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班教案模板集合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有趣的游戲中感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2、培養(yǎng)幼兒的分析推理能力、知識的遷移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3、引導幼兒運用組成式來學習6的第三組加減,并理解分合式與算式的關系。
活動準備
1、課件:數學卡2—76
2、小粘貼若干,6的第一、二組加減算式。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口袋(內裝6的第一、二組加減算式),引起興趣,組織游戲,復習6的第一、二組加減。
教師:小朋友,今天我們來玩放鞭炮的.游戲,如果小朋友正確念出鞭炮上書寫的算式和得數時
就放響炮,當聽到錯誤的算式和得數時,就放“啞炮”,并發(fā)出“嘶”的聲音。
教師:剛才我們的鞭炮放得又響又脆。
請你們觀看這幾個算式中有哪幾個數字呢?
二、展開
1、引導幼兒進一步分析分合式與算式的關系。
。1)一個分合式能夠變出幾個加減算式?幾個加法算式?幾個減法算式?
。2)在加法算式中有一個什么規(guī)律?在減法算式中有一個什么規(guī)律?
小結:一個分合式能夠變出4個加減算式,2個加法算式,2個減法算式,
在加法算式中,加號兩遍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在減法算式中,等號兩別的數交換位置,算式依然正確。
2、引導幼兒正確認讀6的第一、二組加減算式。
3、出示6的第三組分合式,引導幼兒分析分合式的構成。
教師:請小朋友根據這個分合式寫出加減算式。
4、課件展示6的第三組加減算式,引導幼兒集體讀出算式。
引發(fā)思考:為什么這個分合式只能變出兩個算式呢?
小結:當分合式里的兩個部分數相同時,只能變出一個加減算式,這是一種特殊情況。
5、游戲“放鞭炮”鞏固6 的加減:出示口袋,教師擊鼓幼兒傳口袋,鼓聲停止,口袋在誰手中,
誰從口袋中抽取一個算式,正確讀出算式和得數,正確后全體幼兒放鞭炮。
三、結束
小結:今天小朋友們表現很好,積極動腦,回答問題,尋找規(guī)律,學習算式,人人都是“智慧之星”,為自己鼓掌祝賀,自然結束!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理解小袋鼠幫媽媽的畫面內容,讓幼兒體驗能夠幫媽媽做事了的長大的快樂。
2:加強幼兒對常見蔬菜名稱及對蔬菜基本特征的認識。
3:鼓勵幼兒開動腦筋,能用各種方式來表達故事內容。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jié)。
5: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幼兒是否真的理解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讓幼兒用各種方式表達好故事內容。
活動準備
1:袋鼠布偶娃娃兩只。
2:幼兒用書 小袋鼠幫媽媽
3:教學掛圖 小袋鼠幫媽媽
活動過程:
1, 故事引入:
(將袋鼠布偶藏到身后,,讓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動物。)
將故事生動形象的講給幼兒聽。
2,復述一遍:
有很多小朋友聽懂故事勒,但還有一些小朋友內有完全聽懂,老師再講一遍。
故事講完畢,出示掛圖:
提出問題:這是誰?發(fā)生了什么事?
3,引導幼兒看圖理解。
我們邊看邊想:故事里說了什么事情?
請幼兒互相討論:
這個故事主要說了些什么?小袋鼠是怎樣幫助辛苦的媽媽的?
利用教學掛圖,幫助幼兒理解重要情節(jié):
“小袋鼠為什么要跳出媽媽的大口袋?”
“你是從哪里看出來袋鼠媽媽很累的?”
“小袋鼠又是怎么做的'呢?
4,角色扮演。
請小朋友表演故事情節(jié),應道小袋鼠體驗袋鼠媽媽的內心感受。
“小袋鼠幫助媽媽做了那么多的事,它心里是怎么想的?”
5,討論思考。
“看完故事,你有什么問題嗎?”
6課題延伸。
教師扮演袋鼠媽媽,今天袋鼠媽媽在菜場里買了很多菜,(白菜、蘿卜、冬瓜等)我想請孩子們幫媽媽把蔬菜搬到一定的地方,分類放好。(讓幼兒認識各種蔬菜的正確名稱及基本特征)
教學反思
這是幼兒中班的一節(jié)語言課。在活動中,幼兒充分感受、體驗了媽媽買菜的辛勞,他們通過對角色的扮演,既鍛煉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角色扮演的活動中,他們充分體驗到了媽媽的一天之中買菜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辛勞,讓幼兒在家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減輕媽媽的負擔。做個懂事乖孩子。
在現代社會中,不少幼兒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在家里父母長輩一定寵愛有加,因此不少家庭給予孩子的是一味的溺愛而不是正確的教導方法。在家里不讓孩子做一點家務活,覺得是對孩子好,其實不然:培養(yǎng)了孩子的惰性、不父母辛勞而頂撞父母的比比皆是。及時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僅培養(yǎng)了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大大有利于幼兒的身心發(fā)展。
上完這堂課,不少幼兒回到家已幫助大人做了自己能做的小事,雖然事情微小,但家長感到很欣慰:自己的孩子長大了懂事了.
如果重上這節(jié)課,我會讓幼兒在活動結束回家后跟自己的媽媽說聲:“媽媽,您辛苦了!”
小百科:袋鼠是任一種屬于袋鼠目的有袋動物 ,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部分地區(qū)。其中,有些種類為澳大利亞獨有。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qū)。袋鼠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
中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新《綱要》告訴我們,幼兒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中常見的事物,發(fā)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fā)現。 "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肚臍眼"對于幼兒來說既熟悉又陌生,而對于"怎么會有肚臍眼?肚臍眼有什么用?"幼兒了解的比較少。本次活動結合動態(tài)的課件,讓幼兒直觀形象的了解人類肚臍眼的特征和作用。
從而引發(fā)胎生、卵生動物有沒有肚臍眼的興趣,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活動目標:
1、了解人類肚臍眼的特征和作用。
2、探索胎生動物和卵生動物肚臍眼的秘密。
3、養(yǎng)成積極地看待問題的態(tài)度。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白板課件《肚臍眼的秘密》、記錄卡、字卡:胎生、卵生。
2、學具準備:操作卡片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一)了解人類肚臍眼的特征和作用。
1、了解人類肚臍眼的特征。
教師:這是什么?是什么樣的?
教師:還有誰也有肚臍眼?
2、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肚臍眼的作用。
教師:肚臍眼是哪里來的?有什么用?
3、如何保護肚臍眼。
。ǘ┎聹y動物是否有肚臍眼。
1、出示四種小動物,請幼兒猜測是否有肚臍眼。
教師:小動物有肚臍眼嗎?
2、教師記錄幼兒的猜測情況。
(三)操作驗證,探索胎生動物和卵生動物肚臍眼的秘密。
1、動物們是如何出生的,請幼兒操作排序。
2、集中展示交流,驗證幼兒的猜測。
教師:你發(fā)現小動物是怎樣出生的?
3。教師根據動物不同的出生方式歸納為胎生動物和卵生動物。
4?炊嗝襟w課件,了解胎生動物和卵生動物肚臍眼的`秘密。
教師:胎生和卵生的小動物到底誰有肚臍眼?
。ㄋ模┯螒"快樂大轉盤",鞏固拓展動物肚臍眼的知識經驗。
1、介紹游戲規(guī)則,判斷還有一些動物是否有肚臍眼。
師:這是誰?它有肚臍眼嗎?為什么?
2、討論還有哪些動物也有肚臍眼。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
語言區(qū)投放繪本《是誰的肚臍眼》;科學區(qū):繼續(xù)尋找植物"肚臍眼"的秘密。
活動建議:
繼續(xù)探索胎生動物與卵生動物有哪些?并尋找植物的肚臍眼。
活動點評:
新《綱要》指出兒童是主動學習者,在科學教育活動中,他們是主動的探索者、研究者和發(fā)現者,知識經驗的主動建構者。在本次活動中,表現的尤為突出:
1、形象直觀的課件,引發(fā)幼兒探索肚臍眼秘密的興趣。
"肚臍眼"對幼兒既熟悉又陌生,根據中班幼兒形象直觀的學習特點,在本次活動中結合形象生動的課件,從"小小的肚臍眼——展現寶寶的肚子——展現整個寶寶"引發(fā)了幼兒探索"肚臍眼"秘密的興趣。幼兒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fā)出來。形象動態(tài)的課件,讓幼兒一下子就了解了肚臍眼的來源于作用。
2、簡單明了的操作,了解動物出生方式與肚臍眼的關系。
《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兒童實際參加探究活動,"親身經歷真實的研究過程",要讓兒童真正地"做科學"。本次活動通過操作活動了解動物的出生方式,在交流與分享中總結出胎生與卵生動物與肚臍眼的關系。并利用"動物轉盤"游戲,鞏固幼兒對有無肚臍眼的掌握。整個活動都是在幼兒操作、交流,教師提升、總結,得出結論,充分尊重了幼兒的主題地位,遵循了科學活動"在操作中學習"的規(guī)律。
3、拓展延伸,激發(fā)關心科學的態(tài)度。
科學活動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在了解了人類和動物的肚臍眼秘密之后,以提問的方式引發(fā)幼兒再次探索植物肚臍眼的秘密。這樣既拓展了幼兒的思維,更激發(fā)了幼兒對科學的興趣,養(yǎng)成善于觀察、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
中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欣賞離奇的童話故事情節(jié),拓展想象空間,對蛋的種類有探索的欲望.
二、活動準備:
該童話的錄音磁帶一盒 母雞 雞蛋 國王等桌面教具一套 實物蛋若干
三、活動過程:
。薄⑿蕾p童話故事,理解故事情節(jié).
(1)教師先出示實物蛋,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ǎ玻┙處熡斜砬榈刂v述故事一遍,讓幼兒欣賞童話故事,思考:
故事叫什么名字?
故事里有誰?
故事里發(fā)生了什么事?
。ǎ常┙Y合桌面教具演示聽故事一遍,加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思考:三只母雞下的蛋有什么不一樣?
。ǎ矗┬蕾p童話錄音一遍,讓幼兒用語言與動作表達自己的理解.
2、讓幼兒想象"蛋"的奇遇記,集體合編童話故事.
。1)小組自由討論,想象"蛋"的奇遇記.
。2)集體續(xù)編童話故事.
3、組織幼兒討論:有幾種動物會下蛋?(雞 鴨 鵝 鳥類 蛇 等)它們下的蛋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從顏色 形狀 大小等方面加以比較)
4、活動延伸:根據不同動物下的蛋繼續(xù)續(xù)編童話故事,講給客人 老師或爸爸媽媽聽.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樹木的種類,用途以及保護樹木的方法。
2、能愉快的參與植樹活動,學習粗淺的種植知識。
3、在勞動過程中能與同伴相互合作。
4、感受大自然、周圍環(huán)境的美好。
5、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6、感受到節(jié)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樹苗若干棵,澆水工具(盆、桶、杯子)
2、事先選擇好場地,挖好坑
活動過程:
一、植樹前的談話
1、今天是幾月幾日?(三月十二日)
2、你知道三月十二日是什么節(jié)嗎?(植樹節(jié))
3、你認識哪些樹木?(引導幼兒說各種樹木的名稱)
4、你知道樹木有什么作用嗎?
(先讓幼兒互相討論,再請個別幼兒說,教師最后作小結,告訴幼兒樹木可以制作家具、打門窗、結水果;還可以美化環(huán)境,凈化空氣)
5、你植過樹嗎?你知道如何植樹?
(引導幼兒討論植樹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二、帶領幼兒來到植樹地點植樹,提醒幼兒在植樹過程中注意同伴間的分工與合作,并進行安全教育。
三、植樹后的談話(帶領幼兒回到活動室后組織)
1、小樹栽下去了,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們?
(引導幼兒相互討論后得出結論:要澆水,不搖晃......)
2、欣賞音樂《愛護小樹苗》
四、待小樹苗成活發(fā)芽后可帶領幼兒去觀察記錄小樹苗的變化。
設計意圖:
春天到了,萬物復蘇,萬木吐春,正是植樹的`時節(jié)。三月十二日是植樹節(jié),樹木是人類的好朋友,它們有一個非常龐大的家族。家族成員種類煩多,用途不一,但它們都有個共同的特征就是它們都承擔著綠化環(huán)境、凈化空氣的作用。幼兒對樹木缺乏全面的了解,他們有關樹木的經驗很零碎。因此我們大班年級組決定在三月十二日植樹節(jié)這一天帶領孩子們開展一次植樹活動。讓他們親自去植樹,通過植樹感受粗淺的種植知識,同時通過植樹前后的談話,讓幼兒了解樹木的種類,用途以及保護樹木的方法。
教學反思:
在以前的常識課、生活技能課中孩子們已經初步了解了植樹節(jié)的一些基本知識,但沒有經歷過系統(tǒng)的了解。為了進一步深化教學內容,將理論付諸于實踐,所以將主題單元的內容定為植樹節(jié)。
中班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通過傾聽音樂感受搖籃曲輕柔、緩慢的旋律,引導幼兒用語言說出搖籃曲的性質,并有興趣地用動作表現哄娃娃睡覺的情節(jié)。
教學準備:
創(chuàng)編一段舞蹈,音帶
教學過程:
。ㄒ唬⿲霃土暩枨骸缎⌒〉拇
教師語言:天黑了,整個大地變得靜悄悄的,月亮姑娘來唱歌了,星星來為他伴奏,他們的歌聲讓靜靜的夜顯得更美麗。聽--(師生合唱,引導幼兒看老師的指揮手勢)
。ǘ┬蕾p搖籃曲
1、感受音樂的特點教師語言:夜晚真美呀,就在這時不知從那戶人家的窗子里傳出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完整聽賞音樂)提問:這段音樂好聽嗎?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結:聽了這段音樂你們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們真是用心在聽。那你們怎么會想到這些事的呢?這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是怎么樣的呢?(再次欣賞,講講感覺,教師哼唱加以肯定)小結:你們說得真好,這段音樂給我門的感覺就是很柔和,很安靜的,緩慢的'。
2、感受音樂的內容教師語言:其實音樂就像人說話,每一段音樂里都藏著一個優(yōu)美又動聽的故事,那么這段音樂里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起來看吧。ㄐ蕾p舞蹈和音樂)提問:現在你們都知道這段音樂講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結合動作理解:媽媽在哄寶寶睡覺,并開心安慰地跳起舞了)小結:這段音樂講述了媽媽在哄自己心愛的寶寶睡覺,像這樣的曲子我們叫它《搖籃曲》。
3、幼兒表演音樂內容教師語言:在幼兒園里老師就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就是老師的好寶寶,天黑了媽媽要哄寶寶們睡覺了。
教師語言:媽媽哄你們睡覺心里怎么樣?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次小爸爸小媽媽哄自己的娃娃睡覺呢?(幼兒也來扮演媽媽爸爸哄娃娃睡覺)難點:哄娃娃的動作可以引導幼兒變換動作。(幼兒個別示范)表演得逼真(引導幼兒用動作體現對娃娃的寶貝)
4、結束語:小娃娃真的睡了,讓我們輕輕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們也該休息了
活動反思
讓幼兒更好地感受音樂,更好地表達對音樂的感覺;體會自己是活動的參與者、操縱者;感受音樂過程中所帶來的快樂及親子之情。運用幼兒已有的哄娃娃經驗創(chuàng)設了“娃娃要睡覺”的情景,讓幼兒感受到輕柔、優(yōu)美的搖籃曲對娃娃的催眠作用。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正確使用剪刀,了解并遵守使用剪刀時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2、促進幼兒手部肌肉的發(fā)展。培養(yǎng)幼兒協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幼兒美術操作卡片。剪刀、雙面膠
活動重點:正確使用剪刀。
活動難點:能正確、光滑的沿線間出長條形的紙片。
活動過程:
1、學習正確使用剪刀
教師示范講解剪刀的`使用方法:左手拿紙,右手的拇指和中指分別握住剪刀。(幼兒在教師準備的廢紙上練習剪)
教育幼兒剪刀尖的一頭不能對著小朋友,更不能用剪刀剪小朋友的衣服、頭發(fā)等,自己用的時候也要當心,不能剪著自己的手。
2、教師示范剪友誼鏈:沿黑線剪下長條形的紙,將長條形的紙圈成圓形,再將另一條長條形的紙從圓形中穿過后圈成圓形,依次類推,做成彩鏈。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幼兒正確使用剪刀。
4、鼓勵幼兒兩兩合作,或多人合作,將自己彩練與他人的相連,串成友誼鏈。
5、用幼兒制作的友誼鏈裝扮活動室。
6、收拾整理學習用具。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10-31
教案中班教案09-09
[經典]中班教案07-28
【精選】中班教案08-01
中班教案(精選)08-02
[精選]中班教案08-03
(經典)中班教案07-25
(經典)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04-21
中班教案04-21