗行為。

 。2)“上堂拜阿母”到“嬉戲莫相忘”(兩位學生分別讀出蘭芝與焦母告別時的不同語言,接著由同學品味前后語氣上的差異。)

  思考:從蘭芝與焦母告別的話語中你讀出了她怎樣的性格?

  明確:人物自身的言行和思想是高度統(tǒng)一的。從品讀中,我們看到了漂亮能干、勤勞善良、果斷堅決、不卑不亢、有禮有節(jié)、舉止得體的蘭芝。

 。3)品讀遣歸之后蘭芝與劉兄的對話。

  a.朗讀評價:

  あ僭謖庖徊糠幟諶藎著重表現(xiàn)了蘭芝兄長這個人物,作者主要是通過他的語言來揭示其性格的,要求學生誦讀劉兄的語言,分析其性格特征。

  明確:劉兄只有七句話,但這七句話寫得極有個性。其中有質(zhì)問:“作事何不量”;有利誘“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也有威脅:“不嫁義朗體,其往欲何云?”短短幾句,把一個自私橫暴,趨炎附勢的阿兄形象刻畫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b.思考:蘭芝是忠于愛情的,為什么最后還是允婚了?你能再現(xiàn)畫面,推斷蘭芝當時的心理嗎?

 。4)品讀蘭芝與焦仲卿的三處精彩對話。

  a.被遣之前

  b.夫婦誓別

  夫妻誓別”這一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

  明確:有兩個作用:首先,它再次強調(diào)了這對新婚夫婦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們的分別,非是己愿,而是逼迫,這就為后面寫他倆的殉情奠下了基石。其次,在分別之時,蘭芝既表白了對愛情的忠貞,也表露了對前途的憂慮,擔心自己那個性情暴烈的兄長“恐不如我意”,這為下文的兄長逼嫁,以死踐盟等情節(jié)埋下了伏筆。因此從情節(jié)發(fā)展來看,這是個必不可少的過渡段落。

  c.夫婦訣別

  分組朗讀,比一比哪一組最能讀出人物的真實情感?

 。5)在以上方法指導下,學生自由品讀。

  四、小結(jié)

  五、作業(yè):

  1.課后深入朗讀,分析人物性格。

  2.總結(jié)文章中的重點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引導學生為蘭芝和仲卿設計人生。

  [教學過程]:

  一、從詩的小序切入,弄清作品主人公蘭芝和仲卿走過了怎樣的人生之路。

  探究問題:

  1.小序為什么稱劉蘭芝為劉氏?

  明確:蘭芝處在女性地位極其低下的時代,其姓名可以淡化。但女性如果處在家長的地位上,便可對這個家庭的一切發(fā)號施令。所以蘭芝是生活在一個歧視女性的以家長為核心的禮教社會中。

  2.序言中有3個“之”,分別由“逼”“聞”“傷”引出,這里的3個“之”個指代什么?3個動詞各起什么作用?

  明確:概括情節(jié):被逼回家—逼她再嫁—以身殉情—得聞自縊—時人哀傷而想出浪漫結(jié)局。

  “遣”“逼”是悲劇的起因!奥劇闭f明仲卿一直抱有幻想,直到悲劇發(fā)生才以死抗爭!皞秉c出了悲劇的社會意義。

  開端(從“十三能織素”到“及時相遣歸”):蘭芝被遣歸。

  發(fā)展(從“府吏得聞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別。

  進一步發(fā)展(從“入門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門”):蘭芝抗婚。

  高潮(從“阿母謂阿女”到“自掛東南枝”):雙雙殉情。

  尾聲(從“兩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誡后人。

  二、抓住詩歌所敘蘭芝和仲卿人生命運的關鍵處進行設計,來理解“社會環(huán)境、人物性格、悲劇命運”三者之間的關系,加深對這一悲劇意義的理解。

  探究問題:

  1.劉蘭芝是否可以屈從焦母,請求焦母留下自己?

  明確:焦母驅(qū)遣蘭芝的最大原因是“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盡管蘭芝有“精妙世無雙”的美麗,有“能織素,學裁衣”的本事,有“彈箜篌、誦詩書”的素養(yǎng),有“雞鳴入機織,三日斷五匹”勤勞,但焦母就是看不慣她的“舉動自專由”,她再美麗、再勤勞也是白搭。還應當明確:一則焦母已作決定,她要維護“家長”的權(quán)威就不會順從蘭芝的意愿;二則若蘭芝屈從焦母,她的剛強的性格便不復存在,便不再有文學作品中的“這一個”。

  2.焦仲卿是否可以脫離焦母而帶蘭芝另立門戶?

  明確:在當時以“忠孝”為社會核心的道德體系中,焦仲卿違背焦母就意味著背上“不孝”之罪,他毫無疑問會失去“府吏”之職,從而也就失去另立門戶之根基;如果脫離焦母不僅會受到社會譴責,而且可能會坐牢,也得不到幸福。所以,當時的社會倫理道德鉗制著他們的自由與幸福。

  3.焦仲卿是否可以聽從焦母直接趕走蘭芝了事?

  明確:按照焦母為兒子設計的人生,休掉蘭芝,自然是遂了母親的愿,可對愛情忠貞不渝的仲卿就不復存在了。他的忠誠已經(jīng)到了“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的地步,焦仲卿不是薄情之人,也不是逆來順受之人,他在那個時代作出的反抗與犧牲也是非常動人的。

  4.面對兄長的威逼利誘,蘭芝一口應婚,這與她對母親的態(tài)度形成鮮明的對比,為什么?

  要求學生體味一下蘭芝此時的心理。

  明確:蘭芝這樣做,才符合她的`性格特征,也是蘭芝忠于愛情、反抗封建禮教的思想行為合乎邏輯的發(fā)展。因為她對阿兄的性格為人了如指掌,她知道哀求不會有效,而且她也不屑去哀求,她的突然允諾,是對前途完全絕望的表現(xiàn),是不動聲色拿定了主意,決心以死來抗議吃人的封建勢力。所以表面上是突然,實際上卻是深思熟慮的結(jié)果,成竹在胸的表現(xiàn),我們從蘭芝的突然允諾中已預感到要發(fā)生非常事件了。

  5.研習“高潮”部分

  仲卿聞聽蘭芝再婚,趕來相見,要求學生集體朗誦“府吏聞此變……自掛東南枝”這一部分,體會兩人的生死愛情,討論:蘭芝和仲卿相約“黃泉下相見”,蘭芝死時毫不猶豫,仲卿卻“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樹下”之后才“自掛東南枝”,為什么?

  明確:二人的行為都符合他們的性格發(fā)展。蘭芝早已看透封建家長制的本質(zhì),這是她那堅強的性格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她去的很決絕。仲卿出身于官宦世家,生性懦弱,而且又孝順母親,所以他要有一個彷徨的過程,但是對愛情忠貞卻使他也富有叛逆精神。

  6.研習“尾聲”部分

  要求學生集體誦讀這一部分。

  提問:詩歌的結(jié)尾處寫蘭芝、仲卿魂化為鳥、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象這樣的結(jié)尾,在我國的古典文學作品中很常見,如《梁祝》中的“化蝶”。同學們可討論一下,這樣寫表達了人們什么樣的愿望?

  明確:寄托人們追求戀愛自由、生活幸福的強烈愿望。

  三、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文分析總結(jié)主人公劉蘭芝、焦仲卿的性格特點

  明確:

  劉蘭芝,作者是把她作為我國古代勞動婦女的優(yōu)秀代表來刻畫的。她勤勞能干:“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她也很有教養(yǎng),這不光表現(xiàn)在她會彈箜篌、誦詩書,而且也表現(xiàn)在她對焦母謙遜有禮、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上;她與小姑話別時,“淚落連珠子”,表現(xiàn)了她的善良和友愛;她對仲卿愛情專一,惜別時留下箱籠,分手時蒲葦為喻直至發(fā)出“黃泉下相見”的錚錚誓約,表現(xiàn)了她的倔強、堅貞、不慕富貴、忠于愛情等可貴品格;她遇事有主見,不同意仲卿“復來還”的幻想,慨然允諾太守家的求婚,這都表明了她對封建勢力的本質(zhì)有著清醒的認識和透徹的了解。是個鮮明的人物形象。 焦仲卿的個性也非常鮮明,他忠于愛情,“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但是卻不敢直接反抗破壞他愛情和幸福的母親,違心地送走蘭芝,但他又深愛著蘭芝,所以寄希望于“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當團圓之夢破滅之后,敢于違背“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封建禮教,“自掛東南枝”,跟蘭芝一樣,是充滿了叛逆精神的。

  四、小結(jié):

  課文以個性化的語言塑造了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劉蘭芝那樣的女性,在《孔雀東南飛》之前,中國文學史上還沒有出現(xiàn)過。另外,詩中作者還運用了抒情性的穿插,如“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等詩句,有助于對人物的處境和心情的深入刻畫。

  五、研討文章鋪陳起興的寫法。

  1.提問:詩歌開頭的兩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明確:作用有二:首先借鳥起興,這是我國古代民歌傳統(tǒng)手法。其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顧為全篇定下深沉悲哀的基調(diào),形成一種籠罩全篇的悲劇氣氛,起著提綱挈領,暗示全篇的作用。

  2.蘭芝嚴妝:運用一連串的夸張性的鋪陳排比,旨在寫她的美,更表現(xiàn)了她的從容鎮(zhèn)定,蘭芝用自己美,向丈夫表達了自己對他的愛,向婆婆表示了她的無辜和堅強。

  六、課文小結(jié):

  《孔雀東南飛》的出現(xiàn)標志著我國敘事詩的創(chuàng)作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它的故事結(jié)構(gòu)完整,開頭結(jié)尾照應,中間情節(jié)起伏跌宕,表現(xiàn)了民歌作者在敘事上的高超技巧。塑造了眾多鮮明的文學形象,語言具有個性特征,有的已成為我國古典文學中不朽的典型,至于詩中多運用的比興、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以及感人至深的細節(jié)描寫和精當?shù)奶幚矸执,更是值得我們借鑒。

  七、布置作業(yè)

  《孔雀東南飛》教案 篇2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的藝術(shù)成就。

  理解鋪陳、排比、起興的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2、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運用人物對話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結(jié)合語境欣賞詩歌語言表達效果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封建家長制及封建禮教摧殘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惡,培養(yǎng)學生珍愛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勢力作斗爭的情操。

  二、教學重點

  1、理清敘事詩的矛盾沖突和曲折情節(jié)。

  2、了解敘事詩中通過人物對話揭示人物形象的藝術(shù)性。

  三、教學難點

  體味人物性格及詩句的民歌氣息和抒情意味。

  四、教學方法

  1.運用誦讀法,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初步體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點。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將自己對課文的感情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以情感朗讀貫穿課堂始終,進行“讀中品,品中讀”。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孔雀東南飛》堪稱我國古代愛情詩的絕唱,千百年來,讓人們感嘆唏噓不已,也一直讓人們思索著。是什么要素使這首詩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孔雀東南飛》的世界。

  (二)、解題

  1、《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yōu)秀的民間敘事詩。是漢樂府敘事詩發(fā)展的高峰,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現(xiàn)實主義詩歌發(fā)展中的重要標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見于徐陵所編的《玉臺新詠》,是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創(chuàng)作的。全詩357句,1785個字,沈歸愚稱為“古今第一首長詩”,與《木蘭辭》并稱“樂府雙璧”。

  2、漢樂府:“樂府”是漢武帝時設立的一個官署。它的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jīng)》《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三)、教師引導學生在幾處重要片段的分角色朗讀中深入體驗、品味人物個性化語言,鑒賞、剖析人物形象(以劉蘭芝為主要探究對象)

  1、展示多媒體課件,在畫面、文字、音樂背景中,教師范讀““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一段。

  2、指導學生朗讀此段。(讀出節(jié)奏、語調(diào)、重音;讀出服飾之美、體態(tài)之美、風度之美)

  3、在多媒體畫面中,師生反復朗讀。

  4、設計問題,進入本節(jié)課中心環(huán)節(jié):

  (1)劉蘭芝是在怎樣的情景中“起嚴妝”的?

  探究討論:被婆婆無理遣歸之前。

  (2)“被遣”是在貞潔至上的封建社會中是對女子極大的侮辱,而劉蘭芝面對巨大的心理打擊,卻能精心打扮自己,體現(xiàn)了她怎樣的獨特個性?

  提示:品讀蘭芝個性化語言,是走進她的內(nèi)心世界,挖掘其鮮明的性格魅力的最重要途徑

  5、師生共同勾畫劉蘭芝自述身世的語言片段,一起深情朗讀和品味。

  (1)“十三能織素”到“及時相遣歸”(個別朗讀,點評)

  讀后思考:劉蘭芝不愿意離開焦仲卿,但為何自求遣歸?你看到了她怎樣的性格特征?

  明確:焦母蓄謀已久,蘭芝自求遣歸是一種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為之的反抗行為。

  (2)“上堂拜阿母”到“嬉戲莫相忘”(兩位學生分別讀出蘭芝與焦母告別時的不同語言,接著由同學品味前后語氣上的差異。)

  思考:從蘭芝與焦母告別的話語中你讀出了她怎樣的性格?

  明確:人物自身的言行和思想是高度統(tǒng)一的。從品讀中,我們看到了漂亮能干、勤勞善良、果斷堅決、不卑不亢、有禮有節(jié)、舉止得體的蘭芝。

  (3)品讀遣歸之后蘭芝與劉兄的對話。

  A.朗讀評價:

  著重表現(xiàn)了蘭芝兄長這個人物,作者主要是通過他的語言來揭示其性格的,要求學生誦讀劉兄的語言,分析其性格特征。

  明確:劉兄只有七句話,但這七句話寫得極有個性。其中有質(zhì)問:“作事何不量”;有利誘“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也有威脅:“不嫁義朗體,其往欲何云?”短短幾句,把一個自私橫暴,趨炎附勢的阿兄形象刻畫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B.思考:蘭芝是忠于愛情的,為什么最后還是允婚了?你能再現(xiàn)畫面,推斷蘭芝當時的心理嗎?

  (4)品讀蘭芝與焦仲卿的三處精彩對話。

  A.被遣之前

  B.夫婦誓別

  夫妻誓別”這一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

  明確:有兩個作用:首先,它再次強調(diào)了這對新婚夫婦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們的分別,非是己愿,而是逼迫,這就為后面寫他倆的殉情奠下了基石。其次,在分別之時,蘭芝既表白了對愛情的忠貞,也表露了對前途的憂慮,擔心自己那個性情暴烈的兄長“恐不如我意”,這為下文的兄長逼嫁,以死踐盟等情節(jié)埋下了伏筆。因此從情節(jié)發(fā)展來看,這是個必不可少的過渡段落。

  C.夫婦訣別

  分組朗讀,比一比哪一組最能讀出人物的真實情感?

  (5)在以上方法指導下,學生自由品讀。

  (四)、小結(jié)

  (五)、作業(yè):

  1、課后深入朗讀,分析人物性格。

  2、.總結(jié)文章中的重點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引導學生為蘭芝和仲卿設計人生。

  教學過程:

  (一)、從詩的小序切入,弄清作品主人公蘭芝和仲卿走過了怎樣的人生之路。

  探究問題:

  1、小序為什么稱劉蘭芝為劉氏?

  明確:蘭芝處在女性地位極其低下的時代,其姓名可以淡化。但女性如果處在家長的地位上,便可對這個家庭的一切發(fā)號施令。所以蘭芝是生活在一個歧視女性的以家長為核心的禮教社會中。

  2、序言中有3個“之”,分別由“逼”“聞”“傷”引出,這里的3個“之”個指代什么?3個動詞各起什么作用?

  明確:概括情節(jié):被逼回家—逼她再嫁—以身殉情—得聞自縊—時人哀傷而想出浪漫結(jié)局。

  “遣”“逼”是悲劇的起因。“聞”說明仲卿一直抱有幻想,直到悲劇發(fā)生才以死抗爭!皞秉c出了悲劇的社會意義。

  開端(從“十三能織素”到“及時相遣歸”):蘭芝被遣歸。

  發(fā)展(從“府吏得聞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別。

  進一步發(fā)展(從“入門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門”):蘭芝抗婚。

  高潮(從“阿母謂阿女”到“自掛東南枝”):雙雙殉情。

  尾聲(從“兩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誡后人。

  (二)、抓住詩歌所敘蘭芝和仲卿人生命運的關鍵處進行設計,來理解“社會環(huán)境、人物性格、悲劇命運”三者之間的關系,加深對這一悲劇意義的理解。

  探究問題:

  1、劉蘭芝是否可以屈從焦母,請求焦母留下自己?

  明確:焦母驅(qū)遣蘭芝的最大原因是“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盡管蘭芝有“精妙世無雙”的美麗,有“能織素,學裁衣”的本事,有“彈箜篌、誦詩書”的素養(yǎng),有“雞鳴入機織,三日斷五匹”勤勞,但焦母就是看不慣她的“舉動自專由”,她再美麗、再勤勞也是白搭。還應當明確:一則焦母已作決定,她要維護“家長”的權(quán)威就不會順從蘭芝的意愿;二則若蘭芝屈從焦母,她的剛強的性格便不復存在,便不再有文學作品中的“這一個”。

  2、焦仲卿是否可以脫離焦母而帶蘭芝另立門戶?

  明確:在當時以“忠孝”為社會核心的道德體系中,焦仲卿違背焦母就意味著背上“不孝”之罪,他毫無疑問會失去“府吏”之職,從而也就失去另立門戶之根基;如果脫離焦母不僅會受到社會譴責,而且可能會坐牢,也得不到幸福。所以,當時的社會倫理道德鉗制著他們的自由與幸福。

  3、焦仲卿是否可以聽從焦母直接趕走蘭芝了事?

  明確:按照焦母為兒子設計的人生,休掉蘭芝,自然是遂了母親的'愿,可對愛情忠貞不渝的仲卿就不復存在了。他的忠誠已經(jīng)到了“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的地步,焦仲卿不是薄情之人,也不是逆來順受之人,他在那個時代作出的反抗與犧牲也是非常動人的。

  4、面對兄長的威逼利誘,蘭芝一口應婚,這與她對母親的態(tài)度形成鮮明的對比,為什么?

  要求學生體味一下蘭芝此時的心理。

  明確:蘭芝這樣做,才符合她的性格特征,也是蘭芝忠于愛情、反抗封建禮教的思想行為合乎邏輯的發(fā)展。因為她對阿兄的性格為人了如指掌,她知道哀求不會有效,而且她也不屑去哀求,她的突然允諾,是對前途完全絕望的表現(xiàn),是不動聲色拿定了主意,決心以死來抗議吃人的封建勢力。所以表面上是突然,實際上卻是深思熟慮的結(jié)果,成竹在胸的表現(xiàn),我們從蘭芝的突然允諾中已預感到要發(fā)生非常事件了。

  5、研習“高潮”部分

  仲卿聞聽蘭芝再婚,趕來相見,要求學生集體朗誦“府吏聞此變……自掛東南枝”這一部分,體會兩人的生死愛情,討論:蘭芝和仲卿相約“黃泉下相見”,蘭芝死時毫不猶豫,仲卿卻“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樹下”之后才“自掛東南枝”,為什么?

  明確:二人的行為都符合他們的性格發(fā)展。蘭芝早已看透封建家長制的本質(zhì),這是她那堅強的性格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她去的很決絕。仲卿出身于官宦世家,生性懦弱,而且又孝順母親,所以他要有一個彷徨的過程,但是對愛情忠貞卻使他也富有叛逆精神。

  6、研習“尾聲”部分

  要求學生集體誦讀這一部分。

  提問:詩歌的結(jié)尾處寫蘭芝、仲卿魂化為鳥、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象這樣的結(jié)尾,在我國的古典文學作品中很常見,如《梁!分械摹盎。同學們可討論一下,這樣寫表達了人們什么樣的愿望?

  明確:寄托人們追求戀愛自由、生活幸福的強烈愿望。

  (三)、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文分析總結(jié)主人公劉蘭芝、焦仲卿的性格特點

  明確:

  劉蘭芝,作者是把她作為我國古代勞動婦女的優(yōu)秀代表來刻畫的。她勤勞能干:“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她也很有教養(yǎng),這不光表現(xiàn)在她會彈箜篌、誦詩書,而且也表現(xiàn)在她對焦母謙遜有禮、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上;她與小姑話別時,“淚落連珠子”,表現(xiàn)了她的善良和友愛;她對仲卿愛情專一,惜別時留下箱籠,分手時蒲葦為喻直至發(fā)出“黃泉下相見”的錚錚誓約,表現(xiàn)了她的倔強、堅貞、不慕富貴、忠于愛情等可貴品格;她遇事有主見,不同意仲卿“復來還”的幻想,慨然允諾太守家的求婚,這都表明了她對封建勢力的本質(zhì)有著清醒的認識和透徹的了解。是個鮮明的人物形象。 焦仲卿的個性也非常鮮明,他忠于愛情,“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但是卻不敢直接反抗破壞他愛情和幸福的母親,違心地送走蘭芝,但他又深愛著蘭芝,所以寄希望于“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當團圓之夢破滅之后,敢于違背“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封建禮教,“自掛東南枝”,跟蘭芝一樣,是充滿了叛逆精神的。

  (四)、小結(jié):課文以個性化的語言塑造了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劉蘭芝那樣的女性,在《孔雀東南飛》之前,中國文學史上還沒有出現(xiàn)過。另外,詩中作者還運用了抒情性的穿插,如“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等詩句,有助于對人物的處境和心情的深入刻畫。

  (五)、研討文章鋪陳起興的寫法。

  1、提問:詩歌開頭的兩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明確:作用有二:首先借鳥起興,這是我國古代民歌傳統(tǒng)手法。其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顧為全篇定下深沉悲哀的基調(diào),形成一種籠罩全篇的悲劇氣氛,起著提綱挈領,暗示全篇的作用。

  2、蘭芝嚴妝:運用一連串的夸張性的鋪陳排比,旨在寫她的美,更表現(xiàn)了她的從容鎮(zhèn)定,蘭芝用自己美,向丈夫表達了自己對他的愛,向婆婆表示了她的無辜和堅強。

  (六)、課文小結(jié):

  《孔雀東南飛》的出現(xiàn)標志著我國敘事詩的創(chuàng)作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它的故事結(jié)構(gòu)完整,開頭結(jié)尾照應,中間情節(jié)起伏跌宕,表現(xiàn)了民歌作者在敘事上的高超技巧。塑造了眾多鮮明的文學形象,語言具有個性特征,有的已成為我國古典文學中不朽的典型,至于詩中多運用的比興、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以及感人至深的細節(jié)描寫和精當?shù)奶幚矸执,更是值得我們借鑒。

  (七)、布置作業(yè)

  1、.依據(jù)課文,改編劇本。

  板書設計:

  孔雀東南飛 并序

  一、開端(從“十三能織素”到“及時相遣歸”):蘭芝被遣歸。

  二、發(fā)展(從“府吏得聞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別。

  三、進一步發(fā)展(從“入門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門”):蘭芝抗婚。

  四、高潮(從“阿母謂阿女”到“自掛東南枝”):雙雙殉情。

  五、尾聲(從“兩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誡后人。

  《孔雀東南飛》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課文練習一理清故事結(jié)構(gòu)

 。2)人物形象分析

  教學重點:

  故事情節(jié)的直觀化(課本。

  教學難點:

  人物形象的分析及對話在表現(xiàn)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教學形式:

  課本劇

  教學過程:

  [引入]首先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今天蒞臨課堂指導教學的領導和老師們。上一節(jié)課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對課文中涉及到的重點字、詞進行了梳理,對整篇敘事詩的情節(jié)有了大致的.了解,對主要人物劉蘭芝、焦仲卿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在上節(jié)課后安排了一個內(nèi)容:由學生自編、自導、自演這篇敘事詩。通過幾天的準備,看同學們是否把握了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呢?下面就請大家隨同學們的表演,一起重溫那段揪心的人間愛情悲劇吧。

  演出人物表:

  焦仲卿肖雪焦母吳倩

  劉蘭芝何林君劉母吳叔娥

  劉兄李婷婷媒婆趙純

  配音易玲玲等音響劉彪

  畫外音歐陽蘭珠

  師:看完演出,請同學們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本課本劇同學們演了幾幕?請按演出情節(jié)擬出小標題?

  2、這些情節(jié)是按什么順序進行敘述的?線索又是什么呢?

  3、試著對劇中的人物進行評價。

  明確上面三個問題(在課件上展示)

  4、學生采訪。(對本節(jié)課的得失進行評價)

  5、參演學生談演出體會。

  6、總結(jié)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并安排下次課的內(nèi)容。

  再次用熱烈的掌聲感謝蒞臨課堂指導的領導和老師們。結(jié)束。

  《孔雀東南飛》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一、學習敘事詩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xiàn)主題思想。

  二、了解封建家長制度和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

  三、了解偏義復詞、古今字的特點,掌握“相”、“迎”在不同語境里的用法。

  教學設想

  一、本文語言接近口語,而且注釋較詳,學生易讀懂詞句。同時全詩篇幅較長,不宜在課堂內(nèi)串講。因此,教學本文可從語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題思想;以“預習提示”為突破口,組織課堂教學。

  二、本文故事情節(jié)在民間廣為流傳,被改編成戲劇、電影等多種藝術(shù)形式,影響深廣。在教學本文時,有條件的學校可利用電教手段,或閱讀有關資料,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時數(shù)

  2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重點

  初步讀懂全詩,理清脈絡,掌握故事情節(jié)。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利用工具書和注釋,掃除詩中文字障礙。

  2.讀“單元知識和訓練”中“語言和語境”部分。明確:

 、俾(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語句的含義。

 、趯ι舷挛膬(nèi)容要形成整體認識。

  ③結(jié)合與作品相關的時代背景作深入理解。

  二、引導學生讀“預習提示”。

  1補充介紹: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構(gòu)。它的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玉臺新詠》由南朝陳朝徐陵編選,是《詩經(jīng)》、《楚辭》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詩總集。

  2.學生默讀“預習提示”,思考問題。

 、購谋磉_方式的角度看詩歌的發(fā)展,《孔雀東南飛》與《詩經(jīng)》、《涉江》有什么不同?(《詩經(jīng)》、《涉江》是抒情詩,《孔雀東南飛》是敘事詩。)

  ②本詩的主題思想是什么?(見“預習提示”)作者怎樣來表達主題思想的?(通過塑造焦仲卿、劉蘭芝的人物形象)作品主要從哪些方面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個性化的人物對話。)

  敘事詩和抒情詩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抒情詩,作者直接借景(或物)抒情。敘事詩借助于故事情節(jié)塑造的人物形象,來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詩歌的主題思想。讓我們循著敘事詩這條表達主題的線索,來讀這一首長篇敘事詩。古詩也常常寓抒情于敘事。

  三、釋詞。學生在閱讀本詩時,對以下三類詞理解容易產(chǎn)生歧義。教師需要加以點撥、歸納,使學生能舉一反三。

  1.古今異義。

  學生完成“思考和練習”題四,教師點撥。

  明確:這類詞古義和今義大相徑庭。如果把古義和今義混淆起來,就會產(chǎn)生歧義。

  2.一詞多義。

 、賹W生借助工具書完成“思考和練習”題五。

 、诮處燑c撥、歸納。

 、壑笇W生除“思考和練習”題五外,再從課文中找出帶有“相”字的句子,然后給予注音、釋義、歸類。

  這一類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讀音、詞義各不相同。我們可從分析語言環(huán)境入手,確定詞義和讀音。

  3.偏義復詞。

  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詞,連起來當作一個單詞使用,實際上只取其中一個詞的意義,另一個詞只作陪襯。

  舉例。

  四、理解全詩的故事情節(jié),進而掌握結(jié)構(gòu)。

  1.依照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線索,將全詩分成5部分,并給各部分擬一個小標題。

  標題能概括內(nèi)容即可,不必強求一律。

  2.在分析情節(jié)發(fā)展的基礎上,讓學生復述全詩內(nèi)容。

  要求:抓住主要情節(jié)進行復述,避免拖沓。

  3.概括內(nèi)容,要求用最簡短的話來介紹情節(jié)。

  明確:詩歌前面的“序”是全詩內(nèi)容最概括、最簡潔的介紹。(教師結(jié)合“序”進行講解)

  五、以設疑、析疑、釋疑的方式,分析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了解漢樂府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賦、比、興。

  1.本詩開頭兩句(第1段)游離開情節(jié)之外,是否可以刪去?為什么?

  明確:不能刪。這是民歌習用的起興手法。它為全詩制造一種徘徊顧戀的情調(diào),又有提攝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①第2段從13歲說到17歲,一一道來,是否太煩瑣?它與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什么關系?

  明確:不煩瑣。這是一種鋪陳手法,稱為“賦”。

  明確地表示要與蘭芝“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以此來向焦母求情。說明仲卿對愛情的珍惜和忠貞。

  2.聯(lián)系全文,理解“黃泉共為友”。

  明確:①向焦母求情時,仲卿表示與蘭芝永不分離的決心:“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谠诮鼓傅膲毫ο隆扒踩ド髂!”仲卿則表示了他堅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

 、墼诮鼓傅膟in威下,仲卿仍未改變初衷,對幸福生活還存一線希望:“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

 、茉谒蛣e蘭芝的途中,仲卿還是信誓旦旦:“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菰诘弥m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線希望已絕,他毅然表示:“吾獨向黃泉!”

 、尢m芝已死,活著又有什么意義?于是他——“自掛東南枝!

  由此可見,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愛情生活。后來的一切活動,都發(fā)端于“黃泉共為友”?梢韵胍姰敵跽f這句話時,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要是愛情破滅,就以死相抗!

  3.結(jié)合作品的時代背景,進一步理解“黃泉共為友”。

  故事發(fā)生在“漢末建安中”。當時的背景是: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儒家的那套倫理綱常逐漸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并發(fā)展到了相當完備嚴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規(guī)定有“七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規(guī)戒律。

  “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正是焦、劉悲劇的根本原因。在這一時代氛圍里,在焦母的yin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蘭芝一邊,表明與蘭芝“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的堅決態(tài)度,實在是難能可貴的。面對儒家所規(guī)定的.封建家長制度、封建禮教,焦仲卿舉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幟,無疑是茫茫長夜中的一道閃電!

  小結(jié):對語境體察得越充分,對語言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就越豐富。那么,我們對作品閱讀理解的水平就越高。

  二、分析人物形象。

  1.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主要塑造了哪兩個人物?(焦仲卿和劉蘭芝)從上文語言和語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樣一個人?(忠于愛情,對幸福生活熱烈追求,對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專制充滿叛逆精神)

  詩經(jīng)

  涉江

  (樂府詩)

  孔雀東南飛

  發(fā)展趨勢

  1.形勢

  四言

  雜言

  王言

  不為完善

  2.表現(xiàn)手法

  現(xiàn)實主義

  不斷豐富

  3.表達方式

  抒情詩

  抒情詩

  敘事詩

  不斷發(fā)展

  4.思想內(nèi)容

  奴隸制社會尖銳的

  階級對立

  愛國主義精神

  反封建思想

  不斷延伸

  五、概括學習敘事詩應注意的問題。

  敘事詩和抒情詩表達主題思想的方式不同,學習的方法也應有所區(qū)別。

  明確:

  1.利用注釋、工具書,掃除詩中文字障礙。

  2.注意語言和語境。

  3.理解形象所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

  4.體味古詩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六、布置作業(yè):

  1.分析焦母和劉兄的形象以及人物的典型意義。

  2.分析個性化的語言特色,完成“思考和練習”題二。

  3.以“惜別離”為題,發(fā)揮你的想象力,擴寫第9至12段。

  《孔雀東南飛》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一、學習敘事詩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xiàn)主題思想。

  二、了解封建家長制度和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

  三、了解偏義復詞、古今字的特點,掌握“相”、“迎”在不同語境里的用法。

  教學設想

  一、本文語言接近口語,而且注釋較詳,學生易讀懂詞句。同時全詩篇幅較長,不宜在課堂內(nèi)串講。因此,教學本文可從語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題思想;以“預習提示”為突破口,組織課堂教學。

  二、本文故事情節(jié)在民間廣為流傳,被改編成戲劇、電影等多種藝術(shù)形式,影響深廣。在教學本文時,有條件的學校可利用電教手段,或閱讀有關資料,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時數(shù)

  2教時

  教學重點

  初步讀懂全詩,理清脈絡,掌握故事情節(jié)。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布置課前預習。

  1.利用工具書和注釋,掃除詩中文字障礙。

  2.讀“單元知識和訓練”中“語言和語境”部分。明確:

  ①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語句的含義。

 、趯ι舷挛膬(nèi)容要形成整體認識。

 、劢Y(jié)合與作品相關的時代背景作深入理解。

  二、引導學生讀“預習提示”。

  1.補充介紹: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構(gòu)。它的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玉臺新詠》由南朝陳朝徐陵編選,是《詩經(jīng)》、《楚辭》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詩總集。

  2.學生默讀“預習提示”,思考問題。

  ①從表達方式的角度看詩歌的發(fā)展,《孔雀東南飛》與《詩經(jīng)》、《涉江》有什么不同?(《詩經(jīng)》、《涉江》是抒情詩,《孔雀東南飛》是敘事詩。)

 、诒驹姷闹黝}思想是什么?(見“預習提示”)作者怎樣來表達主題思想的?(通過塑造焦仲卿、劉蘭芝的人物形象)作品主要從哪些方面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個性化的人物對話。)

  敘事詩和抒情詩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抒情詩,作者直接借景(或物)抒情。敘事詩借助于故事情節(jié)塑造的人物形象,來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詩歌的主題思想。讓我們循著敘事詩這條表達主題的線索,來讀這一首長篇敘事詩。古詩也常常寓抒情于敘事。

  三、釋詞。學生在閱讀本詩時,對以下三類詞理解容易產(chǎn)生歧義。教師需要加以點撥、歸納,使學生能舉一反三。

  1.古今異義。

  學生完成“思考和練習”題四,教師點撥。

  明確:這類詞古義和今義大相徑庭。如果把古義和今義混淆起來,就會產(chǎn)生歧義。

  2.一詞多義。

  ①學生借助工具書完成“思考和練習”題五。

 、诮處燑c撥、歸納。

  ③指導學生除“思考和練習”題五外,再從課文中找出帶有“相”字的句子,然后給予注音、釋義、歸類。

  這一類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讀音、詞義各不相同。我們可從分析語言環(huán)境入手,確定詞義和讀音。

  3.偏義復詞。

  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詞,連起來當作一個單詞使用,實際上只取其中一個詞的意義,另一個詞只作陪襯。

  舉例。

  四、理解全詩的故事情節(jié),進而掌握結(jié)構(gòu)。

  1.依照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線索,將全詩分成5部分,并給各部分擬一個小標題。

  第1部分(1—2段)蘭芝自訴開端揭示矛盾

  第2部分(3—12段)遭遣盟誓發(fā)展推進矛盾

  第3部分(13—22段)被迫改嫁繼續(xù)發(fā)展繼續(xù)推進矛盾

  第4部分(24—32段)雙雙殉情高潮矛盾進入頂峰

  第5部分(33段)鴛鴦和鳴結(jié)局解決矛盾

  標題能概括內(nèi)容即可,不必強求一律。

  2.在分析情節(jié)發(fā)展的基礎上,讓學生復述全詩內(nèi)容。

  要求:抓住主要情節(jié)進行復述,避免拖沓。

  3.概括內(nèi)容,要求用最簡短的話來介紹情節(jié)。

  明確:詩歌前面的“序”是全詩內(nèi)容最概括、最簡潔的介紹。(教師結(jié)合“序”進行講解)

  五、以設疑、析疑、釋疑的方式,分析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了解漢樂府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賦、比、興。

  1.本詩開頭兩句(第1段)游離開情節(jié)之外,是否可以刪去?為什么?

  明確:不能刪。這是民歌習用的起興手法。它為全詩制造一種徘徊顧戀的情調(diào),又有提攝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①第2段從13歲說到17歲,一一道來,是否太煩瑣?它與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什么關系?

  明確:不煩瑣。這是一種鋪陳手法,稱為“賦”。

  這里寫得簡練而有層次,意在強調(diào)蘭芝從小聰明能干,多才多藝,很有教養(yǎng),為下文蘭芝被逐作鋪墊,以激起讀者的同情。

 、谝髮W生從詩中再找出使用鋪陳手法的文字。

  明確:第13段是第2內(nèi)容的重復,都是強調(diào)蘭芝從小聰明,很有教養(yǎng),但轉(zhuǎn)換了敘述的角度,使文章顯得錯落有致。

  第9段寫蘭芝臨別“嚴妝”又用了一段鋪陳,意在表現(xiàn)蘭芝被逐離開焦家前沉著、冷靜、鎮(zhèn)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無雙”,又為下文太守的兒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鋪墊。

 、鄣2段從時間上(13歲—17歲)作了縱的鋪陳,第9段則從妝束、服飾、姿態(tài)上作橫的鋪陳。無論那一種鋪陳,都對塑造人物形象、推進故事情節(jié)起了積極的作用。

  同學們初中時學過的樂府詩《陌上!罚诿鑼懬亓_敷的美貌時,也是用了橫的鋪陳。

  3.詩中兩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劉蘭芝比作蒲葦,是否顯得累贅?這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何關系?

  明確:這個比喻第一次出自劉蘭芝之口,表示劉蘭芝對愛情堅貞不渝,永不變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說的,他用這個比喻來責問劉蘭芝為什么改變初衷。表明人物之間產(chǎn)生了誤會,出現(xiàn)了分歧。這兩次比喻和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瀾,使情節(jié)曲折起伏,生動感人。

  小結(jié):賦、比、興是樂府詩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它對推動故事情節(jié)、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積極的作用。所以我們在學習樂府詩時應予以重視。

  六、布置作業(yè):

  1.分析“自”字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里的讀音和詞義。

  2.給家里人講述故事《孔雀東南飛》。

  第二教時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敘事詩表現(xiàn)主題的方法和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

  教學過程

  一、結(jié)合語境,理解“黃泉共為友”。

  1.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黃泉共為友”的含義。

  明確:在揭示了婆媳之間的矛盾后,焦仲卿明確地表示要與蘭芝“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以此來向焦母求情。說明仲卿對愛情的珍惜和忠貞。

  2.聯(lián)系全文,理解“黃泉共為友”。

  明確:①向焦母求情時,仲卿表示與蘭芝永不分離的決心:“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②在焦母的壓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則表示了他堅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

  ③在焦母的威壓下,仲卿仍未改變初衷,對幸福生活還存一線希望:“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

 、茉谒蛣e蘭芝的途中,仲卿還是信誓旦旦:“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菰诘弥m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線希望已絕,他毅然表示:“吾獨向黃泉!”

  ⑥蘭芝已死,活著又有什么意義?于是他——“自掛東南枝!

  由此可見,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愛情生活。后來的一切活動,都發(fā)端于“黃泉共為友”?梢韵胍姰敵跽f這句話時,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要是愛情破滅,就以死相抗!

  3.結(jié)合作品的時代背景,進一步理解“黃泉共為友”。

  故事發(fā)生在“漢末建安中”。當時的背景是: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儒家的那套倫理綱常逐漸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并發(fā)展到了相當完備嚴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規(guī)定有“七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規(guī)戒律。

  “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正是焦、劉悲劇的根本原因。在這一時代氛圍里,在焦母的威壓下,焦仲卿敢于站在蘭芝一邊,表明與蘭芝“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的堅決態(tài)度,實在是難能可貴的。面對儒家所規(guī)定的封建家長制度、封建禮教,焦仲卿舉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幟,無疑是茫茫長夜中的一道閃電!

  小結(jié):對語境體察得越充分,對語言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就越豐富。那么,我們對作品閱讀理解的水平就越高。

  二、分析人物形象。

  1.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主要塑造了哪兩個人物?(焦仲卿和劉蘭芝)從上文語言和語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樣一個人?(忠于愛情,對幸福生活熱烈追求,對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專制充滿叛逆精神)

  2.試分析劉蘭芝的形象。

  劉蘭芝是一個聰明、善良、愛勞動、重感情,忠于愛情的人。面對封建家長制的專橫和兇殘,她無所畏懼。她是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光輝的婦女形象之一。

  3.現(xiàn)實主義要求刻畫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性格,從而達到反映生活本質(zhì)的目的。我們從焦、劉身上可以看到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由學生討論,然后總結(jié)。)

  4.學生歸納這首詩的中心思想。(印證“預習提示”)

  三、討論我國古代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如果說《詩經(jīng)》中的民歌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傳統(tǒng)中的源頭,屈原的《涉江》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那么,《孔雀東南飛》屬于哪一種?

  明確:本詩以孔雀失偶起興,以鴛鴦雙飛作結(jié),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而中間敘述焦、劉愛情悲劇,則多用現(xiàn)實主義描寫手法。統(tǒng)觀全文,作者使開頭、中間、傳統(tǒng)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組成一個完美的藝術(shù)整體。這是一篇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有機結(jié)合的杰作。

  四、試比較本單元學過的三篇課文。

  明確:

  五、概括學習敘事詩應注意的問題。

  敘事詩和抒情詩表達主題思想的方式不同,學習的方法也應有所區(qū)別。

  明確:

  1.利用注釋、工具書,掃除詩中文字障礙。

  2.注意語言和語境。

  3.理解形象所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

  4.體味古詩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六、布置作業(yè):

  1.分析焦母的劉兄的形象以及人物的典型意義。

  2.分析個性化的語言特色,完成“思考和練習”題二。

  3.以“惜別離”為題,發(fā)揮你的想象力,擴寫第9至12段。

  《孔雀東南飛》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樂府詩特點,主要篇目

  2、了解本詩情節(jié)及人物

  3、通過對比詩歌和戲曲電影的不同表現(xiàn)手法,學習其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學重點:

  目標三

  教學難點:

  體會對比兩種文學樣式

  課時安排:

  3第一課時接觸本詩,了解大概。完成目標1、2。

  第2、3課時看電影完成目標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一句營造怎樣的氣氛?全詩籠罩一股悲劇氣氛,以仲卿蘭之的別離抗婚殉情為線索敘述故事,塑造了幾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他們對封建家長制的反抗和對愛情的`忠貞不渝之情。

  1,情節(jié)(誦讀):

  起興開頭,奠定悲涼的感情基調(diào)

  開頭:蘭芝自遣

  發(fā)展:夫妻誓別

  發(fā)展:蘭芝抗婚

  高潮:雙雙殉情

  尾聲:告誡后人。

  2,人物形象:結(jié)合課后作業(yè)和文中語句分析(保留學生見解):

  劉蘭芝:勤勞、聰明賢惠、知書達理、忠貞不渝、有反抗精神。

  焦仲卿:懦弱、愚孝、外柔內(nèi)剛、忠貞不渝、克盡職守。

  焦母:專橫不講理

  小結(jié):一起回憶詩歌內(nèi)容

  作業(yè):找出文中的偏義復詞和同義復詞以及“相”的不同用法

  第二課時

  復習上節(jié)內(nèi)容,提問:

  1,文學常識,主要內(nèi)容,提出小序的作用

  2,情節(jié)回放:誦讀鋪陳排比部分。講解末段浪漫主義手法以及它的作用(使悲劇氣氛更濃郁)

  講解本節(jié)課內(nèi)容:點出文中難點字詞,如古今異義等

  1,同義復詞:謂言無罪過女行無偏斜會不相從許伶俜縈苦辛留待作遺施今日被驅(qū)遣不久當歸還逼迫兼弟兄卿當日勝貴

  2,偏義復詞:便可白公姥晝夜勤作息我有親父兄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其日牛馬嘶

  3,“相“字用法:

  a,副詞,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偏指一方:可代指“你“我”“他”等

  比如:(你)會不相從許還必相迎取誓天不相負

  誓不相隔卿(與卿復指)

  (我)及時相遣歸嬉戲莫相忘

 。ㄋ/他)好自相扶將躡履相逢迎悵然遙相望

  b,副詞,互相

  例如:相見常日稀久久莫相忘六合正相應葉葉相交通

  枝枝相覆蓋仰頭相向鳴黃泉下相見

  c,xiang4名詞,相貌兒已薄祿相

  d,名詞“宰相“或者動詞“輔佐“

  4,互文修辭(注意翻譯)

  左手持刀尺右手執(zhí)綾羅

  作業(yè):全詩以故事情節(jié)為線索展開敘述,塑造了幾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同學們要注意觀察文中塑造人物的方法,找出其中的重點段落,體會人物性格。我們將觀看戲劇《孔雀東南飛》,比較詩歌和戲劇在表達方面的不同特點。

  第三課時觀看戲劇

  《孔雀東南飛》教案 篇7

  【背景與概述】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熱情謳歌了高貴的愛情,閃爍著人性的光輝;它語言優(yōu)美、激情四溢,是一篇傳世佳作。教師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通過學習作品,品味語言,分析意境,培養(yǎng)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陶冶性情思索人生,感受愛情的純潔與高貴。

  在具體的備課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本首詩歌可講的東西實在太多。比如,在內(nèi)容方面可以分析劉蘭芝的藝術(shù)形象,可以分析劉蘭芝的反抗方式的選擇,可以分析導致焦劉愛情悲劇的原因,還可以分析焦母變態(tài)心理;在藝術(shù)手法方面,可以學習通過個性化的人物對話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的手法,可以學習比興手法和浪漫色彩的運用,可以了解雙線交替推進的情節(jié)推進方式,還可以學習本詩繁簡得當?shù)募舨煤弯伵诺膶懽魇址āR朐诙潭痰膬晒?jié)課的時間里,讓學生對本詩有一個從零點起步到深刻的認識,其難度是很大的。到底應該講些什么?怎么講呢?

  新課改新課堂要求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意識。在經(jīng)過深思熟慮之后,我決定把講什么的權(quán)利全權(quán)放給學生,即學生想聽什么,我講什么。授課方式以學生自學──提問──研究為主。結(jié)果,學生思維活躍,探究熱烈而踴躍,教師也從中受到啟發(fā),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并超越了預想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以學生自學為主,主要是了解詩歌大意,結(jié)合課下注解和字典掃清文字障礙,并對詩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教師的任務一是幫助學生回答有關字詞方面的疑難問題,一是搜集學生提出的問題。在下課之前,經(jīng)過整理,我搜集到了以下問題:

  1、古代婦女要講三從四德,其中有“夫死從子”一條,為何焦母可以不聽焦仲卿的,反而要焦仲卿聽自己的呢?

  2、焦母可以為焦仲卿納妾,為什么一定要休了劉蘭芝呢?

  3、焦仲卿和劉蘭芝可以私奔嗎?

  4、為什么不把劉蘭芝假裝送回娘家,說是探望老人,住幾天,再接回去?

  5、劉蘭芝漂亮、溫柔、賢惠,門戶也不差,為何焦仲卿的母親仍看不上她?

  6、古代女子被休了,怎么還會有人提親?

  7、劉蘭芝被休回家時自己發(fā)誓不再改嫁,而在哥哥的逼迫下她為什么又答應再嫁,可最后又投水自盡?

  8、造成焦劉悲劇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嗎?

  9、焦仲卿的母親是位好母親嗎?

  10、為什么焦仲卿、劉蘭芝會對愛情這么奮不顧身,值得嗎?

  這些問題一經(jīng)提出,學生們很感興趣。我布置的作業(yè)就是:4人小組就其中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討論,并記錄其中的3~4個討論內(nèi)容。其中尤其說明在回答第6個問題的時候,要有實例支撐,希望同學查閱資料。而對學生提出的第1個問題,在備課的時候,我也沒有考慮到,因此第一課時結(jié)束后,我也馬上投入到了二次備課當中。

  第二課時的教學,就是由解決學生感興趣的疑難問題入手,進一步深入理解把握課文內(nèi)容。在這些問題中,有的問題比較淺顯,屬于個別學生看書不夠仔細造成的,如第4題,有的問題屬于老師們在備課時就已經(jīng)達成共識的問題,如第2、5、9題,這里就不再詳述,只把我認為有新意、有特色的幾個題目按講課時的順序介紹一下。

  第1題,古代婦女要講三從四德,其中有“夫死從子”一條,為何焦母可以不聽焦仲卿的,反而要焦仲卿聽自己的呢?這個問題學生的回答不令人滿意,于是我適時拋出了我的答案:“同學們,在讀本上有一篇文章叫《<孔雀東南飛>的主題與人物》,閱讀本文,應該可以給大家滿意的答案!贝嗽捯怀,學生們馬上拿出書來,帶著問題速讀起來。5分鐘后,學生對此問題好像已經(jīng)明白了。這時,我叫起了當時提出這個問題的同學,問她是否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她的答案是:“第一,封建的‘孝德’,使焦母實施了對兒子的專橫統(tǒng)治,使焦仲卿對焦母一直言聽計從;第二,焦仲卿從小在性格強悍的焦母撫養(yǎng)下,逐漸形成了相對軟弱的性格和服從母命的習慣,不到絕望之時,是不會公然違反焦母的意愿的。所以,焦仲卿只能聽焦母的。焦仲卿的性格如果象劉兄,那焦母就可能象劉母那樣,只能聽焦仲卿的了。”她的回答完美、精彩,把想提反面意見的同學說得口服心服,點頭稱是。

  第3題,焦仲卿和劉蘭芝可以私奔嗎?對這個問題,學生的回答也是很熱烈的。有一個同學答道:“劉蘭芝讓我想起了祥林嫂。祥林嫂即使離開了魯鎮(zhèn)也是不可能活的。因為她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是不可能容納她的,不僅統(tǒng)治階級不接納她,和她同樣階級的人也是不能容納她的,她自己也覺得自己有問題,因為大家都真誠的相信,當時的制度是對的,錯的只是祥林嫂。而劉蘭芝和祥林嫂在這一點上的遭遇是一樣的。所以,焦仲卿和劉蘭芝不可能私奔!边@個同學的答案結(jié)束了大家對這一問題的爭論。

  第6題,古代女子被休了,怎么還會有人提親?請用你查到的實例來證明。一個同學回答到:“在當時的社會,再婚行為很普遍,尤其是那些人品才貌出眾者。西漢卓文君新寡,司馬相如以琴挑之,一曲《鳳求凰》,卓文君便隨司馬相如私奔了。東漢鄧元儀之妻被休后嫁給華仲,華仲做了大官,偕妻過街市,令鄧元儀羨慕不已。東漢末蔡琰(文姬)初嫁衛(wèi)仲道,后為亂兵所擄,嫁匈奴,曹操用金璧贖回,改嫁官吏董祀。劉備取了劉琮的遺孀。魏文帝曹丕娶了袁術(shù)的兒媳婦甄氏。吳主孫權(quán)就曾納喪偶婦女徐夫人為妃。諸如此類,不可勝數(shù)!彼幕卮穑臀也榈降膬(nèi)容是一致的。我只是順著這個問題往下延伸了一步:“任何事情都要經(jīng)歷一個發(fā)展、完善的過程的。一直到南宋,‘程朱’理學進一步完備了封建禮教,禮教之風日趨嚴厲,三綱五常盛行,寡婦再嫁就是大逆不道的.了!

  第8題,造成焦劉悲劇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嗎?我覺得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因為這說明學生思考問題已經(jīng)是全面的、辨證的了。但是,他們思考問題的時候雖然有了全面的意識,可受到眼界的限制,認識問題的深度還不夠,只能限制在盲目的母愛、焦仲卿性格的軟弱上。因此,這個問題主要由我來給學生講解。我結(jié)合第9題,焦仲卿的母親是位好母親嗎?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拓展。

  1、封建禮教的戕害!抖Y記本命》中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苯鼓钙群⑻m芝用的是第一條!抖Y記》中還規(guī)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苯鼓笁褐平怪偾溆玫木褪切㈨樳@一條。

  2、寡母畸形的“戀子情節(jié)”導致了焦母不能容忍焦仲卿與劉蘭芝之間真摯熱烈的愛情。這種悲劇,在幾千年的中國封建禮教制度和家長制度的摧殘下,已經(jīng)多得不可勝數(shù),使無數(shù)美麗的愛情成為“牽牛織女”,化作“雙飛蝴蝶”,飛出“東南孔雀”,筑就“血淚沈園”!南宋年間,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因在科場上秉筆直言,抒發(fā)抗金憂國之情,而名落孫山。陸游父母遂安排他與表妹唐琬成婚。陸游和唐琬結(jié)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陸游母親對此不悅,她認為唐琬成天彈琴吟詩,不但有失婦道,而且有誤兒子的功名前程。在母親壓力下,陸游被迫休妻,無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虛玄的命運八字活活拆散這對夫妻,唐琬另與趙士程結(jié)婚。一日,唐琬與趙士程來到沈園,與陸游相遇,陸游百感交集,提筆在粉墻上留下了傳世經(jīng)典的《釵頭鳳》。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挹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唐婉再游沈園,和之。不久抑郁而亡。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3、中國家庭的機制決定了中國的公公婆婆娶兒媳的目的是給家庭娶一個管家婆。

  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里,娶妻不是個人的事,而是整個家庭的事。對公公婆婆來說,他們?yōu)槭裁匆獮樽约骸叭⑾眿D”而不為兒子“娶老婆“呢?

  給兒子娶老婆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固然是問題的一個方面,但是另一個更重要的方面則是要給祖輩及自己開創(chuàng)的家業(yè)選擇一個靠得住的女家長,這樣,是不是兒子的好妻子已經(jīng)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否忠于自己,是否忠于交給她的這份家業(yè)。一副龐大的家業(yè)當然要比去做一個好妻子重要的得多!這就是中國家庭娶媳婦的真正原因。

  由于要交給她家業(yè),由于要將她培養(yǎng)成一個未來的女管家,而她又是一個外來者,“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為了防止她將來“篡位”,最重要的工作便是要對她進行考驗與教育,只有在確認為是自家人后才放心將權(quán)杖交給她!

  事實上,媳婦變成婆婆是由于家庭機制造成的結(jié)果。正如前面所言,家族娶媳婦是選擇一個未來的管理者,一個未來的管家婆,她的職責就是為了將來做好婆婆。因此,一旦自己的兒子娶了新媳婦,她便自然又扮演起督察、教育、訓練的責任了。……多年的路走成河,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因此,中國的婆婆常以更嚴苛的眼光來要求新媳婦,而且常常愈是一個好母親而愈是成為惡婆。

  【教學效果】

  課結(jié)束了,學生人人沉浸在焦劉的忠貞的愛情里面。我又布置了作業(yè):“以‘美哉,劉蘭芝!’或‘惜乎,劉蘭芝!’為題,寫一篇200字左右的贊美性文字,要求感情真摯,言之有物!庇脕頇z查本課的教學效果。事實證明,無論是課堂氣氛,學生的反應還是課后的小隨筆,效果都是理想的,甚至超越了備課時希望達到的效果。學生由開始的“了解一點”發(fā)展到充分理解,產(chǎn)生共鳴?傊@堂課是成功的,成功就成功在把閱讀理解的權(quán)力完全還給了學生,是老師跟著學生走,而不是讓學生跟著老師走。

  【教后反思】

  這節(jié)課給了我很多的啟發(fā),這里只從兩個感受最深的方面進行總結(jié)。

  1、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能力的要求是:“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fā)、評價和質(zhì)疑。”對高中生而言,這是至關重要的。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在《課堂教學怎樣才能影響人的行為》一文中指出:“凡是可以交給別人的東西,相對地,都是無用的,對于他的行為影響很少,或根本沒有影響。……能夠影響一個人的行為的知識,只能是他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轉(zhuǎn)化為已有的知識!遍喿x與鑒賞的教學也是如此,沒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單純傳授式的課文分析基本上是無用的知識,它不能真正培養(yǎng)起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語文是一門最富有開放性的課程,對文本的閱讀何理解,常常存在著諸多可能性,高中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更應反應在對文本的多元解讀方面。當學生憑借自己的經(jīng)驗積累何知識結(jié)構(gòu)進行閱讀時,實際上是在進行文本意義上的再一次建構(gòu),就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疑問,會對文本作出自己特有的分析和判斷;在一種群體的對話進程中,各種意見會相互碰撞、交流,學生的提問、質(zhì)疑、反駁或批判,必然會形成對同一文本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理解,而這些理解往往對文本的整體性透視而言具有不同層次的合理性。因而,在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

  2、對話式教學,語文教學的最佳授課方式。

  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說,沒有一種方式,比師生之間底對話更能提高溝通能力,更能啟發(fā)思維技能。對話方法最有利于學生底真正意義上的思維,而不是僅僅靠復述書本答案或教師的講解內(nèi)容可以完成學習任務。有論者指出,對話式教學,不是對概念或觀點底認同,而是一種開放的、發(fā)展底教學佳境,它需要問題和干擾的出現(xiàn),通過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多重觀點和解釋的碰撞、消解、轉(zhuǎn)化,走向融合和升華,在探究的過程中激發(fā)生命智慧和創(chuàng)造潛能。在這里,問題和干擾不但不是教學中消極的因素,恰恰相反,它是對話得以發(fā)生和進行的必要條件。所以在閱讀教學的實施中應注意避免幾種情況:一是設法回避問題和干擾的發(fā)生,讓學生被動接受預設的對課文的確定解釋;二是不能容忍學生對課文產(chǎn)生看來荒唐、其實是富有想象力的想法;三是離開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概念化的解釋課文,而不是引導學生通過感悟、體驗、品味對課文進行閱讀和鑒賞。在這里還要注意的是:“閱讀中的對話和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薄敖處煹狞c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最后,對話式教學,不僅不是讓教師不充分備課,反而要求教師準備豐富的背景知識,必須認真考慮要向?qū)W生提出哪些問題,以及學生可能會提出哪些問題。

  【困惑】

  在探討本文的悲劇結(jié)局時,不少學生談到了劉蘭芝死的不值得,明顯得表現(xiàn)出對愛情的貶低,該如何面對、引導學生的這種思想?

  《孔雀東南飛》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這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及人物性格。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熱愛。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對詩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

  難點:理解劉蘭芝和焦仲卿愛情悲劇的根源與意義。

  教法和學法

  教法分析

  這首詩歌的教法通常是:從詞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題的提煉,再到藝術(shù)手段的分析。我想將這首詩改編成小話劇,并在課內(nèi)演出,將比較抽象的詩歌改編為直觀性很強的話劇;同時擴展閱讀空間進行比較閱讀,在不同的形式轉(zhuǎn)換中深入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人物性格和藝術(shù)特征。主要采用三種教學方法:

 。1)互動教學

 。2)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

 。3)比較閱讀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此類詩歌時,大多是等著老師來分析,自己做筆記,缺乏主動性,在學習這首詩時,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詩歌的改編和話劇的表演中,作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憐愛,萬種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時候,秋聲格外讓人悲。天若不盡人意,我愿生死相隨,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殘照斜陽,萬木低垂,情深的時候,哪種離別不傷悲?這次癡心赴水何時何地相會?我愿有情人共飲一江水。紅塵外,柔情內(nèi),有沒有斷腸的淚。我愿有情人共飲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對,今生何懼何悔。

  這首歌曲調(diào)低沉舒緩,非常符合原詩的意境,而屠洪剛的演唱絲絲入扣,深沉含蓄,對劉蘭芝“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較細微,可以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也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有初步的認識。

  (二)課前檢查

  1、對原詩的改編是否忠于原作?

  2、能否把握基本矛盾?

  3、結(jié)構(gòu)安排是否合理?

 。ㄈ┌才艑W生表演

  1、劇本分兩部分:劉蘭芝在焦府為第一幕,回到劉家為第二幕。兩幕之中可各分幾場,讓學生分組表演。

  2、結(jié)尾部分處理:配樂朗誦,采用《化蝶》樂曲為背景音樂,由一位同學在背景音樂中用低緩壓抑的語調(diào)來朗讀:兩家求和葬,和葬華山旁。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我愿有情人,共飲一江水。

  用《化蝶》樂曲來演繹,使話劇難以表現(xiàn)的浪漫主義結(jié)尾得到了很好地處理。朗誦的最后四句是借用歌曲《孔雀東南飛》里的句子,既吻合原詩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意境,又表達出結(jié)尾部分人們美好的愿望。如泣如訴的配樂朗誦自然地將劇情推向高潮,讓學生沉浸在音樂中,忘情于故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ㄋ模┭莩鼋Y(jié)束后,教師提出如下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并回答。

  1、提問:剛才演出的小話劇中,同是感情深厚,愛情專一,敢于反抗的劉蘭芝和焦仲卿有何不同?同是封建家長制的代表,焦母和劉兄的思想性格有何差異。

  明確:劉蘭芝對封建家長制有清醒的認識,不抱任何幻想;而焦仲卿對封建家長制有一定的幻想,性格比較軟弱。焦母體現(xiàn)的是封建家長的'冷酷自私,專制蠻橫;劉兄貪財慕勢,是一個勢利小人,體現(xiàn)了封建家長的庸俗和丑陋。

  說明:該問引導學生進行同中有異的比較,以養(yǎng)成細微之處留心的習慣,并進而深入體會作品的思想意義和藝術(shù)特征。

  2、提問:從詩歌中看,劉蘭芝是一個美麗的女子,她具有許多美好的品德。那么這樣一個優(yōu)秀女子為什么卻被“遣歸”了呢?

  明確:詩中說焦劉二人“共事二三年”,可尚無孩子,在“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封建時代,“無后”是一個女子致命的弱點。再者作為一個獨自撫養(yǎng)兒子寡居多年的母親,焦母無法理解也不能容忍焦仲卿與劉蘭芝間真摯熱烈的愛情。

  說明:這問題有很大的思維空間,可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獨立回答問題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

  南宋時,著名愛國詩人陸游與表妹唐琬成婚。陸游和唐琬結(jié)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陸游母親對此不悅,她認為唐琬成天彈琴吟詩,不但有失婦道,而且有誤兒子的功名前程。在母親壓力下,陸游被迫休妻,另娶他人,唐琬另與趙士程結(jié)婚。一日,唐琬與趙士程來到沈園,恰巧與陸游相遇,一對有情人相對無言。陸游百感交集,提筆在粉墻上留下了傳世經(jīng)典的《釵頭鳳》。唐婉再游沈園,見到這首詞,和之。不久唐琬抑郁而亡,而陸游也抱恨終生。

  播放這兩首詞的朗誦。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挹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說明:這一內(nèi)容的擴展,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閱讀進一步理解封建禮教對青年人愛情婚姻生活的摧殘及其吃人的本質(zhì)。

  梁祝的化蝶,焦劉的孔雀東南飛,陸唐的釵頭鳳,哪個不是以悲劇結(jié)尾,哪個不沾染著青年人的血淚,從中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造成這一切悲劇的劊子手就是封建禮教。幾千年來,冷酷的封建禮教,使無數(shù)美麗的愛情成為“牽?椗,化作“雙飛蝴蝶”,飛出“東南孔雀”,筑就“血淚沈園”。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無數(shù)的悲劇后面,還有千百年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執(zhí)著地追求。

 。┎贾米鳂I(yè)

  思考:焦仲卿的母親愛她的兒子,為什么又處心積慮地毀滅她兒子的美滿婚姻?

  反思

  語文教學中可以打破文體的限制,從興趣出發(fā),從藝術(shù)相通原則入手,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樣堅持下去,就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搞好素質(zhì)教育。

  《孔雀東南飛》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義復詞,古今異義詞及一詞多義。

  2、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矛盾沖突和曲折情節(jié)),鑒賞人物形象,挖掘悲劇根源。

  3、深理解賦、比、興和浪漫主義手法在抒情上的藝術(shù)效果。

  【教學重點】

  1、理清敘事詩的矛盾沖突和曲折情節(jié)。

  2、了解敘事詩中通過人物對話揭示人物形象的藝術(shù)性。

  【教學難點】

  1、品味詩歌的民歌氣息和抒情意味。

  2、體味詩歌的悲劇意蘊。

  一.導入

  幾千年來,封建禮教、家長制等傳統(tǒng)文化的冷漠與殘酷,使無數(shù)美麗的愛情成為“牽?椗保鳌半p飛蝴蝶”,飛出“東南孔雀”,筑就“血淚沈園”!

  《上邪》 (蒼天。 一位女子癡迷而摯烈的愛情誓言。(兩漢樂府)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為誓!吧綗o陵”以下連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來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愛,深情奇想,確是“短章中神品”。

  滴下釵頭多少淚,沈家園里草猶悲!

  南宋年間,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因在科場上秉筆直言,抒發(fā)抗金憂國之情,而名落孫山。陸游父母遂安排他與表妹唐琬成婚。陸游和唐琬結(jié)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陸游母親對此不悅,她認為唐琬成天彈琴吟詩,不但有失婦道,而且有誤兒子的功名前程。在母親壓力下,陸游被迫休妻,無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虛玄的命運八字活活拆散這對夫妻,唐琬另與趙士程結(jié)婚。一日,唐琬與趙士程來到沈園,與陸游相遇,陸游百感交集,提筆在粉墻上留下了傳世經(jīng)典的《釵頭鳳》。唐婉再游沈園,和之。不久抑郁而亡。

  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傳說: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永隔天河、梁山伯與祝英臺化蝶 白娘子與許仙

  頑強的生命可以擺脫精神枷鎖。只要矢志不渝,執(zhí)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會實現(xiàn)。

  今天我們就來說下發(fā)生在兩漢時期的一段凄慘而又悲壯的愛情故事,它就是孔雀東南飛。

  二、解題

  1、本詩原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選自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臺新詠》,這是我國最早的樂府詩集。本詩時保留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長的一首長篇敘事詩。稱“古今第一首長詩”(區(qū)別于第一首長篇抒情詩:離騷)。與《木蘭辭》合稱 “樂府雙璧”

  2、文學常識

 。1)、樂府和樂府詩: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構(gòu)。它的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2)、“樂府雙璧”: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和北朝樂府《木蘭辭》。

 。3)、《玉臺新詠》由南朝陳朝徐陵編選,是《詩經(jīng)》、《楚辭》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詩總集。

  3、基礎知識

  1、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寫作時為了增強某種表達效果,把本應該合在一起說的話臨時拆開,使同句或相鄰句中所用的詞相互補充,相互滲透,理解時又應該合在一起的一種修辭方法。

  2、偏義復詞:一個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gòu)成,其中只有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語素不表示意義,只作陪襯。

  三、課文把握

  1、詩歌結(jié)構(gòu):

  層次 章節(jié) 標題 情節(jié)段落

  起興 首 句 托物起興

  第一部分 “十三能織素”—“及時相遣歸” 蘭芝自訴 開端

  第二部分 “府吏得聞之”—“二情同依依” 夫妻誓別 發(fā)展(一)

  第三部分 “入門上家堂”—“郁郁登郡門” 蘭芝抗婚 發(fā)展(二)

  第四部分 “阿母謂阿女”—“自掛東南枝” 雙雙殉情 高潮

  第五部分 最后一節(jié) 化鳥雙飛 尾聲

  四、課文分析

  1、概括詩前小序的內(nèi)容

  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結(jié)局,作詩的緣由。

  2、詩歌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兼用比興,以孔雀失偶來暗示夫妻離別。孔雀徘徊反顧為全詩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調(diào)。統(tǒng)攝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3、尾聲化為鴛鴦充滿了什么色彩,結(jié)構(gòu)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義色彩,呼應開頭寄托人們追求戀愛自由,生活幸福的強烈愿望。

  4、欣賞鋪陳、排比、比興的藝術(shù)手法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的`開頭,“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啾保@是縱的鋪陳,按時間順序,突出劉蘭芝多才多藝、有教養(yǎng)的特點。羅列數(shù)字,應作為互文看,交叉表述。橫的鋪陳如寫蘭芝離家的打扮,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夸張性的鋪陳,旨在描寫她的美,更表現(xiàn)她的從容鎮(zhèn)定;寫太守辦喜事豪華排場,顯示蘭芝不為富貴所動的節(jié)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蘭芝、仲仲卿的悲之對照,強化了悲劇性。本詩的鋪陳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為詩歌帶來了聲律和色彩之美。

  5、總結(jié)

  本詩是敘事詩,不但有人物,作者還以白描手法極其生動地刻畫了人物內(nèi)性格。從現(xiàn)在的內(nèi)容看來,這首長詩在它出世以后似乎經(jīng)過一個時期的傳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傳唱中逐漸地豐富起來的,因而每一個人物身上都滲透著勞動人民的感情。這種感情不

  僅表現(xiàn)為愛憎分明,而且顯示了銖兩悉際。作者否定了一切該否定的東西,也肯定了一切應該肯定的東西,然后無淪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個簡單的公式,而是通過復雜和具體的描寫,暗示人物的社會地位和個性特點,給予他們以恰如其分的評價。從作者聽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論,不能不說,這是現(xiàn)實主義藝術(shù)創(chuàng)造在我國古典文學中一個杰出的范例。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相關章節(jié)。

  2.以“惜別離”為題,發(fā)揮你的想象力,擴寫第9至12段。

【《孔雀東南飛》教案】相關文章:

“孔雀東南飛”教案03-14

《孔雀東南飛》教案01-03

《孔雀東南飛》教案03-31

孔雀東南飛并序教案01-24

精選《孔雀東南飛》教案四篇10-29

《孔雀東南飛》教案精選15篇03-30

“孔雀東南飛”教案15篇03-14

《孔雀東南飛》教案(15篇)03-11

《孔雀東南飛》教案15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